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颌角肥大整形术相关解剖

    作者:陈卡娜;邵正仁;范华;李理;MARIYA M.El Akka wi;颜玲

    目的 精细解剖下颌角周围软组织结构及下颌神经管,为下颌角肥大整形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20例大体标本,观察及测量面动静脉、面神经下颌缘支及咬肌区的血管和神经.据下颌骨表面骨性标志定位5条径线,测量该5条径线上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位置.计算各软组织结构和下颌神经管的安全范围.结果 面动脉距下颌角点为23.18 ~36.28 mm,距咬肌前缘为-9.51 ~9.27 mm.面静脉距离下颌角点为17.79 ~ 32.03mm.面神经下颌缘支贴近下颌角部及下颌骨下缘走行,距离下颌角点为-8.57~10.70 mm,而咬肌前缘下颌缘支距下颌骨下缘为-8.83~11.06 mm.咬肌的血供主要有面动脉咬肌支、颈外动脉咬肌支、上颌动脉咬肌支及面横动脉咬肌支这四大来源.咬肌神经多与咬肌动脉伴行进入咬肌.下颌神经管在5个截面中距离下颌骨外侧点分别大于10.50 mm、14.72 mm、15.60 mm、8.53 mm、6.74 mm.结论 在剥离下颌角区软组织时,注意对咬肌前缘面动脉、面神经下颌缘支及下颌角点附近面神经下颌缘支的保护.去除咬肌的佳层次为咬肌深层中份厚点及中下份.而在截骨或劈骨时,根据下颌神经管的安全范围,可在下颌骨颊侧骨板快速画出一条指导性的安全线.

  • 口内入路治疗下颌角肥大的护理

    作者:张翠英;许龙顺;周纹娟;高卫宁;康纹纹

    下颌角肥大是由于双侧下颌角过于后突或外翻而导致下面部宽大的一种特殊面型,有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咬肌肥大.口内入路治疗下颌角肥大术是目前治疗效果较好的一种手术方法.术前充分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口腔护理,预防感染,防止并发症,从而促进康复,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 下颌角肥大患者应用磨骨术进行整形的方法临床研究

    作者:刘海燕

    目的:探讨下颌角肥大患者应用磨骨术进行整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颌角肥大患者10例,划分为观察组,采用口腔内入口对其进行磨骨术,磨除患者突出的下颌角等局部,以达到整形的效果。同时选取同期未接受磨骨术的下颌角肥大患者10例,作为对比对象,划分为对照组,以此揭示磨骨术针对下颌角肥大的整形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磨骨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下颌角肥大症状明显改善,整形效果取得预期效果。结论:下颌角肥大整形手术存在不同的风险,而磨骨术能够取得预期的整形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磨骨术在下颌角肥大患者整形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唐铸

    目的 研究下颌角肥大患者采用磨骨术整形的临床效果.方怯 选取2011-2014年我院收治的64例下颌角肥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半年,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62%,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磨骨术在下颌角肥大的整形手术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面部轮廓,可在临床展开推广使用.

  • 口内入路内镜辅助下颌骨缩小整形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国平;周滨;谢敏凯;胡纯兵;尹康;陈小平;贺小虎

    目的 探讨口内入路内镜辅助下颌骨缩小整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86例下颌角肥大美容就医者,采用口内入路,在内镜辅助下按术前设计行一次性长曲线截骨去除肥大的下颌角,并行下颌骨外板矢状劈除,使下颌骨三维立体缩小,达到减小面下部宽度,形成流畅的下颌下缘曲线.随访测定下颌角间距和了解并发症发生及恢复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186例均无大出血、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双侧下颌角间距术前(117.3±2.5)mm,术后(102.6±2.3) mm,减少(14.1±2.4) mm.经1个月至2年的随访,正面观面下部宽度明显减小,侧面观下颌角部曲线圆滑,形态自然,达到术前预期效果,美容就医者满意.结论 口内入路在内镜辅助下进行下颌角长曲线截骨和下颌骨外板劈除截骨术,操作准确,安全可靠,截骨线对称;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 口内入路下颌角弧形截骨联合下颌角外板矢状劈除矫治下颌角肥大

    作者:吴国平;何小川;蒋晓丽;李越钢;夏德林;郭力

    目的 矫治下颌角肥大有多种式术,但单一式术往往很难达到满意的矫治效果,探讨下颌角截骨术与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术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21例下颌角肥大患者,于完成术前检查与分析后,在全身麻醉下应用口内入路行双侧下颌角外板矢状劈除后同时行下颌角弧线截骨术,术后观察两侧下颌角间距变化.结果 21例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经7个月至1年的随访,双下颌角间距明显缩小,下面部宽大畸形显著改善,下颌角部曲线圆滑,形态自然,效果满意.结论 联合术式不仅有效地纠正了面下部过宽,使整个面部轮廓变得圆滑、柔美,方形面型得到满意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局部浸润麻醉口内切口下面部整形术

    作者:赵弘宇;罗永萍;林华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下颌角肥大矫正术.方法根据下颌角肥大情况,在局部浸润麻醉下,经口内入路应用颌面骨电动手术器械,同时采用完全咬肌分离、磨平斜线部位、下颌角弧形截骨和下颌缘修整的方式治疗32例,对咬肌过度肥大者3个月后行肉毒素A的注射19例,对脸颊丰满者同时部分去除颊脂垫2例.结果对12例进行1~6个月随访,患者均满意.结论本法操作简易,磨骨、截骨方便,对患者全身影响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符合美容手术原则.

  •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厚度的变化

    作者:李敏;归来;刘剑峰;黄绿萍;张智勇

    目的 观察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形态的变化,为下颌角肥大矫治手术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超声成像技术对10例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的受术者行双侧(20侧)咬肌厚度测定,测量时间为术前及术后半年,于受术者肌肉松弛状态下分别在3个不同平面(A平面:口角与耳垂连线所在平面;B、C平面分别为与A平面平行,跨度为1 cm的上下两平面)测量咬肌的大厚度,观察比较咬肌厚度变化.结果 A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168±0.155)cm,术后平均值为(1.133土0.176)c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215±0.178)cm,术后平均值为(1.108±0.210)c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223土0.192)cm,术后平均值为(0.979±0.118)c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咬肌厚度减少值平均为(0.244±0.121)cm,术前术后减少百分比平均为(19.22±7.785)%.结论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近角区咬肌可发生明显萎缩,轻、中度下颌角肥大者可单纯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无需切除咬肌.

  • 弧形截骨术和外板劈除术对下颌角形态变化的比较

    作者:宋涛;归来;张智勇;吕长胜;牛峰;黄绿萍;金骥;俞冰;彭哲;李慧超

    目的 探讨和比较下颌角弧形截骨成形术后和下颌角外板劈除术后对下颌角肥大患者下颌角的形态变化差异.方法 对下颌角肥大行弧形截骨成形术的30例和行下颌角外板劈除术后的20例的头颅正、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结果 下颌角弧形截骨成形术使下颌角间距变小,下颌角角度变钝,下颌升支长度变短,下颌角点向前上移位,下颌角区的下颌骨大宽度变小,下颌骨升支及体部变窄;下颌角外板劈除法可以使下颌角间距变小,而下颌升支长度,下颌角区的下颌骨大宽度,下颌骨升支及体部的宽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下颌角弧形截骨成形术对面下部正面观和侧面观均有较大改善,下颌角外板劈除术主要对面下部正面观有较大改善,在进行下颌角肥大成形术时,应注意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 局麻下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截骨术

    作者:陈育哲;王侠;李健宁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下颌角肥大截骨术。方法将下颌角肥大根据情况分为外翻型、后下突出型和复合型,在局部神经阻滞加局部浸润麻醉下,经口内入路分别采用去薄、弧形截骨和联合截骨的方式治疗162例,对咬肌肥大者同时去除咬肌75例,对脸颊丰满者同时去除颊脂垫52例。结果对60例进行3~12个月随访,满意率为94.3 %。结论本法操作简易,截骨方式方便,对病人全身影响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符合美容手术原则。

  • 下颌角外板矢状劈除在下颌角肥大矫治中的应用

    作者:高晓燕;杨娴娴;张如鸿;穆雄铮;韦敏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下颌角外板矢状劈除术在下颌角肥大矫治中的临床效果,并且比较传统与改良的各种下颌角截骨手术方法的利弊.方法对15例下颌角肥大患者,根据其临床分型,分别施行口内入路下颌角外板矢状劈除术,必要时辅以下颌角全层截骨.结果术后对15例下颌角肥大患者6个月至2年的随访,双侧下颌角间距有明显缩小,双下颌角间距与双颧间距之比平均从87.64%下降到82.78%,并且术后下颌骨升支与体部的角度接近正常,侧面观形态自然,弧线优美,体表无瘢痕.结论该手术方法不仅能有效矫治以下颌角肥大为表现的下面部过宽,而且术后保持了正常下颌骨侧面应有的自然形态,达到了下颌截骨术后下颌骨整体形态的协调美观,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下颌角肥大矫治术式.

  • 膨体聚四氟乙烯在下颌角肥大截骨过多矫正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旭东;汪立川;杜太超

    下颌角肥大矫正术中是否能恰到好处地截除下颌角、下颌体、升支部肥大的骨质,将直接影响下面部轮廓的形态.如果骨质截除过多,下颌角区域塌陷,下颌骨的轮廓弧线过于平直,将呈现不自然的外形,明显有损于美观.自2000年1月以来我们共收治8例下颌角肥大矫正术截骨过多者,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充填下颌骨缺损区8例13侧,均获得了满意效果.

  • 耳后入路下颌角截除术的应用

    作者:赵雅雄

    目前,临床常见的改脸型手术包括下颌角良性肥大缩小术和颧骨颧弓缩小术等,其中前者已成为整形外科常施行的手术之一.现将230例耳后入路下颌角肥大缩小术的应用报道如下.

  • 个性模板限定下颌角截除术分析

    作者:李明;周一涛;易普锋;谢守刚;刘冰

    鸭蛋脸、瓜子脸型一直是我国女性追求的面容.1949年,Adsamas通过口外切口进行下颌角肥大截骨术.2年后,Conrerse又完成了口内入路的下颌角截除术.近几十年,我国的整形外科专家,不断地开展并且完善了手术过程和技术设备.

  • 口内入路手术矫正下颌角肥大畸形

    作者:项昌峰;顾飚

    下颌角肥大在东方人比较多见,表现出的容貌特点是面下1/3过宽,给人以颜面长度不足之感,轮廓线条不够柔媚,尤其在女性,下颌角肥大致使面容不显秀丽,有一种呆板的感觉,故多来求医.

  • 咬肌、翼内肌与下颌角肥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永成;原林;李建辉

    目的探讨咬肌、翼内肌在下颌角肥大形成中的作用,为下颌角肥大整形术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利用CT测量面宽、下颌角角度和咬肌、翼内肌厚度、宽度,并探讨以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咬肌厚度与下颌角点间距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与下颌角角度也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翼内肌厚度与下颌角点间距无相关关系(P>0.05),与下颌角角度无相关关系(P>0.05).对角度大于110°与小于110°两组进行分组t检验,结果两组下颌角角度、下面宽、咬肌厚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翼内肌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咬肌厚度是影响面部宽度的重要的原因,咬肌相对翼内肌的过度发育可能是下颌角肥大形成的主要因素,下颌角肥大整形术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 山羊下颌角截骨术后咬肌的变化

    作者:李敏;GUI Lai;高清;XU Yong-cheng;于波;刘文阁

    目的 观察山羊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的形态变化,为临床下颌角肥大矫治手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10只成年山羊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A组行单侧下颌角弧形截骨术;B组行单侧下颌骨咬肌剥离术,各实验组另侧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各组山羊咬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及肌小节长度.结果 A组术后1、2、3、6个月咬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1个月时咬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3、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1个月、2个月咬肌肌小节长度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时肌小节长度恢复正常;B组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时咬肌肌小节长度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个月时肌小节长度恢复正常.结论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会有一定程度的萎缩,截骨术对咬肌功能并无明显影响,对于轻、中度下颌角咬肌肥大者,无需去除部分咬肌,既可达到术后美容效果,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不同术式山羊下颌角截骨术后咬肌再附着过程中胶原纤维的变化

    作者:李敏;归来;徐永成;高清;刘文阁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术式山羊下颌角截骨术后咬肌再附着过程中胶原纤维分型及所占比例的变化过程,为下颌角肥大矫治手术提供指导.方法 将16只成年山羊,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行单侧下颌角弧形截骨术,B组行单侧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咬肌部分切除术,C组行单侧下颌骨外板去除术,D组行单侧下颌骨咬肌剥离术.分别于术后1、2、3、6个月观察各组咬肌再附着过程中胶原纤维分型及所占比例的变化过程.结果 再附着过程中胶原纤维的变化:术后1个月,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Ⅰ、Ⅲ型胶原纤维所占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Ⅰ、Ⅲ型胶原纤维所占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6个月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A组、B组、C组Ⅰ型胶原纤维所占百分比逐渐增多,Ⅲ型胶原纤维所占百分比逐渐减少.结论 在不同截骨术式下咬肌再附着界面恢复顺序依次为:C组,A组,B组,间接说明术后恢复咀嚼活动及其他口腔活动的快慢,提示B组术后肌骨再附着较慢,临床中应针对下颌角肥大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截骨术式.

  • 下颌角肥大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徐永成;原林

    下颌角肥大(Prominent mandibular angle)表现为颜面的方形或向下突出的外观,甚至使面部轮廓显示上小下大的形态[1]。从"黄金分割律"原则及美学观点出发[1 9],东方民族以" 瓜子脸"或"鹅蛋脸"形为美,故使下颌角肥大的矫正术成为整形美容外科的一个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手术。本文就近些年来的新进展作一综述。一、病因及流行病学资料下颌角肥大在东方民族中非常多见,以骨性肥大为主,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咬肌肥大[1]。在欧洲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对方形脸不同程度的认可,至今仍有不少学者将下颌角肥大称为良性咬肌肥大(Masseter musele hypertrophy)[6]。Baek[2]在4 2例行下颌角截骨术的病人中有18例(43 %),手术中对咬肌进行部分切除,归来[7]在38例中有5例(17 %)。王侠[3]报道13例截骨术中全部行部分咬肌切除,对6 例颊部丰满者同时行颊脂肪垫去除术。

  • 下颌角肥大口内外入路截骨矫治6例

    作者:刘开东

    下颌角肥大,面部不协调,影响美观,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定不良影响,心理压力较大,多要求手术矫治[1]。而以往口内入路行下颌角骨质去除,截骨不彻底,而外入路皮肤切口往往留有瘢痕。我院1993年至今,采用口内外联合入路下颌角截骨治疗下颌角肥大6例,经随访1~2年,效果满意。 一、临床资料 本组6例,女4例、男2例。5例为双侧下颌角肥大,1例为右侧下颌角肥大。6例均无局部咬肌肥大。术前X线片,均无其他异常情况可见。 二、手术方法 口内切口为双侧下颊龈沟内磨牙后区,切开约3 cm长,深达骨膜下,直至下颌骨体部。沿骨膜下分离,前至截骨线前端,后至下颌骨后缘,下至下颌角及下颌体的下缘。口外切口位于截骨前端部位的下颌下缘2 cm,切开皮肤(切口约为1 cm长的小切口),避免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分离至与口内骨膜下的剥离面相通。设计截骨线。用来复锯片经口外小切口插入,达骨膜剥离的区域,沿下颌角截骨线在口外和口内下颌角骨面作向上后的方截骨。从口内切口夹持取出离断的骨片。分层缝合口内外切口。6例经1~2年随访,外形良好,口外切口瘢痕不明显,无咀嚼等功能异常(图1)。

125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