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内下颌角截骨术后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者:文静

    下颌角由下颌骨的下颌支和下颌体组成,在面部左右对称(正常时)通常如果该角角度过大会影响美观,需要接受整形外科手术.下颌角手术是整形外科中改变人脸型的手段之一,包括磨骨下颌角整形、截骨下颌角整形或切线截骨下颌角整形和长曲线下颌角整形.现通过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62例经口入路下颌角截骨术,对术后患者的呼吸道梗阻、出血、感染、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进行严密观察,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取得良好的结果.

  •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厚度的变化

    作者:李敏;归来;刘剑峰;黄绿萍;张智勇

    目的 观察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咬肌形态的变化,为下颌角肥大矫治手术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超声成像技术对10例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的受术者行双侧(20侧)咬肌厚度测定,测量时间为术前及术后半年,于受术者肌肉松弛状态下分别在3个不同平面(A平面:口角与耳垂连线所在平面;B、C平面分别为与A平面平行,跨度为1 cm的上下两平面)测量咬肌的大厚度,观察比较咬肌厚度变化.结果 A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168±0.155)cm,术后平均值为(1.133土0.176)c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215±0.178)cm,术后平均值为(1.108±0.210)c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平面咬肌厚度术前平均值为(1.223土0.192)cm,术后平均值为(0.979±0.118)c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咬肌厚度减少值平均为(0.244±0.121)cm,术前术后减少百分比平均为(19.22±7.785)%.结论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近角区咬肌可发生明显萎缩,轻、中度下颌角肥大者可单纯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无需切除咬肌.

  • 计算机导航在下颌角截骨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范博凯;白珊珊;徐梁;袁捷;俞哲元;韦敏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颌骨截骨的手术效果,为提高手术精确性、有效性、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3月至201 7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采用导航辅助下经口内入路截骨术治疗下颌角肥大患者15例,对下颌骨形态与术前设计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颌角截骨术后效果与术前设计精准匹配,15例患者术后下颌角轮廓自然流畅,双侧对称,且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颌角截骨术可较好解决因选择口内入路视野暴露有限的难题,显著提升手术的精确性、有效性、安全性.

  • 面部下1/3轮廓的复合整形艺术

    作者:崔海燕;张锋;陈锦安;祁佐良

    面部下1/3轮廓在全面部轮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常我们采用下颌角截骨术、面部脂肪抽吸、注射A型肉毒毒素瘦脸、颊脂垫摘除、颏成形、面颈部提紧除皱及化妆、服饰、发型等单一手术或非手术方法为下1/3面部塑形,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通过以往经验认为,面部下1/3轮廓塑形须靠整体设计与构建复合整形的综合手段方能奏效.

  • 下颌角肥大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徐永成;原林

    下颌角肥大(Prominent mandibular angle)表现为颜面的方形或向下突出的外观,甚至使面部轮廓显示上小下大的形态[1]。从"黄金分割律"原则及美学观点出发[1 9],东方民族以" 瓜子脸"或"鹅蛋脸"形为美,故使下颌角肥大的矫正术成为整形美容外科的一个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手术。本文就近些年来的新进展作一综述。一、病因及流行病学资料下颌角肥大在东方民族中非常多见,以骨性肥大为主,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咬肌肥大[1]。在欧洲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对方形脸不同程度的认可,至今仍有不少学者将下颌角肥大称为良性咬肌肥大(Masseter musele hypertrophy)[6]。Baek[2]在4 2例行下颌角截骨术的病人中有18例(43 %),手术中对咬肌进行部分切除,归来[7]在38例中有5例(17 %)。王侠[3]报道13例截骨术中全部行部分咬肌切除,对6 例颊部丰满者同时行颊脂肪垫去除术。

  • 下颌角截骨术的应用解剖研究进展

    作者:徐永成;汪立川;原林

    下颌骨及其相邻组织的形态、结构解剖对开展颅颌面外科,及整形美容手术非常重要.现对与下颌角截骨术相关的下颌骨的结构、下颌角的形态及与之毗邻的软组织的应用解剖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 数字化技术在下颌角截骨术中的应用

    作者:毛小炎;归来;牛峰;刘剑锋;陈莹;靳琦;付茜

    目的 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下颌角肥大患者的美学下颌角点和截骨线,探讨三维数字化技术在下颌角截骨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采用数字化技术对14例下颌角肥大的女性患者行术前分析、设计和手术模拟,制作截骨导板,完成下颌角截骨术.分别测量术前、手术模拟和术后患者两侧下颌角度数、下颌升支高度(Co-Go)和下颌骨体部长度(Go-Me),采用配对t检验对模拟手术和截骨术后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4例患者手术顺利,效果满意,左侧下颌角由术前的113.86° ±4.11°改善为124.52° ±1.26°,右侧由114.30° ±4.01°改善为124.29° ±1.24°.术后两侧Go-Me/Co-Go均为2.011,与术前设计非常接近.模拟手术和术后测量数据在下颌角度数和Go-Me/Co-Go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差异的平均值在左侧分别为1.00° ±0.68°和0.058±0.038,右侧0.85° ±0.63°和0.072±0.053.结论 计算机辅助的下颌骨截骨术可以显著地提高手术的精准度,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 下颌角截骨术后血肿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作者:陈杨;刘会省;艾玉峰

    目的 探讨下颌角截骨术后血肿的原因及其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的449例下颌角截骨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3例患者术后发生血肿.其中,1例患者采取术区加压包扎;12例患者行手术探查,找出出血点,电凝或缝扎止血.结果 对13例患者随访1~3年,患者恢复良好,效果较满意.结论 熟悉颌面部解剖,术前进行严格的凝血功能检查,术中耐心细致和术后引流通畅是预防术后血肿的关键,术后及时发现血肿并选择正确处理方法可避免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下颌角肥大截骨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作者:华泽权;史灵芝;朱石江

    目的 探讨下颌角肥大截骨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下颌角截骨术治疗856例下颌角肥大患者.采取口内切口,利用气动高速骨切割钻自下颌升支中份后缘,向前至颏孔前缘下方,全层弧形截除下颌角.结果 856例患者中,17例患者术中出血.其中,15例患者给予结扎、压迫止血.1例患者因止血不当,留有偏瘫后遗症.1例患者出血引起呼吸道梗阻死亡;6例患者术中意外骨折,均于口内行微型钛板固定.1例髁突骨折留有开口受限,开口偏斜的症状,其余患者骨折愈合;3例患者严重感染,1例患者局部形成凹陷性瘢痕,其余患者伤口愈合;4例患者神经损伤,1例患者出现面瘫,其余患者患侧下唇永久性麻木.结论 术中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及无菌操作原则,是避免出血、骨折、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的关键.而及时并有针对地处理并发症是避免发生严重后果的保障.

  • 下颌角肥大截骨手术相关下颌管解剖标志的多层CT测量研究

    作者:华泽权;张力;鲍海宏;张斌;李树华

    目的 应用多层CT影像测量下颌骨与下颌角切除手术相关下颌管骨性解剖标志,为避免手术中损伤下齿槽神经血管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60例正常成人下颌骨多层CT扫描图像,应用efilm 1.94图像处理软件分别在第2磨牙远中的垂直线,第2磨牙远中至下颌角连线及下颌孔下5.00 mm取下颌骨断面测量下颌管的解剖位置.结果 下颌管在下颌第2磨牙远中断面距颊侧骨面的距离为(6.26±4.34) mm;在第2磨牙远中至下颌角连线断面距颊侧骨面的距离为(5.18±2.12) mm;在下颌孔下5.00 mm断面距颊侧骨面的距离为(4.44±2.38) mm.下颌管在下颌第2磨牙远中垂面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为(11.76±4.62) mm,在第2磨牙远中至下颌角连线断面距下颌角缘的距离为(19.86±5.40) mm,在下颌孔下5.00 mm断面距下颌骨后缘的距离为(16.12±6.46) mm.结论 参照测量获得的解剖数据在下颌角截骨术中能降低下齿槽神经血管损伤的发生率.

  • 下颌角截骨术后面下部X线头影测量的研究

    作者:郑静宜;胡静;崔剑;祝颂松;李继华;罗恩

    目的 观察并使用X线片测量下颌角截骨术后面下部正、侧位形态及下颌角区软硬组织的改变情况.方法 选择28例接受下颌角截骨术的患者,对其术前及术后1年的头颅正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对比研究手术前后面下部宽度及下颌角开张度等数据的变化.结果 28例患者下颌角间距(Go-Go)平均减少10.6mm,面下部软组织宽度(Ab-Ab)平均减少15.9 mm,软组织厚度平均减少5.3mm;下颌角开张度(Ar-Go-Me)术前平均值为113.5°,术后平均值为125.1°,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下颌平面角(MP-HP)术前平均值为18.8°,术后平均值为27.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发现,下颌角截骨术能有效地缩小下颌角间距及面下部宽度,增加下颌角开张度,改善侧方轮廓.

  • 数字化3D打印技术在巴马小型猪下颌角截骨模型中的应用

    作者:常鹏;张宇;郭冰玉;回蔷;岳红利;赵连前;刘晓燕;陶凯

    目的 建立小型巴马猪的下颌角3D打印模型,为模拟临床复杂下颌角截骨术的新型治疗方法提供全面的预手术设计方案.方法选择12个月龄巴马小型猪3只,采用螺旋CT在术前、术后扫描巴马小型猪的头部骨骼形态,应用Mimics 10.01、Geomagic stodio 2013等软件进行下颌骨的三维重建并进行3D打印,设计改良的下颌骨截骨导板,在导板引导下,完成下颌角截骨术.结果经术中验证,巴马小型猪下颌骨3D打印模型能够精确模拟下颌角形态,术前设计的截骨导板能够在术中辅助进行精确截骨.结论数字化3D打印技术对于模拟下颌角形态,辅助术前手术方案设计,进行精确下颌角截骨,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猴下颌角截骨术后咬肌组织学及酶组织化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崔剑;祝颂松;张碧;杨孝勤;胡静

    目的 观察下颌角截骨术后咬肌组织学与酶组织化学的变化.方法 将12只成年雌性恒河猴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只.各组经口内随机行一侧下颌角截骨术,另一侧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切取咬肌标本进行大体标本观察,HE染色和NADH染色观察.结果 术后咬肌发生一定程度萎缩,以术后3个月为明显;术后12个月时有明显恢复;术侧咬肌Ⅰ型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和构成百分比均明显减小.Ⅱ型肌纤维的构成在术后各个时期均明显增加,其横截面积在术后3个月时,明显小于对照侧,但在术后6和12个月时,与对照侧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 下颌角截骨术后,咬肌体积与镜下组织结构会发生适应性改建.这种变化与术后咬肌附着位置和咀嚼功能的变化有关.

  • 下颌角整形若干问题的探讨

    作者:柳大烈;姬付康

    东方女性以“卵圆”形面容为美,如果下颌角过于肥大,则形成“方形”脸或“梯形”脸,缺乏女性的魅力.亚洲人种中,下颌角肥大以骨性肥大为主,下颌角整形术在颌面部整形中已成为一种常规手术,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争议.笔者现对下颌角整形手术中几个常规问题,进行如下探讨.1 麻醉方式的选择为力求美观,下颌角整形术现已基本采用口内切口实施手术.术中由于手术野在气道入口,异物、分泌物和血液有误入气道的危险;同时手术剥离面广,截骨面及肌肉断面易出血,手术视野范围小,不易止血[1].

  • 手术导板应用于下颌骨精确截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赵沁园;刘磊;章一新;张艳;林力;陈骁俊;陈伟;柴岗

    目的 根据CT数据进行三维虚拟手术设计并制作手术导板,用于术中指导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与传统手工截骨进行精确度的比较.方法 将20例行下颌角截骨整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B组两组.A组为手术导板组,B组为对照组.两组均在术前采集三维CT图像,应用影像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设计截骨线,术中A组使用符合医疗器械标准的手术导板指导截骨,B组采用手工截骨.所有患者于术后2周复查三维CT,测量保留内板高度、保留外板高度、截骨长度、新下颌角角度,计算与术前设计相应数值之间的差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口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肿、张口困难等并发症发生,外观均显著改善.术前设计与术后2周三维CT之间各测量指标的差值比较,A组小于B组(P<0.05).结论 应用手术导板可提高下颌角截骨整形术的精确度,保障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

  • 应用三维CT模拟下颌外板切除法定位下颌神经管的研究

    作者:游远榕;徐史兴;乔嘉;归来

    目的 通过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定位并描记下颌神经管来指导手术,避免因下颌骨截骨手术损伤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方法 将患者头颈部螺旋CT扫描断层数据输入Mimics医学图像处理软件.行三维重建后cut及split工具切除下颌骨外板,于下颌骨髓腔内显露下颌神经管走行后对其进行多点描记,于下颌骨处直观显示下颌神经管走行.将描记下颌神经管走行与三维CT分体重建下颌神经管及下颌曲面断层X线片下颌神经管走行对比,以检验该方法描记下颌神经管走行的准确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5例患者,均成功于其头面部三维CT图形上描记下颌神经管走行,经与分体重建下颌神经管及下颌曲面断层X线片比对后显示,前者描记下颌神经管走行与后两者显示下颌神经管走行均基本一致.结论 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模拟下颌外板切除法进行下颌神经管定位方法简单实用,准确性高,可推广于临床.

  • 耳后小切口矫正下颌角重度肥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金;白晋;宋建星

    目的 探讨耳后微创纵形切口下颌角截骨术对矫正重度下颌角肥大的疗效.方法 应用耳后微创纵形切口下颌角截骨术对26例重度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矫正,通过X线测量, 比较术前术后数据变化及容貌改变来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前后测量比较有明显差异,术后数据接近正常人群.本组26例中,非常满意者23例(88%),满意3例(12%).未出现下颌骨骨折,下齿槽神经损伤,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针对重度下颌角肥大患者采用耳后微创纵形切口下颌角截骨术,结合术前三维CT设计截骨线,可以有效矫正下颌角肥大,且效果良好.

  • 超声骨刀在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锦华;杨旭东;张强;孟志兵;常财旺;卞洁;郭军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下颌角截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单纯下颌角截骨整形患者35例,术中使用超声骨刀配以骨刀手具进行截骨。结果全部35例患者术后经6个月至5年随访,口腔全景片示下颌骨双侧对称,下颌骨下缘平滑,下颌神经管清晰完整。1例患者术后单侧面部血肿,对症处理2周后完全恢复。结论下颌角截骨整形术中使用超声骨刀,截骨效果良好,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

  • 女性下颌角截骨术后面部软组织变化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许祐荣;柴岗;张艳;侯亦康;曲淼;沈聪聪

    目的:观察女性下颌角截骨术后面部软组织的变化情况。方法将130例行下颌角截骨术(口内切口)的女性下颌角肥大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通过CT、成像软件测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面部软组织①耳垂点至下颌角高度与下面高度的比值②正位双下颌角间距与双颧间距比值③软组织下颌角角度,观察手术前后中下面部软组织的变化。结果术前耳垂至下颌角高度与下面高度比值为1∶(1.5±0.12),术后为1∶(1.92±0.15);术前正位双下颌角间距与双颧间距比值为1∶(1.03±0.11),术后为1∶(1.2±0.21);术前下颌角角度为(109±1.7)°,截骨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1±2.1)°。结论下颌角肥大患者行下颌角截骨术约6个月后,中下面部软组织外形改善明显。

  • 下颌角截骨术后咀嚼效率的评估

    作者:卞洁;郭军;孟志兵;常财旺;杨乐;黄锦华

    目的评估下颌角截骨术对患者咀嚼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拟行下颌角截骨术(下颌角下颌缘切除合并下颌体部外侧骨皮质劈除术)患者,排除牙周疾病、颞下颌关节疼痛及偏颌等疾病,采用杏仁、小枣过筛称重法,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咀嚼效率。结果患者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咀嚼效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咀嚼效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角截骨术对患者的咀嚼效率无明显影响。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