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硬化并肝性皮质盲5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曼妮

    肝性皮质盲是肝性脑病的一种特殊表现,是肝病患者双侧外膝状体、内囊后肢、视辐射、视皮质受损而出现的双眼视力障碍,为肝病的一种少见并发症[1],以肝性脑病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可逆性双目视力障碍为特征,其中大部分患者因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掩盖了症状,而影响本病的诊断,易误诊误治.现将我科收治的5例患者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价脑梗死视辐射损伤的研究

    作者:陆强彬;朱祖福;姜岐涛;沈丽萍;张慧萍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评价脑梗死视辐射损伤的价值。方法2014年9月~2015年9月,21例单侧脑梗死伴视野缺损患者行DTI检查,测量患侧及健侧视辐射不同时期各向异性分数(FA)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同期测量双眼视野平均缺损(MD),分析FA、ADC与MD的相关性。结果发病后24 h内(t=2.38, P<0.05)、第1周(t=15.60, P<0.01)、第4周(t=19.13, P<0.01)时患侧FA均低于健侧;24 h内(t=10.13, P<0.01)及第1周(t=6.06, P<0.01)患侧ADC明显低于健侧。患侧第1周(r=0.581, P<0.01)、第4周(r=0.703, P<0.01) FA与同期MD呈正相关;患侧24 h内ADC与同期MD呈正相关(r=0.519, P<0.05)。患侧第1周(r=0.525, P<0.05)、第4周(r=0.762, P<0.01) FA与6个月时MD均呈正相关。结论 DTI可用于评价脑梗死后视辐射损伤。

  • 探讨健康成人视辐射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年龄的相关性

    作者:张祥;李葆青;李坤成

    目的 定量分析正常成人视辐射的DTI中各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键康志愿者50名行DTI扫描,年龄20~75岁,分为5个连续的年龄组.将图像载入DTI studio 2.4中,分别在双侧视辐射勾画ROI,得到FA、平均弥散率(MD)及神经纤维根数(NOF),分析双侧间的差异性、不同组间差异性及与年龄间的相关性,并用SPM2软件分析不同组间视辐射FA、MD值变化趋势,验证所得结果.结果 双侧视辐射FA、MD及NOF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FA、MD及NOF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FA与年龄呈负相关(右侧:r=-0.856,左侧:r=-0.864,P均<0.05),双侧MD与年龄无相关性(P均>0.05).双侧NOF与年龄呈负相关(右侧:r=-0.458,左侧:r=-0.674,P<0.05);SPM2仅显示出视辐射区持续扩大的FA减低,与勾画ROI法所得结果相符.结论 成人双侧视辐射随年龄增长出现FA减低和神经纤维数目减少,而MD的变化与年龄无相关性.

  • 肝性皮质盲1例

    作者:王宝根;刘赵亮;韩俊梅;马会乐

    肝性皮质盲又称肝眼综合征、肝-脑-眼综合征、肝脑中枢盲等,是指重症肝病时双侧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视辐射、视皮质受损而出现的一过性视力障碍,为继发于肝脏病变的少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学者对肝性皮质盲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报道逐渐增多[1-5]。

  • DTI技术示踪视束、视辐射在指导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超云;夏新舍;王明磊;刘子姗;高文奇;马辉;王晓东;夏鹤春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示踪视束、视辐射,探讨其在指导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30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拟行放疗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DTI扫描。获取视束、视辐射的影像学信息与3D T1解剖图像融合,将融合后的3D T1图像导入放疗计划系统并与定位CT匹配,以此勾画放疗靶区、常规危及器官及视束、视辐射。利用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与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T,3D-CRT)技术分别制定放疗方案,观察两者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在保证靶区治疗剂量及常规危及器官保护的情况下,IMRT计划中的患者患侧、健侧视束及视辐射所受辐射剂量均低于3D-CRT放疗计划(P<0.05)。结论 DTI技术能够显示视束、视辐射与脑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的关系,可协助选择、制定保护性放疗方案,减少视束、视辐射所受辐射剂量,从而降低放疗后发生视觉功能障碍的风险。

  • 年龄相关性视辐射功能减退的磁共振DTI各向异性研究

    作者:洪梅;张祥

    目的 通过定量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中部分各向异性(FA)值的减低来评价成人视辐射随年龄增长的功能减退区域.方法 选取18~75岁健康志愿者40例,按年龄分为5组,第1组18~35岁8例作为对照组,第2~5组分别为36~45岁,46~55岁,56~65岁和66~75岁,每组人数均为8例,分别行DTI检查后,对得到的FA图通过SPM2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得到各组的FA值减低区域分布图.结果 与第1组比较,第2组出现右侧视辐射FA减低区,第3组出现双侧视辐射FA减低区,范围较第2组略扩大,第4、5组与第1组比较双侧视辐射均出现FA值减低区,范围明显扩大.各组FA值减低的程度随年龄增长逐步加深.结论 成人视辐射FA值随年龄的增长出现了区域性减低,并逐渐加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作为无创性检查,对评价视辐射的正常功能退化有重要的价值.

  • 茶叶保健方10则

    作者:石中元

    茶叶中的茶色素可降血压、抑制心肌肥大,可防止血液粘稠和血栓形成.茶叶还能消除疲劳、抑制细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寿.茶叶的抗衰老作用比维生素E强.茶叶的减肥效果也很好,特别是乌龙茶效果尤为明显.茶叶中含有防辐射的物质,边看电视边喝茶能减少电视辐射的损害,提高人体免疫力.人们总结出了以茶入补、养生祛病的多种茶叶保健方.

  • 扩散张量成像在视辐射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王关顺;包颜明;田伟

    MR检查中扩散张量成像为研究脑白质纤维束(包括视辐射)的走行提供了可能,介绍各向异性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的原理、白质纤维束成像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结合,探讨其在视辐射中的应用价值.

  • DTI在脑梗死后视辐射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侯小林;李定君;熊震;顾应江;李昊

    目的 本研究采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d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H)患者的视辐射(Optic Radiation,OR)进行定量检测,根据OR损伤程度,评估患者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24例首次发病、MRI确诊单侧脑梗死患者,年龄44 ~ 75岁,平均59.5岁.DTI检查时间为发病2~7d(平均4d),经治疗1 m后复查DTI;取20例正常人为正常组对比,行DTI扫描,男、女各10例,年龄39 ~ 70岁,平均50岁.扫描后,原始数据经PHILIPS EMW 2.6.3.4软件进行后处理,在侧脑室三角层面OR面积大中央处,测量双侧OR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手动绘制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重建OR并叠加到DWI参考像上,观察OR损伤程度,并将OR损伤类型各分为3组.采用SPSS11.5软件对20例正常组OR-FA、ADC值分别行配对t检验;各OR损伤类型分别行两侧OR-FA、ADC值配对t检验;1m后复查与发病时患侧OR-FA、ADC值行配对t检(P<0.05).结果 正常组OR-FA、ADC值双侧经检验均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组OR-FA、ADC值双侧经检验均有明显差异(P<0.05);共15例(62.5%)患者患侧OR完整,未见明显异常;9例(37.5%)患者患侧OR损伤,OR-FA、ADC值明显异常.OR损伤分组双侧OR-FA、ADC值经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Ⅲ型因部分重建OR,明显劣于键侧;OR损伤分级越高,损伤越重;患者1 m后与发病时OR-FA、ADC值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随着时间,患者视野缺损程度有所减轻.结论 利用DTI可判断脑梗死患者OR受损程度,对评估其视野缺损有重要价值,并有助于临床治疗.

  • 肝性皮质盲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段俊;华潇钦;黄加权

    肝性皮质盲又称肝一脑一眼综合征、肝脑中枢盲,是指重症肝病时双侧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视辐射、视皮质受损而出现的双眼视力障碍.为肝性脑病少见的一种并发症.

  •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分析

    作者:唐勇;樊友武;王汉东;孙康健;潘云曦;李杰;胡志刚;周梦良;茅磊

    目的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位置深,发病率低,相关的治疗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显微外科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操作技巧和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并行显微手术治疗的36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侧顶枕部马蹄形皮瓣切口,经顶间沟皮质入路,于顶间沟处做3 cm左右的矢状皮质切口,逐渐向深层分离,显露肿瘤后先行瘤内分块切除,终完全切除肿瘤.平均随访17个月,对其治疗结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 结果 36例患者均达到肿瘤全切除( Simpson I 级).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同向偏盲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例,均使用抗生素治疗并结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均良性转归,未出现感染死亡;继发性癫痫2例;头皮下积液2例;瘤腔内出血1例,给予行二次手术,术后出现对侧肢体偏瘫;1例患者术后32个月出现右侧侧脑室孤立性颞角扩大,给予行右侧侧脑室颞角造瘘术.随访发现所有患者均可生活自理,同向偏盲4例中改善2例;2例癫痫患者经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均未再次发作;1例偏瘫患者经后续康复治疗,肌力恢复至IV级.所有患者门诊随访至今均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术前充分评估肿瘤的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掌握良好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是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关键.

  • MR相位差增强成像技术对健康成人视辐射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静;杨丽;刘玉波;王光彬

    目的 探讨相位差增强成像(PADRE)技术显示正常成人视辐射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3.0T MR对35名健康志愿者视辐射行弥散张量成像(DTI)和PADRE技术成像,以DTI视辐射神经纤维束显示为“金标准”,对PADRE技术成像的血管增强(VE)、组织增强(TE)及相位增强(Padre)3种模式重建图像中视辐射的显示情况分别进行评分,并测算其相位值,统计学分析分别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和t检验.结果 以DTI神经纤维束追踪作为参照,PADRE技术可清晰显示35名健康志愿者的视辐射,VE图像表现为平行侧脑室的低信号带,TE及Padre图像Padre中视辐射可分为两层结构:内侧的低信号带(内矢状层)和外侧的更低信号带(外矢状层),VE、TE及Padre图像中视辐射(内外矢状层)平均评分值分别为0±0、1.90±0.30、1.83 ±0.38,三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E和Padre对视辐射(内外矢状层)的显示优于VE(Z值分别为-11.533、-11.392,P值均<0.01),内、外矢状层的相位值分别为-0.151 ±0.119,-0.441±0.09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945,P<0.01).结论 高分辨率PADRE技术可以显示视辐射,并可区分内、外矢状层,为活体视辐射成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经外侧裂入路行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解剖和技巧

    作者:李平;徐达传

    目的:为经外侧裂行基底节区高血压手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和手术技巧.方法:15例头颅湿标本,模拟手术入路观察外侧裂区解剖结构和相互毗邻关系并进行手术人路研究.结果:视辐射分前、中、后3束,前束覆盖颞角前尖端顶壁和侧壁,中束在颞角上壁和侧壁,前束和后束从外侧膝状体发出后向前卷曲,而后束离开外侧膝状体后终止于距状沟上岸没有向前的卷曲,后束走行于侧脑室下角的外侧壁,这样视辐射纤维存在于脑侧面的颞角的顶壁和中后及侧壁,颞角下壁没有视辐射纤维;经外侧裂、梨状皮质和钩的入路行基底节区高血压手术时,可以不损伤视辐射和钩束.结论:手术入路经外侧裂通过钩前面和上面的梨状皮质能安全进入基底节区而不损伤视辐射和钩束的主要部分.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评价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视辐射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侯小林;杨东东;李定君;李成勋;曾林;顾应江

    目的 研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判断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视辐射(O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36例经保守治疗的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病人作为脑出血组,并选取3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DTI检查,重建双侧OR,将OR损伤类型分为Ⅰ、Ⅱ、Ⅲ型,测定OR-FA值、OR-ADC值,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左、右两侧OR-FA值、O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病侧与健侧OR-FA值、OR-ADC值差异显著(P<0.05),病侧OR明显受损;血肿体积与病侧OR-FA值、OR-ADC值均不相关(P>0.05).脑出血组OR损伤Ⅰ、Ⅱ、Ⅲ型分别为10、12、14例,3种损伤类型间OR-FA值、O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发病3~5 d时比较,3个月后复查OR-FA值明显升高,OR-ADC值明显下降(P<0.05),病人OR损伤情况明显改善.结论 高血压性壳核出血OR损伤率高,血肿体积与OR损伤程度无关,DTI可观察血肿与OR三维关系,判断OR受损程度,对评估病人视野缺损有重要价值.

  • 视辐射DTI成像在高血压性壳核脑出血手术入路选择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侯小林;顾应江;杨东东;李定君;李成勋;曾林

    目的 探讨DTI技术在单侧高血压性壳核出血(HPH)手术入路选择中的应用.方法 63例单侧HPH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组31例和经颞叶皮质入路组32例,利用DTI技术比较两组病人视辐射损伤程度,ADL分级评价预后.结果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组术后再出血率为12.9%,经颞叶皮质人路组为2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钎=0.367,P=0.545);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组术后视辐射损伤分型Ⅰ、Ⅱ、Ⅱ型分别有9、14、8例,经颞叶皮质入路组术后视辐射损伤分型Ⅰ、Ⅱ、Ⅲ型分别有6、9、17例,两组差异显著(U=362.00,P=0.049);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组术后预后良好24例(77.4%),经颞叶皮质人路组预后良好15例(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29,P=0.019).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在HPH术中保护视辐射及术后恢复均优于经颞叶皮质入路.

  • 高血压壳核出血视辐射纤维损伤与视野缺损的关系

    作者:侯小林;杨东东;李定君;李成勋;曾林;顾应江

    目的 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的视辐射(optic radiation,OR)进行成像,探讨血肿对OR损伤情况,结合双眼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值,预测患者视野缺损程度.方法 纳入33例首次发病的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病3~5 d及3个月后行DTI检查,同时纳入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重建双侧OR并测定OR-FA/ADC及MD值,观察OR损伤程度(分Ⅰ、Ⅱ、Ⅲ型),对血肿体积,MD及OR-FA/ADC值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组两侧OR-FA/ADC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MD值比较,患者组视野受损(P<0.01);患者组两侧OR-FA/ADC值比较,患侧异常(P<0.01);血肿体积与患侧OR-FA/ADC值及MD值不相关(P>0.05);MD值与患侧OR-FA/ADC值损伤程度相关(P<0.05);各OR损伤分型(3~5 d)患侧OR-FA/ADC值及MD值比较,分型越大,损伤越重(P<0.01);患者3个月后MD值及患侧OR-FA/ADC值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1).结论 DTI可观察血肿与OR三维立体关系,直观反映OR形态变化,预测视野缺损程度.

  • 侧脑室三角区病变的手术方法

    作者:孙崇璟;谢涛;张晓彪

    侧脑室三角区(atrium/trigone of lateral ventri-cle)是指侧脑室中,向前与体部、向后与枕角、向下与颞角相沟通的三角形区域。侧脑室三角区内的肿瘤,成人大部分是脑膜瘤,儿童常见脉络丛乳头状瘤,其他报道的有胶质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外皮细胞瘤、转移瘤等,但都比较罕见[1-5]。脑室内肿瘤一般生长缓慢,但由于脑室为其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在引起症状、体征时往往已体积较大。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典型临床表现,在其引起的症状和体征中,常见头痛和轻度偏瘫,此外还包括视野缺损、精神改变、共济失调、癫痫发作、失读症、感觉减退等。侧脑室三角区的肿瘤,多由脉络丛前动脉和后动脉同时供血[7]。手术处理侧脑室三角区病变对神经外科医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为侧脑室三角区位于大脑深部,许多重要结构或与之关系紧密,或位于手术入路的必经之处,例如视辐射、基底节、优势半球语言功能区、脉络丛动脉和脑深静脉系统等[8,9]。

  • DTI技术多参数值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路损伤程度的诊断价值

    作者:樊秋菊;杨春华;哈若水;高永斌;吴金花

    目的 探讨3.0T MRI-DTI技术多参数值评价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路损害程度的检测价值.方法 对3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及35例健康人行DTI检查.原始图像后处理重建DTI参数图,测量视神经、视放射的平均DTI参数图.结果①视神经、视放射Dav 值与 POAG 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FA 值与 POAG 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视神经VrA值与 POAG 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RA值与 POAG 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②与匹配的正常人对比,青光眼视神经与视放射差值分析 Dav、FA、RA、V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部分参数值可以用来判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路损害的严重程度.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