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双肺通气在食管癌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作者:景俊武;李基伟

    目的:比较单、双肺通气在食管癌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在人工气胸下实施食管癌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通气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双肺组50例和单肺组54例.双肺组给予双肺通气,单肺组给予单肺通气.①比较两组不同时相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血气指标,②比较两组不同时相的肺内分流率(Qs/Qt)、氧合指数(OI),③观察两组术中肺萎陷质量.结果:T0、T1、T2和T3时相,两组HR、MAP、PaO2、Qs/Qt和O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组肺萎陷质量I级构成比明显高于双肺组,Ⅲ级构成比明显小于双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肺通气食管癌患者腔镜手术应用中的血气指标、肺内分流情况和氧合功能的影响与双肺通气相近,且术中肺萎陷质量等级更理想,故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现状及展望

    作者:付军科

    一、概述
      瑞典内科教授Jacobaeus在1910年初采用硬直膀胱镜以裸眼观察分离胸膜黏连,从而制造人工气胸用以治疗肺结核及肺表面和胸膜疾病诊断,开创了腔镜用于胸部疾病的先河。但在随后的漫长岁月中,腔镜在胸部疾病方面主要是局部性的应用,到后来基本被放弃临床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电视辅助胸腔镜和腔镜下直线切割缝合器的出现及影像技术的发展,胸腔镜外科才出现蓬勃发展,随着腔镜成像系统和腔镜手术器械的不断革新、胸外科医生观念转变及腔镜下操作技能的熟练、手术方式和操作流程的改进、微创手术指征的不断扩展、患者对微创手术的逐渐接受,胸腔镜手术逐渐普及并成为现代胸外科的主流。

  • 对复治肺结核患者的规范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一点看法

    作者:高微微

    从1882年Koch发现结核病的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至今,人类与结核病的斗争已经经历了100多年,肺结核的治疗曾经经历疗养、人工气胸、人工气腹和外科萎缩疗法和(或)肺切除,并在上世纪50年代步入了"化疗时代",制定并推行了许多标准短程化疗方案以及直接面视下治疗(DOTS)管理程序等.据报道有效率均可达到95%以上[1].

  • 改良气胸针在人工气胸成形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

    作者:黄国华;张庆;苏瑾;程远雄;刘爱华;郁伟伟;吴月仙;罗雅玲;蔡绍曦

    随着电子内窥镜及电视摄像技术的进步,内科胸腔镜技术不断发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国内外已有报道使用内科胸腔镜诊治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但对于无胸腔积液的胸膜疾病的报道较少,主要原因是人工气胸的建立仍存在一定困难,受到仪器设备、操作技巧及费用等限制.我们采用改良气胸针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科经胸部CT检查发现胸膜异常增厚或少量胸腔积液的21例患者建立人工气胸,通过内科胸腔镜及胸膜活检,获得病理学确诊.观察人工气胸形成术成功率及患者在术中的生命体征变化,旨在评估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初步探讨其应用价值.

  • 人工气胸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中的价值

    作者:赖光湖;杜铭;陈焕文;李建军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中使用人工气胸的效果. 方法 对2011年6月~2012年4月52例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手汗症患者按术中是否使用人工气胸分为人工气胸组(n=27)和常规组(n=25),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术野显露、转移性多汗及复发情况. 结果 2组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3 ~12个月,平均7个月,无复发.与常规组相比,人工气胸组手术时间短[(22.8±5.4)min vs.(33.8±5.8)min,t=-7.063,P=0.000),术中显露好[T2~T4交感神经链显露完全96.3% (26/27)vs.72.0%(18/25),x2=4.168,P=0.041].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转移性多汗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中使用人工气胸具有术野显露好、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 胸腔镜联合人工气胸行胸腺扩大切除术与常规胸腔镜手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新;杨光煜

    目的:探讨胸腔镜联合人工气胸在胸腺扩大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3月~2014年11月,对45例重症肌无力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术式,24例全胸腔镜联合人工气胸下手术,21例常规胸腔镜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野显露(对侧纵隔脂肪及心膈角脂肪暴露清楚为显露满意)、症状缓解情况。结果45例均手术成功,与常规组相比,人工气胸组手术时间短[(93.8±16.8) min vs.(119.5±23.3) min, t=-4.293, P=0.000],术中出血少[(54.2±43.7) ml vs.(92.9±41.0) ml, t =-3.048, P=0.004],术野显露好[91.7%(22/24) vs.57.1%(12/21),χ2=7.228, P=0.007],症状缓解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经胸腔镜联合人工气胸在胸腺扩大切除术中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点。

  • 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人工气胸的应用

    作者:刘奎;李力元;沈毅;魏煜程

    目的 讨论人工气胸在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0年lO月至2011年11月期间,14例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4例人工气胸状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均获成功,效果良好.结论 人工气胸可以在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推广使用.

  • 人工气胸辅助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颖涛;任候奴;周文

    目的探讨人工气胸应用于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食管癌病例,采用动态随机化的方式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纳入30例,采用人工气胸单腔气管插管下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30例,采用非人工气胸双腔气管插管下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两组均采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中转开胸。试验组胸部手术出血量为(117±49) ml,少于对照组的(154±60)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1,P=0.013)。试验组清扫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数目平均为(3.93±1.08)个,对照组平均为(1.47±1.04)个,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1,P=0.000)。试验组插管时间为(6.3±0.9) min,短于对照组的(9.5±2.8) 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6,P=0.000)。试验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34%,低于对照组的33.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7,P=0.001)。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拔除胸管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工气胸单腔气管插管下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可以明显减少胸腔出血及肺部感染,有助于更为有效及彻底地清扫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

  • 保护性肺通气用于人工气胸胸腔镜食管癌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宋福全

    目的 探讨保护性肺通气用于单腔气管插管二氧化碳人工气胸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取60例采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双腔气管插管、观察组采取单腔气管插管.结果 插管后60分钟和手术结束后15分钟两个时间点采取单腔气管插管的观察组患者pH值明显降低;MAP、SPO2、气道压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保护性肺通气用于单腔气管插管二氧化碳人工气胸法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低潮气量通气在人工气胸下小儿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魏玉红

    目的:观察人工气胸下小儿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麻醉时采用低潮气量人工通气对于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以40例行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采用低潮气量通气(观察组),另20例采用常规潮气量通气(对照组)。术中连续监测MAP、HR、CVP、SpO2、PETCO2、PAW及PaO2等循环呼吸指标,记录T0、T1、T2、T3及T4时上述各参数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气道压力在人工气胸形成后5、10、30 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PCO2在人工气胸形成后10、30 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aO2在人工气胸形成后10、30 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MAP、CVP在人工气胸形后5、10、30 min时均较气胸形成前显著增加(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SpO2和HR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潮气量通气用于人工气胸下小儿胸腔镜辅助漏斗胸矫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 胸腔镜在小儿外科的应用

    作者:曾骐

    1胸腔镜发展的历史1910年瑞典内科教授Jacobaeus成功地用膀胱镜为有空洞肺结核的患者找到粘连点,通过第二个孔用烧热的长针分离粘连,进行人工气胸肺塌陷治疗结核空洞,从而兴起了胸腔镜手术.随着光学技术以及电视技术的发展,1986年人们首次将微型摄像机与腹腔镜连接,扩大了视野、提高了清晰度、方便了手术人员的配合、拓宽了腔镜的应用范围.1971年Klim Covick首次报道43例小儿肺疾病的胸腔镜诊断,1976年Rodgers用胸腔镜进行小儿肺、胸膜活检.随着内镜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以及麻醉和手术经验的积累,将胸腔镜技术从仅仅能做简单的胸膜活检或处理胸腔积液发展到更为复杂的治疗.1994年北京儿童医院在兄弟单位的帮助下,开展第一例胸腔镜下肺活检.

  • 医源性气胸的发生原因及国内文献复习

    作者:李小平;王利姝;周素鲜;赵建武

    医源性气胸是指由于医疗的原因使胸膜、气管、肺受到损伤,空气进入胸膜腔后发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改变.其发生原因和发生率目前尚无专门研究.本文手工检索1949~1994年国内主要医学文献,选择有关医源性气胸的报道141篇,其中用"人工气胸"方法治疗肺结核的文献5篇共3621例,其余各种医源性气胸136篇621例(表1).现总结如下.

  • 肺结核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健;王正

    自1882年Forlanini首创人工气胸术治疗肺结核开始[1],至20世纪40年代高效抗结核药物出现前,外科手术一度是治疗肺结核的惟一方法.但当时由于手术技术的限制和有效药物的支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肺结核治疗效果极不理想.

  • 人工气胸辅助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刘芸;张淼;潘雪峰;赵丽;胡正群;张辉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2)人工气胸辅助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6月—2015年1月于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19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在CO2人工气胸辅助下,在全麻手术过程中行单腔气管插管、双肺通气,常规三孔法行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其中2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行全胸腺扩大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140.0±51.4)min,均无中转开胸;病理诊断心包囊肿1例、纵隔囊肿3例、纵隔畸胎瘤1例、节细胞神经纤维瘤1例、胸腺脂肪瘤1例、胸腺增生1例、胸腺囊肿3例、胸腺瘤7例(AB型2例、B1型3例、B3型2例)、胸腺癌1例;术中无明显出血,术后无肺不张、肺部感染或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2.0±1.6)d,住院时间(5.0±3.0)d。结论 CO2人工气胸辅助下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少。

  • 回眸20世纪和展望21世纪 九、呼吸系病学

    作者:滝沢敬夫

    一、20世纪前半的呼吸系病学我大学毕业是1951年,正处于20世纪的中期.当时一提到呼吸系病学就好像是肺结核病学的代名词;我所工作的日本东北大学第1内科病房肺结核患者占90%,治疗室中正施行着一个又一个的人工气胸疗法.在医学院4年级时担任呼吸系病学授课任务的大里俊吾教授的临床讲课的题目中,在28次课程中有¨次与呼吸系疾病有关,除1次为支气管哮喘外,其余均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为对象,包括胸膜炎在内的结核病占了一大半;就连1959年版的内科学教科书中肺结核仍占呼吸系疾病章节的一半.如果说20世纪前半期的呼吸系病学是以结核病为主的呼吸系感染性疾病的历史也并不过分.继磺胺药、青霉素之后,链霉素(1950年)、对氨水杨酸(1951年)、异烟肼(1952年)等抗痨药物的相继开发并应用于临床,使抗痨疗法体系化,被称之为国民病的肺结核终于走上了消亡之路.

  • 胸膜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技术

    作者:

      胸膜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术前确诊甚为困难,作者应用胸腔镜技术对此进行探讨。  研究对象源自作者所在医院1985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收治的632例胸部肿瘤病例,其中确诊为SFT5例(0.8%);男1例,女4例;年龄35岁至81岁。影像学检查(X线片、CT、MRI)5例中4例被误诊为肺肿瘤,全组均行经支气管镜活检术,但不能到达肿瘤区,经皮细针穿刺可达病灶,因其活动,难以获取组织学成分。而胸腔镜下4例明确为源自脏层胸膜的蒂形肿瘤,1例分叶,另3例表面光滑,同时取活检,在胸腔镜辅检查后人工气胸下行CT扫描,3例确诊为胸膜肿瘤。5例中4例行开胸或胸腔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免疫组化分析,5例CD34和Vimentin染色均为阳性;NSE染色1例阳性,而Cytokeratin染色均为阴性。  SFT系起源自胸膜的肿瘤,约50%有蒂,常埋没于肺实质内,故CT、MRI确诊十分困难,支气管镜检又难以到达病灶,经皮穿刺活检因瘤体活动取材不易,所以作者认为胸腔镜检查既可发现肿瘤的起源,亦能活检,进而辅以治疗,是术前确诊的有价值技术,免疫组化染色CD34和Vimentin阳性Keracin阴性为本病特征。(沈月霖摘 马玉峰校)

  • 人工气胸联合胸腔镜在胸腺扩大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仲明;岳鹏;韩彪

    目的:探讨人工气胸联合胸腔镜在胸腺扩大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5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对照组患者采用胸腔镜进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人工气胸联合胸腔镜进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中心静脉压的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中心静脉压的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人工气胸联合胸腔镜在胸腺扩大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 单腔气管插管麻醉联合人工气胸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蓓蓓;施晋升

    目的:探讨单腔气管插管麻醉联合人工气胸在微创食管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4例胸腔镜食管癌切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麻醉诱导时采用单腔气管插管,术中用CO2建立人工气胸.结果:单肺通气时一过性低氧血症(SpO2 <90%)4例,通过调整呼吸参数,改吸入纯氧等措施,SpO2逐渐回升至正常.手术均顺利完成,无麻醉意外及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单腔气管插管麻醉联合CO2人工气胸微创食管癌切除程序安全可行.

  • 胸壁软组织肿瘤X线诊断

    作者:陶刚;李安源;陈颖

    本文报告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壁软组织肿瘤14例,其中软组织血管瘤1例,脂肪瘤1例,纤维血管瘤1例,淋巴瘤1例,纤维瘤3例,神经纤维瘤4例,神经鞘瘤1例,炎性假瘤1例,粘液脂肪肉瘤1例。 14例胸壁软组织肿瘤均表现肺野内半圆形阴影,内缘光滑锐利,外缘模糊不清,切线基底较宽,呈“D”字形,基底与胸壁相连,其间呈钝角。2例血管瘤中可见圆形钙化影,纤维血管瘤密度较软组织血管瘤密度高。1例脂肪瘤密度较淡。4例神经纤维瘤中,有2例可见肿块处肋间隙增宽。1例神经鞘瘤可见相邻肋骨弧形压迫。1例粘液脂肪肉瘤表现密度不均,边界不清。3例纤维瘤、1例淋巴瘤、1例炎性假瘤无特异表现。 讨论凡发生于双侧胸膜腔壁层胸膜外,胸廓部位的肿瘤均称为胸壁肿瘤。胸壁软组织肿瘤可来源于肌肉、神经、血管、脂肪及其它组织。良性肿瘤有血管瘤、淋巴管瘤、纤维瘤、神经源性肿瘤、横纹肌瘤。恶性肿瘤有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血管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 胸壁肿瘤的X线检查方法包括胸正侧位片、多轴透视、切线位片、体层摄影等,必要时可采取人工气胸、人工气腹、胃肠道注气,鉴别胸壁病变、肺内病变或横膈病变。 胸壁软组织血管瘤可见圆形的静脉石,呈散在圆形钙化影,须与肺内钙化鉴别。其它胸壁软组织肿瘤均见肺野内软组织肿块,呈内缘清晰,外缘模糊的半圆形阴影,因内缘被脏层胸膜所包绕,所以清晰,外缘与胸壁相连缺乏天然对比,所以模糊。脂肪比重为0.86,所以脂肪瘤密度较淡。切线位片可见胸膜外征,即与胸壁夹角为钝角,而肺内肿瘤一般为锐角。胸壁肿瘤一般基底较宽,紧贴胸壁为瘤体大径,多轴透视与胸壁不能分开。Cokdndl及Cnacekar强调肿物与胸壁之间夹角,认为钝角是胸壁肿瘤特点,锐角是肺内肿瘤特点,另外瘤体两端可见胸膜反褶线(即Lenk氏征),在呼吸运动时观察肿物移动方向,可见与肺纹理移动方向正相反,呼气下降,吸气随胸廓上升。肺野内软组织肿块如伴有局部肋间隙增宽或肋骨边缘有压迹,为肋间软骨组织肿瘤较可靠的X线征像。部分肋间软组织肿瘤呈哑铃形,既向胸内生长又向胸外生长,X线可见胸壁局限性软组织肿块。胸壁肿瘤须与肺内肿瘤及纵隔肿瘤区别,如有困难可行人工气胸来区别肺内肺外病变,CT对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 剖胸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刘巨风

    剖胸过程实质是“人工气胸”。剖胸后将引起“剖胸侧肺萎陷、反常呼吸、纵隔摆动、心输出量降低”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而且手术中侧卧位对呼吸和循环影响较大,影响通气/血流比值。因此,剖胸手术往往需要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正压通气给氧的方法来克服人工气胸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1]。剖胸手术后胸腔负压如何重建是施行剖胸手术首先应妥善解决的问题。可以说,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胸外科应用广泛的急救和护理技术,它是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2]。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对剖胸手术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150例剖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胸科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经验。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