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栓弹力图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对不良预后影响分析

    作者:李伟;宋现涛;吕树铮;许锋;张东凤;张闽

    目的:探讨由血栓弹力图(TEG)测定二磷酸腺苷激活血小板形成大血凝块强度(MA-ADP),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与氯吡格雷治疗相关的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行PCI术的ACS患者360例.使用TEG检测其血小板的反应性,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并进行12个月随访,记录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全因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反复心绞痛导致再住院等).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EG检测ACS患者HTPR的MA-ADP佳界值47mm,并依此分组,HTPR组71例,NTPR组289例.与NTPR组相比,HTPR组女性(39.4% vs.23.9%,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4.1%vs.5.5%,P<0.05),糖尿病(45.1% vs.31.5%,P<0.05),高敏C反应蛋白(3.2vs.1.4,P<0.05),纤维蛋白原[(3.2±0.7)vs.(2.9±0.7),P<0.05]较高.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纤维蛋白原升高是TEG测定的HTPR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011,95% CI:1.144 ~3.533;OR=1.624,95%CI:1.122~2.350,P<0.05);COX回归分析MAADP> 47mm是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HR=4.863,95%CI:2.505 ~9.439,P<0.05).结论:TEG测定的MAADP评价HTPR可预测ACS患者PCI术后再发缺血事件.

  • 血小板高反应性对不同表型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研究

    作者:姚懿;何晨;唐晓芳;宋莹;许晶晶;蒋萍;王欢欢;姜琳;赵雪燕

    目的 探讨血小板高反应性对冠心病不同临床表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3年于阜外医院行支架植入术且有术后12-72h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其中2619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987例为稳定冠心病患者.血栓弹力图大凝块强度(MAADP)大于47mm定义为血小板高反应性.以是否存在血小板高反应性进行分组,探讨血小板高反应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稳定冠心病患者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脑卒中的影响.结果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797(30.43%)例患者存在血小板高反应性,与无血小板高反应患者相较,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无差别,分别为102(12.8%),206(11.3%),P=0.276.在稳定冠心病患者中,531(26.72%)例患者存在血小板高反应性,高反应组与非高反应组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7(10.7%),166(11.4%),P=0.677,同样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无论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还是稳定冠心病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所发现的血小板高反应性均不影响其临床预后.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因素及预后评价

    作者:房晓楠;鲁洁;郑欣馨;郭颖;宋昌鹏;黄晓红

    目的 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实际发生情况,相关临床影响因素,及对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阜外医院特需病房(18病区)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41例,围手术期及术后规律口服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术后使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测定血小板反应性,将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凝血块大强度(MAADP》> 47mm且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DP%)<50%的患者,纳入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post-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PPR)组,其他患者纳入血小板反应正常(Normal Platelet Reactivity,NPR)组,比较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冠脉病变范围、支架数量、实验室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PPR的因素.进行三年随访,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341例患者HPPR的发生率达25.8%,在HPPR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年龄、吸烟、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b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因素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OR=0.976,95% CI:0.952~1,P< 0.05)、性别(OR=2.815,95% CI:1.339~5.916,P<0.05)、Fbg(OR=0.553 95% CI:0.375~0.816,P<0.05)为HPPR独立影响因素;两组在MACE事件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龄、女性、Fbg升高为HPPR的独立危险因素,HPPR与缺血事件发生无明显关系.

  • 替格瑞洛对冠脉支架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患者的抗血小板作用

    作者:刘岗;赵雪燕;崔锦钢;郑欣馨;黄晓红

    目的 探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患者,换用替格瑞洛后的血小板抑制情况.方法 我院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运用VerifyNow-P2Y12系统检测P2Y12反应单位(PRU),将PRU≥235定义为HTPR.HTPR患者停用氯吡格雷,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在替格瑞洛负荷剂量后2小时和24小时分别检测PRU,评价换药前后血小板活性的变化.所有患者随访一个月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243例患者成功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经筛选终15例HTPR患者入选.在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后2小时,PRU即可明显降低(103.2±45.7vs 254.8±36.6,P<0.001),在负荷剂量后24小时,替格瑞洛仍可显著地降低PRU(111.9 ±47.8 vs 254.8±36.6,P<0.001).随访一个月后,6例患者(40%)发生轻微出血.结论 PCI术后HTPR患者换用替格瑞洛能够快速强效地抑制血小板活性,疗效确切,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 多廿烷醇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SPIRIT研究预设亚组分析

    作者:余晓凡;王贺阳;李毅;徐凯;藏红云;郭亮;李璐;赵巍;王效增;韩雅玲

    目的:观察多廿烷醇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药物洗脱支架( drug eluting stent, DES )置入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 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PR)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多廿烷醇改善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研究( SPIRIT )中年龄≥60岁、ACS 合并 HPR 患者169例,其中标准双抗组30例(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维持12个月),双倍氯吡格雷组75例(氯吡格雷150 mg、每日1次,服用30 d,后以75 mg、每日1次,维持至12个月),多廿烷醇组64例( DES置入术后多廿烷醇40 mg、每日1次至术后6个月,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维持至12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30 d时HPR逆转率(定义为血小板聚集率﹤65%的比例),次要观察指标为24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安全性观察指标为术后24个月按照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 bleeding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BARC)等级划分的出血事件。结果术后30 d时,多廿烷醇组HPR逆转率有优于标准双抗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9%比23.3%,P=0.068);与双倍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9%比49.3%,P=0.447);术后6个月时,多廿烷醇组HPR逆转率比术后30 d时进一步改善(57.4%比42.9%,P=0.019),且显著优于标准双抗组(57.4%比34.5%,P=0.042),与双倍氯吡格雷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4%比54.1%,P=0.699)。标准双抗组术后24个月MACE事件发生率有高于双倍氯吡格雷组、多廿烷醇组的趋势,但三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13.3%比6.7%比4.7%,P=0.352)。双倍氯吡格雷组术后24个月BARC总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标准双抗组和多廿烷醇组(17.3%比3.3%比1.6%,P=0.001)。多廿烷醇组、双倍氯吡格雷组和标准双抗组患者术后24个月无MACE事件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3%、93.3%和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46)。结论对于DES置入术后老年ACS合并HPR患者,在标准双抗基础上联用多廿烷醇可以取得与双倍维持剂量氯吡格雷相近的改善HPR的疗效,同时出血风险明显减少,是更为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二级预防用药与血小板功能相关性的观察研究

    作者:聂小燕;刘健;扶宇;李俊蕾;覃思蓓;梁广楷;陈敬;周沛;熊玮珏;王伟民;史录文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且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联合使用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其与血小板反应性的关联性.方法 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176例,住院期间用血栓弹力图检测患者血小板反应性,检测氯吡格雷药理作用主要效应基因CYP2C19多态性,详细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带药品种与使用情况、临床特征.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二级预防用药率与血小板反应性的关系.结果 1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率为94.89%、β阻滞药使用率为80.68% ;氯吡格雷用药后血小板抑制率平均为(45.33±28.78)% ,出现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 HTPR)患者66例(37.50%).在校正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以及其他临床特征干扰后发现,住院期间使用β阻滞药患者比不使用者血小板抑制率显著增高,HTPR风险显著降低(72.73%比85.45%,OR 0.18,95%CI 0.06~0.53,P=0.002),而其他药物使用率与血小板反应性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药物因素和基因多态性因素之外,吸烟、疾病表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置入支架长度对HTPR风险有显著影响.结论 β阻滞药与氯吡格雷用药后血小板反应性显著相关.

  • 11-脱氢血栓素B2与阿司匹林反应性及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作者:刘晓妍;杨帆;龚艳君

    11-脱氢血栓素B2(11-dehydro-thromboxane B2, 11dhTXB2)是血栓烷素A2(thromboxane A2,TXA2)的终末代谢产物,主要经肾排出.TXA2则是花生四烯酸在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作用下产生的具有促血小板聚集、收缩血管等生物活性作用的物质,在血栓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阿司匹林能通过不可逆地抑制COX-1活性,减少TXA2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展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发生中的作用.TXA2的代谢产物11dhTXB2水平能反映血小板活性及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11dhTXB2的代谢、测定,其与阿司匹林疗效的关系及这一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在冠心病相关人群中的应用.

  • 体重指数对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及长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欢欢;姚懿;唐晓芳;宋莹;许晶晶;蒋萍;姜琳;赵雪燕;高展;张茵;宋雷;高立建;陈珏;乔树宾;杨跃进;高润霖;徐波;袁晋青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及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阜外医院行PCI且有术后12~72 h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结果的冠心病患者4567例.血栓弹力图二磷酸腺苷诱导的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大于47 mm定义为HTPR.所有患者根据BMI分为三组:正常体重组(18.5~24 kg/m2,n=1107)、超重组(24~28 kg/m2,n=2328)和肥胖组(≥28 kg/m2,n=1132).主要终点为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脑卒中.结果:在行PCI的4567例冠心病患者中,1317(28.8%)例患者存在HTPR;三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HTPR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8.5%vs 29.3%vs 28.4%,P=0.818).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HTPR仅与糖尿病相关,与BMI及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性.2年随访期间,三组患者MACCE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1.7%vs 10.7%vs 13.1%,P=0.109).Cox多因素分析显示,HTPR并非MACCE的预测因子.结论:对于行PCI的冠心病患者,BMI与TEG所发现的HTPR无相关性;2年随访期间三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HTPR与患者预后无相关性.

  • 血小板高反应性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作者:宁小方

    目的 研究血小板高反应性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行介入治疗的39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2例,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281例,为冠心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所有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HPR),观察介入治疗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二磷酸腺苷诱导下,观察组HPR比例为28.57%,与对照组的17.08%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HPR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48%,非HPR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HPR患者与非HPR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小板高反应性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加强检测,强化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确保患者获得佳的治疗,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临床药师参与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蒋俊杰;俞吉;王法财;许曼;聂松柳;沈炳香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发缺血事件的抗血小板治疗的案例.结果:临床药师通过患者的疾病、基因型、药物相关作用等因素从药学角度分析再发缺血事件的原因,并参与药物治疗和药学监护,协助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结论:利用基因检测技术,临床药师为患者实施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 光学比浊法和血栓弹力图法用于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药物反应性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对比研究

    作者:聂小燕;胥洋;扶宇;李俊蕾;梁广楷;张涌;陆芸;刘健;史录文

    本文连续纳入176例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且接受常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对比采用光学比浊法和血栓弹力图法检测氯吡格雷用药后血小板抑制率和血小板高反应性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发现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呈中等相关,检测确定的血小板高反应性呈中等程度一致性,未达到高度一致性要求.

  • 血栓弹力图指导氯吡格雷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预后观察

    作者:申文彬;杨霞;焦云娟;牛倩;程庆强;周思远;王禹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指导的氯吡格雷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介入治疗患者263例.分为氯吡格雷组(123例)和替格瑞洛组(140例).氯吡格雷组患者使用血栓弹力图检测其抗血小板效果,当存在血小板高反应(high platelet reactivity, HPR)现象时,将氯吡格雷维持剂量改为150 mg(3个月后改为75mg),并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MACE发生率.HPR定义为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50%.结果 两组患者支架内血栓、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绞痛再发作、心源性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氯吡格雷组因胸痛再人院发生率较替格瑞洛组明显升高(4.9% vs 0.7%,P=0.042).氯吡格雷组MACE发生率较替格瑞洛组明显升高(13.0% vS 5.0%,P=0.022).结论 在PCI术后,个体化指导的氯吡格雷组MACE发生率高于替格瑞洛组,提示替格瑞洛效果可能更好.

  • 血栓弹力图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疗效及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龚艳君;邱林;屈晨雪;杨帆;王智;李建平;刘兆平;洪涛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初始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PR)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HPR的发生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行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冠心病患者335例.所有患者正进行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通过病案、门诊化验及门诊病历处方回顾,获得患者信息.应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血小板抑制率,计算HPR的发生率,分析影响因素、随访临床事件及其发生时间等,分析HPR与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患者阿司匹林治疗时HPR发生率为35.2%(118/335),氯吡格雷治疗时HPR发生率为34.6%(116/335).部分临床情况对HPR的发生有所影响.完成随访308例,其中289例未调整抗血小板用药.阿司匹林治疗时HPR的发生与缺血事件存在一定联系(P=0.003),而氯吡格雷治疗时HPR与预后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TEG检测的抗血小板药物HPR发生率较高,部分临床情况对其可能存在一定影响.阿司匹林治疗时HPR的存在与缺血事件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的精准评估与临床策略浅析

    作者:李京秀;宋兆炎;闫述钧;孙驰;李学奇;韩百合;李阳;夏德军;李馨;金恩泽

    血小板的黏附、活化、聚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病理生理进程中占主导地位.阿司匹林和血小板腺苷二磷酸P2 Y12受体抑制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是临床应用的经典抗血小板药物,同时也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PCI的基石.随着对抗血小板领域研究的不断拓展,个体对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存在明显的反应性差异,这种差异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合终点事件显著相关.因此,精准评估PCI患者在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血小板反应性的情况,给予规范化、个体化的临床治疗方案以减少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血栓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对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 葛根素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晶;杨俊杰;田峰;董静;周迎;杨晓波;陈韵岱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中心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共入选18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以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50%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70%作为血小板高反应性的标准,将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素+氯吡格雷组(葛根素组)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组),比较第3天和第7天后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与阿司匹林组比较,葛根素组在第3天和第7天均可明显改善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P < 0.01),在第3天可以更好地抑制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 < 0.05);葛根素组同样可以显著降低TXA2代谢相关产物水平(P < 0.05).结论 葛根素可以有效改善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中的血小板高反应性,有助于达到理想的血小板抑制水平.

  • 血小板高反应性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病变程度及围术期心肌梗死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东红;王斌;王璇;刘学;刘美丽;李毅

    目的 探讨血小板高反应性(HPR)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自2016年1—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915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VerifyNow P2Y12检测血小板反应性,以血小板反应单位(P2Y12反应单位)≥230为HPR,并将患者分为正常反应组(NPR组,n=467)与高反应性组(HPR组,n=448).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造影结果及支架置入情况、多支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HPR与PCI围术期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与NPR组比较,HPR组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更重,冠状动脉病变数量、置入支架数量更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证实,进一步比较患者术后的心肌酶指标发现,HPR组患者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PR组.HPR是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多支病变和围术期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HP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围术期心肌梗死存在相关性.术后应强化HPR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及时复查心肌酶.

  • 基因多态性及血小板高反应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临床事件影响

    作者:梁振洋;李毅;王斌;王效增;李晶;韩雅玲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并接受了CYP2C19基因检测及PCI治疗的1016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标准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100 mg/d+负荷剂量氯吡格雷600 mg)治疗,测定CYP2C19?2、?3多态位点携带情况及血小板聚集率,分析CYP2C19基因各基因型及血小板聚集率在ACS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与临床复合缺血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和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1016例患者中,A组携带2个多态位点的患者共140例,B组未携带或仅携带1个多态位点患者共876例.A组术后血小板聚集率、HTPR发生率、临床复合缺血事件发生率以及各缺血事件发生率(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及缺血性卒中)均高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CYP2C19基因2个多态位点且PCI术后合并HTPR患者临床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29.5%(23/78),显著高于未携带或仅携带1个多态位点且Non-HTPR患者的2.1%(14/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携带CYP2C19基因2个多态位点且合并HTPR可能是PCI术后临床缺血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

  • 不同剂量西洛他唑强化抗血小板对冠脉支架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

    作者:关绍义;韩雅玲;李毅;郭亮;杨柏松;荆全民;王效增;马颖艳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不同方案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改善冠脉支架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解放军第463医共入选560例冠脉支架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HPR 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患者,在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天,氯吡格雷150 mg/天,3天后HPR仍未缓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150mg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西洛他唑(50 mg,2/日),另一组在标准两联方案即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75 mg的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100 mg,2/日,3天后测定HPR的缓解情况.结果:大剂量氯吡格雷治疗3天后HRP的缓解率为54.3 %(304/560),接受不同西洛他唑剂量治疗3天后又有58.6%的患者HPR缓解,但是西洛他唑50 mg组和100 mg组HRP缓解率无差别(59.4%vs 57.8%,P=0.80).两组患者30天随访均无死亡及卒中事件,无主要及次要出血事件.结论: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改善冠脉支架术后的血小板高反应性且未增加出血风险,但其临床获益还需更长时间的随访结果进一步明确,两种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改善冠脉支架术后HPR的作用相似.

  • 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在东亚人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安华;顾智淳;周道年;张程亮;刘东

    氯吡格雷是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但其临床疗效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除临床因素外,遗传因素为另一个导致氯吡格雷疗效个体差异性的因素.氯吡格雷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相关基因的突变频率存在显著的种族差异,东亚人群的相关基因突变频率高于西方人群.目前研究表明,东亚人群发生氯吡格雷治疗期间HTPR的比例为20%~30%,高于西方人群,且CYP2C19*2和*3为HTPR的独立风险因素.通过增加氯吡格雷剂量,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或换用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等策略可改善患者HTPR,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 老年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

    作者:安俊凤;王磊;李智;王锡刚;梁滨

    目的 评价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platelet reactivity,HPR)对老年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行PCI的老年冠心病病人126例,根据是否诊断为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34例和非糖尿病组92例.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病人MACE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组的HPR比例(26.5%)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病人中,HPR病人PCI术后6个月的MACE发生率(77.7%)显著高于非HPR病人(32.0%);非糖尿病组中,HPR病人PCI术后6个月的MACE发生率为55.6%,显著高于非HPR病人(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R、心脑血管病变史是合并或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发生MACE的共同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病人PCI术后易发生HPR,且会增加MACE的发生率.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