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肺鳞癌发病的相关性

    作者:王鹏;金欣;史学文;蒋静;张晋;薛剑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肺鳞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入院后完善病例资料,检测CYP2C19基因表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CYP2C19基因与肺鳞癌发病的相关性,分析其是否为肺鳞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入组200例肺癌患者,其中肺鳞癌59例.肺鳞癌中,快代谢型患者显著多于其它类型的肺癌患者(66.10% vs.46.10%).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快代谢型患者与慢代谢型患者相比,其发生肺鳞癌的风险增大约5.9倍(OR=5.987,95%CI:1.118~3.272).结论 CYP2C19快代谢型改变是肺鳞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根据检测药物代谢酶CYP2C19基因调整抗血小板治疗的价值

    作者:吴丹;杨胜利;路靖;黄洁;孙亚勤

    目的:探讨根据检测CYP2C19基因调整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及其临床预后的价值。
      方法:326例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行CYP2C19基因检测,其中快代谢患者(CYP2C19*1/*1)12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中慢代谢患者(CYP2C19*1/*2、CYP2C19*1/*3、CYP2C19*2/*3、CYP2C19*2/*2、CYP2C19*3/*3)198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氯吡格雷150 mg,每天1次,99例);替格瑞洛组(替格瑞洛90 mg,每天2次,99例);观察三组患者支架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与常规组术后1、3、6个月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替格瑞洛组术后1、3、6个月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及常规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与常规组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及常规组显著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明显增加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P>0.05)。
      结论:冠心病支架术后CYP2C19中慢代谢患者服用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未明显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而调用替格瑞洛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不增加出血不良反应发生。

  •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再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宝磊;符伟国;郭大乔;史振宇;王利新;唐骁;李炜淼

    目的 探讨调控氯吡格雷代谢活性相关基因CYP2C 1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共纳入单纯行股浅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的ASO患者(TASCⅡA-C)74例.患者服用氯吡格雷(75 mg/d)和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5d后,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按照是否携带CYP2C19等位基因缺失型分为LOF携带组和LOF非携带组,同时行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反应性.术后1、3、6和12个月分别评估支架的通畅程度.结果 50例(67.6%)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9.8±2.1)个月(1~30个月).携带组患者与经二磷酸腺苷(ADP)途径的血小板反应性降低相关(P=0.022).携带1个或2个CYP2C19等位基因缺失型[CYP2C19*2和(或)CYP2C19*3]患者可增加下肢再缺血事件的发生(P=0.008、0.002).两组患者12个月支架总通畅率为56.0%,LOF携带组和LOF非携带组分别为34.6%和73.1%(P=0.006).ADP途径血小板反应性与再缺血事件具有相关性(P=0.012).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ADP途径血小板反应性密切相关.CYP2C19等位基因缺失型是预测ASO腔内治疗后再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

  • CYP2C19基因检测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作用

    作者:胡晖;刘长城;王粮山;宋伟;于洋;顾承雄

    目的 评价CYP2C19基因检测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244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择期行OPCABG术患者,男221例,女23例;平均年龄(62.1±9.3)岁.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氯吡格雷组(术后接受100 mg/次阿司匹林+75 mg/次氯吡格雷,1次/天)和替格瑞洛组[术后接受100 mg/次阿司匹林(1次/天)+90 mg/次替格瑞洛(2次/天)],每组122例.两组分别在术前1天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1、4、7天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术后30天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1天,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28.5±9.7)% 对(51.8±16.8)%,P<0.05)].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4天,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趋于稳定.术后30天,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3%和1.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可降低接受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P=0.043.结论 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表现为氯吡格雷慢代谢患者术后应用替格瑞洛代替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明显缩短达到满意血小板聚集率的用药时程,并可降低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 福建汉族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及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陈枝挺;赵振华;刘昌云;黄华品

    目的 探讨影响福建汉族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其对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福建汉族脑梗死恢复期(≥3个月)患者102例.入院后给予氯吡格雷75 mg/d,于用药后第8天,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其中≥40%为氯吡格雷敏感组,<40%为氯吡格雷抵抗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YP2C19*2和*3位点的基因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IL-6水平.结果 102例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组27例,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26.5%.(1)氯吡格雷抵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 [分别为(3.6±0.9)、(3.2±0.8) mmol/L,P<0.05];而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两组患者的CYP2C19*2和CYP2C19*3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总体分布不一致(P<0.01).氯吡格雷抵抗组的*1等位基因频率和*1/*1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敏感组(分别为40.7%对比80.0%,18.5%对比61.3%,均P<0.01),而*2等位基因频率和*2/*2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分别为53.7%对比18.7%,29.6%对比1.3%,P均<0.01).(3)治疗后氯吡格雷抵抗组IL-6浓度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敏感组 [(18.4±1.8) ng/L对比(12.9±1.8) ng/L,P<0.01].与治疗前比较,氯吡格雷抵抗组血清IL-6水平下降(5.1±2.6) ng/L,低于氯吡格雷敏感组的(10.3±2.7) ng/L,P<0.01.结论 福建汉族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较高.氯吡格雷抵抗不仅与CYP2C19的突变型基因相关,而且与LDL-C增高有关.氯吡格雷抵抗削弱了药物的抗炎作用.

  • CYP2C19和ABCB1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患者的氯吡格雷反应性和血管性事件的影响

    作者:倪贵华;赵卫东;田向阳;倪小宇;孙波;刘柯婷;张灏;刘新峰

    目的 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CYP2C19和ABCB1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反应性和临床血管性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人选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京临床医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和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2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连续服用5d氯吡格雷后用血栓弹力图仪进行血小板抑制率测定.利用多聚连接酶反应对患者CYP2C19*2,*3和ABCB1 C3435T/T(-620)C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来探讨血小板抑制率和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观察随访期间患者主要终点事件(血管性死亡、卒中复发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利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主要终点事件的关系,并利用Cox回归分析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ABCB1C3435T基因(TT)型患者血小板抑制率(42.9%±14.2%)较CC型(58.1%±21.2%)和CT型(53.2%±21.3%)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17,P=0.005);携带CYP2C19失功能等位基因的中间代谢型(51.8%±25.4%)和慢代谢型患者(44.5%±22.6%)的血小板抑制率相较于野生型(59.3%±23.2%)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8,P=0.015);但ABCB1 T(-620)C各型之间血小板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YP2C19和ABCB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抑制率相关.此外,高体重指数(>26 kg/m2)也与低血小板抑制率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相关(X2=4.842,P=0.028).Cox回归分析表明CYP2C19多态性和年龄是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ABCB1基因多态性与临床主要终点事件无明显关系.结论 携带CYP2C19失功能等位基因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药效降低,临床血管性事件风险增高.

  • 作者:

    关键词:
  •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及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刘丽媚;李雪锋;李存仁;古献芳;林斌;曾文峰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与氯吡格雷抵抗(CR)及CYP2C19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心脏疾病防治中心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将其分为CR组(44例)和非CR组(148例),检测两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及CYP2C19基因多态性.结果 CR组CYP2C19基因型分别为野生纯合型4例(9.1%),突变纯合型16例(36.4%),突变杂合型24例(54.5%);非CR组CYP2C19基因型分别为野生纯合型为32例(21.6%),突变纯合型20例(13.5%),突变杂合型96例(64.9%);两组3种基因型分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YP2C19野生纯合型、突变纯合型、突变杂合型出现CR的概率分别为11.1%、44.4%、20.0%(P< 0.01).结论 CR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具有相关性.CYP2C 19的突变纯合型可能使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发生CR的风险增加.

  • 不同氯吡格雷代谢人群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分布特点

    作者:张闻多;张永勇;季福绥

    目的:研究不同氯吡格雷代谢人群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人群中的人群特征、合并疾病特点、冠脉病变分布情况等。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收入北京医院并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患者409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CYP2C19*2、*3、*17、PAI-I基因,并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氯吡格雷快代谢、正常代谢、慢代谢三组人群。所有人均进行肝、肾功能,血常规、D二聚体( D-Di-mer)、纤维蛋白原( FIB)等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氯吡格雷快代谢、正常代谢、慢代谢的比例三组人群分别为41%、49%、10%;三组间体重指数(BMI)无差别(P=0.153),慢代谢人群在 BMI≥25的人群中比例(15%)与BMI<25的患者(7%)相比有所增加;三组间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的比例无差别( P=0.756、P=0.404、P=0.034),合并2型糖尿病的比例为37.6%、54.8%、23.1%(P=0.003),三组间血小板(PLT)的水平、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无差别(P=0.928、P=0.683、P=0.345),冠脉病变三组间无差别(P=0.437)。结论:本院急性冠脉综合征研究者人群中慢代谢人群比例少,但三组间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危险因素之间无差别,慢代谢人群中2型糖尿病以及BMI<25的患者比例较少。

  • CYP2C19基因检测对ACS患者PCI术后 抗血小板治疗指导价值探究

    作者:倪伟欣;吴强;王楚林;林宇鹏;张华弟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检测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接受PCI治疗的54例ACS患者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氯吡格雷低代谢,应用替格瑞洛替代,常规组25例术后常规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1个月、6个月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观察组总体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肌梗死和死亡率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总体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仍略低于对照组.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应用CYP2C19基因检测,采用替格瑞洛替代氯吡格雷低代谢治疗,可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杨玲;刁珊珊;丁意平;黄双娇;孙彤;路悦;方琪;蔡秀英;孔岩;徐耑

    目的 探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连续纳入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入组CYP2C 19功能丧失性等位基因(LOF)携带者,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负荷剂量组(首剂300 mg氯吡格雷)和标准剂量组(首剂75 mg氯吡格雷),首剂氯吡格雷给药同时给予阿司匹林100 mg,继以阿司匹林100 mg/d+氯毗格雷75 mg/d维持20 d.以腺苷二磷酸(ADP)作为诱导剂分别检测服药前、服药后3d的血小板大聚集率(MAR)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法评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 NIHSS评分;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3个月功能结局.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比例分别是75.0%、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8,P=0.034);3个月预后良好比例分别是79.5%、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0,P=0.045).两组不良事件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比1.6%,x2=0.061,P=0.806).抗血小板治疗3d后,负荷剂量组MAR降低(11%±8%),标准剂量组MAR降低(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负荷剂量组CYP2C19*2携带者32例(72.7%)和CYP2C 19*2+*3携带者42例(95.5%);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比例分别是93.8%、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2,P=0.042);3个月预后良好比例分别是96.9%、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0,P=0.038);CYP2C19*2携带者MAR降低(15%±5%),CYP2C19*2+*3携带者MAR降低(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能够改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临床预后,不增加出血风险;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可能通过降低CYP2C19*2携带者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临床预后.

  • 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病情进展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观察

    作者:张丽;马婧怡;花晓薇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病情进展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方法 选取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根据患者卒中分期分为进展期组和非进展期组,进展期组42例,非进展期组158例,检测2组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观察2组患者CYP2C19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情况及CYP2C19基因代谢类型的构成情况.结果 2组患者CYP2C19基因型*1/*1、*2/*3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2组患者等位基因频率在*1、*2上存在差异(P<0.05或P<0.01);非进展期组EM型和PM型,与进展期组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后病情的进展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具有相关性.

  • 基于CYP2C19基因型分组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短期内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杨煜;张敏;张超群;陈建辉;王志荣

    目的:评价基于CYP2C19基因型分组方式,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短期临床预后及安全性的评价。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6月至2014年11月我院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至少置入一枚支架的患者,术后行CYP2C19基因检测,根据CPY2C19基因检测结果分为不同的代谢型组(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分别接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氯比格雷150mg/d或者阿司匹林100m/+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主要观察主要心脏事件(心脏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以及预期外的支架植入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不良事件(包括轻微出血、过敏、呼吸困难)。比较根据基因型分组后患者,上述事件的发生率是否存在组间差异。结果:204例接受了冠脉支架植入患者中,主要心脏事件在慢代谢组患者中依次高于中间代谢型(HR=1.026 P=0.01)和快代谢型患者(HR=1.036 P=0.02),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组间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指导下的ADP受体拮抗剂的选择对术后心脏缺血性事件的预测有意义,在CYP2C19位点基因突变的患者中波立维150mg以及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短期内安全有效。

  • 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无效病人的氯吡格雷抵抗及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曹艮元;闫国强

    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无效与氯吡格雷抵抗(CR) 及CYP2C19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对20例经氯吡格雷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回溯研究,包括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及CYP2C19基因型,同时选择20例经氯吡格雷治疗有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做对照.结果 20例获得预期疗效的UA病人4例为CR,16例为氯吡格雷敏感(CS).20例治疗无效的UA病人中,15例为CR,5例为CS.经基因分型,19例CR病人包括CYP2C19*1/*1野生型4例,CYP2C19*2/*2or*3突变型纯合子8例(包括CYP2C19*2/*2 7例,CYP2C19*2/*3 1例),CYP2C19*1/*2突变型杂合子7例;21例"氯吡格雷敏感 (CS)"病人包括CYP2C19*1/*1野生型16例,CYP2C19*1/*2突变型杂合子4例,CYP2C19*1/*3突变型杂合子1例.结论 氯吡格雷抵抗的正确识别、处理对ACS病人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11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

    作者:吕嘉荣;沈智杰;王英杰;陈铁军;王肖龙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人群中CYP2C19*2基因多态性以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方法抽取11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外周血,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CYP2C19*2基因多态性以及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结果 117例病人的中CYP2C19*2基因多态性分布:突变纯合子10例(8.5%),突变杂合子53例(45.3%),正常纯合子54例(46.2%),正常等位基因频率为0.688,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0.312.中医证型分布:心血瘀阻证22例(18.8%),气虚血瘀证60例(51.3%),气滞血瘀证11例(9.4%),痰阻心脉证7例(6.0%),阴寒凝滞证3例(2.6%),气阴两虚证6例(5.1%),心肾阴虚证2例(1.7%),阳气虚衰证6例(5.1%).结论 11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氯吡格雷慢代谢型的发生率为31.2%;气虚血瘀证和心血瘀阻证为主要的证表现,且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中气虚血瘀证型显著高于其余证型;但各证型间基因分型无明显差异.

  • 基因多态性及血小板高反应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临床事件影响

    作者:梁振洋;李毅;王斌;王效增;李晶;韩雅玲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并接受了CYP2C19基因检测及PCI治疗的1016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标准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100 mg/d+负荷剂量氯吡格雷600 mg)治疗,测定CYP2C19?2、?3多态位点携带情况及血小板聚集率,分析CYP2C19基因各基因型及血小板聚集率在ACS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与临床复合缺血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和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1016例患者中,A组携带2个多态位点的患者共140例,B组未携带或仅携带1个多态位点患者共876例.A组术后血小板聚集率、HTPR发生率、临床复合缺血事件发生率以及各缺血事件发生率(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及缺血性卒中)均高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CYP2C19基因2个多态位点且PCI术后合并HTPR患者临床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29.5%(23/78),显著高于未携带或仅携带1个多态位点且Non-HTPR患者的2.1%(14/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携带CYP2C19基因2个多态位点且合并HTPR可能是PCI术后临床缺血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

  • 单中心950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回顾性分析

    作者:梁振洋;刘海伟;王效增;李毅;李晶;韩雅玲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2012年1-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并接受了CYP2C19基因芯片检测及PCI治疗的AMI患者9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了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采集静脉血3 ml并测定CYP2C19*2及*3多态位点携带情况.回顾性分析各多态位点及基因型在AMI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与临床常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在950例AMI患者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者643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者307例,CYP2C19基因野生型(*1/* 1)388例(40.8%),突变杂合型(*1/*2或* 1/*3)483例(50.8%),突变纯合型(*2/*2或*2/*3或*3/*3)79例(8.4%).在临床资料中,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心梗史、卒中史、心肌梗死类型等在突变纯合型与非突变纯合型(野生型+突变杂合型)之间的分布未见明显差异.在院期间,血小板高反应性(血小板聚集率>60%)的发生比例在突变纯合型中为57.0% (45/79),在非突变纯合型中为37.9% (330/871).突变纯合型与非突变纯合型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5%可信区间2.32~ 5.88).结论 在所观察的单中心950例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MI患者中,CYP2C19基因纯合突变型可能与血小板高反应性相关.

  •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服用氯吡格雷治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心脏事件的影响

    作者:何志凌;王侠;谢雯雯;陈亚辉;王晓丽;吴焕林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服用氯吡格雷治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 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9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评估基线平衡后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的结果将其分为野生型组(37例)、突变杂合型组(41例)、突变纯合型组(17例).比较三组的血小板抑制率及氯吡格雷抵抗(CR)率.随访1年,比较三组的严重心脏事件和联合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经CYP2C19基因检测,野生型组37例,占38.95%,突变杂合型组41例,占43.16%,突变纯合型组17例,占17.89%.野生型组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突变杂合型组和突变纯合型组,CR率显著小于突变杂合型组和突变纯合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突变杂合型组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突变纯合型组,CR率显著小于突变纯合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的联合心脏事件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纯合型组的联合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野生型组和突变杂合型组(P<0.05).结论 CYP2C19基因突变频率较高,且CYP2C19?2、CYP2C19?3可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和联合心脏事件发生率.

  •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长期服用氯吡格雷脑梗死患者卒中复发的影响

    作者:喻良;黄雨兰;黄斌;孙红斌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的初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复发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对78例初发脑梗死后长期(≥1 y)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根据入组时是否脑梗死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通过CYP2C19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对两组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 78例中,复发组32例,未复发组4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检的78例共检出三种等位基因:CYP2C19*1、CYP2C19*2、CYP2C19*3,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61.54%、33.33%、5.13%.两组患者共检出6种基因型:CYP2C19*1/*1、CYP2C19* 1/*2、CYP2C19* 1/*3、CYP2C19* 2/*2、CYP2C19*2/*3和CYP2C19* 3/*3.未复发组CYP2C19*1等位基因和CYP2C19* 1/*1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复发组,分别为76.1%:40.6% (P <0.01),58.7%:18.8%(P<0.001),而未复发组CYP2C19*2等位基因频率和CYP2C19*2/*2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复发组,分别为19.6%:53.1% (P <0.01),4.3%:31.3%(P<0.01),而两组其余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的脑梗死患者卒中复发与CYP2C19基因突变有关,对于需长期服用氯吡格雷预防脑梗死复发的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型的检测是必要的.

  • 非心源性 TIA 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短期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与 CYP2 C19 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喻良;黄雨兰;黄斌;何保明;李素萍;杨树;孙红斌

    目的 探讨非心源性TIA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短期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 对82例初发非心源性TIA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1 d,随后氯吡格雷单药治疗,总疗程90 d. 根据是否复发缺血性脑卒中将其分为卒中复发组与卒中未复发组,通过CYP2C19基因芯片对两组患者的CYP2 C19基因型进行检测. 结果 卒中复发组39例,卒中未复发组43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卒中未复发组CYP2C19 *1等位基因频率(76.7%)及CYP2C19*1/*1基因型频率(60.5%)显著高于卒中复发组(41.0%, 20.5%)(均P<0. 01). 卒中未复发组CYP2C19*2 等位基因频率(17.4%)及CYP2C19*2/*2基因型频率(2.3%)则显著低于卒中复发组(53.9%, 30.8%)(均P<0.01). 两组间其它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卒中未复发组强代谢型的比例显著高于卒中复发组(P<0.001);而弱代谢型的比例却显著低于卒中复发组(P=0.001);两组间中间代谢型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 结论 非心源性TIA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短期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关.

5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