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腔内介入治疗在糖尿病足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俊文;庄舜玖;张婉;李黎;戚韶红;崔佳森;周欣峰;赵雲;祁宁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腔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华东医院血管外科行下肢动脉腔内治疗的42例糖尿病足患者,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cutaneous transtuminl angioplasty,PTA)及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1月后比较踝肱指数(ABI)和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麻木感、坏疽溃烂的改善程度。结果腔内介入治疗后ABI改善程度有统计学意义,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麻木感、坏疽溃烂明显改善。结论 PTA及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安全有效的腔内治疗方法。

  •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致肢体坏死行截肢术体会

    作者:李秀岭;刘金玲;王双力

    我院自1986年至1991年收治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致肢体坏死7例(A组),均行截肢术,术后切口不愈合者6例.自1992年至今我们改进治疗方法,收治6例此类患者(B组),效果尚满意,现将两组对比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3例截肢术中,男9例,女4例.年龄54~71岁,平均61岁.右侧肢体10例,左侧3例.其中A组7例,B组6例.合并糖尿病者A组2例,B组3例.合并脑血栓偏瘫者A组2例,B组2例,坏死肢体均为偏瘫侧,肌力Ⅲ一Ⅳ级.湿性坏死9例,干性坏死4例.累及小腿中上段的A组1例,B组2例,其余均累及踝关节水平.

  •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再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宝磊;符伟国;郭大乔;史振宇;王利新;唐骁;李炜淼

    目的 探讨调控氯吡格雷代谢活性相关基因CYP2C 1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共纳入单纯行股浅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的ASO患者(TASCⅡA-C)74例.患者服用氯吡格雷(75 mg/d)和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5d后,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按照是否携带CYP2C19等位基因缺失型分为LOF携带组和LOF非携带组,同时行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反应性.术后1、3、6和12个月分别评估支架的通畅程度.结果 50例(67.6%)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9.8±2.1)个月(1~30个月).携带组患者与经二磷酸腺苷(ADP)途径的血小板反应性降低相关(P=0.022).携带1个或2个CYP2C19等位基因缺失型[CYP2C19*2和(或)CYP2C19*3]患者可增加下肢再缺血事件的发生(P=0.008、0.002).两组患者12个月支架总通畅率为56.0%,LOF携带组和LOF非携带组分别为34.6%和73.1%(P=0.006).ADP途径血小板反应性与再缺血事件具有相关性(P=0.012).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ADP途径血小板反应性密切相关.CYP2C19等位基因缺失型是预测ASO腔内治疗后再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

  • 经肱动脉入路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血液流变力学的影响

    作者:王祖辉;杨红伟;谭毅华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入路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血液流变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确诊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9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肱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45例,股动脉组患者给予经股动脉入路治疗,肱动脉组患者给予经肱动脉入路治疗。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术前、术后3、6个月的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血流量(DPABF)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肱动脉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股动脉组,前者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3、6个月ABI、DPABF水平基本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所有患者术后上述指标明显高于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动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肱动脉入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手术穿刺成功率和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力学指标,且具有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51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牛国浩;刘艳杰;刘威

    目的:讨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接受外科治疗的51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8例行血管腔内治疗,40例行血管旁路术,3例行杂交手术。结果49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踝肱指数明显提高,1例因脑血管意外死亡,1例因人工血管感染而行截肢术。结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治疗应据患者情况采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TASC分级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的疗效及护理

    作者:崔宇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的疗效,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36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采用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病人血管功能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发生并发症2例(5.56%)。[结论]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可改善病人血管功能、减轻病人疼痛。

  • DEEP 球囊导管在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中的应用

    作者:李绍钦;蒋国民;赵进委;陈亚贤;田丰;王云;黄文华;倪才方

    目的 应用DEEP球囊导管膝下动脉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采用膝下动脉成形术治疗11例患者17条严重缺血患肢的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静息痛,其中6条患肢合并溃疡(2条)或坏疽(3条)或两者同时存在(1条).12条患肢踝肱指数(ABI)为0.2~0.5,5条患肢为0.51~0.7,平均0.47.结果 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13条患肢疼痛明显缓解,2条肢体减轻,2条患肢疼痛无缓解而行膝关节以上截肢;有溃疡的2条患肢,溃疡愈合.有足趾坏疽的3条患肢,1条干性坏疽无变化,1条坏疽足趾脱落,1条行半足截除术后,创面愈合,同时伴有溃疡和坏疽的1条患胶,溃疡愈合,坏疽足趾脱落.10条患肢ABI增加超过0.5,5条增加0.3~0.5,2条无改变,平均值为0.83.10例患者16条患肢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个月(1~9个月).15条患肢疼痛明显缓解,其中12条无复发,3条复发,3条中2条再次行下肢动脉PTA后疼痛缓解,1条未行PTA治疗而行截肢.ABI平均值为0.70.结论 应用DEEP球囊导管行膝关节以下动脉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短期随访有较好疗效,中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肢体坏死截肢术后13例分析

    作者:梁建明;李秀玲

    自1990~1999年收治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肢体坏死13例,用两种方法行截肢术。现将病例分组对比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3例,其中A组7例,B组6例;男9例,女4例:年龄54~71岁:合并糖尿病者A组2例,B组3例。脑血栓偏瘫者A组2例,B组2例。1.2 治疗方法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常规截肢术。A组大腿处截肢采用前后等长皮瓣,小腿行前短后长皮瓣下做断端肌肉固定。B组大、小腿截肢均采用前后等长皮瓣,并行切断肌肉相互缝合固定。术后两组均用抗生素及降血糖药物,B组加用扩血管药治疗。2 治疗效果A组7例中1例切口一期愈合,6例切口不愈合骨端外露。B组6例中4例一期愈合,2例延期愈合。

  • 血浆内皮素与慢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任为;张彦;时德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与慢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3例慢性下肢动脉缺血病人的血浆内皮素水平(ET-1),并与正常人比较.其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ASO)28例,间歇性跛行15例,肢(趾)端坏疽13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35例,间歇性跛行16例,肢(趾)端坏疽19例.结果:TAO肢(趾)端坏疽者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间歇性跛行者;ASO肢(趾)端坏疽者ET-1也明显高于间歇性跛行者.且TAO的间歇性跛行和肢(趾)端坏疽分别高于对应的ASO组,所有结果均比正常高.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01).结论:血浆内皮素水平与慢性下肢动脉缺血程度成正相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