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庆艳;白静;申文彬;赵宇;邓磊;张明华

    目的 根据氯吡格雷细胞色素P45酶2C19(CYP2C19)基因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和常规治疗的临床预后进行比较.方法 入选296例行PCI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抗血小板基因检测组(n=150例)和常规治疗组(n=146例),其中基因检测组患者均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并根据基因型给予氯吡格雷剂量加倍或换用替格瑞洛;常规治疗组患者常规给予氯吡格雷75 mg/d.6个月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两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死亡和(或)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34%和4.11%、0.67%和3.41%(P< 0.05);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34%和2.05%(P> 0.05).结论 根据CYP2C19基因型进行个体化给药可降低ACS患者PCI术6个月后支架内血栓和MACE的发生.

  •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张建华;李辉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8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患者接受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将替格瑞洛应用于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加速抗血小板聚集,且极大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

  • 双联抗血小板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杨轶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治疗的AMI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入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2组患者均行PCI手术并置入支架,于术前使用负荷剂量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其他常规辅助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泮托拉唑治疗,其后调整剂量并持续服用治疗6个月.2组AMI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准确记录随访过程中发现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上消化道出血、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MACE的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 AMI患者在PCI术后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加用泮托拉唑能既能有效防止消化道出血的出现,不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不影响患者的预后.

  •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作者:张保敏;郭艺芳

    虽然近年来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介入治疗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合理的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基石.大量研究显示,遵循指南原则实施合理的药物治疗,对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至少不亚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包括两方面,一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二是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改善患者预后.根据现行国内外相关指南原则,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改善预后的药物和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 肌钙蛋白Ⅰ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关系研究

    作者:周彬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cTnI)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预后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的127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8例和稳定性心绞痛(SAP)59例,41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观察UAP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1)UAP组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SAP组以及对照组(P<0.01).(2)UAP组中随着Braunwald危险分级程度的增高,cTnI阳性率也随之增高(P<0.05).(3)UAP组中cTnI阳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cTnI正常组(P<0.05).结论 cTnI是UAP患者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预测因子,可作为UAP危险分层的指标.

  • 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承铎;赵威;高炜

    心血管疾病在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逐年上升,在发达国家中亦是死亡的首因.该病的主要病理学改变为动脉粥样硬化,而肥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内脏脂肪及皮下脂肪的相关研究,探讨其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及近期心功能的评估价值

    作者:王花

    目的 评价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及近期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入院后12 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25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病8 h内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的患者纳入A组(n=73),未开通者纳入B组(n=52),检测两组患者入院24 h后的血浆h-FABP水平,并分析其与入院后10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的相关性,记录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血浆h-FABP水平低于B组(p<0.05);两组的血浆h-FAB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VI呈正相关(p<0.05);A组随访6个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血浆h-FABP与AMI患者左室重构及近期心功能改变具有一定相关性,早期开通IRA有利于降低血浆h-FABP水平,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血小板功能检测指导下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婧;袁晋青

    阿司匹林和P2 Y12受体拮抗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和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治疗的基石,CAPRIE、CURE、CREDO 等[1-3]多项临床试验已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然而,同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产生不同的抗血小板效应,即血小板反应多样性,低反应性者血栓事件可能增加,高反应性者出血事件风险增加。血小板功能检测显示:表现为血小板高反应性的部分患者对药物反应不良,易发生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和死亡等缺血事件;另一部分患者对药物过度反应,易发生胃肠道出血,卒中和死亡等出血事件[4-5]。导致抗血小板药物,尤其是经典P2 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反应多样性的现象已经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并开展了各种临床研究和药物代谢机制的探讨[6]。新型P2 Y12受体拮抗剂普拉格雷,其强效抗血小板作用在克服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同时,也显著增加了出血的风险[7]。因此,通过血小板功能检测以预测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而如何在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指导下推进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也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

  •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进展

    作者:李蕾;李东泽;杨毅宁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反映血液循环中红细胞形态可变性的一个指标,常用RDW联合红细胞平均体积来诊断或鉴别诊断各种不同类型的贫血.近期研究揭示了RDW对冠状动脉疾病、急慢性心力衰竭、外周动脉疾病、卒中、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RDW能够预测患者短期和长期死亡和不良事件.其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RDW反映了一系列潜在的病理学进程,在心血管与血栓疾病中其机制主要被认为是慢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神经激素通路的激活所致.现将RDW在心血管疾病中运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 强化降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作者:袁国良

    目的 分析强化降糖治疗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筛选出68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标准组与强化组,每组34例,分别予以标准降糖治疗与强化降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糖水平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强化组的总有效率(91.2%)高于标准组(73.5%),差异显著(P<0.05);强化组用药后的血糖水平低于标准组,差异显著(P<0.05);强化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1.8%)低于标准组(29.4%),差异显著(P<0.05).结论 强化降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显著疗效,且可大大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外周动脉疾病的预防

    作者:鲁姆巴;谭婷婷

    外周动脉疾病(PAD)的患病率正逐步上升,其相应致残率,包括截肢率惊人.外周动脉疾病往往得不到及时诊断,且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高,故其预防愈加重要.通过对其病理生理学的研究,现已确认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具有数个危险因素,应纠正此类危险因素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上述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故人们尝试通过戒烟、控制血脂、控制血压及控制血糖以预防外周动脉疾病及其相关并发症,且事实证明上述手段有效.现已证明药物治疗包括单独或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有效,尽管联合用药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抗凝治疗仅被推荐用于急性栓塞情况.其他已尝试或正在研究中的治疗方式包括雌激素替代治疗、萘呋胺、己酮可可碱、高压氧治疗、治疗性血管再生及糖化抑制剂等.在存在外周动脉疾病的情况下,针对同时发生的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不变,但在此情况下应对危险因素采取更积极的控制.

  • 入院即刻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崔晓婷;刘文娴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入院即刻血糖(admission plasma glucose,APG)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至2011年间,于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703例,测量所有患者入院时即刻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APG≥11.1 mmol/L组(n=443)和APG< 11.1mmol/L组(n=260).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1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cardiac event,MACE),包括(死亡、心力衰竭、再次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结果:APG≥11.1 mmol/L组MACE的发生明显高于APG< 11.1mmol/L组(16.2%vs.5.9%);随访期间APG≥11.1 mmol/L组MACE的发生明显高于APG< 11.1 mmol/L组(4.6%vs.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G≥11.1 mmol/L组是总MACE的危险因素(OR=1.266,P=0.005,95% CI:1.066 ~2.002).结论:APG与AMI患者近期预后密切相关,是AMI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作者:康铁朵;刘文娴;杨鲲;宁尚秋;陈立颖;朱佳佳

    目的:研究入院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298例AMI患者入院血糖水平、临床资料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记录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院血糖≥11.1 mmol/L组(C组)患者心脏Killip>1级的比例、白细胞计数、Hs-CRP水平、CK以及CK-MB水平,较血糖为7.8 ~ 11.1mmol/L(B组)及血糖<7.8mmol/L(A组)升高(P<0.05),LVEF降低(P<0.05),C组术后1h ST段回落幅度(STR) ≥50%、3hT波倒置的比例较A、B组明显减少,C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后30 d内,MACE中急性心力衰竭(心衰)、再发非致死性AMI、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明显较A、B组升高(P<0.05).结论:随着入院血糖水平的升高,AMI介入术后心肌灌注水平不断降低,30 d MACE发生率不断升高,积极控制血糖可能有利于改善AMI介入术后心肌灌注,降低术后近期MACE的发生.

  • 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1年随访观察

    作者:周杨威;周玉杰;吉庆伟;杨士伟;刘宇扬;葛海龙;柴萌

    目的:探索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无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随访1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差异.方法:连续入选接受成功PCI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4例;根据患者的人群基线特征、合并症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等影响PCI术后临床结局的因素,按1∶2比例匹配,挑选无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冠心病患者168例;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电话随访患者PCI术后1年的终点事件即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平均年龄64.32岁,男女比例约1∶2,34.5%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BC、HGB、白蛋白以及CH水平,均略低于无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冠心病患者(P<0.05),H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稍高于无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冠心病患者(P<0.05),而LDL-C及TG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PCI术后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使用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术后1年的累计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无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冠心病患者(7.1%vs.1.8%,P=0.031).结论: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能较无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年累计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

  • 氯吡格雷不同负荷方案对中低危ACS患者支架植入术的影响

    作者:崔同涛;靳立军;于汇民;张斌;董太明;严红;乌汉东;廖洪涛;郭伟

    目的 探讨不同氯吡格雷在冠脉造影术前及术中负荷方式与剂量对中低危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入选279名患者,对照组114名患者,随机分为术前大于6小时氯吡格雷300mg负荷组65人、术中氯吡格雷300mg负荷组60人及术中氯吡格雷600mg负荷组40人.主要观察终点为术后30天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各组间MACE事件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 =0.45);各组间ADP诱导大血小板聚集率(ADP-PG) (P=0.05)和血清P-选择素(P=0.06)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术中600mg组出血发生率有升高趋势(P=0.28);支架平均直径(P=0.03)、术后TIMI血流分级(P=0.02)和术后大ADP-PG (P =0.01)与MACE事件相关,而负荷方式、负荷剂量以及随访大ADP-PG等与随访MACE无关.结论 氯吡格雷术中负荷方式与术前负荷临床终点相似,600mg负荷剂量未进一步增加患者临床获益,且小出血发生有增加的趋势;如临床需要,在了解了患者冠脉情况后再予氯吡格雷负荷是一个安全且可以考虑的方法.

  • 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出院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研究

    作者:刘永;葛华;房玲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出院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04至2012-07收治的325例老年STEMI患者,根据患者的HDL-C水平将其分为HDL-C高组(139例)与HDL-C低组(18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在院期间所接受的治疗、死亡情况、随访期间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HDL-C低组入院后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例高于HDL-C高组(P<0.05),其中HDL-C低组紧急PCI的比例高于HDL-C高组(P<0.05);随访6个月及随访1年中,HDL-C高组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均低于HDL-C低组(P<0.05);HDL-C高组随访6个月及1年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因不良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的比例均低于HDL-C低组(P<0.05);Cox风险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低HDL-C水平[危险比(HR)=0.558,P=0.024)],糖尿病(HR=1.528 P=0.040)是STEMI患者出院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而紧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HR=0.471,P=0.001)]是保护因素。
      结论:入院时HDL-C水平低的STEMI患者出院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短期心血管事件影响

    作者:段鹏;张西叶;张小勇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序贯治疗对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短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影响。
      方法:将2010-09至2012-04在我院确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择期PC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大剂量他汀序贯治疗组(A组)和阳性对照组(B组)。所有患者入院即刻给予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钙,随后40 mg/d。A组:术前6小时内追加40 mg阿托伐他汀钙;B组:术前未追加阿托伐他汀钙。所有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24 h、48 h测定并比较血脂指标、hs-CRP,并随访所有患者PCI术后12周内主要心血管事件。

  • 糖尿病及其病程对冠心病患者首次PCI预后的影响

    作者:高海洋;张而立;杨跃进;徐波;乔树宾;姚民;刘海波;尤世杰;陈珏;秦学文;吴永健

    目的:探讨糖尿病及病程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首次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近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7-01至2007-10于阜外医院行首次择期PCI术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1743例。随访其近期(1年)及远期(5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MACE定义为非致死性心梗,再次血管重建及心源性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糖尿病及其患病时程对MACE的影响。

  • 冠状动脉压力导丝评价中华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微循环动态变化规律

    作者:丁诚;刘庆荣;宋光远;吴永健

    目的:随着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技术的蓬勃发展,虽然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冠心病患者大血管狭窄通过再灌注治疗而缓解,但仍有许多患者由于冠脉微循环未得到有效适宜灌注,使得心绞痛症状仍然频发并造成不良心血管事件,影响预后。而目前对于急性心肌缺血梗死后冠脉微循环灌注不良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至今尚不清楚,缺乏其量化的指标。

  • 中医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

    作者:马杰;陆培培;郭彩霞;马丽红

    目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是一个致命组合,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为:弥漫、严重、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常出现多种并发症:不稳定型心绞痛、支架内再狭窄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等。故进一步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的预后成为临床热点。中医药在防治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常见并发症中发挥非常好的双向调节作用值得挖掘。

142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