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音

    目的 分析急性ST段型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IC)治疗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评估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于宝鸡市中医医院行PIC治疗的130例A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近期预后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合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组(48例)及无MACE组(82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Killip分级、并发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前体(NT-proBNP)、梗死部位、病变支数、Hb及肾功能等数据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Killip分级、梗死部位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脑卒中及LVEF<40%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尿病、病变支数≥1、hs-CRP>4 mg/L、NT-proBNP>3600 pmol/L、HbA1C≥6.5%、血肌酐>133 mmol/L、肾小球滤过率(GFR)< 90 mL/(min· 1.73m2)占比及Hb水平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HbA1c、GFR、Hb、NT-proBNP是A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近期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s-CRP、HbA1c、GFR、Hb、NT-proBNP是A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近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 替罗非班在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剂量探讨

    作者:逯保军;乔亚京;邱在东

    替罗非班是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治疗,并且能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组织供血,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1].尽管替罗非班抗血小板疗效好、安全性高,但在高龄患者中,常规剂量替罗非班仍显著增加了主要出血事件发生[2],因此,在高龄患者中,其应用剂量尚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旨在探讨75岁以上ACS患者接受PCI治疗时应用替罗非班的剂量和安全性.

  •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武佳科;温宗玉;焦云娣;于彤形;孙志军;孙兆青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我院2012年12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行介入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79例,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的佳阈值将患者分为低RDW组(n=482,RDW≤14.28)和高RDW组(n=397,RDW>14.28).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两组患者的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通过Cox回归分析研究RDW对此类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高RDW组的全因死亡率及心源性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低RDW组(4.5%比0.8%,3.5%比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RDW是此类患者全因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DW可作为一项简单有效预测行PCI的NSTEMI患者长期预后的临床指标,RDW>14.28的患者预后较差.

  • 尼可地尔对老年多支病变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孝宇;安建立;王文广;杨红梅;张晶;王庆胜;代玉涵;刘晓媛

    目的 综合评估口服尼可地尔对老年多支病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入选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间心内科收治的129例急诊P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行常规急诊PCI治疗并围术期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入院加服尼可地尔,每次5 mg,每日3次,出院后连续服用6个月,比较两组PCI术中血液灌注情况、围术期血清学心肌损伤指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冬眠”心肌灌注及运动耐力改善情况,评估心功能.结果 观察组支架置人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达到TIMI 3级血流比例(96.9%比90.6%)、心肌3级染色比例(90.8%比82.8%)及术后2hST段回落比例(86.2%比76.6%)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 CK-MB、cTnI、BNP、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心肌核素显像显示:观察组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静息灌注总积分、总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下降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LVEDVI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住院期间(13.8%比23.4%)、随访期内(6.2%比14.1%)任一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口服尼可地尔有助于减轻老年多支病变STE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心肌损伤,术后连续服用尼可地尔能有效改善梗死后“冬眠”心肌灌注,患者心功能获益显著.

  • 老年ACS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段秋艳;徐东妮;陈策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ACS并成功行PCI的15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PCI手术情况、术后服药情况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进一步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CI术后随访1年期间,44例(29.3%)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OR=2.579)、合并高脂血症(OR=2.621)、术后慢血流(OR=3.000)、服用替格瑞洛(OR=0.334)、服用β受体阻滞剂(OR=0.344)均为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是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术后慢血流,保护因素是服用替格瑞洛和β受体阻滞剂.

  • 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的新概念

    作者:郭艺芳

    糖尿病与冠心病互为高危因素.当糖尿病与冠心病并存时,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显著增高.因此,加强心血管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对大限度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邹阳春;崔亮;杨新春;王乐丰;魏好;张麟

    目的: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RVI)的临床特征、再灌注治疗结果及近期预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将46例RVI患者按有无右心衰竭及心原性休克进行危险分层:A组为无右心衰竭组(32例),接受溶栓处理与直接经皮介入治疗(PCI);B组为右心衰竭或同时合并心原性休克组(14例),均接受直接经皮介入治疗;运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住院死亡率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关系作回归分析.结果:46例RVI病人中42例作了冠脉造影检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右冠者35例,IRA为回旋支者9例,IRA为前降支者2例;单支病变者15例,双支病变者21例,三支/=多支病变者10例;住院期间有11例发生心绞痛,其中行直接PCI组9例,均为较重的三支病变患者;住院期间溶栓治疗组与直接PCI组分别各有1例在住院期间发生再梗,均行紧急PCI干预;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溶栓组1例,直接PCI组2例;B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于A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右心衰竭合并心原性休克、女性、年龄、多支病变均为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RVI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较高,心脏功能、年龄、性别及血管病变严重性对其具有重要影响;直接PCI疗效在降低RVI特别是合并右心衰竭或心原性休克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方面优于溶栓疗法.

  • 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对PCI术后患者心肌保护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

    作者:郑欣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对经皮冠脉介入手术(PCI)后患者心肌保护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拟实施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5例,联合组术前及术后服用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P选择素(PS)水平、术后1年两组患者各类MACE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K、AST、LDH、PS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血清CK、AST、LDH、P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K、AST、LDH、PS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随访1年,联合组的MACE发生率为10.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在冠心病PCI手术患者中具有保护心肌、减少MACE发生率、降低不良反应的作用.

  • 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效果与安全性

    作者:吴铮;郑泽;柳景华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rotational atherectomy,RA)联合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植入治疗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RA联合DES治疗的62例患者(68处病变)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特点、术后疗效、并发症、住院及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62例共使用75个旋磨头,平均(1.18 ±0.27)个/例,旋磨头直径/靶血管直径为(0.54±0.07),RA手术成功率98.4%(61/62);61例患者共植入支架103枚,平均(1.67±0.55)枚/例,植入支架平均(44.5±11.8)mm,DES术即刻成功率100%.RA术后,靶血管管腔直径(2.33±0.52)mm、靶血管狭窄程度(29.6±4.8)%、心肌梗死溶栓试验Ⅲ级血流比例(66.2%)均较术前显著改善[(0.75±0.21)mm、(82.5±7.2)%、10.3%](P均<0.05),DES术后靶血管管腔直径[(3.26±0.43)mm、靶血管狭窄程度(8.7±2.1)%、心肌梗死溶栓试验Ⅲ级血流比例98.5%较RA术后进一步显著改善(P均<0.05);联合术后3 d左心室射血分数(60.5±5.5)%显著高于术前水平(56.8±4.7)%(P<0.05).介入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9.7%,其中1例旋磨头嵌顿患者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8%.术后随访9.0~22.0个月,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2%.结论 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旋磨后联合DES植入能进一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与血流,中期疗效安全、可靠;规范RA操作是确保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 强化降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作者:李国敬;徐延敏

    目的:探讨强化降糖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3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根据血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水平分为3组,HbAlc<6.5%为强化降糖组(A组),6.5% <HbA1c<7.5%为标准降糖组(B组),7.5%< HbA1c <8.5%为宽松降糖组(C组),统计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3年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心肌梗死、卒中、充血性心衰、微血管事件、猝死等).强化降糖治疗指采取胰岛素或口服药物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结果:3组间总MACE发生率显著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等大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却无显著性差异(P>O.05);两两比较,A组较B、C两组总MACE发生率和微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低血糖发生率较B、C两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降糖治疗能够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但并未显著减少大血管事件,同时更增加了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预后的影响

    作者:宋温婷;李秀;王丹丹;郭星梅;刘相丽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收集明确诊断为AMI的住院患者167例,依据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86例)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81例);同时收集非急性心肌梗死8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在院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等).比较3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并分析血浆Lp-PLA2水平与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1)AMI患者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在STEMI组升高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随着Lp-PLA2水平的升高而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3)AMI患者中不良事件发生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无不良事件发生组的患者[(288.732±124.873) ng/mL对(231.537±92.059) ng/mL],P<0.05.(4)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p-PLA2水平是影响AMI患者院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p-PLA2对AMI患者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检测血浆Lp-PLA2水平可优化AMI患者院内风险评估.

  • GPⅢ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于学会;胡樑臣;李艳华;霍鸿波;张龙;孙巍巍;白文征

    目的 研究血小板糖蛋白Ⅲa(GPⅢ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力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大血小板聚集率(MPA)进行分组,将MPA≥50%者纳入氯吡格雷抵抗组,将MPA< 50%者纳入非氯吡格雷抵抗组,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GPⅢa基因型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GPⅢa基因多态性对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合并疾病情况、血脂水平和GPⅢa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氯吡格雷抵抗组和非氯吡格雷抵抗组患者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7.50%(9/24)和22.37% (17/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与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者GPⅢa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PⅢa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高反应性无明显关联(OR =0.924,95% CI [0.576,1.214],P>0.05).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可导致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上升,但MPA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均与GPⅢa基因多态性无明显关系.

  • 维生素D缺乏和非杓高血压的关系

    作者:武峪峰

    非杓状高血压与增加的心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关联。维生素 D 缺乏症与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病、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有关。维生素 D 缺乏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从而影响到心血管系统。这项研究比较杓状与非杓状高血压患者25-OH 维生素 D 水平,包括8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50例杓状患者(男29例,平均年龄51.5±8.0岁)和30例非杓状患者(男17例,平均年龄50.6±5.4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动态24小时血压监测。除了例行试验,对25-OH 维生素 D 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进行了分析。治疗评估前至少3个月,所有的患者接受抗高血压药物。两组基本特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杓状高血压患者的平均 PTH 水平比非杓状患者低(65.3±14.2 pg/ml 与96.9±30.8 pg/ml,P <0.01)。杓状高血压患者的平均25-OH 维生素 D 水平高于非杓状患者(21.9±7.4 pg/ml 与12.8±5.9 pg/ml,P =0.01)。杓状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质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低于非杓状高血压患者(186.5±62.1 g vs 246.3±85.3 g,P =0.022;111.6±21.2 g/m2 vs 147±25.7 g/m2,P <0.01)。两组其他常规的超声心动图参数相似,杓状高血压患者与非杓状高血压患者的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测量结果相似,但两组夜间血压测量差异显著(夜间收缩压118.5±5.8 mmHg vs 130.2±9.6 mmHg,P <0.01;夜间舒张压69.3±4.8 mmHg vs 78.1±7.2 mmHg,P <0.01)。该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 D 缺乏与血压呈正相关,维生素 D 缺乏可能与非杓状高血压有关。维生素 D 的测量可以被用来指示高血压有关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

  • 电话回访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吾枝;常玉霞;鄂丽丽

    目的:通过电话回访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术的后续治疗护理,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方法:将229例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18例和对照组111例,干预组患者实行电话回访干预半年,对照组不实施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遵医行为、心理评估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遵医行为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回访干预能减少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强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对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随访研究

    作者:孙菁;南星;黄慧;英明中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影响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4月—2008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确诊的ACS患者568例,根据有无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ACS合并2型糖尿病组( n =125)与ACS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 n =443)。搜集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问卷调查,随访研究终点为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和支架内血栓),比较分析ACS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ACS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差异。结果随访时间为7~8年,中位随访时间为7.3年。共有546例(96.13%)患者完成随访,ACS合并糖尿病组MACE发生率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组(44.8%vs.14.3%,χ2=10.876, P =0.035),Cox多元回归分析年龄、空腹血糖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显著危险预测因子( OR =1.003,95%CI 1.001~1.031, P =0.038;OR =1.533,95%CI 1.131~2.077, P =0.012)。结论 ACS合并2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年龄和空腹血糖是MACE危险预测因子。

  • 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瞿海龙;彭广军;曹国辉;麻晓静;王新平;叶红卫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的机械功能和电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往往会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受损的心肌细胞坏死凋亡、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心腔扩大和心室重构.这些结果的出现,是由于心肌缺乏有效的修复和再生的内在机制.尽管目前有研究表明[1],心肌梗死后有少数原位心肌祖细胞可再生心肌,但由于数量少,不能够满足机体需要,因此应用外源性多潜能干细胞进行心脏的康复治疗备受关注.

  • ACC2015:关于初级保健的九项关键研究之一--抑郁和心血管风险

    作者:“医脉通”

    研究:抑郁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治疗抑郁可以改善心血管转归吗?该研究在初级保健诊所中评估了抗抑郁治疗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风险的影响。超过2.6万例40岁以上、既往无心血管疾病且未接受抗抑郁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参与了该试验。患者接受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调查,将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无-轻度(PHQ-9评分≤14分,n=21517)和中-重度(PHQ-9评分≥15分, n=5311)。研究随访时间为3年,分别计算未服药组、抗抑郁药组、他汀类药物组和服用两种药物组mACE的风险比。

  • 医学新闻--ACC2016:胸痛治疗决策需要患者的参与吗?

    作者:

    近日公布于 ACC 2016年会的研究发现,胸痛治疗决策共享工具较标准治疗改善了患者的认识。胸痛决策共享工具包括一页可打印的信息表,信息表能够描述患者的特定风险,例如形象表现患者45 d 内心肌梗死风险的象形图。在通读该表之后,患者会与医务人员进行讨论,以明确下一步治疗措施。899例患者随机接受了决策共享工具或标准治疗。研究终点是患者知识、患者参与度、患者可接受度、30 d 时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入院及30 d 时负荷测试。

  • 高血压病对房颤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分析

    作者:汪训明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对心房颤动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卒中、心肌梗死、非中枢神经系统栓塞)的影响及原因。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根据其既往有无高血压病史分为两组:高血压组和无高血压组。记录患者的基线治疗,检测心脏超声、踝臂指数(ABI)等指标。所有患者随访2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用 COX回归分析识别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47例房颤患者,高血压组463例,无高血压组384例。2年随访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共发生138例(16.3%),其中高血压组发生率为19.0%(88/463),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组13.0%(50/384),经 COX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史、基线收缩压水平、左心房内径(LAD)、ABI是房颤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患者合并高血压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这与高血压导致房颤患者 LAD增大、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增加有关。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招煦杰;郭力恒;张敏州;王磊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预测因子。方法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是否接受临床路径管理、吸烟史、Killip 分级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Killip 分级越高,发生MACE的风险越高,接受中西医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发生 MACE 的风险较没有接受路径管理的患者要低。结论高龄、高 Killip分级、没有接受中西医临床路径管理是 AMI患者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142 条记录 3/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