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梁玲娣;张田田;孙静;覃桂凤;廖虹

    目的 研究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两项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患者、冠状动脉双支病变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各53例,分别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排除有冠状动脉病变)资料53例,将其定义为对照组.采用该院现有的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对四组研究对象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两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对比两组测定结果和两项指标检测结果阳性率水平.结果 研究3组研究对象的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高于研究2组、研究1组、对照组;研究3组研究对象的踝臂指数水平明显低于研究2组、研究1组、对照组.研究3组研究对象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两项指标水平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研究2组、研究1组、对照组.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会呈现异常升高的趋势,踝臂指数水平会呈现异常降低的趋势,且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不断加剧.

  •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分析

    作者:班丽素;陈郁;张文玲;王晓菲;张晨晰;张立文

    目的 探讨白细胞中的嗜酸粒细胞计数与冠心病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28例非急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血细胞参数、生化指标等检测.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损伤程度.根据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组,进行趋势分析,判断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相关性.结果 患者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三组(<0.1×109/L;0.1~0.2×109/L;>0.2×109/L).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与男性性别、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脉再造术呈正相关.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与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肌酐、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1).趋势分析显示,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冠脉内血栓、慢性阻塞、支架内再狭窄等参数在不同嗜酸性粒细胞分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与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有一定关联.

  •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作者:阚静;刘玲玲;常芸;陈绍良;宋杰

    总结对40例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主要是:术前做好手部穿刺血管条件的观察及护理,控制心绞痛发作;术后制做合适压迫纸环,配合拔除鞘管,综合分析判断手部血液循环观察指标,防止术后并发症.

  • 272例冠心病患者代谢综合征伴随情况及糖代谢状态分析

    作者:李湘;高鑫;张斌;高键;赵耐青

    目的 调查首次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中代谢综合征伴随情况,并评价其糖代谢状态.方法 对272例冠心病患者测量形体参数及检测血液生化指标,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ATPⅢ)评估代谢异常.结果 ATPⅢ定义下该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36.0%,经上海市人口标化后患病率为22.8%,高于中国城市社区20岁以上成年人(10.95%,P<0.01).该人群正常糖耐量105人(39%),糖代谢异常者167人(61%).结论 冠心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城市社区人群,多数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

  • 对氧磷酯酶192Gln/Arg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瑞欣;闫胜利;于宏伟;赵世华;王延刚;苗志敏

    目的探讨对氧磷酯酶192Gln/Arg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104例健康对照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和80例2型糖尿病、96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DH)患者PON1-192位点的多态基因型.测量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I及载脂蛋白B. 结果 (1)中国汉族人PON1-192位点QQ、QR、RR基因型频率及Q、R等位基因频率:2型糖尿病合并CH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2)中国人与白种人PON1-192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别非常显著.(3)含R等位基因的基因型QR、RR是2型糖尿病合并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对氧磷酯酶192Gln/Arg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CHD相关.

  • ATP结合盒转运子A1R219K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静;高清歌;高静媛;詹丽;田利民;郭茜

    目的 探讨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R219K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83例健康对照者(NC组)、72例单纯T2DM患者(CHD-组)、71例T2DM合并CHD患者(CHD+组)ABCA1219位点的多态基因型.结果 在NC组、CHD-组、CHD+组中,KK基因型分布为19.3%、16.7%、4.2%;CHD+组与NC组、CHD-组KK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2.2%、38.9%、31.7%,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糖尿病患者中,KK基因型携带者的血浆HDL-C水平显著高于RR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A1R219K基因多态性可能相关于T2DM并发的CHD.

  • 数字荧光透视检出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冰;高举平;杨敏清;程树亮;刘永平

    目的评价数字荧光透视检出冠状动脉钙化(CAC)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114例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前经数字荧光透视检查CAC,以冠状动脉造影存在1支以上的管径狭窄≥50%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结果114例患者中,冠心病患者63例,无冠心病患者51例.冠心病组CAC阳性率明显高于造影无冠心病组(71.4%对13.7%),P<0.01;以数字荧光透视有无CAC判断冠心病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总符合率为78.1%;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以及不同类型冠心病之间其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数字荧光透视检出CAC简便易行,无创伤性,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符合率高,可广泛用于临床预测及诊断冠心病.

  • 组织因子与冠心病

    作者:夏大胜;王佩显

    组织因子作为因子FⅦ/FⅦa的细胞膜表面受体,是生理凝血过程中重要的启动因子,许多炎性介质能诱导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通过介导凝血激活形成血栓以及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移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组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心肌缺血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冠心病相关病理过程作一综述.

  • 维生素D与老年人高血压及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耿慧;刘梅林;田清平;冯雪茹;陈夏欢

    目的 探讨维生素D与老年人高血压及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患者365例,高血压组247例,非高血压组118例.比较两组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对高血压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根据血清25(OH)D水平将高血压组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198例)与非缺乏组(49例),比较两组间靶器官损害指标. 结果 365例老年患者25(OH)D中位数水平低(35.3 nmol/L),77.5%(283例)为缺乏状态.高血压组25(OH)D低于非高血压组(34.0 nmol/L 比38.7 nmol/L,P<0.05).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缺乏组与非缺乏组肾早期损害、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Sokolow-Lyon指数、Cornell指数及左心室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5(OH)D低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25(OH)D与冠心病呈负相关(B=-0.021,P=0.019),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及3支病变患者25(OH)D低于非冠心病患者(P<0.01). 结论 老年患者常见25(OH)D缺乏,老年高血压患者25(OH)D水平低于非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5(OH)D降低.维生素D缺乏与肾、外周血管、心脏结构等靶器官损害无相关性.

  • 冠状动脉扩张与心肌缺血

    作者:吴炜;张抒扬

    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ectasias,CAE)又称为扩张性冠状动脉病(dilated coronaropathy),是一种非阻塞性、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和心绞痛,甚至出现心肌梗死,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显示弥漫性或局灶节段性CAE,伴有或不伴有粥样硬化斑块[1].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了临床诊断.但是由于目前缺乏对其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的认识,CAE的危险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作者:刘丽华;刘海潮;张敏

    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梗死前心绞痛、恶化性心绞痛、中间综合征)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属于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病,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易进展成急性心肌梗死,其中包括缺血所致的心脏性猝死.阻止疾病的进行性恶化,及时治疗使之恢复稳定状态极为重要.我们于2005年6月~2007年7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获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两种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冯姗;李颢

    目的:研究短期大剂量(40mg/d)和低剂量(20mg/d)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l周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对临床确诊为ACS的69例患者随机分入A组(23例)、B组(23例)和C组(23例),分别接受常规治疗(不给予任何调脂药)、辛伐他汀20mg/d和40mg/d治疗1周,同时测量各组治疗前后hs-CRP、IL-6、vWF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C组hs-CRP、IL-6、vWF治疗l周后差值与A组、B组治疗前后差值有显著意义(P<0.001);治疗前后以上指标自身比较在C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血脂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短期辛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明显减少炎症反应,稳定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肌应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廖月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心肌应变的价值.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病变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同时对照30例正常人,三组均进行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3D-STE)检测,对比结果.结果 三组在CO、LVEF、LVEDV、LVESV、SV、SPL等指标间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患者E/A均显著下降、各项参数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患者比较,各项参数比较均存在差异性(P<0.05);LVEF、CO与各参数水平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能有效反映冠心病心肌应变情况,预测病变程度.

  •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介入治疗(Pci)的对比观察,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及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行caG及Pci的患者共60例,按股动脉途径或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7%和93.3%,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0.0%和86.7%,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57.155±11.1) m in和(58±11.1) min,股动脉组住院时间(11.1±0.50)天,住院费用(10510.7±255.46)元;桡动脉组住院时间(5.8±0.31)天,住院费用(7218.37±72.05)元。两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有效,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无体位限制、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

  • 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施陈刚

    高血压的心脏并发症(左室肥厚、左房室扩大、大小冠状动脉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HHD)。超声心动图(UCG)是检查左室肥厚、心肌质量、房室腔大小、心脏功能以及治疗前后变化的重要技术。近年来,Doppler UCG的发展,使心脏结构和功能研究日趋完善。业已证明UCG是诊断HHD敏感且可靠的无创性方法。因此本文就UCG对HHD的诊断价值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原发性高血压

    作者:孙静平;杨兴生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会导致严重的心、脑、肾和血管病变,甚至死亡.根据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估计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人.高血压的诊断一旦成立,应立即开始治疗,大多数患者的血压可降至正常,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在大群体中进行的降血压试验表明,血压水平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有直接连续的相关性.这些研究表明,对各种程度的高血压进行治疗,均可以显著降低致死和非致死性的卒中、冠状动脉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和肾衰竭.

  •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临床意义

    作者:夏豪;李庚山;江洪;李建军;黎明江;王晋明;尹丽娅

    有资料表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存在与否直接影响冠状动脉病(CAD)患者的预后.丰富的侧支循环能够限制急性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左心室功能,减少室壁瘤的发生,预防猝死,提高CAD患者生活质量[1].我们通过对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SCA)的部分患者临床资料的总结、分析,试图揭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临床意义.

  • 心力衰竭的心室重塑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廖玉华;程翔

    心室重塑概念的提出为心力衰竭早期防治提供了治疗靶点.美国2005年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再次将心力衰竭综合征的发展过程分为4个阶段,A和B阶段没有心力衰竭,是为了帮助医疗保健工作者早期认识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对于冠状动脉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无或有心脏形态结构改变者定义为A或B阶段;C阶段者已发生心力衰竭,D阶段进入顽固性心力衰竭需要特殊治疗.

  • 骨髓干细胞使坏死心肌再生

    作者:姜华;董红志;殷雅琴;梁爽霖

    冠心病心肌缺血损伤后心肌细胞的丢失、瘢痕的形成和心室的重构是引起心功能日益恶化,终导致心力衰竭,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要治疗大面积心肌损伤心脏需要外来的帮助--移植外源或自体细胞来代替受损心肌细胞.

  • 高血压对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病的影响

    作者:

    Elhendy A等进行一项研究,比较运动负荷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造影(SPECT)成像,用于诊断有和无高血压的冠状动脉病(CAD)患者的准确性.Elhendy等对332例以往无心肌梗死并进行血管造影的CAD患者[平均年龄为(57±10)岁;男257例,女75例]施行症状限制的自行车运动负荷试验结合99m锝sestamibi或tet-rofosrin SPECT成像.其中137例(41%)患有高血压.在负荷试验后24小时进行静息SPECI成像.扫描检查异常系具有可逆性或固定的灌注缺陷.结果:在高血压患者中,102例有明显CAD者检出79例心肌灌注异常,35例无CAD者检出9例.在血压正常者中,138例有明显CAD者检出104例心肌灌注异常,57例无CAD者检出16例.血压正常者与高血压者之间,运动SPECT诊断CAD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显著性无差异:敏感性为77%[95%置信区间(CI)69%~86%]比75%(95%CI68%~83%),特异性为74%(95%CI60%~89%)比72%(95%CI60%~84%),准确性为77%(95%CI70%~80%)比74%(95%CI68%~80%).在高血压患者与血压正常者中,SPECT的准确性均高于心电图检查(前者P=0.005,后者P=0.0001).有和无高血压者相比,单独血管检出CAD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为58%(95%CI51%~65%)比57%(95%CI51%~64%),特异性为86%(95%CI82%~90%)比85%(95%CI81%~89%),准确性为74%(95%CI70%~78%)比74%(95%CI70%~78%).综合上述资料说明,在一般临床情况下,高血压的存在不会降低运动心肌灌注闪烁检查诊断CAD的价值.(摘译自Heart.2001.85:655)

5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