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肌声学造影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方杰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发展与心肌微循环障碍紧密相关,及时有效地评价微循环灌注情况对AMI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肌声学造影是一种评估心肌微循环灌注的超声新技术,目前已成为临床评价AMI的重要方法.本文就心肌声学造影在AMI再灌注前后的应用、危险分层、疗效评估、存活心肌检测、造影剂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 PET/CT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娇;李剑明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辅助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作为一种代谢/解剖于一身的高级显像手段,可以从分子水平无创地定量显示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核心脏病学已成为放射性核素显像中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学科。早在20世纪70年代,PET 显像已先后用于心肌血流灌注、心肌葡萄糖代谢、脂肪酸代谢及心脏受体功能等研究[1]。在国外,核素心肌显像,包括PET 或PET/CT 显像,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等[2]。82Rb、13N-NH3、15O-H2O 等传统PET 心肌灌注显像剂由于半衰期较短等因素,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18F 由于物理半衰期适中,可以采用配送的方式送达使用科室,所以18F 标记的新型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 13N-NH3PET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国建;王雪梅

    目的 评价13N-NH3 PET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融合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均行13N-NH3 PET腺苷负荷-静息MPI及冠状动脉CTA显像,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比较CTA、MPI及CTA联合MPI诊断冠心病的效能.结果 CTA与CAG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及CTA联合MPI与CAG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结果作为参照标准,CTA、MPI及CTA联合MP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分别为90.0%、85.7%、95.2%,特异度分别为94.9%、88.9%、100.0%,准确度分别为94.3%、86.7%、96.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6%、94.7%、10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6%、72.7%、90.0%.三者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058、10.331、8.946、28.713、13.451,P<0.01).结论 13N-NH3 PET腺苷负荷-静息MPI与冠状动脉CTA的功能-解剖图像融合可以做到优势互补,避免单纯PET或CTA造成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能明显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科学方法.

  • CT心肌灌注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李又洁

    冠心病是发达国家人口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每年新增100多万例患者[1].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已经成为一种检查低、中危冠心病危险因素人群中冠状动脉狭窄无创且有效的方法[2].但是,对于可能患有高危冠心病或粥样硬化斑块较重的患者,CTA易高估病变部位的狭窄程度[3],可能会增加有创性造影检查概率.

  • 冠心病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功能成像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作者:吕滨;戴汝平

    临床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应用短短十年,已经成为门诊筛查、排除或者确诊冠心病的重要工具。近年CT心肌灌注成像(CTP)和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等功能学CT影像技术迅速推出,并获得重要循证医学研究证据,临床广泛关注,被认为具有改变临床诊断和治疗路径、优化冠心病诊疗策略和改善预后的作用。本文对这些新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做一简要介绍,以期尽快在我国获得临床应用。

  • 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思宏;刘孝臣;吴平;卢春雨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月间在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治的临床已知或疑似冠心病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7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CT与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分析,同时观察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受检者的CT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观察组72例中有65例共计135支冠状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对照组中无检出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观察组舒张期与收缩期的CT值分别为(45.25±16.22)HU和(44.29±12.64)HU,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39±18.98)HU和(101.48±18.22)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72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62例,其中轻度狭窄40例,中度狭窄20例,重度狭窄2例,为此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5.4%和100%;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在观察组中,CT心肌灌注成像舒张期与收缩期的CT值与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呈现明显负相关性(r=-0.563,-0.622,P<0.05)。结论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可获得优良的冠状动脉和心肌灌注成像,具有较高诊断特异性、敏感性,能明显反映疾病状况,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 进一步提高冠心病MRI诊断的水平

    作者:刘玉清

    MRI于20世纪8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以来,1983~1984即用于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的诊断.后者,早年主要为心肌梗死的诊断检查.急性梗死,心电门控自旋回波(SE)序列扫描于梗死区(含坏死灶和周围水肿)可见高信号区,T2WI较T1WI更为明显.其后,为进一步提高梗死区与正常心肌的信号强度差别,曾应用顺磁性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于T1WI梗死区心肌信号增强.但终因扫描时间长、运动伪影大,以及心腔内缓慢血流信号强化等影响,未能实际应用于临床.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MR软件的改进使扫描时间缩短,曾以静脉团注对比剂的方法观察早期(即首过期)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即早年的心肌灌注成像.但由于当时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仍较低,图像质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

  • 3.0T MR滑动窗共轭梯度高限性反向投射重建心肌灌注成像

    作者:马恒;李坤成

    目前临床应用的MR心肌灌注成像技术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单次激发技术,其空间覆盖有限,不能覆盖整个左心室(仅获取1~3层图像数据),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以及信噪比均较低,每层扫描时间较长,容易产生运动伪影;对于并行采集[一般性自动校准部分并行采集(GRAPPA)或敏感度编码(SENSE)]和EPI技术,虽然每层的扫描时间减少,但仍不能覆盖整个左心室(仅获取3~4层图像数据),分辨率和信噪比均较低.滑动窗共轭梯度高限性反向投射重建(sliding-window conjugate-gradient highly constrained back-projection reconstruction,SW-CG-HYPR)作为一种新的MR心肌灌注成像方法,与传统的心肌灌注成像方法相比,能够覆盖整个左心室,提高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及信噪比,并能减少运动伪影.本研究的目的是前瞻性评价3.0 T MR SW-CG-HYPR心肌灌注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 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在冠状动脉以及心肌灌注联合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孟祥兵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在冠状动脉以及心肌灌注联合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接受双源双能量CT检查的28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源双能量CT检查其冠状动脉以及心肌灌注情况。结果28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15例患者的31支冠状动脉分支有狭窄或闭塞等表现,其中轻度狭窄19支,中度狭窄5支,重度狭窄5支,闭塞2支;476个左室心肌节段中,左心室心肌灌注评分为2分居多,占42.9%(204/476),其次为3分,占38.4%(183/476)。结论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作为一站式检查手段,在冠状动脉以及心肌灌注联合诊断中存在明显优势,临床价值较高。

  • 心肌灌注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丁墩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在逐年上升,其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狭窄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梗死,因此,缺血心肌的及时检出及再灌注治疗对于冠心病非常重要.心肌灌注成像对于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所引起的心肌缺血以及治疗后疗效的评估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就国内外文献对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评价心肌缺血的应用进展

    作者:曾伟彬;江锦赵;刘远健

    多层螺旋CT心肌灌注扫描是通过采集对比剂经过组织时的灌注数据,来测定感兴趣区组织的密度变化,得出心肌密度曲线.心肌灌注可清晰显示缺血区域的血流灌注情况,提示存在不同的心肌缺血、坏死变化,有助于对冠心病的风险评估.心肌灌注的晚期持续性改变,能显示其局部心肌坏死或存活情况.新近256层和320层螺旋CT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完成全容积扫描,可同时进行冠脉成像和灌注扫描,实现"一站式"检查.

  • CT心肌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

    作者:代旭;张佳胤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以其优异的阴性预测值成为目前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排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检查手段之一,但CCTA有限的阳性预测值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随着CT技术的发展,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在临床的应用推广受到关注.CCTA结合CT-MPI的“一站式”评估,提高了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度,为随后的临床治疗决策的制订和疾病预后评估提供了依据.

  • CT心肌灌注成像临床应用及进展

    作者:易妍;王怡宁

    CT心肌灌注成像(CTP)作为能一站式评估心肌缺血相关疾病的影像检查手段,已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本文总结了近年来CTP成像的临床扫描方案、分析方法及研究试验进展,简要探讨了其局限性及未来发展.

  • 负荷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彭鲲;汤光宇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着较高的准确性,但不能提供病变血管所支配心肌区域的微循环信息。而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能够同时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学信息及生理学信息,其较传统单能量CT心肌灌注有一定的优势,且具有相应的临床应用潜力。综述负荷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 心脏MR成像技术发展现状

    作者:王宏宇;王蕊;刘玉清

    心脏磁共振成像的新进展使人们再次认识MRI的潜力,从而引起放射学和心脏病学研究者的浓厚兴趣.成像速度、影像质量的改进以及诊断可靠性的提高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使其逐步应用于临床.主要对功能成像、心肌活性和灌注成像、血流定量分析以及冠状动脉成像加以讨论.

  • 高血压对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病的影响

    作者:

    Elhendy A等进行一项研究,比较运动负荷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造影(SPECT)成像,用于诊断有和无高血压的冠状动脉病(CAD)患者的准确性.Elhendy等对332例以往无心肌梗死并进行血管造影的CAD患者[平均年龄为(57±10)岁;男257例,女75例]施行症状限制的自行车运动负荷试验结合99m锝sestamibi或tet-rofosrin SPECT成像.其中137例(41%)患有高血压.在负荷试验后24小时进行静息SPECI成像.扫描检查异常系具有可逆性或固定的灌注缺陷.结果:在高血压患者中,102例有明显CAD者检出79例心肌灌注异常,35例无CAD者检出9例.在血压正常者中,138例有明显CAD者检出104例心肌灌注异常,57例无CAD者检出16例.血压正常者与高血压者之间,运动SPECT诊断CAD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显著性无差异:敏感性为77%[95%置信区间(CI)69%~86%]比75%(95%CI68%~83%),特异性为74%(95%CI60%~89%)比72%(95%CI60%~84%),准确性为77%(95%CI70%~80%)比74%(95%CI68%~80%).在高血压患者与血压正常者中,SPECT的准确性均高于心电图检查(前者P=0.005,后者P=0.0001).有和无高血压者相比,单独血管检出CAD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为58%(95%CI51%~65%)比57%(95%CI51%~64%),特异性为86%(95%CI82%~90%)比85%(95%CI81%~89%),准确性为74%(95%CI70%~78%)比74%(95%CI70%~78%).综合上述资料说明,在一般临床情况下,高血压的存在不会降低运动心肌灌注闪烁检查诊断CAD的价值.(摘译自Heart.2001.85:655)

  • 256排160 mm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

    作者:刘强;赵卫东;张红宇;李鑫玉;陈雪峰;史晓丽

    目的:初步探讨256排160 mm宽体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联合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一站式扫描方案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256排CT(探测器宽度16 cm)对2017年1月—2017年11月就诊疑似或确诊冠心病患者73例行一站式CCTA联合CT-MPI,以SCCT-18段为标准,评价CCTA图像质量,以AHA-17段模型为参考,计算心肌血流量(MBF),比较心肌灌注正常区域和灌注异常区域的MBF数值.将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评价CCTA和CT-MPI的诊断准确性,统计扫描方案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73例完成CCTA联合CT-MPI检查的患者中,32例(43.8%)患者中的154个(15.9%)心肌节段有血流灌注缺损,MBF值低于血流灌注正常心肌节段[(71±26)mL·100 mL-1·min-1 vs(113±33)mL·100 mL-1·min-1;t=15.971,P=0.000].CCTA中,图像质量可用于诊断的节段为1026个(95.5%).随后,46例患者后续完成CAG检查,CCTA对CA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91.4%、93.2%、93.0%,CT-MPI对CA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3%、83.3%、84.8%.CCTA联合CT-MPI一站式扫描方案总有效辐射剂量为(4.6±1.2)mSv[包含CCTA扫描有效辐射剂量:(2.2±0.6)mSv)],对比剂总用量为65 mL,生理盐水用量为50 mL.结论:256排CT联合扫描方案可一站式获得良好的CCTA和CT-MPI图像,在较低辐射剂量水平下,保障较高的诊断价值.

  • 心脏MRI心肌灌注成像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作者:曲晓峰;杨淑琴

    随着MRI设备的不断发展,MRI心肌灌注成像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项目,MRI心肌灌注成像不仅能够早期准确地发现由于冠状动脉病变所引起的心肌灌注及心肌代谢的改变,而且可以观察局部和整体心功能、冠脉的血流量.通过这种无创性综合的检测技术可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指导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国内外许多学者对MRI心肌灌注成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就这方面一些进展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东奎;袁泽;张凌;马宁;李安源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冠心病对患者心肌血供的影响,探讨心肌灌注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13例经冠脉血管造影(CAG)及CT冠状血管成像(CTA)诊断为血管狭窄患者,行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成像,观察对比剂分布图像,测量透壁指数(TPR).结果 11例患者心肌灌注图像出现对应狭窄血管分布区域的灌注减低,TPR值降低.结论 心肌灌注成像与CT冠脉血管成像结合,能够更加确切地反映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范围与程度.

  • 磁共振评价模型猪心肌缺血的ROC曲线分析

    作者:杨姗;曾蒙苏;张志勇;曾欣;饶圣祥;金航;陈财忠

    目的 针对多种心脏MR检查方法进行不同组合联用,评价各种方法对慢性缺血心肌的检出率,探寻适合临床运用的优组合.方法 选择左旋支放置Ameroid环制作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猪成功者13只.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病理电镜组织学为标准,缺血心肌节段的检出分别采用单纯静息心脏电影(Cine)、静息首过灌注(Fprest)、负荷首过灌注(Fpstress)、延迟增强(DE-MR)、静息负荷双期灌注(FP-dual-phase)、静息心脏电影+负荷灌注(Cine+Fpstress)多种评价方法.分别在不同方法下对各心肌节段诊断的确定性评分,用于ROC曲线分析.结果 各检查中以Cine+Fpstress组合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均大,分别为0.903、0.887和0.927 3,与其他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息电影联合负荷心肌灌注扫描检测心肌缺血的准确性高,适用于临床,尤其对疑似冠心病的患者检出有帮助.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