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

    作者:徐平

    目的:对比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92例患者心电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92例患者中,共发现病变血管205支,患者T波无倒置与T波倒置<2mm以及T波倒置≥2mm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若患者的心电图显示,其ST段下移幅度≥1mm、ST段下移导联数≥6个、QRS波时限≥100ms,提示该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病变的数目较多,从而推断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肌缺血.心电图T波倒置对于评价患者冠状血管病变无明显作用.

  •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和保守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分析

    作者:张林伟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和保守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从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接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78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39例.对照组先实施保守治疗1周后再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确诊后立即实施冠状动脉造影以及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心功能(LVEF、LVEDV、LVESV)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LVEF、LVEDV、LVESV等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早期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者:崔琪

    目的 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 总结接受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相关治疗与护理资料.结果 6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护理均达到血管再通标准,血管再通率为100%,在血氧饱和度数据指标方面,66例患者护理后的均值为(89.2±5.6)%,明显高于护理前数据(P<0.05).结论 在一般性护理基础上采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等优质护理方法可显著提高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病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的应用效果与可行性研究

    作者:李春海

    目的:研究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的应用效果与可行性.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4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均等两组.保守组采用早期保守药物治疗,介入组采用早期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总有效率;终点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心功能的差异.结果:介入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保守组高(P<0.05);介入组相较于保守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相似(P>0.05);治疗后介入组相较于保守组心功能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更好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终点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鉴别诊断中价值

    作者:嵇玉玲

    目的 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及4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作为急性肺动脉栓塞组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心电图进行检测,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结果 急性肺动脉栓塞组V1-V3导联T波倒置发生率52.50%和V1-V3导联ST段压低发生率47.50%显著高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22.5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2000、16.9113,P<0.05);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V4-V6导联T波倒置发生率57.50%和V4-V6导联T波倒置合并ST段压低发生率55.00%显著高于急性肺动脉栓塞组20.0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6248、26.1333,P<0.05).结论 急性肺动脉栓塞可以用V1-V3导联T波倒置和V1-V3导联ST段压低心电图检测结果来诊断,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则可以用V4-V6导联T波倒置和V4-V6导联T波倒置合并ST段压低心电图检测结果来诊断.

  •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copeptin及cTnI表达及其诊断意义

    作者:孙昭辉;邢继满;张文俊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copeptin及cTnI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55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55例),并选择50例心绞痛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55例),对两组检测诊断其copeptin(肽素)及cTnI(肌钙蛋白I)表达,分析临床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copeptin及cTnI表达的意义。结果对于研究组中患者,其copeptin、cTnI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当copeptin诊断临界点时为0.85 pmol/L,灵敏度为90%,特异度达到64%,cTnI诊断临界点为0.05 ng/mL,灵敏度为42.5%,特异度94.1%;联合两项指标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阴性预测值。结论在临床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可以将copeptin及cTnI表达作为临床诊断指标,根据检测copeptin、cTnI表达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在临床中发挥重要诊断意义。

  •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结果与冠脉造影的结果对比研究

    作者:黄山

    目的:对心电图和冠脉造影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72例急性非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冠脉造影检查.当患者病症发作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包括ST段压低、QRS时限和ST段下移等.结果:S T段下移幅度未超过1毫米的概率明显低于S T段下移幅度超过1毫米,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 R S波时限超过100ms的概率明显超过QRS波时限未超过100ms患者的,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下移导联数未超过6个的概率明显低于S T段下移导联数超过6个的,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电图Q R S波时限超过100ms、ST段下移超过1毫米和ST段下移导联数超过6个,可知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缺血十分严重,预后出现不良情况,值得院方推广.

  • 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鉴别诊断中价值

    作者:张玉颖

    目的:分析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肺栓塞组,同时选择同期收治的8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心肌梗死组,全部患者均给予心电图检查,观察比较检查结果.结果:心肌梗死组的V1~V3导联ST段压低发生率以及V1~V3导联T波倒置发生率显著低于肺栓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组的V4~V6导联T波倒置伴ST段压低发生率、V4~V6导联T波倒置发生率显著低于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电图检查能有效鉴别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小剂量替罗非班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卿;张晶;李东霞

    目的 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I)急诊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04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静脉注射负荷剂量(10 ug/kg)的替罗非班,再以维持剂量静脉泵入12~24 h,根据维持剂量不同分为小剂量组(0.075 ug/kg·min)和常规剂量组(0.15 ug/kg·min).比较两组患者急诊PCI后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血流分级、7 d和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以及7d内出血事件的情况.结果 小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相比,急诊PCI后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血流分级(P=1.000)、7 d(P =0.618)和30 d(P =1.000)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无明显差异,小剂量组7 d内的大出血事件发生率较常规剂量组降低(P =0.027).结论 小剂量替罗非班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与常规剂量相当,而出血风险降低.

  •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治疗和早期保守治疗预后对比研究

    作者:周秀英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治疗和早期保守治疗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2月在吕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治疗策略不同分为早期介入治疗组80例(试验组)和早期保守治疗组80例(对照组)。试验组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依据造影结果进一步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1周后行PCI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的变化以及住院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试验组和对照组LVEDV、LVESV和LVEF 3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6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LVEDV、LVESV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LVEDV、LVESV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期间心绞痛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梗死复发再次住院率和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和早期保守治疗均可改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早期介入治疗疗效更显著,且降低了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海波;艾景雪;高瑞;李运丽;朱豪;郑先杰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心肌酶水平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9.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组间在cTnl、CK及CK-MB等心肌酶水平各指标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心肌酶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碎裂QRS波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瑞兴

    目的 研究分析碎裂QRS波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中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于2007年2月-2016年2月经过造影确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首次心电图的碎裂QRS波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为首次心电图不存在碎裂QRS波,共40例;研究组患者首次心电图存在碎裂QRS波,共6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在7个月随访中存在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肌梗死病史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在这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总和情况、复发性心绞痛情况以及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中,碎裂QRS波预测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心电图标志.

  • SI和MSI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安福望;原艺萌

    目的 探究休克指数(SI)和修正休克指数(MSI)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巨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计算患者SI值(SI组)和MSI值(MSI组),以SI值0.7和MSI值1.4为界值分为四个亚组,SI≥0.7为A亚组(n=32),SI<0.7为B亚组(n=54),MSI≥1.4为C亚组(n=26),MSI<1.4为D亚组(n=60).对比各组的临床资料、全因病死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率(LTA)及心源性休克发生率.结果 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除了心率、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及Killip分级的Ⅲ、Ⅳ级比例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15 d为研究终点,本研究中全因病死率为8.14%,MACE发生率18.61%,LTA发生率9.30%,心源性休克发生率6.98%.SI升高的A亚组和MSI升高的C亚组与正常组比较,MACE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全因病死率及LTA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A亚组与C亚组优势比(ORs)分别为:心源性休克10.6~61.2,全因病死率5.2~13.2,MACE 2.4~3.8,LTA 2.7~5.3,MSI升高的C亚组均高于SI升高的A亚组.结论 SI和MSI对急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风险因素评估均是简单、有效的预测指标,且MSI相对更为准确.

  • 高敏肌钙蛋白T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李秀琪;汪瀚;余稳;韩静

    目的 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于长江航运总医院心内科就诊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106例,其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69例,同时选取在本院健康体检的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病史的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hs-cTnT的差异,分析患者血清hs-cTn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分析血清hs-cTnT诊断NSTEMI的价值.结果 NSTEMI患者与UA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家族史、吸烟史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对照在年龄和性别比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STEMI患者的血清hs-cTnT水平(25.85±11.59)pg/ml显著高于UA患者(8.12±3.65)pg/ml和正常对照组(3.59±1.8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NSTEMI患者和UA患者中血清hs-cTnT均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上升,且血清hs-cTnT水平在两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的NSTEMI组中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UA组作为对比,hs-cTnT诊断NSTEMI的阈值为15.02 pg/ml,AUC曲线下面积为97.18%,灵敏度为91.89%,特异度为98.55%,约登指数为0.904;以健康对照组作为对比,hs-cTnT诊断NSTEMI的阈值为8.10pg/ml,AUC曲线下面积为97.39%,灵敏度为94.59%,特异度为100%,约登指数为0.946.结论 NSTEMI患者的血清hs-cTnT水平高于UA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其可作为诊断早期NSTEMI的重要临床指标.

  • 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GRACE评分高危与低危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近期与远期疗效

    作者:董海;荆全民;马颖艳;王效增;王耿;赵昕;关绍义;韩雅玲

    目的:探讨老年(≥60岁)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诊断为NSTEMI并且接受PCI治疗的439例老年(≥60岁)患者。依据入院时的临床检查及化验指标,对每名患者进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以评分结果进行分组(低危组评分≤140、高危组评分>140),比较两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PCI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共入选439例,其中男性273例,女性166例,男性平均年龄68.4岁,女性平均年龄70.3岁。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高危组更多合并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总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终点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两组年龄≥80岁患者之间以及高危组中年龄≥80岁与<79岁两者之间总的终点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80岁与<79岁两者之间的死亡(包括非心源性及心源性)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ACE评分是一种应用广泛、快速的心血管疾病评价方法,可以对临床预测并指导患者的早期干预,尤其对于老年NSTEMI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并对其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及复杂性有一定预测价值。

  • 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的改善作用

    作者:曾启祥

    目的 观察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现象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NSTEMI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术后是否出现NRP将其分为常规组30例与试验组40例,比较药物作用效果.结果 试验组靶血管校正的TIMI帧数(CTFC)显著低于常规组;试验组ST段完全回复率、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术后随访3个月中,试验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5.0%,较低于常规组.结论 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有助于改善NSTEMI患者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后的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功能,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 作者:

    关键词:
  • 低分子肝素钙长程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作者:庞明阳;刘海利;马慧文

    目的 探讨低分子钙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8例NSTE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低分子肝素钙14d,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钙7d,均采用常规疗法(阿司匹林、洛伐他汀、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极化液等),治疗2周,记录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程度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数目(PLT)的变化,观察有无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控制心绞痛有效率95.5%,2例患者行介入治疗.对照组控制心绞痛有效率72.5%,6例再次住院治疗,5例行介入治疗,1例死亡.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长程治疗NSTEMI疗效可靠,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刘晓刚;胡立群;刘玉峰;顾晔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16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术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不同分为试验组79例和对照组81例.试验组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以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替格瑞洛90 mg,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以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分别测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术后24 h、术后7d、术后1个月时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含量,观察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与术前比较,2组CRP,IL-6,TNF-α在术后24h,术后7d,术后1个月均显著降低,sCD40L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CRP、IL-6浓度在术后24 h、术后7d、术后1个月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能够显著降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炎症因子的浓度.

  • 救治时间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奕贵;林德昌

    目的 探讨救治时间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介入治疗患者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心内科确诊为NSTEMI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发病至有效救治时间<24 h患者41例,>24 h患者61例.比较两组不同救治时间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结果 发病至有效救治时间<24 h患者男性比例明显高于>24 h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24 h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24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至有效救治时间<24 h组术前TIMI血流分级为0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24 h组,而TIMI血流分级1级比例却明显低于>24 h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明显低于>24 h组,急诊行PCI比例及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患者比例明显高于>24 h组,植入支架个数明显少于>24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24 h组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24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EMI患者在发病24 h内得到有效治疗,能够显著性降低随访期非致死心肌梗死发生,改善临床预后.

98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