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科护理工作与感染管理

    作者:魏秋彦

    新生儿可以从母体获得IgG(被动免疫),故生后6个月内患某些传染病的机会较少,但6个月后来自母体的IgG浓度下降,而自行合成的IgG的能力一般到6~7岁时才能达到成人水平,由于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血清IgM浓度低,易发生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缺乏,易发生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其他体液因子如补体、趋化因子、调整素等活性及白细胞吞噬能力等也较低,故儿科护理工作应特别注意消毒隔离和加强防止院内感染的管理,并积极采取以下综合控制措施.

  • 被动免疫阻断乙型肝炎宫内感染与胎盘感染

    作者:程淑;黄丽姬;田小丽;廖振伶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孕妇经被动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疗效及胎盘感染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 方法 10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于妊娠28、32、36周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者,为免疫组,42例HBsAg阳性的孕妇因各种原因妊娠期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者,为非免疫组.对所有分娩的新生儿用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中HBV-DNA含量及乙肝两对半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s)、-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同时对胎盘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乙肝感染标志物HBsAg和HBcAg. 结果 免疫组新生儿HBV的感染率为5.0%(5/100),非免疫组的感染率为16.7%(7/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免疫组胎盘HBV感染率为35.0%(35/100),非免疫组为59.5%(25/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9,P<0.01)结论 被动免疫可以降低HBV官内感染的发生率,HBV官内感染与胎盘感染相关.

  • 长春市狂犬病暴露人群伤口处置方法的探讨

    作者:乔洪;梁宏涛;赵越;王训富

    目的 根据暴露程度不同处置方法和联合免疫制剂的应用,降低暴露者发生狂犬病的风险.方法 采用人用狂犬疫苗2-1-1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结果 从暴露人群分布情况上肢占55%,头面部占5%;Ⅱ级暴露者为85%,Ⅲ级暴露者为10%;头面部和Ⅲ级暴露者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咬伤程度较重.结论 暴露后伤口处置越早风险越小,规范化处置伤口可大限度清除伤口上的病毒,减少伤口内的病毒残留量,降低发病率.联合应用被动免疫和疫苗,可为疫苗诱发主动免疫赢得时间,大限度地防止发生狂犬病.

  • 一起学校风疹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戴维;王莉萍;朱正富

    2000年3月10日至6月20日,宜宾县李场镇中心小学发生一起传入性风疹暴发。全校 6个班共 有师生323名,累计发病161例,罹患率达49.85%。以小学三、四、五年级发病为主,占 发病总数的62.11%,无教师发病。男82例,女79例;发病年龄6~14岁,其中9~11岁占 发病总数的77.64%。本次暴发出现两次发病高峰,第一次小高峰出现在4月20~30 日,发病32例,占19.88%;第二次大高峰出现在5月20日至6月10日,发病110例,占6 8.32%。161例病人均无免疫史。全部病人均有较明显的临床表现,如症状轻,多数无发热 或低热,病程2~4 d,发病1~2 d内即出现遍及全身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 ,疹后1~2 d退疹,不脱屑、不留痕等。5月15日前病人未隔离治疗,5月20日起对病人隔离治疗,全部治愈。对 未患病者采用注射丙种球蛋白被动免疫,疫情得以终止。  本次传入性风疹暴发原因分析:①首例患者的邻居系一外出务工患风疹后返家者,两人关系 甚密;②4月下旬以来,小雨连绵,气温较低,且该校面积较窄,通风不良,使风疹病毒存 活力增强,易于扩散;③该校学生缺乏对风疹病毒的免疫力;④发生疫情后,学校及当地有 关部门未及时报告疫情,特别是出现第一次发病小高峰后,对患者未采取有效隔离治疗措施 ,对易感者未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导致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

  • IgY作为抗日本血吸虫治疗性疫苗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宋;侯晓;刘文琪;李雍龙;雷家慧

    为探讨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的卵黄免疫球蛋白(anti-SEA IgY)作为抗血吸虫治疗性疫苗的可行性,将实验鼠分为5组,每组8只小鼠,分别在感染后2 h、4天、7天和15天进行 IgY 口服被动免疫,并以PBS作为对照.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1条,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从门脉中收集成虫和记数肝组织中的虫卵数,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并做肝脏连续病理切片观察病变程度,测量并比较各组平均虫卵肉芽肿的体积大小.结果表明,感染后2 h、4天、7天和15天IgY被动免疫组的减虫率分别为19.59%、18.19%、32.58%和6.31%;减卵率分别为58.33%、49.56%、82.46%和5.26%.感染后7天IgY被动免疫组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后2 h、4天、7天和15天IgY被动免疫组的平均单卵肉芽肿体积分别为(38.04±20.97)×10-3、(30.05±15.42)×10-3、(21.55±13.35)×10-3、(39.67±13.87)×10-3和(40.12±24.13)×10-3 mm3,血清中血吸虫特异性IgG滴度分别为0.16±0.10、0.30±0.15、0.58±0.15、0.38±0.16.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相比,感染后7天IgY被动免疫组的肝脏平均单卵肉芽肿体积明显减小,血清中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体IgG水平明显升高(P<0.05).研究结果提示,特异性IgY被动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水平的抗血吸虫感染作用,但以感染后第7天的免疫效果好,其相关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 人源抗甲型肝炎病毒Fab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复性

    作者:于长明;宋宏彬;杜桂鑫;徐静;徐志凯;王海涛

    目前已有用于接触前预防的甲肝疫苗,但对于接触后预防,则多采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作被动免疫.血源性免疫球蛋白虽应用效果好,但可能被血源中难以检测的病原体污染;鼠源抗体易引起人抗鼠抗体反应.因此基因工程人源抗体有望成为接触后预防的首选制剂.本文在从噬菌体抗体库筛选的抗甲型肝炎病毒(HAV)人源抗体的基础上,选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该抗体Fab,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复性.

  • 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的发展历史及应用状况

    作者:张晓萌;王艳华;王传林

    破伤风的免疫预防分为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其中被动免疫制剂包括破伤风抗毒素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抗毒素在早期的破伤风免疫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成分含有异体血清,存在安全性问题,已逐渐被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所取代.被动免疫制剂的应用误区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潜在的医疗风险.规范合理地应用主动免疫制剂(破伤风类毒素)并减少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是预防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有效的措施.

  •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破伤风抗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临床应用的认识误区

    作者:何庆;丛鲁红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在厌氧环境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所致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发作后病死率高达20%以上.但无论采用被动免疫还是主动免疫,只要使机体血清的破伤破抗体含量达0.01~0.1 IU/ml,即可获得免疫保护作用[1-6].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破伤风抗毒素(TAT)和破伤风类毒素(TT)预防和治疗破伤风的疗效已得以普遍认可,但国内仍存在一些认识误区现介绍如下.

  • 喂养方式与疾病关系分析

    作者:赵宁;纪平;杨秀芬

    2000~2004年0~18个月婴幼儿门诊体检1 000名调查证明,母乳适于婴幼儿消化吸收,同时还具有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是新生儿被动免疫的重要来源.对新生儿期以后的小儿是否同样具有抗感染作用,我们对城关地区门诊体检5年来0~18个月龄1 000名婴幼儿进行了喂养方式与疾病关系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 乳腺癌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辉;孙强

    乳腺癌在欧美国家及我国部分大城市已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伴随着免疫科学的发展,免疫治疗成为乳腺癌治疗研究的新领域.一、乳腺癌疫苗概述免疫治疗分为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两种.被动免疫是指将对疾病有免疫力的供者的免疫应答产物或其人工制成物(抗体、免疫效应细胞、小分子免疫肽等)应用于肿瘤患者,以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其典型例子是单克隆抗体赫赛汀治疗Her-2受体过表达乳腺癌的成功应用.

  •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

    重症肌无力(MG)是指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AChR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包括自身免疫、被动免疫(暂时性新生儿MG)、遗传性(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及药源性(D-青霉胺等)因素,平均年发病率约为7.40/百万人(女性7.14/百万人,男性7.66/百万人),患病率约为1/5000.

  • HIV-1广谱中和抗体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李岚;张彤;杨籽翾;计云霞;陆小凡;吴昊;粟斌

    随着抗原特异性B细胞分选和单细胞抗体克隆技术的应用,从2009年至今,已经获得了上百种艾滋病病毒1型(HIV-1)广谱中和抗体(bNAbs),其中大部分抗体针对不同的病毒株显示出具有更广谱更高效的中和活性.在动物实验中,HIV-1 bNAbs被动免疫不仅可以抑制病毒感染,减少急性期病毒的潜伏,而且可以延迟或阻止感染者停药后血浆中病毒的反弹,维持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病毒的抑制效果.近bNAbs 3BNC117和VRC01已经应用于Ⅰ期临床人体接种试验研究.文章重点对HIV-1 bNAbs的临床试验研究进行综述,这将有利于了解bNAbs在人体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

  • 河豚毒素小鼠多克隆抗体的中和毒素效应及其活性-质量关系

    作者:徐勤惠;荣康泰;魏吕华;黄凯

    目的:制备河豚毒素(TTX)的小鼠多克隆抗体,研究抗体中和TTX的效果,以探讨开发TTX抗素素的可能.方法:以中国鲎血蓝蛋白(TTH)为载体,通过甲醛与TTX化学连接,制成人工抗原(TTX-TTH)并免疫BALB/c小鼠;以福氏佐剂诱导腹水抗体.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和腹水抗体质量;将TTX与抗体在体外共温育而被中和,然后腹腔注射于KM小鼠,作体内攻毒实验,检验抗体的抗毒活性,并计算抗体的免疫当量.结果:经人工抗原免疫并福氏佐剂诱导,获得了20株具有不同亲和力的腹水抗体,与血清抗体具有同质性,其表观亲和力为10-4~10-7M.抗体可在体外和体内、完全或部分地中和毒素的毒性,有效保护中毒动物免于死亡.抗体体外中和毒素,高可保护1.5×LD的TTX攻击,动物全部活存(1LD=14 μg/kp,i.p.);抗体的高免疫当量达1 300 μg TTX/L腹水;抗体的抗毒活性与抗体滴度、亲和力和质量因子显著相关(分别为P<0.05,P<0.01,P<0.001).抗体在体内预防4 d时,可保护1.3×LD的TTX攻击动物活存.结论:TTX小鼠腹水多克隆抗体可在体外和体内有效中和毒素,其抗毒活性依赖于抗体质量,提示了免疫防治对抗河豚毒素中中毒的希望.研究提出的抗体"质量因子"是评价抗毒素质量的有效参数.

  • 基层部队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的误区及对策

    作者:田家发;叶明选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的生物药品,但基层部队在使用TAT中存在一定的误区。现报告如下。1 误区一是不少医务人员认为只要是外伤,不管伤口大小、污染程度、受伤时间,都应该注射1500 U 的TAT;二是多数人认为只要在受伤后24 h内使用都有效;三是基层医师不管患者是否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TT)及TT注射时间的长短,外伤后都给予TAT注射;四是部分人认为只要对外伤患者及时注射免疫预防药物,就可以杜绝破伤风发生。

  • 以淀粉样蛋白为靶点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进展

    作者:孙卓;陈霞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和日常生活能力减退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AD的典型病理特征为神经元外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神经元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和神经元丢失.尽管AD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很多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均提示,Aβ沉积是引发AD的主要因素,因此很多研究者均致力于以Aβ为靶点的抗AD药物研发.本文综述了以Aβ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小分子药物的具体作用机制和临床研发进展,为抗AD药物的进一步研发奠定基础.

  • 我国马免疫球蛋白制品现状及展望

    作者:张庶民

    马免疫球蛋白(equine immunoglobulin)是用目标抗原免疫马匹后,产生抗该种抗原的抗体免疫球蛋白,经胃酶消化、纯化提取制得,分别用于各相应疾病的预防(被动免疫)和治疗. 基本原理是采用无致病性的致病物质多次免疫马匹,待免疫抗体达到较高滴度后,采血提取抗体免疫球蛋白IgG, 利用胃蛋白酶切掉无中和活性的Fc段,仅保留具有中和活性的抗体V形F(ab')2片段,利用其特异性中和致病原的功能进行疾病预防与治疗.

  •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回顾性评价

    作者:张栋武

    目的: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我市制订乙型肝炎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通过对从化市1995~2005年学龄前儿童进行乙型肝炎感染的血清学检测,分析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结合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当年该市农村学龄前幼儿HBsAg携带率进行比较,用以对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进行回顾性评价.结果:随着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的逐年上升,从化市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则逐年下降,学龄前儿童HBsAg携带率由1995年的15.8%下降到2005年的4.5%(P<0.05).乙型肝炎保护性抗体(抗-HBs)则逐年上升,由1995年的39.9%升高到2005年的71.3%(P<0.05).同一时期内,城区学龄前儿童HBsAg携带率较农村儿童HBsAg携带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能够有效地降低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城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及接种效果均高于农村儿童.加强对乙肝易感人群的有计划的免疫,是降低乙肝感染的有效途径.

  • 佛山市成人乙型肝炎感染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邓智标;黎子辉;麦贤昌

    目的 对佛山市顺德区成年人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乙肝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佛山市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158例自愿体检的成年人作为成年组,400例学龄前儿童作为对照组,均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标志物检测,比较不同年龄和职业的佛山市成年人及学龄前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及变化趋势.结果 成年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岁年龄段与30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5);30岁与40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20岁与50岁及以上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P<0.05).乙肝表面抗原在不同职业中分布不尽相同,与其他职业相比,农民工携带率高(P<0.05).结论 随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表明:社会活动的增加导致接触乙肝病毒机会增加,从而导致乙肝病毒感染率增加,制定针对高危人群规范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对于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

  • 产前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于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作用分析

    作者:王丽华;代焱

    研究预防免疫在孕妇晚期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作用的有效性.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乙型肝炎慢性携带者大量形成的重要原因.

  • 狂犬病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作者:叶靖;方兴

    狂犬病的病死率极高.狂犬病暴露后必须正确处理伤口,并及时采取规范地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程序,以减发病的几率和风险.

8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