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分析

    作者:阳清华

    目的分析孕期注射HBIG及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在妊娠25,32,35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新生儿出生后12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IU,加乙肝疫苗(10μg),出生后第4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IU,并自满月按照1,2,7的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5μg),出生后第8个月取静脉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检测50例婴儿仅1例HBsAg阳性,婴儿获得保护率98%,50例中有47例获得保护性抗体HBsAb,免疫成功率达95%(47/50)结论联合免疫有助于减少母婴垂直传播,提高婴儿保护率和免疫成功率

  • 流脑多糖疫苗在出境人群中的应用

    作者:何莓;王健;王惟信;张宏;华羚

    流脑对世界上许多地区的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尤其是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使流脑的抗生素治疗日益复杂,因此,接种流脑疫苗仍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研究证明,流脑多糖疫苗安全有效,并能与其他疫苗一起对前往疫区的旅行者、劳务人员、留学生等进行联合免疫.

  • 婴儿主被动联合免疫与HBV-DNA阳性产妇母乳喂安全性生相关研究

    作者:黄一涛;毛中英

    目的 通过比较血清HBV-DNA阳性产妇采用不同喂养方式的新生儿感染状况,探讨血清HBV-DNA阳性母亲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血清HBV-DNA阳性母亲所产的新生儿64例,以母亲自愿为原则分别采用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所有新生儿均按规定程序完成HBIG与HBVac联合免疫,婴儿1岁时检测血清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结果 血清HBV-DNA为103~105、108~ 108、> 108组产妇乳汁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7.65%、48.39%、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婴儿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乳汁HBVDNA阳性率与血清HBV -DNA定量呈正相关.对要儿采取联合免疫阻断后,母乳喂养不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 抚顺地区两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方案效果评价

    作者:刘晓萍

    目的评价抚顺地区采用的两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技术的保护效果.方法1999-2000年两年期间,市传染病院应用基因重组乙肝疫苗2支加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U,对79例乙肝病毒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HBV母婴阻断;选取同期在市级综合性医院出生、出生后按常规剂量单纯全程注射重组酵母疫苗、双阳性母亲所生的79例新生儿做对照.随访两组新生儿乙肝标志物(HBV-M)3年.结果联合组母婴阻断率为96.94%(95%CI:93.93%~99.95%),单苗组母婴阻断率为86.36%(95%CI:82.93%~89.79%),联合母婴阻断率明显高于单苗组.联合组新生儿HBsAb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几何均数(GMT)均显著高于单苗组,HBsAb阴转率、HBcAb阳性率则显著低于单苗组,二组新生儿HBcAb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无HBeAg、HBeAg、HBV-DNA阳性者.随访中二组均无不良反应者.结论乙肝疫苗、HBIG主动被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确切,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的单纯重组酵母疫苗.

  •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

    作者:穆雪;周淑娟;陈晓梅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人群HBsAg阳性率为10%~15%.慢性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1].宫内感染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失败的重要原因[2].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关键.有资料表明[3],HBsAg单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约40%在半岁内出现HBsAg阳性,而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HBsAg阳性率高达90%以上.由此可见,实行母婴HBV阻断,确保儿童健康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我们通过对大、小三阳孕妇及其所生婴儿实行HBIG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以观察其对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 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任坤岭;崔秀华;王晓琼;刘中芹;王明儒;崔佳;李建志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母婴阻断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山东省寿光市2005-2015年HBV感染者母亲及所生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血清采集,应用ELISA检测HBV血清学5项指标,母亲及儿童的感染状况以随访检测结果为准.检测结果判定以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为阻断失败.结果 共调查儿童1 372名,母婴阻断失败率2.92%.其中,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失败率2.23%,单用乙肝疫苗阻断失败率6.67%;10 μg酵母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失败率1.77%,5μg酵母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失败率4.41%.母亲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生育年龄、生育方式等是阻断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儿童性别、喂养方式、孕晚期母亲是否接种HBIG、儿童出生后接种HBIG的次数等与阻断失败率无相关性.结论 HBV母婴阻断效果,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优于未联合免疫,10μg酵母乙肝疫苗优于5 μg乙肝疫苗,建议进一步开展大剂量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研究.

  • 云南省乙型肝炎母婴阻断实施效果评价

    作者:丁峥嵘;康文玉;陆林;沈立萍;赵智娴;黄国斐;熊庆;李凯;孔毅

    目的 了解云南省现阶段住院分娩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母婴阻断的效果.方法 在全省范围内筛查2011年1-6月住院分娩HBsAg阳性孕产妇,并对其婴儿实施母婴阻断措施,于免疫后7~12月龄时采集婴儿静脉血2 ml检测HBV血清学5项指标并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共计2 765人,平均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5.88%;乙肝疫苗(HepB) 24 h内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7.03%,全程接种率为92.30%;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接种率为68.97%,HBIG及时接种率为94.49%,联合免疫率为60.94%.主、被动联合免疫(及时接种HepB和HBIG)阻断成功率(97.16%)显著高于单纯用HepB阻断的成功率(93.01%);无论是否联合免疫,HBsAg及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阻断成功率显著低于HBsAg单阳性母亲.结论 HepB和HBIG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效果优于非联合免疫,对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实施规范联合免疫更为关键.

  • 武汉市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现况研究

    作者:郭燕;孟利平;胡美娜;杜玉开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3岁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9.09%[1].宫内感染是HB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产时(后)感染,但采用主被动联合免疫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免疫失败率仍然有20%~30%[2].本研究对近年武汉市江岸区HBsAg阳性孕妇采取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的实施状况及干预后婴幼儿HB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与麻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世勇;侯通;刘新立;高秋菊;张勇;夏建玲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肝疫苗)与死疫苗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的研究已有报道[1],但与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的联合免疫尚未见报道,为此,对甲肝疫苗与麻疹疫苗联合免疫的血清学效果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 狂犬病疫苗与抗狂犬病血清联合免疫再失败二例报告

    作者:蒋兴发

    湖南省会同县从1980年开始推广使用5针法狂犬病疫苗(下称狂苗)和抗狂犬病血清(下称血清),1980年至1992年报告狂犬病107例,其中及时联合全程免疫失败2例.1993年至2004年无病例,2004年8月开始推广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下称狂免),2006年停止使用血清.

  • 表达SIV Gag/Env基因的DNA疫苗、重组腺病毒和重组痘苗病毒三载体疫苗联合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研究

    作者:何小周;陈丹瑛;王琬玓;徐柯;曾毅;冯霞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是人类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威胁,目前常用的药物疗法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尚不能彻底治愈AIDS并阻断HIV的传播.将治疗型疫苗用于HIV感染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缺乏适宜的HIV感染动物模型阻碍了治疗型HIV疫苗的研制.SIV能够感染非人灵长动物并引起类似AIDS的猴免疫缺陷病,因而常被用作研究HIV及其疫苗的替代动物模型.为了对SIV疫苗在猴感染模型中治疗SIV感染的效果进行评价,我们分别构建了表达SIV gag和env基因的DNA疫苗、重组腺病毒和重组痘苗病毒疫苗,并联合使用这三种疫苗免疫小鼠,对包括不同抗原组合、不同免疫次序及间隔的免疫策略进行探索和优化.IFN-γ酶联免疫斑点和小鼠体内杀伤试验的结果显示,通过三载体疫苗联合免疫,能够在小鼠体内诱导出强度较高、持续时间较长的SIV Gag/Env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并且,重复免疫后仍可以诱导较高水平的免疫反应.该结果为在SIV感染猴模型中评价多载体疫苗序贯和重复免疫治疗SIV感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治疗型HIV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 含H5N1多个结构抗原的DNA疫苗与重组痘苗病毒疫苗联合免疫小鼠可明显增强免疫原性

    作者:王文;陈红;邓瑶;杨扬;殷霄;王敏;周剑芳;舒跃龙;阮力;谭文杰

    本研究旨在研发经济、高效的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实验疫苗并优化免疫方案.利用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含有H5N1(安徽株)结构基因的多个单顺反子(HAop和NAop)和双顺反子(HAop/M2和NAop/M1)DNA疫苗及重组痘苗病毒(天坛株)疫苗,采用不同方案(单独或联合)免疫BALB/c小鼠,初步分析了抗原特异性体液免疫(HA血凝抑制抗体,NA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及M1与M2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IFN-Υ ELIS-pot)的特点.结果表明:DNA疫苗与重组痘苗病毒(天坛株)疫苗联合免疫可以激发较强的多个抗原特异的免疫应答,尤其是体液免疫应答,明显优于DNA疫苗或重组痘苗病毒(天坛株)疫苗单独免疫;联合免疫方案中DNA疫苗初免所激发的HA与NA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强于重组痘苗病毒(天坛株)疫苗初免,然而M1与M2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则反之.本研究为新型H5N1疫苗的研发及免疫方案的优化奠定了基础.

  • 甲型H5N1流行性感冒病毒基质蛋白2与基质蛋白1双基因载体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学评价

    作者:郭建强;姚立红;陈爱珺;刘晓宇;付金奇;张智清

    目的 构建表达甲型H5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2(M2)与1(M1)基因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疫苗与腺病毒(Adenovirus,Ad)载体疫苗,将其联合免疫小鼠,对免疫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以中国分离的首株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A(甲型)/Anhui (安徽)/1/2005]作为研究对象,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全长M2和M1基因,构建共表达H5N1亚型AIV M2和M1基因的重组pStar-M2/M1.利用Ad-Easy载体系统,在293细胞中包装出表达M2基因的重组Ad-M2和表达M1基因的重组Ad-M1.按初次免疫-加强免疫程序,分别用重组pStar-M2/M1和重组Ad-M2+Ad-M1免疫BALB/c小鼠,共免疫4次,每次间隔14d.第1、3次用DNA疫苗,第2、4次用重组Ad疫苗,每次免疫前及末次免疫后13d采集血清,用于检测体液免疫应答.末次免疫后14d,以H1N1亚型流感病毒A/Puerto Rico(PR,波多黎各)/8/34/株进行攻击.病毒攻击后14d内,逐日观察小鼠的存活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 用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方法 检测到了重组pStar-M2/M1、Ad-M2、Ad-M1载体上相应插入基因的表达,将其联合免疫小鼠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到小鼠血清中的抗H5N1亚型流感病毒M2、M1的IgG抗体.病毒攻击实验结果 表明,免疫后小鼠对流感病毒A/PR/8/34(H1N1)株的攻击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了表达甲型H5N1流感病毒M2与M1基因的DNA疫苗与重组Ad疫苗,联合免疫小鼠后刺激产生了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并对异源毒株具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

  •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血清学免疫效果观察

    作者:尹桂成;茅亚达;王渤;严加和;刘亚华

    为探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不同剂量、不同间隔时间免疫后的安全性和血清学免疫效果,在五总乡和兴东镇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和阴性母亲的新生儿,按第1针分别接种10μg或5μg乙肝疫苗,1个月后接种第2针(0.5μg),第3针(0.5μg)与第1针分别间隔5、6、8个月,观察免疫效果。结果显示,所有接种对象均未发现严重副反应。完成3针乙肝疫苗免疫后,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第1针接种10μg组抗-HBs阳转率及抗体水平均高于5μg组,差别均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第3针乙肝疫苗与第3针百白破混合制剂(DPT)联合免疫,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良好,DPT的免疫应答率及水平与非联合免疫的差别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好,第1针10μg组免疫效果优于5μg组,与DPT的联合免疫是可行的。

  • 富源县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现况调查

    作者:孙校金;崔富强;龚晓红;王富珍;陈园生;郑徽;吴振华;缪宁;马汉平;罗梅;余文;速存芬;钱晏飞;杨政;莫峰;罗会明;梁晓峰

    目的 了解富源县阻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现状.方法 通过查阅富源县所有医院产科住院病历及登记册,筛选2007~2010年住院分娩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孕产妇进行现场调查,了解阻断HBV母婴传播措施的实施情况.结果 139例HBsAg阳性孕产妇的婴儿,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首剂(HepB1)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分别为94.24%和96.40%;主、被动联合免疫[及时接种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接种率为46.76%,影响联合免疫的因素为配偶文化程度和分娩地点;阳性孕产妇的婴儿全程免疫接种后HBV血清学标志检测率为7.48%.结论富源县在医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产妇的婴儿,HepB1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尚需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提高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需加强对孕妇的宣传,并提高医院采购HBIG的能力,提高HepB和HGIG联合免疫接种率及HepB全程免疫后HBV血清学标志检测率.

  •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富珍;崔富强;郑徽;陈园生;李继军;龚晓红;方挺;高丽;张勇;梁晓峰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在北京市、甘肃省和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5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比较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HepB(酵母)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 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无论是否与HBIG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0.474,P>0.05),儿童HBsAg阳性率为2.15%,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97.47%.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与HBIG联合免疫的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未联合免疫儿童(x2=4.391,P<0.05),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为8.55%,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89.94%;未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为16.55%,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80.52%.其中母亲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sAg)同时阳性(双阳性,下同)的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为8.82%,非常明显的低于未联合免疫儿童(34.00%)(x2=7.071,P<0.01);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8.43%,未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13.01%,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243,P>0.05).结论 对母亲HBsAg阳性的儿童,重组HepB(酵母)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较未联合HBIG免疫者更佳,但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未联合HBIG免疫也能取得相同的保护效果,而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的儿童,尤其是母亲双阳性儿童,与HBIG联合免疫还是有必要的.

  •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预防围产期乙型肝炎病毒传播

    作者:朱冰;梁晓峰

    中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高发地区,乙肝病毒(HBV)的感染对人群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而母婴传播是HBV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途径.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HepB)被广泛用于阻断围产期HBV母婴传播.国内外的诸多研究表明,联合免疫的阻断效果要强于单独使用HepB,同时随着流行情况及人群流行病学特征的差异以及免疫剂量和免疫程序不同,联合免疫的效果也会有相应的差异.

  • 伤寒Vi多糖疫苗的研究和应用

    作者:徐冰;谢广中

    伤寒对世界上许多地区的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尤其是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使伤寒的抗生素治疗日益复杂,因此接种伤寒疫苗仍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研究证明,伤寒Vi多糖疫苗安全有效,并能与其它疫苗一起对前往疫区的旅游者进行联合免疫.

  • 第二届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与临床应用学术会议在温州召开

    作者:周桦

    中华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小儿肝病学组及中华儿科学会感染消化学组,2001年9月2~5日在浙江省温州市举办了第二届阻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和乙肝疫苗免疫与临床应用学术会议,全国20多个省、市的医学专家和临床肝炎防治专家70多人参加了会议.台湾大学附设医院小儿部张美惠教授应邀参加. 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达3.5亿人,如亚洲及非洲,其初感染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及儿童时期.亚洲地区约有一半HBV感染源于HBsAg或合并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母亲之母婴传播.同样,母婴传播也是我国慢性HBV感染形成主要的原因之一.母婴传播包括宫内、产程和产后,目前的主、被动联合免疫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 与会的许多医学专家就预防母婴HBV传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了临床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经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深圳市东湖医院等单位报告了采用不同方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的具体做法,如:HBV阳性母亲在产前3个月开始注射HBIG,每月注射1次,每次200IU;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先注射HBIG1~2支,然后从1个月时开始按免疫程序(0、1、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20μg/次)等.临床结果提示:产前多次肌注HBIG可减少携带HBV母亲所生新生儿宫内受HBV感染,证明了HBIG在预防HBV母婴传播方面是安全、有效的,HBIG产品质量与国外同类产品雷同.

  • IL-2基因佐剂强化梅毒螺旋体外膜蛋白Tp92 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作者:赵飞骏;张晓红;吴华;曾铁兵;刘双全;曹训宇;陈曦;余坚

    目的 观察IL-2基因佐剂与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膜蛋白Tp92抗原编码基因DNA疫苗联合免疫新西兰兔后对Tp皮肤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 方法 将体重约3kg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pcDNA3.1(+)/IL-2+ pcDNA3.1(+)/Tp92联合免疫组,pcDNA3.1(+)/Tp92免疫组,pcDNA3.1(+)空质粒组及PBS空白组共4组,每组18只,每隔2周免疫一次,共免疫3次,初次免疫后第10周进行Tp皮肤感染,观察并记录感染早期各组家兔皮损情况;ELISA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免疫兔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和脾细胞IL-2及IFN-γ水平;MTT法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兔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 结果 IL-2+ Tp92 DNA疫苗联合免疫组在Tp感染后0~224 d期间的不同时间点均检测到高滴度的特异性IgG,与Tp92 DNA疫苗组及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第14 d联合免疫组兔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2水平均显著高于Tp92单独免疫组(P<0.05)及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兔脾细胞均有明显增殖反应,SI值显著高于同期Tp92单独免疫组(P<0.05)及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Tp感染早期联合免疫组家兔皮损Tp阳性率为20%,溃疡病灶形成率为10%,皮损愈合时间为48 d. 结论 IL-2基因佐剂和Tp92 DNA联合免疫能有效地诱导新西兰兔在Tp感染期间产生稳定持久保护性免疫应答,并能阻止Tp皮肤感染部位病损的发展.

130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