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东阳市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吴美忠;吴爱兰

    目的探索东阳市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NNT)疫情的影响因素及防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东阳市1999~2003年NNT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安全接生、卫生知识缺乏、免疫预防意识差、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不善是导致NNT发病的主要因素.结论不安全接生,是NNT发病的主要因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加强对孕妇卫生知识的宣教,普及住院接生、消毒接生及新生儿脐带的无菌护理,动员和落实NNT高危险育龄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TT),是目前预防和消除NNT的主要措施.

  • 绍兴市1999~2004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陈洁;付利军;吴建宏;王吉玲

    目的了解绍兴市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绍兴市1999~2004年NT专报系统的监测资料和个案调查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T发病率波动在0.15‰~0.65‰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4年有2个县(区)发病率≥1‰.NT病死率波动在11.11%~37.50%之间.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越城区和绍兴县,发病无明显季节性.78例确诊病例中流动人口占89.74%,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2∶1,发病日龄集中在5~8 d.在家分娩的占83.33%,接生员均未受过培训,所有母亲均无明确的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史.结论旧法接生和产前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及人口流动是NT发病的主要因素.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推广住院分娩,对高危人群接种TT,加强新法接生培训,是消除NT的基本措施.

  • 武威铁路分局健康人群破伤风免疫水平监测分析

    作者:米登书

    为了解武威铁路分局健康人群破伤风抗体水平,评价既往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工作质量,为今后制定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免疫策略和预防人群破伤风发病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铁路辖区内开展了健康人群破伤风免疫水平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5剂系列的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使用--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的补充推荐

    作者:赵惠敏;张见麟

    当前美国批准了含有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DTaP)在内的4种供婴儿和小儿使用的疫苗.2000年10月批准了ACEL-LMUNE(lederle实验室的制品)和Tripedia(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菌苗)(Aventis pesteur公司)两种制剂用于5剂系列的DTaP疫苗,批准另外两种疫苗Infanrix(suithklin Beecham Biologicals)和Certiva(North American VaccineInc)为该组疫苗的前4剂,2,4和6个月开始初级接种,并且在开始接种白喉破伤风和全细胞百日咳疫苗的这些孩子中完成DTaP组接种.本报告补充了CDC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的有关使用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声明,并概述了有关当实施第4剂第5剂顺序剂量时,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反应性的咨料.这种疫苗在接种后,注射部位局部反应的频率和大小随剂数的增加而增加,这种现象存在于当前所有批准的DTaP疫苗中.在接受了第4剂和第5剂DTaP疫苗后,注射肢体的有时产生整条大腿或上臂的广泛肿胀,这种情况已从各公司制造商的多种制品中得到了证实.因为有关在混合系列不同厂家的DTaP药安全、免疫原性及疫苗效果的资料不足,ACIP推荐,但可能的话要尽可能使用同一品牌的DTaP疫苗.当疫苗提供者不知道或未得到以前给予类型的DTaP疫苗时,任何一种所批准的DTaP疫苗都可使用,以完成该疫苗系列的接种.

  • 接种百白破的护理体会

    作者:季大翠

    新生儿免疫接种让宝宝健康成长,但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疫苗在产生抗体的同时有些不良反应是难免的,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发现接种疫苗后某些不良反应强弱跟操作流程密切相关,现就以局部反应较多的百白破疫苗为例谈一谈操作体会.百白破的作用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简称百白破疫苗,它是由百日咳疫苗、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按适量百白破疫苗量比例配制而成,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3种疾病.目前一般认为对破伤风、白喉的免疫效果更为满意.

  • 塔什库尔干县接种麻疹、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引起副反应的调查报告

    作者:刘俊玲;周晓兰;多热巴依

    塔什库尔干县2002年5月对171名儿童接种麻疹、白喉破伤风类毒素(以下简称白破二联)疫苗后,有34名学生发生副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破伤风类毒素致腋丛神经损伤原因分析

    作者:卫正余;张毅;陈建辉

    1999年12月~2001年2月间我院对7216名新兵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后出现了7例以腋丛神经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调查对象:3年来我部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的部分战士,其中男7 171例,女45例,年龄18~21岁,均无预防接种禁忌症.

  • 以聚合物微球为载体的破伤风类毒素蛋白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作者:王继麟;苏焱;朱家鸿;曾令冰

    目的探索载破伤风类毒素(TT)蛋白的聚合物微球作为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技术制备包裹TT的聚乳酸及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微球(PLGTTMS),并以ELISA法和小鼠中和法测定免疫小鼠和豚鼠的血清中和抗体.结果用这些载TT聚合物微球免疫豚鼠和小鼠后,所诱生的抗体反应大大高于未加佐剂的TT疫苗,且由大粒径和小粒径微球混和组成的PLATTMS所诱生的抗体反应呈现出明显的加强效应.用20 LD50的破伤风毒素攻击后,氢氧化吸附的TT 和包裹TT的不同聚合物微球免疫的小鼠均获得100%的保护率.结论以聚乳酸及其与聚乙醇酸共聚微球为载体的破伤风类毒素蛋白疫苗在动物体内诱生的免疫反应显著高于无佐剂疫苗,这为疫苗的开发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预防狂犬病佳方法的探讨

    作者:古其祥

    我们将多年总结出的预防狂犬病的佳方法介绍如下。 1.常见的发病和致死原因:未及时科学地处理伤口;未及时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RV);未联用或乱用抗狂犬病血清或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V质量有问题;接种部位不当;嗜烟、吸毒、酗酒、情绪不良或疲劳;未联用α-干扰素(α-IFN);首剂未加量;宣传教育不够等。 2.应做好以下工作:马上用浓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30 min,对深部伤口应用注射器插入其内反复冲洗,再用碘酊或75%酒清消毒伤口。一般应暂缓或不缝合不包扎伤口,除非伤及大血管。接着尽快到相应医疗机构注射RV和辅助药物等。 选用2-2-1或2-1-1-1程序免疫为佳。前者做法:于0 d和7 d用2支疫苗做两侧肌内注射,1支于14 d时做肌内注射。后者做法:于0、3、7、14 d注射,其中0 d接种2支疫苗。对头面部和上肢咬伤、深重咬伤或疑狂犬咬伤者推荐使用1(2支)、3、6、9、15、及30 d注射的7支免疫法,40 IU/kg,其中半量注射,半量经生理盐水稀释1~3倍后浸润注射伤口内和周围。同时联合应用抗狂犬病血清和α-IFN。后者只要开始时加注20~100万IU,免疫效果即明显优于单纯使用RV或加用抗狂犬病血清者[1]。如无α-IFN,也可同时注射卡介苗或重组白细胞介素-2。伤口深或脏时加注破伤风类毒素。 应保证RV质量,效价≥2.5 IU/支;有效期要长,冷藏温度过高过低都会降低液体RV效价,冻结即丧失效价,除非冻干制品。应从正常途径带冰购进,用前摇匀。注射部位:成人应取上臂三角肌效果佳(实验证明臀部效果差),幼儿取大腿前内侧区。用7号针头和深层注射效果好。不应过快稀释冻干RV,不应与乙型肝炎疫苗或免疫抑制药物并用,以免影响免疫质量。在全程注射完RV 10 d后应检测抗体,如阴性应加强免疫1~3针,抗体均可阳转。 此外,应嘱患者在注射期间要乐观、安静,勿用浓茶、烟酒和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对过去咬伤但未及时注射RV者,仍要动员尽早补注。政府和单位应立法,做出限养、拴养、禁养、免疫犬和咬伤后谁出费用等规定。各单位应做好宣教及本单位的限、拴、禁养和免疫犬等工作,对高危人员进行暴露前免疫。生物制品厂和研究所应想法研制和推广应用免疫效果更好、副反应更小的新型疫苗和佐剂。

  • 育龄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血清学效果初步研究

    作者:董胜利;孙莲英;吴多琳;张荣珍;张兰香;王春雷;柴峰;于竞进

    为了评价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TT)突击接种的效果,并采用血清学回顾性研究探讨TT免疫应答,从而为开展育龄期妇女TT常规接种及制定育龄期妇女TT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间接血凝方法,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随机抽取367名15~35岁育龄期妇女测定血清破伤风抗毒素(TAT)水平.结果显示,56%的育龄期妇女具有保护水平TAT(>0.01IU/ml),TAT几何平均滴度(GMT)为0.073IU/ml.接种1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0.01IU/ml的占50%,GMT为0.039IU/ml;接种2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0.01IU/ml的占68%,GMT为0.145IU/ml,37个月后可检测到TAT;接种3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0.01IU/ml的占90%,GMT为0.576IU/ml,37个月后仍可检测到TAT;育龄期妇女接种TT各剂次的TAT水平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不同接种剂次免疫接种间隔、免疫年龄的TAT水平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建议:提高重点地区和育龄期妇女中重点人群TT接种率;尽快开展TT常规接种;确定重点免疫人群策略.

  • 甘肃省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工作评价

    作者:崔富强;何庚声;李慧

    卫生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8年9月~2000年6月与甘肃省礼县、西和、陇西、夏河等4个县合作,开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NNT)项目,各项目县对所有18~35岁的育龄期妇女,按0、1、7个月程序突击接种3剂破伤风类毒素(TT),每剂0.5ml.4个县应种126 101人,报告接种率TT1为92.92%,TT291.36%,TT388.11%,估算接种率>70%.对监测资料的分析表明,4个项目县NNT发病率降低了,2000年无病例报告.今后应开展TT常规免疫接种,加强NNT监测.

  • 隆德县1995~1999年新生儿破伤风回顾性调查

    作者:吕霞;卜文明;于子河

    为摸清隆德县新生儿破伤风(NNT)的实际发病情况,为育龄期妇女进行破伤风类毒素(TT)常规免疫接种、NNT监测与消除NNT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全县1995~1999年所有出生后2~28天不明原因发病或死亡的新生儿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现在的供应情况

    作者:

    关键词: 白喉 破伤风类毒素
  • 第二届安万特-巴斯德健康论坛简介

    作者:刘葆钧;张云

    第二届安万特-巴斯德健康论坛于2001年9月13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安万特-巴斯德公司主办,邀请国内部分计划免疫和儿科临床专家及法国学者出席.有关媒体也出席会议.本届主题是"21世纪:中国计划免疫和联合疫苗".专家们就国内外脊髓灰质炎(脊灰)流行病学新进展,中国消灭脊灰工作的巨大成就和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无脊灰后的免疫策略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①中国在控制脊灰流行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90年代在16轮强化免疫中有8亿多人次接种了口服脊灰疫苗(OPV);自1994年9月后1例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后,已无本土脊灰野毒株流行;2000年10月29日中国所在的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宣布为无脊灰区.②中国无脊灰后尚存在危险因素.从周边脊灰流行国家输入野病毒或野病毒病例;存在OPV导致的疫苗相关性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存在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和疫苗重组脊灰病毒(VRPV)病例.③中国无脊灰后,应继续加强OPV免疫,保持其高接种率.④使用联合疫苗是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方向.⑤由3个型脊灰灭活疫苗(IPV)和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DPT)组成的四联疫苗(IPV-DPT),或由IPV-DPT和b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Hib)疫苗组成的五联疫苗(IPV-DPT-Hib),在国外大量临床考察和近20年的使用中已充分证实其有效性、安全性.IPV-DTP四联疫苗在中国婴幼儿的临床试验中也证实了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已在中国获得注册.IPV-DPT或IPV-DPT-Hib联合疫苗又为人们免疫预防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协同增强破伤风类毒素的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王丽婵;马霄;张华捷;谭亚军;徐颖华;张庶民;侯启明

    目的 重组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 (SEA)与Al(OH)3佐剂联合应用协同增强破伤风类毒素(TT)的免疫原性观察.方法 将高、低两个剂量的TT分别与高、中、低3个剂量的重组SEA同时吸附一定浓度的Al(OH)3作为样品组,同时设置高、低剂量TT分别与同样浓度Al(OH)3的吸附组作为对照;各组分别腹部皮下免疫NIH小鼠8只,0.5 ml/只;免疫4周后,摘眼球采血,分离血清,检测各组抗TT抗体的IgG水平.结果 在TT高剂量组,高、中剂量的SEA均能增强抗TT抗体的IgG水平(P<0.05),而低剂量SEA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能增强TT的免疫原性;在TT低剂量组,3个剂量的SEA均能显著增强TT的免疫原性,P<0.05.结论 TT联合重组SEA及Al(OH)3佐剂能诱导免疫后小鼠产生更强的体液免疫应答,SEA及Al(OH)3佐剂对TT具有协同免疫增强效应.

  • 破伤风类毒素原液质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作者:夏德菊;谭亚军;田霖;王珣;马霄;肖詹蓉

    目的:建立对破伤风类毒素原液进行质量分析的分子排阻色谱方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方法分别建立分子排阻色谱方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单体和聚体含量进行分析,并对两种方法的关键影响因素及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以含1%异丙醇的 pH 7.0,0.2 mol/L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选取 TSK-GEL G3000SWxl色谱柱,可以对破伤风类毒素单体、二聚体和多聚体分离,经配套软件分析得到其三个组分的相对含量;选用实验室自配的10%浓度的分离胶对破伤风类毒素原液进行电泳后经 Image Lab软件分析可以对破伤风类毒素原液的单体和聚体进行纯度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建立的两种检测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单体和聚体含量的方法能够对所含单体、二聚体和多聚体进行分离和定量,两种方法相辅相成,可以对生产的破伤风类毒素原液批间一致性进行监控和用于不同目的的破伤风类毒素质量情况进行监督。

  • 14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研究

    作者:谈宁芝;栗克喜;刘玉清;冯晓虎;蔡勤;余文三

    目的探讨制备肺炎球菌荚膜多糖(PNCPS)-蛋白结合疫苗的适宜条件.方法采用碳二亚胺法将14型PNCPS与破伤风类毒素(TT)结合,将结合物免疫NIH小鼠,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14型PNCPS的IgG抗体滴度.结果结合反应产率和结合物中多糖、蛋白含量的测定显示试验成功合成了14型PNCPS-TY结合物,该结合物具有14型PNCPS的血清学特异性,将之免疫小鼠诱生的抗14型PNCPS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单纯14型PNCPS.结论试验成功地合成了14型PNCPS-TT结合物,本试验采用的结合方法可行.

  • 聚乳酸微球对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作者:陈志华;陈荣华;何应;孔祥英;高杰英

    破伤风全程免疫需要连续3次注射疫苗.为减少注射次数,提高接种覆盖率,降低辍种率,开发具有长效作用的单剂破伤风类毒素控释系统是全球儿童疫苗发展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微球作为疫苗载体是近年来免疫学和疫苗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本文观察了聚乳酸微球对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的制备及免疫学特性

    作者:崔仑标;胡忠玉;葛以跃;翟祥军;史智扬;焦永军;戚宇华;梁争论;李凤祥;汪华

    目的 制备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破伤风类毒素(TT)结合疫苗,并研究其免疫学特性.方法 TT经溴化氢活化后与己二酰肼形成TT-酰肼基衍生物,在碳二亚胺作用下与HBsAg共价结合.将结合物、HBsAg及乙肝疫苗免疫小鼠,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7、14、21、28 d取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于第7、28天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脾单个核细胞(mouomlclear cells,MNC)分泌HBsAg特异性IFN-γ和IL-2能力.结果 成功制备了HBsAg-TT结合物,该结合物诱导抗-HBs阳转率及抗体滴度均较单独免疫HBsAg及乙肝疫苗组高,主要以IgG2a抗体为主,且分泌IFN-γ和IL-2的淋巴细胞数也显著增加.结论 用该方法 制备的HBsAg-TY结合疫苗,不仅可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还可诱导以TH1应答为主的细胞免疫.

  •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破伤风抗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临床应用的认识误区

    作者:何庆;丛鲁红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在厌氧环境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所致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发作后病死率高达20%以上.但无论采用被动免疫还是主动免疫,只要使机体血清的破伤破抗体含量达0.01~0.1 IU/ml,即可获得免疫保护作用[1-6].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破伤风抗毒素(TAT)和破伤风类毒素(TT)预防和治疗破伤风的疗效已得以普遍认可,但国内仍存在一些认识误区现介绍如下.

119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