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与麻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世勇;侯通;刘新立;高秋菊;张勇;夏建玲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肝疫苗)与死疫苗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的研究已有报道[1],但与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的联合免疫尚未见报道,为此,对甲肝疫苗与麻疹疫苗联合免疫的血清学效果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 流行性出血热Ⅱ型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安全性及血清学效果观察

    作者:王志强;王宇露;傅继华;王少军;姜玉亭;李敏

     为观察流行性出血热(EHF)Ⅱ型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安全性及血清学效果,山东省卫生防疫站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和浙江省台州市卫生防疫站合作于1999年在浙江台州和山东高密共同进行了人群接种观察。  一、材料和方法  1.疫苗:Ⅱ型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为天元生物药业生产,新药临床研究批件(1999)制申体第六号,疫苗批号:980526、980623、980609,所用毒株为Z37;另以该公司生产的双价疫苗为对照组,批号:990307。以上两种疫苗有效期均为两年。  2.观察对象:分设南北两个观察点,南方点设在浙江省台州市,北方点设在山东省高密市。选择16~60岁无EHF病史健康人,随机分组,分别接种单价Ⅱ型和双价疫苗。  3.疫苗分组及接种对象:单价Ⅱ型疫苗(批号:980526、980623、980609)接种对象分别为高密市卫生防疫站职工(466人)、台州市交警(396人)、高密市农民(124人)和高密市卫生防疫站(60人)。双价疫苗(批号:990307)接种对象高密市税务局职工(503人)。  4.接种部位与免疫程序:接种部位在上臂三角肌内,每人每次接种1 ml,按0、7、28 d接种3针。  5.反应观察:在4个组中,每组各选50人于每次接种前及接种后24、48、72 h分别进行全身体温和局部红肿反应观察。具体观察方法及判断标准参见文献[1]。  6.免疫学效果观察:4个组各选择30人,于免前、全程免后2周采静脉血,进行荧光抗体和中和抗体检测。  (1)荧光抗体检测:抗原片为浙江省卫生防疫站制备,羊抗人荧光抗体购自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990310。阳性界值为1∶10。  (2)中和抗体检测: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

  • 西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双价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作者:李劲松;陈志军;袁军;李凤;杨海

    西安市自1956年发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以来,一直是全国疫情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此在西安市开展了HFRS双价疫苗的安全性、血清学效果、流行病学效果的观察.

  • 育龄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血清学效果初步研究

    作者:董胜利;孙莲英;吴多琳;张荣珍;张兰香;王春雷;柴峰;于竞进

    为了评价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TT)突击接种的效果,并采用血清学回顾性研究探讨TT免疫应答,从而为开展育龄期妇女TT常规接种及制定育龄期妇女TT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间接血凝方法,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随机抽取367名15~35岁育龄期妇女测定血清破伤风抗毒素(TAT)水平.结果显示,56%的育龄期妇女具有保护水平TAT(>0.01IU/ml),TAT几何平均滴度(GMT)为0.073IU/ml.接种1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0.01IU/ml的占50%,GMT为0.039IU/ml;接种2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0.01IU/ml的占68%,GMT为0.145IU/ml,37个月后可检测到TAT;接种3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0.01IU/ml的占90%,GMT为0.576IU/ml,37个月后仍可检测到TAT;育龄期妇女接种TT各剂次的TAT水平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不同接种剂次免疫接种间隔、免疫年龄的TAT水平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建议:提高重点地区和育龄期妇女中重点人群TT接种率;尽快开展TT常规接种;确定重点免疫人群策略.

  • 两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基础免疫的血清抗体观察

    作者:白智泳;赵广法;刘军

    为考察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在新沂市和邳州市分别对141名和99名无乙脑疫苗接种史的12~24月龄儿童,分别用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进行基础免疫,在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采血用反向被动凝集抑制试验检测血清抗体.结果:141名经减毒活疫苗免疫的儿童,抗体阳性率由免疫前的22.70%上升至免疫后的87.23%,GMT由1∶12.60上升为1∶46.13;99名用灭活疫苗初免2针的儿童,抗体阳性率由13.13%上升至67.68%,GMT由1∶11.83上升至1∶22.53.对免疫前抗体阴性的儿童,分别注射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3.49%和62.79%.两种疫苗的安全性均好,接种后仅17人(0.07%)有轻度发热,11人(0.04%)出现局部红肿.而减毒活疫苗出现反应的人数又少于灭活疫苗.本次观察表明,乙脑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明显高于灭活疫苗,安全性好,接种次数少,适宜于推广使用.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儿童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低/无应答者再免疫血清学效果评价

    作者:凌罗亚;陈永弟;姚军;范建强;严传富;张鑫培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母亲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后的低/无应答者,采用重组HepB(中国仓鼠卵巢细胞)(HepB 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 Techniques in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HepB-CHO)再免疫的血清学效果.方法 选择2008~2009年出生的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249例,出生时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10微克(μg)重组HepB(汉逊酵母),免疫后6~12个月检测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HBsAg、Anti-HBs均阴性者接种一剂20μg重组HepB-CHO,免疫后1个月再检测Anti-HBs.结果 基础免疫后儿童HBsAg阳性率0.40%;Anti-HBc阳性[Anti-HBc≥1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率12.05%:Anti-HBs阳性(Anti-HBs≥100mIU/ml)率71A9%,Anti-HBs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543.29±2.96)mIU/ml.再免疫一剂20μg重组HepB-CHO后,Anti-HBs阳性率为95.44%;免疫前Anti-HBs无/低应答者,免疫后Anti-HBs阳转率为82.54%,Anti-HBs GMC为(501.45±3.94)mIU/ml.无/低应答者的阳转率分别为60.00%、86.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低应答者Anti-HBs GMC分别为(140.75±2.41)mIU/ml、(637.28±3.74)mIU/ml.结论 对HBsAg阳性母亲的儿童接种HepB后的低/无应答者,采用20μg重组HepB-CHO实施再免疫,血清学效果良好.

  • 青海省实施小学生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项目血清学效果评价

    作者:阿克忠;马小军;张永基;张守荣;巴文生;李连伟

    目的 通过青海省小学生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接种和健康教育项目,提高全省儿童HepB覆盖率,为制定HepB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儿童进行免疫前、后血清抗体检测,了解HepB免疫学效果.结果 333 337名儿童接种了10μg(微克)重组HepB(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全省报告全程接种率97.51%,调查接种率99.02%,免疫后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in,Anti-HBs)阳性率94.94%.385名免疫前Anti-HBs阴性儿童,免疫后Anti-HBs阳转率95.32%.免疫前、后Anti-HBs几何平均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23,P<0.001).结论 青海省实施小学生HepB接种和健康教育项目加速了预防控制乙肝步伐,为预防和控制乙肝起到了推动作用.

  • 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基础免疫血清学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尹遵栋;罗会明;李艺星;李军宏;宁桂军;随海田;梁晓峰

    目的 汇总、比较不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JEV)基础免疫后抗体阳转率,评价血清学效果.方法 电子检索<中国医院知识库>、<万方全文数据库>和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将研究JEV基础免疫后血清学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全部纳入分析,用RevMan4.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7篇有对照组.乙脑减毒活疫苗(JEV,Attenuated Live;JEV-L)、乙脑灭活疫苗(非洲绿猴肾细胞)[JEV,Inactivated(Vero Cell),JEV-I(Vero)]和乙脑灭活疫苗(原代地鼠肾细胞)[JEV-I(Primary Hamster Kidney Cell),JEV-I(PHK)]基础免疫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80%~91%]、83%(95%CI:72%-94%)和64%(95%CI:58%-69%).3种疫苗基础免疫抗体阳转率两两比较,JEV-I(Veto)基础免疫后的抗体阳转率显著高于JEV-I(PHK),其他两两比较抗体阳转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JEV-L和JEV-I(Vero)基础免疫后血清学效果要高于JEV-I(PHK).

  • 新生儿5微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无应答者不同剂次和剂量再免疫血清学效果研究

    作者:黎健;任宏;徐爱强;张丽;翟祥军;李艳萍;颜丙玉;朱凤才;黄腾

    目的 评价新生儿接种5微克(μg)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HepB) 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 Technique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east,HepB-SCY]后无应答者,使用不同剂次、剂量HepB再免疫后的血清学效果.方法 抽取上海、山东、江苏、广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5 μg HepB-SCY全程免疫后的7~12月龄婴儿8945人,将其中的无应答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5.μg HepB-SCY和10μgHepB(汉逊酵母)(Hansenula Polymorpha Yeast,HPY),按0、1、6个月程序进行再免疫,于再免疫第1、3剂后各1个月采血检测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Anti-HBs).结果 5μg HepB-SCY组再免疫第1、3剂后,Anti-HBs阳转率分别为78.95%(60/76)和91.67%(6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P=0.03).10μg HepB-HPY组再免疫第1、3剂后,Anti-HBs阳转率分别为92.65%(63/68)和100.00% (64/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费希尔(Fisher)精确检验法,P=0.06].5μg HepB-SCY组再免疫第1、3剂后,Anti-HBs的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分别为45.79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和193.83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55,P=0.001).10μg HepB-HPY组再免疫第1、3剂后,GMC分别上升为107.71 mIU/ml和302.54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P=0.001).再免疫第1剂后,10μg HepB-HPY组Anti-HBs的GMC高于5μg HepB-S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P=0.037).结论 对5μg HepB-SCY初次免疫后无应答婴儿使用5 μg HepB-SCY再免疫3剂,或10μg HepB-HPY再免疫1剂,能获得较理想的免疫应答;再免疫3剂比1剂可获得更高的抗体水平.

  • 新生儿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初次免疫的血清学效果及低/无应答者再免疫血清学效果评价

    作者:李翠芳;刘幼平;黄贵彪;赵洪;黄仕灿;刘叶杏;李艳萍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HepatitisB Vaccine(HepB)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 Technique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east,HepB-SCY]初次免疫(初免)的血清学效果,以及低/无应答状况和影响因素,探索不同再免疫方案的血清学效果.方法 对1212名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完成5微克(μg) HepB-SCY 3剂免疫≥1个月的7~12月龄儿童,采血分离血清,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定量检测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 (HBV)Surface Antigen,Anti-HBs (HBsAg)].对低/无应答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5μgHep B-SCY或10μg HepB(汉逊酵母)(HepB Mabe By Becombinant DNA Fedinigues in Hansendapalymorpha Yeast,HepB-HPY)再免疫3剂,并分别检测再免疫1剂和3剂后的Anti-HBs.结果 HepB-SCY 3剂初免后,Anti-HBs阳性[≥10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率、正常应答(Anti-HBs≥100 mIU/ml)率、低应答(HBsAg阴性,10 mIU/ml≤Anti-HBs< 100 mIU/ml)率、无应答(Anti-HBs< 10mIU/ml,且HBV DNA和HBsAg均阴性)率和HBsAg阳性率,分别为98A3%、87.05%、11.39%、0.99%和0.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初免后的Anti-HBs应答率,低于母亲HBsAg阴性的新生儿[比值比(Odds Ratio,OR) =2.409,P=0.015].低/无应答者使用HepB-SCY或HepB-HPY再免疫1剂(145例)及3剂(136例)后,Anti-HBs阳转率从再免疫前的91.72%分别上升到97.93%和99.26%,正常应答率分别达到82.76%和96.32%,Anti-HBs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y Mean Concentration,GMC)比再免疫前上升7.86倍和19.7倍.其中5μg HepB-SCY组再免疫3剂后的Anti-HBs应答率,明显高于再免疫1剂者(x2=12.54,P<0.001);10μg HepB-HPY组再免疫3剂者,与再免疫1剂的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8,P=0.108).两种疫苗再免疫1剂比再免疫前(HepB-HPY组u=10.32,P<0.001;HepB-SCY组u=-8.53,P<0.001)、再免疫3剂比再免疫1剂(HepB-HPY组u=-3.59,P<0.001;HepB-SCY组u=4.30,P<0.001)的Anti-HBs GMC均有显著提高.不同疫苗相同再免疫剂次后的Anti-HBs应答率(1剂x2=1.293,P=0.255;3剂x2=1.691,P=0.193)或Anti-HBs GMC(1剂u=1.33,P=0.19;3剂u=-1.60,P=0.1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母亲HBs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初免Anti-HBs应答率的危险因素.两种疫苗相同的再免疫剂次的血清学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免疫3剂的Anti-HBs GMC均比再免疫1剂的明显升高;Anti-HBs应答率5μg HepB-SCY再免疫3剂明显高于再免疫1剂,但10μg HepB-HPY再免疫3剂与再免疫1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成人用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人体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观察

    作者:刘爱华;辜荫华;王长年;王玉梅;陈萌;苗良;王凌云;白云骅;张雪春;李可群

    为了解成人用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成人白破二联)的人体反应及血清学效果,于1999年3月在北京市朝阳区5所小学对214名小学一年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种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所)、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所)生产的成人白破二联.人体反应观察结果显示:接种北京所疫苗24小时全身中、强反应发生率为22.5%,局部反应发生率<7%;接种上海所疫苗局部与全身中、强反应发生率均<7%.用间接血凝法检测免疫前后配对血清白喉、破伤风抗毒素含量显示:北京所疫苗人群免疫后白喉、破伤风抗体较免疫前≥4倍增长率分别为98.9%、96.6%,成功率均为100.0%;上海所疫苗人群免疫后白喉、破伤风抗体较免疫前≥4倍增长率分别为93.2%、98.8%,成功率分别为97.7%、100.0%.观察结果表明,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中使用上海所生产的成人白破二联是安全有效的.另外,根据本次观察,免疫前白喉抗体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而破伤风抗体已下降至较低水平,提示有必要继续观察小学一年级学生加强免疫后血清白喉抗体消退情况,并据此考虑是否取消北京市初中一年级白喉类毒素加强免疫,同时将高三、中专、技校毕业班和外地进京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白喉类毒素加强免疫改为成人白破二联免疫.

  • 广东省儿童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10年后血清学效果分析

    作者:罗耀星;李建基;邓峰;李晖;张吉凯;蔡汉港;陆碧茹;赵占杰

    为研究广东省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10年后儿童血清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HBVM)的变化,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将全省分4层,共抽取12个县24个村的1963名儿童为研究样本.采血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2002年调查1~14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8.81%,全程接种率为74.17%.其中1~9岁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1.73%,10~14岁为60.32%.1~14岁儿童HBsAg携带率、抗-HBc阳性率、HBV感染率分别从1992年的19.86%、53.59%、71.41%降至2002年的8.56%、22.57%、31.33%.其中1~9岁儿童的HBsAg携带率、抗-HBc阳性率、HBV感染率分别从1992年的17.88%、47.09%、67.44%下降至2002年的5.75%、14.49%、21.81%.乙肝疫苗接种后,1~3岁儿童抗-HBs阳性率为52.02%~62.18%.由于实施了加强免疫,4~14岁儿童的抗-HBs维持在59.32%~65.80%.广东省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10年后,全省1~14岁儿童HBV感染率已大幅度下降,抗-HBs阳性率大幅度升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成人用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临床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观察

    作者:薄涛;闫绍宏;赵玉英;武贵森;武俊利;胡跃钢

    为了解成人用吸附精制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Td)的临床反应及血清学效果,于1999年3月在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第一、二小学,对7岁和14岁学生共147人,接种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Td.临床反应观察结果显示:接种后24h全身弱、中反应发生率,7岁组分别为11.7%、3.9%;12岁组分别为11.4%、4.3%.接种后24h局部弱、中反应发生率,7岁组分别为13.0%、5.2%;12岁组分别为11.4%、4.3%.用间接血凝法检测免疫前后配对血清白喉、破伤风抗毒素含量显示:免疫后白喉、破伤风抗体较免疫前≥4倍增长率,7岁组分别为93.5%、92.2%,免疫成功率分别为96.1%、97.4%;12岁组分别为92.8%、94.3%,免疫成功率分别为97.1%、97.1%.观察结果表明,小学生使用Td是安全有效的.另外,根据本次观察,免疫前小学一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白喉、破伤风抗体已下降至较低水平,需对小学、初中、大学新生加强Td免疫.

  • 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疫苗在中国幼儿中加强免疫的血清学效果观察

    作者:英志芳;王剑锋;李娟;李艳萍;李荣成;李长贵

    目的 评价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用于中国幼儿加强免疫的血清学效果.方法 对176例经过2、3、4月龄3剂IPV基础免疫的婴儿,18月龄时进行1剂IPV加强免疫.采集加强免疫前、后血样,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Ⅰ、Ⅱ、Ⅲ型脊灰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滴度,进行血清学效果评价.结果 加强免疫前,婴儿脊灰Ⅰ、Ⅱ、Ⅲ型NA阳性率分别为88.1%、82.9%、81.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分别为1∶37.6、1∶37.5、1∶36.2;加强免疫后1个月,婴儿脊灰Ⅰ、Ⅱ、Ⅲ型NA阳性率均为100%,GMT分别达到1∶2051.6、1∶1518.5、1∶4482.3.加强免疫后,婴儿脊灰Ⅰ、Ⅱ、Ⅲ型NA≥4倍增长率分别为92.6%、83.0%、88.6%.基础免疫前血清NA阴性者和阳性者在加强免疫后比较,脊灰3个型NA阳性率都达到了100%,两组间抗体GMT(tⅠ =0.539,PⅠ =0.588;tⅡ=0.592,PⅡ=0.552;tⅢ=-1.054,PⅢ=0.282)及≥4倍增长率(xⅠ2=1.044,PⅠ=0.307;xⅡ2=3.574,PⅡ=0.059; xⅢ2=0.042,PⅢ=0.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PV基础免疫后,18月龄幼儿加强免疫一剂IPV,血清学效果良好.

  • 河北省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作者:孙印旗;王岩;梁勇;刘兰芬;沈瑛;柳绪婷;张富斌;张玉琪;吴凯;刘曙光;李静

    河北省根据麻疹的发病和人力、物力、财力的现状,经专家论证,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的具体实施策略定为:"分地区轮流进行,用4年时间完成MV初始强化免疫,然后进行分地区后续强化免疫的循环".1998~2001年在全省完成了MV初始强化免疫,登记8个月~14岁应种儿童12915033人,接种11920936人,接种率92.30%.11个市报告接种率为84.85%~97.11%.89.6%的县(区、市,下同)报告接种率≥90%,仅10个县报告接种率<80%.血清学监测结果表明,强化免疫后1个月,麻疹IgG抗体无论阳转率、几何平均滴度,还是预防显性感染抗体比例,都达高水平;免疫后1~2年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分析其实施的直接效果主要有:消除了麻疹爆发和流行,降低了发病率;提高了人群免疫力,消除了易感人群累积,有利于阻断麻疹野病毒传播,也有利于麻疹流行病学监测的开展.其取得的间接效果主要有:广泛的社会宣传动员取得了强大的社会效应,儿童家长/监护人预防麻疹知识水平提高;同时对学龄儿童在校外进行大规模接种的尝试,为其它疫苗的接种提供了经验;MV初始强化免疫的经济、社会效益也很明显.

  • 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血清学效果观察

    作者:梁勇;任宾;吴凯;张亚力;刘兰芬;孙美惠;王岩;刘喜华

    为探讨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的血清学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56例观察对象采集的双份血清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表明,麻疹抗体阳性率由强化免疫前的89.10%上升到100.0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由583.55上升到1 860.93,差别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0.2ml和0.5ml两个接种组强化免疫后GMRT增长不同,0.2ml接种组抗体GMRT由强化免疫前的647.61上升到1 741.13,增长2.69倍;0.5ml接种组抗体GMRT由519.95上升到2 003.32,增长3.85倍,但差别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强化免疫前抗体滴度与抗体阳转或≥4倍增长呈负相关,强化免疫前阴性、1:200、1:800、1:3 200和1:12 800者,强化免疫后抗体阳转或≥4倍增长率分别为100.00%、100.00%、42.86%、6.62%和0.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对迅速提高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效果显著.

  • 成人型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接种7~8岁儿童的临床反应和血清学效果观察

    作者:梁勇;王岩;刘兰芬;张富斌;柳绪婷;王勇慧;曹丽霞;张丽;孔令义;车东琦;蔡力夫

    采用成人型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Td)接种7~8岁儿童,以观察临床反应和血清学效果.结果显示:一般反应发生率为57.14%(48/84),无高热(≥38.6℃)和异常反应发生;白喉、破伤风抗毒素免疫成功率分别为94.05%和96.43%,白喉抗毒素阳性率从88.10%上升至98.81%,几何平均滴度(GMT)从0.124?0IU/ml上升为4.602?4IU/ml;破伤风抗毒素阳性率从69.05%上升至98.81%,GMT由0.033?2IU/ml上升为4.380?1IU/ml.结果表明,成人型吸附Td接种7~8岁儿童反应轻微,血清学效果良好,可以代替儿童型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TD)用于7~8岁儿童加强接种.

  • 国产BRDⅡ株风疹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后6~7年血清学效果观察

    作者:许青;徐爱强;宋立志;王常银;张丽;熊萍;李炜修

    目的 观察儿童国产BRD Ⅱ株风疹减毒活疫苗(Rub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RV)再次免疫(再免)后的血清学免疫效果,探讨风疹免疫策略.方法 2008年在山东省蓬莱、海阳县,追踪观察6~18月龄初次免疫(初免)国产BRD Ⅱ株RV免疫成功、且在7岁时再免1剂的未患过风疹的儿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风疹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抗体.结果 232名6~18月龄RV初免成功儿童,7岁时再免6~7年后,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平均为97.41%,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44.27国际单位/毫升(IU/ml),不同初免月龄、不同初免抗体水平间风疹抗体阳性率和GM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初免2年后抗体转阴儿童,再免6~7年后抗体均阳性.结论 儿童7岁时再免国产RV后6~7年,风疹抗体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对预防学龄儿童风疹爆发、保护育龄期妇女有重要作用.

  • 浙江省部分地区初三学生接种含风疹成分疫苗的血清学和流行病学效果

    作者:何寒青;谢淑云;李倩;严睿;周洋;邓璇;符剑

    目的 评价初三学生常规接种含风疹成分疫苗(Rubella-containing Vaccine,RCV)的血清学和流行病学效果,为浙江省制定和调整风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接种对象的年龄队列人群,对1 853名分年龄组的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开展血清学效果评价,分析不同年龄组2005 ~ 2014年的风疹发病率及发病构成比以评价流行病学效果.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系统数据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浙江省各年龄组间风疹血清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20,P=0.000),其中初三接种RCV的队列人群(15~19岁)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5%,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50.84IU/ml,显著高于10~14岁组(阳性率71%,GMC 26.46IU/ml).浙江省15 ~ 19岁组风疹病例的构成比从2005年的20%降到2014年的3%,该年龄组风疹发病率与全人群的比值从3.62倍降到0.77倍.2008 ~ 2014年浙江省初三学生接种RCV后报告AEFI 88例,报告发生率为2.60/10万,其中一般反应占55%.结论 初三学生接种RCV的血清学和流行病学保护效果良好,能加强该人群免疫屏障,减少风疹发病,并有较高的安全性.建议常规组织开展中学生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接种,以加速消除麻疹同时有效控制风疹.

  • 上海市2010年含麻疹成分疫苗补充免疫活动后1个月和1年血清学效果分析

    作者:白庆瑞;汤素文;时影影;李智;黄卓英;孙晓冬

    目的 分析上海市2010年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补充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y,SIA)后1个月和1年,儿童麻疹抗体水平变化,评价SIA的血清学效果.方法 在上海市2010年MCV SIA中,按照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8月龄~14岁的研究对象,分别于SIA前、SIA后1个月和1年采集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分析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 SIA前、SIA后1个月和1年,分别采集到453人、405人和186人血标本.SIA前麻疹抗体阳性[>200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率为98.23%,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1818.44 mIU/ml.SIA后1个月抗体阳性率为100.00%,GMC为4639.85mIU/ml;SIA后1年抗体阳性率为96.24%,GMC为1517.49mIU/ml.经逻辑斯谛(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A距离上一次接种MCV时间越长,SIA后抗体越倾向于升高.结论 SIA后1个月抗体水平升高明显,而SIA后1年抗体水平又下降到SIA前的水平.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