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卡介苗初次免疫-增强免疫策略抗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振华;范雄林

    据WHO统计,全球TB的发病率和新发患者数在近几年来均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全球报告病例约880万,145万例死亡[1],这受益于各国对TB防治的重视和新技术在TB防治上的应用.但要实现TB的有效控制和WHO提出的2050年消除TB对全球公共卫生的影响的目标,仍面临着几个重大的问题:全球约1/3的人口感染了Mtb成为潜伏感染者(latent TB infection,LTBI),且5%~10%的LTBI一生中可能经内源性感染发展成为活动性TB患者[1];耐多药结核病(MDR-TB)在TB高负担国家流行[2],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甚至完全耐药结核病(TDR-TB)等已经出现[3-5];与HIV共感染,TB患者的病死率增加[6].这些都对TB的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国产水痘减毒活疫苗初次和加强免疫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观察

    作者:尹志英;来时明;龚晓英;何寒青;严传富;王萍;陈波

    目的 观察国产水痘减毒活疫苗(VarV)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择16月龄儿童接种2剂次VarV(16月龄组),选择18月龄儿童接种l剂次VarV(18月龄组);分别采集受试者免疫前和每剂免疫后35-42d的血标本,采用膜免疫荧光抗体法(FAMA)检测水痘抗体;观察接种后30d内的不良反应.结果 在16月龄组和18月龄组VarV初次免疫中,免疫前水痘抗体阳性率(SPR)分别为89.47%、87.96% (x2 =0.17,P =0.6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5.80,1∶ 5.62(t =0.33,P=0.74);免疫后抗体阳转率(SCR)分别为49.56%、75.00% (x2 =19.44,P=0.00),GMT分别为1∶20.16、1:35.23(=5.94,P=0.00).在16月龄组VarV加强免疫中,1剂次和2剂次免疫后SCR分别为49.52%和86.19% (x2 =64.72,P=0.00),GMT分别比免疫前增加2.53倍和7.01倍(F =433.97,P =0.00).16月龄组第1剂次和第2剂次VarV、18月龄组l剂次VarV免疫后的局部红肿发生率分别为2.19%、0.95%、2.78%,发热发生率分别为0.88%、0.48%、0.93%,无其他不良反应报告.结论 VarV初次和加强免疫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均良好.

  • 新生儿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初次免疫的血清学效果及低/无应答者再免疫血清学效果评价

    作者:李翠芳;刘幼平;黄贵彪;赵洪;黄仕灿;刘叶杏;李艳萍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HepatitisB Vaccine(HepB)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 Technique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east,HepB-SCY]初次免疫(初免)的血清学效果,以及低/无应答状况和影响因素,探索不同再免疫方案的血清学效果.方法 对1212名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完成5微克(μg) HepB-SCY 3剂免疫≥1个月的7~12月龄儿童,采血分离血清,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定量检测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 (HBV)Surface Antigen,Anti-HBs (HBsAg)].对低/无应答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5μgHep B-SCY或10μg HepB(汉逊酵母)(HepB Mabe By Becombinant DNA Fedinigues in Hansendapalymorpha Yeast,HepB-HPY)再免疫3剂,并分别检测再免疫1剂和3剂后的Anti-HBs.结果 HepB-SCY 3剂初免后,Anti-HBs阳性[≥10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率、正常应答(Anti-HBs≥100 mIU/ml)率、低应答(HBsAg阴性,10 mIU/ml≤Anti-HBs< 100 mIU/ml)率、无应答(Anti-HBs< 10mIU/ml,且HBV DNA和HBsAg均阴性)率和HBsAg阳性率,分别为98A3%、87.05%、11.39%、0.99%和0.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初免后的Anti-HBs应答率,低于母亲HBsAg阴性的新生儿[比值比(Odds Ratio,OR) =2.409,P=0.015].低/无应答者使用HepB-SCY或HepB-HPY再免疫1剂(145例)及3剂(136例)后,Anti-HBs阳转率从再免疫前的91.72%分别上升到97.93%和99.26%,正常应答率分别达到82.76%和96.32%,Anti-HBs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y Mean Concentration,GMC)比再免疫前上升7.86倍和19.7倍.其中5μg HepB-SCY组再免疫3剂后的Anti-HBs应答率,明显高于再免疫1剂者(x2=12.54,P<0.001);10μg HepB-HPY组再免疫3剂者,与再免疫1剂的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8,P=0.108).两种疫苗再免疫1剂比再免疫前(HepB-HPY组u=10.32,P<0.001;HepB-SCY组u=-8.53,P<0.001)、再免疫3剂比再免疫1剂(HepB-HPY组u=-3.59,P<0.001;HepB-SCY组u=4.30,P<0.001)的Anti-HBs GMC均有显著提高.不同疫苗相同再免疫剂次后的Anti-HBs应答率(1剂x2=1.293,P=0.255;3剂x2=1.691,P=0.193)或Anti-HBs GMC(1剂u=1.33,P=0.19;3剂u=-1.60,P=0.1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母亲HBs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初免Anti-HBs应答率的危险因素.两种疫苗相同的再免疫剂次的血清学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免疫3剂的Anti-HBs GMC均比再免疫1剂的明显升高;Anti-HBs应答率5μg HepB-SCY再免疫3剂明显高于再免疫1剂,但10μg HepB-HPY再免疫3剂与再免疫1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SARS灭活试验疫苗免疫小鼠后CD4+与CD8+T细胞动态变化

    作者:熊盛;王一飞;刘新建;张美英;张传海;刘石生;冉延超;杨红宇;李久香;陆家海;万卓越;鄢心革;郑焕英;顾为望

    以甲醛灭活SARS冠状病毒F69株,分别与福氏佐剂、氢氧化铝、CpG佐剂配伍,制备灭活疫苗,免疫实验动物.SPF级BALB/c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初次免疫时,疫苗接种体积分别为0.3ml、0.2ml和0.1ml,腹腔/皮下接种小鼠;14 d后进行第2次免疫,免疫剂量减半.2次免疫10 d后,以不含佐剂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初次免疫后第4、8、12、19、26、34天,各组小鼠取3只断尾取血,肝素抗凝,流式细胞仪分析CD4+、CD8+ T细胞百分比.

  • 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对标准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无应答者免疫效果分析

    作者:李旭红;赖江琼;李奕鑫;潘兴南;王崇国

    目的 探讨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对标准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无应答者的免疫效果.方法 按0-1-6月方案把472例出生时未接种乙肝疫苗、学龄期常规接种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分为2组:主动免疫组106例,为抗HBV主动免疫疗法组,采用乙肝疫苗联合IL-2及MG-CSF行三角肌肌内注射;单用组366例,为单用标准乙肝疫苗注射.结果 第一针免疫后7个月,主动免疫组抗HBs的阳性率88.0%,明显高于单用组56.8%(P<0.05);抗HBs滴度主动免疫组为276.7±46.3 mIU/ml,明显高于单用组184.6±36.6 mIU/ml(P<0.01);免疫后的抗HBs阳性率与家中是否有HBV感染者无关(P<0.05).结论 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对初次免疫无应答者的再次免疫有一定的疗效.

  • 国产维赛瑞安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在常规接种条件下的安全性观察

    作者:潘永志;汤洋;巫正政

    目的 评价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制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上市后的安全性.方法 在常规接种条件下,选取武鸣县1 ~ 15岁儿童进行初次免疫和(或)加强免疫,按Ⅳ期临床试验设计进行,不编盲,不设对照组.观察接种疫苗后3天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在监测卡上.结果 共观察10 310人次,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41/万(86/10 310).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但在不同接种针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初次免疫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9.54/万(78/7 836),加强免疫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4/万(8/2 474),前者高于后者,但两者的发生率均较低.不良反应分为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均表现为发热,发生率为66.93/万;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6.49/万,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发红、痒痛.所有报告病例均不严重,全部病例均在短时间内恢复,无严重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国产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维赛瑞安)上市后是安全的,在常规接种条件下其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发生的不良反应程度轻微、发生率低,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无明胶)常规条件下的安全性观察

    作者:潘永志;覃惠英;冯锦;巫正政

    目的 评价由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生产的冻干型水痘减毒活疫苗(无明胶)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武鸣县1~15岁儿童进行初次免疫和/或加强免疫,按Ⅳ期临床试验设计进行,不编盲,不设对照组.观察接种疫苗后3d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在监测卡上.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但在不同接种针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加强免疫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初次免疫,但两者的发生率均较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8/10万.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接种部位发红,所有报告病例均不严重,全部病例均在短时间内恢复,无严重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无明胶)的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的安全性较好,值得应用无明胶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推广2剂次的接种程序.

  • 抗-D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作者:钟桂芹

    Rh抗原系统包含有40多个抗原,涉及临床的有5个抗原.即D、C、E、c和e, 但主要的是D抗原,通常人们称红细胞上有D抗原的人为Rh阳性,红细胞上缺乏D抗原的人是Rh阴性.其中Rh阴性者在人群比例极少(如在汉族中仅占0.34%).临床上通过输血和妊娠 ,可受D抗原红细胞免疫而产生抗-D.一般在初次免疫后2个月~6个月内出现.对RhO(D)初次免疫的人,经再次免疫后,在3周内,抗体浓度可达高峰而出现严重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流产或死胎.现报告 1例因抗-D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 2~13岁健康儿童917名乙型脑炎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作者:万桂荣;邱桂华

    乙型脑炎疫苗的免疫程序为8月龄初次免疫,2岁加强免疫.为了解湖北省十堰市2~13岁键康儿童中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水平状况,2010年5月份在湖北省十堰市城区各学校、幼儿园随机抽查917名2~13岁健康儿童开展了乙型脑炎抗体水平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030 儿童接种C群脑膜炎奈瑟菌结合疫苗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

    作者:

    在英国,C群脑膜炎奈瑟菌(简称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自1999年11月以来已被常规用于婴儿免疫。然而,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在初次免疫之后的应答以及该疫苗诱导的保护性抗体存在的时间及其……

  • 全反式维甲酸对基因免疫应签的调节作用(摘要)

    作者:喻三红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TR421-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肌肉注射重组质粒TR421-hCGβDNA(每只鼠50 μ/100μl)初次免疫小鼠,以灌胃的方式给予ATRA,并以灌溶剂和TR421质粒免疫为对照;3周与6周后经同样的方式加强免疫各组小鼠,采用ELISA方法对基因免疫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小鼠血清中IgG抗体亚类;3H-TdR掺入法测定特异性细胞增殖和细胞杀伤功能.结果ELISA结果表明,TR421-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较高的抗hCGβ抗体水平,ATRA增强TR421-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的抗hCGβ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并且伴随IgG2a/IgG1显著性降低;TR421-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较强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CTL活性,ATRA抑制TR421-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的特异性细胞增殖和细胞杀伤功能.结论ATRA促进基因免疫诱生的TH2免疫应答,抑制TH1型免疫应答,为改变基因免疫诱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类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 家兔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应答抗体检测

    作者:袁勇;黎丹;姚元存;陈国光;李岩金

    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流疫苗)对家兔进行两次免疫[1],采集家兔免疫前、初次免疫后第15天和加强免疫后第15天血清,用血凝抑制试验和中和试验检测其血清抗体[2].结果证明家兔初次免疫后其血清抗体效价不高,但加强免疫后抗体阳转率达100.00%且抗体效价增长明显,说明甲流疫苗有很好的免疫原性[3],若甲流疫苗间隔15天注射2剂能获得显著的特异性保护抗体.

  • 卡介苗初次免疫接种效果监测分析

    作者:肖月霞

    为了解邢台市城区新生儿卡介苗(BCG)接种质量,对未免疫成功的儿童及时补种,查找免疫失败的原因,制定相应措施,对2004年11月至2005年9月邢台市某医院预防保健科免疫接种室接受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04年11月至2005年9月邢台市城区医疗机构出生的婴儿,出生后24 h内接种BCG,16周左右接受PPD试验.

  • ABO正反定型不合发现IgM+IgG抗-E所致HDN产前漏诊1例

    作者:周雪莹;曹昕瑞;徐敏;于笑难

    目的 对1例ABO正反定型不合发现IgM+IgG抗-E所致新生儿溶血病(HDN)产前漏诊的病例分析.方法 分别用盐水法、LISS-IAT等方法检测母亲血浆、患儿血浆、患儿红细胞放散液中同种抗体特异性并测其效价.结果 患儿血浆、患儿红细胞放散液中均检出IgG抗-E、母亲血浆中检出IgM+IgG抗-E,孕妇于38+5周行剖宫术,产后因患儿黄疸出现较早且胆红素值升高速度较快遂给予丙球输注及蓝光照射治疗.结论 围产期应做好HDN产前预测,对于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母亲应密切监测血清抗体水平变化及抗体分型鉴定对于高危患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减少患儿受累.

  • 004.含远缘链球菌GTF的生物附着性D,L-乳酸乙交脂微粒的免疫应答

    作者:

    [英]/Smith DJ…∥Oral Microbiol Immunol.-2000,15.-124~130本实验通过鼻内、胃肠道或皮下途径给予一种有生物附着性的多聚D,L-乳酸乙交脂(PLGA)GTF微粒,观察其诱导的免疫应答.材料和方法 GTF源于远缘链球菌株6715,经分离培养、亲和层析、FPLC液相层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纯化而得.PLGA(W/W为75/25)复合体经凝胶渗透层析测定分子量.微粒由10%远缘链球菌GTF和1%明胶与PLGA干混后经高压提炼而成.选鼠龄45d的SD大鼠作研究对象,鼻内免疫组和胃肠免疫组给予GTF明胶/PLGA微粒、PLGA/明胶微粒或GTF明矾,初次免疫4周,每周1次共4次,再次免疫3周,每周1次共3次.皮下注射组在唾液腺附近进针,给予GTF/明胶微粒/PLGA或GTF明矾,共2次.初次免疫后第1、3、7、11周和再次免疫后第1、3、7周分别取尾静脉血和唾液,ELISA测量血清IgG和唾液IgA抗体水平.结果体外实验表明2 h后GTF从PLGA微粒中释放至大值,此时释放的GTF活性占总量的26%.远缘链球菌GTF诱导的唾液IgA抗体水平在鼻内注射后第28天后明显升高.6只鼠中的5只在鼻内给予GTF/明胶/PLGA微粒诱导唾液IgA抗体产生,该鼻内组平均唾液IgA抗体水平是其他胃肠组或皮下组的30倍,并且初次免疫后至少维持10周,仍然显著高于其他组.再次免疫后抗体水平更高,超过初次免疫的抗体峰值后持续约42d.而血清IgG,皮下注射2组诱导的IgG抗体水平均较高.在鼻内给予GTF微粒后,6只鼠中的4只初次免疫后第4周血清IgG抗体水平明显升高,再次免疫后血清IgG抗体水平升高超过10倍,与皮下注射2组水平相近,并且整个实验中,持续该高水平.讨论采用压缩、提取和研磨等技术使GTF进入PLGA微粒中,该制备程序并不影响GTF结构,GTF微粒诱导的免疫包括对某些构象依赖的抗原决定簇的免疫应答.体外实验表明GTF与PLGA结合后酶活性释放仅1/3,故粘膜免疫中PLGA微粒较明矾的GTF剂量高3倍,但微粒中的GTF并不会全部释放出来.本实验中皮下注射PLGA-GTF微粒比皮下注射GTF明矾(前者GTF是后者3倍)诱导的血清和唾液抗体水平均较低,间接表明鼻内注射组中PLGA-GTF微粒释放的GTF水平并不高于可溶性GTF即GTF明矾.鼻内给予PLGA-GTF微粒诱导的IgA抗体水平远远高于其他途径,也较GTF明矾高,这可能是由于肠较鼻/扁桃区域抗原易稀释或快速裂解,隔室现象的程度也可能导致该差异,因为鼻/扁桃体诱导IgA抗体水平较肠相关淋巴组织高,后者更利于诱导抗体在肠的表达.微粒的生物附着性使GTF微粒与粘膜表面接触时间增长,从而使抗原更有效诱导局部免疫应答.鼻内注射GTF-PLGA微粒再次免疫诱导的IgA抗体水平极高,甚至超过初次免疫峰值持续约42 d.说明反复鼻内给予适当抗原诱导免疫应答是可行的.在粘膜或系统途径中鼻内注射GTF生物活性微粒诱导了高和为持久的唾液免疫反应,有希望成为诱导粘膜免疫的又一种有效途径.[陈舟摘刘天佳校]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