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母婴传播的疾病——艾滋病

    作者:刘域

    艾滋病是一种新出现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传染病.它肆虐人类的历史不长,却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患此病的人,不但自身遭受极大的痛苦,而且饱受人们的歧视.因为这种病能够在孕妇怀孕、生产期间垂直传染给下一代,所以有必要将这方面的知识向女性朋友们作一介绍.

  • 应用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一起HIV-1CRF02_AG家庭内传播

    作者:辛若雷;刘安;孙丽君;李佳;张琴;卢红艳;孙伟东

    目的 通过调查一起家庭内HIV-1传播事件,阐明家庭成员HIV-1毒株传播关系.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例HIV-1抗体筛查有反应孕产妇及其配偶和所育婴儿进行随访和检测.运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IV-1 ga基因和pol基因片段,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其进化传播关系.结果 孕产妇(EID1107M)在孕期保健期间存在HIV抗体血清阳转现象.其丈夫(EID1107F)随后确诊为HIV-1抗体阳性;其所育婴儿(EID1107I)在出生后8个月HIV-1核酸检测阳性.3个病例均感染HIV-1 CRF02_AG毒株,进化树上聚集成可靠进化簇,拓扑学结构表明“父-母-子”之间的传播关系.结论 加强婚前检查和孕期保健感染性疾病筛查,对阳性孕产妇病例实施及时有效的母婴阻断,避免传染性疾病的家庭内二代传播,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 河南省HI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奇;孙定勇;樊盼英;司珩;李宁;聂玉刚;马彦民;王哲

    目的 了解河南省HIV母婴传播情况,分析HIV母婴传播的危险和保护因素.方法 通过国家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2-2013年HIV感染孕产妇及所分娩婴幼儿的有关干预信息,包括孕产妇HIV检测咨询、围产期保健服务、抗病毒药物阻断、婴幼儿随访检测等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HI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13年12月底,共有1 384例婴幼儿存活至18月龄,检测阳性婴幼儿60人,检测阴性婴幼儿l 324人.存活婴幼儿累计母婴传播率4.34%,存活婴幼儿分年度母婴传播率无明显降低趋势(X2=2.82,P=0.093).产妇孕早期接受预防HIV母婴传播服务(0R=0.22,95% C.I.0.06~0.77),产妇及婴幼儿进行抗病毒药物阻断(0R=0.46,95%C.I.0.21~0.91),婴幼儿采取人工喂养(OR=0.08,95% C.I.0.02~0.30)是HIV母婴传播的保护因素,产妇分娩过程采取侧切操作(0R=3.17,95% C.I.1.37~7.36)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河南省存活婴幼儿HIV母婴传播率较高,应针对主要影响因素一步完善预防HIV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措施.

  • ADE与HIV感染

    作者:叶峰;张树林

    ADE(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of virus infection):抗体依赖病毒感染增强作用.机体针对病毒产生的一些抗体(可以是中和抗体也可以是非中和抗体)在某些情况下可增强病毒的感染及复制,加速病情的进展.目前认为该作用也可能增强HIV的感染,而且近年关于ADE与HIV的持续感染、母婴传播及疫苗的研究较多.本文就ADE与HIV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主动免疫疗法对于慢性HBV携带者的治疗前景

    作者:刘大年;刘启龙

    [引言]HBV是一种肠道病毒,其传播途径为非肠道、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在成年人中,急性HBV感染通常症状轻微或是无症状,大多数成年感染者都可恢复并从体内清除病毒.具有正常免疫力的成年人转成慢性的危险性大约5%,这种危险性在免疫缺陷者中有所上升,尤其在HIV感染者中达到40%,血透病人达到60%,在HbsAg(+)或HBV-DNA(+)的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中达到90%,接受肝移植和肾移植的人中几乎达100%.

  • 预防HIV的母婴传播--泰国,1998-2000年

    作者:

    关键词: 预防 母婴传播
  • 胎儿保健中推广HIV常规检测方法(2004年,博茨瓦纳)

    作者:龚震宇

    2003年,博茨瓦纳有约37%的孕妇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001年人口170万,每年出生约4万人).2001年以来,博茨瓦纳所有进行胎儿期保健的临床诊所都提供HIV筛检和预防HIV母婴传播(PMTCT)的干预,此措施可减少HIV垂直传播,从35%~40%下降到5%~10%.博茨瓦纳进行HIV检测之前先咨询已经实施多年,病人科主动选择是否检测(自愿检测).

  • 贵州省凯里市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孕妇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方莲应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之一,HIV可以通过胎盘、分娩过程及母乳喂养感染婴幼儿,在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HIV的母婴传播率可以达到30%~40%,而有效的药物预防则可降低 HIV母婴传播率到4%[1]。一直以来,HIV阳性孕妇及其婴儿接受抗反转录病毒药物预防和治疗是 HIV母婴传播的有效干预手段,为阳性孕产妇及其婴儿提供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可以将 HIV母婴传播率降到1%以下[2]。通过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阻断 HIV母婴传播国外有许多报道,国内报道较少,本文就贵州省凯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门诊自2005年开展抗病毒治疗以来收治的6例HIV阳性孕产妇的抗病毒治疗及母婴阻断效果进行分析。

  •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育龄女性临床管理共识

    作者:窦晓光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是导致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对感染HBV的育龄女性妊娠前、妊娠期及产后进行规范管理,以实现HBV母婴"零"传播的目标.本共识内容包括:育龄女性和孕妇HBV筛查及治疗;妊娠期乙型肝炎活动的治疗;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预防措施及评价;HBV携带且高病毒载量孕妇妊娠期抗病毒治疗及产后相关管理,并形成推荐意见,使临床医生对感染HBV育龄女性的临床管理标准化.

  • 不同喂养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

    作者:王汇云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所生婴儿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1 ~ 2010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206对,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清标本,用固相放射免疫法( SPRIA)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比较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对儿童HBV感染的影响.结果 206名儿童中母乳喂养100人,阳性3人,阳性率3.00%;人工喂养106人,阳性2人,阳性率1.89%.母亲在双阳性(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均阳性)或单阳性(HBsAg阳性、HBeAg阴性)情况下,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儿童HBsAg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母乳喂养未增加儿童感染乙肝的风险.

  • 北京市原东城区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评估

    作者:张海艳;周艳丽;赵丽英;徐文彩;赵楠

    目的 分析和评价北京市原东城区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探讨科学有效的阻断方法,为制定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况调查方式,调查原东城区在册登记的母亲乙肝阳性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母亲感染情况、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等信息,并进行乙肝感染指标及保护性抗体的血清学检测,评价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分析各种因素对阻断效果的影响.结果 此次现况调查母亲HBsAg阳性的儿童465人,乙肝感染率5.59%,疫苗保护率为93.42%.接种血源型疫苗后的感染率24.00%,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重组酵母)后的感染率3.37%.接种不同种类乙肝疫苗的儿童乙肝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965,P=0.000).结论 北京市原东城区采取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效果显著,母亲阳性儿童乙肝感染率已降至较低水平;基因疫苗取代血源疫苗后,保护率显著提高.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对提高疫苗保护率效果不显著;母亲感染状况是影响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重要因素,单阳母亲的母婴传播阻断效果优于双阳母亲;原东城区母亲阳性儿童保持了较高的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水平.

  • 2016-2017年濂溪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情况分析

    作者:蔡文君

    目的 分析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孕产妇接受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三病咨询、检测及干预情况,为规范开展母婴阻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2017年濂溪区预防HIV、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月报表相关数据,分析三病检测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综合性干预情况.结果 2016-2017年濂溪区辖区内孕产妇数5473人,接受HIV、梅毒、乙肝咨询检测率为100%,孕期检测率为89.79%,早孕期检测率为57.37%.三病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37%、1.64%和5.35%.通过综合性干预,未发现HIV感染儿童及先天梅毒儿童.结论 提高早孕期检测率,规范HIV、梅毒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综合性干预可有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 乙肝免疫球蛋白宫内注射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系统评价

    作者:邝雪漂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宫内注射对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为临床相关病例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期间就诊的296例HBsAg阳性产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48例.对照组孕期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治疗组孕妇于妊娠28周起,每4周宫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两组新生儿均在出生后24h内各注射HBIG100 IU及乙肝疫苗,并于1,6个月肌注乙肝疫苗.对比两组新生儿12个月时HbsAg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的数据.结果 治疗组HbsAg阳性率4.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84%;治疗组抗-HBs阳性率82.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5%,且两组新生儿数据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宫内注射有效阻断了乙肝的母婴传播,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保障了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在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预防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蔡利平

    目的:探讨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在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乙型肝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妇分娩婴儿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观察组孕妇28周给予宫内阻断,婴儿出生后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对比分析两组婴儿的乙型肝炎传播效果.结果:观察组婴儿出生时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HBV-DNA(乙肝病毒)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出生3月、6月、12月的HBsAg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孕妇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方式,降低了婴儿的出生时、出生后的HBsAg阳性率,具有良好的阻断效果.

  • HB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及乙肝高危儿免疫预防的效果

    作者:杨军

    目的:研究分析HBV(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影响因素及乙肝高危儿免疫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单位收治HBsAg阳性产妇(269例)与0.6岁~5岁乙肝高危儿(275例)视为此次研究对象,对乙肝高危儿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①275例高危儿均接种乙肝疫苗,其中266例同时注射HBIG.HBsAg阳性为8例,HBsAb阳性为190例.269例HBsAg阳性母亲中HBeAg阳性为53例.②3岁以上年龄段HBsAb阳性率62.1% 与0.6~2岁年龄段HBsAb阳性率81.6% 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3岁以上年龄段HBsAg阳性率6.5% 与0.6~2岁年龄段HB-sAg阳性率3.1% 比较数据差异并无意义(P>0.05).③在参加此次研究的275例乙肝高危儿中,感染HBV为8例.乙肝高危儿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与出生时是不是低体重儿、是不是早产儿、是不是剖宫产儿、是不是母乳喂养、母亲妊娠期间是否注射HBIG、是不是乙肝感染家族史并无差异(P>0.05);乙肝高危儿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与乙肝免疫预防情况、母亲是不是HBeAg阳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乙肝高危儿HBsAb阳性率相对减少,而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出生时未联合免疫注射是导致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做好孕产妇的乙肝感染筛查,新生儿在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与HBIG.

  •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乙型肝炎产妇分娩的死胎心脏组织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表达

    作者:赵伟;刘伟;罗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产妇传播在胎儿心脏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方法:采集40例乙型肝炎产妇分娩的死胎,常规尸检,取心脏组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回访孕妇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采用百分率行χ2检验.结果:HBcAg阳性颗粒在死胎的心内膜及心脏血管中呈点状及灶状分布,心肌细胞核不着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皆为阳性的孕妇较HBV单项阳性或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HBcAb皆为阳性的孕妇分娩的死胎心脏组织中HBcAg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HBV单项阳性与HBsAg、HBeAb、HBcAb皆为阳性的孕妇分娩的死胎心脏组织中HBcAg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孕妇静脉血HBsAg、HBeAg、HBcAb皆为阳性是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在胎儿心脏组织中表达的高危因素.

  • 替比夫定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冯晓梅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妇产科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HBeAg、HBsAg双阳性妊娠孕妇72例,依据预防干预措施分组,其中对照组(n=36)采用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母婴传播,观察组(n=36)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母婴传播乙肝病毒阻断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V DNA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分娩时与产后6个月的HBV DNA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婴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婴儿HBV DNA阳性率及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比夫定联合乙肝疫苗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降低婴儿HBsAg阳性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预防肝癌要从娃娃抓起

    作者:周俭

    如今,肝癌已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一半以上的新发和死亡的肝癌患者发生在我国.不过,肝癌是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而预防肝癌要从娃娃抓起.众所周知,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80%以上的肝癌患者均有乙肝的背景.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肝硬化及肝癌的风险是非携带者的20~30倍.如果在人出生时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就能有效预防肝癌.乙肝疫苗对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如今的孩子生下来就接种乙肝疫苗,为生命筑起了“防护墙”.

  • 乙肝免疫球蛋白在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中的预防与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王玉芳

    目的:通过本研究探讨针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预防与保护效果。方法:随机性选取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疾控中心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8例门诊部产前检查中确诊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HBsAg阳性)且转为无症状HBsAg阳性孕妇为预防组研究对象,本组孕妇于怀孕30周起注射HBIG (乙肝免疫球蛋白),另选取同期接受产前检查的80例乙肝病毒携带且未实施母婴阻断孕妇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接种乙肝疫苗,对两组A-HBS (乙肝表面抗体)、 HBsAg (乙肝表面抗原)进行比较。结果:预防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4.6%)明显少于对照组(32.5%);且预防组新生儿抗 HBsAg 阳性率(51.8%)明显优于(11.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证实,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预防和抑制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保障母婴的生命健康,因此具有极高的临床意义。

  •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作者:汪绒;吕瑞

    目的 探究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3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孕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0例.对照组仅给予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观察组孕妇和新生儿均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比较两组胎儿宫内与1年后HBV感染情况和新生儿出生时及其1年后HBsAb阳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胎儿宫内HBV感染率为9.47%(18/190),新生儿出生1年后HBV感染率为1.58%(3/190),均低于对照组的22.63%(43/190)及16.32%(3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与1年后HBsAb阳性率分别28.42%、94.21%,均高于对照组的7.89%、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和新生儿均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有效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提高新生儿HBsAb阳性率和HBV的传播阻断率.

1519 条记录 1/76 页 « 12345678...757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