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北京市原东城区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评估

    作者:张海艳;周艳丽;赵丽英;徐文彩;赵楠

    目的 分析和评价北京市原东城区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探讨科学有效的阻断方法,为制定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况调查方式,调查原东城区在册登记的母亲乙肝阳性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母亲感染情况、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等信息,并进行乙肝感染指标及保护性抗体的血清学检测,评价乙肝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分析各种因素对阻断效果的影响.结果 此次现况调查母亲HBsAg阳性的儿童465人,乙肝感染率5.59%,疫苗保护率为93.42%.接种血源型疫苗后的感染率24.00%,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重组酵母)后的感染率3.37%.接种不同种类乙肝疫苗的儿童乙肝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965,P=0.000).结论 北京市原东城区采取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效果显著,母亲阳性儿童乙肝感染率已降至较低水平;基因疫苗取代血源疫苗后,保护率显著提高.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对提高疫苗保护率效果不显著;母亲感染状况是影响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重要因素,单阳母亲的母婴传播阻断效果优于双阳母亲;原东城区母亲阳性儿童保持了较高的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水平.

  • 乙肝免疫球蛋白宫内注射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系统评价

    作者:邝雪漂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宫内注射对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为临床相关病例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期间就诊的296例HBsAg阳性产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48例.对照组孕期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治疗组孕妇于妊娠28周起,每4周宫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两组新生儿均在出生后24h内各注射HBIG100 IU及乙肝疫苗,并于1,6个月肌注乙肝疫苗.对比两组新生儿12个月时HbsAg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的数据.结果 治疗组HbsAg阳性率4.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84%;治疗组抗-HBs阳性率82.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5%,且两组新生儿数据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宫内注射有效阻断了乙肝的母婴传播,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保障了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在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预防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蔡利平

    目的:探讨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在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乙型肝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妇分娩婴儿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观察组孕妇28周给予宫内阻断,婴儿出生后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对比分析两组婴儿的乙型肝炎传播效果.结果:观察组婴儿出生时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HBV-DNA(乙肝病毒)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出生3月、6月、12月的HBsAg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孕妇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方式,降低了婴儿的出生时、出生后的HBsAg阳性率,具有良好的阻断效果.

  • 乙肝免疫球蛋白在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中的预防与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王玉芳

    目的:通过本研究探讨针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预防与保护效果。方法:随机性选取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疾控中心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8例门诊部产前检查中确诊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HBsAg阳性)且转为无症状HBsAg阳性孕妇为预防组研究对象,本组孕妇于怀孕30周起注射HBIG (乙肝免疫球蛋白),另选取同期接受产前检查的80例乙肝病毒携带且未实施母婴阻断孕妇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接种乙肝疫苗,对两组A-HBS (乙肝表面抗体)、 HBsAg (乙肝表面抗原)进行比较。结果:预防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4.6%)明显少于对照组(32.5%);且预防组新生儿抗 HBsAg 阳性率(51.8%)明显优于(11.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证实,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预防和抑制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保障母婴的生命健康,因此具有极高的临床意义。

  •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作者:汪绒;吕瑞

    目的 探究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3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孕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0例.对照组仅给予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观察组孕妇和新生儿均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比较两组胎儿宫内与1年后HBV感染情况和新生儿出生时及其1年后HBsAb阳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胎儿宫内HBV感染率为9.47%(18/190),新生儿出生1年后HBV感染率为1.58%(3/190),均低于对照组的22.63%(43/190)及16.32%(3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与1年后HBsAb阳性率分别28.42%、94.21%,均高于对照组的7.89%、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和新生儿均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有效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提高新生儿HBsAb阳性率和HBV的传播阻断率.

  • 孕妇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隋丽英;高永进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率约10%,孕妇携带率约6.47%[1],宫内感染率达10%~44%,提示宫内感染在母婴传播中占重要地位[2],如何控制HBV宫内感染是目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院于1999年2月~2001年10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多次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观察新生儿血中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HBsAg情况,探讨孕妇肌肉注射HBIG对预防HBV宫内感染的作用.

  •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作者:廖戎;彭瑞宇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102例HBeAg和HBsAg阳性孕产妇纳入研究,60例妊娠28周前检测出HBeAg和HBsAg阳性的孕产妇为研究组,42例临产前入院HBeAg和HBsAg检测阳性的孕产妇为对照组.研究组从妊娠28周开始一次性肌注HBIG 200U,每间隔4周肌注1次,共3次.对照组未进行HBIG注射.胎儿娩出后立即收集脐静脉血进行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研究组60例新生儿中,有5例HBeAg阳性,阳性率为8.3%;7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1.7%,7例新生儿HBV-DNA病毒平均拷贝数(6.6×102 copies/ml)明显低于母亲(7.4×102 copies/ml),P<0.05.对照组42例新生儿中,有30例HBeAg阳性,阳性率为71.4%;33例HBV-DNA阳性,阳性率为78.6%,33例新生儿HBV-DNA病毒平均拷贝数(7.0×102 copies/ml)与母亲相似(7.2×102 copies/ml).研究组新生儿病毒平均拷贝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从孕28周开始给予HBIG注射阻断HBV母婴传播是一种有效方法,临床上应对HBeAg阴性但HBV-DNA阳性的孕产妇给予HBIG注射以阻断母婴传播.

  •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效果观察

    作者:张金安;袁金明;王彦英;陈巧真

    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的途径及疗法.方法采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孕妇孕期及新生儿肌肉注射.结果86例母体新生儿接受HBIG注射后的新生儿与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采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可以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降低新生儿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

  •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作者:滕海林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乙肝病毒感染产妇及所生新生儿信息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42例婴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产前母体是否按照程序接种、母体为大三阳和小三阳为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截止至1.5岁时,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具有很好的疗效,根据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我们建议应该妥善对相关人群进行治疗并实施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

  • 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

    作者:孔祥芹

    目的:探讨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收治孕妇150例,孕妇血清HBsAg和HBeAg均阳性,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74例,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间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照组孕妇未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干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出生6个月时,观察组HBsAg阳性率2.6%,低于对照组的23.0%;观察组HBsAb阳性率44.7%,高于对照组的3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2个月时,观察组HBsAg阳性率2.6%,低于对照组的20.3%;观察组HBsAb阳性率55.3%,高于对照组的3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宫内感染。对育龄前女性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可能是一个有效措施。

  • 如何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

    作者:刘占斌

    目前,全世界HBV感染人口约有3.5亿,其中50%是在围生期或婴幼儿时期发生感染.原因是这些地区育龄期妇女的HBEAG阳性率高,发生HBV母婴传播概率也高,HBV感染时年龄越小,成为慢性携带者的几率越高.因而,有效的母婴阻断是减少全球性HBV感染负担的重要手段,对新生儿采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主被动免疫措施是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安全有效的措施.在临床与疾病预防工作中,即使采取了上述免疫接种措施仍有5%~10%的HBE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感染HBV,因此阻断母婴传播的研究迫在眉睫.

  • 景洪市乙肝病毒携带孕妇之新生儿乙肝被动联合免疫效果观察

    作者:迷电;刀应华;张耀文;李永萍;郭云春;郭彩艳;普国琼;李耀辉

    目的 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联合应用对于乙肝病毒携带孕妇所生婴儿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113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年婴儿出生后24h内肌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IU,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ug按0、1、6方案注射,7月龄后开始检测静脉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 对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通过采用HBIG及乙肝疫苗联合免疫,使86.73%的新生儿获得保护性抗体 ;13.27%新生儿免疫失败.结论 针对农村和偏远山区,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在村里播放广播或粘贴宣传画,对孕妇、村医等进行专门的知识培训,共同做好乙肝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 宁波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思嘉;董红军

    目的 了解宁波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率及影响接种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重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宁波市医院机构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为调查对象,查阅出生记录,利用自制的调查表摘录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的相关信息并计算接种率.使用SAS统计软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接种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查阅产妇及新生儿病历3 613份,产妇HBsAg筛查率为100%,其中HBsAg阳性产妇287人,产妇HBsAg携带率7.94% (287/3 613).实际调查病历276份,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率为92.75%,其中12 h内接种率为58.70%,24 h内接种率为84.06%.多因素分析显示,产妇户籍、医院类别、医院级别是影响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时接种的因素,OR(95% CI)分别为0.438(0.205~0.933)、0.322 (0.153~0.681)、0.485(0.237~0.993),而产妇户籍是影响乙肝免疫球蛋白是否接种的因素.结论 宁波市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情况较好,但12 h及时接种率有待提高.

  •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

    作者:穆雪;周淑娟;陈晓梅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人群HBsAg阳性率为10%~15%.慢性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1].宫内感染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失败的重要原因[2].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关键.有资料表明[3],HBsAg单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约40%在半岁内出现HBsAg阳性,而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HBsAg阳性率高达90%以上.由此可见,实行母婴HBV阻断,确保儿童健康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我们通过对大、小三阳孕妇及其所生婴儿实行HBIG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以观察其对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 联合应用乙型肝炎疫苗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失败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孔宪毅;王素萍

    母要传播是造成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途径,关于联合应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已经有些报道,但疫苗保护率差别较大,且存在母婴双方血清学或HBV DNA资料不全的问题.近年来,HBV免疫逃逸株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免疫逃逸株特别是本地区的变异规律.

  • 阿德福韦醋联合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42例

    作者:方红桑;肖德盛;方彩琴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N (ADV)联合HBIG对阻断(HBsAg、HBeAg双阳性)母婴传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ADV治疗过程中发现怀孕而继续治疗的42例HBV患者,在其孕晚期联合HBIG注射,观察其抗病毒疗效、母婴并发症、婴儿带毒与发育异常的发生率.并与52例孕晚期HBIG注射双阳孕妇分娩的婴儿带毒情况作比较.结果 42例ADV联合HBIG治疗的母婴并发症为0,发育异常率为0,母婴阻断率100%.结论 ADV联合HBIG能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

  •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的分析

    作者:沙连芝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采用产前孕妇注射HBIG,产后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双重阻断方法阻断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的效果,探讨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方法:选用2003年3月开始产前健康查体,显示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sAg阳性、HBeAg、HBcAb单阳或双阳性的孕妇92例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分为联合免疫组[A组,其母亲在孕28、32、36周肌注过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 200Iu/ml]和对照组(B组),分别为45例和47例.A组(孕妇在28、32、36周肌注过HBIG,每次剂量200Iu/ml):新生儿出生24h内肌注HBIG200Iu/ml,同时在不同部位肌注乙肝疫苗10μg,1月龄、6月龄再接种10μg乙肝疫苗;B组(孕妇只进行过乙肝病毒感染状态等统计,未用药物):新生儿单纯接种乙肝疫苗,按0,1,6方案,剂量为每次10μg.两组新生儿均采用人工喂养.随访1年后比较:HBsAb阳性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母婴传播有宫内感染、产时传播、产后传播3种方式,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宫内感染.不论是单阳或双阳性孕妇及其婴儿,多次注射HBIG并联合接种乙肝疫苗,均能提高婴儿HBsAb应答率及滴度,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婴儿接种HBIG并按常规的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既获被动免疫保护,又获主动免疫保护,可以弥补人工自动免疫建立之前的免疫空缺,降低了慢性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免疫效果.对于HBsAg阳性、HBeAg、HBcAb 单阳或双阳性的孕妇,产前孕妇注射HBIG,产后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效果好,值得推广.

  • 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142例分析

    作者:朱永华

    目的:探讨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142例HBsAg阳性孕妇作为观察组,于孕28、32、36周肌注HBIG2001U,新生儿出生6h内以及出生后第二周注射HBIG2001U,并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选取同期142例HBsAg阳性孕妇作为对照组,在孕期不采取特殊措施,在新生儿出生后采用上述措施,通过检测婴儿出生时脐带血及1周岁时静脉血,检测HBsAg,HBsAb、HBV-DNA,比较两组婴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儿出生时以及1周岁时HBsAg和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婴儿,HBs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婴儿,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的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乙肝免疫球蛋白紧缺带来的社会思考

    作者:黄琪;王瑛;雷鹏;李新中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起到全程预防并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降低宫内感染率之功能.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数目众多,该药物的需求量极大.但根据长沙市多家医院的走访调查发现,该药已出现严重的短缺现象,本文根据对国内医药市场的了解,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并就国内药品紧缺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期待得以解决.

  • 乙肝免疫球蛋白抗体的多样性

    作者:周世权;周吉航;徐岳军;庄晓玲;李翊卫;李世波;刘晓光

    目的 基于重链可变区的编码基因序列对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中的IgG抗体进行分类.方法 借用文献提供的引物,以HBsAb强阳性健康个体外周血中的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和Nested-PCR扩增,通过将产物克隆到T载体、随机挑选测序,分析并统计出插入子的VH-D-JH-Cγ组合方式.结果 共获得56个有效克隆,全部为人VH3-D-JH-Cγ序列,可分成49种序列,其中5种序列有2或3个序列完全相同的克隆.4个Cγ功能基因也全部出现,其中IGHG2频率高(28次);23个VH3功能基因有11个出现,其中频率高的是IGHV3-23(29次);23个D功能基因有16个出现,其中频率高的是IGHD1-26(8次);6个JH功能基因则全部出现,其中频率高的是IGHJ4(33次).VH3-D-JH组合有33种,频率高的是IGHV3-23/IGHD1-26/IGHJ4(8次),其中5种与IGHG2拼接,但这5种VH3-D-JH-Cγ2序列仍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成功地从HBsAb强阳性健康个体外周血中克隆到由VH3亚家族参与重排的IgG重链可变区序列;初步证实可变区序列不仅在VH3-D-JH-Cγ组合方式上具有极大的多样性,而且在序列上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基于可变区测序对IgG抗体或B细胞进行分类是可行的,但需大大提高挑取克隆的数量或改用新一代大规模测序技术.

316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