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孕妇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隋丽英;高永进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率约10%,孕妇携带率约6.47%[1],宫内感染率达10%~44%,提示宫内感染在母婴传播中占重要地位[2],如何控制HBV宫内感染是目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院于1999年2月~2001年10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多次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观察新生儿血中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HBsAg情况,探讨孕妇肌肉注射HBIG对预防HBV宫内感染的作用.

  • 浙江苍南县城小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调查分析

    作者:林德谦;屠德敬;郭小丽;丁春花;张青松;姜海苹

    目的:调查分析浙江省苍南县城7~12岁小学生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情况,为制定科学的乙肝免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苍南县城4所学校3 555名小学生的乙肝表面抗体和抗原进行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资料整理分析.结果:3 555名小学生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63.6%,男、女生问阳性率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阳性率不同(X2=69.34,P<0.01),7~8岁高,12岁低;城区小学生阳性率为72.2%,城郊小学生阳性率为56.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0.74,P<0.01).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小学生抗-Hbs阳性率逐渐降低,城郊小学生抗-Hbs阳性率低于城区小学生,建议对抗-Hbs阴性小学生加强免疫.

  • 术前及输血前感染性疾病筛查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刘欣;桂木梅

    目的 探究术前及输血前感染性疾病筛查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7年2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15824例受血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患者术前、输血前对进行患者血液标本采集,每位患者采集3~5 mL静脉血,经离心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对四项检验的阳性例数进行记录.结果 经血清检验,15824例血液当中单一指标阳性者共2735例,阳性率为17.28%,其中HBsAg阳性患者1894例,阳性率为11.97%,抗-HCV阳性患者125例,阳性率为0.79%,抗-HIV阳性患者102例,阳性率为0.64%,抗-TP阳性患者614例,阳性率为3.88%.结论 在患者手术前及输血前进行感染性疾病筛查,能够有效降低因输血所造成的疾病感染,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也加强了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降低职业危险性的同时,对医院感染控制也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 新生儿第一次乙肝疫苗注射后3~6d产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调查研究

    作者:尹加忠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第一次乙肝疫苗注射后3~6d产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方法:收治年龄3~6d的婴儿2659例,出生3 h之内接种乙肝疫苗.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情况,对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在接种乙肝疫苗之后,无抗体率0.68%,低抗体率66.57%.对影响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因素进行分析之后,结果显示,与母亲乙肝表面抗原和母亲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有关.结论:针对胎龄>32周,母亲乙型肝炎表面抗体<100 mIU/mL以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阳性的新生儿在首次注射乙肝疫苗之后,其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滴度比较低,需要加强监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滴度.

  • 基于社区的北京市朝阳区成年人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焱焱;张卫;张政;马建新;于海燕;邵华;廖巍;张彪;庞星火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18岁社区成年人HBsAg和抗-HBs流行状况.方法 2014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朝阳区CDC在朝阳区42个社区进行慢病社区诊断调查,并采血检测HBsAg和抗-HBs,各社区按性别、年龄构成抽样3 000人.本研究对完成乙肝血清学检测1 000人(≥18岁)以上的35个社区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5个社区共调查78 100人,HBsAg粗阳性率为2.24%(95%CI:2.13% ~ 2.34%),其中40 ~ 44岁组阳性率高(3.00%,95%CI:2.56%~3.44%),18 ~ 24岁组低(1.69%,95%CI:1.29% ~ 2.09%);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2.45%vs.2.07%,P<0.01);北京户籍(京籍)者HBsAg阳性率低于外地户籍(非京籍)者(1.97%vs.2.98%,P<0.01);各社区HBsAg阳性率差距较大,高为10.68% (95%CI:9.43% ~11.94%),低为0.24%(95%CI:0.13% ~ 0.38%).将年龄、性别、职业、户籍和社区5个因素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调整后5个因素与HBsAg阳性率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群抗-HBs粗阳性率为30.85% (95%CI:30.53% ~ 31.18%),阳性率高和低的年龄分别是18~24岁(38.10%,95%CI:36.58% ~ 39.61%)和75~岁(28.88%,95%CI:27.62% ~ 30.15%);HBsAg、抗-HBs双阴率为67.02%(95%CI:66.69% ~ 67.35%);抗-HBs水平以及HBsAg、抗-HBs双阴率社区间差异很大.结论 朝阳区HBsAg流行率处在中度偏低水平,但中青年和非京籍人群HBsAg感染率相对较高,因此朝阳区乙肝防控的重点应为这两类人群;各社区HBsAg、抗-HBs阳性率差距较大,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 不同剂量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成年人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卫;林长缨;韩莉莉;李立秋;高培;林晖;龚晓红;黄芳;唐雅清;马建新;张海燕;王晨;杨鹏;李辉;孙美平;贺雄;庞星火

    目的 通过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评价10μg和20μg国产重组酵母(CHO)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应用于成年人的免疫效果,以及影响免疫效果的个体因素.方法 在北京市4个区县范围内选择18~45岁未接种乙肝疫苗、乙肝五项指标均为阴性的642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按照"0-1-6"程序分别接种10μg和20μg CHO乙肝疫苗,通过问卷方法调查每个对象可能影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个体因素.于接种第三针1个月后采血,以雅培化学发光的方法检测抗-HBs滴度值,抗-HBs阴性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一步检测HBV DNA,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抗-HBs阳转的个体因素.结果 10μg和20μg两个剂量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8.8%(95%CI:85.4%~92.2%)和95.3%(95%CI:93.0%~97.6%).按照抗-HBs<100 mIU/ml为低无应答标准,低无应答率分别为34.3%和17.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73.42 mIU/ml和588.51 mIU/ml.多因素分析表明:患糖尿病、配偶为乙肝病毒感染者以及大年龄组人群是抗体阳转不利因素,而20μg疫苗剂量有利于抗体阳转.结论 CHO乙肝疫苗20μg免疫效果优于10μg,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应考虑多因素的影响.

  • 乙型肝炎高流行区母亲HBsAg阳性和阴性的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动态观察

    作者:龚健;李荣成;李艳萍;杨进业;陈修荣;农艺;黄兆能;李峤;刘崇柏;庄辉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高流行区母亲不同携带状况的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方法 在广西隆安县对常规乙肝疫苗免疫并于1岁时证实抗-HBs阳性的儿童,按其母亲HBsAg阳性与否分组.在5~8岁期间对每人随访3次,用sPRIA法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 免疫儿童5~8岁时,母亲HBsAg阳性儿童和阴性儿童的随访抗-HBs阳性率分别波动于52.00%~78.00%和43.84%~54.74%之间,GMT为55.36~95.66 mIU/ml和39.90~65.47 mIU/ml,各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年龄组内呈现母亲HBsAg阳性儿童的随访抗体水平高于母亲HHsAg阴性儿童趋势.母亲HBsAg阴性的6~8岁儿童初次免疫(初免)抗体高滴度者,随访抗体阳性率分别是同年龄组初免抗体低滴度者的2.29~2.84倍.无论母亲HBsAg携带状况如何,儿童随访抗-HBs滴度与初免抗体滴度比较均以下降为主,但母亲HBsAg阴性儿童下降率(84.91%)显著高于母亲HBsAg阳性儿童(61.54%)(χ2=28.7982,P=0.000).随访抗体滴度较初免抗体≥4倍增高者在母亲HBsAg阳性儿童中发生率(25.64%)显著高于母亲HBsAg阴性儿童(7.37%)(校正χ2=6.7661,P=0.009),是后者的3.5倍.HBsAg阳转者均为初免抗-HBs低滴度者.结论 免疫成功儿童在5~8岁期间的抗-HBs水平下降缓慢.母亲携带HBsAg时,会增加免疫儿童自然感染的机会而引起自然加强免疫.初免抗-HBs水平对预防HBsAg阳转极为重要.

  • Shwachman综合征一例

    作者:陈莲;顾静安;许建芳;徐逸敏;朱列伟

    患儿男,1周岁.因"巩膜、皮肤黄染2周,皮疹1周"于2000年7月27日入院.曾抗感染治疗无好转.患儿足月顺产,出生体重4 kg,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否认传染病接触史.父母非近亲婚配.体检:体重8.1 kg,颜面浮肿,身材矮小,毛发枯黄.头围、胸围、腹围均小于正常.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全身皮肤有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压之褪色,部分皮肤破损.心肺未见异常,呼吸音粗.腹部膨隆,腹壁无静脉曲张.查血常规白细胞(3次检测分别为6.6×109/L、2.2×109/L、7.2×109/L,其中性粒细胞分别为30%、20%及55%)、血红蛋白降低(3次检测结果分别为83、58、77 g/L),血涂片未见异常红细胞,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功能检测:谷丙转氨酶(ALT)<40 U/L,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分别为187 μmol/L、158 μmol/L,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性,其余肝炎抗原抗体检测均阴性,肝炎分型均阴性.血总蛋白、白蛋白降低,分别为48.3 g/L和31.9 g/L,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胆固醇均降低.血糖4.9 mmol/L.免疫球蛋白正常.血培养:绿脓假单胞菌生长.未作胰酶生化检测.B超示:(1)脾肿大,肝脏损害;(2)副脾;(3)腹水.X光片示:(1)左下肺炎;(2)骨质略疏松,未见干骺端软骨发育不良 .经治疗无效死亡.

  • HBV感染的E抗原阳性的免疫耐受期患者产后母乳喂养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高翔;王明;朱云霞;边茜;张华;孟君;邹怀宾;段钟平

    目的 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中,很多医生和患者对于母乳喂养仍有疑虑,评价孕期采用核苷类似物进行母婴阻断的HBeAg阳性的免疫耐受期患者,产后停药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 2015年12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共纳入患者415例,母乳喂养组220例,人工喂养组195例.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对于HBeAg阳性,HBV-DNA >2* 10E +5 IU/ml的患者,孕24 ~28周开始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产后常规进行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主被动联合免疫.孕期无肝功能异常者,停药产后自愿母乳喂养,对照组为人工喂养组,随访至7月龄.主要观察指标为:产妇肝功能异常的比率、和抗-HBs的滴度;次要观察指标为:母亲产后6周的HBV-DNA载量和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结果 产后停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肝功能异常比例分别为:母乳喂养组29 /220,人工喂养组30/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两组患者产后继续抗病毒的比例母乳喂养20/200,人工喂养组25/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两组患者7月龄婴儿时抗-HBs滴度分别为747.62±374.08 mlU/ml和709.76±374.32 mlU/ml,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1月龄和7月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母乳喂养组患者HBV-DNA平均值为(1.17±1.82)E+ 8IU/ml,高于人工喂养组患者的HBV-DNA平均值:(1.12±0.39)E+8IU/ml.结论 HBeAg阳性的HBV感染的免疫耐受期患者,产后停药进行母乳喂养,母亲肝功能异常比例和7月龄婴儿抗-HBs抗体滴度无明显差异.

  •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作者:谭成;蔡刚明;黄彪;肖华龙;朱利国;裴豪;金坚

    目前,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中存在着标记的酶易变化等缺点.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resolved fluroimmunoassay,TRFIA)具有灵敏度高、操作方便、示踪物稳定、自然本底荧光低、无放射性污染等特点.本工作拟建立一种高灵敏度、高稳定性、高抗干扰的HBsAb-TRFIA.

  • 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共阳性慢性HBV感染者病毒S基因变异分析

    作者:王社梁;董国君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共阳性患者乙肝病毒S基因区氨基酸变化特点,了解分子病毒学特征.方法 对26例HBsAg和HBsAb共阳性且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实验组)和随机选取的39例HBsAg阳性HBsAb阴性且DNA阳性慢性HBV感染者(对照组)的HBV DNA S区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对S区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HBsAg和HBsAb共阳性组S基因区氨基酸突变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决定簇(aa124 ~147)尤其是第1个茎环结构内(aa124 ~ 137)氨基酸突变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49%vs 1.09%,P<0.05).结论 HBsAg和HBsAb共阳性患者S基因a决定簇第1个茎环结构氨基酸变异明显增加,推测与HBsAg和HBsAb共阳性现象的发生可能有相关性.

  • 儿童反复肝功能异常伴抗肝肾微粒体抗体阳性

    作者:王淑珍;刘燕敏;闫惠平;廖慧钰;黄云丽;郎振为

    病历摘要患儿,女,8岁,辽宁省瓦房店人,学生.因“反复肝功能异常3年”到北京佑安医院就诊.2008年9月,患儿因“支气管肺炎”当地医院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后口服罗红霉素,1周后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尿黄如浓茶色,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rninase,ALT)993 I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819 IU/L,总胆红素( total bilirubin,TBiL) 103 μmol/L.甲型肝炎病毒( HAV IgM、IgG)、丙型肝炎病毒(HCV IgM、IgG)、戊型肝炎病毒(抗-HEV IgM、IgG)抗体均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阳性,乙型肝炎其他指标均阴性.

  • HBsAg/HBsAb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S基因免疫逃逸相关变异分析

    作者:唐子淋;刘妍;刘佳梁;思兰兰;李乐;廖昊;邵金曼;徐东平;李进

    目的 分析HBsAg/HBsAb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S基因主要亲水区免疫逃逸相关位点变异特点.方法 收集89例 HBsAg/HBsAb双阳性和148例HBsAg单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临床资料,提取患者血清HBV DNA,扩增患者HBV S基因并进行测序,应用DNASTAR Lasergene MegAlign软件对主要亲水区已有文献报道的46个免疫逃逸相关位点及新增N-糖基化变异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ALT、TBIL、HBV DNA载量和HBeAg 阳性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BsAg/HBsAb 双阳性患者HBV S基因主要亲水区变异的总检出率为31.46%,明显高于HBsAg单阳性患者的18.92%(P<0.05),其中sL110I/S、sT113N/S、sT131I/N/P和sS143L/M/T的变异检出率明显高于单阳性组;双阳性患者多位点联合变异检出率亦明显高于单阳性患者(20.22% vs. 6.08%,P<0.05).双阳性患者新增N-糖基化变异检出率高于单阳性患者(7.87% vs. 2.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HBsAb双阳性患者比HBsAg单阳性患者的HBV S基因免疫逃逸相关变异种类更多,单位点和多位点联合变异检出率更高,并且新增N-糖基化变异检出率也更高,这些变异可能是引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sAb双阳性共存的驱动因素之一.

  • 关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名称缩写的看法

    作者:张晓宁;牛玉坚

    来信编辑同志:近13阅读<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7年第13卷第2期牛玉坚等[1]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不同给予方式对肝移植病人血清HBsAg和HBsAb水平的影响"一文,该文为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有许多学习借鉴的地方,然而笔者认为原文作者对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名称缩写为HbsAb是不正确的.

  • 精准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实例

    作者: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医院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5岁.因乙型肝炎病史10年,体检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4 d于2008年4月4日入院.入院后体格检查无异常,身高162 cm,体质量67.5kg.化验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e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杭体(+);HBV-DNA<5×10~2,肝功能、凝血功能正常,甲胎蛋白(AFP)>2×104μg/L;15 min吲哚靛青绿储留率(ICGR15)<10%.

  •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效果分析

    作者:卢庆乐;田玫玲;吴殿水;蔡德建;芦珂;韩其政

    目的 观察新生儿应用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为该地区儿童乙型肝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2年8月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0~3岁婴幼儿1187例,根据年龄分为<1岁组276例、1~2岁组302例、2~3岁组298例和>3岁组311例,采用ELISA法检测4组新生儿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两项指标,比较不同年龄阶段新生儿免疫情况.结果 1187例婴幼儿抗-HBs阳性率为84.08%,其中<1岁组为94.57%、1~2岁组为87.75%、2~3岁组为81.54%、>3岁组为73.63%,4组的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87例婴幼儿HBsAg阳性率为0.34%,<1岁组和1~2岁组均为0、2~3岁组为0.34%、>3岁组0.96%,4组的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的新生儿免疫水平随年龄增长开始降低,有必要对≥3周岁儿童再次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及时采取乙型肝炎预防措施.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定性与定量检测分析

    作者:李永勤;李超;李友良;李艳;刘书兰;范伟光;耿坤静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率较高,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的主要手段.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是判断机体对HBV免疫状态及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指标.2011年9-12月,我们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标本进行HBsAb测定,探讨ELISA定性试验中样本的吸光度/临界值(S/CO)与TRFIA法定量值的相关性.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血清HBsAg阴性的体检者410例,男239例,平均年龄30.04岁;女171例,平均年龄28.25岁.

  • 2004年深圳企事业单位职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体阳性率调查

    作者:唐晖;戴美英;毕晶;林华

    为了解深圳企事业单位人员2004年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及表面抗体的阳性率,以便提出更有力的防治措施.对健康体检的5022名企事业单位的人员作了乙肝五项检查.结果男性3227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为250人(7.75%),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为2150人(66.63%);女性1795人,表面抗原阳性为90人(5.01%),表面抗体阳性为1317人(73.37%).男性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而表面抗体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女性.作者认为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对控制乙肝具有重要作用.

  • 驻粤战士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抽样调查与接种效果分析

    作者:苏建新;李曦;谢晓波;洪文艳;于德宪;周世明;刘建伟;刘乐斌

    目的 了解驻粤战士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水平,评估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为完善乙肝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个驻粤单位已接种乙肝疫苗战士1185名,采集被调查者血液以ELISA法检测血清HBsAb,并与未接种疫苗的890名入伍新兵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疫苗接种效果.结果 1185名战士血清HBsAb阳性率为81.8%(969/1185),抗体水平不达标为15.1% (179/1185).2013年度未接种疫苗的890名新兵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63.9%(569/890),抗体水平不达标为23.6% (210/890).抽检战士HBsAb阳性率和达标率(81.8%,66.7%)均明显高于未接种疫苗新兵(63.9%,40.3%)(P<0.01;x2达标率=142.59,P<0.01).结论 血清HBsAb水平可用于乙肝疫苗接种效果评价和考核预防接种工作,应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 深圳市15岁以下儿童HBV感染及抗体水平调查

    作者:孙丽芳;马东礼;杨方华;邓芳梅;罗小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儿童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流行和乙肝疫苗接种状况,为制定和调整乙肝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TRFIA)对4 446名15岁以下儿童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1.21%,其中男孩HBsAg阳性率为1.45%,女孩HBsAg阳性率为0.8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率0~6岁组为0.85%,13~15岁组为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10 U/L)为85.43%,男孩HBsAb阳性率83.94%,女孩HBsAb阳性率88.42%,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b水平有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TRFIA定量分析抗HBsAb结果<10 U/L占14.28%,10~100 U/L占33.11%,>100 U/L占52.61%.结论 年龄越小HBsAg阳性率越低,说明近年该市的乙肝防治效果非常显著,定量测定HBsAb的浓度对于了解儿童对乙肝病毒(HBV)的免疫能力,评价全面免疫的接种效果,及时补种疫苗有重要意义,有47.39%的儿童HBsAb定量值低于100 U/L,需要补种或加强乙肝疫苗,推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策略应该是今后乙肝防治工作的重点.

97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