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胰腺病杂志

中华胰腺病

中华胰腺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ncreatology 중화선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胰腺病学杂志;胰腺病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667/R
  • 国内刊号: 吕芳萍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pan@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胰腺病学杂志;胰腺病学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中华胰腺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Midkine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秋;马松林;王渝;杨芳;龚勇

    目的 探讨人胰腺癌组织中Midkine(MK)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胰腺癌、13例慢性胰腺炎及15例正常胰腺组织中MK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MK和Ki67均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1 %(35/49)、81.6%(40/49),二者的表达都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胰腺癌组织中Ki67表达显著高于慢性胰腺炎(3/13,P <0.01)和正常胰腺组织(0/15,P <0.01).慢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组织中未见MK阳性表达.胰腺癌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 = 0.4,P <0.05).结论 检测MK蛋白对于胰腺癌的诊断及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MK在胰腺癌中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细胞增殖密切相关.

  • PUMA基因转染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张克君;李德春;朱新国;朱东明;赵志泓

    目的 探讨PUMA基因转染抑制胰腺肿瘤生长的体内外效果.方法 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表达PUMA的质粒转染导入胰腺癌细胞株PC-3中,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Western和RT-PCR法检测PUMA转染后PC-3 PUM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率;分别将转染PUMA的PC-3细胞(实验组)和未转染的PC-3细胞移植到裸鼠体内,比较裸鼠移植肿瘤的大小和重量以及PUMA表达.结果 PUMA表达质粒转染的PC-3细胞(PC-3/PUMA)稳定表达PUMA,其细胞凋亡率为(5.50 ± 0.90)%,明显高于未转染组的(1.073 ± 0.248)%和空载体转染组的(1.08 ± 0.35)%(P <0.05);裸鼠接种4周后PC-3/PUMA细胞成瘤率为70%,PC-3细胞和空载体PC-3细胞成瘤率为100%(P > 0.05),PC-3/PUMA细胞形成的肿瘤体积比PC-3细胞和空载体PC-3细胞明显减小(P <0.05),并且形成的肿瘤组织中PUMA高表达.结论 胰腺癌细胞中缺失PUMA基因表达,PUMA转染胰腺癌细胞后表达PUMA,并能促进细胞凋亡.

  •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治疗的大鼠模型

    作者:陈凌云;钟燕;蔡东联;耿珊珊;韩婷

    目的 旨在建立适用于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营养治疗的大鼠模型,为SAP肠内营养(EN)研究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 80只SD大鼠,体重(200 ± 10)g,随机分为对照组(共20只,分6、12、24和48 h 4个时间点观察组,每个时间点组为5只)和ANP组(共60只,其中20只分6、12、24和48 h 4个时间点观察组,每个时间点组为5只;其余40只,用于观察死亡率).采用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3.8%牛磺胆酸钠造模,比较对照组和ANP组4个时间点血清淀粉酶和胰腺病理变化,以及观察胰外脏器的损伤程度,统计ANP组死亡率的情况.结果 ANP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血清淀粉酶在造模6 h后就明显升高,12 h后高达(8 287 ± 179)U/L,24 h仍维持在很高的水平,48 h下降为(3 217 ± 249)U/L.模型诱发后随着时间进展,胰腺病理损害呈渐进性进展,胰腺组织出现出血、坏死,胰外脏器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ANP组动物第1、2、3、4、5、6和7天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0(0/40)、7.5%(3/40)、20.0%(8/40)、35.0%(14/40)、40.0(16/40)、47.5%(19/40)和52.5%(21/40).结论 采用胰被膜下均匀注射3.8%牛磺胆酸钠可成功建立ANP动物模型,重复性好,病情呈渐进性发展,与人类SAP的自然病程类似,适用于进行SAP肠内营养治疗,以及需较长时间观察的研究.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胰腺癌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许志伟;韩天权;张圣道

    目的 研究胰腺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与肿瘤侵犯血管和肝转移之间的联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6例胰腺癌患者切除标本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分析MMP-2和MMP-9表达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MMP-2的阳性率为58.3%(21/36).血管侵犯组的MMP-2表达率为81.8%(18/22),显著高于无血管侵犯组21.4%(3/14),P<0.05.肝转移组的MMP-2表达率为84.6%(11/13),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组的43.7%(10/23).胰腺癌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61.1%(22/36).血管侵犯组MMP-9的表达率为77.3%(17/22),显著高于无血管侵犯组的35.7%(5/14).肝转移组的MMP-9表达率为84.6%(11/13),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组的47.8%(11/23),P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MP-2阳性组的预后较差(P<0.05).结论 MMP-2、MMP-9与肿瘤血管侵犯和肝转移的发生相关,MMP-2高表达提示其预后较差.

  • 斑蝥素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季兰;姚玮艳;章永平;乔敏敏;袁耀宗

    目的 探讨斑蝥素(Cantharidin)对人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斑蝥素对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TUNNEL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改变,并以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调节基因p53和Bcl-2、Bax的表达.结果 5μmol/L斑蝥素能明显抑制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生长,呈现凋亡特征.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可见Bax、p53基因表达显著增加,而Bc1-2基因表达减少.结论 斑蝥素能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上调p53、Bax基因和下调Bcl-2基因有关.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启芳;梁志海;唐国都;邓德海;覃锦耀;邱小芬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实验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对其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9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NP组和IL-10治疗组.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制作ANP模型.治疗组于末次精氨酸注射后第2、5、8 h腹腔内注射IL-10 10 000U.各组再分4 h、12 h、24 h和36 h点.检测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以及胰腺和肺组织的MIF表达.结果 ANP组MIF在造模后4 h已升至高值,并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波动于(117.82 ± 15.73)μg/L至(120.97 ± 11.24)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血清MIF浓度(P <0.01或P <0.05);治疗组各时点血清MIF浓度低于ANP组(P <0.05).对照组大鼠胰腺组织的外分泌部、肺组织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肺泡细胞有MIF弱表达,ANP组和治疗组胰腺及肺组织MIF阳性细胞数增加、染色明显增强.结论 (1)MIF水平在ANP早期明显升高,ANP时肺及胰腺组织中MIF表达增强,提示MIF参与了大鼠ANP及肺损伤的发病;(2)抗炎细胞因子IL-10对血清及胰腺和肺组织的MIF水平有抑制作用,IL-10可能减轻实验性ANP的胰腺及肺的损害,对胰腺及肺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

  • 中国6 223例急性胰腺炎病因及病死率分析

    作者:急性胰腺炎协作组

    目的 调查我国急性胰腺炎(AP)的主要病因及病死率,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12所医院收治的AP患者,采用统一的软件记录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相关的临床治疗经过,然后对所有患者的病因及病死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收集的6 223例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 743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 480例.胆源性胰腺炎3 385例,占54.4%;特发性胰腺炎1 228例,占19.7%;高脂血症性胰腺炎782例,占12.6%;酒精性胰腺炎仅496例,占8.0%.284例患者病死,总病死率4.6%;SAP病死率15.6%,MAP为0.3%.结论 胆道疾病是我国AP的主要病因,SAP中以特发性胰腺炎的病死率高,AP患者的病死率与高龄有关.

  •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胰腺癌——附21例分析

    作者:王健;谢敏;包善华

    目的 探讨以急性胰腺炎(AP)为首发表现的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从1996 ~ 2006年间部分国内期刊所报道的19例患者及本科诊治的2例患者在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入院时均有典型AP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CA19-9正常或升高, CT、ERCP等均提示胰腺肿大,部分患者伴胰管扩张及胆囊结石和胆管扩张,入院时均诊断为AP,外院19例诊断为胰腺癌时已错过根治性手术时机,本院1例及时修正诊断后行根治性手术,预后良好,另一例术中明确诊断后已失去根治机会.结论 对AP均需综合病史、CA19-9和影像学资料排除胰腺癌,才能对此类特殊病例及时诊断、果断手术以取得满意疗效.

  • 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脂质代谢的研究

    作者:徐铭益;王兴鹏;吴恺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血脂的代谢及其对炎症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250 g左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3 h、6 h、12 h、24 h、48 h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予胰管内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复制ANP大鼠模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和透射电镜的改变.检测各组血清淀粉酶、胆固醇、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和脂蛋白脂酶(LPL)含量.RT-PCR检测硬脂酰基辅酶A脱氢酶1(SCD1)和脂肪酸转移酶(CD36)mRNA的表达.结果 血清淀粉酶和胰腺病理学改变符合大鼠ANP改变特征,在12 h组淀粉酶和胰腺病理学改变达峰值.电镜下ANP各组腺泡细胞粗面内质网扩张、酶原颗粒增多.ANP各组血清TG和FFA水平较对照组增高,其中ANP 24 h组TG为(0.81 ± 0.35)mmol/L,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1);ANP 6 h组FFA为(1.32 ± 0.32)mmol/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但ANP组LPL活性较对照组下降,胰腺组织SCD1 mRNA和CD36 mRNA表达升高.结论 ANP大鼠出现血脂增高、脂质代谢相关酶表达异常、胰腺腺泡细胞内质网扩张等方面改变,提示ANP可诱发机体脂质代谢紊乱.

  • B超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牛燕陵;李兆申;金震东

    慢性胰腺炎临床过程较隐匿,诊断较为困难.目前影像学检查在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ERCP、MRI、EUS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较高,但腹部B超简单、经济、无创、易重复使用.本文就B超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做一回顾性分析,以评价其应用价值.

  • 52例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作者:沈捷;石道中;邵智方

    近年来,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鉴于AP的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与急性胃炎较为相似,而二者的危险性、愈后却完全不同.为避免误诊,提高我们对胰腺炎的诊治水平,现将我院1997 ~ 2004年间确诊为AP的5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 胰腺囊性肿瘤13例诊治分析

    作者:张彤;秦锡虎;黄伯华

    胰腺囊性肿瘤术前确诊困难,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我院自2002年6月~ 2005年10月共收治胰腺囊性肿瘤13例,现回顾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以及外科治疗方式.

  • 内镜下置入金属支架治疗中晚期胰头癌引起的胆道梗阻

    作者:侯仁好;初晓艺;徐秀芬

    胰头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胆道梗阻所致的并发症,早期解除梗阻有利于延长生命.外科治疗仍是目前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手术切除率低(10% ~ 20%)[1],并发症多,创伤大,病死率高,远期疗效差.对手术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胰头癌引起的胆道梗阻,我科采用经内镜置放胆道金属支架对其进行姑息性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以胰管结石为临床表现的慢性胰腺炎一例

    作者:宋泽凡;李淑德;时纪元;李兆申

    患者,男,61岁.因"反复中上腹痛4年余"入院.患者于2001年7月饮酒后出现上腹胀痛,呈持续性,向两肩背部反射.无发热、畏寒,无恶心、呕吐,无皮肤巩膜黄染.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经内科治疗后好转.出院后反复发作,于2005年9月22日在当地医院行ERCP检查,提示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入院体检:消瘦,全身皮肤、巩膜未见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正常.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Murphy阴性,肝肾区未及叩痛,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生化、血糖、AFP、CEA、CA19-9均正常.MRCP示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于2005年11月22日行ERCP与胰管支架植入术,置入周径7F、长度8 cm塑料支架,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

  • ERCP诊治胰腺分裂一例

    作者:蔡建庭;陈佳敏

    患者男,43岁,因"反复上腹痛5年"入院.患者5年前饮酒后出现中上腹痛,呈烧灼样痛,并向腰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腹泻等.于当地医院查血淀粉酶1 500 U/L,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之后患者上腹痛反复发作3次,均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前3 d上腹痛再发,拟"复发性胰腺炎"收住入院.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患者入院后查血淀粉酶500 U/L.腹部B超及MRCP未见明显异常.

  • 晚期胃癌合并急性胰腺炎一例

    作者:朱海杭;徐永居;张利

    患者男,60岁.因"中上腹隐痛1月"入院,无明显恶心、呕吐、畏寒、发热、腰痛.入院前1月,渐起中上腹不适、隐痛,伴恶心、嗳气、反酸、纳差、体重下降3 kg,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好,轻度贫血病容,巩膜无黄染,中上腹轻压痛,未及明显包块.肝肋下未及,腹水征(-).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1 g/L,白细胞总数6.8 × 109/L,血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胆汁酸均正常.血CEA 2.78 U/L,CA19-9 59.42 U/L,CA125 15.42 U/L,AFP 2.60 U/L.胃镜检查示:胃窦部不规则隆起,约4.4 cm大小,表面见有2 cm × 3 cm不规则溃疡,病变距幽门约2 cm.病理诊断为胃腺癌.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单侧眼球突出及眼失明一例

    作者:赵保民;王旭霞;闻勤生;张蓉;唐华;张超

    患者,女,40岁.因上腹痛3 d,加重伴发热2 d入院.3 d前因生气后暴饮暴食,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绞痛,伴腹胀,恶心,发热达39℃,并呼吸困难,尿潴留.院外按急性胰腺炎治疗无好转急诊入院.既往有慢性上腹痛2年,按慢性胃炎治疗时好时差,平素有暴饮暴食的习惯.入院体检:T39℃,P120次/min,R24次/min,BP110/70 mmHg.神志清,肥胖,卧床.腹部饱满,左上腹压痛,无肌卫及反跳痛.

  • 趋化因子与胰腺癌生长、转移

    作者:黄陈;裘正军

    趋化因子属于细胞因子超家族,通过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能诱导靶细胞趋化性迁移,增强靶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等,广泛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理功能[1].近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中亦起着重要作用,趋化因子家族与肿瘤的关系已成为肿瘤生物学研究中的热点[2,3].本文参阅近几年的文献,重点对趋化因子在胰腺癌生长、转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细胞因子对钙代谢的影响与急性胰腺炎低钙血症的关系

    作者:周一农;黄鹤光

    细胞因子对机体钙质的吸收、贮存、排泄、动员、转运、重吸收和产生生物学作用等许多代谢环节都有重要的作用,影响细胞内外液钙浓度的稳定和平衡.而细胞因子也是急性胰腺炎(AP)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生、发展和演变等病理生理过程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随着对细胞因子与钙代谢及细胞因子与AP关系研究的深入,也为AP低钙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 胰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杨红;钱家鸣

    目前一些常用胰腺癌肿瘤标志物如CA19-9、CA50、CA242等指标,对于诊断肿瘤发生、监测预后及复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些指标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尚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因此需要寻找新的诊断及联合诊断的指标来进一步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率.本文就近年来胰腺癌肿瘤标志物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 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

    作者:张士虎;苗毅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糖尿病患者全球逾1.7亿,其中2型糖尿病占90%左右.到2030年患病人数将翻一番,新增患者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重要原因是其血糖控制不佳所致的各种并发症,而目前用于控制血糖的主要措施包括控制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等,由于它们自身的缺陷、不良反应、费用及需要终生维持等原因,以致患者的依从性差,很难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近年来,国外通过分析肥胖症手术效果,发现肥胖症患者接受胃旁路术(gastric bypass, GBP)后,不仅体重显著下降,而且其并发的2型糖尿病得到意想不到的治愈或改善[1].

  • 内镜超声诊断胰腺疾病的价值

    作者:孙波;Michael J Levy

    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在胰腺各种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内镜医师和消化科医师所认识.在胰腺癌的TNM分期上,EUS与CT、MRI、MRCP、PET等影像学检查互为补充,着重于对胰腺癌的浸润范围(T)和淋巴结转移(N)进行判断;在对胰腺囊性病变性质的判断上,其影像学特征较CT检查更为敏感,加之EUS引导下的细针穿刺(EUS-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EUS-FNA)对囊液进行各项生化(CEA、CA19-9和淀粉酶)及细胞学检查,对判断囊肿的性质和决定治疗方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EUS引导下的胰腺肿瘤治疗

    作者:杨秀疆;谢渭芬

    1990 ~ 1992年,中国胰腺癌死亡率为1.48/10万,上海市区2000年男女胰腺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7.9/10万和5.8/10万,居男女恶性肿瘤发病的第9位和第7位,属较高水平,近年来,我国胰腺癌发病率有增加趋势[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5年存活率为3%.但胰十二指肠切除,切缘无癌细胞残存、无淋巴结癌转移者则5年存活率可达25%[2,3].然而,大多数患者出现临床表现时已属癌肿晚期,无法外科手术,主要靠姑息性治疗.化疗、放疗、生物治疗,或者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近年来,开发了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和基因治疗,这些技术正适合EUS引导的微创治疗.现对近年来EUS引导下治疗胰腺癌的一些新尝试做简要介绍.

  • 第十一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廖泉;张太平;赵玉沛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于2006年9月8 ~ 11日在青海省西宁市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此次大会有近百名国内知名专家出席,与会代表近800人,使之盛况空前.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胰腺外科学组组长赵玉沛教授主持,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分别致信祝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祁国明、青海省委常委兼秘书长王建军和青海省副省长马建堂出席会议并向大会表示祝贺.

  • 循证医学在胰腺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兰玲;刘枫;徐晓璐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deicine, EBM)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领域中迅速兴起的一门新型学科,也是医学界倡导的学科发展方向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临床试验研究尤其是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异常活跃,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大量极具有价值的证据,改变了许多传统的医学观念和认识,临床医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以经验和推论为基础的经验医学转变为以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RCT)、系统性评价和荟萃(Meta)分析提供的临床证据为基础的新的医学模式,即循证医学.循证医学的定义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得的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善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其核心思想是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意愿三者结合[1].

中华胰腺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z1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