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胰腺病杂志

中华胰腺病

中华胰腺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ncreatology 중화선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胰腺病学杂志;胰腺病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667/R
  • 国内刊号: 吕芳萍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pan@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胰腺病学杂志;胰腺病学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中华胰腺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胰腺癌患者血清十二种肿瘤标记物的变化

    作者:张乐之;龚燕芳;沈茜;徐忠玉;万里军

    目的探讨定量测定胰腺癌患者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蛋白芯片技术定量测定42例正常人、30例胰腺癌和16例胰腺炎患者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并对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42例正常人血清CA19-9(KU/L)、NSE(μg/L)、CEA(μg/L)、CA242(KU/L)、Ferritin(μg/L)、β-HCG(μg/L)、AFP(μg/L)、f-PSA(μg/L)、PSA(μg/L)、CA125(KU/L)、HGH(μg/L)和CA153(KU/L)的含量分别为:12.42±10.62、2.24±1.41、1.78±1.04、5.73±5.67、91.17±78.47、0.64±0.33、2.96±3.89、0.13±0.11、0.62±1.38、5.46±9.53、1.63±2.37、9.83±9.40;30例胰腺癌患者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含量依次为:279.47±402.0、9.50±11.30、8.57±21.95、98.23±89.33、301.98±216.63、1.49±2.28、5.50±7.69、0.27±0.62、1.62±3.23、167.16±252.49、3.38±8.38、43.22±99.34;16例胰腺炎患者其含量依次为:53.38±86.38、12.78±28.50、1.20±0.94、22.99±51.13、343.43±308.27、3.63±11.99、5.09±3.66、0.10±1.32、0.66±0.61、98.67±212.23、1.79±1.63、4.15±2.13.该蛋白芯片测定的敏感性为70.0%,特异性为89.7%,阳性预测值为77.8%,阴性预测值为88.1%. 结论采用蛋白芯片技术同时测定患者血清中多种肿瘤标志物,对普查肿瘤和临床疗效观察有较好应用价值.

  • 人胰腺癌中bcl-2基因和蛋白的过度表达

    作者:李胜;李占元;张卫东

    目的分析胰腺癌中bcl-2基因的mRNA转录和蛋白翻译,探讨其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50例胰腺癌组织、15例胰腺癌转移灶组织和10例慢性胰腺炎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bcl-2的表达.结果 Bcl-2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无关,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转移病灶有关.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胰腺炎组织,但明显高于转移灶.免疫组织化学与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胰腺癌组织中的bcl-2基因表达结果一致.结论 Bcl-2蛋白可能作用于胰腺细胞的癌变阶段,并与胰腺导管上皮癌变有关;bcl-2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是相对稳定的.

  • 急性胰腺炎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细胞因子变化的意义

    作者:夏菁;丁一民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探讨细胞因子在AP病程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6例确诊为AP的住院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以SIRS诊断标准比较其在AP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应用放免法检测AP患者血液中TNF-α、IL-1β、IL-6、IL-8.结果重症胰腺炎的SIRS发生率高于轻型胰腺炎(P<0.05),且随SIRS程度的加重,AP患者死亡率升高(P<0.01).AP患者血液中TNF-α、IL-6、IL-8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并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一致.结论AP患者SIRS的发生率、SIRS的严重程度与预后有密切关系;细胞因子参与了AP的病理发展过程,并且是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

  • 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老年胰腺癌、胃癌患者免疫的影响

    作者:杨勇;全志伟;沈定丰;杜隽铭;董谦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老年胰腺癌、胃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研究,选择20例胰腺癌、40例胃癌患者分别应用免疫营养制剂(士强,荷兰Nutricia公司产品)(n=30)和对照剂能全力(无锡Nutricia公司产品)(n=30)治疗.均于术后第二天开始等热卡肠内营养支持7 d(30 kcal*kg-1*d-1).检测术前、术后第1天、5天、8天的营养及免疫指标.结果 1.两组病例术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下降(P<0.01),肠内营养支持7 d,两组病例T细胞亚群无显著改变(P>0.05);试验组IgA较术前提高(P<0.05),对照组IgG下降(P<0.05),IgM显著上升(P<0.01).两组病例术后血浆IL-6水平上升(P<0.05),IL-10水平降低(P<0.05).2.术后氮平衡测定肠内营养支持后两组累计氮值为负氮平衡;两组的体重、三角肌皮褶厚度、上臂周径均显著下降(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出现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下降(P<0.05).结论老年胰腺癌、胃癌患者手术后免疫抑制主要表现为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下降;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特别是显著提高血清IgA浓度.

  • 胰岛素瘤62例诊治体会

    作者:徐骁;詹丽杏;黄东胜;吕宾;梁廷波;郑树森

    目的总结胰岛素瘤的诊治经验,评估胰岛素瘤的多种定位诊断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1970年~2001年来收治的62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CT、MRI、术前B超、SAOG及IOUS诊断胰岛素瘤的敏感性分别为46.4%、70.0%、75.6%、75.9%和100%;手术治疗60例,其中实施肿瘤剜除术41例,胰体尾切除术1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楔形切除术1例,姑息手术1例,总手术切除率98.3%;全组无手术死亡,肿瘤切除术后病人随访无低血糖发作;术后并发症包括胰瘘5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结论术前B超和SAOG、术中详尽扪诊联合IOUS可基本上取得胰岛素瘤较为满意的定位诊断;根据胰岛素瘤的大小、部位、数目及性质采取适宜的手术方式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 KAI1 RNA探针的制备及其在胰腺癌中的应用

    作者:徐建华;郭晓钟;刘民培;邵晓冬;任丽楠;安天义;王迪;李宏宇;赵佳钧

    目的制备DIG标记KAI1 RNA探针和分析KAI1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方法以线性KAI1 基因DNA质粒为模板,采用体外转录法掺入DIG-11-UTP制备RNA探针,并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应用该探针通过Northern blot对12例正常胰腺组织和30例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的KAI1基因mRNA进行分析. 结果该方法标记的KAI1 RNA探针浓度为1 ng/μl时即可检测.Northern bolt分析发现25例无转移的胰腺癌中KAI1基因在2.4 kb处存在明显的杂交信号,5例发生转移的晚期胰腺癌杂交信号较弱,正常胰腺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呈阴性或弱阳性.结论本法标记的KAI1 RNA探针灵敏度高,KAI1基因低表达与胰腺癌的转移有关.

  • 应用EST技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体会

    作者:周鸣清;陆仁达;方莘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 AGP)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入选的189例AGP患者随机分为EST治疗组(n=79)和对照组(n=110),并根据APACHE Ⅱ评分,将每组再进一步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EST治疗组在入院后24 h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EST,如发现胆总管或胆胰共同通道有结石,则行网篮、气囊取石或碎石器碎石后取石,如结石多、结石直径大或取石未净,则EST术后再行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liary drainage, ENBD).结果对重症AGP,EST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转开腹手术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轻症AGP,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应用EST技术治疗重症AGP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 儿童胰腺炎ERCP术后并发症研究

    作者:施新岗;李兆申;许国铭;邹晓平;金震东;孙振兴

    目的分析儿童胰腺炎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其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2月~2002年2月间入住我科确诊为儿童胰腺炎并行ERCP术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14例,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13例;诊断性ERCP 9例,治疗性ERCP18例.结果 27例患者ERCP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1.85%(14/27),其中,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2.22%(6/27),术后4、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分别为(410.75±230.31) U/L、(367.25±233.90) U/L,48~72h后均恢复正常;胰腺炎发生率22.22%(6/27),均为轻型胰腺炎;乳头切开处出血、黑便发生率7.41%(2/27),均发生于胆总管结石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术后;诊断性ERCP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治疗性ERCP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胰腺炎患者ERCP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内镜医师于ERCP术中应高度重视,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胰腺纤维化的病理学演变

    作者:张汝玲;吴恺;龚自华;王兴鹏

    目的观察三硝基苯磺酸(TNBS)胰管内注射诱导大鼠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过程中的病理演变规律,进一步从病理学角度揭示其发生机制.方法通过胰管内注射含2% TNBS的乙醇磷酸盐缓冲液诱导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对照组仅注射等体积乙醇磷酸盐缓冲液,并于术后72 h、3周、4周、5周、6周、7周处死大鼠.应用光镜、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点胰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2%TNBS胰管注射后早期主要以胰腺组织炎症、水肿,腺泡细胞坏死等改变为主;3周后则以纤维化为主,主要表现为胰腺星状细胞活化和成纤维细胞增生,腺泡萎缩及间质内大量纤维沉积.结论胰管内注射TNBS引起的慢性胰腺炎的病理改变是基于胰腺实质急性损伤而发生的胰腺组织再生与修复,终形成胰腺纤维化.

  • 自身抗体与胰腺癌相关性的检测与分析

    作者:夏晴;仲人前;范列英;薛昌;侯晓菁;孔宪涛

    目的了解胰腺癌患者体内自身抗体阳性率、细胞内定位及荧光模式特点,初步确定自身抗体靶抗原,分析自身抗体与胰腺癌的相关性,探索自身抗体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ed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55份胰腺癌以及60份不同年龄段正常人血清中自身抗体.提取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蛋白抗原,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对55份胰腺癌患者及52份正常人血清进行分析.结果 55份经IIF检查的胰腺癌患者中,32份(58.18%)自身抗体阳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6.67%(16/60)的检出率(P<0.01),两者在荧光模式、靶抗原细胞内定位上均有显著差别.蛋白质印迹法中51份(92.73%)胰腺癌患者血清中检测到阳性条带,显著高于对照组(31/52,59.62%),其中大多数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不同,并发现63.64%(35/55)的胰腺癌患者具有47 kDa的靶抗原的阳性共带,该条带仅在1.9%(1/52)的正常人中查及.结论胰腺癌患者中的自身抗体谱与正常人生理性自身抗体谱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抗体谱不同,进一步明确其47kDa的靶抗原本质及其生物学和临床意义,可能有助于深入认识胰腺癌中的自身免疫现象,并有可能应用于胰腺癌的诊断.

  •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一例

    作者:翟健;庄晓萌;张文俊

    患者,男性,65岁,持续性中上腹胀痛20 d,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无发热.10 d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呈进行性加重,无皮肤瘙痒.腹部超声:胆总管扩张,直径1.2 cm;胰头、胰体、胰尾直径分别为7 cm、2.2 cm及2.0 cm.

  •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2例报告

    作者:林海;李淑德;邹晓平;胡先贵;李兆申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罕见[1].文献散见于个例报道.我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2例,现报告如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NF-κB:急性胰腺炎研究中的新热点

    作者:任洪波;李兆申;屠振兴

    近年来,随着对急性胰腺炎尤其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白细胞过度激活学说"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细胞因子在白细胞过度激活以及由此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核因子-kappaB(NF-κB)是一个广泛存在于细胞中具有多向性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因子,它能与多种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基因启动子部位的κB位点发生结合,增强这些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导致TNF、IL-1、IL-6、IL-8、ICAM-1、P-selectin等基因的过度表达,本文综述NF-κB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为急性胰腺炎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和治疗手段.

  • 胰腺癌放射治疗进展

    作者:康维明;张太平;赵玉沛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美国统计,居恶性肿瘤所致死亡的第四位.我国上海市统计其发病率近十几年上升约35%~49%.由于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只有5%~22%,大部分患者只能进行非手术治疗.近十年来,随着放疗设备及放疗技术的提高,放射治疗已成为胰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能性及其理论基础

    作者:王兴鹏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状态下,由于肠道动力紊乱、肠道菌群失调、肠道缺血、细胞因子过度生成、生长因子缺乏和肠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凋亡而导致肠黏膜屏障损伤,发生肠道衰竭[1-5].肠道衰竭后,肠道菌群移位,不仅招致胰腺坏死组织感染,而且肠源性内毒素和细菌进入体循环,可进一步刺激已经活化的单核和巨噬细胞等,释放过量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对胰腺等脏器造成"第二次打击",诱发和加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因此,控制SAP时肠道衰竭的发生,对阻止疾病的发展、改善SAP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6].

  • 酶学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侯振江;刘孝武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 是常见的腹部疾病,多数病人症状温和,约20%可演变为伴随多种并发症的严重坏死性胰腺炎.目前诊断AP的"金标准"为高分辨率CT和Ranson和APACHE Ⅱ评分系统,前者在常规中应用受限,后者需测定多项指标,而且在症状发生后48 h才可判断[1].酶学检查是一种简易可行易于推广的方法,近年来新的实验室诊断标志物相继发现和应用,为AP特别是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急性胰腺炎与胰腺囊性腺癌

    作者:张伟;秦坚;龚鼎铨

    胰腺癌侵及并阻塞胰管可造成胰管内压力增高,胰腺腺泡破裂,胰液外溢.因此,胰腺癌患者可出现急性胰腺炎的表现.但临床上以急性胰腺炎为首诊的胰腺癌患者不多见.作者在我院近3年28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研究和随访过程中,发现7例胰腺囊腺癌患者,初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有的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常经保守治疗"痊愈".本文通过探讨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及时作出正确诊断,提高此类胰腺癌患者的疗效.

  •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一氧化氮的变化

    作者:杨波;黄鹤光;陈大良;殷凤峙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生物体内重要的信使和效应分子,参与体内众多的生理病理过程.NO与急性胰腺炎关系密切,动物实验证实,大鼠急性胰腺炎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以及腹腔巨噬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表达增强,血清NO含量升高,并参与胰腺组织的损害过程[1,2].有关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过程中NO动态变化国内外较少报道.本文动态观察SAP时大鼠NO水平的变化,旨在进一步探讨SAP的发病机理.

  • 水溶性维生素缺乏致迟发性胰性脑病的诊治

    作者:顾剑峰;李厚祥

    胰性脑病 (pancreatic encephalopathy,PE)的病因复杂多样,尤其胰腺炎后期并发胰性脑病疗效较差.本文总结自1998年10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后期并发胰性脑病的诊治体会.

  • 胰腺结核的临床特点--附5例病例报道

    作者:舒慧君;朱峰;陆星华

    胰腺结核是一种少见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误诊为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等疾病,贻误治疗时机.本文报道北京协和医院1983年至今确诊的5例胰腺结核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警惕性.

  • 治疗时间超过半年以上重症胰腺炎治愈体会(附6例报告)

    作者:张晓国;杨体雄;吴云华

    持续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重症胰腺炎后得以治愈实为困难.我院自1985~2001年共治疗重症胰腺炎106例,其中有6例持续时间超过半年以上,治疗中病情几经凶险,经多次手术及综合治疗,终于转危为安.本文对此作一回顾性总结.

  • 术后胰瘘12例诊治体会

    作者:朱海炎;杜祥元;席吕刚

    术后胰瘘是胰腺或胰周疾病术后较为常见且十分严重的并发症,其处理较为复杂棘手,死亡率高达40%[1].本院自1988年8月~2001年8月共治疗术后胰瘘12例,治愈11例,死亡1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 外科手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地位

    作者:雷若庆;张圣道

    经过近30年的努力,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已有显著提高,"个体化治疗方案"和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的提出,使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选择,有了可以依循的标准.然而,在实施中,强调非手术治疗的倾向在近来仍然显得比较突出,这是由于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认识差异所形成的局面.本来在历史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就多次在内外科之间徘徊,目前虽然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已经有了全面的发展,但是与非手术治疗简单、成功的病例相比,手术治疗的效果仍然不尽满意,而且实施复杂,这样就自然形成了过度的非手术治疗倾向.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当怎样认识外科手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地位呢?这也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问题.

  • 胰腺疾病研究中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王兴鹏

    近年来,有关胰腺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取得较大的进展: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新观点的进一步阐明,临床治疗手段趋于成熟;胰腺癌新的诊断手段发展及新的治疗药物应用;慢性胰腺炎发病机制新理论的提出等.然而,胰腺疾病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或误区,有必要对其作深入的探讨,使胰腺疾病的研究更具规范并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 胰腺移植的适应症和展望

    作者:郑树森

    糖尿病可导致肾脏、心脏、血管、眼、肢体、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等多脏器和多系统功能损害,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虽然胰岛素及各种口服降血糖药物能有效地控制血糖,但超过半数以上的患者药物治疗并不能延缓或阻止糖尿病所致的上述系统并发症的发生,而对于胰岛素或降血糖药不能控制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更高,这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自1966年Kelly和Lillehei首次成功实施临床胰腺移植以来,胰腺移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各种新型免疫制剂的开发和应用,胰腺移植的疗效不断提高[1,2].

  • 美国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检查质量评估指导

    作者:高俊;许国铭

    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是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初被用于诊断胆管和胰管系统的疾病.1974开展了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PT)后,胆道及胰管的治疗性内镜技术长足发展.因而ERCP也成为胰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因为ERCP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普通内镜要高得多,到目前为止,ERCP的质量评估主要依据其并发症的发生多寡来加以判断.毫无疑问,除了并发症以外,尚需要其他的指标来更完整的评价ERCP的质量.为此于2001年1月美国消化内镜协会召开了专题讨论会,以确定完整评价ERCP质量的指标.希望这一质量评估指标有助于ERCP检查的质量的提高.

  • 术中胰腺细胞学检查

    作者:刘枫

    关键词: 胰腺
中华胰腺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z1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