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Medicine and Protection 중화방사의학여방호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5098
  • 国内刊号: 11-227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9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苏旭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诱导及同步化疗加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喉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旭;金风;吴伟莉;洪卫;龙金华;谢巍;李凤虎

    晚期喉癌在喉癌病例中所占比率很高,国内报道为36%~82%,国外为74%~83%[1].喉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和放疗及二者的结合,根据病变部位、范围及病期选择不同的方法.喉癌对放射治疗较为敏感,放疗能保留喉部正常结构和发音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如果放疗后复发,患者还可以通过半喉或全喉切除术获得第二次治疗机会.Ⅲ~Ⅳ期喉鳞癌的疗效和预后尚不能令人满意,治疗方法争议也较多.目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提高喉功能保留率的研究报告较多.国外多组随机试验显示,同步放化疗优于单纯根治放疗和术后辅助放疗[2],但同步放化疗也使急性不良反应明显增加.已有众多试验证实,采用肿瘤时间治疗学方式,可以提高抗肿瘤药的耐受性和有效性[3].本研究旨在观察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喉癌的近期疗效及治疗的不良反应.

  • 乳腺癌根治术后两种调强放疗模式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张桂芳;卢洁;王传栋;尹勇;白曈;孙涛;刘波;王若峥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正向与逆向调强两种设计模式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技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1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在CT图像上分别勾画锁骨上区、胸壁和内乳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正向和逆向调强放疗计划.处方剂量为2 Gy/次,共25次.其中正向调强计划针对锁骨上区和胸壁区采用6 MV X射线照射,内乳区采用9~12 MeV电子线照射,根据3个区域的拟合剂量调整剂量冷、热点;逆向调强计划是将锁骨上区、胸壁和内乳区作为整体靶区,采用6 MV X射线,进行逆向优化设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DVH)图评价两种调强模式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以及加速器总跳数.结果 逆向调强计划中靶区剂量的大值明显低于正向调强计划(t=-3.23,P<0.05),小值明显高于正向调强计划(t=4.08,P<0.05),V95%高于正向调强计划(t=-2.69,P<0.05).在适形度和均匀性方面,逆向调强计划优于正向调强计划(t=-3.13,2.74,P<0.05).患侧肺V10、V20、V25,以及平均剂量,两种调强模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逆向调强计划患侧肺V15比正向调强计划平均降低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P<0.05);心脏平均剂量、心脏V30、健侧肺平均剂量以及健侧乳腺平均剂量两种调强模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正向调强计划相比,逆向调强计划的靶区覆盖率更高、适形度更好,剂量分布更均匀.逆向调强计划对患侧肺的剂量略有降低,对健侧肺、心脏以及健侧乳腺的保护相当.

  • 两种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的对比验证研究

    作者:徐永祥;李祥;勇孙凯

    目的 对比Prowess治疗计划系统(TPS)以检验Neptune 3D-RTPS-A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在Prowess TPS行三维放疗计划设计并顺利完成适形放疗的30例肿瘤病例,将Prowess TPS中勾画的外轮廓、危及器官、靶区导入到Neptune TPS,并在Neptune TPS中设置和Prowess TPS相同的治疗计划参数,对比2种TPS计算的结果数据.结果 使用Neptune 3D-RTPS-A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能够顺利完成所选30例肿瘤病例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Prowess TPS比较,源皮距SSD差异<0.5%;机器跳数(MU)差异<0.5%;等中心剂量差异<2%;30%、50%、70%、80%、90%5条等剂量线包绕面积差异<3%,等中心平面上的等剂量线位置平均偏差0.43 mm;30例患者PTV的V90差异<2%,危及器官V30差异<3%.结论 Neptune 3D-RTPS-A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具备临床应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利用两相CT融合技术改善胸腹部肿瘤靶区勾画的初步评价

    作者:王建华;戴建荣

    胸腹部肿瘤会随呼吸运动发生位置和形状变化.在应用三维适形及调强放疗时,如何确定不同患者从临床靶区(CTV)到内靶区(ITV)的个性化边界是一个突出的问题[1].Bosmans等[2]报道了用两相CT确定ITV的方法,使ITV既能包括靶区自身运动又不致太多正常组织受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采用该方法对胸腹部肿瘤进行的计划设计,与通常所用的基于自由呼吸CT设计的计划进行了比较.

  • 伽玛刀和调强治疗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吕海鹏;李翊;王海青;王会宇

    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临床肿瘤治疗的难题之一,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放射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方式.然而,常规放疗因照射技术条件有限,以及正常肝脏耐受剂量低的限制,长期以来难以给予较高的照射剂量,被认为不适宜用于肝癌的根治性治疗.近几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发展迅速,多位学者报道了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全身伽玛刀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显著疗效[1-4].本研究通过所获得的客观剂量学数据,对同一患者的IMRT和全身伽玛刀大分割治疗计划进行比较,评价其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简单调强高剂量或常规剂量放射治疗伴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疗效分析

    作者:朱卫国;周轲;陶光州;于长华;韩济华;李涛;陈小飞

    目的 探讨简单调强放疗技术(sIMRT)并同期化疗治疗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并予转移淋巴结高剂量放疗的可行性.方法 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高剂量组20例,常规剂量组24例.对颈及胸上段食管癌的原发灶和预防照射区进行sIMRT计划设计.定义3个靶区:PGTVnd为转移淋巴结靶区,高剂量组患者给予68.1 Gy,每次2.27 Gy,共30次;常规剂量组患者给予60 Gy,每次2.0 Gy,共30次.PTV1为需要加量照射的原发灶靶区,高剂量组给予63.9 Gy,每次2.13 Gy,共30次;常规剂量组60 Gy,每次2.0 Gy,共30次.PTV2为预防照射区,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均给予54 Gy,每次1.8 Gy,共30次.放疗中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方案第1~5天和第29~33天同期化疗2个周期,放疗结束后28 d原方案重复2个疗程.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治疗计划,治疗中仅1例发生Ⅲ级放射性气管炎.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淋巴结病灶达完全缓解(CR)者分别为75%(15/20)与45.8%(1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4,P<0.05);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0%、40%、25%和41.7%、25%、8.3%(x2=4.11,P<0.05);原发病灶近期疗效和1、2、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白细胞下降.结论 sIMRT计划治疗颈及胸上段食管癌,急性放射反应可耐受,给予转移淋巴结高剂量放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

  • 食管癌靶区剂量不均匀性提高在逆向调强计划中的应用

    作者:汪隽琦;李龙根;徐志勇;杨焕军;傅小龙

    目的 探讨提高靶区剂量不均匀性在食管癌逆向调强计划中应用的优势.方法 10例食管癌患者中,95%体积的计划靶区(PTV)接受60 Gy处方剂量,脊髓高剂量不超过45 Gy,分别为每例患者设计2套5野放疗计划.严格限制靶区大剂量在63 Gy以内的调强计划(IMRThom)和放松靶区大剂量的限制到69 Gy的调强计划(IMRTinhom).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PTV剂量和相关危及器官的受量差异.结果 与IMRThom相比,IMRTinhom增加了靶区大剂量(t=-23.58,P=0.000)和不均匀指数(t=-11.06,P=0.000),同时提高了其小剂量(t=-3.37,P=0.012)和平均剂量(t=-4.95,P=0.002),降低了肺组织V5(t=6.96,P=0.000)、V10(t=5.24,P=0.001)、V15(t=4.73,P=0.002)、V20(t=8.08,P=0.000)、V25(t=8.58,P=0.000)及平均肺剂量(t=7.28,P=0.000),两套计划心脏的平均剂量和脊髓的大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高食管癌靶区剂量不均匀性的调强放疗计划,对于靶区的剂量递增及肺组织在低剂量照射区域的保护,更具有优势.

  • 生物样品中氚的前处理装置的设计

    作者:薛秀家;张友九

    目的 为监测生物样品中氚,设计一套前处理装置,并进行性能评估.方法 使用标准氚水拟合探测效率的标准曲线.利用高、中、低3种不同活度标准氚水和3H-TdR,分别测定自由水氚和有机氚的前处理化学回收率,并对3种生物样品中氚进行比对测量.结果 拟合的标准曲线可以用于环境中氚放射性测量,氚的仪器探测效率为23.3%.该装置在处理加标样的40.0 g的大米样品时,对标准氚水和3H-TdR平均化学回收率为95.4%,重复性较好.本单位和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的生物样品比对测量结果分别为小麦1.74和1.80 Bq/kg,紫菜3.44和2.50 Bq/kg,茶叶3.28和5.50 Bq/kg,比对结果接近.结论 设计的前处理装置可以用于环境生物样品中有机氚的测量.

  • 辐射诱发白血病超额相对危险从日本人群向中国人群的转移

    作者:黄利琼;孙志娟;赵永成;王继先

    目的 建立辐射诱发白血病超额相对危险(excess relative risk,ERR)从日本人群向中国人群的转移模型并实施.方法 以相加和相乘加权平均模型作为ERR人群间转移模型;选用<五大洲癌症发病率>第9卷计算两人群白血病基线发病率比值;以1994年发表的白血病亚型别ERR为转移起点,演算辐射诱发白血病ERR从日本人群向中国人群的转移.结果 拟定了一组辐射诱发白血病ERR转移的权重系数:所有类型男性的权重系数为0.4;所有类型女性,以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双性别的权重系数均为0.3.转移的不确定度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描述.结论 本研究中的相加和相乘加权平均模型及其权重系数充分考虑了日本人群与中国人群的白血病亚型别基线危险差异,适用于辐射诱发白血病ERR从日本人群到中国人群的转移.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促进移植真皮多能干细胞向全身照射大鼠骨髓的分布

    作者:宗兆文;任永川;沈岳;陈永华;冉新泽;史春梦;程天民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A(PDGF-AA)处理能否增加真皮多能干细胞(dMSCs)向全身照射(TBI)大鼠骨髓的分布.方法 分离雄性大鼠dMSCs,向第3代dMSCs中加入10μg/L PDGF-AA,继续培养2 h后,Western blot检测dMSCs中tenascin-C的表达,Transwell小室观察dMSCs的迁移能力,并收集细胞静脉移植到雌性全身照射大鼠体内,伤后2周采用针对Y染色体的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骨髓中dMSCs含量.以未处理的dMSCs作为对照.结果 与未处理的dMSCs相比,PDGF-AA处理可上调dMSCs中tenascin-C的表达,在骨髓提取液的趋化下迁移到Transwell小室下层的细胞多,移植后分布到骨髓的dMSCs数量为(1.79±0.13)×105个,明显高于未处理的(1.24±0.09)×105个(t=8.833,P<0.01).结论 移植前用PDGF-AA处理dMSCs可增强其迁移能力,并可增加其向全身照射大鼠骨髓的分布.

  • 辐射诱导pEgr-sHemopexin在MCF-7细胞的表达和侵袭能力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小管形成的影响

    作者:许传杰;庞孟煜;王贵全;夏阳;陈世范;刘林林

    将治疗基因克隆于可被辐射诱导激活的Egr-1启动子下游,利用Egr-1基因的调控序列可被辐射刺激的特点,形成基因和射线对肿瘤的双重杀伤作用,是近年来放射治疗研究的热点[1-2].下游目的基因的选择,对提高肿瘤基因放射治疗疗效至关重要.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C端血色素结合蛋白样片段PEX可阻断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3-5].本研究根据Egr-1基因启动的辐射激活特性和PEX的抗血管生成和阻断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作用,将肿瘤抑制基因治疗和放射治疗二者联合起来,在构建pEgr-sHemopexin(pEgr-sPEX)重组表达质粒的基础上,观察体外pEgr-sPEX重组质粒辐射诱导表达特性,检测辐射诱导pEgr-sPEX对MCF-7细胞侵袭能力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小管形成的影响,探讨抑癌作用.

  • 香兰素衍生物VND3207对不同LET辐射致质粒DNA损伤的防护作用

    作者:徐辉辉;汪黎;隋丽;关华;王豫;刘晓丹;张士猛;徐勤枝;王潇;周平坤

    目的 评价不同LET辐射致DNA损伤以及药物的防护作用.方法 分别以60Co γ射线、质子束、7Li重离子束照射溶液状态超螺旋构象质粒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DNA分子构象变化,检测DNA损伤程度及VND3207的防护作用.结果 质子和7Li重离子体外所致质粒DNA损伤明显比γ射线严重.药物VND3207能够有效减轻所观察的3种不同LET辐射对质粒DNA的损伤,加药组与不加药组相比,质粒DNA开环构象显著减少,保护效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更加明显.200 μmol/L浓度对50 Gy γ射线、质粒和7Li重离子辐照质粒DNA损伤的保护效果(质粒超螺旋构象百分比)分别为85.3%(t=3.70,P=0.033)、73.3%(t=10.58,P=0.017)和80.4%(t=8.57,P=0.008).可见VND3207对重离子辐射损伤的保护效应尤为显著,明显优于质子辐照损伤.结论 药物VND3207对辐射DNA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对γ射线和重离子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 成骨细胞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系统及血管恢复的研究

    作者:郑邈;郑凯;孙汉英;苏文霞;刘文励

    目的 探讨成骨细胞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系统及血管恢复的影响.方法 取18只雄性BALB/c小鼠股骨制备成骨细胞,其余42只小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成骨细胞组和生理盐水组3组.健康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成骨细胞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于6.0 Gy 60 Co 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后,分别经尾静脉输入成骨细胞(2×106个/只)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照射后第7、14和21天计数小鼠外周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并作骨髓组织学观察.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百分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骨髓微血管密度.结果 照射后第7、14和21天成骨细胞组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百分比,骨髓组织造血面积及骨髓微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t=2.46~64.51,P<0.05).结论 成骨细胞能促进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系统及血管的恢复.

  • α粒子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DNA甲基化的变化

    作者:胡迎春;陈忠民;周乔丹;宋博强;李刚;吴德昌;霍艳英

    目的 分析α粒子辐射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DNA甲基化谱的变化.方法 分别提取α粒子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BERP35T4和对照细胞BEP2D的基因组DNA,用非甲基化敏感酶MseI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然后在酶解后的片段两端连接上连接臂,再用甲基化敏感内切酶进行消化,终消化产物进行PCR扩增和荧光标记,后与甲基化芯片进行杂交.杂交结果进行扫描,并对芯片图像进行分析,对芯片上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以差异倍数为1.5的标准来确定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α粒子辐射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后,有16个基因发生了甲基化的改变,其中,甲基化上调基因有9个,下调基因7个.鞘氨酸激酶SKIP,蛋白质磷酸酶PPP3CC,蛋白激酶MAP2K6,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R2DLI、KIR2DL4、KIR3DP1,锌指蛋白ZNF493、ZNF100,转录因子NKX2-5、TFAP2D、DR1,钾离子通道KCNJ16,肉瘤抗原CCDC18,以及甘油甲酸酯结合蛋白FNBP1L、同源异形蛋白IRX4、HSF蛋白片段EPB41L3、TCP10蛋白等都发生了甲基化改变.结论 证实了电离辐射能够通过改变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而在肿瘤发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60Co γ射线照射后人正常肝细胞子代的基因差异表达

    作者:左雅慧;党旭红;王放;王小莉;王仲文;童建

    目的 探讨经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照射人正常肝细胞后克隆子代基因表达图谱变化,并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方法 人正常肝细胞7702分别经2、4和6 Gy60Co γ射线照射后,存活细胞克隆继续传代培养至15代,提取细胞总RNA,采用Illumina人全基因组基因芯片分析基因表达情况,并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差异基因HAVCR2、RAN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2 Gy照射后子代细胞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有262个;4 Gy照射组有2746个差异表达基因;6 Gy照射组有3406个差异表达基因;3个剂量组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有71个,其中上调基因35个,下调基因36个.这些基因的功能涉及细胞周期、细胞骨架和运动、细胞凋亡、DNA结合、细胞信号转导、代谢、DNA复制和修复等.其中,RAN、CDTI、RAD51AP1等基因在受照肝细胞子代中均显示出特征性的差异表达,RT-PCR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电离辐射可诱发7702细胞子代中-系列基因表达的改变,提示基因组不稳定性涉及复杂的调控机制.

  • 17-丙烯胺-17-去甲氧格尔德霉素对HeLa细胞辐射增敏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吴晓芬;张保国;洪承皎;郭文秀;潘艳玲

    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A)及其衍生物17-丙烯胺-17-去甲氧格尔德霉素(17-AAG)和17-二甲基胺乙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是已经发现的热休克蛋白90(HSP90)特异性抑制剂[1].它们可以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抑制肿瘤生长,增加其凋亡[2-3].HSP90特异性抑制剂17-AAG对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17-AAG对宫颈癌细胞有辐射增敏作用,而对正常成纤维细胞无辐射敏感性影响[4-5].但其辐射增敏的作用机制是否通过抑制DNA损伤的修复和影响细胞周期而发挥作用,本研究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 青蒿素抗宫颈癌HeLa细胞浸润和转移能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宫晓梅;刘辉;曹建平;朱巍;吴琼雅;蔡勇;吴红宇

    宫颈癌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此于乳腺癌,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4万人,居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1].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含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作为我国传统的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对宫颈癌细胞有杀伤作用.本实验通过青蒿素对宫颈癌细胞的辐射增敏作用的研究,为临床治疗宫颈癌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辐射对肺腺癌细胞A549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作者:李峰生;高玲;刘丽卉;董波;罗庆良;陈肖华

    目的 探讨辐射对肺腺癌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2和4 Gy γ射线照射后A549细胞的侵袭能力,利用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2或4 Gy γ射线照射后,A549细胞的侵袭数量较未照射对照组分别升高了200.0%和39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1.7和596.7,P<0.01).照射后24 h MMP-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照射后12 h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STAT3)的磷酸化表达显著增加.使用特异性抑制剂AG490阻断STAT3磷酸化后,辐射诱导的MMP-2表达被显著抑制.同时,4 Gy+AG490处理组的侵袭细胞数与单独4 Gy照射组相比,减少了76.1%(F=555.9,P<0.01),仅为对照组的117.8%(F=3.6,P>0.05).结论 辐射能通过激活STAT3来促进MMP-2的转录,终导致A549细胞的侵袭能力增强.

  • 辐射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成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冰;周慧;张晓东;刘征;仲蕾蕾;赵吉;樊飞跃;韩英;杨福军;孙元明

    目的 通过对成骨细胞的RANKL和OPG的基因表达分析揭示辐射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生成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对其特性进行确定,用RT-PCR方法分析了0~4 Gy照射的早期成骨细胞和成熟成骨细胞的RANKL和OPG的表达.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被诱导成的成骨细胞,在0~4 Gy剂量照射下,早期成骨细胞中RANKL的mRNA表达在1 Gy照射时,与0 Gy时相比表达高,达到2.83倍,但各剂量组明显高于成熟成骨细胞的表达(t=8.34~103.57,P<0.05).早期成骨细胞各剂量组的RANKL/OPG比值,在1 Gy照射高达0.225±0.018,但明显高于晚期成骨细胞(t=2.84~20.99,P<0.05).结论 辐射能够增强早期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加重骨组织的损伤.

  • HIF-1α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傅志超;程惠华;李东石;王凤玫;林贵山

    目的 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HIF-1α)第12外显子1790(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治的经病理明确诊断、完成根治性放疗、随访3年以上的189例鼻咽癌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治愈组135例和复发组54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HIF-1α基因第12外显子1790(G→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并分析其基因多态性特征.结果 治愈组和复发组HIF-1α基因1790(G→A)单核苷酸多态性的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7.04%、20.74%、2.22%和59.26%、38.89%、1.85%.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7.4%、13.9%和78.7%、21.3%.鼻咽癌复发组HIF-1α基因1790(G→A)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治愈组(x2=6.619,P<0.05).结论 HIF-1α基因1790(G→A)多态性可能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相关.

  • 福建省远距离放射治疗机输出剂量国际比对结果

    作者:黄丽华;吴德龙;郑森兴;翁振乾;陈新俤

    放射治疗机输出剂量的准确与否是保证放射治疗质量的关键.为了解福建省医疗机构远距离放射治疗机输出剂量的准确性,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的协助和支持下,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福建省17家医疗单位共27台远距离放射治疗机(医用加速器15台,60Co治疗机12台)参加了IAEA/WHO组织的国际放射治疗机输出剂量TLD邮寄比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路入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术者手部受照剂量的对比

    作者:赵军;李秋香;李斌;王卫;李红环;王圣;廖旺;陈美丹;吴宁;吴明

    经桡动脉路入途径以其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路径方式之一.本研究将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术者手部受照剂量进行对比分析,为心脏介入的辐射防护提供方法和剂量学参考.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情况下,根据体重66~72 kg和胸部体厚24~27 cm的标准,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男性患者60名,分成桡动脉途径32例和股动脉途径28例两组,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检查设备采用西门子Mutista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测量仪器采用北京防化院生产的GR-200A LiF(Mg,Cu,P)热释光剂量仪和RGD-3B型热释光读出仪,与计算机以及退火炉等组成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

  • 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剂量计算准确性验证

    作者:杨瑞杰;杨瑞学;王俊杰

    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作为一种近距离放疗技术,是早期前列腺癌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在我国也广泛应用于其他肿瘤的治疗.剂量分布是影响粒子植入疗效直接、重要的因素.粒子植入计划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粒子植入的术前、术中计划和术后剂量验证.目前,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系统剂量计算准确性验证方面尚少见报道.本研究验证Prowess Brachytherpay 3.1计划系统125Ⅰ粒子永久性植入剂量计算的准确性,并说明其剂量计算方法和实施细节,以确保其能够用于临床.

  • 10种介入诊疗程序中患者的辐射剂量调查

    作者:张翼;宋少娟;曲桂莲;刘卫东;郭建军

    目的 调查研究介入诊疗程序中患者的受照剂量,评估其放射诊疗风险.方法 利用配置有符合IEC 60601-2标准的穿透型电离室的飞利浦Allura Xper FD20 DSA系统,收集记录10种介入诊疗程序共198例患者的剂量参数,估算出可供评估皮肤损伤的高皮肤剂量及有效剂量.结果 累计透视时间范围为2.1~80.9 min,摄影帧数范围为15~678帧,剂量面积乘积范围为11~825 Gy·cm2,累计剂量范围为24~3374 mGy.有16例患者高皮肤剂量超过1 Gy,79例患者有效剂量大于20 mSv.结论 有部分病例的高皮肤剂量超过了皮肤损伤阈值,所以对患者的放射防护应给予足够的重枧.

  • 125Ⅰ粒子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模型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马蕊;苑淑渝;孔令海;张良安

    目的 研究放射性125Ⅰ粒子源在治疗前列腺癌中的剂量分布,探寻治疗计划系统(TPS)优化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定1个治疗计划系统,应用热释光剂量计,基于前列腺癌等效模体,模拟测量前列腺癌中的剂量分布.模拟植入共89颗125Ⅰ粒子,每个粒子的活度为1.37×107Bq(±5%).结果 各层的大剂量为151~241 Gy,与处方剂量145 Gy的偏差在4.1%~66.0%.各层的小剂量在101~128 Gy,与处方剂量的偏差在12%~30%.离模体边缘10 mm处正常组织的大剂量为46~91 Gy,偏差为44%~63%.结论 该系统对实际的粒子植入治疗,评估TPS提供了实用的方法.

  • 用于油气田测井的CR39快/热中子个人剂量计的初步设计

    作者:曹磊;邓君;王成国;刘运宏;郭文;钱叶侃;孙全富

    目的 利用前置反冲层提高CR39(Columbia Resin 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的外赋响应,并改善CR39能量响应特性,研制适用于油气田测井职业照射现场的被动式快/热中子个人剂量监测装置.方法 采用氮化硼(BN)作为CR39探测器的前置径迹转换体,利用10B(n,α)7Li反应产生的α粒子增加CR39探测器的径迹密度,并采用Monte Carlo模拟和标准源照射实验对新设计的探测器进行验证,研究提高CR39探测器的外赋响应性能.结果 中子注量灵敏度是3.46×10-4径迹/中子,中子剂量当量灵敏度是(7.57±0.41)×102径迹·cm2·mSv-1,探测线性范围是0.013~52.8 mSv.理论推导和241Am-Be标准中子源实验结果说明,BN前置层的使用有效提高了CR39探测器的探测效率,拓展了剂量计的能量响应范围,初步实现了对热中子引起剂量贡献的定量测量.结论 高灵敏度CR39快/热中子个人剂量计是一种适用于油气田测井环境、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高灵敏度中子个人剂量计.

  • 肿瘤干细胞在肿瘤放射治疗学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信伟;陆雪官

    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是决定放射治疗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临床上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组织来源、分化程度、遗传背景、大体类型以及患者的一般状况,如是否存在严重贫血和糖尿病等.而放射生物学研究提示肿瘤细胞的内在敏感性、细胞周期、增殖情况以及肿瘤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如乏氧等是影响肿瘤放射敏感性的重要因素.随着肿瘤基础研究的深入,现在认为恶性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即肿瘤来源于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cell,CSC)[1].近年来,先后在脑胶质瘤、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和前列腺癌等多种实体瘤中克隆到了肿瘤干细胞.这类细胞虽然仅占整个肿瘤细胞的一小部分,但是它们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能是形成不同分化程度肿瘤和肿瘤不断生长的根源,是肿瘤发生、扩散和复发等过程中的"起始细胞",也可能是肿瘤治疗失败的根源所在[1-2].肿瘤干细胞概念的提出,给传统肿瘤放射治疗学带来了新进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本文拟对肿瘤干细胞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相关的研究进展

    作者:曲媛媛;徐向英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00的跨细胞膜糖蛋白受体,是HER1家族中的一员,由原癌基因c-erbB1编码[1].EGFR由膜外配体结合区、单链跨膜区和胞内络氨酸激酶区组成,其配体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肿瘤坏死因子-α(TGF-α)等.EGFR在肿瘤细胞增殖、迁移、生存及肿瘤的血管生成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当配体与EGFR的胞外配体结合区结合,2个EGFR或EGFR与HER家族中的另一种受体发生二聚体化,导致其胞内段络氨酸激酶域自身磷酸化,磷酸化的EGFR进一步诱发胞内一系列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如ras/MAPK通路,P13K/AKT通路,JAK/STAT通路等,分别传递细胞增殖,抗凋亡,细胞迁移及血管生成等信号.EGFR在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高表达,且与肿瘤的放疗效果密切相关.目前,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与放化疗联合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几年EGFR与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低剂量CT肺灌注扫描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邵燕惠;钱农;薛跃君;潘昌杰;汤晓强;许轶群

    CT灌注成像可反映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可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因而受到重视.实质性脏器灌注成像的价值已被证实.肺灌注成像在肺结节、肺梗塞等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灌注扫描带来X射线辐射剂量的增加和设备负荷的加大,其应用受到限制.低剂量的扫描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若能在灌注扫描中较大幅度降低剂量,则可在不增加辐射剂量的条件下实施有选择病例的灌注扫描,对疾病诊断起辅助作用.笔者尝试以猪为实验模型,通过降低管电流来降低CT剂量,初步寻求出肺部灌注扫描低合理电流,减少被检者辐射剂量.

  •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16排螺旋CT扫描泌尿系结石的对比研究

    作者:汪素涵;刘昌盛;查云飞

    目的 探讨根据体重指数(BMI)大小采用不同低剂量螺旋CT检查泌尿系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本院100例临床拟诊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其中50例进行螺旋CT常规剂量(120 kV、240 mA)扫描,另外50例根据体重指数大小分别采用120、80和50 mA行低剂量扫描,其他扫描条件与常规剂量组相同.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2种方法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726.58±45.67)和(251.12±73.87)mGy·cm,CT剂量指数(CTDIvol)分别为18.95和6.65 mGy,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8,P<0.01).低剂量扫描检查结石的敏感性为97.1%、准确性为94.0%、阳性预测值为94.3%,与常规剂量扫描组(97.3%、96.0%、97.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采用不同的低剂量检查泌尿系结石是可行的,获得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 医学辐射应用中的正常照射和潜在照射的防护与控制

    作者:李开宝;尉可道

    在我国,介入手术的患者每年超过百万人次,未经放射防护培训的普通临床医师改行从事介入放射诊疗工作,在与患者近距离实施介入操作时可能受到高剂量照射,已表现出某些辐射损伤的体征.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作为新型核医学成像设备,以每年20%速度增长,在回旋加速器放射性核素生产、放射药物的合成、分装和传输中,职业人员会受到潜在的内外照射危害.高剂量率(HDR)后装治疗机是近年来各医院普遍采用的近距离放射治疗设备,国内医院已安装约400台,操作中医技人员和患者受到潜在照射,可能造成严重的放射事故.国内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迅速发展,应用于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的植入治疗,工作人员近距离的操作会受到较高照射.

  • 人的认知可靠性模型在高剂量率后装机卡源应急响应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邓君;范瑶华;岳保荣;尉可道;李浩

    目的 研究高剂量率(HDR)后装治疗机卡源事件的应急响应操作中的人因可靠性,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从而提高HDR后装治机的应用安全.方法 采用人的认知可靠性(human cognition reliability,HCR)模型,对HDR后装机卡源应急响应中的10个操作失误类型进行分析,寻找失误原因及其危害,明确允许响应操作的时间窗.通过人员模拟、观摩和记录获取响应操作的执行时间,估算应急响应操作的人因失误概率.结果 获得了HDR后装机卡源响应中,操作人员执行的操作动作、相应的允许时间窗和执行时间以及各个动作的人因失误概率,失误概率为0.04~0.27.结论 基于HCR模型的HDR后装机卡源应急相应中操作人员的人因失误模型是可行的,从而为降低潜在照射事故的发生或减轻事故后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放射诊疗中职业危害控制关键技术与风险评价研究

    作者:岳保荣;范瑶华;娄云;罗素明;朱建国;李全太;万玲;宋颖;邓君;何志坚;尉可道

    目前,放射诊疗技术和设备已成为医学诊断和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任何一种医用辐射诊疗活动中,职业人员往往会受到照射,这种照射的行为和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设备、操作过程、选择的诊疗程序、采用的防护措施和人的行为等诸多因素.同时,由于偏离计划的操作程序或事故,可能会引起较高的照射,即"潜在照射"[1].因此,开展放射诊疗中职业危害控制关键技术与风险评价研究十分必要.

  • 用失效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法研究PET应用程序中的人为因素

    作者:宋颖;岳保荣;尉可道;范瑶华;安晶刚;李浩

    目的 通过对临床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应用程序中的人因分析,找出较高风险的步骤并提出针对性措施,降低职业人员的潜在照射风险.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填写调查表、建立失效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表、专家评估的方法获得基本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分别配备自动分装设备和手动分装设备医院工作流程的相对风险.结果 通过临床PET应用程序分析,获得了其中的10个相对高风险步骤,其中有8个步骤存在于化学合成的工作中,并提出风险控制措施.比较配备自动分装设备和手动分装设备医院的工作流程,相对风险值分别为2.28±0.99和3.20±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5).化学合成工作中,有76%的步骤采用手动分装模式的相对风险值大于自动分装模式.结论 失效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FMECA)方法应用于临床PET应用程序中的风险评估是有效的,对其风险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 脑血管造影术中X射线机房内辐射剂量分布研究

    作者:武大鹏;万玲;娄云;冯泽臣;王新明;侯磊;王宏芳;王树华;彭建亮;翟曙光

    目的 研究脑血管造影术中不同照射方向下X射线机房内辐射剂量场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用脑血管造影术程序,选取后前位、前后位、右前斜30°、左前斜30°、右侧位和左侧位6种照射方式,使用451B型空气电离室巡测仪对以散射模体为中心、半径为3 m范围内的辐射场的剂量率分布进行测量.结果 后前位及右侧位照射时主要操作人员所受到的辐射剂量低,均为0.4 mGy/h;左侧位照射时主要操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高,为1.54 mGy/h;机架侧区域的辐射剂量水平低,均小于10 μGy/h.结论 在脑血管造影术中,医护操作人员应尽可能选择剂量较低的后前位及右侧位照射方式投照,并合理选择工作位置,可明显降低受照剂量.

  • 热释光剂量计测量125Ⅰ粒子源植入中职业人员剂量方法研究

    作者:罗素明;何志坚;袁继龙;岳保荣;尉可道

    目的 研究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并计算125Ⅰ粒子源植入中职业人员器官和组织接受的吸收剂量及有效剂量方法.方法 用60Co γ射线开展TLD稳定性等相关性能实验.用125Ⅰ粒子源照射一组TLD片,建立空气比释动能标准剂量曲线.将TLD片分别贴在粒子源植入过程中职业人员铅衣内外甲状腺等13个部位,测量平均吸收剂量,计算器官和组织的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结果 3例前列腺癌粒子源植入术中,职业人员铅衣外器官和组织吸收剂量0.02~3.80 μGy,有效剂量0.06~1.81 μSv;铅衣内高吸收剂量2.35 μGy,有效剂量0.02 μSv,屏蔽65.9%以上γ射线.3例脑癌中,职业人员铅衣外器官和组织吸收剂量0.23~11.31 μGy,有效剂量0.88~4.07 μSv;铅衣内高吸收剂量2.22 μGy,有效剂量0.09μSv,屏蔽54.5%以上射线.3例肺癌中,职业人员铅衣外器官和组织吸收剂量0.03~14.78 μGy,有效剂量0.35~7.59 μSv;铅衣内高吸收剂量4.09 μGy,有效剂量0.22 μSv,屏蔽58.4%以上射线.2例纵隔癌中,职业人员铅衣外器官和组织的吸收剂量为0.06~74.91 μGy,有效剂量0.83~17.96 μSv;铅衣内高吸收剂量10.29 μGy,有效剂量0.50 μSv,屏蔽85%以上射线.1例卵巢癌中,职业人员铅衣外器官和组织吸收剂量0.09~14.29 μGy,有效剂量2.40~4.50 μSv;铅衣内高吸收剂量7.77 μGy,有效剂量0.12 μSv,屏蔽33.4%以上射线.植入1例眼睛癌中,职业人员铅衣外器官和组织吸收剂量为2.20~39.84 μGy,有效剂量4.48~10.06 μSv;铅衣内高吸收剂量5.19 μGy,有效剂量0.16 μSv,屏蔽54.6%以上射线.结论 用TLD监测粒子源植入中职业人员剂量的方法简单易行,是保护近距离植入粒子源治疗中医务人员健康的有效措施.

  • 3种常见介入诊疗中放射工作人员有效剂量的估算

    作者:张琳;朱建国;闵楠;卢峰;陈跃

    目的 选取介入放射学中较常见的脑血管、心血管和肝脏介入诊疗,估算以上3种介入诊疗中放射工作人员的有效剂量.方法 通过仿真人体模型实验,了解脑血管、心血管、肝脏介入诊疗中仿真体模内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并根据ICRP 103号出版物中规定的组织权重因子估算3种介入诊疗中放射工作人员的有效剂量.结果 脑血管介入诊疗时,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有效剂量分别为高剂量组24.0μSv、中剂量组9.7μSv、低剂量组6.8 μSv;心血管介入诊疗时,放射工作人员的有效剂量分别为高剂量组36.3 μSv、中剂量组29.3 μSv、低剂量组17.8μSv;肝脏介入诊疗时,放射工作人员的有效剂量分别为高剂量组23.9 μSv、中剂量组11.3μSv、低剂量组5.5μSv.结论 心血管介入诊疗中放射工作人员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有效剂量分别高于脑血管和肝脏介入诊疗时相应剂量组的有效剂量.

  • 3种介入术中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水平分析

    作者:彭建亮;娄云;冯泽臣;万玲;王树华;周海伟;王新明

    目的 分析和评价临床实施较多的3种典型介入术中,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水平.方法 用仿真模体模拟实际诊疗情况,用热释光(TLD)元件作为测量工具,检测X射线机旁有/无防护组合时介人工作者眼晶状体、颈部及胸部的辐射剂量水平,估算其眼晶状体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结果 X射线机旁有防护设施条件下,头部受照剂量减少85%~90%.脑血管介入术第一手术者眼晶状体当量剂量高于心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术,外周血管介入术第一手术者年有效剂量低于脑血管和心血管介入术.结论 介入工作者在本研究中使用的防护措施及适当的工作强度下,年有效剂量不会超过20 mSv的限值,但眼晶状体当量剂量可能会超过ICRP新推荐的眼晶状体剂量限值(20 mSv),介入工作者应重视对眼晶状体的防护.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