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Medicine and Protection 중화방사의학여방호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5098
  • 国内刊号: 11-227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9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苏旭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螺旋断层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在中段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志强;胡志辉;黄鹏;徐英杰;张可;田源;苗俊杰;陈佳赟;许猜

    目的 探究螺旋断层同定野调强放疗TomoDirect(TD)技术在中段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并评价计划质量和效率.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0例局部晚期根治性中段食管癌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在TomoTherapy和Pinnacle3计划系统设计TD、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T)和常规加速器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比较3种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OARs)受量以评价计划质量;比较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MU)以评价治疗效率.结果 与IMRT计划相比,TD和HT计划的靶区CI和HI具有剂量学优势(=5.261、10.419、-5.463、-6.862,P<0.05);与HT计划相比,TD计划的靶区CI和HI要差(t=-7.055、2.325,P<0.05).与IMRT计划相比,TD和HT计划的平均双肺V20、V30和平均剂量显著变低(t=-5.372、-6.296、-5.372、-6.296、-2.865、-4.632,p<0.05).与HT计划相比,TD和IMRT计划的心脏平均剂量要低(t=-3.112、2.829,P<0.05)、心脏大剂量要高(t=3.154、-3.348,P<0.05).与HT计划相比,TD计划的脊髓大剂量和正常组织平均剂量要高(t=3.071、5.076,P<0.05).与HT计划相比,TD平均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减少12.0%和37.2%(t=-4.095、-12.559,P<0.05),IMRT计划的治疗时间短.结论 TD技术应用于中段食管癌放疗具有一定优势,与HT技术相比,TD射线利用率高,治疗时间短;与IMRT技术相比,TD靶区CI、HI以及平均双肺V20、V30和平均剂量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

  •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海琛;朱冰楠;郑进;叶福秀;李先琴;石静滨

    目的 研究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靶区的勾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手术切除的319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淋巴结分组按美国胸科协会(AST)修订的图谱,将食管区域淋巴结分为20组.探究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与发病部位、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脉管癌栓的关系,分析其相关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 319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8.90%(156/319),淋巴结转移度为15.70% (562/3 581).胸上、中、下段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48%、47.06%、56.43%,有从上而下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胸下段为高.20组淋巴结中胸上段1、2、4、5、7、9组的淋巴结转移度较高(x2 =27.38,P<0.05);胸中段2、4、5、7、8M组的淋巴结转移度较高(x2=57.77,P<0.05);胸下段的4、5、7、8L、16、17、20组的淋巴结转移度较高(x2=28.88,P<0.05).因此,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部位为食管旁、隆突下、气管旁、主肺动脉窗、胃左动脉旁、贲门旁和腹腔淋巴结.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与分化程度、病变长度、浸润深度、有无脉管癌栓有相关性(x2 =6.82、26.04、36.26、4.56,P<0.05),与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切缘情况无相关性(P> 0.05).其中肿瘤病变长度、浸润深度是独立危险因素(OR=2.212、2.123,P<0.05).结论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与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有关,勾画靶区时应综合考虑以上相关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 一种侧卧位X射线分次全身照射技术及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杨瑞杰;王皓;刘路;王巍;王俊杰

    目的 报道一种侧卧位前后对穿X射线分次全身照射技术,并对照射中的实时剂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Varian Trilogy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0 MV X射线,行水平野对穿全身照射,源到模体表面距离390 cm,测量X射线全身照射条件下的射野百分深度剂量、离轴剂量分布及绝对剂量输出.对10例患者采用侧卧位前后对穿野分次全身照射.照射处方剂量1 200 cGy/6次,共3d,体中线剂量率约5.0 cGy/min.治疗时利用多通道半导体剂量计实时监测患者剂量准确性及剂量分布均匀性,采用固体水进行剂量非均匀性补偿.结果 治疗条件下模体测量射野离轴剂量分布均匀性<±5.0%,大剂量点处绝对剂量输出为0.072 1 cGy/MU.10例患者均能够顺利完成侧卧位治疗,各个部位监测总剂量偏离处方剂量-4.9%~6.7%,平均监测剂量均匀性<5.0%.结论 侧卧位X射线全身分次照射技术患者耐受性好,照射过程中实时监测剂量,采用同体水进行剂量非均匀性补偿,能够保证患者接受准确均匀的剂量分布,方法简便易行.

  •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对儿童甲状腺的影响

    作者:赵锡鹏;李小亮;孙全富

    2011年日本福岛县发生七级核事故,本文简述了事故后福岛县儿童甲状腺剂量估计、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囊肿和甲状腺癌发生情况的新研究进展.结果提示,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囊肿发生率没有明显增加,有研究发现甲状腺癌发生率明显高于日本其他地区.有学者认为高发病率可能与研究中对照人群选择及筛查效应有关.此外,132Te等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对甲状腺剂量的贡献和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核电站运行前后的连续监测及事故后健康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2012-2014年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魏本正;郭淑宁;邹广东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是放射卫生防护的重要手段,也是职业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研究回顾分析2012-2014年某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旨在调查各科室辐射防护情况,掌握真实剂量水平,及时发现防护漏洞,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安全.

    关键词:
  • 内蒙古地区水中总放射性水平的调查分析

    作者:格日勒满达呼;申娜;王成国;王海玲;许潇;哈日巴拉;张帅

    目的 了解内蒙古地区水中的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估算居民通过饮水所致辐射年有效剂量.方法 采集内蒙古地区全部101旗县、辖区和12个盟市的自来水和出厂水,以及当地主要的河水、湖水、水库水和井水等,共768份水样,用低本底α、β放射性测量仪测量分析其放射性水平,估算居民饮水所致剂量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 Federal Guidance Report 11的通用方法.结果 内蒙古地区自来水、出厂水、河水、湖水、水库水、井水、泉水中总α放射性活度范围分别为0.016~1.003、0.016~ 0.975、0.017~1.544、0.120~ 0.672、0.016~0.492、0.016~1.139、0.032~3.156 Bq/L;总β放射性活度范围分别为0.030 ~ 0.828、0.031 ~ 0.571、0.066 ~ 0.873、0.169 ~2.268、0.046 ~0.519、0.071 ~0.526、0.087 ~1.063 Bq/L.结论 内蒙古地区居民饮用自来水中的总放射性活度均值小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导值,估算出饮水所致年均有效剂量值小于WHO建议值0.1 mSv/年,其他种类水样总放射性活度也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内.

  • 凋亡素2配体对射线诱导的肺腺癌H1975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希光;张红军;宋婷婷;李敬东

    目的 探讨凋亡素2配体(Apo-2L)对射线诱导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耐药的肺腺癌H1975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肺腺癌H1975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药物组(凋亡素2配体组)、单纯照射组和药物联合照射组(凋亡素2配体+照射组),4组.同时,不同浓度的凋亡素2配体(200和228 ng/ml)作用于H1975细胞24 h后,均接受不同剂量的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1、1.5、2、2.5、3、3.5和4 Gy).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H1975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MTT结果显示腺癌H1975抑制率随凋亡素2配体浓度增加而升高(x2=136.17,P<0.05),凋亡率随凋亡素2配体浓度及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不同浓度t=5.12、6.38、7.89、9.27、11.77、14.12,P<0.05;不同剂量F=5.89、6.97,P <0.05).放射增敏作用与放射剂量和药物浓度呈正比(不同浓度t=1.37、1.45、1.67、1.90、2.34、3.72,P<0.05;不同剂量F=26.74,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凋亡率,结果显示药物联合照射组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02,P<0.05).结论 凋亡素2配体对体外培养的腺癌H1975细胞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且联合射线能明显提高腺癌H1975细胞的凋亡率.

  • 耐辐射奇球菌PprI蛋白质在毕赤酵母菌中的高效表达及纯化

    作者:任丽丽;吴伟;施怡;岳凌;杨占山

    目的 利用真核毕赤酵母高效表达原核的耐辐射奇球菌pprI基因,建立高效表达及纯化PprI蛋白质的技术路线.方法 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的偏爱性,改造耐辐射奇球菌pprI基因的编码序列,利用PCR技术全合成改造过的pprI基因,并在其N末端添加一个6×His标签.PCR产物经纯化后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HBM-905A中,利用Cop 1和Not I双酶切并回收线性化的目的片段后,转化毕赤酵母GS115菌株.将获得的毕赤酵母转化子诱导表达,SDS-PAGE、Western blot和质谱检测培养上清液,用Ni-NTA柱纯化目的蛋白,BCA法测定蛋白浓度.结果 新合成的耐辐射奇球菌pprI基因编码序列正确,毕赤酵母转化菌株的培养上清液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均可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为43 000的目的蛋白条带,经质谱检测证实该目的蛋白为耐辐射奇球菌PprI蛋白.选用Ni-NTA柱获得了大量纯化的PprI蛋白,应用浓度为250 mmol/L的咪唑淋洗时,PprI蛋白洗脱率高.BCA法测得纯化蛋白浓度为0.35 mg/ml.结论 建立了一种新的适于毕赤酵母表达的耐辐射奇球菌pprI基因,成功构建了分泌表达Pprl蛋白质的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建立了高效表达目的蛋白的技术路线,并获得了高效表达和纯化的PprI蛋白.

  • 氮氧自由基化合物对60COγ射线致BALB/c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作者:林艳云;王峰;王海波;蒋大鹏;高鹏;任正华;吴涛;郎海洋;曾丽华

    目的 观察氮氧自由基化合物NHCOCH3-TEMPO对雄性BALB/c小鼠电离辐射损伤的防护效果.方法 将120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和7 Gy照射组,每组60只,每组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照射组、低剂量TEMPO照射组、中剂量TEMPO照射组、高剂量TEMPO照射组和阳性对照(WR-2721)组.60Co γ射线照射前0.5h动物腹腔注射防护药物,剂量分别为:WR-2721组200 mg/kg、低、中、高剂量TEMPO组分别为100、200和400 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照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 Gy全身照射组用于观察小鼠照后8和15 d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DNA含量和外周血象的变化;7 Gy全身照射用于观察小鼠照后30 d生存率.结果 4 Gy照射后,TEMPO预处理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DNA含量较生理盐水照射组均明显增加(t=2.53 ~6.13,P<0.05);中剂量TEMPO预处理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较生理盐水照射组明显增加(t =4.34,P<0.05),但外周血红细胞数与生理盐水照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Gy照射后,低剂量TEMPO预处理组小鼠30 d存活率较生理盐水照射组明显增加(x2=5.934,P<0.05).结论 氮氧自由基化合物NHCOCH3-TEMPO对雄性BALB/c小鼠γ射线辐射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 尼尔雌醇照前多次给药对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小鼠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仪丽荣;王丽梅;善亚君;柳晓兰;余祖胤;从玉文;罗庆良

    目的 了解抗放药尼尔雌醇照前不同给药方案对60Co γ射线照射所致小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防护效应的影响,并揭示其促造血恢复机制.方法 采用外周血象分析和存活率实验确定尼尔雌醇较优给药方案,再以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表面标志分析、多系骨髓细胞集落及骨髓HE病理切片等方法,分析尼尔雌醇照前2次间隔给药促进照后骨髓造血恢复的作用机制.结果 尼尔雌醇照前3次间隔给药与2次间隔给药均能提高9.0 Gy照射小鼠存活率至100%,明显优于1次给药(20%,x2=21.66、21.66,P<0.05).尼尔雌醇照前3次连续给药与2次间隔给药均能改善6.5 Gy照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的恢复(F=21.33、100.9、49.34、19.19,P<0.05),且比1次给药效果好(F=17.11、63.38、21.89、14.37,P<0.05).尼尔雌醇2次间隔给药显著提高6.5 Gy照射后小鼠10 d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数(t=8.58、2.80,P<0.05);显著增强小鼠骨髓造血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与1次给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6.34,P<0.05).同时,2次间隔给药明显改善照射小鼠骨髓象的重建.结论 与传统的照前单次给药相比,尼尔雌醇照前多次给药可显著提升其对小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辐射防护效果.考虑到核医学应急救援的实际情况,建议尼尔雌醇照前采用间隔1 d的给药方式,在减少尼尔雌醇给药次数情况下,以获得佳的抗放效果.

  • 体部伽玛刀非治疗部位敏感器官放射防护的意义

    作者:葛宁;韩栋梁;易峰涛;辜石勇;陈福慈;王志斌

    目的 研究体部伽玛刀非治疗区域屏蔽前后敏感器官辐射剂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实体肿瘤大径< 5cm的20例患者.将刻度之后的热释光片置于患者非治疗敏感部位(眼晶状体、甲状腺及性腺).测量敏感器官屏蔽前接受的辐射剂量.针对肺部及肾上腺肿瘤患者使用不同大小准直器制定治疗计划,利用水模体测量辐射剂量大小.选取肺部肿瘤患者治疗计划,覆盖1、2及4 cm铅挡块后,测量水模体上相应敏感器官位置处受照剂量的变化值.结果 实际患者治疗完成后,眼晶状体大剂量为1 023.3 mGy,甲状腺大剂量为1 235.7 mGy,性腺大剂量为1 176.8 mGy;且左侧敏感器官辐射剂量比右侧敏感器官高.利用水模体测量同一病例靶点数越多,敏感器官所受辐射剂量越大.覆盖1、2及4 cm铅挡块后,敏感器官受照剂量减少55%~91%,屏蔽前后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12.9、13.3,P<0.05).结论 体部伽玛刀治疗过程中由于附加效应影响会增加敏感器官辐射剂量,对处于成长发育的青少年及有生育需要的成年人患者应附加铅挡块进行屏蔽保护.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OOC-16008259.

  • 探讨胸部正侧位定位像在CT CARE Dose4D技术中降低成人患者辐射剂量的临床价值

    作者:袁子龙;郑丽丽;杜东屏;张照喜;陈长春;周俊芬;彭伟;刘玉林

    目的 探讨胸部正侧位定位像在CT CARE Dose 4D技术中进一步降低成人患者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取胸部CT平扫病例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使用胸部正侧位定位像定位,对照组使用正位定位像定位,两组均使用CARE Dose 4D技术扫描;记录两组病例的CTDIvol、DLP及图像噪声,同时由2位医师按双盲法对两组病例图像质量行5分制评分;比较两组病例的CTDIvol、DLP、图像噪声的差异,对两位医师主观评分进行x2检验,并用Kappa检验,检验两位医生主观评价结果上的一致性.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例的平均CTDIvol和DLP分别为(5.11±0.87)、(6.56±1.74) mGy和(159.58 ±30.65)、(211.5±65.89) mGy·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5.88,P<0.05);胸锁关节、气管分叉、左心室水平图像平均噪声值:试验组为12.6±1.8、10.9±1.4、11.1 ±1.8,对照组为11.5±1.7、10.5±1.6、10.9±1.9,其中在胸锁关节水平两组图噪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P<0.05),气管分叉、左心室水平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达到临床诊断要求,2名医师的评估结果一致(x2=1.37,P>0.05).结论 成人胸部CT扫描在CARE Dose 4D技术下,通过使用正侧位定位像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对临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放射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兰;万海涛;王刚;张小涛

    放射治疗是胸部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杀灭肿瘤的同时,放疗也可以造成放射性心脏病(radiation-induced heart disease,RIHD),严重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随着肿瘤综合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延长,RIHD的临床研究报告日益增多,RIHD成为胸部肿瘤治疗的重要并发症.虽然现代放疗技术以及新的治疗原则的应用可降低RIHD的发生,其危害仍不容忽视.本文就RIH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肿瘤放射治疗的免疫效应

    作者:张玉宇;李戈;刘百龙;姜新;龚守良;董丽华

    近些年,免疫学者已注意到电离辐射对肿瘤免疫的效应,并试图探讨其诱导和改善抗肿瘤免疫效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采用确切的放疗方案和有效的照射剂量,特别是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能够诱导或调节全身免疫反应,有助于肿瘤的控制或炎性反应的发生.本文综述放疗对肿瘤免疫效应及其机制,以及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效果,以期指导肿瘤放疗与免疫治疗的有效联合应用.

  • 低kV结合迭代重建在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作者:李爱静;宋爱芹;潘宇宁;郑建军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自适应性迭代低剂量(AIDR-3D)技术在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60例疑诊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20 kV)和试验组(100 kV)各30例,采用Toshiba Aquilion ONE完成CTA.对照组采用传统滤波反投射法(FBP)进行重建,试验组采用FBP和AIDR-3D两种重建.分别比较两组的主观图像质量及血管内密度(VD)、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试验组DLP较对照组明显减低[(503.5±104.7)vs.(1 099.4±151.7) mGy·cm,t=15.7,P<0.05].FBP重建的试验组图像的VD和噪声明显高于对照组(t=-3.13、-3.61,P<0.05).AIDR-3D重建的图像噪声明显低于FBP重建图像(t=13.59,P<0.05).与对照组相比,AIDR-3D重建的试验组图像噪声明显减低(t=2.14,P<0.05),而VD、SNR和CNR明显增高(t=-3.75、-4.19、-4.15,P<0.05).结论 在320排CT下肢动脉CTA检查中,100kV联合AIDR-3D重建可提高图像质量,并大幅减低辐射剂量.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DPD-16008054.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