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Medicine and Protection 중화방사의학여방호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5098
  • 国内刊号: 11-227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9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苏旭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大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模型的建立

    作者:冯崇锦;郭俊兵;李楚玉;王汉渝;李春阳;曹新平;程斌

    目的 建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动物模型.方法 70只SD大鼠左侧颊黏膜接受X射线照射,共8次,总吸收剂量为80Gy.照射20、40、60和80 Gy后,以及80 Gy照射结束后2、4、6、8、14和21 d随机处死6只,取左侧颊黏膜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右侧颊黏膜作为自身对照.结果 当总吸收剂量达到60 Gy时左侧颊黏膜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红斑,照射80 Gy后开始出现单个或多个溃疡,80 Gy照射结束后4 d左右出现大面积溃疡,80 Gy照射结束后2周左右溃疡基本愈合.结论 该模型制作方法能较好地模拟大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病过程,可用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实验研究.

  • 131I在细胞水平分布的实验研究

    作者:戴光复;金月英;田源;苑淑渝;张良安

    目的 用131I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其在细胞水平的分布,探讨放射性药物效果预测及评价.方法 采用放射自显影和冷冻切片技术,建立银颗粒密度与放射性药物强度的刻度曲线,确定放射性药物131Ⅰ的微观分布,基于核素的微观分布数据,建立微剂量的剂量估算模式.结果 银颗粒密度与施入放射性药物比活度的相关系数为0.9963,刻度系数为1.59×10-4Bq.结论 131I在细胞水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银颗粒多数是分布在细胞浆中.因此在计算细胞水平的剂量时应考虑到其分布的不均匀性.

  • 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的辐射防护作用

    作者:郝晓玲;吕秋军;周喆;苗爱东;王学军;苗明三;王升启

    辐射防护药的基本含义是受电离辐射作用前应用能够减轻辐射损伤的药物.1949年开始对其研究之后辐射防护药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太空、核恐怖及军事上.

  • γ射线诱导IEC-6细胞GSK-3β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

    作者:周舟;张蕾;余晓东;邓朝晖;张广斌;余争平

    目的 观察60Co γ射线对IEC-6肠上皮细胞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效应.方法 培养的IEC-6细胞接受6 Gy 60Co γ射线照射后,分别在照射后5、30、60和120min进行各项实验.应用RT-PCR法检测GSK-3 β、Akt、caspase-9和caspase-3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GSK-3β和Akt蛋白磷酸化的变化,分光法检测caspase-9酶活性.结果 6 Gy γ射线照射后30 min GSK-3β mRNA表达开始增高,60、120 min GSK-3 β mRN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照射后30 min GSK-3 β蛋白磷酸化水平开始降低,60、120 min GSK-3 β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AktmRNA在γ射线照射后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蛋白磷酸化水平在照射后30 min开始降低,60和120 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aspase-9 mRNA在照射后30 min开始增高,60和120 min均高于对照组,caspase-9酶活性变化趋势与mRNA一致,在照射后30 min开始增高,并在辐射后60和120 min逐渐升高;caspase-3 mRNA在照射后60和120 min高于对照组.结论 6 Gy γ射线照射可以使GSK-3β上游的信号分子Akt磷酸化抑制,活性降低,进一步使GSK-3β在γ射线照射后磷酸化水平降低,被活化,从而激活GSK-3β信号转导途径,激活后的GSK-3β可激活其下游介导的与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激酶家族的成员caspase-9、-3,从而造成IEC-6细胞的损伤.

  • 60Coγ射线照射与去白细胞血血浆部分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研究

    作者:李志强;乐嘉宜;瞿益华;徐文皓

    目的 探讨60Co γ射线照射与去白细胞血血浆IL-2、IL-6、INF-γ与TNF-α含量的变化和患者输注后的发热情况.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经60Co γ射线照射与去白细胞过滤血血浆IL-2、IL-6、INF-γ和TNF-α的含量.结果 随着保存期的延长,经60Co γ射线照射与去白细胞过滤血血浆IL-2、IL-6、INF-γ和TNF-α含量变化不很明显;并经60Co γ射线照射或去白细胞过滤血液给患者输注后的发热现象均明显减少.结论 60Co γ射线照射血液制品输注在有效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同时也能有效减少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的发生.

  • 电离辐射对血管内皮细胞纤维肌动蛋白的影响

    作者:姚小武;陈仕生;杨利和;林珏龙;杨海伟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对血管内皮细胞纤维肌动蛋白的影响,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电离辐射损伤的机制.方法 用0、2、4、6、8、10和12 Gy 60Coγ射线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照射,于照射后6 h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膜骨架蛋白,于照射后12和24h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F-actin的含量.结果 细胞膜骨架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破坏,这种变化呈剂量依赖性.F-actin的含量在照射后12 h明显减少,24 h后有所回升.结论 电离辐射能使血管内皮细胞骨架破坏和F-actin解聚,导致细胞损伤.

  • 香烟和绿茶对辐射致突变效应的影响

    作者:高永;郝恩柱;倪艳波

    目的 探讨日常生活中的香烟和绿茶因素对辐射致突变效应的影响,为放射损伤的防护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按照析因实验设计,香烟、绿茶和辐射3因素用与不用2个水平(23)分为8个实验组.动物分组采用分层随机化.各组分别给予香烟、绿茶和辐射,以及3因素的各种不同组合,其中1组为空白对照组.单盲法测定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实验数据用SAS 8.0分析软件进行析因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对于诱发骨髓细胞突变的效应,辐射因素、香烟因素、绿茶因素,其中香烟与辐射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绿茶与辐射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辐射和吸烟均具有致突变作用,绿茶具有抑制细胞突变的作用,吸烟与辐射有协同致突变作用,绿茶对辐射的致突变性有拮抗作用.

    关键词: 辐射 香烟 绿茶 突变
  • 当归多糖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元琳;顾小红;李德远;汤坚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的干燥根[1].近年来研究发现,当归多糖具有激活补体活性[2],可去除自由基、调节免疫力[3],在抗肿瘤方面也显示显著疗效[4].本实验以当归多糖ASP3为受试物,考察其对亚急性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保护作用.

  • 反义STAT3寡核苷酸对B16细胞辐射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唐古生;蔡建明;倪瑾;吴君;项莺松;崔建国;单鹄声;赵芳

    目的 探讨反义STAT3转染鼠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后,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利用反义寡核苷酸转染B16细胞后,以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变化,Hoechst33258染色对细胞凋亡作形态学上的观察.用Annexin V/PI复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反义STAT3转染后加以γ射线照射,B16细胞的增殖相比于两者单独作用组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凋亡水平也增加.结论 反义STAT3寡核苷酸联合γ射线对B16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明显增强,提高了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辐射敏感性;表明阻断STAT3蛋白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提高肿瘤辐射敏感性的有效手段.

  • ATM基因在电离辐射诱导下对BRCA1、RAD51表达的影响

    作者:冯爽;曹建平;朱巍;李冰燕;罗加林;盛方军;周新文;宋建元;李翀;樊赛军

    目的 探讨60Co γ射线照射前、后,BRCA1、RAD51蛋白在GM、ATM+AT、AT细胞中的 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GM、ATM+-AT、AT细胞在0和10Gy60Co γ射线照射后,BRCA1、RAD51蛋白在上述细胞中的定位及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60Coγ射线照射前,BRCA1、RAD51蛋白在GM、ATM+-AT、AT细胞中仅有少量表达并且无共定位表达,其中在AT细胞中表达量低;10 Gy 60Co γ射线照射后,BRCA1、RAD51在GM、ATM+-AT、AT细胞中表达量增高,其中GM、ATM+-AT细胞呈现共定位表达,AT细胞无共定位表达;GM、ATM+-AT细胞中BRCA1、RAD51蛋白表达量与AT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M细胞中BRCA1、RAD51蛋白表达量与ATM+-AT细胞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M细胞和ATM+-AT细胞中存在ATM基因,ATM在射线等因素诱导下可以激活其下游基因BRCA1、RAD51,并且使这两种蛋白表达或表达量增加并且相互作用,共同完成辐射损伤后的细胞修复;外源性ATM转入正常GM细胞后,由于外源性的ATM基因不能完全弥补内源性的ATM突变基因的功能,对其下游基因Brca1"部分"磷酸化,表现为BRCA1、RAD51蛋白表达量均较GM细胞低.

  • MMPs/TIMPs系统在小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中的表达

    作者:杨坤禹;刘莉;张涛;胡豫;Claudia Ruebe;Christian Ruebe;伍钢

    目的 通过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s)在单次大剂量胸部照射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全肺照射诱导的MMPs/TIMPs系统表达紊乱在放射性肺损伤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组小鼠在出生后8周时给予单次胸部照射12 Gy,对照组小鼠给予假照射.在照射后4和8周时处死小鼠,收集肺组织标本,测定肺组织中MMP-2、MMP-9、MMP-3、MMP-13、TIMP-1、TIMP-2和TIMP-3蛋白的表达.结果 照射后4和8周时,实验组小鼠肺组织中MMP-2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7和1.9倍,MMP-9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2.7和2.6倍,而MMP-3、MMP-13、TIMP-1、TIMP-2、和TIMP-3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改变.结论 辐射诱导小鼠肺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增加,可能加剧了急性放射性肺损伤.

  • 居室内花岗岩石材放射性对亲代和子代小鼠的影响

    作者:梁敏仪;梁永禧;张锦宏;朱蔚云;黎银燕;张松川;朱大明;李锦林;卢庆普

    目的 初步探讨居室内花岗岩石材的放射性对小鼠生存和生殖的影响.方法 用γ能谱分析方法按国家标准测定和筛选A、B、C、D 4类放射性不同的花岗岩石材,并置放在小鼠饲养笼内.饲养期间用两种方法测量动物室的氡浓度.随机选择健康刚断奶的小鼠96只,分别置于4类放射性不同的动物饲养室内饲养120 d,让其自然交配并生育后代.观察分析P代、F1代、F2代小鼠的生育和生存情况.结果 4类小鼠饲养室的石材外照射指数比内照射指数高.小鼠饲养120 d后,P代和F1代的受孕率、流产率和不育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1代各实验组间母鼠生育活仔鼠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随着小鼠饲养室内的放射性增高而幼鼠的存活数显著性下降(P<0.001).结论 动物饲养室内花岗岩石材放射性核素释放的γ射线对动物机体的影响较室内氡大;提示了花岗岩石材不同放射性对小鼠的生育和幼鼠的存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 当归注射液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增殖周期的影响

    作者:石清照;汪晖;徐之良;罗劲松

    目的 探讨当归注射液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有核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照射组和当归注射液预防组.正常组:即未经照射组.照射组:于照射前3 d起给予10 ml·kg-1·d-1无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当归注射液预防组:于照射前3 d起给予腹腔注射当归注射液2.5 g·kg-1·d-1.于照射后第7天断颈处死小鼠,取出股骨,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黏附分子CD49d和CD49e及G0/G1期细胞百分率和周期蛋白D2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照射组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骨髓有核细胞黏附分子CD49d和CD49e表达明显下降,G0/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而细胞周期蛋白D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当归注射液预防组能增加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明显提高细胞黏附分子CD49d和CD49e的表达,降低G0/G1期细胞百分率,提高细胞周期蛋白D2的表达水平.结论 当归注射液能通过提高细胞黏附分子表达水平,刺激细胞周期蛋白D2的表达促进造血细胞的增殖.

  • p16基因转染对胰腺癌细胞生长及辐射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薛兴欢;马红兵;王西京;狄政莉;刘小旭;马洁;夏辉;李铮;韩志楷;白明华

    目的 探索p16基因转染对胰腺癌细胞生长辐射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将外源野生型p16基因连接到pCDNA3.1+载体构建pCDNA3.1+ -p16重组质粒,利用LipofectamineTM介导转染胰腺癌JF305细胞,筛选阳性克隆.照射后,RT-PCR检测p16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和肿瘤细胞杀伤率.结果 转染p16基因的JF305细胞有外源p16基因的整合及表达,生长速度明显减少,对辐射的敏感性增强.结论 导入外源野生型p16基因可抑制胰腺癌细胞恶性增殖,提高胰腺癌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

  • 移植dMSCs向放创复合伤创面优势分布的机制研究

    作者:宗兆文;程天民;冉新泽;李楠;董世武;艾国平;粟永萍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的真皮多能干细胞(dermal multipotent stem cells,dMSCs)向放创复合伤大鼠创面优势分布的机制.方法 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创面中基质细胞源性细胞因子(stromal-dereivedfactor-1,SDF-1)的表达水平,以及dMSCs中SDF-1受体CXCR4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培养体系中,观察SDF-1对dMSCs的趋化作用.结果 放创复合伤大鼠创面SDF-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大鼠,同时dMSCs表达CXCR4.体外趋化实验发现,SDF-1对dMSCs有很强的趋化作用,而使用SDF-1的中和性抗体后,放创复合伤大鼠伤口液对dMSCs的趋化作用明显下降(P<0.05).结论 放创复合伤大鼠创面上调表达的SDF-1在移植dMSCs向创面的优势分布中有重要作用.

  • 电离辐射对肠上皮细胞NF-κB p65和Akt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锋超;冉新泽;杜智勇;艾国平;王军平;粟永萍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对肠上皮细胞PI3K/Akt通路和NF-κB通路的激活模式.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IEC-6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4h后进行60Co γ射线12Gy照射,检测IEC-6细胞辐照前后不同时间Akt磷酸化水平和胞浆、胞核NF-κB P65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辐射可使肠上皮细胞受照20 min后迅速诱导p65的核转位,但检测不到明显的Akt磷酸化;肠上皮细胞Akt磷酸化的高峰于受照后1 h才出现.结论 电离辐射诱导的NF-κB p65快速核转位早于辐射诱导Akt的磷酸化.

  • AT细胞系辐射敏感性与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明明;朱巍;罗加林;周献峰;郑斯英;曹建平;朱财英

    目的 探讨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与细胞凋亡之间的联系.方法 以液体闪烁测量法测3H-TdR掺入百分率来观察60Co γ射线照射对AT5BIVA(AT)和GM0639(GM)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于照射后0、24、48和72 h,用细胞流式术动态检测AT和GM细胞的自发凋亡率及60Co γ射线照射诱发的凋亡率.结果 60Co γ射线0~6 Gy照射后,AT和GM两种细胞3H-TdR掺入百分率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且AT细胞降低得比GM细胞快,两种细胞3H-TdR掺入百分率与受照射剂量间可拟合成指数方程:SAT=0.9718e-0.6855D(R2=0.9950)、SGM=1.0928e-0.3731D(R2=0.9777);AT细胞的自发凋亡率高于GM细胞;2~6 Gy照后24 h,两种细胞由辐射诱发的凋亡率均随照射剂量增大而升高,且在同一剂量点,前者凋亡率高于后者;2 Gy照射后0~72 h,AT和GM细胞的凋亡率均呈时间依赖性增加,且随照后时间延长两者间差异逐步增大,在72 h达到显著水平.结论 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与其较高的自发及辐射诱发的凋亡密切相关.

  • 黑色素瘤细胞经太空环境诱变后致瘤性和基因表达变化

    作者:向青;徐梅;肖诚;徐波;李红艳;郭宇鹏;耿传营;潘琳;房青;唐劲天

    目的 筛选经太空环境诱变后B16细胞致瘤性改变的细胞株,观察其基因表达的改变,寻找与黑色素瘤发生及转移密切相关的基因.方法 将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搭载于第20颗返回式卫星,返地后克隆化,随机选择5株克隆细胞株(1#、5#、6#、7#和8#),接种C57BL/6J小鼠,分别观察细胞致瘤性、荷瘤小鼠生存期及瘤体病理变化,用基因表达谱分析其中2株初筛致瘤性改变细胞株(1#和8#)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细胞株接种小鼠后,肿瘤潜伏期延长(P<0.05),1#和8#细胞株移植瘤瘤体重量减小(P<0.01),且荷瘤小鼠生存期延长(P<0.01);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和8#细胞移植瘤内血管不及对照组丰富,坏死区较少,瘤体内浸润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增多,瘤旁组织内有较多淋巴细胞;基因芯片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B16细胞相比,2株诱变细胞(1#和8#)分别有145和125个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P<0.05),其中9个基因为共同变化基因,前列腺素D2合成酶基因在2株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相比,差别在5倍以上.结论 1#和8#细胞株致瘤性减弱,且2株细胞的移植瘤肿瘤新生血管及癌旁浸润减少,癌旁组织中有较多淋巴细胞,推测可能与前列腺素D2合成酶等多种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有关.

  • 放射治疗颈胸交界食管癌双向楔形板临床应用

    作者:翟福山;王安峰;徐袁秋;刘明;曹晓辉;刘兵

    食管自颈部到上胸段与表皮的距离差异很大,病人仰卧时,颈段食管距颈前表皮的距离近,约3~4 cm,进入胸腔以后,随椎体弯曲渐向背侧靠近,与前胸部皮肤之间的距离加大,可达9~10 cm,而且食管壁后缘到脊髓前缘的距离也在变化,颈段平均约2 cm,胸上段平均约2.75 cm[1].

  •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治疗方案的优化选择

    作者:董明新;赵彤;黄京子;余淑坤;冯燕;田中成;金香顺;全吉钟;刘金;王冬旭

    目的 优化选择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案.方法 72例均有病理学诊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3组.全颅外放疗组24例(Ⅰ组).伽玛刀加全颅放疗组22例(Ⅱ组).伽玛刀加全颅放疗联合Vm-26治疗组26例(Ⅲ组).全脑外放疗中心剂量36~41 Gy,常规分割4~5周完成.伽玛刀治疗以50%等中心剂量曲线严格覆盖肿瘤边缘,处方剂量16~25 Gy,平均16 Gy.化疗:于全颅放疗DT19-29 Gy,2~3周后,加Vm-26化疗,60 mg·m2·d-1,连用3 d,21 d为1周期,共用2个周期.化疗期间继续放疗.结果 Ⅰ、Ⅱ和Ⅲ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0(1.2~19.0)、9.2(4.4~30.0)和10.8(5.2~42.2)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34.6%和12.6%;62.2%和30.2%;70.8%和35.6%.结论 采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Ⅲ组在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上明显优于Ⅰ组和Ⅱ组,且毒副作用可耐受.

  • 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对腮腺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谢聪颖;吴式琇;金献测;李焕斌;张萍

    腮腺在鼻咽癌的常规放疗中不可避免会受到高剂量放射线损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调强放疗技术的应用在理论上提高疗效的同时也保护了重要器官的功能,减少了常规放疗的并发症.笔者所在科室自2002年8月开始利用调强放疗技术治疗鼻咽癌患者,同时收集同期常规放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腮腺功能检测,以验证调强放疗对腮腺的保护作用.

  • 胸段食管癌三野根治术后放疗靶区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俊强;陈明强;李云英;潘建基;吴君心;余志廉;朱坤寿;柳硕岩;肖锦榕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三野根治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性放疗不同照射野范围的毒副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行颈、胸、腹三野联合根治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213例.用配对法分为3组:术后放疗"T"型大野组70例,术后放疗"T"型小野组70例和单纯手术组73例."T"型大野组照射野的范围包括双锁骨上区、纵隔、贲门旁胃左动脉淋巴结引流区、吻合口及原食管瘤床."T"型小野组照射野的范围包括双锁骨上区、中上纵隔淋巴结引流区、吻合口及原食管瘤床.于术后3~4周开始放疗,中位总剂量54 Gy,分27次,每次2Gy,5次/周,5.4周完成.结果 术后放疗大野组恶心、食欲不振、胸腔胃溃疡出血及非癌性心包胸腔积液的毒副作用明显重于小野组,大野组有6例死于非癌性心包胸腔积液,3例死于胸腔胃溃疡出血;小野组仅1例死于胸腔胃溃疡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淋巴结转移者放疗大野组、小野组和手术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6.8%、43.9%、23.6%(P<0.05);而无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54.7%、68.9%、47.3%(P>0.05);3组区域淋巴结转移复发率分别为15.7%、15.7%、41.1%,大小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行转移率分别为22.9%、17.1%、19.2%(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放疗小野照射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而且毒副作用轻,患者能够耐受.建议胸段食管癌三野根治术后预防性照射靶区包括双锁骨上区、中上纵隔淋巴结引流区及原食管瘤床.

  • 一台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的状态检测与评价

    作者:李伟;程玉玺;王建超

    近十年来,数字影像设备已逐渐普及.许多大型医院已经拥有以成像板(IP)为影像接收器的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目前,仅北京地区的医院中各种型号的CR系统已超过100台[1].我国目前尚未颁布此类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标准.

  • 骨科手术中X线摄影的防护

    作者:孙东;王建国;王明生;江涛;韩欣

    骨科手术中有时需进行术中拍片,但手术室往往不具备防护条件.能否在现有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以减少射线的伤害,笔者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报道如下.

  • 基于三维高斯滤波去噪加速蒙特卡罗剂量分布模拟

    作者:林桂粉;罗立民

    蒙特卡罗(MC)方法是一种随机算法,通过对粒子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进行随机模拟,来获取粒子在人体组织中沉积能量的分布.MC方法的系统误差很小,而统计误差对计算精度和速度影响较大[1].如何在保证剂量计算精度的条件下,提高模拟效率,已成为许多学者关心的问题[2,3].

  • 125I粒子与缓释化疗粒子联合应用靶向治疗复发性直肠癌

    作者:高宏;李力军;封国生;杜伟生

    目的 探讨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综合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 自2001年12月至2005年12月,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综合治疗复发性直肠癌26例,均为直肠癌Mile's术后盆腔复发病人.在治疗计划指导下,交替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和放射性125I粒子.放射性粒子的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90~130Gy.平均每例使用125Ⅰ粒子12粒,氟尿嘧啶600 mg.结果 26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经盆腔摄片证实放射性粒子的位置无变化.疼痛缓解率为88.9%(16/18),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5~10 d.于术后3~6个月CT复查肿瘤变化,提示瘤体不同程度缩小,其中2例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4例稳定,局部控制率为81%.随访6~4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长1例随访时间为术后42个月,现仍存活.1例术后6个月死于全身广泛转移.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和氟尿嘧啶缓释化疗粒子联合应用局部植入技术具有安全、微创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是综合治疗复发性直肠癌较有效的手段之一.

  • 放疗联合电化学治疗表浅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胜业;杨华;辛育龄

    由于种种原因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位于或侵及体表的恶性肿瘤患者,就诊时肿瘤巨大,周围毗邻重要器官,手术难度大,易引起大出血,单纯放疗也因局部乏氧和周围紧要器官放疗耐受量限制,而影响疗效,采用放疗联合电化学治疗该类患者近期疗效明显.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刘桂梅;夏广荣;靳国华

    目的 观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LCHART)的毒性和疗效.方法 2000年8月至2002年3月56例经病理诊断或细胞学确诊不能手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进入研究.放疗第1阶段大野前后对穿垂直照射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引流区,每次2.0 Gy,每天1次.总吸收剂量40 Gy.第2阶段缩野照射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每次1.5 Gy,每天2次,总吸收剂量26~30 Gy.结果 放疗结束1个月后增强CT评价疗效,56例的有效率为67.9%,其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35例,稳定(SD)14例,进展(PD)4例.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1、2、3、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3.6%、19.6%、5.4%、3.6%.Ⅲa、Ⅲb期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9个月.急性放射反应有放射性食管炎2级20例,3级2例;放射性肺炎2级2例;晚期放射性肺损伤2级5例,3级1例.结论 后程超分割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剂量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很好的近期疗效且副作用可以接受.

  • 肿瘤抑制基因survivin的研究进展

    作者:雷宏伟;田梅;刘建香;苏旭

    survivin是存活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的新成员.1997年由Ambrosini等[1]应用效应细胞蛋白酶受体-1(effector cell proteasa receptor-1,EPR-1)的cDNA通过杂交方法在人类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并鉴定出来.survivin广泛表达于人的胚胎组织和几乎所有人类常见恶性肿瘤组织,而在正常成人组织和终末分化的组织内检测不到.

  • 肿瘤乏氧细胞与放射治疗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李丰彤;王钦南

    肿瘤内乏氧细胞的存在导致肿瘤对放射线的抗拒性,至今仍是肿瘤放射治疗与放射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课题[1].近年来,对肿瘤乏氧细胞的形成机制及其对肿瘤放射治疗的影响有了更深入地研究,其中肿瘤乏氧细胞的分子影像学研究为肿瘤生物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试验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平台[2].

  • 胎盘免疫调节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闫晨华;陆道培

    胎盘免疫调节因子(placental immunoregulatory factor,PIF),是从健康产妇胎盘组织中提取的小分子多肽类物质,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自刘月新等[1]报道以来,许多学者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将其用于临床.初步证明其对辐照所致的造血免疫损伤、病毒性疾病、恶性肿瘤及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等均有良好的疗效.PIF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 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杜雪梅;高建恩;孙启鸿

    纤维化是正常组织成分被基质和各种胶原纤维取代,从而失去器官功能.放射性肺纤维化可由不适当的高剂量治疗和意外的电离辐射引起.

  • 数字X线摄影系统中低剂量应用的探讨

    作者:赵嵩;张军毅;章伟敏;张德营;李月卿;王昌元;侯庆峰

    目的 通过数字X线摄影系统(DR)在胸部摄影检查中的应用评价DR的低剂量的优越性.方法 利用CDRAD 2.0低对比细节体模评价计算机X线摄影(CR)和DR的影像质量和表面空气吸收剂量(ESD)关系,分别利用两个系统(DR使用ESD约为CR的1/3)得到成人胸部30幅影像.由6位影像科医生来评价以上两者的影像系统对于肩胛骨内侧边缘等胸部结构的清晰程度.结果 CR影像和减少ESD的DR影像在影像诊断质量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的较好的分辨率和低噪声特性,以及高DQE有助于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而不影响诊断质量.

  • 两种平板探测器X线摄影系统的成像剂量与成像质量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鹏程;张富利;李士骏

    目的 定量分析、比较非晶硅平板探测器X射线摄影系统与非晶硒平板探测器X射线摄影系统在不同成像剂量条件下成像质量的差别.方法 以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系统和非晶硒平板探测器系统分别摄取对比度-细节体模CDRAD2.0在相近曝光剂量条件下的X射线影像,由4位独立观察者分别阅读影像,并计算所对应的曝光剂量下图像质量因子(image quality figure,IQF),应用ANOVA分析两成像系统对比度及细节检测能力.使用X射线摄影统计学体模(TRG)测量两系统在不同曝光剂量条件下操作者特性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应用Wilcoxon检验分析、比较两种成像技术的影像信息检测能力的差别.结果 在低曝光剂量条件下,两系统CDRAD体模影像IQF值及ROC曲线AZ值差别有显著意义,在对比度、组织细节检测能力上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系统优于非晶硒平板探测器系统.在高曝光剂量条件下,两系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低曝光剂量条件下,成像质量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系统优于非晶硒系统.在获得相同的影像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前者进行X射线摄影可以降低被检者受照剂量.

  • 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技术在儿童气管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干芸根;荣远新;李荫太;向葵;徐大勇;林飞飞;孙洁;谢娜

    目的 评价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技术在儿童气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150例疑有气管病变的儿童,用3组不同的管电流(40、80、180 mA)行螺旋CT胸部扫描.记录单次加权CT剂量指数(weighted CT dose index,CTDIw)、扫描长度,计算出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e,DLP).由专家对不同扫描参数的气管后处理所显示的病变与支气管镜检结果进行比较,按Ⅰ、Ⅱ和Ⅲ级图像等级评判图像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40、80 mA的CTDIw及DLP与180 mA的比值分别为20.5%、41.0%.各组可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后处理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和80 mA扫描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98.3%、100%.结论 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不影响小儿气管图像后处理效果,可清楚显示病变,适用于儿童气管疾病的检查.

  • DR双能减影的肋骨成像与胸部成像的对比研究

    作者:余建明;雷子乔;孔祥闯

    目的 探讨双能减影对肋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例病人行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R)双能减影,对双能减影后胸廓的肋骨像与胸部的肋骨像进行对比分析,采用5阶法行ROC曲线解析.结果 200例中肋骨钙化50例,肋骨破坏7例,肋骨骨折22例.双能减影的胸廓肋骨像的ROC曲线解析参数(Az=0.9367),大于胸部肋骨像的解析参数(Az=0.6830).结论 胸部DR双能减影对肋骨病变及膈下肋显示明显优于胸部的肋骨像.

  • 平板DSA和Ⅱ/TV DSA在透视下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比较

    作者:王志康;孙建忠;章伟敏

    目的 探讨比较平板(FD)DSA系统(飞利浦Allura Xper FD20,荷兰)和Ⅱ/TV DSA系统(飞利浦Integris CV12,荷兰)之间在透视应用中的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差异.方法 根据阈值对比度-细节检测能力(TCCD)技术,分别利用两系统在X线探测器面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率(EAK)为5、10、20、40、60和80 nGy/帧的辐射剂量下对T0[10]体模进行透视检测,由3位观察者采用双盲法对透视影像进行观察评分,计算阈值检测指数(HT),并作检测指数图.结果 在EAK为5 nGy/帧时,两系统的HT值基本持平,随着EAK的增加,FD DSA的HT值明显提高,而Ⅱ/TV DSA的HT值提高较缓慢,且当辐射剂量过高时反而降低.实际临床使用中,在相同的HT值下,FD DSA的透视剂量不到Ⅱ/TV DSA的50%.结论 FD DSA透视影像质量好于Ⅱ/TV DSA,在获得同等透视影像质量时,平板DSA可大大降低病人和医务人员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

  • 藤梨根提取物的抗放实验研究

    作者:肖炳坤;黄荣清;骆传环;赵焱;梁晓东

    藤梨根是植物猕猴桃科猕猴桃属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的根,性平,味咸酸,无毒,能去瘀除湿、平肝.主治急慢性肝炎、水肿、黄疸、风湿性关节炎.笔者在对一些中草药进行小鼠抗放初筛实验中,藤梨根提取物显示出一定的预防效价,为了进一步了解该药的作用,继而又作了大鼠和犬的抗放实验.

  • 磁共振在Galen静脉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武建利

    Galen静脉动脉瘤是一种主要危及儿童的较为少见的血管性疾病,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笔者回顾性对6例CT不能确诊的Galen静脉动脉瘤进行磁共振(MRI)扫描,总结其特征,并进一步探讨MRI在Galen静脉动脉瘤中的诊断应用价值.

  • 生物样品137Cs γ能谱测定结果

    作者:许家昂;朱建国;陈英民;李福生;宋钢;邓大平

    环境中137Cs沉降是由1980年以前的543次核试验[1],以及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核污染所造成的.

  • 鱼腥草注射液防治86例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爱琴;马胜林;王跃珍;俞炎平;孔祥明;龚黎燕

    放射线引起的肺组织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

  • 脑恶性胶质瘤82例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陈智;李旭;张宇;彭东崑;桑卉

    临床上常将星形细胞瘤Ⅲ、Ⅳ级称为恶性胶质瘤,笔者对在我院治疗的82例恶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失败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报道如下.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