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Medicine and Protection 중화방사의학여방호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5098
  • 国内刊号: 11-227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9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苏旭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宫颈癌调强放疗后骨盆衰竭骨折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洪娟;书阿克·努尔江;谢丛华

    目的 探讨宫颈癌盆腔调强放疗后患者骨盆衰竭骨折(PIF)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行盆腔调强放疗的104例宫颈癌患者,回顾性分析随访过程中骨盆衰竭骨折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04例患者中,16例(31个部位)患者发生了骨盆衰竭骨折,发生率为15.4%;其中多发骨折患者10例(62.5%).有症状的患者5例(31%),经休息或止痛治疗后症状可缓解.骨折发生的时间是放疗结束后1 ~16个月(平均6.5个月).发生的部位分别是骶骨16例(51.6%)、骶髂关节7例(22.6%)、髂骨6例(19.4%)、股骨头1例(3.2%)及耻骨1例(3.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绝经后状态和低体重(≤55 kg)是宫颈癌盆腔调强放疗后骨盆衰竭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亚组分析发现,对宫颈癌术后辅助调强放疗患者,绝经后状态是盆腔调强放疗后衰竭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绝经后状态和低体重(≤55 kg)是影响宫颈癌患者盆腔调强放疗后衰竭骨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 125I粒子植入术后肿瘤体积缩小对十二指肠剂量的影响

    作者:牛书雷;底学敏;杜随;邵延祺;张宏涛;王娟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早应用于前列腺癌,是早期低危前列腺癌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1-2].现已广泛应用于肝癌、肺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4].前列腺癌由于其组织结构的特点粒子植入术后肿瘤体积变化不大,但与前列腺癌不同的是其他部位的肿瘤在粒子植入术后,由于射线的杀伤作用,肿瘤靶体积逐渐缩小,粒子位置发生变化,可导致肿瘤实际受照射剂量的改变,吴娟等[5]报道了125I粒子植入肺部肿瘤术后1个月肿瘤的靶体积明显减小,周边剂量(D90)及V90等体积参数均升高.而粒子植入术后肿瘤缩小速度的快慢对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的影响未见报道,本实验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研究粒子植入术后肿瘤以不同速度缩小后十二指肠所受的剂量变化.

    关键词:
  • pN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失败模式及其对术后放疗指导作用分析

    作者:沈文斌;高红梅;祝淑钗;李腾;李曙光;李幼梅;刘志坤;李娟;苏景伟

    目的 探讨pN0期胸段食管鳞癌(TESCC)患者单纯手术治疗后失败模式及失败原因,并据此讨论患者术后放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且符合入组条件的473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患者术后治疗的失败模式及其原因,探讨pN0期TESCC患者单纯手术治疗后辅助性放疗的可行性及意义.结果 全组患者出现胸腔内-区域性复发57例(12.1%),其中多数出现在胸腔内(52例);远处转移42例(8.9%).复发合并远处转移13例.总失败率为20.9%.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显著高于胸中段和胸下段患者(x2=7.469,P<0.05),而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分期越晚的食管癌患者其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显著高于T分期早者(x2=10.247、7.886,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变部位、食管瘤床与周边组织器官的黏连程度和术后残端情况为影响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的显著性因素(x2=14.232、9.486、7.546,P<0.05);患者性别、吸烟史和术前体重减轻≥5 kg为影响患者远处转移率的显著性因素(x 2=10.823、10.275、6.065,P<0.05);而T分期对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有显著性影响(x2=15.994、12.88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和术后残端为影响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的独立性因素(P<0.05),既往吸烟史为影响远处转移的独立性因素(P<0.05).结论 pN0期TESCC患者单纯术后仍有较高的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对于胸上段食管癌患者、T分期较晚、食管瘤床与周边组织器官的黏连程度较重和术后残端阳性患者建议术后辅助性放疗.男性患者、有吸烟史和术前体重减轻≥5 kg者远处转移高.

  • 宫颈癌外照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剂量-体积-时间关系研究

    作者:郑敏;何玲;许敬辉;马家宝;范羽;谢非;刘光荣;樊伶俐;王捷

    目的 回顾性分析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中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与直肠受照剂量、体积以及受照时间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IMRT照射的51例宫颈癌病例,根据RTOG/EORTC毒性分级标准分为1~4级.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标准计划下不同放射性直肠炎分级组的患者直肠受照剂量体积.分析直肠Dmax、Dmean、D1cm3、D2cm3、D40、V40和出现症状时直肠受照剂量.结果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平均时间为放疗后(23.06±12.01)d.与发生放射性直肠炎3~4级组相比,放射性直肠炎2级组的直肠Dmax值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8,P<0.05);与发生放射性直肠炎3~4级组相比,放射性直肠炎1级、2级组的直肠D1cm3、D2cm3值均低于放射性直肠炎3~4级组(F =4.893、4.406,P<0.05),而直肠D40和V40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IMRT放疗20 d左右较易发生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且较多发生轻度到中度急性放射性直肠炎,重度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低.在宫颈癌IMRT放疗时,尽量减小直肠Dmax、D1cm3、D2cm3的值,对降低重度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有意义.

  • 多级大气颗粒物中超痕量铀的HR-ICP-MS分析方法研究

    作者:徐颖;尹亮亮;陈飞;邵宪章;孔祥银;吉艳琴

    目的 建立有效可靠地分析多级大气颗粒物中超痕量铀的方法,为环境大气中放射性铀含量的监测与评价提供快速可靠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撞击式六级空气采样器进行采样,对比纤维素、玻璃纤维和石英3种采样滤膜和4种酸消解体系,选择优滤膜和消解酸系,利用微波消解-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颗粒物中超痕量铀的含量.结果 纤维素带槽滤膜的铀本底含量低,优选HNO3-HCl(王水)-H2O2体系消解.利用建立方法分析标准膜(SRM2783)的实验结果相对误差为7%,铀的检出限为2×10-4 ng/m3.应用此方法分析实际PM25颗粒物中铀的含量约为0.023~0.065 ng/m3.结论 建立的方法能够有效监测多级大气颗粒物中超痕量铀的浓度水平,分析方法准确可靠.

  • 内质网应激通路抑制剂Salubrinal增强人头颈部鳞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作者:孙超南;乔俏;李光;韩楚阳;韩凝;张妙

    目的 观察内质网应激通路抑制剂Salubrinal增强人头颈部鳞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头颈部鳞癌细胞系(KB、Fadu、Detroit 562)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点(0、20 min、1h、3h、6h、12 h、24 h和48 h)内质网应激通路核心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情况;对3种细胞系设立空白对照组和ERS通路抑制剂组(sal组),同样方法检测GRP78的表达;集落克隆形成法检测3种细胞系不同剂量照射(0、2、4和6 Gy)对10 mmol/LSalburinal处理后不同时间(12、24、36 h)细胞存活分数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照射后20 min ~1 h,3种头颈部鳞癌细胞GRP78蛋白表达增加,照射后3h达到高峰,与0 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2、13.37、18.31,P<0.05).采用Salubrinal处理细胞后,sal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RP78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5、5.34、3.12,P<0.05).集落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提示,Salubrinal增强射线抑制细胞增殖,3种细胞加药12 h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16、1.05和1.06.结论 内质网应激通路抑制剂Salubrinal增强人头颈部鳞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 糖原合成激酶-3β/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在贫铀致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李强;暴一众;张旭霞;高赟;丁德芳;任湘祎;陈红红

    目的 探索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对贫铀(depleted uranium,DU)致人肾近曲小管上皮HK-2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DU染毒HK-2细胞3 ~24 h,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表达水平以观察DU诱导HK-2细胞的损伤,免疫荧光法检测β-连环蛋白核转位,Western blot法检测p-GSK-3β(S9)、GSK-3β、β-连环蛋白及c-myc蛋白表达变化,观察GSK-3β/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的时相变化;采用GSK-3β(KD)质粒瞬时转染和GSK-3β特异性抑制剂TDZD-8处理抑制HK-2细胞的GSK-3β活性,采用β-连环蛋白质粒瞬时转染HK-2细胞使其过表达,观察GSK-3β活性和β-连环蛋白表达变化对DU染毒致HK-2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 300和600μmol/L DU染毒致HK-2细胞KIM-1和NGAL阳性细胞率随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染毒后6、9和24 h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KIM-1阳性细胞率:t=11.06、18.97、30.49,P<0.05;t=6.79、16.02、85.45,P<0.05;NGAL阳性细胞率:t=11.78、11.37、34.29,P<0.05;=7.34、21.63、36.84,P<0.05);p-GSK-3β(S9)/GSK-3β比值和核β-连环蛋白阳性细胞率于染毒后3、6、9和24 h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GSK-3β(S9)/GSK-3β比值:t=3.95、4.69、5.40、3.34,P<0.05];核β-连环蛋白阳性细胞率:t=4.61、6.52、36.64、14.93,P<0.05),于染毒后9h达峰值,还激活了β-连环蛋白下游靶基因c-myc的蛋白表达.瞬时转染GSK-3β(KD)质粒明显抑制了HK-2细胞的GSK-3β活性(t=8.07,P<0.05),降低了DU致染毒HK-2细胞的KIM-1阳性细胞率(t=24.77,P<0.05).TDZD-8抑制GSK-3β活性的同时提高了β-连环蛋白核转位,亦能显著降低DU染毒诱导HK-2细胞的KIM-1阳性细胞率(=6.25、6.73,P<0.05).而且,β-连环蛋白过表达显著减轻了DU诱导的HK-2细胞损伤(t=7.48,P<0.05).结论 GSK-3β/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是调控DU致HK-2细胞毒性的关键通路,抑制GSK-3β活性及β-连环蛋白表达能有效拮抗DU诱导的HK-2细胞损伤.

  • 双着丝粒染色体自动分析生物剂量估算研究

    作者:戴宏;刘玉龙;冯骏超;卞华慧;陈炜博;王优优

    目的 基于遗传工作站,探讨建立双着丝粒染色体自动分析剂量-效应曲线,实现高通量自动化生物剂量估算.方法 使用60Co放射源对3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进行离体照射,常规培养、制片.使用遗传工作站进行染色体中期分裂相采集及双着丝粒自动分析,并人工确认,拟合双着丝粒染色体自动分析剂量-效应曲线.使用另一组不同剂量照射的离体外周血样本对拟合的双着丝粒染色体自动分析剂量-效应曲线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 拟合的双着丝粒染色体自动分析剂量-效应曲线为Y=0.018 06D2 +0.012 79D +0.000 489 1(R2 =0.961),该剂量-效应曲线可以准确地进行生物剂量估算,并且每例人工分析时间仅需数分钟.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新的双着丝粒染色体自动分析生物剂量估算方法,可以大量节省人工分析时间,对大规模核事故应急具有重要意义.

  • 对一种口腔锥形束CT的有效剂量的估算

    作者:罗葳;赵越;王建超

    目的 从测量一种口腔锥形束CT(CBCT)扫描机的剂量面积乘积(DAP),使用一个转换系数估算有效剂量.方法 使用DAP测量方法对一台柯达(KODAK) 9500扫描机使用2个视野:16 cm×15 cm和12 cm×8 cm.将一台瑞典RTI产DAP(Doseguard 100)仪器配套透射电离室贴在机器X射线管出线口处测量每种曝光方案的DAP值(mGy·cm2),所有测量重复3次取平均.引用文献中一个转换系数为0.080 μSv/mGy·cm2对柯达扫描机,每一个平均DAP值估算有效剂量.结果 对于KODAK 9500机器在2个视野的DAP值变化范围从512到1 083 mGy·cm2和用0.080 μSv/mGy·cm2估算有效剂量从41到87 μSv.发现与文献中3台KODAK9500机器有效剂量相比,本研究得到的有效剂量明显偏低.结论 发现对口腔CBCT扫描机进行DAP测量是一种很好定义和快捷测量的方法,通过选择一个适当转换系数可以估算有效剂量.然而,对不同类型口腔CBCT机器如何适当地选用转换系数,需要进一步加以细致地研究.

  • TomoDirect和TomoHelical技术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作者:林金勇;胡彩容;张秀春;陆军;柏朋刚;郑明志;陈济鸿;程燕铭;吴君心;潘建基

    目的 比较4野和6野断层定野照射(TomoDirect)及断层螺旋照射(TomoHelical)技术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放疗计划应用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作为回顾性研究,本文选取16例已行调强(IMRT)治疗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在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计划系统上分别进行4野和6野的TomoDirect及TomoHelical 3种技术的模拟计划,比较3种技术设计的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及治疗参数.结果 3种技术设计的乳腺癌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其中,4野TomoDirect技术对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尤其是脊髓、健侧乳腺大剂量Dmax,肺的V5,心脏Dmean(F=595.60、129.24、60.44、65.37,P<0.05)的保护优于TomoHelical技术,但在靶区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方面,以TomoHelical技术较优(F =2.78、60.93,P<0.05).6野TomoDirect技术,在保证较TomoHelical技术低的危及器官限量的条件下,提高了4野TomoDirect技术的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此外,TomoDirect技术的机器跳数均优于TomoHelical技术,有效地减少了患者治疗时间(F =24.89、3.75,P<0.05).结论 对于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6野TomoDirect技术设计的计划具有一定优势,与TomoHelical技术相比,6野TomoDirect大大降低了危及器官受量;与4野TomoDirect技术相比,6野TomoDirect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较优,更适宜于早期乳腺癌患者.

  • 植入心脏起搏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天伟;李学源

    通过总结不同国际准则的一些建议,结合国内外多家临床机构及科研单位起搏器植入肿瘤患者放疗的具体病例和新研究进展,分析放疗实施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心脏起搏器的影响,探讨及总结植入心脏起搏器肿瘤患者放疗的临床经验.科学合理地设计治疗方案,制定放疗计划,降低风险等级,将影响起搏器的不利因素减少到低,对于植入心脏起搏器恶性肿瘤患者,是可以安全有效地完成放疗的.

  • 双源CT低电压迭代重建联合分次注射法低辐射泌尿系造影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李强;孙玲麟;汪玲;俞明明;包婕;郝光宇;胡春洪

    目的 评估双源CT(DSCT)低电压迭代重建联合分次注射法(SBI)行CT泌尿系造影(CTU)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和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 连续80例临床初诊为泌尿道疾病而准备行CTU检查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注射,常规电压(120 kV),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project,FBP)重建,试验组40例采用分次注射法,低电压扫描(80 kV),正弦迭代重建(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评估两组的有效剂量E、图像质量及影像诊断准确率.结果 共77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和图像评估,其中对照组39例,试验组38例.试验组的平均有效剂量E为(3.93±0.85) mSv,低于对照组的(26.68±4.07)mSv(t=-33.78,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4.49±0.79)分和(4.39±1.5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信噪比(SNR)为127.3±1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9.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P<0.05),但对比噪声比(CNR)分别为100.84±12.92和108.96±14.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终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62%和8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低电压扫描迭代重建联合分次注射法CTU检查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但图像质量主观评分、CNR值和影像诊断准确率未受明显影响.

  • 迭代重建算法在双源CT三低方案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汤振华

    目的 探讨迭代重建(SAFIRE)算法在双源CT三低方案(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低流速注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120例体质量指数(BMI)18.6~ 24.9 kg/m2和心率<65次/min的患者,均使用对比剂碘海醇350 mgI/ml,其中包括滤波反投影技术(FBP)组和SAFIRE组,每组60例.FBP组采用120 kV管电压、对比剂剂量0.9 ml/kg、注射流速5.0 ml/s,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图像重建采用FBP;SAFIRE组采用80 kV管电压、对比剂剂量0.7 ml/kg、注射速率3.5 ml/s,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图像重建采用SAFIRE.测量两组动脉管腔内及左心室底部肌肉的CT强化值和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双盲法对冠状动脉节段以4分法进行评价,其中1分为不可诊断图像.记录每一个患者的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结果 两组动脉管腔内CT值、图像噪声、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FIRE组有效剂量(0.39 ±0.02) mSv较FBP组显著降低(4.99±1.36)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1,P<0.05).结论 在BMI为18.6 ~ 24.9 kg/m2、心率<65次/min的患者中,应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三低方案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能得到满意的图像,又降低了辐射剂量.

  • 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专家共识

    作者:王俊杰;柴树德;郑广钧;廖安燕;江萍;姜玉良;吉喆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简称粒子植入)肿瘤属于近距离范畴,它具有局部剂量高和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的特点,已成为早期前列腺癌标准治疗手段之一.粒子植入借助超声、CT、MRI影像引导将放射性粒子送入到肿瘤靶区,因此,放射性粒子治疗兼具外科和介入治疗的特点.而粒子植入治疗的剂量学评估、危及器官剂量控制又隶属放射治疗范畴,因此,粒子治疗是跨学科、跨专业的技术.建立一支多学科合作团队,才有可能实现精准的粒子植入治疗.目前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其他部位肿瘤粒子植入技术流程、标准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主要基于3D打印模板技术建立起的规范和共识,内容包括:粒子物理学、剂量学、技术流程、适应证、不良反应.粒子治疗是非常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但是鉴于目前尚缺少大规模循证医学证据,还需要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Ⅲ期临床研究,以及发表高水平文章,提高循证医学等级,确立粒子植入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