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Medicine and Protection 중화방사의학여방호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5098
  • 国内刊号: 11-227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9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苏旭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3D打印技术在精准粒子植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俊杰

    近距离治疗是肿瘤重要的手段之一,具有局部剂量高和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的优势.近距离治疗包括高剂量率和低剂量率两种,其中低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是直接将放射性核素植入到肿瘤体内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亦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简称粒子植入,在早期前列腺癌治疗中取得与手术和外照射同样的疗效.3D打印技术是通过影像学图像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计划系统,以数字化设计文件为基础,通过计算机设计针道、定义处方剂量,之后3D打印机打印出个体化引导模板,引导粒子针插植和粒子植入,经头颈部、胸、腹部和盆腔初步验证,治疗精度大大提高,粒子植入治疗成为可计划、可优化和可评估的标准技术手段,开启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全新时代.

  • CT联合模板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不可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霍彬;霍小东;王磊;曹强;王金焕;王丽丽;臧立;王海涛;柴树德;王俊杰

    目的 探讨CT联合模板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不可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到2016年10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治疗的21例不可手术的T1-2N0M0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取得组织学病理,选用粒子活度18.5 ~29.6 MBq,处方剂量120~ 160 Gy,均在1次手术内完成粒子植入,术前及术后经TPS制定计划和质量验证.随访评价肿瘤局部控制率、总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期、剂量验证满意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25.1个月(范围4.4~72.7个月).1、2、3年的原发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95.2%、95.2%.所有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4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3.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1.7%、72.9%.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0.2%.术后质量验证满意率为100%.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气胸、支气管出血、胸膜出血、咳嗽、肺部纤维化及粒子移位.其中7例患者发生1级不良事件(33.3%);4例患者发生2级不良事件(19%).无3级或更高级别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CT联合模板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T1-2N0M0的NSCLC肿瘤局部控制率较高,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不可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一种选择.

  •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汪浩;霍彬;霍小东;王丽丽;侯定坤;臧立;王金焕;柴树德;王俊杰;王海涛

    目的 系统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收集有关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1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按照纳入标准,共纳入12篇研究,689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组患者的总体客观缓解率(OR=3.24,95%CI2.33 ~4.52,P<O.001)、6个月生存率(OR =3.61,95% CI 1.53 ~ 8.52,P=0.003)、12个月生存率(OR =4.80~ 95% CI 2.40,9.57,P<0.001)和疼痛缓解率(OR=4.79,95% CI 2.58 ~ 8.89,P<0.00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的2年生存率(OR=2.36,95%CI0.47~11.74,P=0.29)和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OR =4.94,95% CI 1.05~23.23,P=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短期生存率和疼痛缓解率,除粒子移位外,并未明显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是,目前所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均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 CT引导共面模板辅助125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或复发胸壁恶性肿瘤

    作者:石树远;郑广钧;张圣杰;吕金爽;冯震;柴树德;王俊杰

    目的 探讨CT引导共面模板(coplanar template,CPT)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或复发胸壁恶性肿瘤的剂量准确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5年7月31例转移或复发胸壁恶性肿瘤患者接受CT引导CPT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资料.术前制定治疗计划,处方剂量(PD) 110 Gy,术中在CT引导下应用CPT辅助进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立即扫描CT观察粒子位置分布,进行剂量验证.比较手术前后D90、D100、V90、V100及粒子数量之间的差异.术后定期复查胸CT,与术前比较肿瘤变化,按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判定疗效,随访至2016年7月.结果 全部患者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治疗,手术前后D90、D100、K0、V100及粒子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为0.951 ±0.13,靶区外体积指数(external index)为6.5%±0.9%.术后6个月,完全缓解(CR) 25.8% (8/31),部分缓解(PR)51.6% (16/31),肿瘤稳定(SD)6.5% (2/31),肿瘤进展(PD) 16.1% (5/31),有效率(CR+PR)77.4%,局部控制率83.9% (26/31).随访过程中有13例患者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未予特殊处理.结论 CT引导下应用CPT辅助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胸壁恶性肿瘤可保障术前计划在术中得到执行,从而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而且安全、有效.

  •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盆腔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天帆;陆建;王勇;郭金和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具有低剂量率、持续照射、可反复植入等特点,目前常应用于宫颈癌的治疗,也适用于卵巢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等盆腔恶性肿瘤.与外放疗相比,12I粒子近距离治疗可提高肿瘤靶区剂量,有效控制局部肿瘤,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减少并发症.现从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盆腔恶性肿瘤的特性、作用机理、并发症以及临床应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同时介绍3D打印模板在粒子植入中的应用,为临床广泛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 放射性125I粒子支架与普通支架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侯定坤;霍彬;霍小东;汪浩;王丽丽;臧立;王金焕;柴树德;王海涛

    目的 系统评价125I覆膜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CBM、CNKI、万方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11月,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2位研究者参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研究(RCT)和14篇临床对照研究(CCT),1 211例患者.Meta结果分析显示,125I覆膜粒子支架与普通支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期的均数差为4.11 (95% CI2.16 ~6.0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再狭窄发生率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RR =0.23,95%CI0.12 ~0.62,P=0.002).此外,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术后疼痛、术后支架移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 =0.80,95% CI0.52 ~ 1.23,P=0.30;RR=1.06,95%CI0.88 ~ 1.27,P=0.55);0.53(95% CI0.27~ 1.05,P=0.07).结论 综合现有资料,125I粒子支架是一种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安全且有效的治疗策略.但是,目前所纳入研究的证据级别较低,仍有待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 放射性粒子植入的生物有效剂量计算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彭冉;姜玉良;吉喆;郭福新;庄洪卿;孙海涛;王俊杰

    目的 建立计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生物有效剂量(BED)和2 Gy分割生物等效剂量(EQD2)的模型.方法 引入根据L-Q模型建立的外照射BED计算公式和持续低剂量照射BED计算公式.结合BED公式,根据EQD2的定义,建立持续低剂量率照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EQD2计算公式.总结常见组织的α/β值和见于文献报道正常组织的Tr1/2值,利用实际值,进一步简化EDQ2计算公式,提出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的EDQ2计算经验公式,并命名为王-彭经验公式.对于早反应组织,EQD2≈10D/12(王-彭公式1);对于晚反应组织,EQD2≈D/2(王-彭公式2).进一步举例说明本文所建立公式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原发性肺癌、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宫颈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果 根据王-彭经验公式,肿瘤临近的晚反应组织的EQD2仅约为肿瘤组织受量的一半,故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天然地”从生物等效剂量上对晚反应的组织进行了保护.通过实际计算,发现早反应组织的经验公式较为精确,而晚反应组织的经验公式精确度略差,只能做粗略估计.结论 本研究引入的BED计算公式和据此建立的一系列EQD2计算公式以及王-彭经验公式,在理论上可行,可用于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物理剂量与外照射剂量之间的换算和叠加.但是使用公式时应谨慎,注意预设条件,慎重解读计算得出的结果.

  • CT引导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125I粒子治疗头颈部复发转移癌不良反应研究

    作者:姜玉良;吉喆;郭福新;彭冉;孙海涛;范京红;李卫燕;刘锴;雷金华;王俊杰

    目的 探讨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于本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患者共42例.其中头颈部肿瘤原位或瘤床复发26例,头颈部淋巴结转移16例.肿瘤体积为2.4~ 102.8 cm3(中位体积大小为28.6 cm3).处方剂量给予110 ~160 Gy,选择粒子活度为0.34 ~0.70 mCi,中位活度为0.6 mCi(1 Ci=3.7 ×1010Bq).粒子数目为10 ~126枚(中位为34枚).插入粒子植入针为4~31根(中位针数11根).所有患者行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模板制作、穿刺及粒子植入,术后验证,并随访.对皮肤、黏膜、血液和脊髓等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顺利.随访时间为4 ~14个月,中位随访8.5个月.1例出现可疑治疗相关Ⅲ度神经反应.余病例均无3级以上不良反应.皮肤Ⅰ度反应3例(3/42),黏膜Ⅰ度反应1例、Ⅱ度反应2例.口干均未加重.皮肤反应与皮肤所受剂量(D0.1cm3)相关,D01cm3≥60 Gy和D0.1cm3<60 Gy的皮肤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67,P=0.032).均未出现血液毒性反应和脊髓损伤,也未发现粒子移位.结论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头颈部复发转移肿瘤,无明显相关不良反应,且操作简便,剂量精准.

  • 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曹强;霍彬;霍小东;王金焕;王磊;臧立;侯定坤;王海涛;王俊杰;柴树德

    目的 探讨3D打印共面模板(3D-print coplanar template,3D-PCT)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有效及对剂量学的可控性.方法 选取2014年5月到2016年11月符合125I粒子植入适应证的NSCLC患者20例,其中3D-PCT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10例(3D组),CT引导徒手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10例(徒手组),术前2d内行CT定位扫描,得出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brachytherapy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BTPS),行术前预计划.术后即刻行胸部CT扫描,术后质量验证.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90%和100%的靶区体积所占的剂量D90和D100、100%和150%的处方剂量所占的靶区体积百分比V100和V15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结果 3D组术前与术后剂量学参数V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6,P<0.05),其他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徒手组术前与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粒子数、V100、EI、H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6、2.492、4.725、7.258,P <0.05),其他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后剂量学参数和徒手组术后剂量学参数行单样本t检验,其中V100、CI、EI、HI、剂量误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8、2.278、4.637、4.616、-4.785,P<0.05),两组术后V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PCT辅助CT引导125I近距离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NSCLC安全可行,剂量学可控,且在粒子空间分布方面较徒手穿刺具有一定优势.

  • 125I放射性粒子链腔内近距离放疗输尿管癌的初步经验

    作者:焦德超;韩新巍;王俊杰;张建好;王艳丽;水少锋;任建庄;李宗明;张全会;牛荣仿

    目的 初步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链腔内近距离放疗输尿管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0例输尿管癌患者采用C臂CT联合数字血管造影(DSA)引导进行肾造瘘,并在输尿管闭塞/狭窄段置入125I粒子链行腔内近距离放疗.评价技术成功率、并发症、肿瘤局部控制率、输尿管通畅情况和生存时间,比较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肾积水Girignon分级和疼痛评分,对比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肾造瘘及粒子链植入,技术成功率100%,操作时间(12.3 ±3.8)min,无输尿管穿孔、感染、严重出血等情况发生.粒子链近距离放疗后2~3个月,局部病灶评价CR 4例,PR 6例,局部控制率(CR+ PR) 100%.输尿管通畅率50% (5/10).患者术后Karnofsky评分,肾积水Girignon分级,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Z=-2.72、-2.88、-2.83,P<0.01).平均随访(14.6±6.5)(5 ~25)个月,3例随访期间病情进展,7例病情稳定;9例患者存活,1例因多器官衰竭死亡.术前术后D90%、mPD、V200%、V150%、V200%、CI、EI、H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造瘘联合放射性粒子链腔内近距治疗输尿管癌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是无法接受外科根治术患者有效替代方案.

  • 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纵隔4R组淋巴结转移瘤的剂量学分析

    作者:吕金爽;郑广钧;张圣杰;杨景魁;阎卫亮;石树远;冯震;朱晓雷;柴树德;王俊杰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应用共面模板(coplanar template,CPT)对4R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瘤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植入前、后剂量学符合程度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经病理学明确诊断的伴有4R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晚期肺癌患者32例,对该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灶行CT引导下CP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前行胸部CT扫描获得医学数据成像信息(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medicine,DICOM),导入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brachytherapy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BTPS)进行预计划,处方剂量(prescribed dose,PD)120 Gy.术中应用CPT控制针的穿刺和粒子的植入,CT扫描验证插植针及粒子空间位置分布,完成植入后即刻进行剂量评估,验证结果与术前计划的剂量参数进行配对t检验.术后定期复查胸部CT,根据术后第6个月时复查的胸部CT,与粒子植入前进行比较,按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判定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完成粒子植入治疗,术后剂量评估,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为(232.5±30.2) Gy,90%靶区体积的剂量为(150.8±16.6) Gy,100%靶区体积的剂量为(100.4±12.6) Gy,100% PD覆盖的靶区体积为(94.1±2.6)%,200% PD覆盖的靶区体积(33.0±5.7)%,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为0.75±0.06,靶区外体积指数(externalindex,EI)为(22.7±5.8)%,上腔静脉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为(19.3±7.2)Gy,主动脉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为(12.1 ±5.1)Gy.术后6个月判定疗效,有效率为84.37%.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明显肺部放射性损伤及大血管损伤、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应用CPT辅助对4R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瘤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可以较好地在术中实现术前BTPS计划目标、避免重要血管和脏器损伤,是一种精准、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放射性粒子治疗的规范化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价值.

  •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中咪达唑仑镇静效果观察

    作者:王磊;霍彬;王金焕;王丽丽;臧立;曹强;霍小东;王海涛;柴树德;王俊杰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中应用咪达唑仑镇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患者86例,按照动态随机化法分为咪达唑仑利多卡因组(观察组)和生理盐水利多卡因组(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咪达唑仑清醒镇静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点滴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咪达唑仑给药前15 min(T0)、咪达唑仑/生理盐水给药后15 min(T1)、利多卡因局麻后15 min(T2)、穿刺病灶时(T3)、植入粒子时(T4)、手术结束后(T5)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呼吸、氧饱和度(SpO2)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体动反应、手术时间、利多卡因追加量、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T1与T0相比心率、MAP、呼吸、SpO2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9、31.O、14.1、2.4,P<0.05);比较T1、T2、T3、T4、T5各时间点的心率、MAP、呼吸、SpO2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与T2相比,心率、MAP、呼吸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18.0、-9.5,P<0.05),比较T1、T2、T3、T4、T5各时间点的心率、MAP、呼吸、SpO2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997.3、833.7、120.1,77.5,P<0.05).观察组体动反应、手术时间、利多卡因追加量等指标及镇痛效果均优于对照组(t=-15.4、9.2、-56.3,P<0.05).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中咪达唑仑用于清醒镇静可有效改善患者耐受性,更好的缩短手术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子宫颈癌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江萍;郭福新;姜玉良;吉喆;彭冉;孙海涛;范京红;李旭;李卫燕;王俊杰

    目的 通过评估术前、术后治疗计划的物理剂量学参数,阐明利用3D打印非共面模板(3D-PNCT)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子宫颈癌的精确性.方法 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9例,术前均行CT模拟机扫描定位图像传送粒子治疗计划系统(B-TPS)行术前计划,打印3D-PNCT,模板复位,插植粒子针并植入粒子,记录术前计划和术中实际植入针数和粒子数,比较计划靶区剂量学参数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靶区外体积指数(EI);90%靶区体积剂量(D90)、匹配周边剂量(mPD,即D100),100%、150%和20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100、V150和V200.结果 患者GTV术前、术后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粒子总数675颗,术后669颗.术前粒子针总数138根,术后132根.针道角度偏差平均1.99°±2.94°(0°~13°).术前和术后CI、EI和HI、靶区D90、MPD、V100、V150和V200剂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PNCT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宫颈癌可获得较好的术前、术后治疗计划匹配和植入精确性.

  • 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剂量学研究

    作者:邢超;张开贤;袁倩倩;胡苗苗;吴林霖;满其荣;杨森;李培顺;王宝虎;王俊杰

    目的 对比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术前与术后剂量学结果,探讨该技术在粒子植入治疗中的精确性.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于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实施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粒子植入患者32例,植入病灶36个:包括肺部10个、颈部淋巴结5个、盆腔3个、椎体3个、胰腺2个、腹腔淋巴结2个、门静脉2个、其余9个.所有患者行术前计划设计,在共面模板引导下一次性完成所有层面的进针,依据术前计划植入粒子,行术后剂量学评估.对比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90%和100%靶体积的小吸收剂量D90和D100,90% 、100%、150%和20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K0、V100、V150和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和均匀性指数(HI).统计学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全部病灶、运动病灶和固定病灶植入前后D90、D100、K0、V100、V150、K00、CI、EI和HI等指标参数配对t检验,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共面模板引导粒子植入剂量指标术前与术后比较无差别,对于固定和运动脏器肿瘤,有良好的治疗准确性,可能成为未来粒子植入重复性好的标准术式.

  • 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盆腔肿瘤个体化设计

    作者:孙海涛;姚丽红;王俊杰;周付根;姜玉良;吉喆;刘博;郭福新;彭冉;范京红

    目的 对比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肿瘤的术前计划与术后计划的剂量学结果,探索盆腔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用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精确性.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粒子植入的盆腔肿瘤患者51例,处方110 ~160 Gy,设计制作3D打印非共面模板51块,对比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D90、小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结果 为51例患者设计、制作的51块导板术中就位良好,与术前计划相比,术后D90、V100、V150、V200、CI、EI及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PD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 <0.05).结论 术后验证的主要剂量学指标较好地达到了术前计划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能满足临床需求.

  • 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下颌下腺腺源性恶性肿瘤

    作者:吕晓鸣;石妍;刘树铭;黄明伟;郑磊;张杰;张建国

    目的 对手术联合1 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下颌下腺腺源性恶性肿瘤进行临床初步研究.方法 选取2005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下颌下腺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肿物及下颌下腺切除,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未见淋巴结转移,未行扩大切除术或颈部淋巴结清除术.手术后结合手术前CT检查所见、肿瘤位置、大小及手术后病理学分型确定靶区,处方剂量90~ 110 Gy.全麻下按治疗计划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靶区.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计算局部-颈部控制率和远处转移率、生存率.结果 32例患者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1 394颗,人均43颗,术后验证D90和V100均满足治疗需要,周围重要器官如舌、颌骨、脊髓均在耐受剂量以内.随访15~ 126个月,平均随访64个月,5例局部复发,5例远处转移,4例死亡.3年和5年的局部-颈部控制率分别为93.1%和87.9%,总生存率分别为93.3%和84.5%.未发现张口受限、放射性龋齿、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 下颌下腺腺源性恶性肿瘤行手术切除肿物及下颌下腺,术后联合1 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临床疗效良好,并发症小.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