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Medicine and Protection 중화방사의학여방호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5098
  • 国内刊号: 11-227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9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苏旭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肺转移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景魁;霍小东;闫卫亮;郑广钧;柴树德;孟娜;杨瑞杰;王俊杰

    目的 评价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CTRISI)治疗其他原发恶性肿瘤肺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其他脏器肿瘤肺转移的患者50例,其中,45例(90%)CTRISI单独治疗,5例手术与CTRISI联合治疗.评价5年局部控制率、5年生存率及影响生存率的因素.结果 覆盖90%靶体积时的剂量(D90%)为(112.3±12.2)Gy,90%剂量覆盖的靶体积百分比(V90)为91.3%±8.2%,术后验证匹配周边剂量(MPD)为106.2 Gy.1、2、3、4、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5.8%、86.5%、56.6%、42.4%、31.1%.中位随访期为2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7.1个月,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83.4%、52.3%、38.7%、20.3%、13.7%.病灶直径≤4 cm或>4 cm是预测总生存率(x2=4.621,P<0.05)和无进展生存率(x2=7.548,P<0.05)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对其他脏器原发肿瘤肺转移且无法完全切除的患者,CTRISI或联合手术切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放疗技术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张伟;马照;邵鹏;姜伟;关玉敏

    目的 以三维适形放疗技术为参照,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简单调强(sIMRT)放疗技术的剂量学特性.方法 选取5名已行全脑全脊髓放疗患者,为每位患者设计3D-CRT计划、3野和5野sIMRT计划.利用剂量分布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不同照射技术的靶区和正常器官的照射剂量、靶区剂量均匀性(HI),通过总的机器跳数(MU)间接比较不同照射技术的治疗时间.结果 3D-CRT在射野衔接处只有处方剂量的70%.计划靶区后缘的正常组织接受的剂量达到处方剂量的140%.3野和5野s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性分别为0.09±0.01和0.08±0.01,优于3D-CRT计划的0.18±0.02(=7.80、7.65,P<0.05);心脏V10分别为(8.4±1.9)%和(8.4±2.0)%,低于3D-CRT计划的(36.0±6.0)%(t=13.3、13,0,P<0.05);甲状腺V20分别为(12.4±1.5)%和(12.4±1.6)%,低于3D-CRT计划的(69.4±5.7)%(t=26.3、26.4,P<0.05);喉V20分别为(17.2±1.2)%和(17.9±1.5)%,低于3D-CRT计划的(89.4±7.0)%(t=25.5、26.5,P<0.05);靶区后缘正常组织V30分别为(4.4±1.4)%,(4.9±1.9)%,低于3D-CRT计划的(31.9±6.1)%(t=8.5、10.1,P<0.05);平均机器跳数(MU)分别为1100±106和1160±129,高于3D-CRT计划的640±78.结论 3野和5野sIMRT计划在剂量分布、危及器官(OAR)保护、靶区剂量均匀性等方面均好于3D-CRT计划.

  • 重复CT模拟定位分析肿瘤体积变化对鼻咽癌调强放疗的影响

    作者:李雪南;修霞;李高峰

    目的 利用重复CT模拟定位分析肿瘤体积变化对鼻咽癌调强放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期间2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患者,于放疗前进行首次CT模拟定位,放疗中在患者接受30 Gy剂量照射时进行重复CT模拟定位扫描.在治疗计划系统将首次扫描的CT图像与重复扫描的CT图像进行融合,计算GTV体积的退缩率;在重复CT图像上利用原计划重新计算剂量分布,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分别计算出危及器官脑干和脊髓的受量变化.结果 重复CT模拟定位比较首次CT模拟定位GTV体积平均退缩率为28.7%.重复CT模拟定位比首次CT模拟定位脑干和脊髓的单次大剂量、1 cm3体积的剂量和平均剂量的百分比均有所增加(t=0.83~3.17,P<0.05).结论 利用重复CT模拟定位发现,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在接受30 Gy剂量照射时,GTV体积的退缩率较明显,进而导致危及器官剂量的增加.

  • 不同能量射线在盆腔肿瘤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王广善;全红;杨波;庞廷田;孙显松;于浪;邱杰

    在深部肿瘤(盆腔、腹腔)的治疗中,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具有更高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降低危及器官受量、更少的机器跳数和缩短治疗时间等优势[1-2].但不同能量的射线用于VMAT技术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受照体积和剂量方面的差异,国内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对6和18 MVX射线用于VMAT技术在盆腔部位肿瘤治疗展开剂量学研究.

    关键词:
  • 老年头颈癌患者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研究

    作者:郭华秋;刘树铭;张杰;张建国

    目的 评价老年头颈癌患者碘-125(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生存质量状况.方法 选择2005年至2011年就诊于本院因头颈癌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老年患者40例,采用QOL-RTI问卷对生存质量进行调查.评价其生存质量情况,并分析治疗后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 40例入选患者,治疗后维持了良好的生存质量.老年舌根癌患者粒子植入后生存质量低于其他部位癌患者;老年患者功能状况和整体生存质量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术后辅助125I粒子植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QOL)高于未能完全切除或难以手术的患者;病理类型、粒子植入数量以及治疗后时长对患者生存质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老年头颈癌患者行125I粒子植入术后,维持有良好的生存质量.肿瘤靶区和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 基于容积调强弧形技术模型的全自动逆向优化方案的设计及应用

    作者:邱健健;赵俊;彭佳元;陆赛全;徐志勇

    目的 对容积调强弧形技术(VMAT)优化模型进行改良,在仿真环境下结合全自动逆向优化技术,制定综合IMRT与VMAT优点的放疗计划优化新策略,并对优化结果进行剂量学评估验证.方法 在仿真环境下,模拟临床相对复杂的鼻咽癌病例,分别制作9野IMRT计划和单弧VMAT计划.使用全自动逆向优化技术,自主研发基于VMAT模型的优化程序AOP.根据不同阈值将初始VMAT优化模型产生的子野进行均匀合并,阈值范围为[10,20,30,40,50].AOP软件根据约束条件给出不同阈值下优化难易值w,并选取优方案生成AOP计划.将AOP计划与常规IMRT/VMAT计划做剂量学比较,评估优化结果,验证计划质量.结果 与常规IMRT及VMAT优化方案相比,AOP软件给出的优方案(m=2时)靶区适形度较好,同时更好地保护视交叉、晶状体、视神经等正常组织,且在腮腺及口咽的平均剂量上较IMRT和VMAT计划要低.结论 基于VMAT模型的全自动逆向优化技术产生的方案与临床现有技术具有可比性,甚至在保护某些正常组织上更有优势,同时耗费子野总数更少.

  • 小细胞肺癌三种全脑预防性照射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作者:李苗苗;王银霞;黄伟;尹勇;巩贯忠;王冬青;李宝生

    目的 比较小细胞肺癌(SCLC)全脑预防性照射(PCI)3D-CRT、IMRT、RapidArc 3种计划方式的剂量学差异,为制定佳PCI放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10例SCLC患者颅脑CT,分别设计3D-CRT、IMRT及RapidArc 3种放疗计划.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区的D2%、D98%、V95、V100、均匀性指数(HI)、适形性指数(CI)以及危及器官(OAR)受量,比较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 IMRT及RapidArc的靶区剂量学参数(CI、HI、D2%、D98%、V95、V100)均优于3D-C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RapidArc较3D-CRT显著降低左右视神经Dmax、左右腮腺Dmean及脑干Dmax的受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3D-CRT能显著减少左右晶状体的Dmax和左右眼球的Dmax、Dmean受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及RapidArc在靶区和危及器官受量方面无差异.3D-CRT、IMRT和RapidArc计划的平均MU分别为287.8、1388.8和346.6.结论 IMRT及RapidArc较3D-CRT具有一定的剂量学优势,3D-CRT能减少晶状体及眼球的受量,治疗时间短.

  • 基于千伏级锥形束CT进行心脏受量评估的研究

    作者:刘成新;巩贯忠;刘玉忠;卢洁;刘同海;董玮;赵木昆;尹勇

    目的 研究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时,基于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和定位CT制定放疗计划的心脏受量的差异.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放射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15例,每次治疗前均拍摄CBCT进行摆位误差纠正.利用每位患者前10次的CBCT进行研究,处方剂量定义为5 Gy×10次.应用首次kV-CBCT与定位CT进行心脏范围勾画,比较两种勾画方式下心脏剂量学参数的差异.结果 基于第1次治疗时的kV-CBCT图像勾画的心脏体积(717±103)cm3大于基于定位CT勾画的(588±90)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8,P<0.05);基于kV-CBCT获得的心脏相对剂量-体积(VxGy-R)指标中除V5Gy-R外,V10Gy-R、V15Gy-R、V20Gy.R、V25Gy-R、V30Gy-R、V35Gy-R大于基于定位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 ~3.9,P<0.05);基于kV-CBCT所获得的绝对剂量-体积(VxGy-A)指标V5Gy-A、V10Gy-A、V15Gy-A、V20Gy-A、V25Gy-A、V30 Gy-A、V355 Gy-A大于基于定位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9,P<0.05);基于CBCT所获得的心脏固定体积内的剂量指标D50cm3、D100cm3、D150cm3、D200cm3、D250cm3及Dmean、Dmax大于基于定位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 ~6.5,P<0.05).结论 根据kV-CBCT的特性及其心脏受量统计分析,应用kV-CBCT进行心脏受量评价可弥补心跳和呼吸的影响,得到更真实、客观的剂量-体积参数.

  • 局部中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期加量调强放疗前瞻性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

    作者:杨咏强;冯林春;贾宝庆;曲宝林;马林;刘洪一;王运来;葛瑞刚;陈静

    目的 评估对Ⅱ~Ⅲ期可手术切除的直肠癌患者行术前同期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并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化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间共13例Ⅱ~Ⅲ期可手术切除的直肠癌患者接受术前调强放疗,给予肿瘤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56.25 Gy/25次(2.25 Gy/次),高危复发区域和区域淋巴引流区50 Gy/25次(2.0 Gy/次),同时口服卡培他滨同步化疗(825 mg/m2,2次/d,5 d/周×5周).放化疗结束后4~8周患者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研究主要终点为病理完全缓解率(ypCR率)、TNM降期率、急性期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次要终点为保肛手术率.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术前同步放化疗并接受TME,TNM降期率为10/13,其中T降期率为9/13,N降期率为4/6,ypCR率为3/13.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全部为1~2级,包括2级骨髓抑制5例,1级骨髓抑制4例,1级腹泻2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膀胱瘘.保肛手术率为10/13.结论 局部中晚期直肠癌患者行SIB-IMRT并口服卡培他滨的术前同步放化疗方案的初步结果表明其疗效好、安全可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射野方向和数量对计划优化影响的初步探讨

    作者:王冰;刘士新;杨金磊;卜明伟

    目的 探索射野方向及数量对宫颈癌计划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9例进行调强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分别设计射野方向均分、起始角度分别为0°、180°的15主野30子野和7主野55子野计划,比较4组计划的治疗时间、机器跳数及靶区、危及器官和靶区外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结果 7野计划起始角度为180°时小肠V30比另外3组计划高约4%(F=6.164,P<0.05).相同数量射野不同入射方向的计划间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各项剂量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射野数量相同起始角度计划的直肠、膀胱的V40、V30和小肠的V40相似;15野计划危及器官的V20、Dmean明显减小(F=3.665~10.503,P<0.05),靶区的均匀性稍逊于7野计划(F=12.933,P<0.05).15野计划治疗时间略有增加(F=0.312,P<0.05),但是计划跳数明显减少(F=4.650,P<0.05).结论 增加入射野数量可以基本抵消子野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获得相近的剂量学结果.

  • 2012年山西省某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状况分析

    作者:高芳;刘继平;杜改燕;邢榕

    个人剂量是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以及放射卫生管理的重要依据.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能客观反映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发现放射工作场所的防护漏洞,从而改进放射防护措施.本文报道了山西省某医疗机构2012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状况.

    关键词:
  • 广西部分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机质量控制检测与评价

    作者:覃志英;谢萍;梁挺

    医用诊断X射线是应用广、受照人数多,并且不断持续增加的一种人工电离辐射源.为了解广西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机设备性能状况,探讨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根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1]和《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2],对广西壮族自治区X射线摄影机进行了检测与评价,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重庆市万州区医用诊断X射线机性能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樊毅

    为了解万州区医疗机构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运行质量状况,提高临床影像质量,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重庆万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2012年对辖区内委托的67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开展了性能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对铀矿工肺癌辐射病因判断值的探讨

    作者:王秀琴;刘占旗;李幼忱;战景明;田宇;姜霞

    目的 比较关于放射性肿瘤判断的两个国家标准GBZ 97-2002(简称旧标准)和GBZ97-2009(简称新标准)在铀矿工肺癌判断中的差异,探讨新标准对铀矿工肺癌病因判断带来的影响.方法 利用既往流行病学调查中的19例铀矿工肺癌资料,分别按照新、旧标准GBZ 97-2002和GBZ97-2009进行肺癌的辐射病因计算.结果 对19例铀矿工肺癌的病因概率(PC)计算显示,采用旧标准,有7例判断为放射性肿瘤;采用新标准,则可能有15例被判断为放射性肿瘤,增加了1.1倍.其原因是2009年标准使用PC值的95%上限替代2002年标准以PC值的中位数作为病因概率判断值.结论 与GBZ 97-2002相比,GBZ 97-2009判断门槛明显减低.

  • 核电站周边地区饮用水中氚浓度调查

    作者:申宝鸣;吉艳琴;田青;邵宪章;尹亮亮;苏旭

    环境中的氚主要来源于天然氚和人工氚,天然氚是由宇宙射线在同温层诱发的核反应产物[1].海洋表层水天然氚浓度背景值范围为0.02~0.10 Bq/L,陆地表层水天然氚浓度背景值范围0.2~0.9 Bq/L[2-3].环境中人工氚主要来源于大气层核试验,1963年达到高峰.随后由于全球禁止核试验,大气中的人工氚经过雨水冲刷、自然衰变和海洋吸收,到1990年,降水中氚浓度基本恢复至天然水平[4].人工氚的另一个来源是核电运行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氚,其数量与天然氚的年产率相当.随着核电站装机数量的增加,其对环境氚贡献的比重将越来越大[3].目前,用于环境水氚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液体闪烁计数器法、流气式气体正比计数法和气体同位素质谱法[5].环境样品水中氚的富集方法主要采用对样品水的电解浓集来实现.本研究在2009-2010年,采用水中氚的电解浓集方法,分别对辽宁、江苏、山东和浙江省4个核电站30 km范围内的水库水、湖水、井水、机井水和自来水共112份样品中的氚进行了分析,获得了核电站周边环境水氚浓度的基础数据.

    关键词:
  • 三名事故受照人员生物学指标的随访研究

    作者:池翠萍;田荣;刘惠芳;王海燕;魏锦萍;郭剑平;郭凤玲;李曙芳

    目的 对3例60Co辐照装置事故受照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蛋白组成及白细胞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寻找晚发性辐射损伤早期诊断治疗候选指标.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离和定量血清蛋白;基因芯片方法筛选辐射损伤差异表达基因,并用RT-PCR方法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患者在受照后3年其外周血CD4 +T细胞持续降低,CD8+T细胞升高,CD4+T细胞与CD8+T细胞比值降低;白蛋白含量下降,β球蛋白升高.基因芯片结果显示,上调差异基因285个,下调基因446个;RT-PCR对下调基因KDR,上调基因CEACAM8及OSM的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CD4+T细胞及CD4+与CD8+T细胞的比值可作为晚发性损伤预测指标.

  • 低剂量X射线对人树突状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李晓;江其生;李峰生;吕进;王思念;何蕊;邹跃;孙松韦;王成

    目的 研究低剂量X射线对人树突状细胞(DC)体外迁移能力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人GM-CSF和IL-4共同诱导分化为DC,于培养的第5天加入TNF-α促进成熟,在培养的第6天用X射线照射DC,受照剂量分别是0、0.05、0.1、0.2、0.5 Gy,照射后48 h收获DC;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CR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迁移实验法检测DC的体外迁移能力.结果 与0 Gy相比,0.2和0.5 Gy照射后,CCR7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剂量(t=14.72、4.72,P<0.05);0.2 Gy照射后,CCR7蛋白表达量高于其他剂量(t=4.46,P<0.05),DC迁移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剂量(t=2.95,P<0.05);以抗CCR7单克隆抗体封闭CCR7蛋白活性,在接受同等剂量照射时,DC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t=4.63~8.96,P<0.05).结论 受到0.2 Gy X射线照射的DC,体外迁移能力显著增强,其机制可能与受照后DC表达CCR7 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有关.

  • 电离辐射对成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骨保护素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慧;杨冰;唐泉;孙元明;韩英;樊飞跃;贾立立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对成骨细胞RANKL和OPG表达的影响,探讨辐射导致骨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C3T3-E1细胞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经O、2和4 Gy137 Cs γ射线照射后,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电离辐射对于成骨细胞RANKL和OPG mRNA及其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4 Gy照射可以导致成骨细胞RANKL mRNA(t=5.41,P<0.05)及其蛋白(t=68.37,P<0.01)表达水平上调;2和4 Gy照射可以导致成骨细胞OPG mRNA(t=5.20、7.02,P<0.05)及其蛋白(=7.78、9.45,P<0.05)表达水平下调.结论 2和4 Gy电离辐射可以导致成骨细胞中RANKL/RANK/OPG通路发生改变,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进而促进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

  • 慢病毒载体介导RNA干扰沉默Livin基因对大肠癌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魏芹;何文静;陈少卿;余娜莎;黎军和;熊建萍

    目的 探讨慢病毒载体介导RNA干扰沉默Livin基因表达,对大肠癌HT-29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36只BALB/c(nu/nu)裸鼠,按随机区组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实验组,将HT-29细胞接种于裸鼠,建立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观察裸鼠体重及瘤体积的变化.RT-PCR、免疫组织化学分析Livin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瘤内注射生理盐水、空载慢病毒和干扰慢病毒,同时均给予10 Gy 6MVX射线照射,绘制裸鼠体重和移植瘤生长曲线.结果 实验组体积抑瘤率为(50.04±0.07)%,瘤体重量明显减轻(F=4.85,P<0.05),瘤重抑瘤率为(50.27 ±0.17)%.实验组Livin mRNA表达水平为(17.75±0.08)%,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67.60±0.05)%和阴性对照组的(68.54±0.03)%(F=89.97,P<0.01).实验组Livin蛋白表达水平为(36.00±3.40)%,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85.00±3.15)%和阴性对照组的(80.33±3.08)%(F=107.32,P<0.01).实验组凋亡率为(23.67±2.25)%,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5.00±1.50)%和阴性对照组的(8.33±1.82)%(F=56.94,P<0.01).与射线联合时,裸鼠移植瘤体积在分组之间总体存在差异(F=10.70,P<0.01),实验组肿瘤体积变化小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F=7.01 ~9.32,P<0.01).结论 慢病毒载体介导RNA干扰沉默Livin基因表达能抑制大肠癌HT-2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增加移植瘤对放疗的敏感性.

  • 盐酸小檗碱对乏氧食管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作者:杨百霞;杨曦;朱琪伟;吴志军;翟小刚;夏小春;蔡晶

    目的 研究盐酸小檗碱对乏氧食管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通过MTT法检测盐酸小檗碱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生长的抑制;克隆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盐酸小檗碱的放射增敏作用;通过免疫荧光实验观察HIF-1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HIF-1表达;γ-H2AX焦点形成检测DNA分子损伤情况.结果 盐酸小檗碱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的生长,并且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通过单击多靶模型拟合曲线,可见低浓度盐酸小檗碱预处理24 h,相比于照射组,可以增加乏氧ECA-109细胞的辐射敏感性(t=3.69,P<0.05),辐射增敏指数为1.42;与照射组相比,盐酸小檗碱+照射组中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t=4.74,P<0.05);盐酸小檗碱作用于乏氧食管癌细胞,可以使乏氧相关蛋白HIF-1的表达降低,并且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相对于照射组,盐酸小檗碱+照射组能够增加DNA双链断裂数目(DSB).结论 盐酸小檗碱能够提高食管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与其增加食管癌细胞的凋亡率和降低乏氧食管癌ECA-109细胞内HIF-1的表达有关.

  • 电离辐射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STAT3靶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峰生;高玲;宋秀军;李晓;江其生;陈肖华

    目的 探讨γ射线照射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促血管生成基因VEGF以及抗凋亡基因bcl-2和存活素(survivin)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转录因子STAT3的关系.方法 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2和4 Gyγ射线照射后24 h A549细胞中VEGF、Bcl-2和Survivin表达水平以及STAT3抑制后VEGF和Survivin的表达变化.结果 2和4 Gyγ射线照射后,VEGF和Survivin的表达均显著升高,而Bcl-2的表达不受γ射线照射的影响.利用抑制剂AG490阻断γ射线照射诱导的STAT3激活后,辐射诱导的VEGF和Survivin的表达升高被抑制.结论 γ射线照射可通过激活STAT3上调A549细胞中Survivin和VEGF的表达,Survivin蛋白的上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辐射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而VEGF的表达升高则有助于肿瘤血管生成.

  • 乳腺X射线摄影剂量仪角响应研究

    作者:徐辉;王建超;尉可道;岳保荣

    目的 研究不同乳腺剂量仪在单一能量X射线时的角响应性能,以及不同能量X射线时乳腺剂量仪角响应的变化趋势,对乳腺数字体层合成摄影(DBT)中受检者乳腺平均剂量的评价进行探讨.方法 分别用4种低能标准射线质对4种不同类型乳腺剂量仪进行照射,照射角度从0°至90°变化.每个角度重复曝光3次,记录4种剂量仪的测量值并计算该角度相对于垂直入射时的角响应值.结果 4种剂量仪的剂量响应均在射线垂直人射探测器表面时大,随着射线入射角度的增大,其剂量响应逐渐降低.射线入射角为10°时,剂量仪A、B、C和D的角响应分别为0.99、0.99、0.96和0.96;入射角为25°时,分别为0.96、1.00、0.78和0.52.电离室剂量仪角响应曲线下降较为平缓,半导体探测器剂量仪的角响应曲线在角度较大明显下降,当射线入射角度大于45°时已检测不出剂量信号.对于电离室剂量仪,在角度不变时,射线能量较低时通常角响应值也较低.结论 在进行DBT系统中剂量测量时,现有的方法会低估乳房表面接受的实际剂量,进而低估了受检者的乳腺平均剂量.为使因球管旋转角度带来的误差降至低,应该针对不同DBT设备对不同类型乳腺剂量仪进行相应角响应校正.

  •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辐射剂量调查

    作者:崔燕海;张红丹;郑君惠;杨向太;梁长虹

    目前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辐射剂量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1-3].剂量面积乘积(DAP)作为透视检查的剂量监测量可用来评估有效剂量[4].当前新的X射线成像系统都装配有DAP测量仪,可以实现患者剂量的实时监测.我国近10年来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数量迅速上升,同时复杂病变的处理也越来越多,但是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及引起的相关健康风险关注不够,当前我国并没有针对具体的介入放射实践项目的放射防护规定,典型操作的辐射剂量不甚明了,对于不同复杂程度操作的辐射剂量尤其缺乏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CA)和不同复杂程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的辐射剂量进行调查,并与国外研究作横向比较,提出减低辐射剂量的措施.

    关键词:
  • 淋巴瘤化疗后行受侵区域PET-CT扫描评价疗效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梁颖;吴宁;耿建华;方艳;郑容;张雯杰;刘瑛;张瀚;李小萌

    目的 为降低辐射剂量,探讨淋巴瘤化疗后采用受侵区域PET-CT扫描评价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化疗前、后均行全身PET-CT扫描的淋巴瘤初诊患者.将化疗前PET-CT所示的淋巴瘤侵犯范围定义为受侵区域,化疗后假设采用受侵区域PET-CT扫描,比较其与全身PET-CT扫描在疗效评价方面的差异.对全身和受侵区域PET-CT扫描疗效评价结果一致者,比较其有效剂量和扫描时间的差异.结果 在评价淋巴瘤化疗后疗效方面,全身PET-CT扫描示37例达到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3例进展(PD),受侵区域PET-CT示37例达到CR、14例PR、2例PD.37例CR者全身和受侵区域PET-CT扫描的有效剂量分别为(15.0±1.7)和(12.0±2.5)mSv(Z=-5.307,P<0.05)、扫描时间分别为(19.5±2.6)与(11.3±4.4)s(Z=-5.324,P<0.05).结论 化疗后达到CR者行受侵区域PET-CT扫描,其疗效与全身PET-CT扫描相同,减少了PET-CT扫描的有效剂量和时间.化疗后PR或PD者受侵区域PET-CT扫描的疗效评价结果与全身扫描不同,应行全身PET-CT扫描评价化疗后疗效.

  • 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放射性肠损伤的机制探讨

    作者:常鹏宇;崔爽;曲雅勤

    放射性肠损伤在临床上常见.然而,针对放射性肠损伤的治疗手段有限.随着组织工程研究不断进展,现已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射性肠损伤具有修复作用,其中以脐带、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应用研究居多[1-6].这些研究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受损肠上皮细胞的再生,维持受照上皮的完整性.不过,这些研究关于间充质干细胞的修复作用机制报道甚少.另外,内皮细胞损伤及炎症也是影响放射性肠损伤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重要因素[7].截至目前,相关研究尚未报道间充质干细胞在修复放射性肠损伤过程中能够促进血管的新生或减轻局部炎症.不过,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缺血疾病、免疫疾病中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泌多种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及抗炎作用的细胞因子[8].因此,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放射性肠损伤的过程中,应当能够发挥抗炎及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本文结合近来的研究成果,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在修复放射性肠损伤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机制,为今后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 线粒体在电离辐射旁效应中的变化和作用

    作者:付佳美;袁德晓;邵春林

    自从1992年Nagasawa和Little[1]发现辐射旁效应现象至今,旁效应作为一种非靶效应,已成为放射生物学及辐射防护领域的研究热点.旁效应是指未受照射细胞可以产生与直接受照细胞相似的生物学效应,包括姊妹染色体互换、微核形成、细胞转化、细胞凋亡、细胞死亡、基因突变、基因组不稳定性等,但对于旁效应的具体分子机制还有很多未知数[2].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在细胞凋亡、衰老与自噬中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近来研究显示,线粒体不仅是辐射直接损伤的重要靶,其在旁效应中也表现结构和功能变化,并且在介导和调控旁效应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3].本文拟从以下4个方面对线粒体在旁效应中的变化和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 贝伐珠单抗治疗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容小明;唐亚梅

    放疗作为头颈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对肿瘤周围脑组织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既往研究报道,放射后脑损伤的发生率达4.6%~35%,与放疗方案和个体因素有关[1-3].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脑水肿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和坏死脑组织所致的定位症状或体征.传统治疗方案是脱水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但其有效率仅为20%左右[4].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如代谢紊乱、胃肠道出血及因免疫抑制而合并感染等.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寻求更有效的方法治疗放射性脑损伤.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安维汀Avastin)作为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主要应用于肺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近年来,欧美等多个肿瘤中心陆续有学者报道,采用贝伐珠单抗可有效减轻放射后脑水肿,改善放射性脑损伤[5-6].本文对该药治疗放射性脑损伤的机制、疗效以及安全性作一综述.

    关键词:
  • 80kV结合迭代算法进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朱景雨;李惠民;陈兆学;丁茗;薛建平;蔡静;樊能;朱礼华;翁亚芳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低kV门静脉成像的可行性以及相关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连续31例门静脉成像患者纳入研究,以3.0 mL/s速率经肘正中静脉注射欧乃派克(350 mgI/ml)90 ml,使用256层CT(Philips Brilliance iCT)机型分别完成动脉期(120 kV,150 mAs)和门脉期(80 kV,120 mAs)扫描,记录两次扫描时的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辐射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对门脉期数据采用4组不同滤波函数进行回顾性重建:A组,滤过反投影(FBP)+平滑函数;B组,FBP+标准函数;C组,迭代4(iDose4)+标准函数;D组,迭代6(iDose4)+标准函数.在工作站上分别完成门脉血管重建的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投影重建(MPR)显示,并在门脉分支中心层面分别测量腹主动脉、门脉、肝右叶实质3个结构的CT值和图像噪声(SD)值.由2位资深放射科医生和1位CT技师共同评价门脉图像质量.结果 门脉期扫描(低剂量)的DLP与E分别是(81.23±7.46)mGy·cm和(1.22±0.11)mSv,均明显低于动脉期(常规剂量)的(353.45±31.46)mGy·cm和(5.30±0.47)mSv(F=2197.23,P<0.05);各组间SD值有明显差异(F=54.364,P<0.05),以D组(57.09±13.59)小,B组(115.55±31.12)大.所有4组门脉图像均符合诊断图像质量要求,C和D两组门脉显示优于A和B两组.结论 80 kV结合迭代算法的低剂量MSCT门脉成像是可行的.

  • 先心病双源CT血管造影前瞻性序列扫描与大螺距扫描的对照研究

    作者:赵宏亮;石明国;宦怡;刘莹;任静;李剑;郑敏文

    目的 对比分析婴幼儿先心病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触发血管造影中,Flash(大螺距扫描)与序列扫描两种模式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方法 60例临床拟诊先天性心脏病并进行DSCT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的患儿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采用Flash扫描模式,B组30例采用序列扫描模式.比较两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以及CT图像质量,并以手术或心脏造影(DSA)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 A、B两组CTDIvol分别为(0.32±0.l0)和(1.40±0.43)mGy(t=13.32,P<0.05);DLP分别为(6.46±1.92)和(17.91±4.80)mGy·cm(t=7.97,P<0.05);E分别为(0.19±0.05)和(0.45±0.12)mSv(t=16.64,P<0.05);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03±1.15)和(3.13±1.38)(t=3.55,P<0.05);A、B两组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和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畸形检出率(91%)高于B组(75%)(x2=7.72,P<0.05).结论 在婴幼儿先心病DSCT血管造影中,采用Flash扫描模式时畸形检出率高于序列模式,且有效辐射剂量降低.

  • 高级迭代重建算法降低盆腔CT剂量潜能的模体研究

    作者:宁培钢;史大鹏;程晓军;吕玉民;朱绍成

    目的 探讨应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降低盆腔CT扫描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宝石能谱CT以不同的管电流对标准男性模体扫描,记录不同毫安值扫描条件下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滤过反投影重建(FBP)、50%ASiR及MBIR 3种重建模式下图像的平均CT值、噪声及对比噪声比.由3位高年资医师对图像给予主观评价.结果 50%ASiR及MBIR重建算法比FBP重建算法噪声明显减少,对比噪声比明显提高.能够符合诊断要求的小mA值分别为250 mA(FBP)、180 mA(50%ASiR)和100 mA(MBIR).在同等图像质量情况下,50%ASiR及MBIR重建模式分别可减少剂量28.0%及59.9%.结论 高级迭代重建算法能够减少图像噪声,提高图像对比噪声比,降低盆腔CT剂量.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