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Medicine and Protection 중화방사의학여방호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5098
  • 国内刊号: 11-227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9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苏旭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应用凋亡和微核检测法预测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郭国祯;林海;张李燕;李豫蓉;惠延平

    细胞辐射敏感性的预测一直是放射生物学和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是肿瘤放射治疗方案尤其放疗个体化方案制定的关键。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已提出了许多检测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的方法[1]。其中微核(MN)检测法是被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2,3]。但是人们仍对将其作为预测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可行性有争议。有作者报告,MN发生率与克隆形成率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但也有报告认为并不存在这种相关性。影响这种相关性的因素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细胞受照射时所处的细胞周期、双核细胞的百分比、DNA含量、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不稳定性和照后凋亡细胞的发生[4,5]。细胞受照射后凋亡的形成率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密切相关已有大量的报道。近有报道认为,一些因素引起的凋亡的发生与MN的形成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并认为凋亡和MN的形成都是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以后发生的,都和遗传物质受损有关。本研究采用3株人类细胞和两株啮齿动物细胞把辐照诱导的MN和凋亡与细胞存活率进行比较,对MN检测能否用来预测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潜在可能性进行了评估。探讨了凋亡细胞对MN发生率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1.细胞和细胞培养:利用3株人体细胞和两株啮齿动物细胞:SHIN-3为人卵巢腺癌细胞株,DU-145为人体前列腺癌细胞株,COLO 320 DM为人结肠腺癌细胞株,CHO-K1为中国仓鼠卵细胞,F9细胞为鼠畸胎瘤细胞。将细胞在37℃条件下,含95%空气和5%CO2的潮湿环境中进行孵育。

  • CD34在放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孔佩艳;罗成基;郭朝华;周燕虹;邹仲敏;施炎

    目的研究辐射所致造血功能障碍时造血干/祖细胞表面CD34抗原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斑点杂交的方法,初步检测了昆明种小鼠受6.0 Gy辐照后不同时相点时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表达量的变化,并对其可能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放射损伤后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表达在受照后24 h即明显增高,之后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至照后15 d时仍较正常时高50%。结论在此照射剂量时小鼠骨髓内残存的、具有造血功能的早期造血祖细胞在骨髓造血的内稳态遭到破坏后,可代偿性地迅速增加其增殖能力和细胞数量,以加速造血的恢复过程。这可能是机体对损伤导致造血功能低下时的一种代偿性增生机理。

  • 理化因子影响EL-4细胞增殖反应的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金顺子;何淑杰;刘树铮

    近年来环境理化因子对人体和哺乳动物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低剂量化学因子诱导兴奋效应的研究已有系统资料[1],但对化学因子增强免疫的报道尚少。本文作者选择有机物(丝裂霉素C)和无机物(氯化镉)两种化学因子与电离辐射进行比较,用3H-TdR掺入法,观察3种因子对EL-4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以揭示低剂量理化因子的免疫增强效应机理。 一、材料和方法 1.细胞培养:EL-4细胞由日本引进。取处于指数生长期的细胞,用RPMI-1640培养液(含10% FCS)调浓度为5×105个*ml-1,取180 μl加至96孔培养板中,4复孔,在37℃及体积分数为5%的CO2条件下预培养3 h。 2.照射条件:用国产X.S.S.250(FZ)型固定式X射线深部治疗机,电压200 kV,电流100 mA,滤板0.5 mm Cu,1.0 mm Al,靶细胞距分别为56 cm,247.3 cm,吸收剂量为50、75、100、200 mGy及0.5、1、2、4、6 Gy,吸收剂量率相应为12.5 mGy*min-1及0.287 Gy*min-1。

  • 全身辐射对小鼠巨噬细胞IL-12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延江;粟永萍;艾国平;冉新泽;刘晓宏;袁良平;程天民

    目的探讨γ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形态和IL-12基因表达影响的时效和量效特点,为放射损伤后的免疫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小鼠一次性全身照射,于不同时相点分离、计数腹腔巨噬细胞,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RT-PCR法检测其IL-12p35和p40的基因转录水平。结果①伤后巨噬细胞数量早期减少,后期恢复;②伤后巨噬细胞呈多形性和纤维状;③伤后IL-12p35转录水平降低,而p40转录水平增加;④照射剂量越大,巨噬细胞损伤效应越重,恢复越慢。伤后7d内以损伤改变为主,15d后以再生修复、功能恢复为主。结论全身照射后巨噬细胞数量减少,形态改变,以及IL-12 p35的减少和p40/p40的增加,可能是免疫障碍的重要环节。只有同时检测IL-12 p35和p40才能正确反映放射损伤后IL-12的基因表达状态。

  • 邻苯二酚类螯合剂对辐射引起大鼠肝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红红;胡昱兴;王英华;杨照华;罗梅初;孙梅贞

    目的观察邻苯二酚类螯合剂9501、9502、7601(CBMIDA)对辐射引起大鼠肝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以探讨其防护核素内污染辐射损伤的可能性。方法采用γ射线外照射方法,引起大鼠肝线粒体辐射损伤,给予不同剂量的螯合剂,观察其保护作用。以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在520 nm波长测定反应体系的浊度变化,以反映线粒体肿胀损伤程度,并制备电镜切片。结果 9501(5×10-6 mol/L)、9502(10-5 mol/L)、7601(10-5 mol/L)能显著抑制120 Gy γ辐射所致肝线粒体MDA生成,9501、7601对辐射引起的线粒体肿胀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9501并能防止辐射所致线粒体形态的病理性损伤。作者并对此类螯合剂对大鼠肝线粒体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邻苯二酚类螯合剂9501、9502、7601(CBMIDA)对外照射引起大鼠肝线粒体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不同细胞量异基因小鼠骨髓移植回巢规律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苏平;蔡建明;项莺松;赵芳;黄定德;高建国;杨如俊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量骨髓移植的回巢规律,进一步提高移植效果。方法采用异基因小鼠模型进行不同细胞量骨髓移植,观察了不同细胞量组及其在不同时间点的回巢情况。结果回巢的阳性细胞比例:不同细胞量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以第3天高(P<0.01)。从外周血、骨髓、脾的供体阳性细胞和回巢率的变化中可看到供体细胞在受体体内有回巢-出巢-再回巢的现象。回巢率:骨髓低细胞量组的回巢率高于高细胞量组(P<0.01),不同时间点和脾各组间回巢率差异无显著性,脾各时间点回巢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一定细胞量范围内低细胞量组的回巢率高于高细胞量组,一次性大量移植可能是一种浪费。

  • TGFβ1正、反义基因转染60Co照射HELF对TGFβ1及I型前胶原mRNA表达调控影响

    作者:刘纯杰;王德文;高亚兵;熊呈琦;彭瑞云;崔雪梅;宋良文;张兆山;龙建银;王会信

    目的观察TGFβ1正、反义基因转染60Co γ射线照射的HELF后对其TGFβ1 mRNA及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进行基因稳定转染,转染细胞经PCR,DNA dot blot鉴定和RNA dot blot分析。结果选择5 Gy照射细胞,采用Lipofect AMINE将TGFβ1正、反义基因表达载体pMAMneo-TGFβ1和pMAMneo-Anti TGFβ1转入HELF,转染细胞经G418抗性筛选出来,并且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诱导下培养。提取培养细胞的RNA和染色体DNA,转染细胞DNA与地高辛标记的neo特异探针杂交阳性,且可用neo基因特异的PCR引物扩增出276 bp的阳性片段。对提取的RNA用地高辛标记的TGFβ1探针和α1(Ⅰ)寡核苷酸探针经RNA dot blot分析表明,转染pMAMneo-AntiTGFβ1的细胞其TGFβ1 mRNA水平下降,而转染pMAMneo-TGFβ1的细胞其TGFβ1 mRNA水平则升高。对于Ⅰ型前胶原mRNA,前者表达水平比未转染细胞低,后者则略高。结论 TGFβ1反义基因转染60Co γ射线照射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后可以使细胞中TGFβ1 mRNA含量水平减少,使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降低。

    关键词: TGFβ1 基因转染
  • 低剂量147Pm内照射诱发小鼠细胞遗传突变抗性的研究

    作者:杨占山;杨淑琴;朱寿彭

    目的研究低剂量147Pm内污染对红细胞和淋巴细胞遗传突变的影响。方法应用骨髓和血液嗜多染与正常染红细胞微核检测以及骨髓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8.5 kBq/g体重147Pm内污染可引起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和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增多(P<0.05或0.01)。然而,预先应用0.37,3.7和37 Bq/g体重的147Pm内污染动物,3 d后注入18.5 kBq/g体重的147Pm,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以及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则显著低于单纯高剂量147Pm组(P<0.05或0.01);并且某些细胞突变与对照组比较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147Pm内污染预处理,可在较长时间内诱导红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辐射适应性反应:147Pm内污染诱导的细胞适应性反应具有较宽的剂量范围;与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比较,嗜多染与正常染红细胞微核亦是较灵敏的辐射生物学指标之一。

  • 电离辐射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干细胞因子mRNA转录的影响

    作者:杨军;丁振华;郑莉;周美娟;凌朝辉;林正;罗成基

    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是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产生造血活性物质所必需的结构基础,同时也能分泌多种造血因子。BMSC受到辐射损伤后,M-CSF、G-CSF、GM-CSF、IL-1、IL-4、IL-5等造血因子mRNA水平发生了变化[1],但对于其分泌的造血调控的重要细胞因子——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在放射损伤后其mRNA水平有什么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造血功能障碍之间是否有关系,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作者观察了体外培养的小鼠BMSC在受到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照射后,其SCF 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以期探讨放射损伤后造血功能障碍的机理。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健康雄性昆明小白鼠,体重18~22 g,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总RNA提取试剂盒(GIBCO BRL),10×SYBR Green PCR buffer(PE Applied Biosystems),Taq酶、m-MLV等均为上海生物工程公司代理产品。 2.引物设计:由Genset Singapore Biotechnology Pte Ltd合成,序列顺序为:上游引物:5′-ATCTGCGGGAATCCTGTGACTG-3′,下游引物:5′-CCATATCTCGTAGCCAACAATGAC-3′。 3.BMSC培养:参照Dexter's介绍的方法[2]进行BMSC培养。每周半量换液,至贴壁细胞长满为止(约3~4周)。

  • 俄歇电子发射核素靶向治疗中细胞平均吸收剂量的计算

    作者:王运来;张良安;戴光复

    目的给出一种新的方法,计算俄歇电子发射核素在细胞中均匀分布和非均匀分布时细胞和细胞核的平均吸收剂量以及吸收剂量在细胞内的分布。方法俄歇电子单位路径的能量损失用多项式拟合,用解析方法给出点源在细胞或细胞核内的能量沉积,从而得到不同源-靶组合的S值。放射性核素在细胞中径向线性分布和指数分布,分别计算了细胞和细胞核的平均吸收剂量;以及放射源距细胞中心不同距离时对细胞吸收剂量的影响。光子对细胞或细胞核的剂量贡献忽略不计。结果平均吸收剂量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和细胞的大小、俄歇电子能谱、核素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细胞核内的核素对细胞核吸收剂量的贡献远大于细胞质中的核素。结论俄歇电子在生物组织中的射程短,单位路径的能量损失高,能产生非常高的局部能量沉积。我们给出的细胞平均吸收剂量的解析计算方法计算速度快,结果可靠。

  • 铀氧化物在人体模拟肺液中的溶解特性

    作者:于水;邹晓颖;仲伟强;王功鹏;郭力生

    目的研究现场采集的不同粒径铀氧化物在人体模拟肺液和相关的缓冲体系中的溶解特性。方法用Cascade采样器将氧化铀按粒径分级,观察不同粒径铀氧化物在模拟肺液和缓冲液中不同时间的累积溶解百分数。结果小粒径铀氧化物在模拟肺液中的溶解度相对较高,且溶解速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大。铀氧化物在HAc-NaAc体系中的溶解速率随酸度增加而加快,在碱性NH4OH-NH4Cl体系中溶解速率随碱性增加而加快。铀氧化物在Na2CO3溶液中易溶,在NaH2PO4-Na2HPO4体系中几乎不溶。结论小粒径铀氧化物在模拟肺液中溶解度较高。铀氧化物易溶于酸性HAc-NaAc体系、碱性NH4OH-NH4Cl体系和Na2CO3溶液,不溶于NaH2PO4-Na2HPO4体系。

  • 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胎儿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死亡规律

    作者:项莺松;杨如俊;唐古生;许熊飞;蔡建明;杨平;张明辉;刘书逊;曹雪涛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胎儿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的死亡规律。方法以流式细胞术PE-CD34+/FITC\|AnnexinV/7AAD三色荧光法,多参数分析了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胎儿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凋亡、坏死和存活的时效和量效变化特点。结果受大剂量率γ射线1次5 Gy和8 Gy照射后,胎儿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的死亡是在照射后为期1周的连续性死亡,既有凋亡又有坏死,但是以凋亡为主;受大剂量率γ射线1次10 Gy和12 Gy照射后,胎儿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则在受照后当天即大量坏死,在持续1周内全部死亡。结论受大剂量率γ射线1次照射后,造血干细胞在1周内发生了增殖期死亡而连续性空出所占据的龛位。

  •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建立60Coγ射线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易位率剂量效应曲线及易位的持续性研究

    作者:王晓琳;李进;王知权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易位率和辐射剂量间的剂量效应关系以及观察易位率在同一剂量、不同时相点的变化。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连续Giemsa法,用4号和7号全染色体探针分析0、0.25、0.5、0.75、1和2 Gy 60Coγ射线离体照射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易位率,同时对两个剂量点进行52和72 h培养,比较其易位率。结果易位率和辐射剂量间的量效关系可以用一个二次多项式方程Y=0.0030+0.0134D+0.0165D2来描述;易位率在52和72 h培养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易位率和辐射剂量间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可作为进行早先照射剂量重建的理论依据。

  • 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后大鼠脑GAP-43mRNA的表达增强

    作者:苏炳银;蔡文琴;张成岗;Perbal.B

    目的研究60Co γ射线照射后大鼠脑GAP-43表达的变化与神经再生的关系。方法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原位杂交。结果正常对照大鼠除海马锥体细胞层有较强的阳性标记外,其他脑区仅有弥散的GAP-43mRNA弱阳性标记。8 Gy 60Co γ射线照射1周后,大脑皮质、基底核、丘脑和下丘脑的大部分核团GAP-43呈中等强度的表达,照射后第4周,以上脑区的GAP-43 mRNA水平明显升高,第7周GAP-43的表达逐渐减弱,但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60Co γ射线照射致大鼠脑损伤后GAP-43 mRNA表达增强,可能与损伤神经元结构再生和突触重建过程密切相关。

  • 低剂量照射诱导A549和2BS细胞适应性反应的研究

    作者:张占春;贾廷珍;朱应葆

    目的观察A549细胞(肺癌细胞)和2BS细胞(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低剂量照射后能否诱导适应性反应,探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在诱导适应性反应方面存在的差异,并结合细胞周期变化,进一步阐明适应性反应形成机理。方法 1.应用克隆形成法和苔盼蓝细胞染色计数法,分别绘制了A549细胞和2BS细胞的剂量-存活曲线。2.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不同剂量照射后A549和2BS细胞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 1. 2BS细胞经低剂量照射诱导出适应性反应(预先给予低剂量照射组的剂量-存活曲线与未预照射组比较,P<0.01)。A549细胞经低剂量照射未诱导出适应性反应(P>0.05)。2. 2BS细胞经低剂量加高剂量照射组于照后30 min即出现明显的G2期阻滞,且细胞周期于24 h内恢复。结论低剂量照射A549细胞未诱导出适应性反应,而2BS细胞可诱导出适应性反应,适应性反应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

  • 低剂量丝裂霉素C对实验性肿瘤放疗疗效的影响

    作者:杨建征;曲雅琴;吴镇凤;梁硕;朴春姬;张海英;王献理

    目的探讨低剂量丝裂霉素C(MMC)辅助放疗的可能性。方法大体测量荷瘤小鼠肿瘤变化,并用放免分析方法测定小鼠免疫功能。结果预先使用低剂量MMC使肿瘤缩小幅度较单纯放疗明显。放疗前12 h给予低剂量MMC,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并接近单纯荷瘤组。结论预先使用低剂量MMC可提高放疗疗效,并且明显改善放疗引起的荷瘤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其机理可能与荷瘤机体免疫力的提高,并诱导机体产生的适应性反应有关。

  • α粒子诱发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中p53基因的突变特点

    作者:楼铁柱;葛世丽;项晓琼;吴德昌

    目的观察α粒子诱发BEP2D细胞转化过程中p53基因的改变。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结果分析发现在细胞转化过程中,p53基因发生重要改变,照射后早期传代细胞中,p53外显子7就发生碱基突变,经酶切分析为249密码子的改变,外显子5/6在照后20代细胞内开始丢失,并经Southern杂交证实,以上改变均在转化过程中持续存在;而外显子8/9未见变化。结论 p53基因外显子5、6、7是α粒子对DNA损伤的重要靶位点,在α粒子诱发支气管上皮细胞转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苏州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与评价

    作者:俞荣生;樊根凤;张殷

    个人剂量监测是评价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与工作场所防护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获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剂量水平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为放射性疾病的诊断、卫生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标准提供了剂量依据。为此全国各地先后开展了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我市于1996年起对全市6区、6县(市)243个医用诊断X射线使用单位、76个工业探伤单位和53个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每年约1 000多名,进行了个人剂量监测。 一、仪器和方法 1.仪器设备:采用RGD-3型热释光剂量仪(北京防化院生产),LiF粉末制成元件,2000B-TLD退火炉。

  • 湖北省1988~1998年放射事故分析

    作者:范辉堂;胡荣祥;谢华

    放射性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在我省应用广泛,涵盖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在辐射技术广泛应用的同时,不安全因素同时存在,甚至造成放射事故。本文作者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提高辐射安全的途径,减少危害。 一、资料来源 放射事故资料来源于历年放射事故档案。采用检阅与查证的方法予以核实,按《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分类、分级进行整理[1]。 二、放射事故概况 1.事故级别 据统计我省自1988~1998年的10年间,共发生各类事故18起(见表1),平均每年发生1.8起,与过去27年中发生大小事故49起、平均年发生率相同[2]。其中,放射事件4起,占22.2%;一级事故10起,占55.6%;二级事故、三级事故各2起,均占11.1%。我省10年间发生的放射事故多属一级以下事故,总计占77.7%。

  • 襄樊市“九五”期间医用X射线诊断频率调查

    作者:李卓长;程清宇;林伏靖;王少敏

    为掌握我市“九五”期间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现状及趋势,我们于1999年1月8日至1999年2月10日,按卫生部委托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组织的“九五”期间全国医疗照射调查方案要求[1],开展了调查工作。 一、调查方法 在全市范围内所有开展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的医疗单位,按照全国统一方案要求,所有被调查单位在填写07号表基础上,对医用X射线诊断单位按年X射线诊断工作量分层抽样90个单位,填写分层调查表(10号表)[2]。为保证调查质量,要求各县(市)及市区参与调查人员抽查部分单位1996、1998年放射工作登记记录,并同该单位所报07号、10号表核实并作详细校对,纠正各种笔误和计算错误。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全市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单位216个,放射工作人员717人,各类医用诊断X射线机335台,CT机14台,可估算出全市每10万人拥有X射线机约6.2台、放射医生12.6人。调查区域覆盖全市2个城区、7个县(市),总人口分别为5 575 175人(1996年)、5 707 299人(1998年)。 1.表1给出了我市1996年和1998年各类X射线检查频率。两年X射线检查总频率分别为164.4人次/千人和159.2人次/千人,均比1980年中期调查结果有所增加,1998年低于1996年。同1984年全国调查结果比较:透视检查的比例下降了30%左右[3];而CT、DSA比例上升较快,1998年较1996年增长近1倍。

  • 正确评价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内、外环境辐射水平

    作者:邓大平;侯金鹏;朱建国;邱玉会

    医用诊断X射线是重要人工电离辐射源。投照过程涉及场所及人员即有内环境(针对工作人员和受检者),又有外环境(针对公众)的辐射防护问题,需考虑的辐射防护评价因素较多。本文作者就辐射防护评价中有关问题及评价方法做一些探讨。 一、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防护评价现状 1.相应国家标准的缺乏或不完善 我国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涉及医用诊断X射线内、外环境辐射水平控制的法规和标准有:①GB 4792-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1];②GB 8279-87医用诊断X射线卫生防护标准[2],规定了X射线机本身的防护性能要求及机房墙壁、门、窗应有的防护铅当量要求,但对工作人员工作位置及外环境的辐射水平控制值未做规定;③卫生部34号令《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3],附件中规定了透视、摄片中机房内、外环境辐射水平控制值,以及测量条件和评价方法。设定的摄片机测试条件为80 kV、30 mA、5 s,在此条件下测定空气比释动能率。但部分大于200 mA的国产机和绝大部分进口机没有设置30 mA档;还有少数X射线机只设置mAs,而没有mA档。由于测试条件与《规定》[3]不相符,无法与规定的控制值相比较。

  • 宁夏地区13台CT诊断设备的性能检测与评价

    作者:侯长松;金辉;卢桂才;彭显扬;张国亮

    目前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CT)已经广泛应用到诊断放射学中,其性能状况直接关系到影像的质量,而影像质量又直接关系医生对病人病变的确诊。1995年卫生部发布43号令《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按照该《暂行办法》,包括CT机在内的大型医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评审,评审合格并取得《大型医用设备应用许可证》后方可投入使用[1]。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拥有3 000多台CT机,并且数量还在不断的增长,但部分省市对CT性能的检测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为了使该项工作得以广泛的开展,大型设备评审办公室应宁夏回族自治区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所的邀请,对自治区16台CT机中的13台进行了性能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 1.设备:主要采用美国Victoren公司生产的设备:①76-410-4130型性能检测模体,②76-421型性能检测模体,③76-411型体环,④660-6型CT专用电离室,⑤660型剂量读数仪,⑥76-414头部剂量模体以及未经曝光20.3 cm×25.4 cm(8 in×10 in)胶片、大头针,水平尺和有效长度为60 cm、小长度为毫米的直尺。

  • 云南大理州医用X射线机调查

    作者:张英;易寿生;文进生;刘宇珠;张艳丹;姚林

    医用诊断X射线是医用射线中应用范围广、受照人数多的一种人工辐射源。因此X射线诊断的放射防护成为医疗照射防护的重点。为了贯彻《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等法规,保障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受检者和公众的健康安全,促进全州X射线工作者诊断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大理州1个市8个县的放射单位进行了全面的监测、监督和换证检查。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取自1998~1999年放射装置的监测、监督和换证资料。 2.方法:①监测仪器:FJ-347A、X-Y剂量仪,WF830ID.T-。②监测方式:按照《医用诊断X射线卫生防护标准》对全州1个市8个县144台X射线机的有用线束,照射量率(立、卧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的照射量率)外环境(门、窗等)进行监测。

  • 127例心血管疾病介入放射诊疗医疗照射剂量

    作者:芦春林;阮明;贾德林;戴光复;寇明英;赵玉娟;李洋;赵亮;丁磊;李军;杨宏传

    本文作者对我国介入放射学工作开展多的心血管疾病进行了医疗照射剂量水平调查,为我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中医疗照射防护提供参考。我们总结了127例心血管疾病介入放射诊治时各部位受照剂量,和21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介入放射诊疗时各部位受照剂量。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本次剂量测量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提供的LiF(Mg,Cu,P)粉末剂量计,密封于外径3 mm的塑料管中,壁厚0.5 mm;测量仪器为FJ-377热释光仪,(北京核仪器厂产品);退火装置为HW-2型热释光精密退火炉(中国辐射防护院研制);仪器刻度使用经中国剂量科学院标定过的241Am源;上述条件均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提供。 2.方法:①医院与病种选择:被调查医院选择了北京4所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开展较多的三甲级医院。调查病种有:冠心病、先心病、风心病、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等;介入诊疗术有:造影(冠脉、主动脉、颈动脉、左心室、右心室等),球囊扩张、放支架、射频消融、安起博器等;②剂量元件布放:元件术前布放于病人体表,术后取回集中测定。元件布放位置有:眉间(眼晶体),颈前正中(甲状腺),照射野(背侧胸6左侧心区),腹部(背侧腰椎2~3处),性腺(男性布睾丸表面,女性布腰骶关节部);③剂量元件测定:全部元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物理剂量室进行测定。测量条件:预热温度140℃,测量温度275℃,预热5 s,测量5 s,每个剂量元件的LiF粉末分3个平行样测定,每次测样8 mg,取测量平均值。所得数据经仪器刻度系统校正。

  • 治疗性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作者:曾莉敏;陈菊梅;赵瑞;陈国瑛;王运来;李莎

    核事故所致急性放射病极为少见,因此以治疗性急性放射病病人为对象,研究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作者介绍3例恶性血液病经全身大剂量照射后异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成功的病例,探讨急性放射病的治疗方法。 一、材料和方法 1.病例: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1。供者皆为HLA-Ⅰ/Ⅱ类抗原完全相合的同胞姊妹。其中性别和红细胞主要血型不同者2例,年龄29~43岁。 2.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和测定:供者用G-CSF(日本Kirin公司)2.5 μg/kg,皮下注射,1次/12 h,共6~7 d,第6天起用CS-3000 plus(美国Baxter公司)分离PBSC 2~3 d。计数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细胞数,半固体培养法测GM-CFU,结果见表1。 3.预处理方案:全身照射6.0~7.0 Gy(剂量率9.2 cGy/min),长春新碱2 mg,1次,足叶乙甙200 mg,1次,阿糖胞苷500 mg,2次,米托蒽醌10 mg,3次,环磷酰胺60 mg/kg,1次。

  • 牙龈癌患者放疗后牙龈组织损伤的研究

    作者:陈世璋

    牙龈癌是口腔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如不进行彻底的肿物切除常危及生命,但有些患者由于肿瘤侵及范围较大则需要先经放射治疗后再行手术切除肿物的治疗效果方更佳。但经放射治疗后病人的口腔粘膜,特别是牙龈组织常发生充血、水肿及牙龈糜烂等临床症状且不宜愈合,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通过2例单纯手术切除的牙龈癌患者的牙龈组织及6例先经放射治疗后再行手术切除的牙龈癌患者的牙龈组织进行病理学对比观察并探讨其改变,以揭示放射治疗对牙龈组织损伤的病理学特点,为改善及治疗放射治疗后的反应提供依据。 一、材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选取2例单纯手术切除的牙龈癌患者的牙龈组织,男1例,女1例,年龄58~70岁及6例术前放疗的牙龈癌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62~76岁,肿物大小均为3 cm×3 cm×4 cm。

  •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及其辐射防护作用

    作者:傅成波;王宝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ast Groth Factor,FGF)家族由一组在结构上相关的16种蛋白质组成,其中包括初发现的酸性FGF(aFGF,FGF-1),碱性FGF(bFGF,FGF-2),还包括一些原癌基因的产物,如int-2(FGF-3)、hst(FGF-4)、FGF-5和FGF-6,以及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FGF-7)[1]、雄激素激活因子(AIGF,FGF-8)、神经角质激活因子(GAF,FGF-9)、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和4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类似因子(FHFs)(FDF-11~14)及近发现的FGF-15和FGF-16。 与其他大多数FGF具有很强的广谱促细胞分裂作用相比,KGF是一种对包括胃肠道在内的各种类型的上皮细胞具高度特异的强促分裂作用的细胞因子。KGF在0.1~1.0 nmol/L的浓度范围内其浓度与细胞DNA合成呈线性关系,小浓度时可使细胞DNA合成增加600倍[1]。 一、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分子结构 KGF是由Rubin等人在M426肺成纤维细胞中首先发现的,具有有丝分裂原的性质[1]。纯化的KGF蛋白是分子量为26~28 kD怕热怕酸的单体。此后相应的cDNA的克隆和测序表明,KGF属于FGF家族[2]。

  • 细胞因子在放射诱导的正常组织急性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易俊林;蔡伟明

    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按出现症状的时间划分为:急性反应、亚急性反应和晚期迟发反应。急性反应与晚期反应的关系一直不明确,有人认为,急性反应中发生的事件在晚期放射损伤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出正常组织放射损伤应按照引发损伤的原始事件、正常组织的病理生理反应和组织细胞动力学划分为:原始事件、修复稳定期和缓慢进展期[1]。因此,研究急性反应发生机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减轻或延缓晚期损伤的出现就显得很有必要。 1.一般炎症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作用。在炎症反应过程中,介导淋巴细胞穿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的分子机理已经有了深入了解,在这一过程中,表达在淋巴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细胞粘附分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淋巴细胞穿过毛细血管迁移到组织中是炎症反应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在穿过毛细血管之前,淋巴细胞在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从血流中心开始靠近毛细血管的边缘,经过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滚动、俘获等过程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结合,然后,通过毛细血管内皮间隙穿过毛细血管达到组织中,这一过程需要许多细胞因子的参与,如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1,LFA-1)、选择素(包括P-选择素、E-选择素、L-选择素)、整合素、细胞粘附分子(CAMs)等。细胞粘附分子包括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CD54)、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CD31)。

  • 1996~1999年荆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

    作者:付承红;郭玉松;项俊武;姚梦雷

    我们从1986年以来对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工业厂矿等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开展了个人剂量监测,现对1996~1999年的个人剂量结果进行分析。 一、仪器和方法 选用LiF(Mg,Cu,P)热释光元件,配备相应的剂量盒,并对剂量计、测量仪器系统进行仔细刻度。监测前元件进行退火处理。 剂量计均由市卫生防疫站放射卫生科负责发放、回收,送省放射防护所测读,监测周期为3个月,监测方法按《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方法》的要求进行。

  • 重庆涪陵地区医用诊断X射线机防护调查

    作者:王大政;谭正勇;秦友权;郑磊

    我们于1999年3月至2000年7月对重庆市涪陵区医用诊断X射线机及机房防护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监测。 一、材料和方法 1.对象:全区医用诊断X射线机基本情况,机房面积,透视防护区,摄影操作处及机房门、窗空气照射量率。 2.监测条件与评价依据:依据《医用诊断X射线卫生防护标准》GB8279-87和《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监测规范》DB32/001-92要求进行布点监测和评价。监测仪器使用经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校正后的FJ-347A.X.γ辐射仪。 二、结果和讨论 1.基本情况:全区共有医用诊断X射线机52台,其中200 mA以上X射线机13台,200 mA X射线机15台,100 mA射线机21台,100 mA以下3台,200 mA及以下X射线机分布于乡、镇一级,88.5%的机器为80或90年代产品。 2.X射线机房面积 全区X射线机机房面积合格率为61.53%,其中200 mA以上X射线机机房面积合格率为71.4%。200 mA以下的29台,X射线机机房面积合格率仅为57.1%。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基层经济条件差,领导对放射防护重视不够,机房多为旧房改造而成,未进行正规设计。 3.透视防护情况:全区用于透视的X射线机有45台,立位透视防护区空气照射量率监测585点,合格580点,合格率为99.1%。卧位透视防护区空气照射量率监测798点,合格789点,合格率为98.9%。配有影像增强系统全遥控X线机3台进行立、卧位透视时,其操作室空气照射量率均符合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4.摄片操作处防护情况:全区用于摄片工作的X射线机有45台,其摄片操作处空气照射量率超过30 mGy*h-1标准的11台,合格率为75.6%。其原因主要是未设置摄影屏蔽室或屏蔽室门为木质结构,观察窗以普通玻璃代替铅玻璃。 5.机房门、窗防护情况:对全区52台X射线机机房的门、窗的防护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机房门、窗外空气照射量率超过60 nGy*h-1标准的有13间,合格39间,合格率为75%,原因是机房门、窗防护铅当量不够或未设置2 m以上高窗。 今后应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落实放射防护设施的“三同时”。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力度,督促超标单位加强整改,加强放射防护法规知识及防护知识培训,提高基层领导及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使我区放射防护工作做得更好。

  • 低剂量辐射诱导蛋白对紫外线、电离辐射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沈伟;苏燎原

    本研究通过直接提取低剂量辐射(LDR)诱导蛋白并观察其对紫外线、电离辐射所造成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实验方法 昆明小鼠随机分成非照射组和照射组,分别在20℃~24℃条件下接受0 cGy及10 cGy的γ射线照射,照射后2 h颈椎脱臼致死,无菌条件下取出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加蒸馏水以溶解红细胞,离心后按每6×107脾细胞2 ml比例加入含PMSF 4℃0.01 mol/L PBS,在冰浴下超声破碎脾脏细胞,破碎液在高速冷冻离心机上离心,上清液即为小鼠脾脏细胞蛋白提取液及含有LDR诱导蛋白的提取液,4℃冷藏待用。 取小鼠新鲜脾脏,制成RPMI 1640单细胞悬液,培养瓶培养细胞,各培养瓶装含10%小牛血清之RPMI 1640培养基2 ml,脾细胞悬液0.2 ml(脾细胞2×106个),接受UV(照射2 min,实测紫外线辐照强度为460 μW/cm2)或电离辐射损害(4 Gy)后分3组培养,分别加0.01 mol/L PBS、小鼠脾脏细胞蛋白提取液及含有LDR诱导蛋白的提取液0.1 ml,加3H-TdR20 μl,培养6 h、细胞收获、制膜后测放射线强度。

  • 妇科放射介入防护屏的研制

    作者:陈启龙

    本文作者制作了一个放射防护屏对妇科经阴道放射介入手术作散射线防护,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X射线机型:G.E.TX-Ⅲ型 500 mA遥控胃肠机。手术者用近台操作控制台操纵。 2.用2 mm厚铁板制成防护屏,主体尺寸为700 mm×500 mm,另以2 mm厚铁板做成防护屏固定部分,将防护屏主体固定在诊断的头端,下方悬挂铅橡皮帘。 3.经与妇科手术医生反复讨论并改进,使该防护屏在不影响术者操作的前提下,尽量起到防护散射线的目的。 4.由苏州市卫生防疫站放射防护科对术中是否用该防护屏作照射剂量率测定。 5.检测仪器为西安市262厂所产FJ-347A型剂量仪。

  • 甘肃庆阳地区放射防护调查

    作者:曹慧洁

    甘肃庆阳地区现有各类医用诊断X射线机185台,分属1市7县146个乡镇的170个医疗卫生单位。我们自1995年开始对辖区内从事X射线诊断工作的单位进行了监督监测。 一、方法:检查X射线机房建筑、布局、防护设施、辅助防护用品等;查阅有关资料、档案、制度、X射线机型号、制造厂家、出厂日期、使用情况及工作人员基本情况等;利用西安核仪器厂研制的FJ-347AX*γ剂量率仪,按照《医用诊断X射线卫生防护标准》(GB8279-87)中的监测方法,对使用正常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工作防护区空气照射量率进行监测。 二、结果:调查监测主要结果如表1~3。

  • 为X射线隔室透视窗配铅板

    作者:汤兰映;周凤琴

    目前我国一些县乡医院仍采用暗房隔室透视。我科从1989年购进桂林液压件厂生产一台rG-4型X射线机隔室透视机。荧光屏铅玻璃含铅量为0.24 mm,在日常工作中用3 mA、75 kV透视测到X射线照射量为10 μ C*kg-1/h,未超过国家标准(GB8279-87)限定为不应超过5 μ C*kg-1/h,我科在1995年用边角废料铅皮设计制作一块42 cm×33 cm×2 mm铅板(周边大于荧光屏1 cm),在铅板中上1/3处凿3 cm×13 cm长方形(透视医师两眼位置的高度与宽度),在铅板上下端各钻一孔,同时在荧光屏钢框上下端各钻一孔,恰好与铅板上下孔一致,用螺丝把铅板固定在钢框上,即可使用,为了美观铅板表面可用其他材料装饰。

  • 不确定度及其评估方法

    作者:程荣林

    不确定度一词近使用频率颇高,那么什么是不确定度?它与我们过去所说的误差究竟有什么异同?如何评估、计算和表示不确定度呢?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先重温一下传统的误差理论。 一、误差概论 1.测量(measurement)和误差(error) 以确定量值为目的一组操作称测量[1]。 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离不开形形式式的测量。通过测量,人们才能对客观事物获得数量概念,即做到心中有数。测量是打开自然科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今天,对于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生产而言,测量技术水平往往是衡量其进步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然而,由于人类认识能力和科学水平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例如实验方法和测量仪器的不完善,人们对于事物客观规律性认识的不全面,实验者本人知识和经验的欠缺,测量工作中的疏忽等,再加上被测量在数值上的不可通约性(即该数值不能以有效位数来表示),因而使得测量结果和被测量的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是客观存在,它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科学实验之中。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