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절강창상외과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温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8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7147
  • 国内刊号: 33-12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浙江创伤外科》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刘伟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急性肠梗阻治疗中应用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占小安;盛誉

    目的:观察急性肠梗阻治疗中应用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2例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术急性肠梗阻患者,观察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日减压量情况,记录其治疗情况。结果68例在内镜下置入经鼻小肠减压管,有54例在X线下置入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成功率为100%。术中未发生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术的治愈率为72.95%,总有效率为92.62%。结论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术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局部痛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雷仕林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应用局部痛点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门诊进行治疗的84例DLB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痛点注射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均没有明显差别(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优良分别为(71.43%vs 57.14%,χ2=4.421,P=0.036)。结论 DLBP应用局部痛点注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的缓解患者腰部疼痛,有利于促进功能障碍恢复,值得广大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 根管充填同步冠修复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张玲

    目的:应用根管充填同步冠修复治疗隐裂性牙髓炎,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130例患者,患牙147颗,均为牙隐裂伴牙髓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5例,患牙72颗,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患牙75颗,给予根管充填同步冠修复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估患牙临床疗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牙疼痛状况,应用牙合力测试仪评估患牙的咬合力,记录患者半年内复诊次数。结果观察组患牙显效率为93.06%(67/72),高于对照组84.72%(6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就诊次数为(2.43±0.52)次,低于对照组(4.97±0.56)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牙治疗后 VAS评分为(0.54±0.21)分,低于对照组(0.89±0.24)分,观察组患牙咬合力治疗后为(12.60±1.08)Kg,高于对照组(11.13±1.01)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隐裂性牙髓炎,应用根管充填同步冠修复进行治疗,患牙疗效显著提高,治疗后疼痛程度程度减轻明显,咬合力改善显著,且患者就诊次数减少。

  •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ICU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

    作者:李伟;斯一夫;姜建平;闫广玲;孙瑜;钟林;汪敏;张洁

    目的: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ICU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状况以及其治疗对策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所接受治疗的141例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分析,记录和比较所有研究对象在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ICU发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致病菌、危险因素、死亡率等进行分析,并对其治疗对策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141例 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分析发现:①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中59例发生肺部感染,82例未发生肺部感染,发生肺部感染的机率为41.84%;②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中发生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阳性菌以及真菌为主,各占感染对象的65.67%、20.90%以及5.97%;③气管切开、年龄、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以及基础疾病病史是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④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中死亡率6.78%。结论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ICU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状况以及其治疗对策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减小患者的痛苦,临床价值大。

  • 局麻鼻内窥镜下鼻骨骨折闭合复位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邱小雯;胡建道;孙红村;江文博;周韶

    目的:评价局麻鼻内窥镜下行鼻骨骨折闭合复位术的有效性和患者对手术过程的耐受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鼻骨骨折患者,均行鼻内窥镜下鼻骨骨折闭合复位术,麻醉方式为1%丁卡因鼻腔表面麻醉及1%利多卡因鼻腔内塌陷处粘膜下行和筛前神经及眶下神经局部浸润麻醉。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来判断患者手术的痛苦程度,评估患者对手术过程的耐受性。出院后随访半年,根据VAS量表法评估手术的效果。结果复位时间和手术疼痛评分有显著相关性( r=-0.882, P=0.000,n=30),受伤至复位时间越长,疼痛程度越轻。患者对手术过程的耐受性评估VAS结果(4.6±2.2),而对手术的效果的评估外观和通气功能满意度VAS结果分别为(8.5±0.9)和(8.6±1.1)。结论局麻鼻内镜下行鼻骨骨折闭合复位术,痛苦小,有效、安全且易操作,值得推广。

  • 宫颈提拉式缝合应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宫颈管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姚珊瑚

    目的:探讨分析宫颈提拉式缝合应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宫颈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进行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发生宫颈管出血患者60例,随机数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宫颈提拉式缝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填塞术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随访比较。结果在本次试验中,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注红细胞悬液以及血浆量、术后24小时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6周随访,所有患者电子阴道镜示宫颈外观形态正常,B超检查示宫颈长度正常。结论宫颈提拉式缝合应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宫颈管出血患者的治疗,具有更好的止血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过伸性下颈椎损伤16例的诊断和治疗总结

    作者:杨志平

    目的:对本院收治的16例下颈椎过伸性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为临床下颈椎过伸性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1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6例患者中,除1例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死亡和2例失访外,其余13例均获得6~18个月的随访,平均(11.3±4.8)个月;13例患者均达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无慢性颈部疼痛;2例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功能恢复,13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中6例脊髓功能恢复正常,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 MRI是目前确诊过伸性下颈椎颈椎损伤的佳手段,早期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能够稳定颈椎,促进相关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是治疗过伸性下颈椎损伤的较为理想方法。

  • CT重建技术及DASH量表在复杂腕关节损伤的诊断及临床疗效观察中的作用

    作者:黄晓涛;何广友;夏佳文;陈建文

    目的:探讨CT重建技术和DASH量表在复杂腕关节损伤的诊断及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中的作用。方法对于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20例复杂腕关节损伤患者,伤后采用常规查普通X线检查,经初期筛选后再行腕关节 CT重建。治疗后2、12月复查腕部X线及CT重建,观察骨折及肌肉损伤愈合情况。患者腕关节自功能评价采用DASH问卷调查表。结果20例腕关节外伤共发现骨折、脱位或伴软组织损伤共27处,而普通X线仅发现18处,9处漏诊病变终经腕部CT重建确诊。治疗后2月影像学检查示软组织稍肿胀,骨折线周缘骨痂形成。治疗后1年示骨折愈合可,损伤软组织恢复正常。治疗前DASH评分值平均为(37.05±2.14),治疗后2月DASH评分值平均为(34.70±2.70),治疗后1年DASH评分值平均为(4.40±1.19)。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T重建技术在复杂腕关节损伤的诊断及临床疗效观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DASH表为判断评估腕关节损伤及功能恢复的重要方法之一。

  • 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在老年胃癌手术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胡一迪

    目的:探讨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在老年胃癌手术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温州市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120例,分别计算每个患者的小野寺指数,按照小野寺指数的大小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48例(小野寺指数≥45)和营养不良组72例(小野寺指数﹤4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小野寺指数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平均年龄大于营养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良好组患者手术治疗方式明显优于营养不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良好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营养不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野寺指数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小野寺指数与肿瘤直径、远处转移、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P<0.05)。结论小野寺指数能反应老年胃癌患者的手术治疗风险,且与肿瘤直径、远处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是一个较好的胃癌术前评估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腹腔镜与宫腔镜实行子宫粘膜下大肌瘤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江孝华

    目的:主要是为了研究子宫粘膜下大肌瘤在30mm以上的时候采用腹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手术进行治疗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给治疗子宫粘膜下大肌瘤手术提供参考。方法本次所进行的研究对像选取了笔者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3年进修期间进行的腹腔镜手术和宫腔镜手术的子宫粘膜下大肌瘤病人,一共有95例,病人的肌瘤直径均在30mm以上,将腹腔镜手术的病人作为观察组,宫腔镜手术病人作为对照组。对于每组中病人进行手术的时间以及出血情况还有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情况都进行了解,同时,利用查阅病历以及进行随访和察看复诊记录等方法对病人手术后的相关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腹腔镜手术组的病人共有41例,年龄在23~51岁之间,其中有19例病人的肌瘤直径30~40mm,有12例病人的肌瘤直径在40~50mm,还有10例病人的肌瘤直径>50mm;而在宫腔镜手术组中的病人一共有55例,年龄在22~49岁之间,其中有33例病人的肌瘤直径30~40mm,14例病人的肌瘤直径40~50mm,7例病人的肌瘤直径>5mm。宫腔镜组中病人情况的对比:肌瘤直径在30~40mm之间的病人与40~50mm以及50mm以上的病人在手术中的出血情况以及手术时间的区别具有统计学差异,而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区别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对比:不同手术组的病人在手术时间以及手术中的出血情况区别没有统计学差异,但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区别是有统计学差异的。结论宫腔镜粘膜下肌瘤切除手术会因为肌瘤的直径越大而导致手术中出血情况严重,同时手术时间也会延长。而腹腔镜手术对比而言并没有出现更高的风险,并且手术后的治疗效果良好。腹腔镜粘膜下肌瘤切除手术对于操作者来说更容易提升手术中的相关操作水平,有效避免病人在手术中大出血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宫腔镜手术难以切除的粘膜下大肌瘤更适用。

  • 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并发颅内出血的外科治疗意义--附2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汪艳龙;雒仁玺;李加昆;庆晓东;林松;凌晖

    目的:探讨晚期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颅内出血的外科治疗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维持性透析患者1930例。结果该1930例中并发颅内出血23例,16例因出血量小保守治疗,其中3例病情恶化转为手术,总共10例颅内出血经手术治疗,其中2例恢复良好,外伤1例手术治愈,1例病情未愈但稳定出院,2例自动出院,4例术后死亡。结论尿毒症维持透析合并颅内出血脑疝患者预后凶险,手术方式倾向于简单有效,但仍然需要深入研究。

  • 中重度宫颈糜烂40例宫颈微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作者:俞琼;蒋玲祥

    目的:探讨中重度宫颈糜烂40例宫颈微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接诊的40例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观察组进行宫颈微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排液停止时间、阴道出血停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上均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阴道排液量<2ml患者多于对照组,≥4ml的患者少于对照组,观察组阴道出血量<10ml的患者多于对照组,>60ml的患者比对照组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95.0%(19/20)vs70.0%(14/20)](P<0.05);通过半年随访,两组患者复发率无显著差异[25.0%(5/20)vs5.0%(1/20)](P>0.05)。结论在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中给予宫颈微波术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外伤致肾上腺出血的诊治分析

    作者:朱庆峰;吴小芬;马登扬

    目的:总结肾上腺出血的临床特征和诊疗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4年8例外伤致肾上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保守治疗后8例患者肾上腺血肿缩小,肾上腺功能正常。结论医务人员对肾上腺出血有足够的认识是诊断的基础,CT对外伤致肾上腺出血诊断价值大。单侧肾上腺血肿大于5cm,或症状明显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并尽可能保留正常肾上腺组织。

  • 重型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周立;曹建强;黄伟;蒋君超

    目的:分析并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26例,脑性耗盐综合征(CSWS)64例,选取同期在本院住院治疗的90例未并发低钠血症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不同患者的血钠、血浆抗利尿激素以及血浆渗透压等临床指标,分析其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 SIADH与CSWS患者的血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ADH患者的血浆抗利尿激素高于CSWS患者,血浆渗透压低于CSWS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WS患者的血钠、血浆抗利尿激素以及血浆渗透压等临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血症患者经治疗后其低钠血症均得以纠正,存活53例,占58.89%;死亡37例,占41.11%。结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与脑性耗盐综合征(CSWS)是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主要病因,应明确鉴别诊断SIADH与CSWS,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经胃肠道补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应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具体实施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 中药熏蒸配合密盖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沈文华;何伟涛;黄磊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密盖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浙江省海盐县中医院住院部骨质疏松所致腰背部疼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治疗组予中药熏蒸治疗,同时配合密盖息50IU im qd,1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予密盖息50IU im qd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L2~4,右股骨颈(Neck)和Wards 三角的BMD明显增加(P<0.05),腰椎正侧位X线,对照组较治疗前骨小梁密度稍有改变,治疗组骨小梁密度增加。治疗组VAS,ODI评分下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总的有效率分别为94.12%,79.41%,治疗组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蒸配合密盖息治疗骨质疏松性腰背疼痛,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腰背疼痛症状,同时提高 BMP,增加骨小梁密度,改善患者腰背功能(降低ODI)。

  • 两种胃癌手术方式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李超;陈彬;裘丰

    目的:研究分析两种胃癌手术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的整体临床疗效及生存率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及宁波市李惠利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20例,治疗医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及患者意愿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阻断组60例,行胃癌(全阻断)根治术;常规组60例,行常规胃癌根治术治疗。术后观察并记录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后1~5年内的生存情况。结果阻断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阻断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常规组(1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5年内手术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较,阻断组在1、2、3、4、5年的病人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同期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胃癌(全阻断)根治术治疗胃癌,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尤其减少术后胃癌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情况,对术后5年内患者的生存率也具有提高作用,作用显著,效果明显,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 神经肌电图对股神经损伤治疗与康复评估的价值研究

    作者:唐沛

    目的:探讨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ph,ENG)和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在股神经损伤治疗与康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确诊为股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ENG及EMG检测,分别记录患侧股神经的运动传导潜伏期、波幅以及所支配的股四头肌的肌电图情况,并与健侧作对比。结果患侧股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自身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传导波幅下降≤65%、速度减慢≤15%及EMG基本正常的轻度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在3个月内完全恢复,治愈率达100%;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5%~65%、波幅下降65%~85%及EMG呈部分损害的中度患者,3个月内大部分可完全恢复,治愈率92.3%;神经传导速度减慢≥65%、波幅下降≥85%及EMG呈部分或完全损害的中重度患者,3个月内约40%的患者完全恢复;诱发电位消失、神经传导速度引不出及 EMG呈完全损害的重度患者,3个月内约25%的患者完全恢复。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对股神经损伤治疗与康复评估有重要价值,能对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膝关节镜微骨折技术治疗退行性髌股关节炎的研究

    作者:陈欢;陈康乐;郑康伟;吴水建;陈凯;冯雪雷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微骨折技术治疗退行性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就诊为退行性髌股关节炎的6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下清理、微骨折治疗,对照组向关节腔内注射阿尔治玻璃酸钠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Lyshlom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别(P>0.05);术后3月对照组VAS评分、Lyshlom评分均较观察组具有优势,但在术后6月及1年观察组VAS评分、Lyshlom评分都较对照组具有优势(P<0.05);术后3月、6月及1年观察组髌骨滑动试验(>1/2象限)及髌骨倾斜实验结果(>10°)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分别为(90.91%vs 56.25%,χ2=10.105,P=0.002)。结论膝关节镜下清理、微骨折治疗退行性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明确,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以及农保后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下单侧卵巢囊肿剥除术不同止血方式对近期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钟伟青;钱红燕

    目的:研究卵巢囊肿患者行剥除术时采用不同的止血方式对于患者术后近期卵巢功能的影响,为患者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之间采用腹腔镜下单侧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100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止血方式的不同将这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镜下缝合止血和单极电凝止血,分析两种止血方式对于患者近期卵巢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剥除术前的雌二醇、促黄体生成激素以及卵泡刺激素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取不同的止血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雌二醇、促黄体生成激素以及卵泡刺激素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月经改变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下缝合止血对于单侧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剥除术后的近期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患者在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该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进行推广。

  •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椎体成形术对缓解术后疼痛及恢复椎体高度的作用

    作者:张晓波;徐德洪;吴巍巍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缓解其疼痛及促进椎体高度恢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70例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者临床资料,于手术前、手术后第2天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其疼痛情况,并分别检测患者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及Cobb角变化;随访3个月,再次检测以上各指标。结果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术后第2天及术后随访3个月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随访3个月与术后第2天 VAS评分相比,P>0.05;术后第2天及术后随访3个月时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27.1±7.1)mm、(26.8±7.2)mm较术前(20.1±5.7)mm明显增加,P<0.05;而术后第2天与术后随访3个月时相比,P>0.05。术后第2d及术后随访3个月时椎体中部高度、后部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而后凸畸形 Cobb角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术后第2天与术后随访3个月时各指标相比,P>0.05。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 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可显著缓解其术后疼痛,同时促进椎体高度恢复,减少脊柱畸形发生,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爆裂性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作者:杨振青;蒋国强;徐前;祁嘉武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爆裂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本院采用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爆裂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术前1天、术后2天、术后3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VAS),评价临床治疗效果,记录骨水泥注入量及并发症。结果随访3月,术后2天和术后3月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3.4±0.4)(2.0±0.5)(7.0±0.4),t=.02407,0.4876。术后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月与术后2天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注入量2~5ml,平均4ml,手术时间30~60分钟,所有患者均无明显骨水泥渗漏的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爆裂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安全、有效的。

  •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

    作者:何瞻;丁方;戎建东;杨施迪

    目的: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umboperitoneal Shunt,LPS)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10月共19例在本院进行LPS的重型颅脑外伤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对临床症状、GCS评分的影响,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19例术中均一次穿刺成功;术后无继发性感染、堵管、脑疝或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GC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上升。结论 LPS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双侧颅骨缺损伴交通性脑积水,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临床症状改善、促进康复进程。

  • 严重创伤患者在ICU强化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沈立荣

    目的:探究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在ICU强化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 ICU强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循环稳定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强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严重创伤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早期整形修复手部深度烧伤的手功能恢复效果观察

    作者:石玮;陈伟达;金国军;潘小平;杨继国;朱强

    目的:探究分析早期整形修复手术深度烧伤对手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收的68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整形修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延期整形修复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部功能优良率(82.35%)显著高于对照组(55.88%),观察组患者疼痛发生率(41.18%)明显低于对照组(79.41%),且观察组患者皮瓣成活率及皮下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整形修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手部深度烧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手部功能,且术后疼痛发生率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单纯外科手术及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肿瘤的临床预后观察

    作者:伍金祥

    目的:探究分析采用外科手术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肿瘤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皮肤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在1年回访中,统计不良反应情况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1.7%(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3.4%(P<0.05);随访1年内,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11.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外科手术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治疗周期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泌尿系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疗法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黄生强;田文俊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气压弹道碎石,观察组给予钬激光碎石。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在本次试验中,两组患者碎石成功率均为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碎石排净率与对照相比优势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系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疗法,能有效进行碎石,且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创伤性马蹄内翻足实施Ilizarov技术和跗骨V形截骨的临床疗效

    作者:竺军高

    目的:探讨创伤性马蹄内翻足实施Ilizarov技术和跗骨V形截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创伤性马蹄内翻足患者128例(128足),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Ilizarov技术和跗骨V形截骨治疗组(Ilizarov组,n=64)和传统手术矫正畸形治疗组(传统组,n=64)两组,对两组患者的ICFSG评分、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lizarov组患者的ICFSG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2.2%(59/64)显著高于常规组57.8%(37/64)(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4.7%(3/64)、0均显著低于常规组14.1%(9/64)、6.3%(4/64)(P<0.05)。结论创伤性马蹄内翻足实施 Ilizarov技术和跗骨 V形截骨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传统手术矫正畸形治疗好其更能显著提升对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闭合撬拨克氏针治疗跟骨骨折

    作者:余建华;万胜

    目的:探讨撬拨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笔者对52例58足跟骨骨折采用撬拨微创克氏针治疗,进行疗效分析及总结。结果采用闭合撬拨治疗52例58足术后恢复良好,其中感染3足。随访14~30个月,58足骨折均骨性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结论撬拨术治疗跟骨骨折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只要掌握其适应症,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 双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合并前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朱丹杰;邹成;杨迪;冯法博;李晓林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合并前外侧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手术治疗的9例胫骨前外侧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病例。根据CT检查结果,骨折按AO分型为B型和SchatzkerⅡ型。采用膝关节后外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13个月,平均9.6个月。随访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效果良好,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78~92分,平均85.4分。随访3个月时摄片示骨折均已愈合,未见高度丢失,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4~18分,平均15.3分。结论采用膝关节后外侧联合前外侧人路,双钢板固定,直视下复位骨折块并予以坚强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或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分析

    作者:郑志斌;沈琪敏;陈彦

    目的:研究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或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70例,其中A组33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B组37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所有患者术后4、8、30、90天不同时间段的眼内压改变,术后30d检测中央前房深度、房间开放距离500、小梁睫状体距离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平均眼内压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段平均眼内压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A组术后4、8、30、90天平均眼内压略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0天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小梁睫状体距离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B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小梁睫状体距离差值均显著低于 A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有效降低平均眼内压,而联合房角分离手术可更加有效的加深中央前角深度、增宽房角开放距离500,加大小梁睫状体距离,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纠正成年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威

    目的:对比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纠正成年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3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均予以拔牙和强支抗矫治,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口外弓支抗,观察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比两组的矫治时间与稳定性,并行正畸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测量分析。结果观察组矫治完成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两组的SNA角、ANB角、U1-NA距、U1-SN角、U1-脸平面角、U1-Apg距、上唇突度、下唇突度、覆牙合及覆盖均有所减小,GoGn-SN角、OP-SN角、U6-PP角及上下颌牙弓前段宽度有所增大(P<0.05);其中观察组SNA角、ANB角、OP-SN角、U1-NA距、U1-SN角、U1-脸平面角、U1-Apg距、上唇突度、U6-PP角、覆牙合、覆盖及上下颌牙弓前段宽度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纠正成年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疗程短、面形和牙弓凸度改善效果好,优于传统口外弓。

  • 鼻内窥镜术联合上颌窦根治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研究

    作者:郎东旭;俞其光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术联合上颌窦根治术对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80例鼻息肉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患者均符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海口标准Ⅱ型。按手术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均采用鼻内窥镜术联合上颌窦根治术治疗,对照组40例,均采用传统上颌窦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12个月时疗效,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时主要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2.218,P=0.027);所有患者鼻塞、鼻分泌物、头晕头痛、嗅觉障碍积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至术后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鼻内窥镜术联合上颌窦根治术对治疗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患者疗效较好,适宜临床推广。

  • 改良Urbaniak术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柳华顺;竺军高

    目的:研究改良Urbaniak术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进行改良 Ur-baniak术式治疗的7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评价术后的疼痛程度以及髋关节改善情况。结果手术后12个月各分期病人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的下降,Harris评分显著的升高,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改良 Urbaniak术治疗85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优良率为90.59%,对Ficat分期Ⅱ期、Ⅲ期的优良率分别是95.24%和86.05%。结论改良的 Urbaniak术式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疼痛程度低、髋功能恢复好,治疗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 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治疗盆腔脓肿31例

    作者:牛金波;游锦萍;马永珍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腹腔镜治疗盆腔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及其是否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方法回顾分析31例盆腔脓肿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联合抗生素规范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灶破坏程度、脓肿部位及有无生育要求等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术中、术后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等。结果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一例发生肠管、输尿管损伤,无一例发生腹部切口感染。结论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是目前诊治盆腔脓肿较理想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GnRH激动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腹腔镜术后助孕效果的观察

    作者:李旸;舒静;黄琼晓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内异症(内异症)不孕患者在腹腔镜术后应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 agonist,GnRHa)是否有助于促进妊娠。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诊治内异合并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GnRHa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的临床妊娠率、内异复发率及不同用药周期获妊娠耗费时间的差异。结果Ⅰ~Ⅱ期内异症患者术后 GnRHa治疗组与非治疗组12个月的累积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期内异患者GnRHa治疗组的12个月累积妊娠率显著高于非治疗组(P<0.05)。治疗组中GnRHa应用≤3周期与>3周期相比,临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使用3周期以上的患者获妊娠时间显著延长(P<0.05)。治疗组术后1年的内异复发率低于非治疗组(P<0.05)。结论术后使用GnRHa对轻度内异症促孕效果不显著,但能提高中重度内异症的近期临床妊娠率。 GnRHa治疗3周期基本足够,近期疗效与治疗大于3周期相当且能缩短妊娠耗费时间。

  • Cook球囊与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其引产效果的观察

    作者:彭阳春;李春红;牛金波

    目的:探讨Cook球囊引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初产妇116例,观察组58例(应用Cook球囊助产),对照组58例(用催产素助产)。观察两组产妇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引产至规律宫缩时间、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的宫颈 Bishop评分显著提高,产程明显缩短,顺产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ok球囊助产术可较快提高宫颈成熟度,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症状学特点及内镜鼻窦手术前后患者主观症状的变化

    作者:陈文军;富红丹

    目的:研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症状学特点及内镜鼻窦手术前后患者主观症状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合并鼻息肉将患者分为A组(伴鼻息肉者69例)和B组(不伴鼻息肉者51例),应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头痛、鼻塞、面部不适、嗅觉障碍以及鼻分泌物等症状,并比较术前和术后1年各症状评分变化。结果 B组嗅觉障碍评分显著低于A组,B组鼻分泌物评分显著高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痛、面部不适以及鼻塞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头痛、鼻塞、面部不适、嗅觉障碍以及鼻分泌物等症状均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否合并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临床症状存在差异,内镜鼻窦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主观症状。

  • 膨体聚四氟乙烯和自体软骨用于鼻整形手术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照文

    目的:对膨体聚四氟乙烯和自体软骨用于鼻整形手术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为鼻部美容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所接受治疗的158例鼻整形患者进行分析,将所有的鼻整形患者按照鼻整形手术中应用的材料分为两组,膨体聚四氟乙烯组和自体软骨组。记录和比较所有研究对象在进行鼻整形手术的成功率、鼻型、手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鼻整形手术的评价。结果通过对158例鼻整形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自体软骨组进行鼻整形手术的成功率、鼻型、手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鼻整形手术的评价均明显优于膨体聚四氟乙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整形患者在鼻整形手术中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和自体软骨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在术后的恢复状况,减少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减小患者的痛苦,临床价值大。

  • 不同术式治疗外生型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分析研究

    作者:杨芳讯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在外生型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外生型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72例,分为阴式手术、宫腹腔镜联合及腹腔镜手术组,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年龄,停经天数,血β-HCG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不完全相同(F=9.644、53.029、4.278、40.597,P=0.009、0.000、0.022、0.000),其中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与腹腔镜手术之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余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在血β-HCG 下降至正常时间及术后月经恢复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64、1.177,P=0.239、0.314)。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在治疗外生型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中的疗效相同,阴式手术在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费用方面要优于宫腹腔联合及腹腔镜手术。

  • 肝癌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张燕如;徐栋;邢培华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射频消融辅助治疗晚期肝癌患者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86例晚期肝癌临床诊治资料,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行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射频消融术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后行吉非替尼联合卡培他滨靶向治疗,各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抽取肘静脉血液检测体液免疫及外周血细胞免疫各项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CD3+、CD4+、CD4+/CD8+及NK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 CD3+、CD4+、CD4+/CD8+及NK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对照组血清IgG、IgA及IgM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治疗组各项血清指标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射频消融术辅助治疗晚期肝癌可较好地缓解患者因靶向治疗所致免疫功能下降。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射频消融术具有精准、微创等优点,适用于肝癌晚期患者,创伤小、简便安全,能起到减瘤作用。

  • 小切口手术术中硫酸奈替米星局部治疗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磊;方建江;周挺

    目的:研究小切口手术与硫酸奈替米星联合用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阑尾炎合并腹膜炎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随机排列数字表上的数字排列对患者进行编号,根据编号的规律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手术,联合组采用3cm切口与硫酸奈替米星结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切口以及切口长度等手术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伤口愈合的情况,记录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的手术时间、切口的长度、进食所需要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均少于常规组,联合组使用镇痛药的例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治疗后的白细胞数量和NEU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的降低幅度要大于对照组,均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手术与硫酸奈替米星局部联合用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的治疗中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治疗时间,加快患者的恢复,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对控制肺部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作者:归淑华;齐宏宇;谭九根

    目的:对比分析早期气管切开对预防控制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以指导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对70例行气管切开的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气管切开时机分组,伤后≤48小时行气管切开患者纳为观察组,共31例;伤后>48小时行气管切开患者纳为对照组,共39例。分别于颅脑损伤后7、14天统计两组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分、CPIS得分≥6分患者(高危患者)占比及高危患者感染控制效果。结果7天时,观察组CPIS评分(5.71±1.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42±1.13)分;观察组高危患者16例,明显少于对照组36例,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天时,观察组CPIS评分(4.65±0.84)分,对照组(4.85±0.73)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危患者3例,明显少于对照组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观察组16例高危患者中13例得到控制,控制时间(6.2±2.1)天;对照组36例高危患者中20例得到控制,控制时间(10.8±3.7)天,观察组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有助于降低肺部感染风险、提高肺部感染高危患者的感染控制效果。

  • 胸锁关节脱位延迟诊断原因分析

    作者:蔡国平;洪华兴;赖斌斌;陈海啸

    目的:探讨胸锁关节脱位延迟诊断的原因,降低胸锁关节脱位延迟诊断的发生率。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12例胸锁关节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选标准,终确定36例符合延迟诊断标准;记录延迟诊断患者的脱位类型、延迟诊断时间及分析造成的原因。结果36例延迟诊断病例22例(61.1%)主要与患者的病情因素有关,14例(38.9%)主要与临床医师的临床经验或粗心有关。结论胸锁关节脱位延迟诊断原因较复杂,有医患双方各自的原因,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减少延迟诊断的发生率。

  • 胸腔镜手术诊治孤立性肺结节180例

    作者:刘源炜;张翀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与方法。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缙云分院(缙云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180例孤立性肺结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180例均行术中冰冻快速病理诊断,而获得病理结果。全组无严重并发症以及手术死亡病例。其中本组28例行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6例行三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恶性病变146例,其中小细胞肺癌13例,非小细胞肺癌133例,其中小细胞肺癌行单孔或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但高龄患者以及肺功能不能耐受者除外;非小细胞肺癌行三孔或单孔胸腔镜肺楔形、肺段或肺叶切除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全组均无中转开胸手术。本组180例随访6~40月,均无复发。结论三孔或单孔胸腔镜手术诊治孤立性肺结节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不但能较方便地获得病理诊断,同时其手术本身根治性以及安全性有较大优势。

  •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云华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克氏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5例。结果复位固定定期随访2~10月,平均随访3个月,复位质量优18例,良5例,可2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外固定架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远期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克氏针外固定架相结合治疗疗效显著。

  • PPH手术与传统痔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万子昂

    目的:应用PPH治疗环状混合痔与同期Milligan-Morgan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比较,评价 PPH在环状混合痔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行PPH术的环状混合痔患者90例及同期行 Milligan-Morgan术的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PPH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使用、住院天数及恢复工作时间方面明显优于传统Milligan-Morgan组(P<0.05);而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创面出血、切口感染、肛门狭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PH手术比传统Milligan-Morgan痣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操作便捷、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是环状混合痔的治疗首选术式。

    关键词: PPH 传统手术
  • 甲状腺全切术与次全切除术用于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丰平;李杰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与次全切除术用于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观察组给予甲状腺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甲状旁腺以及喉返神经暴露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显示:两组经治疗,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2.26±1.89)ml、手术时间(75.31±2.62)分钟、住院时间(15.73±1.36)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甲状腺暴露患者74例,暴露比例98.67%,喉返神经暴露患者74例,暴露比例98.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1.33%,甲状旁腺功能不全发生率8.00%,结节复发率1.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能减少术中出血以及住院时间,增加术中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暴露,降低术后并发症。手术术士仍有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 股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性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幼德;马辉;李双;张海林;洪方业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性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43例老年性股骨远端骨折病人使用股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行内固定治疗,术后给予指导下康复训练。结果经12~2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全部病人骨折愈合。功能恢复按Merchan的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25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为86%。结论股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用于老年性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是一种治疗A型及部分C型骨折的可靠内植物,能为老年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内固定物,避免了老年患者的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46例

    作者:冯路;徐菱霜;严秀友;方立仁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相关因素。方法对4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5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其余按GO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死亡4例,植物状态2例,重残5例,轻残24例,恢复良好6例。结论及时发现、治疗,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

  • 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作者:吴芬英;李媛;陶国风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观察组产妇采用会阴无保护助产技术,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助产技术。比较两组产妇会阴切开、会阴裂伤情况、第二产程时间及产后会阴水肿、产后2小时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均未出现会阴Ⅲ度裂伤,观察组产妇的会阴切开率9.00%,对照组为35.00%,观察组产妇的会阴完整率为20.00%,对照组为9.00%,观察组产妇的会阴Ⅱ度裂伤率及会阴水肿发生率分别为22.00%和6.00%,对照组为35%和21.00%,观察组的产后2小时阴道出血量166.62±46.28ml,,对照组为252.46±41.3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63.26±24.16小时,对照组为58.41±24.22小时,观察组发生新生儿窒息2例,对照组发生新生儿窒息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无保护助产技术对产程时间及新色儿窒息没有影响,可降低会阴切开率,减轻会阴损伤,减少产后会阴水肿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提高产妇舒适感,促进自然分娩。

  • 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黄卫春;张永进;杜英勋;韦利红

    目的:探讨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7例,SchatzkerIV型骨折采用前内侧小切口,“T”型锁定钢板固定,SchatzkerV VI型骨折采用前外侧小切口联合后内侧切口,后内侧用重建钢板固定支撑,外侧以高尔夫棒型锁定钢板固定。结果本组35例,随访7~30个月,本组患者骨折均于12周内愈合。所有患者均恢复了患肢的正常力线及患膝的骨性稳定。结果采用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法评估疗效,优13例,良18例,可4例,优良率达88.5%。结论内外侧联合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生物学固定方法,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可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恢复满意。

  • 改良四爪持骨器与传统持骨器治疗长骨骨干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周扬

    目的:比较改良四爪持骨器与传统持骨器治疗长骨骨干骨折疗效。方法选取96例长骨骨干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改良四爪持骨器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持骨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主要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为77.1%,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95.8%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7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四爪持骨器用于长骨骨干骨折治疗,可快速促进骨折愈合、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较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 关节镜结合小切口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史德军;陈一洲;吴巍巍;徐德洪;包学迅;江志强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小切口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病人共22例,Schatzker分型为Ⅰ型10例,Ⅱ型6例,Ⅲ型4例,Ⅳ型2例,随机分为A组(n=10)和B组(n=12),A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进行复位固定;B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结合小切口进行骨折固定。从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放射学评分及术后第12周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9.6个月,骨折均愈合。膝关节功能按 Ras-mussen评价,A、B两组术后第12周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70.0%(7/10)和91.7%(11/12);放射学评价按 Rasmussen标准,A、B两组优良率分别为100.0%(10/10)和100.0%(12/12)。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放射学评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有助于关节面的复位,提高骨折愈合率,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 急诊ERBD治疗80岁及以上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财明;季一鸣;方哲平;王爱东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胆道塑料支架引流(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治疗80岁及以上急性重症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ERBD治疗的36例80岁及以上因胆总管结石引起的 AC-ST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在ERBD前后患者肝功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休克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行ERBD术,无1例死亡,有4例发生高淀粉酶血症,1例发生急性胰腺炎,无1例出血及肠穿孔,ERBD术后3天患者肝功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休克指数随手术后时间的延长下降趋势明显。结论急诊ERBD对80岁及以上老年 ACST的治疗效果明显,有效降低传统手术所特有的风险及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 GBR技术在创伤性牙缺失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林仁;樊彤海;刘伟东

    目的:对在创伤性牙缺失种植修复中应用GBR技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择取过去两年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创伤性牙缺失种植修复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GBR技术种植修复,共成功植入122枚 ITI Straumann牙种植体。且在植入牙种植体后的4到6个月之后分别进行Ⅱ期手术和上部结构修复,随访记录。结果40例创伤性牙缺失种植修复患者的122枚牙种植体中仅有2枚出现种植体脱落,120枚牙种植体的骨结合良好,种植体存留率达98.4%。Ⅱ期手术及上部修复后所有种植体均完好,且6个月及1年后随访结果显示,所有种植体骨量在6个月后便趋于稳定,种植体稳定性好,同时,医患满意度均较高。结论在创伤性牙缺失种植修复中应用GBR技术不仅具有理想的骨增量效果,而且种植体骨结合情况好、患者疼痛小、满意度高,值得在创伤性牙缺失种植修复中推广应用。

  • 腹腔镜下与开腹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对比

    作者:连建安;傅永清;姜斌骅;伍登海

    目的:对比利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手术的肝囊肿病人38例作为观察组,进行传统开腹手术的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术后情况、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肝囊肿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明显的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的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的复发率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手术创伤小,能够加快术后的恢复,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关键词: 肝囊肿 腹腔镜 开腹
  • 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超声刀在喉(咽)部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哲弘;屠晓明;王琼女;唐理珍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超声刀应用于喉(咽)部良性肿瘤手术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35例喉(咽)部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视频内镜支撑喉镜下应用超声刀完全切除肿瘤或开放囊肿。观察术中出血、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和患者疼痛感觉。结果术中病变均能完整切除或充分开放,手术时间短,无明显出血,视野清晰。术后均无迟发性出血,疼痛轻微。结论超声刀可直接完成切割和凝血,有效控制及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视屏监视系统可提供足够的光线,放大术野,减少对组织分离的损伤。两者结合,应用在喉(咽)部良性肿瘤能提高术中、术后的安全性,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卢欢庆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30),治疗组予以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而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置入固定。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Baird-Jackson评分: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3.3%,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6.7%。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延迟愈合及畸形愈合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结论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可有效保持骨折端血供,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疗效。

  • Medpor种植体修复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眼外肌与眼球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温积权;张杨

    目的:观察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种植体修复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眼外肌与眼球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Medpor种植体进行眼眶重建和修复手术,对比治疗前后的视力、眼球突度及复视情况,并分析眼外肌形态及眼球运动功能变化。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5±1.8)个月,较术前相比,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眼球内陷明显缓解,复视率也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外肌麻痹缓解率和眼外肌限制缓解率分别为83.3%与43.7%,整体眼外肌功能障碍解除率72.7%;患者眼球运动功能障碍明显改善(P<0.05),临床治愈率和改善率分别为74.1%与88.9%。结论 Medpor种植体修复能够较好的恢复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眼外肌与眼球运动功能,获得较理想的手术效果。

  • 单期矫治对Ⅱ类错(牙合)儿童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郑爱萍;王文娟

    目的:探讨单期矫治对Ⅱ类错(牙合)儿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进行单期矫治的牙性Ⅱ类错(牙合)儿童资料,分析儿童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情况,并采用PAR指数对儿童治疗前、治疗后模型进行测量,分析单期矫治的治疗情况。结果在骨组织角度测量方面,治疗后SNB显著升高(P<0.05)、ANB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下中切牙到 NB平面的距离 L1-NB(MM)与下中切牙长轴与 NB平面连线之交角L1-NB(°)显著升高(P<0.05),而在其他X线头影评价项目上,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儿上颌前牙段排列、上颌后牙段排列、下颌前牙段排列、下颌后牙段排列、颊侧咬合关系、覆盖、覆(牙合)、中线、PAR总分以及PAR加权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加权总分减少率为(82.37±7.29)%。结论单期矫治对Ⅱ类错(牙合)儿童治疗效果非常明显,无论从尖牙关系、磨牙关系、覆盖、覆(牙合)、牙齿排列上均达到了矫治的目的,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宫腔镜应用于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潘惠玉;李斌

    目的:探究分析宫腔镜应用于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期间,本院接诊的60例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诊治,对照组采用 B超诊治,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诊断率83.3%( 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93.3%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7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应用于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中的临床效果理想,诊断准确率高,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估

    作者:占凌峰;方雪玲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60例重型颅脑损伤根据其是否行颅内压监测分为对照组(非颅内压监测)与观察组(颅内压监测),各30例。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值,同时监测患者治疗期间过程颅内压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量、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压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颅内压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甘露醇平均使用量(1062.3±351.2)ml明显少于对照组(2128.7±513.6)ml,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8.6±1.3)d明显短于对照组(12.1±2.2)天,而住院费用(5.7±1.2)万元明显低于对照组(7.5±1.4)万元,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颅内压监测可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从而更好地控制患者颅内压,有利于改善其预后,促进其康复。

  • 下肢应力性骨折206例诊治体会

    作者:叶小明;黄长明

    目的:通过分析206例下肢应力性骨折发病的临床特点,为有效预防应力性骨折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治的下肢应力性骨折病例206例,分析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的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多发生于新兵集训和强化体能训练期间,表现为患肢局限性逐渐加重的疼痛,训练时明显,休息后可减轻,X 线检查重者表现为患肢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可见丘状骨痂形成,轻者仅局部骨皮质边缘模糊伴骨膜反应。治疗以局部制动、配合理疗和对症治疗为主,效果好。结论下肢应力性骨折以胫骨多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较好,对有症状者及时做X 线检查,必要时行CT、MRI检查。应力性骨折重在预防,选择合适训练场地,控制好训练强度,加大宣教,注重心理干预和医学监督,可有效降低下肢应力性骨折的发生。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颅底骨折所致听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作者:傅佳峰;杨国芳;贾文庆;廖锋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颅底骨折所致听神经损伤后听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尼莫同和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未使用维生素B12)治疗同时,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共两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听力测试,电测听,同时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结果两组在治疗后56天内症状和听力损伤程度变化,差异有显着性(P<0.05),且无肝、肾功损害。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常规治疗明显缩短听神经损伤病程,恢复听力,改善症状效果明显,并且不良反应少。

  • Akin截骨联合Chevron截骨手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继川;赵义荣;俞春生;吕志宇;许德智

    目的:探讨Akin截骨联合Chevron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92例,行拇趾近节趾骨截骨术(Akin截骨)联合Chevron截骨手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HVA(12.2±2.8)°、IMA(8.2±3.0)°明显变小,在疼痛、功能、外观及 AOFAS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92例患者(123足)治疗后,优良率为97.6%(120/123),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有复发及并发症出现。结论 Akin截骨联合Chevron截骨手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患者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输尿管镜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附455例报告)

    作者:张军平;楼国新;杨坚强

    目的:讨论输尿管镜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5年10月应用输尿管镜下及结合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45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55例手术除20例输尿管镜下碎石结石小部分上移又不需处理,术后结石有效率为100%,总结石清石率为95.60%。结论输尿管镜在对于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确切,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 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88例远期预后分析

    作者:方晓东;徐锦芳;沈宏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的手术指征及预后。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88例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的伤情、手术情况、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2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定:死亡21例,植物生存8例,重残10例,轻残10例,恢复良好39例。术前及术后GCS评分与远期预后呈显著相关性,术前瞳孔散大、循环不稳往往提示患者预后较差。影像学上,中线移位虽能提示预后,但在死亡病例组的中线移位程度并无显著增高;而环池的清晰程度与预后有明确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提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术前GCS评分没有低于8分,瞳孔没有双侧散大,CT影像环池没有消失,提示去骨瓣减压术后预后较好。

  • 皮片皮瓣移植结合“VSD”技术在修复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

    作者:朱培忠;金志文;梁传文;马王佳;姚云海

    目的:研究分析皮片皮瓣移植结合“VSD”技术在修复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外科收治的需行游离皮片移植和皮瓣移植技术修复全身多处难愈性创面24例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分为VSD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创面感染清除时间;首次清创后的3、7、10天行VAS疼痛评分,换药次数( VSD敷料或无菌纱布)、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VSD治疗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清除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VSD治疗组首次清创后的3、7、10天行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VSD治疗组治疗后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皮片皮瓣移植结合“VSD”技术修复治疗难愈性创面可有效缩短创面手术前准备时间,结合皮片皮瓣移植,手术难度小,手术操作简单,对患者创伤小,在修复全身多部位难愈性创面中,疗效确切,容易在基层医院推广开展。

  • 独活寄生汤结合Coflex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仲根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结合Coflex固定加椎板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独活寄生汤结合 Coflex固定加椎板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按JOA疗效标准,其中优31例,良12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6%。结论独活寄生汤结合Coflex固定加椎板开窗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具有安全、实效等显著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节镜手术结合透明质酸钠辅助治疗半月板损伤降低患者疼痛及改善膝关节功能的作用

    作者:缪必成;孔晖;冯永增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60例资料完整半月板损伤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其中以单纯性关节镜下手术者为对照组(30例),以关节镜下手术后辅以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者为治疗组(30例)。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及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膝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治疗组 VAS评分下降及膝关节活动度增加程度均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优良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56.7%,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严重性不良反应。结论于关节镜术后行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可显著缓解半月板损伤患者疼痛,改善其膝关节功能。

  • 宫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邹安梅

    目的:探究宫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对人工流产手术中疼痛程度以及宫颈松弛情况的影响。方法按照有无使用对宫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将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孕妇84例分成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疼痛情况、宫颈松弛程度以及人工流产综合征( RAAS)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镇痛有效率分别为77.08%和36.11%,观察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宫颈松弛程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RAAS发生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提高了人工流产手术中镇痛效果,改善了宫颈的松弛程度,安全性好。

  • 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在肝脏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吕世进;龙旭;周海燕;潘建红;楼静芝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9例拟行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两组;均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为主要维持麻醉药物,此外,观察组在维持麻醉阶段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比较其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10分钟Ramsay镇静评分,后24、48小时瑞芬太尼用量和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有所延长,10分钟Ramsay评分有所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及芬太尼用量同时受到时间与组别的影响,时间和组别之间无交互作用,且观察组24、48小时的疼痛评分和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能够有效降低肝癌部分切除术患者芬太尼用量,缓解阿片类痛觉敏感和不良反应。

  • 螺旋CT三维重建对脊柱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崔杰;成科

    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对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性及价值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6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先行X线检查,然后再行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治疗医师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比较研究。检查结束后评估骨折损伤类型、椎管狭窄度进行诊断结果疗效评估。结果两种检查对脊柱的前、中、后柱的损伤评估比较,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脊柱的前、中、后柱的损伤的显示率均显著高于X线(P<0.05);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椎管狭窄度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正常16例,Ⅰ度19例,Ⅱ度22例,Ⅲ度5例。 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后显示关节滑脱、椎体骨折、碎骨片、椎管狭窄情况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 P<0.05);X线或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结果疗效评估,CT三维重建技术的优良率显著高于X线(P<0.05)。结论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可应用较少的时间完成高效的脊柱损伤检查,三维重建技术对脊柱的具体解剖结构能够清晰多角度显像,诊断价值显著,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 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

    作者:付志刚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术后镇痛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全麻下行择期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 A组在周围神经刺激器的辅助下行臂丛神经阻滞;B组行静脉自控镇痛。两组全麻进行手术。A组术后导管接一次性电子输液泵,药物配方为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100ml,背景输入为4ml/h,单次量0.5ml,锁时15分钟。术后24小时加药。B组术毕接静脉自控镇痛泵并启动。药物配方为芬太尼1 mg+甲氧氯普胺2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背景输入为1.5ml/h,单次量3.5ml,锁时时间定为15分钟。记录比较A、B组间术后4、8、12、24、48小时患者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以及两组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h镇痛满意度。结果 A组术后4、8、12、24小时的VAS评分均小于B组(P<0.05),术后48小时两组VA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 A组不良反应率为7.5%,明显低于B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率为92.5%高于B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手术术后镇痛,是一种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的镇痛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供临床参考使用。

  • 剖宫产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应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对减轻患者疼痛的作用分析

    作者:丁学平;夏柏喜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应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对减轻患者疼痛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剖宫产分娩产妇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9例)和B组(59例),两组术后均采用自控静脉镇痛,其中 A组镇痛泵配方:0.6mg/kg地佐辛;B组:0.3mg/kg地佐辛+1.5ug/kg舒芬太尼,两组均采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分别于术后3、12、24、48小时采用视觉模拟法(VAS)、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价两组疼痛、镇静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12小时(T2)、术后1天(T3)、术后3天(T4)检测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及血清炎症介质指标。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点时VAS评分及 Ramsay镇静评分比较, P>0.05;两组患者术后T1、T2、T3时各免疫细胞功能指标较T0时明显下降,P<0.05;但A组下降较B组显著,P<0.05。 A组 T3时 IL-2水平较 T0时明显下降,而T4时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B组各时点血清学炎症介质指标水平相比较,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相比,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可起到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同时还可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抑制状态。

  • 创伤性肝破裂应用超声与CT检查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沈梅;沈江潮;朱英

    目的:探讨创伤性肝破裂患者采用超声与CT检查诊断临床价值。方法截选本院80例创伤性肝破裂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CT、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检查准确率81.25%、灵敏度86.96%、阳性预测值90.91%均明显高于 CT组57.50%、63.64%、71.43%,χ2=15.62,23.64,28.88,P<0.05。80例创伤性肝破裂患者,其中64例肝右叶破裂、左叶破裂者11例、左、右叶均破裂者5例;单处破裂64例、多处破裂16例。声像图可分为包膜下肝破裂者10例、中央性肝破裂者16例、真性肝破裂者54例。结论相比CT检查来说,应用超声检查诊断创伤性肝破裂可检出更多病灶,有利于临床诊治,因此值得推广。

  • 硝酸甘油联合右美托咪定控制性降压应用于腰椎手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季柯敏;王志波;钱平;郑潇宇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右美托咪定控制性降压应用于腰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自2016年6月本院行腰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人。对照组术中给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血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控制性降血压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术中术野质量评分、降压指标比较及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患者T1、T2、T3时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T1、T2、T3时心率较T0时显著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心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时Fromme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硝酸甘油用量以及降压至目标血压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右美托咪定控制性降压应用于腰椎手术患者,能够更好地进行控制性降血压,药物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的重要意义。

  • 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树敏

    目的:探讨分析进行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醚药物配伍静脉复吸麻醉术对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需要接受全身麻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醚药物配伍静脉复吸麻醉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用的咪唑安定+芬太尼+异氟醚药物配伍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2、12、24小时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全身麻醉会对患者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但与接受咪唑安定+芬太尼+异氟醚药物配伍麻醉患者相比,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醚药物配伍静脉复吸麻醉术在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恢复方面更具有优势。

    关键词: 麻醉 认知功能
  • 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应用MR成像的诊断意义

    作者:邢培华;邵国良;张燕如

    目的:探究MR成像技术应用于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分析的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收治的108例直肠癌患者设为研究组,在术前对其进行MR成像检查,按检查结果进行T分期诊断,以术后组织病理学T分期诊断结果为标准并进行对比,评价MR成像诊断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效果。结果 MR成像的直肠癌术前 T分期诊断正确99例,各期诊断结果准确度分别为 T1期85.7%,T2期88.9%,T3期91.1%,T4期100%,总准确率为91.7%(99/108),与组织病理学T分期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836,P=0.000)。结论 MR成像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相近,显示出较高准确性,能够为直肠癌临床手术及术前术后治疗提供具参考价值的诊断方案。

  • 磁敏感序列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应琦;徐晓晓;林革;刘补兴;吴茂铸

    目的:探讨磁敏感序列SWAN(T2*-weighted angiography)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所有患者在发病3天内均进行CT和MR检查,MR检查序列包含T1FLAIR、T2WI、T2FLAIR、SWAN序列。对比分析它们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敏感性。结果在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常规T1FLAIR、T2WI、、T2FLAIR序列上异常信号计数明显低于 CT,而 SWAN在确定病变的数量及范围方面要优于CT。结论 SWAN序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敏感性高,应作为检查SAH的常规首选序列。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金辉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2例胫腓骨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后主要生理指标变化、麻醉效果、VAS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术后1、4、8、12小时的VAS评分值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HR、SpO2和MAP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两组HR、SpO2和MAP参数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R、SpO2和MAP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 HR、SpO2和 MAP参数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可显著改善术中主要指标参数,提高麻醉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大的临床借鉴意义。

  • 骨科下肢手术止血带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对减少不良反应的效果分析

    作者:吕培军;居奇吉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止血带中对减少不良反应的作用,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浆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120例拟行关节镜下膝关节韧带修复术者临床治疗及麻醉情况。其中观察组于止血带前20分钟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60例);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60例)。于不同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分别于入室后(T0)和松止血带即刻(T1)及松止血带后30分钟(T2)分别检测其 MDA、TNF-α浓度。记录两组手术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于T2及T6时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于T3~T6时MAP和SBP及D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1及T2时血浆MDA、TNF-α浓度较T0时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于骨科下肢手术止血带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因止血带所致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不良反应,从而可有效保障手术安全性。

  • MSCT与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诊断价值和临床评估

    作者:娄纪祥;夏阳;詹雅珍;鲁君敏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的MSCT及MRI影像诊断和临床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CT及MRI 影像表现。结果主胰管型3例,主要表现为主胰管扩张,其中1例伴胰管内多发结节影且均匀强化;分支胰管型4例,呈单房或多房样囊性病灶,部分有分隔;混合型5例,表现为胰头及钩突囊性肿块影呈多房样改变,轻度强化,并可见主胰管扩张。结论 MSCT及MRI对IPMN的诊断以及良恶性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右美托咪啶复合氟比洛芬酯对全麻苏醒期躁动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分析

    作者:朴慧英

    目的:右美托咪啶复合氟比洛芬酯对全麻苏醒期躁动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下中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右美托咪啶0.25μg/kg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T2)、10分钟(T3)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及心率(HR)变化、拔管前躁动发生率和拔管后5分钟的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T0和T1时段 MAP和 HR较前一时段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而在T2时段观察组的MAP较T1时段显著下降,但对照组的MAP和HR水平仍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且观察组的躁动评分和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T1到T3各时段血浆E、NE水平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氟比洛芬酯可有效防治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降低患者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可使患者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联合异丙酚用于宫颈锥切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费红;朱云华;郑文清;沈健斌;姚占伟;田金美;范和敏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超前镇痛联合异丙酚用于宫颈锥切术的效果评定。方法拟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 A、B两组各45例。 A组单纯使用异丙酚, B组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复合使用异丙酚。观察指标:1.麻醉效果术后镇痛結果2.异丙酚总用药量、术中不良反应、患者清醒时间3.无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1.B组麻醉效果术后镇痛結果明显优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组异丙酚总用药量少、清醒时间快,与 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A、B两组患者入室后、出室前的MA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MAP、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宫颈锥切术效果安全满意。

  •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龚燕;瞿玉莲;何清泉;朱敬畏

    目的:观察在B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在B超引导下在肋间椎旁注射0.5%罗哌卡因0.3ml/kg,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全身麻醉法。所有患者清醒后均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分别记录两组观察麻醉起效时间,大麻醉阻滞节段数,全身麻醉芬太尼的用量,术后6、12、24、48小时的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19.3±8.1)秒,对照组的麻醉起效时间(47.6±12.4)秒;观察组的大麻醉阻滞节段(7.1±3.5)个,对照组的大麻醉阻滞节段(4.8±2.3)个;观察组的术中芬太尼用量为(3.9±2.1)μg/kg,对照组为(5.6±2.9)μg/kg;观察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为(19.0±8.7)次,对照组为(40.2±12.5)次;患者苏醒后和术中镇痛大多数为轻度疼痛,少数为中度疼痛,观察组术后6、12、24、48小时休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组织能够准确定位,麻醉成功率高,镇痛效果明显,能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并且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非常适用于开胸手术中的麻醉。

  • 芬太尼结合低浓度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应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徐晖;符新春

    目的:研究芬太尼结合低浓度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应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种麻醉方案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纳入排除标准,选取11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实验组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予4ug/ml芬太尼结合0.1%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方案,对照组在分娩过程中未应用任何麻醉镇痛药物。运用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等,观察并记录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及新生儿情况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第一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的第二、三产程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分娩方式、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芬太尼结合低浓度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应用于无痛分娩疗效可靠、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 外伤性肝损伤患儿治疗前后血流变及血清RBP、GP73、NO、IL的变化

    作者:孙志南;胡东来

    目的:观察及研究外伤性肝损伤患儿保守治疗前后血流变及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一氧化氮(NO)、白介素(IL)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22例外伤性肝损伤患儿为观察组,同时期的22名健康同龄儿童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48、72及96小时和对照组的血流变及血清 RBP、GP73、NO、IL水平进行检测,然后将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48、72及96小时的血流变及血清 GP73、NO、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RBP则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治疗后24h的血流变及血清GP73、NO高于其他时间段,血清 RBP低于其他时间段,血清 IL则在治疗后48h高于其他时间段,P均<0.05。结论外伤性肝损伤患儿保守治疗前后血流变及血清 RBP、GP73、NO、IL的变化较大,应针对其变化情况给予密切监测及针对性干预。

  • 血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浓度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肺损伤的预测价值

    作者:裘申忠;李珺;沈佳;黄建军;陈彬

    目的:检测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血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浓度,揭示RAGE浓度对STBI并发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到2015年10月富阳人民医院救治的108例STBI患者,记录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RAGE浓度,统计分析RAGE浓度与 STBI并发 ALI的相关性。结果 ALI患者32例(29.6%)。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RAGE浓度(OR=1.004,95%CI=1.002~1.006,P<0.01)是STBI并发ALI的独立危险因素。 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RAGE浓度预测STBI并发ALI有0.829的曲线下面积(95%CI=0.744~0.895,P<0.01),且血浆RAGE浓度大于923.4 pg/ml,预测STBI并发ALI有87.5%的灵敏度和63.2%的特异度。结论血浆RAGE浓度可有效预测STBI并发ALI。

  • 关节镜下经皮螺钉联合缆索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研究

    作者:张伟;郑均炬;陈芒芒

    目的:通过对关节镜下复位经皮中空拉力螺钉联合金属缆索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纵形或上下嵴大块骨折的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来评定它们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41例髌骨横行、纵形或上下嵴大块骨折的病人,分两组。A组20例使用关节镜下复位经皮中空拉力螺钉联合金属缆索内固定治疗;B组21例使用AO张力带钢丝治疗。对AB两组从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固定牢固程度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疗效。结果经过6~18个月随访, A组优19例,良1例,优良率达100%。 B组优1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达95.2%。在出血量、住院时间、固定牢固程度方面,关节镜下复位经皮中空拉力螺钉联合金属缆索治疗组优于AO张力带钢丝治疗组。结论关节镜下复位经皮中空拉力螺钉联合金属缆索内固定和 AO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纵形或上下嵴大块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采用关节镜下复位经皮中空拉力螺钉联合金属缆索内固定手术治疗具有损伤小,手术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固定牢靠,无明显并发症优点,可为髌骨横行、纵形或上下嵴大块骨折的理想选择。

  • Marshall CT分级联合Fisher CT分级在颅脑创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黄欣;温良;王浩;王芳;龚江标;郑秀珏

    目的:评估Marshall CT分级联合Fisher CT分级在评估颅脑创伤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并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初诊收治的179例颅脑创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将患者的Marshall CT分级和Fisher CT分级相加得到总 CT评分,评价并比较其在评估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相关分析表明,GCS评分与患者预后的相关系数为0.795,Marshall CT分级与患者预后的相关系数为-0.718,总CT评分与患者预后的相关系数为-0.751。3种参数与患者预后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且相对来讲,Marshall CT分级联合Fisher CT分级的总CT评分与患者预后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显示,Marshall CT分级的曲线下面积为0.885(P<0.01,95%CI 0.751~1.000),总CT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P<0.01,95%CI 0.767~1.000)。相比较而言,总CT在评估患者预后方面略有优势。以总CT评分≥7作为判定患者预后不良的临界值,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69.2%,约登指数为0.692,具有较好的预后判断价值。结论 Marshall CT分级联合Fisher CT分级在评估颅脑创伤患者预后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早期联合检测神经元烯醇化酶、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与颅脑损伤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钱佳栋;徐德明;卢奕

    目的:研究早期联合检测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D-二聚体(D-dimer,DD)、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对颅脑损伤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16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分为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早期检测外周血神经元烯醇化酶、D-二聚体、超敏 C反应蛋白的浓度。比较两组间检验指标的均数,并以NSE、DD、hs-CRP作为自变量,预后不良作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用ROC曲线检验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神经元烯醇化酶、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根据预后的不同有显著差异(P<0.05)。 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显示三项检验指标均进入方程,提示共同影响颅脑损伤的预后。 ROC曲线分析显示综合三项指标生成的预测概率的诊断效率明显高于单项指标。结论早期检测神经元烯醇化酶、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对颅脑损伤预后评估有重要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率,有助于临床决策。

  • 简易导航板在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作者:邵军;陈洁;鲁国建;徐宏伟;邱勇刚;陈文娟;杨国芳;贾文庆;傅佳峰;廖锋;毛雪军

    目的:评价简易导航板在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 CT片定位手术组(常规组,n=33),简易导航版定位手术导组(导航组,n=31)。对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住院时间、术后1周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1周GCS评分等方面,导航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简易导航板在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简单实用。

  • 本刊补充更正说明

    作者:

    本刊2016年第21卷第4期662页至663页文章,作者胡翔昊等,题目“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并机化6例诊治分析”,作者单位为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特此更正说明。

  • 自体骨髓单核细胞和自体条件血浆治疗骨不连2例报告和文献回顾

    作者:戎露江;吴向武;赵立来;高国卫

    骨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组织,骨细胞参与血管发生和骨的形成,在发育前和发育后骨形成期间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没有足够的血液和细胞供应,自然愈合经常受到影响,骨再生进展被打断,从而导致骨折延迟愈合甚至骨不连。骨折不愈合很难处理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过去的十多年,骨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技术的进步为骨再生领域打开新的篇章。本文简要介绍自体骨髓单核细胞及自体条件血浆治疗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方法,并附病例报告2例。

  • 2016年《浙江创伤外科》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是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温州医科大学主办、浙江省台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慈溪市人民医院协办的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已被波兰哥白尼数据库文摘收录。本刊连续被评为浙江省期刊优秀奖、集体先进奖及评为优秀期刊质量奖。

  • 高位脊髓损伤急性期大鼠心肌组织的动态变化

    作者:马骋;张小霓;陈辉;巩超;林才朱

    目的:探讨高位脊髓损伤(SCI)急性期大鼠心肌组织的动态变化。方法健康雄性 SD大鼠30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高位脊髓损伤后6小时(A组)、12小时(B组)、24小时(C组)、48小时(D组)五组(n=6)。用改良 Allen’s打击法,建立高位SCI大鼠模型。分别于6、12、24和48小时时点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CaSR蛋白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特征。结果与S组比较,高位SCI后各组大鼠血清 cTnI、CK和CK-MB,心肌组织钙敏感受体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且cTnI在6小时、CK-MB于12小时达峰值,CK及钙敏感受体蛋白质表达于24小时达高峰;C与D组相比上述各指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显著高于S组(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SCI后各组大鼠心肌损伤表象,其中以12小时出现肌丝灶样溶解、肌节大量崩溃、细胞膜破裂、线粒体大量移位和空泡变性,具代表性,而24小时后趋向损伤减轻。结论 SCI大鼠血清 cT-nI、CK和CK-MB,心肌组织钙敏感受体蛋白质表达均呈动态变化,SCI后48h仍未回复正常,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特征证实高位 SCI急性期发生大鼠心肌损伤,且24小时后趋向减轻。

浙江创伤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