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절강창상외과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温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8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7147
  • 国内刊号: 33-125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浙江创伤外科》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刘伟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单操作孔与传统三孔胸腔镜治疗肺大泡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作者:赵俊杰;戚维波

    目的:比较研究单操作孔与传统三孔胸腔镜治疗肺大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肺大泡患者,治疗医师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单孔VATS和传统三孔VATS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胸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2、4、8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前后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肺总量(TLC)、肺残气量(RV)、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3)检测值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治疗医师通过门诊及电话回访方式对所有患者行6~12个月随访。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4、8天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LC、FEV1、RV、PaO2、PaCO3检测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术后两组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有效率基本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切除肺大泡,对患者创伤更小,术后引流量更少,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较少了术后疼痛,同降低了术后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合临床治疗医师广泛应用。

  • 单双荷包缝合技术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的对比研究

    作者:边屯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在重度痔中的临床应用,比较单双荷包缝合技术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至2014年11在本院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缝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PPH 术中采用双荷包缝合技术,为研究组;另一组患者在PPH术中采用单荷包缝合技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共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 PPH手术。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人数11人,住院时间4.2±1.1天,研究组患者吻合口狭窄4例,临床有效人数38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223.24±8.21分钟,痔核回缩38例,痔上粘膜环切宽度3.1±0.52 c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手术治疗重度痔,术中采用双荷包缝合技术虽然手术时间有所延长,但切除痔上直肠黏膜的宽度和痔核回缩率明显优于单荷包缝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活血祛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京松;王淼;谢腾;郑珍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92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46)。治疗组采用活血祛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分析两组疗效、NIHSS指数、Barthel指数、伤椎高度、Cobbs角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NIHSS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伤椎高度和 Cobbs角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伤椎高度和Cobbs角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伤椎高度和 Cobbs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祛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朱卫红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选择本院就诊及治疗的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56例纳入研究。结果所有患者术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宫腔镜组患者术后3月月经量为114.93±62.91,与刮宫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受孕情况:宫腔镜组28例患者中在术后1年内出现妊娠现象16例,占57.14%;刮宫组患者术后1年内出现妊娠现象13例,占46.4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随访中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宫腔镜组28例患者中在术后1年内出现复发现象9例,占32.14%;刮宫组患者术后1年内出现复发现象15例,占53.5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较传统刮宫手术,术后复发率低,宫内妊娠率无差异,具有疗效好,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 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朱其;吴建伟

    目的:探讨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入院收治的68例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并采用游离植皮修复治疗。随访5个月,统计患者上肢部分功能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且创面均达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且切口均达Ⅰ期愈合;皮瓣外观无肿胀,且皮瓣区皮肤弹性好、耐摩擦。随访5个月,患者皮瓣质地及颜色恢复均满意。其中上肢功能优59例,占86.76%;良9例,占13.24%。优良率为100.0%。术后2周,患者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平均为(6.3±0.4)mm。结论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指动脉神经束残端蒂皮瓣修复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可显著改善患者手部外观及功能,从而获取大治疗效果。

  • 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15例疗效分析

    作者:许斌;朱求亮;赵立来;颜茂华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掌侧或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15例。评价腕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手术顺利完成,15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16(11.05±2.25)周,腕关节功能根据 Sarmiento colles骨折评分标准:优8例、良好4例、可3例,优良率为80%。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能充分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减小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固定可靠,治疗有效。

  • 胸腔闭式引流与持续负压吸引联合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黄华奇;闻剑波

    目的:分析胸腔闭式引流与持续负压吸引联合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疗效。方法纳入本院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80例,按照患者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与持续负压吸引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观察两组疗效,肺复张时间、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507,P<0.05);观察组肺复张时间快于对照组,胸管引流时间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7.456、8.634、5.914,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5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296,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与持续负压吸引联合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疗效明显。

  • 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经皮锁定钢板固定与夹板固定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何佩霞;陈林;马一平;胡成挺;武理国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夹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4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年龄在66~88岁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分两组分别行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传统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经8个月以上随访,观察肩关节功能、肩关节疼痛、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8~22个月随访,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组各项指标优于传统夹板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固定是治疗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固定强度高、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

    作者:潘王毅

    目的:对创伤骨折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进行调查,探讨创伤骨折患者手术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到2013年12月本院治疗的73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创伤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病原体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732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23例(3.14%)。本研究共发现致病菌35株,主要为革兰阳性菌。患者的年龄、切口类型、是否使用内固定器械、手术部位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创伤骨折患者外科手术易发生切口感染,应采取措施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切口感染。

  • 重症胸外伤伴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疗效分析研究

    作者:李桃红;张可静;周妃妃;杨俊杰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胸外伤伴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5月本院ICU收治的208例重症胸外伤伴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采用 PCV(压力控制通气)模式,B组采用PSV(压力支持通气)模式。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高敏 C反应蛋白、PaO2、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大肺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高敏C反应蛋白、PaO2、PaCO2、PaO2/FiO2指标无显著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治疗后1、2、3天的心率、呼吸频率、高敏 C反应蛋白数值明显低于B组,而治疗后1、2、3天的平均动脉压、PaO2、PaCO2、PaO2/FiO2检测值显著高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的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检测指标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24、48小时的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均略高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模式通气时间比较,压力控制通气比压力支持通气时间略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胸外伤伴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早期行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治疗,可以更有效提高合指数、快速纠正低氧血症,并通过使肺外组织获得氧气供给,减少了炎症反应的发生时间反应,使患者病死率下降,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 严重性腹部创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周应;徐斌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应用于严重性腹部创伤患者中的价值,从而为患者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60例严重性腹部创伤患者病历资料,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手术)与观察组(损伤控制性外科术),各30例。统计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人数。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1.78±8.97)分钟、(310.31±22.71)ml明显短(少)于对照组(89.74±7.91)分钟、(578.81±31.58)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而观察组死亡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及并发症率分别为6.67%、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于严重性腹部创伤患者中疗效显著。

  •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评估288例轻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应用研究

    作者:谢亮;卢尚坤;凌晓东;姚杰;雷峥;张灿裕;王一波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评估轻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88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8例轻型颅脑损伤头颅CT阴性患者中SWI阳性患者50例,脑外伤后综合症患者14例;SWI阴性患者238例,脑外伤后综合症患者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WI序列可评估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 环形记忆环抱接骨板手术内固定与胸带外固定治疗肋骨骨折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观察

    作者:孙乐天;李玉平;卢凯

    目的:对比分析肋骨骨折患者应用环形记忆环抱接骨板手术内固定与胸带外固定治疗临床效果,以及两种不同方法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入院的肋骨骨折患者124例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内固定组60例与外固定组64例。内固定组采用环形记忆环抱接骨板手术内固定治疗,外固定组采用胸带外固定治疗。结果内固定组优良率(90.00%)显著高于外固定组(71.8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518,P<0.05);内固定组胸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外固定组,下床活动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显著快于外固定组,住院时间显著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7.209、11.456、7.975、5.885,P<0.05);内固定组与外固定组治疗后 PO2和PCO2比治疗前显著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2:t值分别为8.634、15.079,PCO2:t值分别为18.729、12.191,P<0.05);内固定组治疗后PO2和PCO2比外固定组增加幅度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59、5.595,P<0.05);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显著低于外固定组(37.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754,P<0.05)。结论肋骨骨折患者应用环形记忆环抱接骨板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优于胸带外固定治疗。

  • 基于腹腔镜胆囊切除在胆囊结石疾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王虎

    目的:腹腔镜和其他方式的胆囊切除手术在胆囊结石疾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与研究。方法收集本院368例实施胆囊切除的胆囊结石患者病例资料。按照双盲法把全部患者分成常规组、小创口组和腹腔镜组。观察记录3组患者在整个手术流程中的出血量、手术进行所需要的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第1次下床时间和痊愈出院时间,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统计患者出院时对自身恢复情况的满意程度,并加以总结并分析。结果常规组患者在整个手术流程中平均出血量多,小创口组的出血量其次,腹腔镜组少。3组的整个手术过程经历时间少的是腹腔镜组,时间多是常规组。3组的肠胃功能平均恢复时间长的是常规组,短的时间是腹腔镜组。胆囊切除手术后的患者平均第一次下床时间:常规组久,小创口组次之,腹腔镜组快。常规组、小创口组和腹腔镜组胆囊结石患者的平均痊愈出院的平均时间:常规组长,小创口组第二,腹腔镜组短。常规组患者、小创口组和腹腔镜组的总满意率分别89.2%、98.4%和100.0%。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相对于传统开腹方法和小创口手术而言,手术疗效明显更优。本研究证明了腹腔镜胆囊切除对胆囊结石疾病的临床效果很理想,患者也更能接受这种手术方式。这种日趋成熟的手术治疗手段应该进一步推广使用。

  • 交通性脑积水的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体会

    作者:陈焕林;许海军;戎路华;孟繁亮

    目的:观察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6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采用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治疗方法,并对术后并发症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6例中19例手术后症状有明显好转,2例手术后症状有所改善,2例术后症状并无好转,明显好转率为81%。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有3例,占11.5%。结论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疗效显著,术者应熟练手术,严格无菌操作,控制手术指征,尽量降低并发症。

  • 上斜肌麻痹性斜视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龙永华;邢雁;胡安丽;汪腊一

    目的:探讨上斜肌麻痹性斜视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62例上斜肌麻痹性斜视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患者分别采用下斜肌断腱术或下斜肌部分切除前转位术、下斜肌截腱联合同侧上直肌等手术治疗。统计各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及矫正斜视度情况。结果62例患者共实施64次手术,平均为1.03次;术前,62例患者有代偿头位者45例,术后代偿头位消失者28例,占62.22%(28/45),好转15例,占33.33%(15/45),无效2例,占4.45%(2/45)。术前46例同视机检查患者中,其中双眼单视者为26例,占56.52%(26/46);术后双眼单视者32例,占69.57%(32/46)。62例患者经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后,治愈者54例,占87.10%(54/62),好转者5例,占8.06%(5/62),无效者2例,占3.23%(2/62),过矫者1例,占1.61%(1/62)。各不同手术方式所治疗效果各不相同,其中下斜肌联合其他方式矫正斜视度为(28.9±14.2)明显优于其他手术方式,P<0.05。结论上斜肌麻痹性斜视患者临床表现症状较复杂,且手术治疗方法较多,因此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手术方式,从而可取得较好疗效。

  • 采用胸腔镜治疗胸部创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潘晓锋;夏发明;何林峰

    目的:比较研究两种胸腔镜技术治疗胸部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胸部外伤患者68例,治疗医师通过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SPVATS组和VATS组,分别行单孔胸腔镜和常规胸腔镜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平分及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SPVATS组无中转开胸或传统VATS病例,VATS组有1例中转开胸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医师通过门诊及上门方式对所有患者行12~24个月随访,随访结果中,所有患者均无术后无即发血气胸、胸廓畸形、脓胸等并发症发生;SPVATS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VAT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P-VATS组术后1、3、6天的VAS评分明显低于VAT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9天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估,SPVATS组显效率略高于VAT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SPVATS治疗胸部创伤,术后临床效果较好,恢复时间短,可缩短术后疼痛时间,具有更加微创、美观等特点,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B超及戊酸雌二醇片治疗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的临床观察

    作者:蒋珺瑛

    目的:探讨分析宫腔镜电切术联合B超和戊酸雌二醇片对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安全性和效果评价,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于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患者共94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治疗组于宫腔镜联合B超清除宫内残留妊娠物,对照组采用传统盲视清宫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愈率,阴道术中及术后出血情况,月经恢复情况,术后宫腔粘连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相比,观察组治愈率100%,术中出血量为6.8±1.3m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8%及55.7±2.1ml,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上,观察组为29.5±2.4分钟,对照组为13.6±1.7分钟,两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密切关注所有患者病情,观察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为7.9±3.3d,月经恢复时间为36.8±2.3天,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为4.1%。对照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为10.5±3.5天,月经恢复时间为45.7±2.3天,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为20%。两组相比,观察组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通过术后对患者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率达97.9%,对照组满意度为66.7%,两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B超和戊酸雌二醇片治疗难治性宫内妊娠物残留具有高安全性,疗效直接,并发症少的优点,患者满意度更高。

  • 双针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作者:杨松斌;黄杭斌;过宓

    目的:探讨使用双针硬通道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适应征、手术疗效及其优点。方法采用北京万福特公司生产的YL-1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针2枚,分别从血肿大层面前后双针穿刺进入颅内,冲洗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126例。结果12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充分,症状消失。结论双针微创穿刺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安全简便、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的手术方法,可以代替传统的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 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赵展;李卜武;叶欢乐;翟华伟

    目的:探讨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入院治疗72例患者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统计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体温、白细胞计数、氧合指数、C-反应蛋白、痰液形状、血清白蛋白及APACHEⅡ评分,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统计药敏情况,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病原菌清除情况加以统计与分析,并观察患者预后及治疗期间所产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痰液变稀薄,经X胸片提示患者斑片状影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同时患者体温及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经实验室检测发现,共培养72株病原菌,均为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经药敏试验检测发现,其中替加环素药物敏感率为100.0%;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为25.0%,其中介及耐药率为75.0%;碳青霉烯类药物中介及耐药率为10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4.2%。病原菌清除率为83.3%(60/72);治愈率76.4%(55/72),无效率为33.6%(17/72),其中死亡者14例,占19.4%。治疗期间所发生不良反应率为33.3%。结论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 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 外侧LISS锁定钢板联合内侧重建钢板与普通双钢板治疗重度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作者:李忠;李建兵

    目的:研究分析外侧LISS锁定钢板联合内侧重建钢板与普通双钢板治疗重度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7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 L组(34例)行LISS锁定钢板联合内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D组(33例)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下地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的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PSA);术后1年随访时的膝关节功能效果评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同一组治疗医师通过门诊及上门方式对所有患者行12~24个月随访。 L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下地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D组,术后6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PSA)略大于 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行 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L组与D组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的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外侧 LISS锁定钢板联合内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适合临床医师广泛应用。

  • 踇长屈肌腱转位治疗自发性跟腱断裂

    作者:余春华;杜俊锋;朱仰义;林炯

    目的:探讨踇长屈肌腱转位治疗自发性跟腱断裂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7例自发性跟腱断裂患者,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21~62岁,平均35.4岁。跟腱断裂至手术时间4~86天,平均13.2天。采用踇长屈肌腱转位治疗自发性跟腱断裂,记录患者术后3月、1年、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活动度,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进行评估,进行统计学比较,填写主观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评估患者术后踝关节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平均29.5个月。根据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情况,AOFAS踝与后足评分、VAS疼痛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按照Amer-Lindholm评定标准:优24例(88.9%),良3例(11.1%)。患者满意度:优23例(85.1%),良3例(14.9%)。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未出现跟腱再断裂、切口感染、深部感染、周围神经损伤、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踇长屈肌腱转位治疗自发性跟腱断裂,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能明显恢复踝关节功能,患者满意度高,是治疗自发性跟腱断裂的有效方法。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开放式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疮的疗效及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居海红

    目的:探究PPH与MMH治疗痔疮的疗效,并对痔疮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手术医治的102例痔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人。研究组术式为PPH,对照组术式为MMH。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同时随机选取102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非痔疮人员作对比,来分析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4.58±9.21)分钟 vs(46.73±9.32)分钟,t=12.072,P=0.000],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0.35±2.43)ml vs(48.76±12.47)ml,t=15.970,P=0.000],创口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7.25±2.63)小时 vs(12.47±2.74)小时,t=9.815,P=0.000],平均住院时间[(7.14±1.35)天 vs(13.48±1.68)天,t=21.008,P=0.000],术后疼痛程度研究组在Ⅰ度、Ⅱ度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7.65%vs 45.10%,χ2=8.925,P=0.003];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8%vs 84.31%,χ2=3.99,P=0.046]。痔疮发生情况与长时间便秘、缺乏膳食纤维饮食、过度饮酒、缺乏体育锻炼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结论 PPH手术治疗痔疮与开放式外剥内扎术相比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膳食纤维的摄入量、适当的饮酒及加强身体锻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痔疮的发生。

  • 全肠外营养支持对胃肠外科患者血小板和凝血指标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杨琼柳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支持对胃肠外科患者血小板和凝血指标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行TPN治疗的腹部胃肠外科患者,根据TPN支持时间分为短期TPN组(n=20)和长期TPN组(n=20),均采取相同的TPN治疗方案,脂肪乳剂为含l:1的中长链脂肪酸的20%英脱利匹特,同期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普通饮食作为对照组,利用STA-Compact型全自动血凝仪对所有患者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进行检查,利用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对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长期TPN组患者PLT计数为(149.7±38.6)×109/L,低于短期TPN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 TPN组患者Ps%为(3.57±1.31)%,高于短期TPN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长期 TPN组患者 Plt计数与TPN支持时间呈负相关(r=0.939,P<0.05),长期TPN组患者Ps%水平与TPN支持时间呈正相关(r=0.892,P<0.05)。结论 TPN支持治疗会对患者血小板计数和活化程度产生影响,并与支持治疗时间相关,推测可能与脂肪乳剂中的ω-6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关。

  • 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俞榕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中的临床疗效,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210例在本院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5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对照组95例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手术并发症及疝复发进行比较。结果除手术时间外,对照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均多于观察组,两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血清肿及疝复发方面与观察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慢性疼痛、异物感以及切口感染的数量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不仅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而且对于双侧疝、隐匿疝等特殊类型还具有不增加切口、术中易于发现等优势。

  • 眼挫伤继发性青光眼临床分析

    作者:崔钢峰;牟月红;林咸平

    目的:探讨眼挫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201眼挫伤继发性青光眼并总结。结果治疗后95.25%眼压控制在10~21mmHg,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眼挫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复杂,治疗困难,视功能损害严重,应针对病因合理治疗是挽救视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

  •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封亦兵;黄定蒙;李祖能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应用于胆囊结石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截选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60例胆囊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囊切除手术)与观察组(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手术),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胃肠蠕动时间、术后饮食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经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胃肠蠕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观察组术后饮食恢复时间为(3.0±0.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3.7±0.8)天,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3.3%明显少于对照组26.7%,差异显著,P<0.05。术后1周经复查发现,观察组无残留结石;术后半年、1年复查患者胆囊,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壁厚度均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显著,P<0.05;术后2年复查发现,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3.3%;术后3年结石复发率为6.7%。随访1个月,观察组饱食后腹胀和腹部不适及腹泻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腹腔镜与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

  • 胃肠手术快速康复外科的安全性对比探讨

    作者:戴剑

    目的:研究胃肠手术运用快速康复外科优化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接受胃肠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实验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比较,对照组要明显高于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再住院率、死亡率比较,实验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快速康复外科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理念在临床肠胃手术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要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外科屈肌腱断裂84例

    作者:苗海波;马清海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外科屈肌腱断裂临床体会。方法选取平湖二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4例90根手指屈肌腱断裂患者,给予急诊手术,术后给予抗生素、肌肉注射破伤风、换药、橡皮筋悬吊外固定3周、术后2周拆线以及手指功能训练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治疗。结果根据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制定的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法进行评价,84例90指中优68例,良20例,可2,差0.优良率97.7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指屈肌腱断裂能有效减少肌腱粘连的形成,恢复手指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 比较HC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在急诊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军民;王平;胡晓萍

    目的:比较HC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在急诊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需要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HC可视喉镜、对照组采取直接喉镜,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相关情况、血氧饱和度及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插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声门暴露时间以及插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声门显露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声门暴露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插管前、插管后血氧饱和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插管即刻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插管前、插管后MAP、H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插管即刻,对照组 MAP、HR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3%,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可视喉镜能够缩短气管插管患者声门暴露时间以及插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并减少插管损伤的发生,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有助于减少插管过程中的缺氧情况,减小对患者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Ⅰ期与分期双侧开颅术治疗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对比分析

    作者:孙顺进;陈旭东;王伟明;金一勤

    目的:探讨Ⅰ期与分期双侧开颅术治疗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行双侧开颅手术治疗的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按照手术时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Ⅰ期双侧开颅手术,对照组行分期双侧开颅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良好率(69.8%)显著高于对照组(34.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GO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的GO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中GCS评分6分以上患者的 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方式和时间窗的选择对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Ⅰ期双侧开颅手术较分期双侧开颅术的疗效更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低分子肝素预防直肠癌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

    作者:安正平

    目的:探讨在直肠癌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LMWH)预防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收集本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72例行直肠癌术治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给予LMWH治疗,对照组未采用LMWH治疗。术后2~3周行下肢静脉彩超判断是否发生DVT,并观察与比较两组的术后凝血状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DVT发生率为2.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2小时,两组患者的PT、APTT、TT、Fbg、PLT、D-D、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天、7天,两组患者的 PT、APTT、TT、PLT水平与治疗前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天、7天的Fbg、D-D、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 Fbg、D-D、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结论在直肠癌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预防及减少 DVT的发生,且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比较小,值得推广。

  • 翼状胬肉术后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术后反应和角膜创面的修复情况分析

    作者:余亚波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术后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术后反应和角膜创面修复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128例(153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4例77眼)和对照组(64例76眼),两组均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对照组术后2天加压包扎术眼,研究组术后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感、异物感以及角膜创面修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疼痛感35.1%(27/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5%(49/76),研究组异物感23.4%(18/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7%(56/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均无完全愈合者;术后第2天研究组完全愈合率为36.4%(28/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7/76),术后第3天研究组完全愈合率为96.1%(74/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53/76),术后第5天研究组完全愈合率为100.0%(77/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3.4%(71/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术后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不适感,提高术后角膜创面修复能力。

  • 腹腔镜联合肠镜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研究分析

    作者:曾雪云;林水泉;徐天生;徐建光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联合肠镜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64例结直肠癌伴发肠梗阻患者,治疗医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3例,行肠镜支架联合腹腔镜治疗,对照组21例,行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记录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转为开腹例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需开腹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符合条件的结直肠癌伴发肠梗阻患者,行肠镜支架后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为病人的术后尽快恢复提供大的条件基础,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更好,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 Lichtenstein术、Rutkow术与开放TEP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梁建明;戴益

    目的:比较分析Lichtenstein术、Rutkow术与开放TEP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63例,按照其手术方式分为A组60例、B组65例、C组38例,其中 A组患者行 Lichtenstein术、B组患者行Rutkow术、C组患者行开放TEP术,比较3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比较上,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19例、发生率为31.67%,B组并发症发生16例、发生率为24.62%,C组并发症发生3例、发生率为7.89%,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B两组(P<0.05);A组患者复发1例、复发率为1.67%,B、C两组均无复发患者、复发率为0.00%,3组术后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均具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3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势,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其中开放 TEP术并发症低于Lichtenstein术以及Rutkow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端步

    目的: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以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12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早期气管切开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的天数和医院的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VAP几率为62.7%,非早期气管切开组的VAP几率61.5%,分析显示早期气管切开与晚期无明显差别;早期气管切开组 ICU天数/呼吸机天数(14.1±5.9),非早期气管切开组ICU天数/呼吸机天数(17±5.4),分析显示早期气管切开的 ICU/呼吸机天数减少2.9(P<0.05);早期气管切开组死亡率12%、非早期组死亡率7.6%,早期气管切开显示更多的死亡率(P<0.05)。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并不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却能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但早期气管切开增加了医院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气管切开并不是稳健的举措。

  • 尺动脉近端穿支游离皮瓣在手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丁永虎;陈伟听;韩竹明

    目的:探讨应用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以肱骨内髁与豌豆骨连线为轴线,该连线中上1/3处为尺动脉近端穿支入皮点,以该处尺动脉穿支为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创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对12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创面面积2×4cm~4×7cm。穿支动脉与指固有动脉吻合,皮瓣内浅静脉及穿支静脉与指背静脉或指掌侧静脉吻合,皮瓣内神经与指固有神经吻合,前臂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2例皮瓣均成活,皮瓣色泽、外观良好。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指功能:获优8例,良2例,另两例失访。结论前臂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外形、质地好,供区影响小,可获得良好效果。

  • 200例安全型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报告

    作者:冯群星;张益娥;陈萍;汤建红

    目的:观察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400例急诊科和急诊留观病区患者分成两组,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组(观察组)200例。普通型静脉留置针组(对照组)200例,比较两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静脉炎、渗出、脱管、堵管、针刺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针刺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静脉炎、渗出、脱管、堵管无显著差别。结论安全性静脉留置针是可以明显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保护护士不受血源性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成文;倪增良;樊渊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67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 PVP组34例和PKP组33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强度评分(VAS),并进行后凸Cobb 角、椎体高度、Oswestry功能评分的测定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对比。结果与手术前比较,PVP和PKP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 PKP组的 Cobb角较术前显著减小,椎体高度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VP组的Cobb 角及椎体高度较术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术后,PVP组和PKP组的Oswestry功能总分及各单项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 PKP组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组(P<0.05)。结论 PVP 及PK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为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均能减轻疼痛症状、促进术后功能恢复,但PKP在改善患者脊柱畸形、降低骨水泥渗漏率等方面优于PVP。

  •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金晖;陈青青;杨鹏;李于红;范华平

    目的:观察对比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6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的术中、术后指标,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主观症状、生理功能状态、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状态、GLQI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和17.9%,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 子宫动脉栓塞后刮宫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潘蓉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后刮宫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子宫切口妊娠的患者。按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子宫动脉栓塞后刮宫治疗组和药物注射后刮宫治疗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手术成功率)和药物副作用(ALT 异常、口腔炎、白细胞下降),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月经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ALT 异常、口腔炎、白细胞下降等药物副作用的例数均多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后刮宫治疗子宫切口妊娠,临床疗效明显,药物副作用少,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不同年龄段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苗建海;边远;鲁立峰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以明确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116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例,按年龄分为<40岁青年组和>40岁中老年组,对每例病因、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组共37例,病因前3位依次为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息肉、内痔;中老年组共79例,病因前3位依次为结直肠肿瘤、大肠息肉、内痔。青年组下消化道出血伴随症状相对较少,中老年组下消化道出血伴随症状较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里急后重及贫血等。青年组在选择手术及介入治疗、结肠镜下摘除病灶和保守治疗方案上无特异性;中老年组以手术治疗为主。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及大肠息肉是青年组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结直肠肿瘤、息肉是中老年组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结肠镜是主要检查方法,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积极早期行结肠镜检查,大部分病例可通过手术切除或在结肠镜下行病灶摘除。

  • 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及机制分析

    作者:李杰

    目的:本研究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诊治的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分析。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开腹手术治疗组和腹腔镜微创手术组(n=90)。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效果。结果与开腹手术组相比,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降低(P<0.05),肛门排气时间及胃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血清透明质酸、胰岛素及 C-肽水平明显改善(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主要机制可能是调节血清透明质酸、胰岛素及C-肽水平的异常进行有效治疗胆囊结石。

  • 观察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与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疗效

    作者:胡海松;张卫华;朱伟雄

    目的:研究与分析不同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6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用皮瓣差异性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和并发症及愈合时间、IL-6、IL-8、TNF、LPS水平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6、IL-8、TNF、LPS水平分别为(0.74±0.23)ng/ml、(0.78±0.31)ng/ml、(0.19±0.11)ng/ml、(0.27±0.07)EU/ml,与对照组(1.07±0.41)ng/ml、(1.11±0.52)ng/ml、(0.49±0.21)ng/ml、(1.15±0.27)EU/ml比较(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19/30)(P<0.05)。两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率比较(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组织病理学评分比较(P<0.05)。结论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可改善患者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降低并发症发生,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 臭氧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顺新

    目的:比较臭氧联合射频消融技术与Disc-FX系统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60例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臭氧联合射频消融治疗30例(观察组),Disc-FX系统治疗30例(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采用Macnab法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及Macnab疗效在治疗后近期即1周及1个月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远期即6个月及12个月时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臭氧联合射频消融技术与Disc-FX系统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具有损伤小、近期效果明显、操作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的比较研究

    作者:尤丽芳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医治EMs疗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行腹腔镜手术医治的195例EM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接受GnRH-a医治以及时间的不同分为研究组 A(67例)、研究组 B(65例)和对照组(63例),研究组A术后接受GnRH-a医治3个月,研究组B术后接受GnRH-a医治6个月,对照组只行手术医治,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A、B在疼痛复发率、卵巢包块复发率上均较对照组好,而研究组B又较研究组A好(P<0.05);研究组 A、B在妊娠率上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A、B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别(P>0.05);Ⅰ期、Ⅱ期患者治愈率、改善率、复发率以及妊娠率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治愈率、复发率以及妊娠率上均较Ⅲ期、Ⅳ期好(P<0.05);Ⅲ期、Ⅳ期患者治愈率、改善率以及复发率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别(P<0.05),并且术后妊娠率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Ms采用腹腔镜术后联用 GnRH-a来医治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还能够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应用。

  • 早期动态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在评估严重多发伤患者近期预后的意义

    作者:钟丹锋

    目的:探讨早期动态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评估严重多发伤患者近期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入院ISS评分≥16分)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入院后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入院损伤严重度评分( ISS评分)、入院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检测患者伤后第1、3、5、7天的RDW水平,按照伤后第3个月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68例)和死亡组(n=30例),比较两组RDW水平以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入院ISS评分、入院APACHEⅡ评分较高(P<0.05),伤后第1、3、5、7天的RDW水平亦高于存活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在伤后第1、3、5、7天的 RDW水平分别与入院ISS评分、入院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伤后第1、3、5、7天的 RDW水平是严重多发伤患者近期死亡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RDW水平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密切相关,早期动态检测RDW水平对于评估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支气管镜局部灌注抗结核药物联合全身化疗对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应用

    作者:叶宏波;罗遐杰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局部灌注抗结核药物联合全身化疗对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的76例支气管结核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34例,采用临床常规化疗方式进行治疗,配合配合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辅助治疗,观察组共42例,在此基础上采用支气管镜进行局部灌注抗结核药综合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有效率,并随访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的疗效对比。结果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治疗观察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有效例数和显效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例和23例,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和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抗酸杆菌转阴率、胸部X/CT总体有效率和支气管镜下总体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则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综合应用电子支气管镜局部灌注抗结核药物可有效提高支气管结核治愈率。因此,支气管镜局部灌注抗结核药物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支气管结核在临床上值得提倡和推广。

  • 术前干预用药对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的影响观察研究

    作者:杨青松

    目的:探讨术前干预用药对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84例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术前干预用药分为观察组102例,对照组8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1.2%(93/102))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2.9%(3/102))、出血量(42.17±16.24)ml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9%(4/10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干预用药能提高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

    作者:沈爱炜

    目的:评估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管在治疗交通性脑积水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使用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管治疗交通性脑积水11例患者,分析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后患者的预后以及使用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管的优缺点。结果11例患者中,10例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其中3例患者出现早期短暂性分流过度,经过压力调节后症状好转;仅有1例出现分流效果不佳,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未见分流管堵塞、脑脊液漏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手术较常规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操作简单快捷,分流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较少,是一种有效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手术选择。

  •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15例临床诊治体会

    作者:李湖广;崔植野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本院2007年至2012年15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行头颅CT、MRI扫描确诊,通过药物保守治疗,辅以高压氧治疗及康复治疗。结果头颅CT、MRI扫描梗塞均位于基底节区,其中5例有豆状核钙化。14例患儿治愈出院,1例轻瘫,随访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小儿所处的特殊发育阶段、基底节区供血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豆状核钙化、外伤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和脑血管痉挛为本病形成的主要原因,药物治疗辅以高压氧及康复治疗是有效的方法,本病预后良好。

    关键词: 外伤 小儿 脑梗塞
  • 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植骨粒体积对术后融合效果的影响

    作者:周斌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植骨融合及椎间融合器应用术中椎间植骨粒体积与术后融合效果的关系。方法随访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Cage植骨融合术的病例共82例,按照患者手术顺序将患者分为3组,术中分别植入不同体积的植骨粒。其中A组28例,植骨粒体积平均为0.2cm3;B组27例,植骨粒体积平均为0.1cm3;C组27例,植骨粒体积平均为0.05cm3。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3组患者植骨粒体积、临床效果、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月,平均35个月。3组植骨粒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椎间植骨总体积及Cage 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下腰痛、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植骨融合率B组均显著高于A、C组,A组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C组椎间隙高度变化分别为(8.7±1.7)、(10.1±1.8)、(8.8±1.7)mm,B组显著小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不同植骨粒体积在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中等体积植骨粒(0.1cm3/粒)可明显提高术后椎间融合率,减小了椎间隙高度丢失,对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Cage支撑植骨融合术有一定指导意义。

  • 改良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腕部热压伤

    作者:方高丰;颉黄峰;戴如冰

    目的:总结改良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腕部热压伤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3年4月,采用改良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腕部热压伤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3岁。左侧11例,右侧35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伤后1~72小时,平均6小时。均为手腕部机械热压伤,创伤面积4cm×5cm~10cm×16cm。其中37例Ⅰ期修复,9例Ⅱ期修复。皮瓣切取面积5cm×6cm~12cm×17cm。供区均行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供区植皮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月~18月,平均11月。皮瓣色泽、质地好,温、痛、触觉恢复。结论改良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具有切取简便,降低了神经损伤风险,切取皮瓣面积与常规手术方法相比无缩小,术后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是修复手腕部热压伤较为理想的方法。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影响

    作者:蒋月林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治疗组患者应用TACE进行治疗。治疗2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ST)和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60.53%(23/38),高于对照组44.74%(1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肿瘤直径为(0.53±0.44)cm,低于对照组(0.94±0.3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 TBIL、ALT、AST和AFP浓度分别为(416.32±28.46)μmol/L、(193.26±20.38)U/L、(140.52±16.53)U/L和(130.61±23.18)μg/ml,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 前外侧加后内侧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及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敬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前外侧加后内侧入路进行Schatzker Ⅴ和Ⅵ型胫骨的平台骨折进行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胫骨的平台骨折患者共43例,对所有的患者采用前外侧加后内侧入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患者手术后1周和手术之后1年的内翻角度与后倾的角度,并将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与手术前情况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周和1年之后,对患者内翻角度和外倾角度进行分析比较,数据之间差异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之后的情况明显比治疗之前的情况好。结论膝关节的前外侧与后内侧联合入路进行复杂胫骨平台的骨折的治疗能够使膝关节之内的结构和胫骨平台的关节面得到充分暴露,能够使关节面有效准确地进行复位,并且手术的操作空间良好。手术之后关节面复位的丢失率比较低,骨折愈合的状况和手术之后关节的功能恢复比较良好,值得推广。

  • 经皮肾穿刺碎石与开放性手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价值比较

    作者:田文俊;楼朝明;黄生强;黄法江;谭付清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碎石与开放性手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价值差异,为临床泌尿科此类疾病治疗方式选择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住院治疗的、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鹿角形肾结石患者120例。其中经皮肾穿刺碎石患者共58例,设为 A组;开放性手术患者共62例,设为B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中相关指标及住院情况和围手术其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及价值。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手术相关指标上,经皮肾穿刺碎石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22.78±124.56)分钟,明显长于开放手术组的(187.23±98.23)分钟,经t检验得知t=5.891,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两组患者在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一次性结石取净率及平均治疗费用上均差异显著,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对并发症发生情况,经皮肾穿刺碎石组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59%,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患者的14.52%,统计学分析, P<0.05。结论经皮肾穿刺碎石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可行办法,但应密切注意术后患者一般情况。

  •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汤宇宏;赵丹红

    目的: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75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随机选择股骨头置换或DHS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 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6~25个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 FHR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髋关节关节功能恢复更佳。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安全、良好的手术方式。

  • 84例开放性眼外伤的致伤原因、临床特点及视力预后分析

    作者:于松

    目的:分析总结眼外伤的致伤原因、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眼外伤患者的致伤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84例眼外伤患者中,致伤原因居前3位的依次为打击伤(40.5%)、锐器伤(23.8%)和车祸伤(15.5%);受伤人群以中青壮年居多,儿童、和老年人发生较少;职业分布中,发生比例居前3位的依次为农民工(26.2%)、工人(25.0%)和农民(22.6%);不同就诊时间及不同受伤原因患者的预后视力较入院时视力提高的比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职业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外伤的致伤原因多样,多发于中青壮年的农民和工人,根据不同致伤原因进行早期积极治疗措施,对视力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外伤性前牙损伤的治疗及修复方法研究

    作者:曾聪

    目的:探讨分析对于外伤性前牙损伤进行治疗和修复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外伤性前牙损伤患者共39例(47颗患牙),对患者的损伤程度与损伤的性质进行分析,并依据患者的牙周组织和前牙的损伤情况选择龈下根折的正畸、根管的治疗、牙弓的结扎固定、全脱位牙的再植修复、治疗,并且对治疗和修复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患者的47颗患牙之中有44颗牙的外观、功能恢复比较良好,具有正常的咬合功能,占93.6%;2颗患牙进行再植牙失败,1颗患牙由于矫治力过大引起牙根吸收。患者的满意率为92.3%。结论对外伤性前牙损伤的患者,应依据患者损伤的程度和损伤的性质进行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使患者的牙齿保持完整性、咬合功能得到恢复,达到治疗与修复的目的。

  • 外剥内扎术加括约肌松解术加肛门成形术治疗环形混合痔的临床效果研究分析

    作者:杨君乐;宋华羽

    目的:分析研究外剥内扎术加括约肌松解术加肛门成形术治疗环形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46例环形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和传统组。观察组行外剥内扎术加括约肌松解术加肛门成行术治疗,传统组行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1、3、5、7天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评估、并发症情况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比较,观察组术后1、3、5、7天的 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且疼痛减轻时间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传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临床疗效评估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剥内扎术加括约肌松解术加肛门成形术治疗环形混合痔可有效减少组织损伤,解剖结构恢复良好,术后出血少,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复发率低,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 经椎旁肌间隙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伴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黄晓东;潘嘉玲;方弘伟

    目的:研究分析经椎旁肌间隙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伴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行椎旁间隙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传统方法治疗)。治疗后记录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功能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的椎体后凸角、伤椎椎体高度;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3、5天等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医师通过门诊复查方式对所有患者行6~12个月随访,平均(9.27±1.73)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术后1、3、5天的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伴有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病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在矫正椎体畸形和恢复椎体高度等骨折复位能力方面和传统手术效果基本相近,同时更能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再次创伤,降低手术、住院时间及术后的疼痛程度,加快患者恢复过程,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 阴囊撕裂合并睾丸脱位的治疗方法分析研究

    作者:赵骥腾;陈佳

    目的:研究分析阴囊撕裂合并睾丸脱位的诊治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阴囊撕裂合并睾丸脱位患者,入院后行相关诊断确诊。主要治疗方案:①手术复位,充分引流,阴囊皮肤皮瓣修复。术后密切观察,如出现继发睾丸萎缩,择日切除;②若睾丸损伤严重,睾丸切除;③若睾丸损伤不严重,阴囊皮肤缺损严重,可临时睾丸眶置或暂时皮下包埋,行阴囊成型术后,将睾丸植入。结果术后3天拔出引流,7~8天将牵引缝线去除,睾丸复位后60例患者中在12例因睾丸萎缩性睾丸切除术,其余患者行阴囊皮肤皮瓣修复效果良好,无皮瓣坏死、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发生,8例皮瓣区有感染发生,但经对症治疗均已愈合良好。结论对于阴囊撕裂合并睾丸脱位患者,临床医师需加强诊断经验,做到及时确诊、防治漏诊,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早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尽可能的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 附加单皮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的临床分析

    作者:何建;李钧;陈波;崔岩

    目的:探讨附加单皮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结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9月至2014年7月期间,18例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的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保留髓内针,附加单皮质LCP结合植骨手术治疗;术后根据影像学表现决定患者负重情况;定期复查进行影像学及临床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9±2.8)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影像学愈合时间为6~13个月,平均(9.4±1.3)个月;临床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9±1.8)个月;术后无主钉、钢板断裂,无主钉及锁定螺钉断裂折弯、松动,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按照Tohner-Wrnch评价标准优良率为100%。结论采用附加单皮质锁定加压钢板结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具有血运破坏少、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骨折愈合快等优点,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动静脉短路吻合在手指末节再植术中的应用

    作者:夏利新

    目的:探讨动静脉短路吻合在手指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手指末节断指再植术的6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动静脉短路吻合法,对照组采用自体小静脉桥接移植术,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成活率分别为(97.2%vs 82.05%,χ2=4.522,P=0.034);治疗的优良率分别为(91.67% vs 74.36%,χ2=3.914,P=0.048);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4.44% vs 76.92%,χ2=4.592, P=0.032);指腹两点辨别觉分别为[(4.23±0.65)mm vs(6.35±0.74)mm,t=13.136,P=0.000]。结论手指末节断指再植术应用动静脉短路吻合法修复的临床效果明确,术后成活率高、手指功能恢复良好、患者自觉满意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 侧卧位无牵引床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B、C型骨折

    作者:周荣;徐红建;钟玉平

    目的:探讨侧卧位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2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行侧卧位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按照AO 分型,B型12例,C型9例。结果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3~10个月)。按Thorsen等股骨骨折术后形态评估系统评价:优18例,良2例,中1例。结论侧卧位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确切、破坏骨折处局部血供小、骨折早期愈合等优点。

  • 肾盏结石(>2cm)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吴俊杰;朱郑杰;章晓军

    目的:探讨肾盏结石(>2cm)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肾盏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与观察组(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及结石清除情况,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人数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3.2±24.7)分钟、(77.9±34.1)ml明显短(少)于对照组(99.7±26.3)分钟、(123.5±17.6)ml,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2.3%(36/39)与对照组84.6%(33/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8±1.2)天与对照组(6.6±1.0)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并发症率比较,P>0.05,然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来说,应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肾盏结石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感染发生,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探讨内外固定结合疗法治疗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吴漩森;沈冬

    目的:探讨内外固定结合疗法治疗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腓骨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行内固定术治疗的基础上外加进行外固定手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4.4%,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83.3%,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腓骨骨折患者应用内外固定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使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及术后情况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全胃切除术后采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对患者整体恢复效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方建明;张惠忠;黄建新

    目的:研究探讨全胃切除术后采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对患者整体恢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126例全胃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术后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Gln组63例,行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EN组63例,行传统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术后肠内营养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 TP、ALB、PA、TRF、LgG、LgM、LgA、CD4+、CD8+、CD4+/CD8+检测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前TP、ALB、PA、TRF检查水平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9天除TRF外,两组 TP、ALB、PA的恢复数值水平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LgG、LgM、LgA指标数值水平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天两组LgG、LgM、LgA均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除 LgA外,术后11天Gln组LgG、LgM指标数值均明显高于EN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D4+、CD8+、CD4+/CD8+参数指标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天,Gln组的CD4+、CD4+/CD8+均明显高于EN组(P<0.05),而 Gln组的 CD8+与 EN组无显著差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ln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N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全胃切除术后的患者,营养支持方式选择谷氨酞胺加强肠内营养较传统肠内营养能够更有效的降低患者机体的蛋白分解速度,促进体内蛋白的合成,加快术后恢复及机体修复,更能提高患者术后的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及住院时间,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杜英勋;刘志英;周方伦;徐良丰;张永进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外伤和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椎管减压融合手术患者400例,MRI 检查示发生退变的椎间隙间盘突出,可逐步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单节段突出127例,其中C3~C419例,C4~C538例,C5~C659例,C6~C711例。双节段突出249例,其中C3~C542例,C4~C679例,C5~C7103例,C6~T125例。三节段突出24例,其中C3~C611例,C4~C713例。治疗医师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记录患者JOA评分、融合节段邻近关节退变情况、Cobb’s角、D值参数。结果治疗医师对所有患者行24~80个月随访,平均(42.98±9.14)个月。所有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记录患者JOA评分显著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400例D值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D值与术后1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前Cobb’s角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Cobb’s角与术后1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随访时间、融合节段数,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Cobb’s角比较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D值均较B组显著减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认为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可能与颈椎曲度前凸变小或术后生理曲度恢复不良相关。但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可以使神经功能得到很好地恢复,并可使颈椎生理曲度恢复保持。

  • 腹部闭合性外伤致小肠损伤的CT早期表现

    作者:王群;赵富金;沈豪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外伤致小肠损伤的CT早期表现。方法对16例经手术证实的腹部闭合伤致小肠损伤、破裂的 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腹腔少量游离气体5例(膈下、肠管及肠系膜间、腹壁下),腹腔少量积液16例(肠管及其系膜间隙、肝脾周、盆腔),肠管改变13例(肠壁增厚/血肿、肠管排列紊乱、肠管“尖角征”),合并腹部脏器损伤5例。结论肠管及肠系膜间隙游离气体是肠破裂可靠征象;肠管改变合并腹腔积液可提示诊断。

  • 地佐辛预处理瑞芬太尼麻醉对经皮肾镜碎石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

    作者:葛秀芳

    目的:探讨地佐辛预处理瑞芬太尼麻醉后对经皮肾镜碎石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经皮肾镜下输尿管石头手术病人80例,ASA分级Ⅰ~Ⅱ级,NYHA心功能Ⅰ~Ⅱ级,性别不限,年龄38~56岁,体重44~67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n=40):D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48±11)岁,BMI(20.1±2.4)kg/m2;S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49±10)岁,BMI(20.5±2.2)kg/m2。麻醉方法两组相同,均在手术结束前30分钟分别给予地佐辛0.1mg/kg、同量的生理盐水。记录观察指标术前(T0)、给药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5分钟(T3)、拔管后10分钟(T4)、拔管后45分钟(T5)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麻醉后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T2)、(T3)、(T4)、(T5)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拔管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SBP、DBP、HR和 SpO2比较 T2、T3时间点心率的变化地佐辛组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地佐辛能较好地减轻瑞芬太尼麻醉后患者的急性疼痛,减少苏醒期躁动,血流动力学维持稳定,提高患者苏醒期的安全性。

  • 利多卡因冲洗浸润麻醉辅助用于腹腔镜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雷君;李中华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冲洗浸润麻醉辅助用于腹腔镜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于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静脉滴注和在此基础上术中行利多卡因浸润麻醉;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冲洗浸润麻醉辅助用于腹腔镜患者可有效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多普勒超声造影和多层螺旋CT对浅表淋巴结结核显像表现及临床价值对比研究

    作者:徐永远;李月翠;胡小祥;应卫华;梅剑巧

    目的:研究分析多普勒超声造影和多层螺旋CT对浅表淋巴结结核显像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110例,治疗医师按照双盲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即 CT组(55例)行颈部淋巴结结核CT扫面检查,CEUS组(55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两组检查后的位置分区、检查分型及显像表现。结果CEUS组右侧32例,左侧15例,双侧8例,病变直径0.6~2.2cm,平均1.58±0.35cm。其中Ⅰ区3例,Ⅱ区8例,Ⅲ区18例,Ⅳ区14例,Ⅴ区9例。病变累及2个或2个以上区域11例,其中包括上纵隔淋巴结(Ⅶ区)受累3例。 CT组右侧25例,左侧21例,双侧9例,病变直径0.7~2.1cm,平均1.46±0.43cm。颈静脉链下、中组、颈后三角组为发病率较高的位置。Ⅰ区6例,Ⅱ区9例,Ⅲ区14例,Ⅳ区16例,Ⅴ区8例。病变累及2个或以上区域4例,其中Ⅶ区受累2例,两组均无Ⅵ区受累病例。结论对浅表肿大淋巴结的诊断,超声造影剂在浅表淋巴结中临床触诊诊断率低;CT具有放射性、特异性低等缺点。常规超声检查对浅表淋巴结的诊断仍有一定的误诊率,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对于恶性淋巴结的诊断敏感度较低。

  • X线与CT在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作者:方村艳

    目的:对比分析X线和CT用于胸部创伤的影像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同时采用 X线和CT进行检查的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和CT对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95.0%和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和CT对胸膜伤的检出率分别为67.4%和100%,对肺损伤的检出率分别为46.8%和100%,对皮下气肿的检出率分别为64.3%和100%,对纵隔伤的检出率分别为50.0%和100%,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对胸部骨折的检出和定位方面优于CT扫描,是胸外伤常规检查的主要影像技术,而CT检查在X线难以明确诊断的肺损伤、胸膜伤、皮下气肿和纵隔伤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 胎心监护对产妇分娩结局的预测作用

    作者:游燕;王昀;华秋琴;郑儿

    目的:研究胎心监护对产妇分娩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分娩的140例足月单胎头位的产妇进行研究。根据胎心监护情况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其中胎心监护异常组60例,胎心监护正常组80例,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妊娠一般情况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产科医师对两组产妇产前胎心率曲线和宫缩曲线进行分析评价,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新生儿结局及新生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胎心监护异常组羊水过少发生率、脐带绕颈率明显高于胎监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心监护异常组产妇顺产率明显低于胎心监护正常组,而产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胎心监护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钳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心监护异常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羊水污染率、缺氧缺血性脑病率、肺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胎心监护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胎心监护异常组新生儿出生1分钟Apgar评分低于正常组新生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护对产妇分娩结局有预测价值,能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对预防新生儿窒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 X线平片及双排螺旋CT诊断胸部创伤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罗红娟

    目的:研究对比X线平片(DR)及双排螺旋CT诊断胸部创伤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DR和双排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结果在收治的104例患者中,胸骨及肋骨骨折74例,气胸43例,血胸25例,血气胸19例,肺损伤18例,膈肌损伤12例,肺不张37例。经DR和双排螺旋CT检查临床确诊例数分别为胸骨及肋骨骨折67例和74例,气胸、血胸和血气胸73例和80例,肺损伤10例和13例,膈肌损伤7例和10例,肺不张26例和30例。经 DR检查的总临床确诊率为80.3%,经双排螺旋CT检查的总临床确诊率为90.8%。结论通过对检查结果的对比发现,双排螺旋 CT对胸部创伤的检查确诊率高于DR的确诊率,这对患者早期疾病的确诊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可及时促进患者康复及预后,低限度预防后遗症、并发症的发生。

  • 右美托咪定对颈髓损伤患者脑氧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陈碧岚;刘喜燕;胡耿平;欧阳海清;褚卫韬;樊理华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颈髓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颈段脊髓损伤择期行颈椎前路切复植骨内固定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D组)右美托咪定组,对照组(C组)咪达唑仑组,D组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1,10分钟输注完毕,维持量0.2μg·kg-1·h-1,至术毕半小时,C组予咪达唑仑0.02mg·kg-1,余下麻醉处理两组相同。观察入室后(基础值,T0)、插管前即刻(T1)、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2)、插管后3分钟(T3)及手术切皮时(T4)、手术1小时(T5)、手术结束(T6)各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在T4、T5、T6时点抽取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样各1ml,用于脑氧代谢指标测定,采用ABLS00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按公式计算脑动脉一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等脑氧代谢指标。结果 C组病人在(T1)、(T2)、(T3)时点心率(HR)、血压(BP)较 D组病人明显升高(P<0.05)。D组(T4)、(T5)、(T6)时点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较C组病人明显降低,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明显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颈髓损伤患者可降低脑氧摄取率,改善脑氧合;稳定血流动力学。

  • 腹腔镜器械的清洗与保养方法分析

    作者:褚慧华;俞惠艳

    目的:分析腹腔镜器械的清洗与保养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收集的120件实施的腹腔镜手术或检查后的腹腔镜器械,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腹腔镜器械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件。对照组腹腔镜器械进行直接的多酶溶液超声清洗,观察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工初步清洗后进行多酶溶液超声清洗。结果观察组的目测检测合格率和潜血检测合格率分别为100.0%(60/60)、96.7%(58/60),对照组的目测检测合格率和潜血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1.7%(55/60)、83.3%(50/60)。观察组的检测合格率96.7%(58/60)明显比对照组83.3%(50/60)高(χ2=4.32,P<0.05)。结论术后手工预洗在腹腔镜器械的清洗与保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推广。

  • 地佐辛抑制下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临床研究

    作者:钭伟国;周俊;刘喜燕;陈碧岚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下肢手术止血带所致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4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骨折切腹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n=20)和对照组(n=20)。开放静脉后行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使用TS-827A型电脑气压止血带,压力为60~70KPa,时间60分钟,间隔15分钟。手术开始前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地佐辛组给予地佐辛0.10mg/kg,于15分钟内缓慢静滴,术中均用林格注射液进行补液。分别记录给药前(基础值T0)、给药30分钟(T1)、给药60分钟(T2)及术毕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HR、及SpO2,并根据因止血带而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手术时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组患者给药前后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对照组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T1、T2、T3的HR及 T2、T3的 MAP显著低于T0(P<0.05,P<0.01),且地佐辛组T2、T3的HR及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各时间点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骨科下肢手术能有效地抑制止血带反应,降低止血带不良反应,且不抑制呼吸。

  • X线根尖片和锥形束CT对诊断早期牙根纵裂的比较研究

    作者:马跃翠;李向新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对诊断早期牙根纵裂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颗有临床症状并经检查可疑为牙根纵裂的患牙通过 X线根尖片和锥形束CT检查分析是否存在牙根纵裂的影像,并将两种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锥形束 CT诊断早期牙根纵裂的敏感度为93.3%,显著优于普通X线根尖片的敏感度56.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锥形束 CT对于早期牙根纵裂的诊断优于普通X线根尖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牙根纵裂早期诊断的准确率。

  • 改良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张漫漫;薛胜男;陶洁茹;王莹莹;张秀霞;朱烈烈;陈大庆

    目的:观察改良后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实施改良后创伤急救模式的严重创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改良组),另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实施传统(改良前)创伤急救模式严重创伤患者55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急救程序进行救治,改良组实施改良急救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救治效果。结果改良组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急诊科停留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创伤急救模式可提高救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树脂粘接剂对3种全瓷材料的粘接强度与固化效率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黎曙光;龚正伟;黎红

    目的:探讨研究不同树脂粘接剂对3种全瓷材料的粘接强度与固化效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无龋坏、无裂痕、无变异的第三恒磨牙90颗,去除根面软组织,超声清洗,置于质量分数为0.15%的麝香草酚去离子水中4℃保存备用。选择树脂粘接剂PanaviaTM F、RelyXTMUnicem,将全瓷材料设计胃3组陶瓷片,分别为IPS e.max Press组、In-Ceram Alumina组和Cerec Blocs组。通过相应设备检测3组抗剪粘接强度、聚合转化率。结果采用PanaviaTM F树脂粘接剂后,Cerec Blocs组的抗剪粘接强度优于 IPS e. max Press组和In-Ceram Alumina组,IPS e.max Press组优于In-Ceram Alumina组;采用RelyXTMUnicem树脂粘接剂后,Cerec Blocs组的抗剪粘接强度优于IPS e.max Press组和In-Ceram Alumina组,IPS e.max Press组优于In-Ceram Alumina组;两种树脂粘接剂对3种全瓷材料的抗剪粘接强度比较中,RelyXTMUnicem显著优于PanaviaTM F,且Cerec Blocs组>IPS e.max Press组>In-Ceram Alumin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anaviaTM F树脂粘接剂后,Cerec Blocs组的聚合转化率优于IPS e.max Press组和In-Ceram Alumina组,IPS e.max Press组优于In-Ceram Alumina组,;采用RelyXTMUnicem树脂粘接剂后,Cerec Blocs组的聚合转化率优于IPS e.max Press组和 In-Ceram Alumina组,IPS e. max Press组优于In-Ceram Alumina组;2种树脂粘接剂对3种全瓷材料的聚合转化率比较中,PanaviaTM F显著优于 RelyXTMUnicem,且 Cerec Blocs组>IPS e.max Press组>In-Ceram Alumin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树脂粘接剂 RelyXTMUnicem与 Cerec Blocs全瓷材料抗剪粘接强度优;PanaviaTM F与Cerec Blocs全瓷材料聚合转化率优。

  • 剖宫产术应用静脉泵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硬膜外吗啡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盛丹英;李军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应用静脉泵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与硬膜外吗啡对产妇术后疼痛的影响,同时观察使用期间不良反应情况,从而为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提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74例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术产妇按照随机分组为对照组(术后输注生理盐水)与甲、乙、丙组,分别泵注8、10、12mg布托啡诺;手术结束时均给予硬膜外吗啡2mg推注;然后采用静脉镇痛泵实施自控静脉镇痛。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分评价各组产妇术后不同时点(4、12、24、36、48小时)疼痛情况,统计各组自控镇痛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甲、乙、丙3组于术后24、36、48小时VAS评分及术后24、36、48小时自控镇痛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乙、丙组于术后24、36、48小时VAS评分及术后24、36小时自控镇痛次数明显低于甲组,P<0.05。各组产妇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率比较,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推注2mg吗啡联合静脉泵注200ug/h具有显著镇痛效果且安全。

  • 直肠下段肛肠疾病患者直肠下段内括约肌部分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剑辉

    目的:评价直肠下段肛肠疾病患者采用直肠下段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病例选择从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78例直肠下段肛肠疾病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直肠手术治疗,研究组选择直肠下段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关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和相关疼痛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7.69%(3/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64%(10/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复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下段肛肠疾病在常规术中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除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也比较高,有效维持肛门的静息压,减少疾病复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 微切口负压抽刮法与小切口大汗腺剪除术治疗腋臭的疗效比较

    作者:周景和;徐慧芳

    目的:通过对微切口负压抽刮术与小切口大汗腺剪除术治疗腋臭的疗效对比,探索一种更好的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16例腋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08例行微切口负压抽刮术(A组),另108例经腋皱襞小切口大汗腺剪除术(B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疗效、并发症、恢复时间、疤痕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3~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腋臭治疗总有效率100%。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疤痕等方面明显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切口负压抽刮法治疗腋臭疗效可靠,手术时间快,恢复快,并发症少,疤痕小,更易被患者接受。

  • 急诊外科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叶卓敏;吴绍飞

    目的:探究急诊外科腹部创伤手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等临床状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院内进行外科腹部创伤手术患者210例纳入本次研究,采用病例对照法,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术后切口感染)和对照组(术后切口未感染)。纳入指标包括研究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抗菌药物使用、手术时间等,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年龄、创伤类型及术前抗生素使用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多因素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急诊外科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切口类型、创伤类型以及年龄等。结论在进行急诊外科腹部创伤手术时,应进行术前患者机体状况评估,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术后感染危险因素,手术前后进行消毒、清理,同时需要抗菌药物,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手术后恢复状况。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与Dixon术的疗效对比

    作者:蔡锚;胡万乐;郑晨果;刘长宝

    目的: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经腹直肠癌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为直肠癌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234例,随机分为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9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115例行经腹直肠癌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结果显示,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病程时长及Dukes分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梗阻、尿储留、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在有效根治肿瘤的同时有着手术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效果较Dixon手术更为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有效护理措施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疗效影响

    作者:李少芬;郑黎明;林小芳

    目的:探讨有效护理措施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来本院行胆囊镜切除术患者78例,护理人员对所有患者采用术前、术中、术后采用有效护理措施后,观察所有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术后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功能锻炼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d的疼痛分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护理患者一般资料中,引流量为(26.18±9.37)ml,肛门排气时间为(4.21±1.19)天,下床功能锻炼时间为(5.22±2.04)天,住院时间为(6.23±1.64)天;护理前 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护理1天的疼痛等级,术后对所有患者行有效护理措施后,术后1天的疼痛例数中,0级为54例,1级为18例,2级为5例,3级为1例;患者术后采用有效护理措施后,并发症中胆漏1例,皮下气肿2例,切口感染或疼痛2例,腹腔感染1例,腹腔内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结论有效地护理方式除了在方法上有所改进细致以外,还要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意识,从根本上领会细致有效护理方式的意义及目的,护理过程中需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把有效针对性护理用于腹腔镜胆囊炎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以有效降低病人疼痛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和质量,适合临床广泛实行。

  • 股骨外侧壁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余作取;许兵;戴寿旺;王锋;周梧节;李敏

    目的:观察股骨外侧壁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作用,探讨股骨外侧壁的重要性。方法采用成人尸体同侧股骨标本9具,均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AO 分型A1型骨折,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3具,对照组造成股骨外侧壁损伤,观察组行PFNA并保留外侧壁完整,治疗组行PFNA并造成外侧壁损伤,3组股骨标本采用万能材料测试机进行压缩承载实验,观察并比较三组股骨标本的大承载力及骨折端压缩位移情况。结果3组股骨的压缩前骨折端位移相互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压缩后位移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压缩后位移与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和治疗组的压缩位移距离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治疗组的压缩位移距离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股骨的大载荷力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观察组标本的大载荷力明显大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FNA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式,具有较强的坚固和稳定性,并且保留股骨外侧壁的完整能够增强PFNA的坚固性,提高治疗效果。

  •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吴昊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容易转移的恶性肿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如手术方法、化学治疗方法、放射疗法、免疫疗法、基因疗法等。本文将对恶性黑色素瘤的目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治疗 进展
  • 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研究进展

    作者:陈红敏;丁云丽;徐佳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是一种原发于滤泡树突状细胞的罕见恶性肿瘤。自1986年Monda等报道第1例FDCS以来[1],至今FDCS文献报道已有150余例[2]。深入了解FDCS的病理学特征、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诊治水平。

  • Toll样受体4抑制剂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沈圆圆;郭松雪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小分子抑制剂(TK242)对实验性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TAK242治疗组(IR+TAK242组)。Sham组切除右肾后仅分离左肾动脉而不夹闭,而IR组与TAK242治疗组则于右肾切除后分离左肾动脉,利用无损伤血管夹夹闭左肾动脉45分钟后恢复灌注。 TAK242治疗组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给予TAK242(3mg/kg,溶于含1%DMSO双蒸水),Sham组及IR组则均于同期给予相同剂量的含1%DMSO双蒸水。3组均于术后48小时处死,取血及右肾待测。利用专用试剂盒检测各组血肌酐及尿素氮变化,评估肾功能改变。再利用 RT-PCR检测比较3组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水平变化,同时利用 western印迹法评估 TLR4、p-IκBα、IκBα、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应用TAK242治疗后,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血肌酐(Cr)及尿素氮(BUN)升高得到明显改善(P<0.05),而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中升高的TNF-α、IL-1β、ICAM-1 mRNA表达则明显下降(P<0.05)。 TAK242治疗还可以显著缓解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肾组织 TLR-4蛋白表达及 IκBα和 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结论 TLR4小分子抑制剂(TK242)可以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而起保护作用,其作用与TLR4/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相关。

  • 氨基胍抑制氧化应激致细胞骨架蛋白羰基化

    作者:张秋生;张猛;黄贤键;刘晓佳;李维平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细胞骨架羰基化的作用及机制,并观察羰基化抑制剂氨基胍对细胞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0、100、200、300μmol/L的H2O2干预PC12细胞系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测定GSH、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浓度,pull-down/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骨架蛋白β-actin和β-tubulin羰基化水平和溶解度。氨基胍预处理 PC12细胞,检测其对β-actin和β-tubulin羰基化损伤的抑制作用。结果 H2O2处理后,PC12产生氧化损伤,β-actin和β-tubulin发生羰基化反应,骨架蛋白溶解度增高,氨基胍可抑制细胞骨架蛋白的羰基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应激损伤导致细胞骨架蛋白羰基化反应会破坏细胞骨架蛋白的稳定性,氨基胍可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导致的羰基化反应。

  • 《浙江创伤外科》2015年第20卷总目次

    作者:

    关键词: 浙江 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