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方丝弓矫治器联合前牙转矩辅弓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汪伟材

    目的 探讨方丝弓联合前牙转矩辅弓在治疗前牙错(牙合)过程中转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拔牙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方丝弓正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前牙转矩辅弓进行精细调节,关闭间隙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对两组上切牙转矩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观察组上牙弓宽度呈现明显增加,前牙覆盖明显减小(3.55±1.68)mm,前牙覆牙合减小(0.78±0.31)mm,在ANB、U1-SN、U1-L1、U1-NA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方丝弓联合前牙转矩辅弓在治疗前牙错(牙合)过程中有效地对上下(牙合)前牙进行转矩控制,减小上前牙唇倾度和前牙覆盖,缩短疗程,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纠正成年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威

    目的:对比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纠正成年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3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均予以拔牙和强支抗矫治,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口外弓支抗,观察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比两组的矫治时间与稳定性,并行正畸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测量分析。结果观察组矫治完成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两组的SNA角、ANB角、U1-NA距、U1-SN角、U1-脸平面角、U1-Apg距、上唇突度、下唇突度、覆牙合及覆盖均有所减小,GoGn-SN角、OP-SN角、U6-PP角及上下颌牙弓前段宽度有所增大(P<0.05);其中观察组SNA角、ANB角、OP-SN角、U1-NA距、U1-SN角、U1-脸平面角、U1-Apg距、上唇突度、U6-PP角、覆牙合、覆盖及上下颌牙弓前段宽度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纠正成年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疗程短、面形和牙弓凸度改善效果好,优于传统口外弓。

  •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与A点凸距的测量分析

    作者:刘聪;傅隆生;周国永;肖振朋

    目的 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与A点凸距的测量用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正畸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安氏 II 类 1 分类错牙合患者 200例.根据不同垂直骨面类型将其分成三组,其中高角组68例、均角组80例、低角组52例,测量三组的SNA角,测出A点到NP平面的垂直距离. 结果 三组SNA角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高角组A点到N-P距离显著大于均角组,差异显著(P<0.05);均角组A点到N-P距离显著大于低角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中不同垂直骨面型与A 点凸距的测量可作为客观指标来指导正畸的诊断,有助于临床早期实施防治措施.

  • 两种关闭拔牙间隙方法的比较

    作者:王晓玲;费敏

    目的比较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过程中用方丝弓矫治技术的关闭曲法关闭拨牙间隙和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的矫治效果.方法分别用方丝弓技术的关闭曲法和滑动法关闭拨牙间隙对26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拔牙病例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两组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两组中ANB角明显减小,Z角明显增大,Ao-Bo距离减小.矫治前后3个测量项目的均值都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取得满意的效果,但滑动法的疗程比关闭曲法平均缩短7个月.

  • 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正畸前后唇部软组织测量和评估

    作者:曹芳;王臻;晏琳;焦岚;戴静桃;黄晓文

    目的 测量和评估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正畸前后的唇部软组织形态. 方法 选择30例已经完成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成年患者,术后模型及头影测量的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 对其正畸前后正面像和头颅侧位片唇红的矢状向厚度和垂直向厚度进行测量. 结果 正畸后上唇垂直向厚度有变小的趋势,下唇垂直向厚度有变大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上唇矢状向唇红部组织厚度术后有增大的趋势,下唇矢状向唇红部组织厚度矫正后有减少的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上颌上中切牙(U1C)矢状向内收量与上唇红(TUL)的内收呈显著正相关,下唇红(TLL)矢状向位置的变化与下颌切牙突点(L1C)位置变化存在正相关,下唇红(TLL)矢状向位置的变化与上颌切牙突点(U1C)位置变化存在正相关. 结论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可以通过切牙回收量较好地预测其唇部软组织正畸前后的矢状向厚度和垂直向厚度变化.

  • 关于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王亚斐;闫胜男;王贺;赵旭;孙莹;郗红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且较难同时取得理想侧貌与良好咬合关系的畸形之一。此类错牙合畸形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开唇露齿,深覆合,深覆盖等,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上下颌骨垂直向和水平向不调。对于其机制及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研究,也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就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 锥形束CT在辅助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及评价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 者矫治效果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明辉;沈悦;曾翠敏;李淑婷;邓溪川;吕俊丽

    目的:探究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辅助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及评价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笔者医院正畸科收治的10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CBCT引导下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拔牙矫治,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CBCT扫描数据,观察患者牙槽骨开裂、开窗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软组织和牙槽骨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Ns-Sn-Pos、NLA等软组织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ULL、LLL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LA等牙槽骨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中切牙、侧切牙的牙根长度较治疗前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颌尖牙牙根长度较矫治前稍有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尖牙牙根长度较矫治前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矫治后均有前牙区牙槽骨开窗、开裂情况发生,但发生率较低,其中前牙区牙槽骨总开裂率为17.00%,总开窗率为7.76%.结论:CBCT在辅助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及评价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效果中作用显著,通过提高矫治方案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提高了矫治效果,同时降低了患者牙槽骨开裂、开窗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应用Enlow分析法评价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聪聪;孙婷婷;邵玶

    目的:采用Enlow分析法评价肌激动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后骨面型的变化,探讨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机理.方法:选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10-12岁.由作者测量其SNA角、SNB角、ANB角、Y轴角、U1/PP角、L1/MP角、A-Ptm值、B1值、J-B值、LI-MP值、U1-PP值、Go-Cd值、A1值及A2值.每项指标测量3次取平均值,对测量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对矫治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矢状向上,SNA,U1/PP,A-Ptm矫治后均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矫治后增大,但是与矫治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B、ANB、L1/MP、J-B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轴角矫治后增大,但是与矫治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垂直方向上,U1-PP、L1-MP、Go-Cd、A1、A2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激动器可以改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上下颌骨的矢状向以及垂直向的相互关系,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面型.

  •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非常规拔牙模式矫形的临床观察

    作者:袁东辉;刘远航

    目的:观察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采用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和单侧下颌中切牙的拔牙模式固定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探讨此种拔牙模式的适应证.方法:选择25例的安氏Ⅱ1分类重度深覆盖患者,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和单侧下颌中切牙,使用MBT技术进行矫治,通过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7项硬组织项目和5项软组织项目的变化.结果:采用此拔牙模式,重度Ⅱ1错牙合患者覆牙俣、覆盖减小,尖牙、磨牙关系得到调整,软组织侧貌协调性得以明显改善.结论: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和单侧下中切牙模式的适应证为重度Ⅱ1深覆牙合、深覆盖低角成人患者.

  • 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临界病例软组织侧貌的影响

    作者:常乾;张丹;任利玲

    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临界病例软组织侧貌的影响一直是正畸医生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临界病例软组织侧貌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拔牙模式、生长发育)作一综述。以期为正畸临床安氏Ⅱ类1分类错?临界病例的诊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固定斜面导板打开咬合前后的模型测量研究

    作者:王峰;张兆芬;段银钟;林松杉

    目的:探讨固定斜面导板在咬合打开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组 20 例,为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儿童,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矫治.对照组 12 例,为条件相当而未作治疗的儿童.在咬合打开后,进行咬合打开前、后的模型测量研究.结果:上下颌前磨牙、下颌磨牙的临床冠高度有所增加;上下颌前磨牙间的牙弓宽度有所增加,而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弓宽度有所减小,上颌第一恒磨牙则因受固定斜面导板限制,牙弓宽度无变化.结论:固定斜面导板的戴入,改变了异常的肌动力平衡,影响了牙齿的萌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