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直丝弓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作者:邓锋;张磊;张翼;宋锦璘;樊瑜波

    目的 基于CT法结合Mimics医学图像处理系统快速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思路,探索建立几何相似性良好、可灵活调整、模拟直丝弓技术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的生物力学数值分析模型.方法 以牙列完整的成人上颌骨为标本,通过螺旋CT扫描后将图像传输至Mimics系统进行牙列及上颌骨的三维重建,并按东方人预成直丝弓矫治器的数据将牙齿调整至完全排齐、整平.再运用ABAQUS前处理程序生成矫治弓丝和托槽,通过布尔运算生成后的模型.结果 获得的"直丝弓-上牙列-上颌骨"模型具有良好几何相似性,可根据研究需要进行调整,并能有效反映直丝弓矫治器滑动法关闭间隙的生物力学状况.在模型上以2N的力加载后,上前牙出现舌向初始位移,舌侧牙周膜出现压应力区.结论 建立了符合预定目标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直丝弓技术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的生物力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工具.

  • 个体化舌侧矫治器微种植体支抗滑动法内收上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作者:蔡留意;林久祥;张月兰;王林

    目的 建立包含eBrace托槽、牙、牙周膜、牙槽骨、弓丝和微种植体在内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分析个体化舌侧矫治器上颌腭部不同位置微种植体滑动法关闭上前牙间隙的生物力学特征做准备.方法 依据eBrace个体化舌侧矫治器的设计特点,基于CT采集的实际数据,先建立实体模型,再构建含有牙、牙周膜、牙槽骨、托槽、弓丝和微种植体6个成分的个体化舌侧矫治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1.根据微种植体植入位置不同,共建立6个有限元模型,微种植体分别位于上颌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间、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间距离牙槽嵴顶2 mm、6mm和10 mm.每个模型包括40个实体模型.2.用10节点四面体单元进行单元剖分,第一个模型(微种植体在上颌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之间距离牙槽嵴顶2 mm)在网格剖分后有节点741 670个,单元513 925个.其他模型的节点数和单元数类似.结论 建立了包含eBrace托槽、牙、牙周膜、牙槽骨、弓丝和微种植体在内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有限元模型构建全面、复杂、真实,几何相似性很强;为下一步分析个体化舌侧矫治器上颌腭部不同位置微种植体滑动法关闭上前牙间隙的生物力学特征奠定了基础.

  • 比较微种植体结合双钥匙曲法和低位牵引滑动法对前牙转矩的控制效果

    作者:冯艳华

    目的 初步研究微种植体结合双钥匙曲法和低位牵引滑动法,在整体内收前牙过程中,对前牙转矩的控制效果.方法 将满足纳入标准的14例需拔除上颌两侧第一前磨牙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评估微种植体结合双钥匙曲法和低位牵引滑动法在前牙内收过程中对前牙转矩的控制,采用头影测量观察切牙及磨牙的移位情况,并作分析.结果 T1至T2期两组UR-PP(mm)平均值变化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测量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微种植体结合双钥匙曲和微种植体的低位滑动内收,在内收前牙过程中对前牙转矩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结论 微种植体结合双钥匙曲法和低位牵引滑动法对前牙转矩的控制效果相似.

  • 直丝弓矫治技术两种关闭拔牙间隙方法比较

    作者:濮中勇

    目的 比较在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需拔牙矫治的各类错畸形时,关闭拔牙间隙分别采用滑动法和关闭曲法两者的矫治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6年10月,李堡中心卫生院口腔科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43例需拔牙矫治的各类错畸形患者,根据回收前牙时所使用的方法 分为滑动法组22例和关闭曲法组21例.根据矫治前、后拍摄患者正中位X线头颅侧位片,比较治疗前后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前移量;记录两组患者内收4颗上颌前牙的疗程.结果 矫治结束后,滑动法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前移量为(3.3±1.7)mm,内收4颗前牙疗程为(6.0±2.2)个月;关闭曲法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前移量为(3.0±1.6)mm,内收4颗前牙疗程为(6.3±1.9)个月,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0.46 mm直丝弓矫正装置,在关闭拔牙间隙时,采用滑动法和关闭曲法两种方法 ,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及内收4颗前牙时间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畸医生可根据个人习惯及患者意愿选择.

  • 直丝弓矫治技术两种关闭拔牙间隙方法比较研究

    作者:王嵩;秦科

    目的 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滑动法与关闭曲法关闭拔牙间隙对支抗磨牙位置及疗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或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的安氏Ⅱ1或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33例,使用0.46mm(0.018英寸)直丝弓矫治装置充分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后采用两步法关闭拔牙间隙,将上颌第二磨牙纳入娇治序列,且均未采用特殊加强支抗方法.拉尖牙向远中完成后,随机分为滑动法组(17例)和关闭曲法组(16例),分别使用滑动法或关闭曲法关闭剩余间隙,对关闭间隙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滑动法组和关闭曲法组的上颌第一磨牙分别近中移动(3.4±1.4)mm和(3.0±1.8)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收4颗前牙,滑动法组疗程为(6.0±2.4)个月,关闭曲法组疗程为(6.4±2.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0.46mm(0.018英寸)直丝弓矫治装置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并在矫治初期即将上颌第二磨牙纳入矫治序列的拔牙病例,正崎医生可根据个人习惯使用滑动法或关闭曲法回收前牙.

  • 滑动法MBT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

    作者:阴发成;刘长平;郭立明;于正龙

    在临床正畸时常会遇到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其临床特征主要包括Ⅱ类远中磨牙关系;存在严重的上下颌矢状关系不调,上颌前牙唇倾且牙弓狭窄,下颌正常或后缩,伴有程度不等的深覆(牙合)和深覆盖.MBT技术是近二十年来发展的一门新技术,主要结合了Dr RichardMclaughlim、Dr JohmBemmett、Dr HugoTrerisi及其它众多临床医师的实践经验,它的矫治机理是主要强调牙及牙槽骨的变化;使用持续的轻力;联合使用各种口外(面弓、丁钩)和口内(腭杆、舌弓、Ⅱ类牵引、Nance弓)控制支抗的措施;以及特殊的排齐和整平技术,本研究就是使用滑动法MBT技术对临床上Ⅱ类Ⅰ分类错(牙合)进行矫正以观察疗效.

  • 直丝弓矫治器滑动法关闭间隙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建模及数值分析

    作者:卢燕勤;高雪梅;韩景芸;李彦生;曾祥龙

    目的 建立直丝弓矫治器滑动法关闭间隙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采用激光扫描、计算机三维重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几何建模,生成全牙列的牙齿及其牙周组织、矫治器、矫治弓丝的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将弓丝与托槽、牙齿与牙齿之间设定为接触关系,进行非线性分析计算.结果 实验条件下牙周膜绝大部分的应力为73~145 kPa,应力分布均匀,高应力集中区小;第一磨牙上接触点1个,接触正压力为1.4 N;前牙向后的初始位移大于后牙前移,这些特点均有利于弓丝滑动.结论 该有限元模型运算的结果与临床结果基本一致,初步验证了本模型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研究连续弓丝的其他矫治力学特点奠定基础.

  • J钩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

    作者:李琥;李强;牟永斌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使用J钩治疗安氏Ⅱ1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9例,结合使用J钩头帽口外牵引向后滑动弓丝关闭拔牙间隙,并适当应用于拉尖牙向远中的阶段.结果:9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后牙建立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面型明显改善.结论:J钩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后牙支抗并控根压低内收上前牙,改善面型.

  • 滑动法在标准方丝弓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闵正昌;潘晓岗

    目的研究标准方丝弓中应用滑动法关闭间隙的疗效.方法利用X线头影测量,对12例正畸患者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的矫治前后进行测量研究.结果方丝弓矫治中滑动法关闭间隙与关闭曲法比较,磨牙倾斜及前移(支抗消耗)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下切牙倾斜移动较多(P<0.05).结论滑动法在标准方丝弓中的应用能有效地控制磨牙支抗,下切牙有倾斜移动,在标准方丝弓技术中可选择性采用滑动法关闭间隙.

  • 微植体支抗滑动法关闭间隙的三维有限元建模及实验验证

    作者:吴映燕;蒋勇;陈琳

    对志愿者头颅部进行螺旋CT扫描,利用Mimics软件进行实体模型的重建,优化后导入Ansys 软件中赋值及网格划分,建立左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包含微型种植体、直丝弓托槽、牙列、牙周膜、牙槽骨的下颌三维有限元模型,实验模拟与临床基本相符。

  • 舌侧矫治不同牵引位置内收上前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高雪;张春芝;张栋梁

    目的:分析当牵引钩位于不同位置时,个性化舌侧矫治器微种植体支抗滑动法内收上前牙时牙列中牙齿的位移情况.方法:在全牙列、牙周膜、牙槽骨、个性化舌侧矫治器的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上,分析当牵引钩分别位于尖牙近中与尖牙远中,微种植体支抗滑动法关闭间隙过程中前牙及后牙三维方向上的变化.结果:两组实验结果显示,当将牵引钩放置于尖牙远中时,前牙区矢状方向的回收更均匀,牙弓的缩窄出现在尖牙、第二前磨牙区域,但垂直向上的“拱形效应”更明显.结论:利用个性化舌侧矫治器滑动法回收间隙时,宜将牵引钩放置于尖牙远中,尖牙、第二前磨牙区域牙弓的缩窄有效抵抗了水平向“拱形效应”.对于垂直向上明显的”拱形效应”,应当配合在弓丝上打10°的摇椅抵抗负效应.

  • 直丝弓矫治技术中不同方法关闭间隙的比较

    作者:黄颖荷;钟小龙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中,用一步或两步滑动法关闭间隙对牙齿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配对设计,对20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安氏Ⅱ1直丝弓矫治病例关闭间隙时进行上颌牙齿移动的对比研究.结果:两步滑动法在节省支抗方面并不优于一步滑动法,且治疗时间明显比一步法长.两种方法在维持覆牙合及前牙转矩方面无显著差别.结论:一步滑动法在直丝弓矫治技术关闭间隙时更有优势.

  • 两种关闭拔牙间隙方法的比较

    作者:王晓玲;费敏

    目的比较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过程中用方丝弓矫治技术的关闭曲法关闭拨牙间隙和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的矫治效果.方法分别用方丝弓技术的关闭曲法和滑动法关闭拨牙间隙对26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拔牙病例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两组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两组中ANB角明显减小,Z角明显增大,Ao-Bo距离减小.矫治前后3个测量项目的均值都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取得满意的效果,但滑动法的疗程比关闭曲法平均缩短7个月.

  • 直丝弓一步和两步滑动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新海;曾祥龙

    本研究利用三维坐标测量仪,开发了正畸牙移动的上颌测量系统,并采用前瞻性配对设计,对16例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使用国产Roth数据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的病例,分两组分别进行一步滑动法和两步滑动法关闭间隙.测量研究的结果显示:两步法在节省支抗上要稍优于一步法,但临床上不显著,一步法在时间上要明显短于两步法,两者在维持覆、维持前牙转矩方面无显著差别.本研究认为,一步滑动法在直丝弓临床用于中更易被接受.

  • 微种植体支抗滑动法内收上前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

    作者:孙志涛;崔涛;孙阳;崔玉美;宋宇

    目的:探索构建牙周膜超弹性本构模型的方法,模拟直丝弓矫治技术滑动机制条件下一步法和两步法内收上颌前牙,并观察上颌前牙的初始位移趋势.方法:建立种植体支抗的位置位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及高度分别距牙槽嵴顶上4 mm、6 mm、8 mm不同组合的三维模型,并观察模拟滑动法内收前牙时,上颌前牙的初始位移情况.结果:内收上颌前牙,高度增加时,各前牙牙冠初始内收量减小,各前牙的初始压入量增大,牙周膜受力较分散且大应力值向根尖部位转移;两步法内收前牙较一步法内收前牙,中切牙、侧切牙初始内收量更大,初始压入量更大.结论:种植体高度的变化主要影响牙齿的垂直向位移方式;一步法与两步法内收上颌前牙时,两步法可以获得更大的牙齿初始位移量.

  • 直丝弓技术关闭拔牙间隙的方法与时机选择

    作者:罗晓冰;杜池;张馥兰

    目的:选择不同关闭拔牙间隙的方法与时机,大限度地控制支抗,达到佳矫治效果.方法:针对不同牙位的拔除及支抗设计,分别选择滑动牵引法、关闭曲法和磨牙整体平移技术,关闭各类拔牙间隙.结果:①.滑动法在磨牙中等以下支抗设计时,应用效果较好,牙齿移动易于控制,使用轻力时(50~100 g)不易倾斜,无需弯制弓丝,减少了椅旁操作时间.缺点是,使用橡皮圈时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②.闭曲法在强支抗设计时,应用效果较好,每次加力可控,能主动,精确控制牙齿的位移,但尖牙先期远中移动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缺点是,增加了椅旁操作时间,一般在两次复诊后,因曲与托槽发生阻挡而需更换弓丝,加力初始阶段,若力值把握不好,前牙易发生倾斜,从而影响牙齿直立及弓丝的平整,延长治疗时间.③.磨牙整体平移技术在拔除第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病例中应用该技术,能有效进行根的平行移动,消除了以往单纯頜内前牵引而导致的磨牙前倾、支抗丧失等问题,缩短了治疗时间.缺点是,为防止支抗丧失口内辅助设施过多,牵引点多达3~4个.依靠患者配合程度较高,口内异物感增加.结论:三种关闭拔牙间隙的方法各有优势,需多因素考虑,如支抗问题、牙弓形态问题、尖牙轴倾问题、咬合障碍问题等,选择合适的方法,预防性地采取对抗措施,对整个治疗过程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自锁托槽与双翼托槽滑动法关闭间隙的临床比较

    作者:艾毅龙;王增全;张鹏;吴斯媛

    目的:比较3M SmartClip自锁托槽与3M Gemini MBT双翼托槽在拔除第一前磨牙患者使用滑动法关闭间隙的速度。方法选择需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的安氏Ⅰ类错患者20例,采用自身牙弓左右对比的方法,即牙弓一侧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粘接3M自锁托槽,另一侧粘接Gemini MBT双翼托槽。排齐整平后用0.48 mm ×0.64 mm(0.019英寸×0.025英寸)不锈钢丝及镍钛拉簧关闭间隙,计算关闭间隙的平均速度(mm/月)。结果自锁托槽侧的平均移动速度是1.03 mm/月,传统双翼托槽侧的平均移动速度是1.00 mm/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P=0.48)。结论3M SmartClip自锁托槽与Gemini MBT双翼托槽滑动法关闭间隙速度没有明显差异。

  • Roth直丝弓矫治器排齐整平阶段的支抗控制(附68例报告)

    作者:欧联

    成功地应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各类错(牙合)畸形并能有效地应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完整地表达直丝托槽的各预成角度,同时获得良好的软组织侧貌,排齐整平阶段的支抗控制非常重要.现报道68例治疗经验.

  • 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磨牙位移趋势的有限元研究

    作者:何淞;王亚楠;瞿杨;杨四维;黄跃

    目的 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种植体支抗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时上颌第一磨牙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及位移变化趋势.方法 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种植体支抗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分析牵引力为1.5N时,种植体距离弓丝不同高度(6、8、10、12 mm)与牵引钩距离弓丝不同高度(1、4、7、10 mm)时,上颌第一磨牙Von Mises等效应力及位移变化趋势.结果 当种植体高度大于或等于牵引钩高度时,上颌第一磨牙根分叉处应力值大;小于牵引钩高度时,应力分布出现在颊侧颈部,且腭根的腭侧应力值变小.上颌第一磨牙位移趋势为:X轴,磨牙向远中旋转,且旋转角度随牵引钩高度的增加而变大;Y轴,磨牙向远中倾斜、旋转,且倾斜角度随牵引钩高度的增加而增大;Z轴,磨牙近中向验方倾斜移动,且倾斜位移随牵引钩高度增加而增加.结论 上颌第一磨牙的应力分布变化与种植体植入高度及牵引钩高度有关;其位移变化趋势为磨牙向远中倾斜和旋转,其倾斜的方向与种植体高度和牵引钩高度有关.

  • 035.以骨内种植体为支抗时滑动法和片段弓回收尖牙所产生初应力差别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