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北京地区黄种人数字化三维正常(牙合)模型牙冠角度和凸距的测量

    作者:封平平;白玉兴;王邦康

    目的采用层析法重建30副北京地区黄种人未经正畸治疗的数字化正常(牙合)模型,并测量牙冠倾角、转矩和凸距,为我国直丝弓托槽的研发提供基础.方法利用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与清华大学共同开发的牙(牙合)模型三维重建系统及测量软件进行重建和测量.结果北京地区黄种人正常(牙合)牙列的特点有:①牙冠倾角:上、下颌切牙、尖牙及上颌第二磨牙的牙冠近中倾斜度较美国人小,尤其以上、下尖牙显著.②牙冠转矩:上颌中、侧切牙的唇向倾斜度较美国人大,而上、下尖牙的舌向倾斜度较小.③牙冠凸距: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冠凸距较美国人大.结论我国北京地区黄种人正常(牙合)牙冠倾角、转矩和凸距有显著的自身特点,应当积极地研制和开发基于我国正常(牙合)特点的直丝弓矫治器.

  • 快速上颌扩大前后的模型立体测量研究

    作者:周洁珉;吴晶;王邦康

    目的:利用牙模型从三维的角度研究快速上颌扩大(RME)前后牙弓及基骨的立体变化.方法:以30名需进行快速上颌扩大的各类错患者为样本,运用先进的三维模型测量系统对其快扩前后的牙模型进行测量.结果:1RME后上颌基骨及牙弓宽度均发生了显著性变化.牙弓宽度的增加量以6|6间为多,基骨水平上以4|4间为多.且从前向后在顺序上与腭中缝的V字型打开方式不同.2RME后上牙弓周长有显著性增加,回归分析显示4|4间牙弓增宽量与牙弓周长的变化具相关性.结论:说明RME后牙弓的变化表现为越是在后牙段,牙齿的倾斜移动越多于牙槽嵴的形变,牙弓和牙槽嵴的增宽表现为受矫治装置及矫治力影响的倾斜及一定程度的弯曲.

    关键词: 快速扩大 模型测量
  • 改良型BIONATOR矫治反(牙合)颅颌面长宽高结构改变的研究

    作者:毛靖;胡立桉;谢辉

    目的研究改良型BIONATOR矫治早期反(牙合)颅颌面结构的改变情况.方法采用改良型BIONATOR矫治乳牙期及替牙期前牙反(牙合)32人,对治疗前后的牙(牙合)模型,薛氏位关节片、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上下颌牙弓宽度无明显改变,上颌长度及突度增大,上切牙唇倾.下颌髁突后退至正常位,上下颌基骨关系明显改善,乳牙反(牙合)矫治后呈Ⅰ类骨面型,替牙期反(牙合)矫治后仍遗留一些骨骼异常,骨面型仍属Ⅲ类.结论改良型BIONATOR矫治反(牙合)能有效促进上颌生长,抑制下颌生长,使颅颌面的生长方向趋于正常.

  • 正畸拔除下颌中切牙治疗的测量研究

    作者:李玉超;毛毳;席兰兰;张莉

    目的探讨拔除下颌中切牙矫治的适应征和矫治特点.方法选择拔除下颌中切牙矫治病人32例.应用Steiner方法和Riedel方法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矫治前后(牙合)颌面改变和下颌切牙的位置改变;并进行矫治前后模型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上颌切牙至NA的距离、下颌切牙与NB的角度、牙弓拥挤度和前牙弓宽度显著低于矫治前(p《0.01),矫治后前牙覆(牙合)低于矫治后(p《0.05),矫治后下颌切牙平均后移1.4 mm,(牙合)向移位1.85 mm,舌向倾斜4.06度.结论拔除下颌中切牙矫治的适应征为前牙反(牙合)或对刃(牙合)、Bolton指数异常和牙列拥挤病人.对伴有个别下颌前牙牙周萎缩的牙列拥挤病人可选择5|5/1拔牙模式矫治.临床矫治应严格选择适应征,不应单纯为了缩短疗程拔除下颌中切牙.矫治中可配合使用邻面去釉方法,使用柔和的正畸力量,防止牙间乳头丧失和牙龈退缩.

  • Nance弓在排齐整平阶段增强支抗的三维评价

    作者:高琳;李巍然;林久祥

    目的 评价直丝弓矫治器排齐整平阶段Nance弓加强支抗的三维表现.方法 选择中度以上拥挤,上颌减数双侧第一前磨牙的患者41例,随机分组,20例不用辅助支抗装置作为对照组,21例粘Nance弓作为Nance组.排齐整平前后取模型并拍头颅侧位片.模型用Roland LPX-1200三维点激光扫描仪数字化,使用测量软件(Rapidform 2006(R))处理分析治疗前后上颌第一磨牙各牙尖标志点三维向上的线距及磨牙角度变化.并对头颅侧位片的前牙变化进行测量.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排齐整平阶段前牙唇倾控制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矢状向、横向及扭转的控制上Nance组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以中央窝点为例,对照组磨牙有1.269 mm的近中移动,Nance组有0.537 mm的近中移动(P<0.01);对照组磨牙有0.522 mm的腭向缩窄,Nance组有0.145 mm扩宽(P<0.001);对照组磨牙出现3.172°近中颊向扭转,Nance组有0.402°扭转(P<0.01).结论 Nance弓在控制磨牙的矢状向位置、宽度和扭转上是可靠的.

  • 眼角口角水平向不对称与牙弓宽度的相关性

    作者:穆超;侯伟;陈彬;陈文静

    目的 研究颜面部软组织水平方向不对称与牙弓宽度的对称性是否相关.方法拍摄90名大学学生正面像,测量双侧眼角连线、双侧口角连线与水平线的角度,从而筛选出不对称样本49例,对称样本41例.从两样本中各随机抽取30例,且男女各半,组成颜面对称组与不对称组,测量并比较两组模型的牙弓宽度及对称性.结果颜面不对称组的下牙弓宽度的不对称系数(尖牙处0.8,磨牙处2.0)大于颜面对称组(尖牙处0.3,磨牙处0.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面部软组织不对称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其中右侧优势型在不对称人群中所占比例较高.在颜面不对称人群中下颌牙弓形态往往也表现不对称.

  • 无托槽隐形矫治数字化模型及软件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研究

    作者:宋保龙;王鹏;田杰;李变瑢;顾泽旭

    目的 探讨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客户端软件中基于工业CT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及测量系统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无托槽隐形矫治患者的初诊石膏模型20副,以及对应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公司提供的三维数字化模型20副.分别采用手工测量石膏模型,及软件测量系统测量数字化模型,测量项目包括牙冠宽度、临床牙冠高度、牙弓宽度、牙弓长度、(牙合)覆盖六项指标.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重复测量信度进行评估;采用多变量假设检验(Hotelling T2检验)分析数字化模型及石膏模型的总体测量结果有无差异,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种模型测量方法在各测量指标上有无差异.结果 软件测量数字化模型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58,优于手工测量石膏模型0.933.两种模型的总体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具体测量指标中牙冠宽度,牙弓长度,牙弓宽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临床牙冠高度(P<0.01)、覆(牙合)(P<0.05)、覆盖(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软件测量系统中数字化模型及测量系统的准确性较高.

  • 恒牙早期前牙反咬合伴拥挤的非拔牙矫治

    作者:李建华

    通过对10例11~14岁恒牙早期前牙反颌伴拥挤Ⅰ°~Ⅱ°病例,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器,固定矫治器等方法,不拔牙矫治均取得满意效果.对矫治前后的模型测量分析,结果表明,上颌牙弓弧形长度明显增长,牙弓中段增宽,拥挤消失.这类错颌病例,11~14岁正是生长快速期,在适当矫治力的刺激下,可使发育不足的上颌骨加速增长,同时限制下颌骨过度发育;不仅呆以排齐牙齿,解除反咬合,而且获得更和谐的软硬组织面貌.因此,对看似拥挤严重且有前牙反咬合的早期病例不要轻易拔牙.

  • 青少年和儿童牙冠与牙弓遗传度的研究

    作者:刘静;张景慧;钱毅超

    错畸形的病因学研究是口腔正畸学的热点之一。错畸形多具有遗传倾向,表现为亲代与子代之间牙及颅面性状的相似性,牙齿发育作为全身发育的一部分,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影响基因的表型而使牙齿发育表现多种多样,但牙齿发育受遗传因素影响更大[1]。牙冠宽度是牙齿形态测量及牙量指数的重要指标,牙弓形状、大小与牙弓间隙分析、矫治后牙弓的稳定性密切相关。牙冠和牙弓的测量值在正畸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遗传性因素影响牙齿和牙弓正常发育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错畸形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正常(牙合)青年牙冠、牙弓宽度和Bolton指数测量

    作者:郭奕;孙维娥;冯建华;陈晓英

    本研究通过对70例本地籍正常(牙合)青年的牙(牙合)模型进行测量、分析,取得了本地人的牙冠、牙弓宽度值及性别差异,得出Bolton指数,并将Bolton指数与国内其它地区值进行比较,为本地区正畸临床协助诊断和分析错(牙合)形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 安氏Ⅱ1类错前牙宽度厚度与Bolton 指数测量分析

    作者:徐佳瑛;马超

    目的:通过对正常与安氏Ⅱ1类错模型的比较,分析上下颌牙冠宽度、上颌牙冠厚度、Bolton指数差异,为安氏Ⅱ1类错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以正常,安氏Ⅱ1类错各5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牙冠宽度、牙冠厚度的测量并计算。结果安氏Ⅱ1类错上下颌侧切牙和下颌中切牙的牙冠宽度比正常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olton 指数前牙比:正常>安氏Ⅱ1类错。安氏Ⅱ1类错上前牙牙冠厚度均大于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上下颌牙量不调和上前牙牙冠厚度变化会对安氏Ⅱ1类错矫治后期正常前牙咬合关系的建立产生影响。

  • 数字化三维牙颌模型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对比研究

    作者:周洁珉;白玉兴;王邦康

    目的检验由我院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建立于层析扫描技术基础上的牙颌模型数字化三维重建系统之测量软件的可靠性.方法选择不同牙列期的患者20例,常规取印模并灌制成两副牙颌模型,组成为两个配对的样本;其中样本1保留为石膏模型,样本2由三维模型重建系统生成数字化的模型影像;由同一操作者间隔3周分别对石膏模型和数字模型的牙齿宽度、牙弓宽度和牙弓长度等测量项目进行两次测量.结果数字化模型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值经秩和检验表明无统计学差异;经两组样本各测量项目两次测量结果之差数的t检验表明,牙弓宽度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异在石膏模型和数字模型间无显著性;而牙弓长度和牙齿宽度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三维重建系统可生成真实的数字化牙颌模型影象,系统测量软件能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且其精确性明显优于石膏模型.

    关键词: 模型测量 三维重建
  • 错(牙合)畸形牙弓宽度比较

    作者:聂琼;林久祥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的牙弓宽度.方法采用三维测量仪精密测量正常(牙合)及四组不同类型错(牙合)(ClassⅠ双颌前突,ClassⅡ1,ClassⅡ2,ClassⅢ) 的原始模型,比较各组的牙弓宽度.结果上下尖牙宽度各组基本无显著性差异,ClassⅡ1和ClassⅡ2上后牙弓较窄,ClassⅢ牙弓宽度与正常(牙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上不要轻易扩大尖牙宽度,ClassⅡ类错(牙合)常须扩大上后牙弓宽度.

  • 可摘式螺旋扩弓装置配合方丝弓矫正器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力;王爱红;张继承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可靠、稳定的扩弓方法.方法选择16例生长发育各期需扩弓矫治的患者,在常规戴入方丝弓矫治器的同时使用可摘式螺旋扩弓装置扩大牙弓.扩弓装置平均戴入时间为6个月,方丝弓矫治器平均戴入1~2年.结果 16例上颌牙弓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扩大,同时除2例以外,14例下颌牙弓也随之扩大.结论该方法可提高扩弓效率,减少复诊次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扩弓方法,适用于生长发育各期的患者.

  • 颜面不对称畸形牙弓特征的研究

    作者:纪昌蓉;周彦秋

    目的研究颜面不对称畸形牙弓的形态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4例颜面不对称畸形病例,测量牙弓宽度并与正常做t检验.结果不对称畸形上牙弓双侧狭窄;女性牙弓宽度窄于男性.结论治疗颜面不对称畸形应双侧同时扩弓解除上下牙弓宽度不调.

  • 错(牙合)所致颜面不对称畸形的测量分析

    作者:周彦秋;纪昌蓉

    目的综合颅颌正位定位X线片和牙(牙合)模型测量的方法分析颜面不对称畸形(牙合)颌面特征.方法选取44例颜面不对称病例,测量分析后前位片及牙(牙合)模型并与正常(牙合)作对照.结果偏(牙合)组不对称主要发生在下颌骨,上颌基骨和上牙弓宽度狭窄,下颌骨和下牙弓宽度基本正常.结论颜面不对称畸形存在上下基骨宽度和牙弓宽度不协调,上基骨及上牙弓宽度较下颌窄.

  • 快速扩展上颌牙弓治疗牙列拥挤非拔牙病例的临床观察

    作者:景先明;李罡;原长英;于世辉

    目的:观察中度牙列拥挤病例非拔牙快速扩大上颌牙弓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Hyrax矫治器对13例12岁~14岁牙弓狭窄,牙列拥挤的安氏Ⅰ类和Ⅱ类1分类病例进行快速扩大上颌牙弓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每日将螺旋器开大0.5 mm(每日旋转2次,每次1/4圈),连续加力2周~3周后,配合方丝弓矫治器矫治牙弓所有畸形.结果:螺旋器加力2周~3周后,前牙即可出现间隙,伴有后牙反<牙合>得到解除.治疗前后上颌X线正中咬合片比较显示,楔形增宽腭中缝新骨增生,骨密度恢复正常.治疗前后模型测量结果显示,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一前磨牙间宽度增加明显,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加较少,扩弓后牙弓长度缩短.结论: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应用Hyrax矫治器快速扩大上颌牙弓,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可有效矫治牙列拥挤的安氏Ⅰ类和Ⅱ类1分类青春发育前期的病例,且远期效果比较稳定.

  • 激光扫描并三维重建对重庆地区正常(牙合)数字化模型的测量

    作者:周小凤;周建萍;黄兰;王谋;冯刚;戴红卫

    背景:研究采用三维测量仪和计算机辅助系统分别对中国人正常(牙合)牙齿颊侧和舌侧表面形态进行了三维测量,证实了中国人牙齿各数据与国外数据相比,有明显差异.目的:旨在获得重庆地区正常(牙合)数字化模型牙体形态的矫正学数据资料,结合Andrews、国人测量结果及Ormco舌侧托槽数据,比较不同人种,不同地区牙体在唇(颊)侧,舌侧的形态差异,为个性化矫正系统提供测量依据.方法:激光扫描并三维重建45副重庆地区未经矫正治疗的正常牙合数字化模型,通过计算机辅助系统精密测量唇(颊)侧及舌侧各4项测量指标:牙冠轴倾角、转矩角,凸距和磨牙补偿角.结果与结论:重庆地区正常(牙合)牙体的矫正学测量结果特点:①牙冠轴倾度角:上前牙,尖牙较白种人直立;双尖牙,磨牙近中倾斜明显.②牙冠转矩角:上前牙较唇倾,磨牙舌倾较白种人明显,但倾斜度均小于国人.③牙冠凸距:上下牙合磨牙凸距比白种人大,同时,尖牙凸距比国人大.④磨牙补偿角:上颌磨牙补偿角较白种人偏小,与国人大致相似.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正常(牙合)的牙齿形态与白种人,国人有较大的差别,统计显示有其自身特征.测量方法可为直丝弓矫治技术,舌侧矫治技术提供准确的牙体矫正学所需数据,有助于制订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帮助正畸医生更全面和客观地评估不同地区、不同人种的牙(牙合)畸形特征.

  • 福建省北部地区儿童腭弓高度生长发育的测量研究

    作者:高升辉;姚军;闫福华;田永红;刘晓梅

    目的 获取福建省北部地区政和县儿童腭弓高度的测量数据,研究当地儿童腭弓高度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方法 2003年5月时福建省北部地区建瓯市政和县321名年龄为3-9岁的儿童,采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及分规对其上颌模型的乳尖牙间腭弓高度(PHC)、第二乳磨牙间腭弓高度(PHE)及第一恒磨牙间腭弓高度(PH6)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间PHC、PHE和PH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3个年龄组间PHE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组间PHC及PH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9岁儿童的第二乳磨牙间腭弓高度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高.

  • 多曲方丝弓及扩弓技术矫治轻中度骨性偏(耠)畸形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吉坤;张桂荣;李济强;刘继辉

    目的 评价应用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及扩弓技术矫治轻、中度骨性偏牙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恒牙初期轻、中度骨性偏牙争畸形患者12例,采用0.56mm×0.7l mm托槽系统的直丝弓矫治器,应用MEAW技术及扩弓技术进行正畸掩饰性矫治.于矫治前后进行后前位头颅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测量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矫治效果,矫治后磨牙为中性(耠)关系,前牙覆牙争覆盖正常.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上下磨牙各自均向远中倾斜、远中移动,矫治前后颌骨变化较小.模型测量分析示上颌尖牙和第一双尖牙的牙弓宽度矫治后较矫治前有所增加(P<0.05),而上颌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的牙弓宽度比率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MEAW技术及扩弓技术可有效地矫治轻、中度骨性偏耠畸形.MEAW技术治疗恒牙初期偏牙争病例,主要是通过牙齿的移动和牙槽骨的改变而完成的,骨组织变化有限.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