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锡市3~6岁儿童乳牙龋齿及反(牙合)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孙晗;张延晓;柯正建;杨丽蓉

    目的 通过分析无锡市3~6岁儿童乳牙龋齿及反(牙合)现况,为制定龋齿预防对策,促进儿童口腔颌面正常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对无锡市17所幼儿园的9539名3~6岁的儿童进行系统的口腔检查,并对龋齿情况及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被调查儿童中乳牙总龋齿率及反率分别为66.56%和2.84%,其中3~4岁组乳牙龋齿率及反(牙合)率分别为54.33%和2.57%;4~5岁组乳牙龋齿率及反(牙合)率分别为65.04%和3.20%;5~6岁组乳牙龋齿率及反(牙合)率分别为78.70%和2.75%.男童乳牙龋齿率及反(牙合)率分别为66.26%和3.01%;女童乳牙龋齿率及反(牙合)率分别为66.87%和2.66%.乳牙患龋率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反(牙合)发生率则基本不受年龄影响;男女童患龋率及反(牙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锡市3~6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预防龋齿及反,要尽早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降低龋齿及反(牙合)的发病率.

  • 成年人个别前牙缺失伴反(牙合)畸形的修复前正畸

    作者:陆苇

    目的:探讨成年人个别前牙缺失伴前牙反(牙合)患者修复前正畸的相关问题和疗效.方法:对11例成年人个别前牙缺失伴前牙反(牙合)的患者,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修复前正畸治疗.结果:11例成年人个别前牙缺失伴前牙反(牙合)的患者经修复前正畸治疗后,再进行牙列缺损修复治疗,获得了令患者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和外貌.结论:通过正畸和修复等这种多学科相结合的口腔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使修复体达到更加完善的口腔功能及美观的要求.

  • 前方牵引对于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牙颌结构的影响

    作者:贾绮林;王海岚;王以玲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在乳牙期的应用以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8名,男5名,女3名,年龄范围4.5-5.5岁,平均年龄5.2岁,患者前牙反(牙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乳磨牙末端呈现近中阶梯,不存在明显的功能性下颌移位.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前牙反(牙合),进行正畸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对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显著增大,平均增大2.0度.ANB角增大3.0度.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初步结果表明前方牵引治疗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 改良型BIONATOR矫治反(牙合)颅颌面长宽高结构改变的研究

    作者:毛靖;胡立桉;谢辉

    目的研究改良型BIONATOR矫治早期反(牙合)颅颌面结构的改变情况.方法采用改良型BIONATOR矫治乳牙期及替牙期前牙反(牙合)32人,对治疗前后的牙(牙合)模型,薛氏位关节片、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上下颌牙弓宽度无明显改变,上颌长度及突度增大,上切牙唇倾.下颌髁突后退至正常位,上下颌基骨关系明显改善,乳牙反(牙合)矫治后呈Ⅰ类骨面型,替牙期反(牙合)矫治后仍遗留一些骨骼异常,骨面型仍属Ⅲ类.结论改良型BIONATOR矫治反(牙合)能有效促进上颌生长,抑制下颌生长,使颅颌面的生长方向趋于正常.

  • 有效地应用快速扩弓矫治错(牙合)的临床探讨

    作者:王大为;麦理想;林界伟;谢永健;何旭顺

    目的 探讨有效、稳定地快速扩弓的临床关键.方法 结合典型病例介绍快速扩弓方法.结果 快速扩弓方法能有效地打开腭中缝.结论 有效地应用快速扩弓方法,获得佳的矫治效果.

  • 不同类型反(牙合)冠状面咀嚼模式分析

    作者:聂琼;简野瑞诚;林久祥;相马邦道

    目的 阐明不同类型反(牙合)冠状面咀嚼模式方法 选取12-35岁109名不同类型反(牙合)和16-30岁22名正常(牙合)个体.根据冠状面切牙点的运动轨迹将咀嚼模式分为8种咀嚼型.反(牙合)患者按反(牙合)的前后向位置和横向位置分组,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类型反(牙合)组与正常(牙合)及各组之间各种咀嚼型发生频率的差异.结果 所有反(牙合)组,正常咀嚼型发生频率明显小于正常(牙合).后牙反(牙合)组,相对前牙反(牙合)组,反向型发生率高(P=0.002),正常型发生率小(P=0.001).当伴随下颌偏斜和或下颌前突,牙弓段反(牙合)时,后牙反(牙合)的反(牙合)侧或下颌偏斜的偏斜侧,反向及反向交叉型比对侧易发生.结论 在冠状面上,后牙反(牙合)组比前牙反(牙合)组呈现出更多的异常咀嚼型,后牙反(牙合)可能是反向及反向交叉咀嚼型的促成因素,尤伴有下颌偏斜,下颌前突及牙弓段反(牙合)时更明显.

    关键词: 反(牙合) 咀嚼模式
  •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前方牵引治疗后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李巍然;傅振;王爱萍;周琳

    目的 通过对唇腭裂术后反(牙合)患者前方牵引治疗患者的纵向研究,探讨唇腭裂患者前方牵引治疗的稳定性.方法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前牙反(牙合)患者,下颌不能后退至切牙对刃、凹面型;骨龄显示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的患者18例,平均年龄(9.63±1.24)岁.进行前方牵引治疗,建立前牙正常覆盖关系,治疗时间平均(1.07±0.23)年.12名患者于(2.71±0.77)年之内完成了随访,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前方牵引治疗后及治疗完成2年后进行头颅侧位X线片检查,手工描图并进行9项角度和15项线距测量.不同时点的(牙合)颌面特征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影响前牙覆盖的因素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前方牵引治疗后,经过平均(2.71±0.77)年的随访,NA-PA减小了2.92°±3.52°(P<0.05)、OJ减小了(2.83±3.83) mm(P<0.05);L1-TL、B-TL、Po-TL、分别增加了(1.38±4.22) mm,(1.29±4.85) mm,(1.79±5.18) mm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随访期间前面高N-ME、前下面高ANS-Me及后面高S-Go分别增加了(5.33±3.11) mm(P<0.01)、(5.42±2.61)mm(P<0.01)和(5.25±3.79) mm(P<0.01);治疗结束两年后患者SNA、ANB、NA-PA、U1-Sn、Y轴角、下颌平面角仍较治疗前增加;L1-MP及OP-SN、UL-U1保持较治疗前减小水平;U1-TL、A-TL、OJ与治疗前相比分别增加了5.38±2.79(P<0.01)、3.13±1.60(P<0.01)、4.78±2.96(P<0.01);而L1-TL、B-TL、PO-TL、UL-EL在治疗后的随访期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以随访时前牙覆盖的复发量(T2-T1)为因变量对前方牵引治疗前及治疗后变化量的(牙合)颌面形态测量值做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OJ(T2-T1)=20.43-1.172OJT1-T0—0.548 L1-T1T1-T0—0.229U6-PPT1-T0 (R2=0.969).结论 唇腭裂术后反(牙合)患者前方牵引治疗后的复发主要来自下颌的继续生长,前方牵引产生的上颌变化基本稳定.

  • 儿童期咬合紊乱的早期矫治

    作者:王彦;赵玮

    儿童期咬合紊乱不仅影响牙齿的正常萌出和替换,还影响颌面部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和口腔功能,甚至可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因此,对儿童期咬合异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早期矫治的目的是引导颌面部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防止乳牙间隙的丢失、顺利完成恒牙列的替换.多数病例可以通过简单的早期矫治恢复正常的咬合和口腔功能,无需在恒牙列替换后再进行复杂的矫正治疗.即使是复杂的病例也可通过早期治疗减小错(牙合)程度,简化后期治疗或避免进行拔牙减数治疗及外科正颌手术治疗.本文就儿童期常见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时机和预防进行讨论.

  • 老年人重度反(牙合)上颌总义齿修复1例

    作者:师占平;余彤;侯康林

    患者,男性,85岁.上颌重度反(牙合),上颌后牙牙列缺损,无法咀嚼.于2002年7月来诊,要求修复治疗.

  • 变异式烤瓷冠矫正前牙反(牙合)临床观察

    作者:高飞;宁江海;苏东华

    目的:探讨运用变异式烤瓷冠修复个别上前牙重度反NFDD9的临床设计、牙体预备及修复效果.方法:对上前牙反NFDD927例(38颗)采用变异式烤瓷冠进行修复,烤瓷冠设计按照临床要求进行调整,修复后经2~3年随访,观察修复前后牙周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修复2年后,变异式烤瓷冠修复后基牙牙龈无明显炎症,无崩瓷、瓷裂发生,前牙美观程度明显改善,患者无不适,效果满意.结论:变异式烤瓷冠可以有效纠正个别前牙反NFDD9,改善美观,可作为正畸治疗的替代手段.

  •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成人双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伴前牙反雅(牙合)

    作者:杨湲波;董青;杨金晖;刘明昕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唐山市工人医院口腔正畸科门诊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伴前牙反牙合的患者1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18~36岁,入选条件:①双侧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距治疗时间为2~10年;

  • 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慧;范祖元

    目的 通过临床应用观察(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50例乳前牙反(牙合)的患儿,每天戴用活动(牙合)垫式矫治器.4周~6个月复诊观察,对其解除前牙反覆(牙合)关系所需时间、后牙咬(牙合)关系的建立、患儿面型的改善及复发人数来评价(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疗效.结果 50例患儿前牙反覆(牙合)关系解除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0例4~5周,34例5~9周,2例9~12周,4例12~18周,方可建立后牙咬(牙合)关系和前牙的正常覆(牙合)覆盖.经追踪观察没有1例患儿复发,面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临床疗效是可观的.对于乳恒牙的正常替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贵港市城区儿童乳牙反(牙合)的调查分析

    作者:叶宇;颜俊;温霞;刘建宁;郭萍;田潇赟;刘凯

    目的 探讨贵港市城区3-6 岁儿童乳牙反(牙合)状况,为儿童反(牙合)防治提供资料.方法 对贵港市城区4 所幼儿园1331 名3-6 岁儿童进行检查.结果 3-6 岁儿童乳牙反(牙合)的患病率为9.02%,各年龄组间及男女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乳牙反(牙合)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且治疗率低.

  • 2×4技术在替牙期反(牙合)中的应用

    作者:周剑

    目的 探讨2×4 技术在替牙期反(牙合)中的应用,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丹东市第一医院正畸科替牙期前牙反儿童15例,采用2×4 技术,排齐整平、弓丝弯制等方式进行矫治,快速解除反咬.结果 15例替牙期反(牙合)患者全部解除反,前牙拥挤解除,覆覆盖正常,后牙咬良好,面型有改善.结论 应用2×4 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反效果良好,能够快速解除反(牙合),可缩短疗程,且对于伴有前牙拥挤儿童疗效显著.

  • 固定矫治技术矫治功能性成人反(牙合)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锡忠

    目的:探讨成人功能性反(牙合)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10例反(牙合)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17~22岁,均诊断为功能性Ⅲ类病人.固定矫治器Ⅲ类牵引(牙合),加下颌弹力线内收.结果:平均疗程7个月,X线头影测量结果改变主要在下颌基骨角(SNB)减少,上切牙轻度唇倾,下切牙轻度舌倾,面下1/3增加.结论:正确的诊断功能性成人反(牙合)及适当的治疗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且疗程较短.

  • 反(牙合)矫正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作者:白月影

    在错颌畸形中,反(牙合)是一种常见的错颌畸形之一.此类畸形患者如在颌骨发育之前不及时矫正,可影响上下颌骨的正常发育,造成颌骨畸形的同时也影响患者颜面部的美观、发音、咀嚼功能,从而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

  • 前方牵引器在矫治前牙反(牙合)中的应用

    作者:王静;缪爱华;杨金晖;欧阳小华

    青少年前牙反(牙合)严重影响美观和功能,常由上颌骨发育不足或下颌骨发育过度或复合因素造成,并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因此,必须尽早矫治.在青少年生长发育期间,使用上颌前方牵引装置进行矫治,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可使一部分患儿避免成年后的正颌外科手术[1].2000-2003年我们对31例前牙反(牙合)患者采用前方牵引的方法矫治,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反(牙合) 口腔正畸
  • 单侧后牙反(牙合)矫治方法的改进

    作者:马萍

    近年来我科对恒牙()初期患者一侧后牙反()的矫治方法加以改进,并施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 改良Frankel Ⅲ型功能性矫正器临床应用的体会

    作者:杨荻烽;曾琳

    前牙反(牙合)是牙颌畸形的常见病之一.对前牙反(牙合)行早期阻断性治疗意义重大.笔者以自判改良Fiankel Ⅲ型功能性矫正器治疗前牙反(牙合)19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导弓治疗反(牙合)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作者:佟立新;陈文静;左艳萍

    导弓矫治器[1]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已多年,对其适应证及临床效果已有很多报道[2],但未见有导弓治疗反(牙合)前后X线头影测量变化的研究.笔者选择了应用导弓治疗的10例反(牙合)患者,对其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变化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现报道如下.

102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