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现代医用影像学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Modern Medical Imagelogy 현대의용영상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肿瘤医院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7035
  • 国内刊号: 61-128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医用影像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窦克非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经阴道超声对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前病情评估精确度的影响

    作者:刘金岭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经阴道超声(TVUS)对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前病情评估精确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1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均行DWI及TVUS检查,统计检查分期准确率.结果:DWI联合TVUS检查分期总准确率为82.35%(42/51),其中Ⅰ B1期准确率高为86.11%(31/36),其次为ⅡA1期77.78%、ⅠB2期75.00%、ⅡA2期50.00%.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早期宫颈癌病情分期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临床诊治疾病的依据.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小肠造影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黄海涛;黄育鑫;林少斌;陈恩炎;陈奕州;林杰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小肠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行CT小肠造影患者72例,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1500~2000ml,检查前20分钟肌注山莨菪碱10mg后,随机分为常规剂量(120kV、250mAs)和低剂量(100kV、150mAs)两组进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每组36例,检查后将诊断结果与小肠镜检结果、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经肠镜结果及病理结果证实有小肠疾病患者56例,其余16例未发现小肠病变.常规剂量CT小肠造影诊断敏感性87.09%、特异性80.00%、准确率86.11%.低剂量CT小肠造影诊断敏感性90.00%、特异性83.33%、准确率88.88%.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意义(x2=3.84,P>0.05).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17.04±4.16和47.2±11.12,前者明显低于后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1500 ~ 2000ml,检查前20分钟肌注山莨菪碱10mg后,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小肠造影可获得与常规剂量扫描小肠造影同样的诊断准确率,并能较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MSCTU)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苏友恒;林路雄;吴晓春;卢雪芬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MSCTU)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取我院12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收取时间在2014年5月12日直至2016年5月20日,并将泌尿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静脉尿路造影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检查.结果:观察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检出率100.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显示良好率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通过实施快速图像处理后,能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具有安全无创伤、检查时间短、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能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患者肾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等特点,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为后期治疗提供更有利依据,值得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陆壹子;徐中华;郭晓利;李杰;徐玲燕;顾韵茜;陶可伟

    目的:分析应用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妇瘤科收治的33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B超以及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方式下的阳性检出率以及分期诊断准确率.结果:B超方式下,阳性检出率与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5.76%(25/33)和60.61%(20/33),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方式下,阳性检出率与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94%(31/33)和84.85(28/33),两相对比,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宫颈癌的诊断时,采用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方式,其阳性检出率与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均显著优于B超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中老年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CT影像学分析

    作者:余水全;杨宇凌;肖格林

    目的:探讨经病理明确的中老年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方法:对我院5例中老年结核性腹膜炎患者行螺旋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4例患者均发现程度不同的腹水、腹膜增厚、大网膜密度增高、腹膜后或腹腔淋巴结,1例患者仅表现为腹膜少许渗出;腹膜增厚表现为不规则增厚的腹膜伴强化;大网膜改变主要为密度增高,2例形成“饼状腹”;4例患者可见腹膜后或腹腔直径小于1.0cm的淋巴结,增强扫描均匀强化,1例可见腹膜后及腹腔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内见无强化干酪样坏死区.结论:螺旋CT检查对诊断中老年结核性腹膜炎有一定价值.

  • 双源CT低剂量Flash心脏扫描技术用于低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分析

    作者:吴武生;李建生;徐振锋

    目的:观察分析双源CT低剂量Flash心脏扫描技术用于低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低心率患者60例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4年4月23日~2016年4月23日期间.使用抽签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的例数为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模式,实验组患者实施双源CT低剂量Flash心脏扫描技术.对比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评估[心脏扫描容积CT剂量指数(CTD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冠脉检查的有效剂量(ED)]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CTDvol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的DLP对比差异显著,实验组DLP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的ED对比差异较大,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实验组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 <0.05.结论:在控制患者入选标准的情况下,采用双源CT低剂量Flash心脏扫描技术可保证图像质量,并减少辐射剂量,值得推广应用.

  • CT能谱成像在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性中的价值

    作者:张元立;朱合伟

    目的:探究CT能谱成像在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风险性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食管静脉曲张(EV)患者54例,依据其是否存在EVB分为非出血组、出血组,各27例,并选取同期经脏脏CT检查显示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评估门静脉期右叶、左叶与尾状叶等肝实质与脾实质碘浓度以及胃冠状静脉(GCV)直径对预测EVB的鉴别效能,并选择上述参数行联合鉴别分析,评估联合诊断价值.结果:非出血组与出血组右叶、左叶、尾状叶等肝实质与脾实质碘浓度均较对照组降低,且出血组均低于非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出血组与出血组GCV直径均较对照组升高,且出血组均高于非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肝右叶、左叶、尾状叶等肝实质与脾实质碘浓度预测EVB临界值为18.78 mg/ml、17.25 mg/ml、24.13 mg/ml、35.66 mg/ml时,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3、0.824、0.705、0.953,鉴别特异性为75.44%、68.42%、59.65%、82.46%,敏感性为88.89%、81.48%、70.37%、92.59%,当GCV直径预测EVB临界值为5.76 mm时,其AUC为0.716,鉴别特异性、敏感性为63.16%、77.78%,应用多种参数进行鉴别分析时回代符合率为91.31%.结论:CT能谱成像在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性中具有较高价值.

  • 肺动脉CTA在肺动脉栓塞临床诊断中应用分析

    作者:田转明

    目的:分析肺动脉CTA在肺动脉栓塞(PE)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E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肺动脉CTA检测,并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 RT)、探针技术及多平面重建(MPR)等技术后处理,评估、分析肺动脉CTA在PE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96例患者经CTA检查,其中80例患者检测图像显示清晰,占比为83.33%;影像学直接象征显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肺动脉显示完全阻塞,血管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加厚现象,血栓出现钙化;间接影像学表现特征为肺梗死、左右心室内血栓、马赛克征、肺动脉高压、支气管扩张及胸腔积液等.结论:肺动脉CTA的应用利于对肺动脉行全面、精确及直观的显示,提高临床PE的确诊率,可作为临床治疗手段、术式及疗效等评估较为可靠的方法.

  • MSCT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华忠;何万林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及曲面重建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32例,回顾性分析急性阑尾炎的轴位图像、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图像,总结急性阑尾炎的MSCT影像学特征.结果:CT表现为阑尾肿大、增粗、管壁增厚者32例,阑尾腔内结石15例,阑尾周围炎9例,回盲部壁增厚6例,阑尾脓肿6例,阑尾穿孔5例,其中1例合并腹膜炎及麻痹性小肠梗阻.结论:MSCT可以快速准确地显示急性阑尾炎及其并发症,可以作为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 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行CT与MRI影像的诊断价值

    作者:雷文亭;杜勇;杨丹

    目的:探究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行CT与MRI影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72例骨头缺血坏死(ANFH)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的骨头缺血坏死(ANFH)患者采用的是CT检查,而采用MRI进行影像检查的是观察组患者,针对采用两种诊断方法对骨头缺血坏死(ANFH)患者诊断敏感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阳性检出率74.4%,观察组患者阳性检出率100.0%较为优异,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诊断骨头缺血坏死(ANFH)患者的可靠影像学手段,是MRI的诊断价值,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任占丽;贺太平

    随着CT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螺旋CT、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 CT,MSCT)、低剂量螺旋CT(Low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能谱CT(Spectral CT)成像技术的发展,临床对于疾病的诊断精确性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然而由CT检查引起的辐射剂量对于被照射人群存在的潜在危害性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辐射剂量问题成为CT检查中的热门话题[1].20世纪90年代,LDCT由于其较低的辐射剂量和较高的敏感性,已经逐渐被应用于临床肺癌筛查中[2,3],能谱CT则是20世纪70年代CT诞生时即被初次提出的高端CT成像技术,经过数十年发展,宝石能谱CT已于2009年11月由GE医疗集团在京发布并陆续在国内外装机使用,宝石能谱CT拥有超高的图像分辨率和约为常规剂量60%的超低辐射剂量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低剂量检查及科研当中[4,5].

    关键词:
  • 能谱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斑块影像学特征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顺厚;陈焕群;崔冰;黄旭胜;钟桥维

    目的:探讨能谱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斑块影像学特征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行颈动脉能谱CT血管成像的患者56例,运用能谱后处理软件GSI Viewer 4.4对扫描数据及颈动脉斑块进行分析,获得单能量图像和斑块的能谱曲线.由两名影像诊断医师对颈动脉的显示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对比佳单能量图像与混合能量图像的图像质量.通过能谱分析得到不同斑块的能谱曲线并分析曲线形态.结果:运用佳单能量图像重建的颈动脉图像质量优于混合能量图像,前者显示颈动脉血管的对比更好,血管细节更清晰.颈动脉斑块的能谱曲线形态及斜率各不相同,其中上升型曲线是脂质斑块较有特征性的表现.结论:颈动脉能谱CT血管成像可获得比传统混合能量图像质量更高的佳单能量图像,有助于斑块的显示.能谱曲线可帮助诊断者更准确的评价患者的斑块性质,更好的发现不稳定斑块中的脂质成分,为临床提供积极干预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客观依据.

  • 急性颅脑损伤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临床应用比较

    作者:李永辉;李振海;卢璐

    目的:试评价急性颅脑损伤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效果,总结MRI诊断经验.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损伤患者84例,轻型24例、中型40例、重型20例,均进行了MRI、CT检查.结果:CT诊断阳性率与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率高于MRI,CT诊断脑挫裂伤、脑深部挫伤、中后颅窝损伤检出率低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肼胝体膝部、肼胝体压部、内囊前肢、大脑脚后侧ADC水平低于轻度组,中重度内囊前肢、大脑脚右侧ADC水平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的CT、MRI诊断阳性敏感性相似,各有优劣,MRI对脑挫裂伤、脑深部挫伤、中后颅窝损伤效果更理想,ADC值一定程度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 多排螺旋CT对腹部疝的诊断帮助

    作者:钟杰;罗文志;唐志标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腹部疝的诊断帮助.资料与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31例腹部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像表现和手术病理证实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31例患者腹部疝的内容物为小肠,部分还含有大网膜及肠系膜;腹部疝的病例种类及数量为2例腹壁切口疝、2例腹内疝并肠梗阻、23例腹股沟区疝(其中并发肠梗阻7例)、3例脐疝(并发肠梗阻1例)、1例闭孔疝伴肠梗阻;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在腹部疝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多排螺旋CT诊断正确率高,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简单,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数字大平板X射线机DR摄影在胃小溃疡诊断中应用

    作者:王卫兴

    目的:分析数字大平板X射线机DR摄影在胃小溃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接诊的胃小溃疡患者4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2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数字大平板X射线DR摄影检查,对照组患者进行大平板透视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诊断率为85%,对照组为诊断率55%,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大平板X射线机DR摄影在胃消溃疡的诊断中准确率较高,能够减少漏诊或误诊,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直肠水囊填塞法对高位肛瘘的诊断研究

    作者:刘超

    目的:探讨直肠水囊填塞法MRI在高位肛瘘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40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行水囊充填前后MRI扫描,分析记录瘘管数量、瘘管显示及位置、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分支瘘管与脓腔的显示情况,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水囊充填前后对肛瘘内口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3%和94.8%;对肛管直肠环以上(包括环内)内口的诊断准确率分为75.6%和97.2%;肛瘘的分型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和95%.结论:水囊充填MRI检查在显示肛瘘内口及位置、瘘管与肛周括约肌之间的关系等优于常规MRI.有助于避免二次手术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水囊充填前后MRI相结合,有利于发现肛直环上方隐匿性的的内口和隐藏的感染灶.

  • 多层螺旋CT对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的诊断价值

    作者:闫铁民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89例腰椎滑脱并椎弓根崩裂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予以诊断,观察其滑脱及崩裂情况与影像特点.结果:在89例患者中,L3滑脱14例,L4滑脱65例,L5滑脱10例,共有前滑脱71例,后滑脱18例;双侧峡部裂75例,单侧峡部裂14例;Ⅰ度滑脱80例,Ⅱ度滑脱9例.多层螺旋CT检测影像资料较为清晰.结论:多层螺旋CT可清晰观察到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华;管霞;孟磊;宋东喜

    目的:探究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DAI患者52例,均采取MRI常规平扫与SWI扫描,于患者入院后测定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统计各种MR序列检查出DAI的病灶数量并比较T2-FFE序列同SWI序列检查出病灶的总体积,分析SWI序列检出病灶数目、总体积同GCS评分之间相关性.结果:DAI的出血性病灶于MR常规序列常呈等信号或低信号,SWI呈低信号;较大病变周围存在环样水肿带,T2-FFE序列、FLAIR序列、T2WI呈高信号,T1WI低信号,病灶大小不等、形态欠规则.SWI序列共检查出672个病灶,高于各MR常规序列;SWI检查出病灶的总体积明显高于T2-FF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序列检查出病灶数目、病灶总体积同GC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磁共振磁敏感成像可检查出更多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灶,且检出病灶数目、体积同GCS评分具有明显负相关,可将其应用于该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

  • MSCT扫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价值

    作者:黄继宗;赵仕懂;丘武应;陈志武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Helical CT,MSCT)的骨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诊治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MIP)进行三维重建,并与X线平片进行对比.结果:5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按Schatzker分型法Ⅰ型12例;Ⅱ型16例;Ⅲ型8例;Ⅳ型5例;Ⅴ型10例;Ⅵ型7例.平片漏诊6例,其骨折准确率89.6%,MSCT准确率为100%,通过MSCT检查后改正分型10例;骨三维重建MPR灵敏度和特异度高,要高于CPR、VR、SSD、MIP.结论:采用MSCT检查胫骨平台骨折,可准确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提供更准确、清晰的影像信息,对明确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中的诊断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立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中的诊断性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AD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扫描AD.结果:40例AD患者中StanfordA型12例(30.00%)B型28例(70.00%);AD真腔组平均强化值278.94 0±47.93HU,明显高于假腔组平均强化值261.89±49.59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例(82.50%)AD患者明确可见第一破口,7例(17.50%)未显示第破口者均为Stanford A型,25其中例(63.50%)仅1个第一破口,155例(36.50%)存在2个或者多个第一破口.30例(75.00%)存在再破口,其中28例(70.00%)存在2个或者2个以上再破口,再破口多是散在分布于主动脉各段.真腔强化值大于假腔强化值33例(82.50%)第一破口大小为12.56±6.68 mm;真腔强化值与假腔强化值25例(62.50%),内膜第一破口大小200.56±8.56 mm.真腔密度大于假腔密度者第1破大小明显低于真假腔密度(P<0.05).假腔累及IA5例(12.5%)、ICA4例(10.00%)、CA18例(45.00%)、SMA13例(13.00%)、LRA12例(30.00%)、LCIA24例(60.00%)、RCIA26例(65.00%);假腔出发IA1例(2.5%)、ICA2例(5.0%)、CA2例(5.0%)、SMA4例(1.00%)、LRA3例(7.5%)、LCIA5例(12.50%)、RCIA7例(17.50%).假腔累及情况明显高于假腔出发情况(P<0.05).内破口MPR33例(82.50%)、MIP1例(2.50%)、CRP23例(57.50%)、CTVE24例(60.00%)、VR1例(2.50%);内膜瓣MPR39例(97.50%)、MIP1例(2.50%)、CRP28例(70.00%)、CTVE31例(77.50%)、VR36例(90.00%);真假腔MPR40例(100.00%)、MIP33例(82.50%)、CRP33例(82.50%)、CTVE6例(15.00%)、VR39例(97.50%).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中的诊断性能较高,可推荐使用.

  • 子宫输卵管造影发生逆流900例总结分析

    作者:郭璐;黄建龙;林朝晖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发生造影剂逆流的X线表现、综合原因及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900例不孕症患者子宫输卵管造影发生各类型逆流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其中131例临床已明确有盆腔炎症存在,对比剂使用40%碘化油注射液,造影前30分钟均肌注654-2 10mg予解痉、镇痛.结果:间质-淋巴性逆流625例,静脉性逆流108例,混合性逆流167例.存在有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489例;子宫形态异常(宫腔粘连)81例;子宫畸形24例(双角子宫11例,单角子宫12例,纵隔子宫1例);盆腔积液137例.结论:造影剂逆流现象是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多种原因均可造成逆流的发生,但它同时又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诊断征象,有助于正确解读子宫输卵管造影的X线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并指导有效临床护理.

  • MRI动态增强技术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纤维化与复发的诊断研究

    作者:贾学磊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技术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纤维化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鼻咽癌放疗后患者70例,根据患者复查结果分为局部纤维化组(40例)和复发组(30例),均先后进行MRI动态增强和常规增强TI WI扫描,分析两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增强曲线(TIC)的达峰时间、大斜率及图像.结果:复发组大斜率较局部纤维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技术可有效鉴别鼻咽癌放疗后局部纤维化和复发.

  • 能谱CT在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王福南;朱柳红;郭岗

    目的:研究能谱CT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行能谱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中央型小细胞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35例、肺鳞癌伴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20例,通过CT值、碘含量、有效原子序数等参数的对比,分析能谱CT的诊断情况.结果:小细胞肺癌组和转移性淋巴结组的CT值差别不大(P>0.05),其与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组的CT值有较大差别(P<0.05);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组有效原子序数、碘含量高于其他两组(P<0.05);碘含量、有效原子序数的阳性及阴性预测值无明显差别,转移性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为85.7%,反应增生性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为68.6%.结论:能谱CT可为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CT与MRI对脊柱外伤的临床诊断意义探折

    作者:李强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脊柱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脊柱外伤患者的CT、MRI资料,统计CT、MRI对椎体、椎弓骨折及骨碎片移位检出率,比较CT、MRI检出脊髓、神经根、前、后纵韧带及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率,探析CT、MRI在诊断脊柱外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40例脊柱外伤患者骨折椎体共51个,椎体碎骨片206个,椎体、附件压迫脊髓碎骨片分别为50个、38个,压迫神经跟骨碎片28个.CT、MRI对骨折椎体、椎体压迫脊髓碎骨片、附件压迫脊髓碎骨片、压迫神经根碎骨片数目检出率对比无差异(P>0.05),CT检出椎体碎骨片数目多于MRI,MRI对脊髓损伤、韧带损伤检出率均高于CT(P <0.05).结论:MRI对脊柱外伤空间定位优势好,诊断更为全面,CT对椎弓根损伤、椎管容积改变显示优势好,两者联合诊断可提高脊柱外伤诊断准确率.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与MRI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刘广生;臧绍辉;尤渊明

    目的:分析CT、MRI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6月期间的82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MRI诊断阳性率为96.34%,CT诊断阳性率为64.63%,MRI诊断显著优于CT诊断(P<0.05);两种诊断方式在检测脑静脉窦血栓位置方面,差别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中,颅脑CT扫描方法更简单,并且有效性中上,适用于急性患者;MRI能够更明显地显示特征及表现,诊断价值高,适用于亚急性和慢性患者,具体使用方法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决定.

  • X线头影测量不调值对口腔正畸诊断的影响分析

    作者:杨颖

    目的:探讨X线头影测量不调值对口腔正畸诊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50例,通过模型分析和头颅定位侧位片FMIA值的测量,计算出X线投影测量不调值;结果:拥挤度相同9例(18.00%),拥挤度减少37例(74.00%),拥挤度增加5例(10.00%).通过模型分析算出总拥挤度(57.83±10.85),和模型分析结合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FMIA值的测量总拥挤度(61.03±1.31),模型分析得出诊断结果和模型分析结合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FMIA值的测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IA测量值直接影响总体的不调值,对于口腔正畸诊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X线、CT与MRI)及误诊分析

    作者:杜勇;杨丹;黄依莲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25例行CT检查,10例行MR检查.结果:X线平片:20例可见瘤巢,边缘可见不同程度的硬化,8例瘤巢内可见钙化,10例仅表现为骨质硬化.CT:25可见瘤巢及明显骨质硬化,20例瘤巢内可见钙化,MRI:10例均显示瘤巢,骨质硬化均表现为低信号,伴骨髓水肿,周围软组织肿胀.结论: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骨样骨瘤仅做X线检查很难确诊.CT对瘤巢、瘤巢内钙化显示明显优于X线.MRI对骨髓水肿及软组织肿胀的显示更有优势.

  • 高分辨率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林勇智

    目的:分析研究高分辨率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到2016年12月间收治的经肺穿刺活检术或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疾病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前实施常规CT检查,观察组患者则在术前实施高分辨率CT检查,分别对不同方式检查下的肿瘤征象显示情况、图像质量等进行比较,将患者的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并比较其各自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结节内部钙化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的显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其CT图像优良率分别为95.5%和72.7%,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5.5%和70.5%,也均有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分辨率CT应用于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可以对肿瘤病灶的内部结构、形态学特征进行更为清晰得显示,图像质量更佳,有利于早期肺癌诊断率准确率的提高,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 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在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作者:杨贤增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在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9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14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A组73例,B组75例.A组采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测诊断,B组采用DSA血管造影检测诊断.对比两组的冠脉狭窄程度检出率与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检测后,冠脉中重度狭窄的检出率较为相近,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确诊率为82.19%,误诊率为12.33%,漏诊率为5.48%;B组的确诊率为76.00%,误诊率为14.67%,漏诊率为9.33%,对比差异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可以大幅提高冠脉狭窄程度的检出率,而且确诊率较高,可为心血管疾病的科学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应在临床中普遍应用.

  • DR与CT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曹芹

    目的:探讨在闭合性胸部创伤诊断中数字式X线摄片机(DR)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对医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89例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实施DR和CT检查,且检查后均实施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明确闭合性胸部创伤的类型.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并对比DR和CT检查诊断闭合性胸部创伤与手术所见结果的符合率.结果:DR诊断纵膈血肿、胸腔积液、肺不张、气胸、肺撕裂伤、肺挫伤与手术所见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33.33%、86.59%、88.61%、89.61%、23.08%、88.37%,CT检查分别为100.00%、100.00%、100.00%、100.00%、92.31%和98.84%,均远低于CT检查,且两种检查方法在上述类型诊断中与手术所见结果的符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建议采用CT检查对创伤类型进行明确诊断,以便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 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骞昊;刘翰林

    目的:通过对肺部结节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评价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对肺部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螺旋CT检查及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获得的图像质量、肺结节检出情况及肺结节形态学之间的差异.结果:低剂量扫描获得图像质量为甲者70例(89.8%)、乙6例(7.6%)、丙2例(2.6%),与常规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扫描共发现结节数目103个,其中伴毛刺征32例(31.0%)、分叶征21例(20.4%)、胸膜凹陷征19例(18.4%)、血管聚集征6例(5.8%),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扫描图像噪声略高,但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检出无明显差异,适合肺部结节的筛查及初步诊断,而且合理范围内的低剂量扫描又能在大程度上减少患者受到的辐射伤害.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管内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与脊髓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灵辉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颈椎管内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与脊髓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8月我院颈椎管内肿瘤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5例设为对照组,均于入院后行DTI扫描检查,对比两组不同脊髓水平向异性指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术后随访3个月,分析FA、ADC与脊髓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肿瘤头区、肿瘤区、肿瘤尾区F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头区、肿瘤区、肿瘤尾区ADC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Cormick各等级FA、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FA值高于预后较差组,ADC值低于预后较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扫描参数FA、ADC值应用于颈椎管内肿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反映预后情况,但与McCormic脊髓功能分级不存在相关性.

  • 多层螺旋CT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华文;彭光明

    目的:探索多层螺旋CT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病理证实的60例疑似恶性胸腔积液病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分析恶性胸腔积液的CT征象.结果:60例经疑似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CT诊断准确50例,其中发现胸膜环形增厚(32例,占64%),胸膜大小不等强化结节(38例,占76%),胸膜外脂肪层消失征(23例,占46%),胸壁骨质破坏(21例,占42%).与良性胸腔积液对比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胸膜环状增厚、胸膜大小不等强化结节征、胸膜外脂肪消失征、胸壁骨质破坏征常常提示恶性胸腔积液.2.多层螺旋CT在明确恶性胸腔积液及其原因的诊断方面,有较大诊断价值.

  •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蒋战魁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256-SCTA)诊断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婴幼儿TOF患者的256-SCTA诊断结果,并与心脏超声(UCG)进行对比.结果:30例TOF患者经256-SCTA和UCG均能发现和准确诊断TOF的4种主要畸形: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程度、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右室肥厚.256-SCTA检出体肺侧支动脉血管23例(76.7%),UCG仅检出5例(16.7%),有统计学差异.UCG检查发现右肺动脉缺如1例,经256-SCTA检查证实为肺动脉狭窄.结论:256-SCTA能客观清晰地显示TOF的4种畸形,在心外大血管畸形及体肺侧支动脉诊断方面较UCG有明显的优势,是准确诊断TOF无创性检查的理想选择.

  • 原发性及创伤后脑神经病变应用磁共振检查序列对比探究

    作者:张丽萍;李兆勇;王青云;曾仲刚;李志娟;彭正峰;胡芳辉

    目的:对比原发性及创伤后脑神经病变应用磁共振检查序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50例可疑原发性或创伤后脑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脑干进行3D-TOF序列扫描和3D-CISS序列扫描,对两种序列及其联合图像对相应脑神经形态及毗邻血管关系的显示情况进行分析,进而评价磁共振检查的准确率.结果:相对于3D-TOF序列或者3D-CISS序列,两种序列联合观察神经、血管的评分均要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检查中联合应用3D-TOF序列、3D-CISS序列扫描脑神经脑池段的成像效果、观察是否出现血管压迫现象的效果显著,优于单选序列,值得推广.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诊断探究

    作者:翟亚娟;上官建伟

    目的:研究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诊断效果.方法:将20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入院,采用螺旋CT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予以诊断,比较分析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20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直径在3.43cm~至7.29cm范围内,平均直径为(4.82±0.21)cm,肝右叶病灶12例,肝左叶病灶8例;CT平扫检查中,低密度病变肿块15例,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肿块有5例,其中病变肿块中有中央型或偏心型更低密度4例;CT增强扫描中,所有肿块发生快速、明显的强化,与动脉强化程度相同;10例肿块中央或病变部位周围在肝实质内存在增粗、扭曲供血血管;门脉期病所有肿块增强程度渐渐减低,16例高密度,4例稍高密度;进行容积再现重组双期融合重建后,病变部位可见经肝中静脉引流;延迟期病变部位信号呈稍高或等高密度,密度趋于一致.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诊断效果较好,值得推荐应用.

  •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分析

    作者:刘惠丽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41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于我院就诊的4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心脏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超声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VSd/LVPW(室间隔/左室后壁)、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LAD(左房内径)、E/A(二尖瓣早期舒张心室快速充盈峰值速度/舒张后期心房收缩峰值速度)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减退与左心室扩大是相关因素,临床针对高血压患者要做好血压监测控制,对于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可选择血管紧张激素Ⅲ转换酶进行心房颤动预防控制.

  • 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宋贵良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者应用CT灌注成像和动态增强结合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诊治为孤立性肺结节80例患者资料,均应用CT灌注成像和动态增强结合诊断,将CT灌注参数等和病理结果予以比较.结果:小肺癌组表面渗透系数(21.35±2.10) ml/min·100g均比炎性结节组(5.74±1.50) ml/min·100g、结核瘤组(2.20 ±0.60) ml/min·100g高,炎性结节组、小肺癌组血容量和血流量值均比结核瘤组高(P<0.05);增强扫描之后,炎性结节组、小肺癌组CT值均比结核瘤组高,且增强120秒与160秒时,炎性结节组CT值(74.68±24.88)与(77.20±25.50)均比小肺癌组(54.48±19.15)与(56.30±22.80)高(P<0.05).结论:孤立性肺结节者应用CT灌注成像和动态增强结合鉴别诊断的价值较高,能够明确良、恶性肺结节,为临床尽早实施有效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患者预后改善.

  • 探讨三期MDCT扫描在小肾细胞癌不同病理亚型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孙维高;卢定友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小肾细胞癌的不同病理亚型运用三期MDCT进行扫描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为小肾细胞癌的患者62例,其中透明细胞癌透明细胞癌36例,嫌色细胞癌6例,乳头状癌20例,全体患者均接受三期MDCT扫描,包括平扫、皮髓质以及实质期三个阶段.比较分析平扫CT值水平,增强CT值水平、强化程度还有增强的异质性水平,同时对比三种病理亚型的CT值以及增强后的异质性水平.结果:透明细胞型的增强CT值、强化值和增强异质性水平高.三种病理亚型在皮髓质期以及实质期的CT值以及增强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CT值和增强水平相互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在皮髓质以及实质期的增强异质性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鉴别诊断小肾细胞癌的时候运用三期MDCT扫描的增强CT值以及异质性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 内镜辅助下筋膜扩张器治疗男性尿道狭窄

    作者:王峰业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筋膜扩张器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15年9月~2017年9月共9例尿道狭窄临床治疗经验进行分析总结.本组患者均行椎管麻醉或者全麻,先于输尿管镜下或膀胱尿道镜下寻及尿道狭窄处,将斑马导丝直视下通过狭窄段置入膀胱,后用筋膜扩张器顺次递增方法扩张狭窄段尿道,保留导尿4~6周,并随访疗效.结果:本组9例患者均成功扩张尿道,并术后成功置入F20/22导尿管;手术时间平均25min,手术无明显失血;术后4~6周(平均40d)停保留导尿后正常排尿,随访1~ 24月未见尿道狭窄复发.结论:内镜辅助下筋膜扩张器可以有效治疗复杂男性尿道狭窄,方法简单易于掌握,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 CTA血管成像检查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左中久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在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多发性大动脉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检查.比较两者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CTA检查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灵敏度与准确度略高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特异度均为100.0%.结论:CTA检查多发性大动脉炎能够准确判断血管病变情况,发现早期受累血管,及时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多角度Broden位投照法在跟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关牛仔;林岗;文康彦;谭仲伦;苏佳娜;李基才

    目的:探讨跟骨三种体位摄片不同组合方式、患者性别分布及年龄分布等因素对其骨折检出率的影响差异.方法:以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38例(59足)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足均行跟骨侧位、轴位及Broden位摄片,比较跟骨三种体位摄片不同组合方式对其骨折检出率的影响差异,并统计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等因素对检出率的影响.结果:单独诊断检查时,Broden位检查的检出率为79.66%(47/59),明显高于侧位或轴位的66.10%(39/59)、67.80% (40/59);而组合诊断检查时,以侧位+轴位+Broden位的检出率高,达96.61% (57/59),显著高于其他组合诊断方式,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等因素对检出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角度Broden位投照法应用于跟骨骨折诊断中,可显著提高其诊断检出率,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诊断方式,值得推广.

  • 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胎儿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叶秋娟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在对胎儿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主要以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到本院进行常规产检的16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这1680例研究对象进行二维超声检测和三维超声检测,观察并对比两种检测方法在对胎儿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方面的准确度、敏感度以及特异性.结果:在对本次研究所选取的1680例孕妇进行体检之后发现,这1680例当中有9例为畸形,其与1671例为正常,由此可知泌尿系统畸形的检出率为0.598%,再使用二维和三维两种检查方法对1671例孕妇进行检检查,在准确度、敏感度以及特异性这三方面,二维彩色超声检测方法明显要低于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且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0.0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孕妇进行胎儿泌尿生殖系统是否存在畸形现象检查时,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果相对来说要更加明显.

  • 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超杰

    目的:探究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河南省鄢陵县人民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非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取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狭窄情况及斑块检出率、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总狭窄率81.25% (52/64)高于对照组41.94% (26/62),且其中轻度狭窄率、中度狭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总检出率72.93% (194/266)高于对照组51.85% (56/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右颈内动脉、左颈内动脉、右颈动脉、左颈动脉斑块分布数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能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情况做出有效评估,可明显提升颈动脉斑块检出率.

  • 探讨128层CT肺血管成像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温健雄;卢杰源;王任国;苏志钧;李燕华

    目的:探究128层CT肺血管成像(CTPA)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于我院行CTPA检查并被诊断为肺栓塞的6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CT肺动脉阻塞指数Mastora评分将参与研究的患者分为轻度、中度与重度三组.在CT横断面上测量患者的奇静脉(AV)直径、主肺动脉(MPA)、上腔静脉(SVC)、左心室(LV)与右心室(RV)的大断轴直径以及升主动脉(AA),之后分别计算出主肺动脉直径(MPAd)与升主动脉直径(AAd)、右心室大短轴直径(RVd)与左心室大短轴直径(LVd)之间的比值,同时观察冠状静脉(CV)、下腔静脉(IVC)、AV与肝静脉(HV)的对比剂返流状况.结果:患者的肺动脉阻塞指数越大,CT横断面的RVd就越大,LVd就越小,RVd与LVd的比值则越大;AV与SVC越扩张,IVC、AV、CV、HV对比剂返流就愈加明显,MPAd与AAd的比值就越大.结论:在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的诊断中,科应用128层CT肺血管成像进行辅助诊断,以此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提供参考.

  • X线诊断140例老年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马学斌

    目的:探析老年性肺结核患者应用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40例老年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X线、CT诊断,观察诊断结果,分析影像学特征.结果:X线诊断准确率为96.43%,CT诊断准确率为93.57%,二者对比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肺结核病变分布情况:上肺部53例,中下肺部47例,双肺广泛分布40例;影像学特征:纤维空洞性病变60例,陈旧性钙化灶35例,渗出增殖性病变25例,干酪样肺炎20例.结论:在老年性肺结核诊断中,X线可准确显示病变部位与类型,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可作为临床防治与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卢文超;江凡

    目的:探讨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的价值.方法:取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70例骨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检查确诊良恶性状况,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检出骨肿瘤良性30例,恶性40例,误诊2例,漏诊4例;磁共振成像检出骨肿瘤良性34例,恶性36例,误诊7例,漏诊13例.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对骨肿瘤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与磁共振成像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效果优良.

  • 对比超声、螺旋CT、腹部X线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小亮

    目的:对比超声、螺旋CT、腹部X线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肠梗阻患者138例,均经手术证实且术前行超声、螺旋CT、腹部X线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3种不同诊断方式的诊出率及诊断图像清晰度、患者舒适度与操作简易度.结果:螺旋CT与超声对梗阻、梗阻部位、梗阻类型的诊出率均显著高于腹部X线,且螺旋CT的诊出率高于超声诊出率(P<0.05或P<0.01);螺旋CT与超声的图像清晰度、患者舒适度与操作简易度高于腹部X线(P<0.01);且螺旋CT的图形清晰度、患者舒适度高于超声,但操作简易度低于超声(P<0.01).结论: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出率高于超声与腹部X线,且图像清晰度与患者舒适度高于超声,但其操作较超声复杂,费用较高;而超声诊断操作简便、经济可行,因此推荐临床以螺旋CT联合超声诊断为主,达到诊断价值大化.

  • T2mapping在膝关节退变伴局部骨坏死灶与骨髓水肿的影像学探讨

    作者:符大勇;周振江;赵建丽

    目的:探讨T2 mapping技术对膝关节退行性改变伴局部骨坏死与骨髓水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30例患者行膝关节MRI检查,行常规MRI扫描及T2 mapping成像.根据关节骨坏死灶在T2mapping上色阶分布情况进行分组,描绘感兴趣区并测量其平均T2值,比较三组T2值差异并分析原因.结果:膝关节面下骨质坏死灶在常规MRI扫描呈结节或片状长T1长T2影,其内信号略欠均匀,内部结构信号未见明显分界.T2mapping上可见病灶骨近关节面为低色阶信号,其两侧及远离关节面骨质为高色阶二种相反信号影,边界清晰.进行勾边取感兴趣区分别测量平均T2值,并与正常骨质T2值进行比较,三组T2值统计结果p<0.001,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对低色阶区病灶行纵向测量,将病灶骨关节面起始部向远离关节面方向纵向平均分成三组,分别测量每组平均T2值,其三组T2值统计结果p<0.001,差异有明显显著性..结论:本研究可以明确区分膝关节退行性改变伴局部骨质脂肪坏死崩解伴纤维肉芽组织与周围骨髓水肿的界限,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影像表现.

  • CT、MRI诊断小儿肝母细胞瘤临床比较

    作者:郭振;胡晓萌;朱笑年

    目的:对比在诊断小儿肝母细胞瘤中采用CT和MRI两种医学影像学检验方法的检出率.方法:对在我院经手术病例确诊为小儿肝母细胞瘤患儿的术前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医学影像学方法CT和MRI的影像学结果和诊出率.结果:CT法检测为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增强后呈现不均匀强化,MRI法检测为低等密度病灶经过强化后呈现不均匀强化,MRI法病灶检出率高于CT法病灶检出率.结论:CT法和MRI法在诊断小儿肝母细胞瘤中均有各自的影像学特征性,加强对两种方法影像学检查结构的特点认识对提高小儿肝母细胞瘤诊断率有积极作用,建议临床诊断上结合两种方法进行诊断.

    关键词: CT MRI 肝母细胞瘤
  • CTA、MRA、DSA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研究

    作者:李昌成;陆萌;梁汉祥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应用CTA、MRA、DS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信宜市人民医院及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临床综合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纳入时间2014年1月-2017年6月.纳入对象均接受CTA、MRA、DSA诊断,观察与记录及比较三种诊断方法在微小动脉瘤、小动脉瘤、一般动脉瘤、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上的差异.结果:DSA诊断结果不论在微小动脉瘤,还是小动脉瘤、一般动脉瘤、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上诊断符合率高达100%.CTA诊断结果与DSA接近,在微小动脉瘤上、小动脉瘤、一般动脉瘤、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上诊断符合率均较高,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诊断一般动脉瘤,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符合率高达100%,而在微小动脉瘤与小动脉瘤上诊断符合率较低.CTA与MRA两种诊断方式在微小动脉瘤、小动脉瘤诊断符合率差异明显.结论: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采取CTA、MRA、DSA诊断各有优劣,熟悉以上常用影像技术特点,有助于指导临床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检查方法.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A MRA DSA
  • 产后胎盘植入的MRI表现分析

    作者:郝敬军;庄伟雄;朱志嫦;崔凌

    目的:分析产后胎盘植入的MRI表现,探讨MRI对产后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临床综合诊断或病理证实的产后胎盘植入患者的MRI资料11例,本组患者均因产后胎盘未完全娩出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产后胎盘植入的MRI信号特点并判断植入深度.结果:11例患者均表现子宫不同程度增大,胎盘信号不均匀,MRI表现为子宫肌层信号尚完整、子宫低信号结合带模糊、中断或不规则的2例,表现为低信号的子宫肌层内出现高信号的胎盘组织的8例,表现为子宫内外侧带低信号均消失、异常信号穿透子宫肌壁的1例.增强扫描11例均见胎盘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明显,能显示深入子宫肌层的胎盘组织.结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很好的显示产后胎盘植入及肌层受累情况,对产后胎盘植入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对良恶性胆道狭窄检出率的影响

    作者:张丽

    目的:探究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对良恶性胆道狭窄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42例胆道狭窄患者,均采取磁共振胆胰管造影、增强CT及B超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与B超检查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检出率,比较其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对良恶性胆道狭窄检出率92.86%(39/42)高于B超66.67% (2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的图像质量评分为(3.81±0.16)分,高于B超检查的(3.14±0.3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可明显提高良恶性胆道狭窄检出率,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 智能佳管电压技术在降低胸部CT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旭;肖文波

    目的:探讨智能佳管电压(CARE kV)技术在降低胸部CT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具有胸痛、咳嗽、咳血等症状并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180例,根据管电压类型分为A组(60例)、B组(70例)和C组(50例),A组管电压选用传统常规数值,B组选取低管电压,C组为CARE kV组.记录对比三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可观评价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结果:B、C两组均比A组明显降低,B组有效吸收剂量比A组降低43.31%,C组比A组降低27.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的图像质量客观评分和主观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RE kV技术比常规管电压组可降低约27%的胸部CT辐射剂量,同时可提供优质的检查图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伟晶

    目的: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诊断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6年6月我院113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收集其病理结果及CT、DCE-MRI等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CT、DCE-MRI对腋窝淋巴结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性.结果:113例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45例,约占39.82% (45/113),CT结果显示,41例患者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约占36.28%(41/113);DCE-MRI结果显示,42例患者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约占37.17%(42/113).CT、DCE-MRI对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DCE-MRI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敏感度均较高,但并无明显差异,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诊断方法.

  • 婴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与骨骼X线早期诊断

    作者:汪汉林;杜柏林;范文辉;梁奕;李贞;李自凯;王剑

    目的:探讨骨骼X线片在婴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并怀疑的先天性梅毒患儿行四肢长骨正侧位X线检查,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先天性梅毒19例年龄2天-3月婴儿的患儿临床资料及长骨X线表现,男12例,女7例,其中早产儿13例.结果:19婴儿早期先天性梅毒患儿中18例出现异常临床症状,其临床特征表现依次为:皮肤黏膜损害14例,肝、脾肿大10例,肝功能损害8例,贫血1例,发热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神经性梅毒1例;骨和关节损害17例:干骺端炎6例,骨膜炎15例,骨干或骨髓炎1例.结论: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如果父母有性病史,母亲有自然流产史,婴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四肢、面颊部及躯干出现斑丘疹、脓疱疹,脱皮、脱屑、肝、脾肿大,黄疸;应行四肢长骨正侧位X线检查,当长骨X线检查出现骨骼干骺端炎、骨膜炎、骨髓炎或骨干炎中1-2项表现时,应高度怀疑先天性梅毒.

  • 乳腺钼靶摄影在女性乳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余钟建;夏继国;朱玲;吴兆生;李先明;陈楚儿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检查在女性乳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乳腺检查个体,包括部分体检人员,上述人员同时进行过彩B检查.恶性患者联合手术及病理结果分析.结果:乳腺增生125例,良性结节78例,恶性肿块及异常钙化8例,其B超显示增生132例,良好结节89例,恶性肿块4例,钼靶加B超12例考虑恶性病例均作手术及病理处理,证实9例为恶性病变.结论:乳腺钼靶摄片对恶性肿块及异物钙化的特异性较高,在女性乳腺检查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的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三维超声在11-13+6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敏;肖丽达;曾俊怡;王丽珍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检查在11-13+6周早孕期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超声科进行11-13+6周三维超声检查的22532名孕妇进行回顾行分析,统计无脑及露脑畸形、前脑无裂畸形、脑膜膨出、脊柱裂、脊柱排列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儿例数,分析三维超声在早孕期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应用价值.结果:经三维超声诊断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畸形22例:其中无脑儿及露脑畸形14例,脑膨出3例,全前脑2例,开放性脊柱裂2例,脊柱排列异常4例.结论:三维产前超声检查作为排查胎儿11-13+6周中枢系统畸形的重要方法,对早期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有较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多层螺旋CT对30例十二指肠憩室的应用价值

    作者:袁俊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十二指肠憩室患者共30例,对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和表现,总结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30例患者,一共检查出43个十二指肠憩室,其中,7例患者为多发性憩室.憩室分布位置包括十二指肠降段内侧31个,水平段12个.其中,憩室直径<10mm的7例,10~ 20mm的22例,>20mm的14例.30例囊袋中为气-液平面,8例囊袋为混杂密度影像,5例囊袋为气体构成.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十二指肠憩室患者,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率,在临床诊断中有着极高的价值,可将其广泛地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 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的诊断价值

    作者:范宏伟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资料查证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5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所有患者都行CT和MRI检查,临床分析两种方式所取得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并与病理学结果就行比对.结果:结合临床病理学检测结果分析,CT的临床单独检测正确36例,正确率64.29%;MRI的单独检测正确45例,正确率80.35%,联合诊断的正确病例53例,占94.64%.结论: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的联合诊断价值确切,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建军

    目的:观察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检查的3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患者分别进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常规MRI扫描,对比三种不同诊断方法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检出率及出血灶数量的显示情况.观察SWI序列显示脑梗死区域及周围微出血灶数量情况,以及脑梗死灶内静脉血管变化情况.结果: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出血性脑梗死的检出率和出血灶数量的显示明显优于弥散加权成像及常规MRI扫描的序列,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患者中,发现12例患者脑梗死灶区域之外存在微出血灶,有19例患者脑梗死灶内的小静脉血管分支明显减少,6例患者其血管发生增多、增粗或扭曲的情况.结论: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其诊断阳性率明显优于弥散加权成像及常规MRI序列,可早期发现脑梗死中的出血灶,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MR在脊柱裂脊膜膨出患者人工反射弧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周志强

    目的:探究MR在脊柱裂脊膜膨出患者人工反射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脊膜膨出修补术,且于术后出现二便失禁的脊柱裂脊膜膨出患者,均予以人工反射弧手术.对比患者术前、后MR变化.结果:20例术后随访>2年的患者中获得自主排尿和控尿功能17例,其中采用MR检查随访的13例患者中膀胱功能恢复10例,患者术前、后经MR检查未出现明显变化;3例无改善患者,脊髓的走行、圆锥位置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而圆锥末端和脂肪堆积、周围组织瘢痕增生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加重趋势.结论:在脊柱裂脊膜膨出患者人工反射弧手术中,MR能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利于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 高频超声诊断早期类RA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雄

    目的:探究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接受高频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早期类RA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时间为2016年2月23日-2017年2月20日,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这2组受检查均接受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对比其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类RA患者的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活动期类RA患者的高频超声表现主要包括关节积液、周围炎症渗出、滑膜增生、血管翳、骨质侵蚀,其中关节积液、滑膜增超声生表现与其他超声表现相比,发生率较高(P<0.05);其RI水平随着类RA患者血流分级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P<0.05),其PI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早期类RA患者接受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可以对患者病理改变具体程度进行反映,评价患者的疾病活动程度,对患者接受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 骨肉瘤18F-FDG PET/CT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及其预后分析

    作者:蔡亮;吴金陵;傅莉

    目的:探讨分析骨肉瘤18F-FDG PET/CT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35例骨肉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分析同机CT扫描图像的影像学特点,使用ROI(感区)技术将患者肿瘤病灶的SUVmax计算出来,分析骨肉瘤18F-FDG PET/CT显像的影响预后因素.结果:18F-FDG PET/CT显像的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破坏、肿瘤骨、骨膜三角及软组织肿块;肿瘤骨对18F-FDG PET/CT摄取较低,非瘤骨区域或者是软组织肿块对其摄取显著升高;SUVmax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实现了骨肉瘤解剖结构改变及代谢变化优势互补,为骨肉瘤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

  • 放射CT临床诊断肺段隔离症的价值评估

    作者:尚华军

    目的:评估放射CT诊断肺段隔离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6月灵宝市中医药的肺段隔离症患者共38例,均采用放射CT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38例患者病灶均处于双肺下叶后基底段,病灶呈囊性者16例,实性者15例,囊实性者7例;异常动脉供血31例,有22例病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结论:放射CT诊断肺段隔离症可以准确的显示病变情况,观察病变周围组织变化,临床拥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主观认知功能下降的重要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勇;余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因神经退行性变而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数量也渐趋增多.因此,对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对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了主观认知功能下降阶段(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1].但是到目前为止,SCD有关的理论尚未发展成熟,但有相关研究表明[2] SCD很有可能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前驱阶段.伴随着SCD概念的提出,我们开始认识到从正常认知转变成痴呆的一连串的病理过程中,除了要经历MCI阶段,之前可能存在SCD阶段.目前,主观认知功能下降阶段(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的关键问题之一,并可能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痴呆[3].

    关键词: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玲玲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6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包括急性期62例(起病至实施检查时间为6~24h),超急性期6例(起病至实施检查时间<6 h),均采取核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序列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检查,分析MRI常规序列及DWI序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及信号特点.结果:采用DWI序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100% (68/68)高于T1WI、T2WI序列的64.71% (44/68)、72.06% (4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超急性期脑梗死于DWI上均呈现高信号,成像范围较广.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检出率,且成像范围较广,可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MRI在布氏杆菌脊柱炎和脊柱结核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袁玉新

    目的:浅析MRI在布氏杆菌脊柱炎和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该种检查方法在两种疾病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间确诊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脊柱结核患者各3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MRI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MRI结果显示,21例椎间盘呈条形T2WI高信号;椎间隙狭窄7例、无狭窄23例;受累椎体52个,其中形态正常(接近正常)34个、形态异常18个;未发生椎旁组织内脓肿病例;20例患者椎管内硬膜外有脓肿现象,硬脊膜受累范围超过病变椎体水平.30例脊柱结核组患者MRI检查结果显示,椎间盘结构异常者9例;椎间隙狭窄者16例(间隙消失5例、变窄11例);57个椎体受累(形态正常8个、异常49个);椎旁组织内脓肿者22例,无脓肿者8例;6例患者出现椎管内硬膜外脓肿现象,脓肿范围没有超过病变椎体水平.结论:布氏杆菌脊柱炎和脊柱结核患者在椎间盘异常信号、椎体形态、椎间隙狭窄、椎旁/硬膜外脓肿情况差异明显不同,因此均可作为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指标,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 16排螺旋CT三维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李志平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30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常规X线平片检查未见骨折),均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检查相关数据输入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成像,采用薄层曲面重建法(CPR)、薄层多平面重建法(MPR)、容积再现法(VR)、大密度投影法(MIP)等方法成像,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共发现肋骨骨折38处,包括不完全骨折22处,完全骨折16处;肋骨头近胸肋关节处骨折11例,前后肋交界处骨折7例,与横膈重叠处骨折7例,前肋与肋软骨交界处骨折例5例;骨折合并损伤主要有周围软组织肿胀、肺挫伤、气胸、胸腔积液等.结论: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以及后处理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患者肋骨骨折的情况,有助于提高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并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于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指导价值分析

    作者:袁昌贵

    目的:分析研究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于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9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对其实施头颅DWI扫描,记录比较梗死灶、健侧脑组织的ADC值、FA值,分析不同预后效果患者ADC值、FA值的不同,分析这两项指标与预后NHI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患者的健侧ADC值、FA值均显著高于梗死侧,差异显著(P<0.05),而治疗后的梗死侧ADC值、FA值显著升高,与治疗前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分类,预后良好的患者和预后不良的患者76例(77.55%)、22例(22.45%).且预后良好患者的ADC值、FA值显著高于预后不良患者,其与NIHSS评分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2、-0.524,P<0.05.结论: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并为溶栓治疗提供指导,为患者的救治争取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颅脑超声对比MRI/CT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吴道明;叶赵蓝;张敕;陈少斌

    目的:总结颅脑超声对比MRI/CT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14年10月~2017年5月临床可疑颅内出血新生儿94例,对所有可疑颅内出血的新生儿均行超声检查;同时行MRI或者CT检查,以MRI检查为主,并将颅脑超声和MRI/CT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此评价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内出血敏感性优于MRI/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CT在其它类型脑出血的检出率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中具有极为肯定的临床价值,超声能够早期筛查高危患儿的颅内出血情况,以及便捷的病情随访观察,超声检查与MRI或CT在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中可以相互补充.

  • AIDS肺部机遇性感染的CT表现及病理分析

    作者:曾志文

    目的:探讨AIDS的肺部感染CT表现与病理对照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确诊为45例AIDS患者的肺部CT表现,结合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双肺磨玻璃样阴影22例,网格状、肺气囊8例,粟粒样结节、肺门肿块2例,肺不张3例,纵隔、腋窝淋巴结肿大10例,胸腔积液、心包积液5例,气胸1例.卡氏肺囊虫肺30例,结核6例,肺癌1例,细菌感染8例.结论:AIDS肺部不同机遇性感染的CT表现多样性,多层螺旋CT,尤其是HRCT目前仍是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病理基础分析,对AIDS肺部感染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AIDS 肺部感染 CT 病理
  • 急性肾周炎与肾周脓肿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

    作者:王俊斌

    目的:分析急性肾周炎与肾周脓肿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肾周炎与肾周脓肿患者21例,均行CT检查,分析急性肾周炎与肾周脓肿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5例急性肾周炎患者经尿常规检测均显示为阴性,且出现明显疼痛;而16例肾周脓肿患者均以寒战高热、患侧腰腹部疼痛并可触及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经CT检查发现,5例急性肾周炎患者1例无明显异常表现,3例肾实质内可见低密度区,主要表现为边缘毛糙,肾周筋膜增厚,1例表现为双侧肾实质弥漫性增大,且脂肪囊局部密度增高,可发现少量高密度区及多低密度区;16例肾周脓肿患者中均可见肾周低密度肿块,肾周脂肪间隙消失,肾实质及肾周脏器受压移位,并以肾周脓腔为主要表现,脓腔内出现气体或分层.结论:针对急性肾周炎与肾周脓肿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可于早期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为后期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 探讨T1a期肺腺癌的CT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关系

    作者:严海浪;王海龙;沈卫忠;李俊华;刘武新

    目的:探讨T1a期肺腺癌的CT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对江苏盛泽医院和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T1a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浸润型腺癌患者的结节大小显著长于微浸润型腺癌、原位腺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P<0.05);实性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比例均显著高于微浸润型腺癌、原位腺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P<0.05),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比例显著低于微浸润型腺癌、原位腺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P<0.05);瘤肺界面清晰、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比例均显著高于微浸润型腺癌、原位腺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P<0.05).结论:T1a期肺腺癌的CT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 1.5T MR下对足部软组织IVIM-DWI的多b值设计探讨

    作者:陈绵荣;李旭丰;杨海南;陈志远

    目的:通过本研究探讨1.5T MR下对足部软组织IVIM-DWI成像的适b值组合,继而为糖尿病患者足部微循环灌注评价提供客观、优质的图像.方法: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我院健康志愿者及糖尿病患者各20例,4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甲、乙),每组各20例(糖尿病者及志愿者各10例),设计4组多b值A: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s/mm2 B:0,150,300,450,600,750,900,1050,1300,1450s/mm2;C: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1000s/mm2;D:0,10,20,50,100,200,300,400,500,1000 s/mm2).甲组病例全部行A,B组b值扫描,乙组病例全部行C,D组b值扫描.结果:D组b值行足部软组织IVIM-DWI生成的图像质量总体评分高于其他三组b值,经处理所得的F,D,D*图像信噪比高,无明显信号缺失,色彩饱满,测量准确.结论:D组b值组合是适行足部软组织IVIM-DWI成像,其生产图像质量稳定,信噪比高,符合足部微循环灌注评价要求.

  • 1.5T MR扫描仪上插入有限脉冲响应(IFIR)序列对肝门静脉血管成像的可行性

    作者:胡海清

    目的:探讨有限脉冲响应(IFIR序列应用于)1.5T MR扫描中对肝门静脉血管成像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4月16日至2017年1月5日我院行门静脉IFIR检查者72例为研究对象.实施1.5T MR检查,IFIR序列扫描,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并予以存储,观察门脉主干及各分支.分析图像质量、血管变异情况以及肥胖、呼吸异常对结果的影响.结果:72例研究对象中,在图像质量评分方面,4分、3分、2分、1分所占比例分别为36.11%、38.89%、11.11%、13.89%,血管变异情况方面,Ⅰ型概率为77.78%,Ⅱ型所占比例为19.44%,Ⅲ型概率为2.78%:在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方面,呼吸异常者图像质量评分为(2.76±1.04)分,相比正常者明显更低,P值小于0.05;10例肥胖者图像质量评分(3.98±0.81)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不大,P值大于0.05.结论:在实施1.5TMR扫描肝门静脉血管中,予以有限脉冲响应序列扫描,具有可行性高、操作简便等优势,可将门静脉系统清晰显示,对于血管变异情况显示效果较佳.

  • 64排螺旋CT与MRI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杨西可;袁丹;朱文峰;姚李方

    目的:探析64排螺旋CT与MRI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对比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2月,研究对象:66例在我院就诊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经DAS检出栓子75处为标准,其采用随机等分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MRI血管成像检查,实验组33例患者则给予64排螺旋CT检查,观察其诊断效果及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及栓子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给予64排螺旋CT检查的检查准确性远高于MRI,CT检查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 声辐射力脉冲(ARFI)成像技术在评估颈部血管斑块的价值分析

    作者:刘晔;李子彦

    目的:对声辐射力脉冲(ARFI)成像技术在评估颈部血管斑块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本院医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为研究组,同期选取于我院检查的健康人群104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ARFI成像技术检查,测量记录斑块剪切波传播速度(SWV),观察两组斑块检出率,各类型斑块SWV均值,两组各类型斑块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共114人,检出有斑块的79例,共检出163个斑块,其中强回声36个、低回声51个、等回声31个、混合回声45个;对照组共104人,检出有斑块的28例,共检出59个斑块,其中强回声19个、低回声16个、等回声10个、混合回声14个;研究组斑块检出率为69.29%,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26.92%,两组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强回声、低回声、等回声及混合回声SWV均值两两间比较具可比性(P<0.05).结论:ARFI成像技术对颈部血管斑块具较高评估价值,提高斑块检出率,可作为诊断颈部血管斑块的理想手段.

  • 儿童肘部创伤性病变DR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作者:陈小龙;康晓莉;郑颖;寇明清;杨晓;高芳;黄明刚;朱永刚

    目的:探讨儿童肘部创伤性病变DR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儿童肘部创伤病变DR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在40例儿童肘部创伤性病变中:21例肱骨髁上骨折(52.5%),7例肱骨外髁骨折(17.5%),6例肱骨内上髁骨折(15%),4例尺骨上端骨折伴桡骨近端向外移位,1例肱骨内髁骨折,1例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结论: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部骨折.肱骨前线是发现这类骨折的好方法.脂肪垫征阳性与骨折及骨骺分离、骨质损伤高度相关.桡骨肱骨小头线用于判断桡骨头骨折、肘脱位,以及外髁移位性骨折.肱骨远端泪滴影的改变可有助于诊断儿童肱骨隐匿型或无移位性髁上骨折.目前DR检查仍是儿童肘关节损伤重要的影像诊断方法之一.MSCT和MRI对诊断隐匿性骨折,骨骺、骺板及软组织损伤比DR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是对DR成像不足的重要补充.

  •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及动态观察分析

    作者:刘爱荣;寿雅琨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及动态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T影像学表达特点.结果:33例患者CT均可见肺内孤立性结节,瘤体边缘呈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分叶征或胸膜凹陷征等.结论:为患者进行CT扫描,通过观察增强后的密度上升幅度和CT征象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提高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 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CT、MRI表现特点临床分析

    作者:蒋秀文

    目的:探讨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实施CT、MRI检查的效果及表现特点状况.方法:对2016年本院收治的1例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检测过程实施回顾性分析,患者在治疗前进行CT及MRI检查,统计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状况.结果: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右侧脑室内三角部位存在形态规则稍高密度肿块影,肿瘤边界较为清晰;增强扫描时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周边存在明显水肿带.MRI检查T1WI、T2WI显示右侧脑室内三角部位存在稍长不均匀信号肿块影,内部存在囊变;实施增强扫描存在明显均匀强化,囊变部位强化不明显;病灶周边存在明显水肿.实施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脱水治疗2周后进行MRI复查显示右侧脑室内三角部位存在不规则信号肿块影,形态不规则,且与治疗前相比病灶增大;肿瘤周边水肿明显加重.实施影像学检查无其他病灶,手术病理活检、免疫组化染色、病理学检查等确诊为右侧脑室三角部位弥散性淋巴瘤.结论: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实施CT、MRI检查效果优良,临床可采取CT与MRI检查联合诊断,进一步提升诊断效果.

  • MDCT靶扫描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肺部磨玻璃结节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振东;孙宗琼;吴建军

    目的:探讨MDCT靶扫描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诊断肺部磨玻璃结节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5年1月-2016年10月经MDCT扫描发现的磨玻璃结节40例,病变性质以手术或肺穿刺病理为参照;靶扫描参数:200KV,250MAs,层厚1mm,小显示野20-30cm;后处理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技术、大密度投影、小密度投影、表面投影显示.结果:40例磨玻璃结节经过靶扫描均清晰显示且结节内见肺血管纹理影;结节直径3 mm-20mm,平均直径12mm;结节边缘清晰10例、模糊30例;结节伴毛刺20例,伴分叶10例;结节局部支气管管壁不规则增厚僵硬、局部中断,呈截断征16例,结节伴钙化灶6例;终病理证实40例磨玻璃结节中腺癌28例,炎性增生10例,结核2例.结论:MDCT靶扫描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可以很好的显示结节形态、边缘、内部结构及邻近局部支气管的形态,对肺部磨玻璃样结节良恶性的判断有很大的帮助.

  • 骶尾部藏毛窦的螺旋CT表现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托乎提;阿不都乃比;阿达来提;米尔卡米力;曾小丹;邹静;艾孜麦提;西尔艾力;穆耶塞尔;杨根东

    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的螺旋CT表现和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12例经病理证实为骶尾部藏毛窦的术前CT资料(7例行螺旋CT平扫,5例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总结其CT影像诊断特点.结果:本组12例中男11例女1例,平均年龄23.1±4.4岁.12例骶尾部藏毛窦呈卵圆形包块影,均位于骶5-尾1椎体水平正中臀间裂皮下浅表脂肪内,大小约1.1cm×1.2cm至3.5cm×3.9cm,平扫10例病灶与肌肉呈等或稍低于密度,2例病灶密度稍高于肌肉密度,5例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边界欠清楚,其中3例可见索条状低密度窦道影,长约1.1cm-2.7cm,窦道开口于皮肤并朝向头侧,所有病变未累及肌肉组织并且与骶尾椎椎管和肛管无沟通.结论:螺旋CT可以准确判断骶尾部藏毛窦的位置、范围和深度及其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和临床手术治疗,可作为基层医院术前常规检查.

  • 乳腺X线、超声检查对T1及Tis期乳腺癌诊断效能的比较

    作者:朱亚金

    目的:乳腺X线、超声检查对T1及Tis期乳腺癌诊断效能的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入院的经病理证实为T1及Tis期乳腺癌且乳腺X线、超声检查资料齐全的患者1280例,进行分配,其中对照组640例患者进行乳腺X线检查,观察组640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乳腺癌的检出率以及诊断正确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检查方法方法对患者的病变检出率进行比较,P >0.05,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脂肪型乳腺X线病变检测率6.38%,高于超声检查脂肪型病变检出率0%,X2 =6.198.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少量纤维腺体型乳腺X线病变检出率为3.59%,高于超声检查少量纤维腺体型乳腺病变检出率0%,X2=8.146,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乳腺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对于多量纤维腺体乳腺的检出率相同,数据无差异,因此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超声检查在致密性乳腺病变检查中的检出率为8.82%,高于乳腺X线病变检出率0%,X2 =6.277,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方式的病变诊断正确率进行比较,P >0.05,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X线综合性检出率优于超声检查,但是针对致密性乳腺病变检查,超声优于乳腺X线检查.而且腺体的密度影响着乳腺X线的病变检出率.

  • 山莨菪碱对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影响

    作者:郑剑锋;李鸿江;蔡思清

    目的:回顾性分析山莨菪碱(654-2)对子宫输卵管造影发生造影剂逆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子宫输卵管造影发生逆流的影像资料,对比剂使用40%碘化油注射液,一组造影前10分钟肌注654-2 10mg(观察组),另一组造影前未肌注654-2(对照组),后比对结果.结果:比对两组造影剂逆流发生概率,观察组患者发生造影剂逆流的概率(19.72%)低于对照组(23.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从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观察组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山莨菪碱对子宫输卵管造影发生造影剂逆流是有一定影响的,同时可以将不良反应发生显著降低,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 不同“弹丸”注射部位对核素肾动态显像质量影响的分析

    作者:李鲜花

    目的:探讨不同“弹丸”注射部位对核素肾动态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核医学科2016年3月至8月通过不同注射部位进行99mTC-DTPA“弹丸”注射行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的121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121例检查患者随机分为手背浅静脉注射组23例,贵要静脉注射组53例,正中静脉注射组45例,不同注射部位的注射均采用“弹丸”注射.结果:121例行99mTC-DTPA“弹丸”注射核素肾动态显像的患者中采取手背浅静脉注射4例(占手背浅静脉组注射总数的17%)、贵要静脉注射15例(占贵要静脉注射组总数的28%)和正中静脉注射12例(占正中静脉注射组总数的26%)患者肾血流灌注曲线没有表现为一个光滑的放射峰,质量一般.结论:“弹丸”注射部位对核素肾动态显像质量影响不大.

  •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鉴别

    作者:龚志高

    目的:分析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胆道狭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良性胆道狭窄38例,恶性胆道狭窄3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X线检查及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下病灶检出准确度.结果: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病灶检出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在鉴别良恶性胆道狭窄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 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诊断输尿管结石中临床应用

    作者:王铖

    目的:研究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螺旋CT扫描,分析不同扫描剂量下患者诊断结果的区别.结果:患者经不同剂量螺旋CT扫描均顺利进行,图像清晰,无伪影,共检出输尿管结石101枚.常规剂量组、低剂量Ⅰ组、低剂量Ⅱ组、低剂量Ⅲ组患者的平均CT值分别为(879.3±134.2) HU、(864.2±143.5) HU、(852.1±138.2)HU、(858.9±142.1)HU,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不同剂量下螺旋CT诊断结果与与输尿管镜或者手术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其符合率分别为97.5%(78/80)、97.5%(78/80)、96.25%(77/80)、96.25%(77/80),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低剂量扫描应用于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中不仅有极高的诊断准确率,而且能大大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安全性提高,球管的使用寿命延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臭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局部炎症介质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作者:鲁观春;俞志坚;徐世昌;黄孝增

    目的:探讨臭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细胞炎症因子渗出的影响.方法:从人体外周血获取腰椎间盘获取髓核细胞,取胎牛血清通入纯氧(对照组)和1.2mg/Kg的臭氧气体1分钟后,加入培养3种组织细胞之细胞板孔内孵育,测量炎症介质TNFα、IL-6、NO、TGF-β1、IL-10、PGE2含量.选SD雄大鼠2只,制作动物模型,臭氧浓度分别为80μg/ml,量约5ml.术后2周处死,取左侧腰5神经根及邻近肌肉组织标本行HE染色,并测量局部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纯氧组TNFα、IL-6、PGE2、IL-10、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髓核组织行不同预处理后,TNFα、IL-6、PGE2、IL-10、NO水平逐渐降低,而TGF-β1水平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处理后,四组动物治疗2周后腰椎软组织局部炎症因子TNFα、IL-6、PGE2、IL-10、NO水平逐渐降低,而TGF-β1水平逐渐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局部炎症介质渗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硬膜囊与椎管的面积之比CT影像学改变指标在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刘峰;陈颖斌;戚海红

    目的:探讨硬膜囊与椎管的面积之比CT影像学改变指标与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方法:收集2015年04月-2016年12月300例确诊为腰椎管狭窄患者,CT测量指标两组患者均在L4/5及L5/S1两个椎问隙平面的CT图像上进行测量,具体测量指标包括:椎管矢状径,椎管、硬膜囊面积、椎管内切圆面积和硬膜外间隙.并综合所有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同时对将观察组的患者测量结果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明确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比值之间的关系,并计算出其单侧的90%可信区间,作为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标准;应用该标准对纳入研究的30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CT片的回顾分析,评价测量结果与该标准的符合率.结果:L4-L5和L5/S1椎体的矢状径、椎管的面积、硬膜囊的横截面积与椎管狭窄的诊断符合率为72.72%、81.06%、75.00%、70.74%、83.67%、78.23%.该项指标与JOA评分相关性较强,90%的可信区间为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L4/L5 >0.87,L5/S1>0.84;回顾测量结果显示300例患者经入院CT测量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之比,确诊符合率达96%(288/300).结论: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的CT值与JOA评分较高的相关性,其单侧的90%可信区间可以为腰椎管狭窄症的CT测量提供依据.

  • 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王伟;谢石穿

    目的:对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于肝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肝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患者各30例,并选取同期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30例健康人员,均行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干预,并对其PVP(门静脉灌注量)、肝动脉灌注量(HAP)、TLP(全肝总灌注量)、HPI(肝动脉灌注指数)及TTP(达峰时间).结果:肝硬化组的PVP为(54.54±5.25) ml*100ml-1*min-1,均较其他3组具有显著差异,P <0.05,且与病情进展呈负相关性,其HAP为(39.76±4.01)ml* 100ml-1* min-1,均较其他3组具有显著差异,P <0.05,且与病情进展呈正相关性,TLP为(91.45±7.88)ml* 100ml-1* min-1,均较其他3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与病情进展呈负相关性,其HPI及TTP分别为(54.43±5.65)%及(176.74±28.49)s,均较其他3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与病情进展呈正相关性.结论: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其PVP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可对于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癌进行鉴别.

  • 24例肺癌中西医结合化疗后生活质量QOL评分与MSCT疗效观察

    作者:何崇保;张文学;杨小东;何守再;王桂华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24例化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及MSCT影像学的变化,讨论两种评估方案在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各型肺癌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纤支镜或穿刺组织等手段病理学确诊,根据指南合理选择化疗方案;中医治疗方案均采用古方参苓白术散加减.分析化疗前后生活质量QOL评分的改变和CT影像学变化.结果:本组24例肺癌患者中,问卷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变化为:显效5例,有效15例,稳定3例,无效1例,缓解率为83.33%.CT评估瘤体变化为:3例CR,11例PR,9例SD,1例PD,缓解率为58.33%.另有一些间接的、次要CT征象的改变,也是尤为重要的.以上都对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有重要影响.结论:MSCT客观图像和针对患者个人的生活质量QOL评分对肺癌化疗疗效的评估均是重要的手段,也有片面性,而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则更有价值.

  •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乳腺MRI动态增强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陈雅丽;李英丽

    目的:分析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乳腺MRI动态增强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60例本院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回顾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于手术前,所有患者均实施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乳腺MRI动态增强诊断检查,分析两种诊断联合检查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准确率,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结果: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发现26例(43.3%)患者为恶性病变,21例患者为良性病变,13例漏诊;乳腺MRI动态增强检查发现38例(63.3%)患者为恶性病变,22例患者为良性病变.两种检果方法联合诊断发现,41例(68.3%)患者为恶性病变,19例患者为良性病变.手术病理结果显示42例患者为恶性病变、18例为良情病变,联合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乳腺癌诊断过程中,应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乳腺MRI动态增强检查可提高早期乳癌诊断率,诊断效果显著,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常用方法.

  • MRI肺动脉血流测量

    作者:张青青;黄钰淼;杨慧;胡议镭;赵正镔;代超杰;王盟;陈欣;陈家星;李琼;张振山;杨广夫

    目的:研究MRI肺动脉血流测量.方法:选取30例健康青年自愿者,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7.21岁,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使用Siemens SomatonAera 1.5T磁共振机,Syngo Argus血流测量软件,作垂直于右肺动脉干中点的平面内及通过平面的相位对比MRI(PC-MRI)测量,比较两种测量方法差异.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通过Mann-Whitney检验其差异,以p<0.05定义差异有显著性.统计通过平面的PC-MRI右肺动脉干的血流测量数据.结果:平面内和通过平面的PC-MRI对右肺动脉干的峰值流速、平均流速有显著性差异(p =0.000),而对血管面积的测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流测量应使用通过平面方法获得.右肺动脉干的峰值流速81.27±14.32cm/s,平均流速19.81±4.49cm/s,平均流量40.87±8.85ml/s,单位体表面积净向前流量19.73±3.77ml/m2,大血管面积2.30±0.65cm2.按照Argiento公式计算,本组右肺动脉干平均压力为12.32mmHg,高压力15.01mmHg.结论:右肺动脉干的PC-MRI血流测量应使用通过平面方法,本组血流测量数据对评定肺动脉高压的PC-MRI测量提供了正常参考标准.

  • 瘢痕子宫及子宫瘢痕妊娠的MRI影像表现

    作者:杨勇政;周山;万建国

    目的:探讨子宫瘢痕及子宫瘢痕妊娠的核磁共振影像(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该病的漏诊、误诊.方法:随访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瘢痕妊娠的15例患者,对其MRI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子宫瘢痕显示清晰,表现为瘢痕处肌层变薄,紧邻膀胱后壁,瘢痕处信号为线状长T1WI短T2WI低信号影,另2例由于孕囊较大,仅显示子宫前壁菲薄,瘢痕组织分辨欠佳.15例患者孕囊均能清晰显示,8例表现为囊性信号,7例为高低混杂信号,11例患者行清宫术,2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清宫,2例在腔镜下完成手术.所有患者手术顺利.结论:MRI能清晰地显示出子宫瘢痕以及瘢痕处妊娠囊的位置,信号变化及与邻近器官组织的关系,有利于临床医生选择下一步的治疗方法.

  •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股骨颈骨折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

    作者:张见芬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股骨颈骨折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全部患者均加强护理,术前对患侧髋关节进行16排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选择三维重建技术成像,对骨折部位进行判断,给予Garden分型,对支持带动脉、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内侧动脉的走行和位置进行显示;术中对以上指标进行再次评估,对影像检查结果和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血管破损、走行情况和术中所见基本保持一致.患者三维重建影像和术中所见完全符合.通过三维重建影像资料能准确判断患者预后.结论:应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对骨折部位、空间解剖关系进行清晰显示,立体模型可靠、准确,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关于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作者:余文亮

    目的:本文主要是对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2月到2015年11月收治的84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通过多层螺旋CT对患者宫颈癌的骼内、骼外、骼总以及腹主动脉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诊断,并对患者的诊断结果和淋巴结清除术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研究.结果: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出来的结果的敏感性为90.12%,特异性为71.23%,敏感性与特异性都较高.对比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两者的阳性率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 <0.05.结论: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运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临床诊断价值十分显著,可以将其作为临床诊断上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分析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在临床上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方面的价值

    作者:钟庆英;谢峥

    目的:探究在临床中应用CT、MRI以及磁共振动脉成像(MRA)诊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参与研究,分别为本组患者行CT检测、MRI检测以及MRA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差异性.结果:本组参与研究的26例患者,经过CT检测显示阳性患者6例(23.08%),阴性则为20例(76.92%);而MRI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患者18例(69.23%),阴性患者8例(30.77%),经过统计学计算结果显示P <0.05,两种检测方式差异有意义.另,MRA检测结果显示13条A型基底动脉,3条B型,4条C型,1条无异常动脉,2条A型与B型合并改变动脉.结论: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诊断中,MRI的诊断有效率以及准确率更优于CT检查,因此,可扩大MRI诊断方式在临床类似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范围,提升眩晕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有效率,早日为患者进行治疗.

  • 肝门部胆管癌MSCT和3.0T MRI的联合诊断价值

    作者:鲍雷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表现.结果:26例胆管均有不同程度胆管扩张,21例显示肝门区软组织影.1例因呼吸伪影较多,影响图像质量,MR无法做出诊断,加做CT后得以诊断.结论:CT和MRI联合诊断肝门部胆管癌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72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张进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下肢动脉闭塞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分析其资料.结果:72例患者中,70例患者CT图像清晰,其中Ⅰ级动脉狭窄31例(43.06%);Ⅱ级动脉狭窄15例(20.83%);Ⅲ级动脉狭窄15例(20.83%);Ⅳ级动脉完全闭塞9例(12.50%).另外2例患者CT成像模糊,不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实现大范围扫描,多方位观察,高清晰显示,是一种无创、简便、快捷的检查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 探讨气钡双重造影与多排螺旋CT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华英;武义;朱玉莉;陈小翠

    目的:胃癌应用气钡双重造影与多排螺旋CT临床诊断价值对比分析.方法:本实验共选取胃癌患者共2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均n=104),本实验将多排螺旋CT和气钡双重造影分别应用于两组患者临床病症诊断中,对比相关临床指标数据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阳性病理符合率和各影像学图像指标检出率均更高(P<0.05),另外多排螺旋CT临床诊断准确率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强.结论:胃癌患者在临床诊断中应用多排螺旋CT能够进一步确定患者实际患病病情、提高确诊率同时参考诊断分析结果可以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预后质量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 全环境保护护理对白血病患儿院内感染情况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莎莎

    目的:探讨全环境保护护理对白血病患儿院内感染情况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白血病患儿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全环境保护护理,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及儿童生命质量癌症模块量表(PedsQLTM)评分.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患儿自评问卷得分及家长报告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环境保护护理可有效降低白血病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

  • 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朱晶;陈雪玲

    目的:分析心电图破裂QRS波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3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60例患者属于急性心肌梗死,对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的QRS波、病理性Q波、破裂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进行观察,分析各波在急性心肌梗死病症诊断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破裂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病症诊断的敏感性要明显高于QRS波,两者之间的数据差异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病症的敏感性与病理性Q波进行对比,两者之间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心电图破裂QRS波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病症诊断的重要指标,破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检查更能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优质护理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意义

    作者:张玲玲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5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患儿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0.67±3.53)分、(41.25±3.69)分,低于对照组(45.73±3.92)分、(47.41±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白血病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利于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儿焦虑抑郁情绪,进而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恢复.

  • 浅谈心理护理在CT增强扫描中的重要性

    作者:吴丽霞;黄敬喻;刘洁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检查时对患者进行全程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方法:检查前采取解说、启发、鼓励等交流方式,让患者了解检查全过程的大致情况和需要配合的重要性.检查中护士应熟练掌握操作和穿刺技术,全程观察患者在整个扫描过程中的反应.检查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项,避免并降低检查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940例患者经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后,均能主动配合完成CT增强扫描检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结论:通过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改变病人对检查紧张、戒备的心理状态,保障CT增强工作顺利进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CT增强 心理护理
  •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房颤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吴燕璟

    目的:对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房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将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选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之后再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的P波离散度和P波大时限均显然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房性早搏起源均主要分布于左房下部和左房上部,而且两组研究对象的左房下部及左房上部分布率均高于其他部位;对照组的触发性房性早搏联律间期为(0.66 ±0.03)s,观察组的触发性房性早搏联律间期为(0.41±0.06)s,对照组的触发性房性早搏联律间期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监测,除了可以准确地诊断出阵发性房颤症状,同时还可以对房颤起源部位进行准确地判定,能够为临床上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根据,有利于阵发性房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值得推广于临床中使用.

  • PDCA循环法在体检中心护理质管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作者:陈春燕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体检中心护理质管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1日~2017年5月1日期间我院体检中心接收的88例体检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应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44例,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管理.比较两组体检者的满意度、护理质管效果与护理服务水平.结果:观察组体检者满意度为97.7% (43/44),高于对照组86.4%(38/44)(P<0.05).护理质管效果、护理服务水平评分:观察组分别为(88.76±9.21)分、(89.25 ±5.37)分;对照组分别为(72.44 ±4.57)分、(65.39 ±4.26)分(P<0.05).结论:在体检中心护理质管工作中,落实PDCA循环法,可明显提高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深受体检者的认可与好评,应大力推广.

  •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优质护理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陈玲歌

    目的:分析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5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实施的满意度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施以优质护理,利于提升患儿治疗配合度,帮助患儿治疗顺利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 改良肛周术后护理方法应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韩媛媛

    目的:分析改良肛周术后护理方法应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3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施以传统护理,观察组施以改良肛周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施以改良肛周术后护理效果较传统护理显著,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少,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显著减少,安全有效.

  • 超声影像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结果分析及价值评价

    作者:韩如冰

    目的:观察评价超声影像诊断应用于甲状腺微小癌的结果分析及相关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6年7月经病理检查及手术确诊的甲状腺良性小结节患者31例和甲状腺微小癌患者34例分别作为实验对照组及观察组,回顾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图显示的血流分布特点,进行两者差异的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40个结节中,超声诊断确诊率为92.5% (37/40),而观察组患者的45个结节中超声诊断确诊率为91.1% (41/45),观察分析两组患者超声声像图表现可见观察组表现为低回声、边界不清晰、微钙化及Ⅲ级血流信号、颈部淋巴结转移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微小癌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的诊断特点,结合彩色多普勒图像的表现及对颈部淋巴结的检查结果,可进一步提升临床对于甲状腺微小癌的检出率.

  • 超声介入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梁国胜;徐更田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TGD)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n=40)与对照组(n=40),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介入PTGD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术后3d2组患者CRP、IL-6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P<0.01).结论:超声介入PTGD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应激反应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

    作者:李晓晖;杨柳;梁志超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筛查诊断中的价值,总结诊断经验.方法:2012年1月~2015年12月,院共开展常见9471例,其中检出先心病84例,伴高危因素2741例,随机检出的84例胎儿作为病例组,按照胎儿的性别、孕周(±1)选择84名健康的胎儿纳入对照组.结果:漏诊1例为单纯房间隔缺损,期间误诊3例;右心系统异常占10.71%,间隔发育异常占52.38%,大血管及椎干畸形占26.19%,其他占4.76%;有危险因素者先心病检出率2.92%(80/2741),高于无危险因素者0.59‰(4/6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VTR、WTR、LTR/LRA、ATR/ARA、TTR (TS)、DRA/DLA、DRV/DL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筛查诊断先心病价值较高,可获得量化、直接或间接特征诊断.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巢肿瘤蒂扭转诊断中的应用以及价值分析

    作者:叶群生;何英琼

    目的:观察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巢肿瘤蒂扭转诊断中的应用以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于2015年5月20日-2017年5月2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共计60例.将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观察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表现特点.结果:60例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出55例,确诊率为91.67%,与病理诊断结果(10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特点发现,患者合并腹腔或盆腔积液占比100.00%、囊壁增厚占比41.67%、囊内透声性相对较差占比83.33%、团块形态不规则占比48.33%、边界清晰占比20.00%、内部回声不均匀占比78.33%.结论:针对卵巢肿瘤蒂扭转,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且操作简单,可为临床提供较为有效的诊治依据.

  • 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并发症分析与研究

    作者:陈武镇

    目的: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分析与研究.方法:运用数字随机抽取的方法,从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接收并行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析与研究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150例患者穿刺后出血与疼痛这两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依次为4.0%、5.33%.结论: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但也要对其并发症给予重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 胎儿唇裂与唇腭裂产前超声诊断探究

    作者:叶敏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在胎儿唇裂与唇腭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妇产科接受产前检查孕妇9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在不同孕期接受完整的、规范化的产前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查,分别对不同超声方法及不同孕周胎儿唇裂、唇腭裂的检出结果进行统计,并将其与胎儿引产或者娩出后结果进行比较,统计不同孕周的超声诊断胎儿唇裂与唇腭裂的符合率.结果:9500例接受产前超声筛查的孕妇中,237例失访,失访率为2.5%.在访的9263例孕妇的引产或娩出结果显示,唇裂与唇腭裂患儿共计25例(0.27%),其中单纯性唇裂患儿7例,唇腭裂患儿18例.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0.0%和96.0%,其中单纯性唇裂的检出符合率比较有三维超声(85.7%)显著高于二维超声(42.9%)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不同孕周胎儿唇裂与唇腭裂的筛查结果进行比较,均有孕中期筛出率高的情况.结论:通过产前超声诊断可以对胎儿唇裂、唇腭裂等颜面部畸形情况进行有效筛查,而中孕期是佳筛查时期,在二维超声基础上结合三维超声重建技术可以为胎儿唇裂与唇腭裂的诊断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降低漏误诊率,促进新生儿出生质量的提高.

  • 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粥样斑块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表达意义

    作者:王旭东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粥样斑块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42例CI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两组颈部动脉斑块(软斑、硬斑、溃疡斑、扁平斑)检出率、颈部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内动脉颅外段、右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结果:研究组检测出粥样斑块88个,对照组18个;研究组软斑、溃疡斑、扁平斑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内动脉颅外段、右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患者早期斑块数量及性质与健康入存在较大差异,采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可有效评估颈部动脉病变,能准确提供斑块数量、斑块性质、血管狭窄等信息,对早期评估脑梗死发生风险及制定治疗措施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 高频超声对不同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软骨厚度的测量研究

    作者:张敏;吴苏静;裴少华;杨凤菊;张继业

    目的:高频超声检查对不同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软骨厚度的测量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 2016年5月在我院体检且无膝关节病变的300例健康中老年列为本次研究人群,将45~55岁健康志愿者100例列为A组,55 ~65岁健康志愿者100例列为B组;65 ~75岁健康志愿者100例列为C组,均行高频超省检查建立膝关节软骨厚度,以明确高频超声对不同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软骨厚底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同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股骨外侧关节面软骨厚度均高于股骨内侧面关节软骨厚度(P<0.05);同时,3组健康志愿者各被测部位(股骨内侧关节面、股骨外侧关节面、髌软骨)软骨厚度值均呈下降趋势,依次为A组、B组、C组,其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正常膝关节左右膝关节股骨外侧软骨厚度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分析发现,45~ 55岁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股骨内侧软骨厚度、外侧软骨厚度、髌骨软骨厚度的95%参考范围分别为(1.09~2.18)mm、(1.19 ~2.41)mm、(2.51 ~4.57)mm;56~ 65岁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股骨内侧软骨厚度、外侧软骨厚度、髌骨软骨厚度的95%参考范围分别为(0.94~1.05)mm、(1.03~2.21)mm、(1.92 ~4.28)mm;66~75岁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股骨内侧软骨厚度、外侧软骨厚度、髌骨软骨厚度的95%参考范围分别为(0.76~0.90)mm、(0.98 ~2.01)mm、(1.64 ~3.82)mm.结论:高频超声对不同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软骨厚度的测量研究能帮助建立膝关节软骨厚度正常值参考范围,为膝关节患者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 心脏彩超检查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王莉

    目的:研究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左心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合并左心衰竭患者35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本院常规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LVEF、LVEDd、LAD、LVM水平.结果:观察组LVEF、LVEDd、LAD、LVM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彩超检查用于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左心衰竭患者早期诊断,可清晰、完整了解到患者心脏内结构及指标水平变化,为疾病早期治疗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临床应用价值高.

  •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胎儿MCA、UA及孕妇UtA血流参数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研究

    作者:郭春兰

    目的:分析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胎儿MCA、UA孕妇UtA血流参数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产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脐动脉(UA)异常孕妇50例,测定并记录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孕妇子宫动脉(UtA)血流参数;分娩时胎儿宫内窘迫25例,正常分娩25例.将前者定为观察组,后者则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CA、UtA血流参数值、及预测宫内窘迫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观察组UtA的血流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CA搏动指数(PI),观察组(1.23±0.33)低于对照组(1.40±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动脉阻力指数(RI)和胎儿脐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比值(S/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CA/UtA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CA/UtA的预测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3.11%和67.1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胎儿MCA、UtA血流参数用于预测胎儿宫内窘迫,价值尤为突出.可提前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状况,对诊断胎儿宫内窘迫、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生产风险的发生都有显著意义.

  • 超声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聪;周敏

    目的:探讨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行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3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7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结果或临床出院诊断结果做对比和研究.结果:B超与临床诊断结果或手术结果相比,诊断符合率为69例(90.79%),漏诊为7例(9.21%).其中,脾损伤符合率90.32%,肝损伤符合率89.29%,肾损伤符合率90.48%,胃肠损伤符合率50.00%;50例患者伴有腹腔积液,检出率为100.00%.结论:超声检查不仅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具有较高的检查准确率,同时,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宝贵的治疗时机,对其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203例住院慢性酒中毒精神障碍患者彩色超声心动图临床分析

    作者:董月英;刘海波;林泽涯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慢性酒中毒精神障碍患者并发心脏病变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对两组患者(慢性酒中毒精神障碍组和非慢性酒中毒精神障碍组)进行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测定,从心脏各腔室内径、室壁厚度、心肌内回声、室壁运动幅度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和室壁增厚率等指标方面观察,结合病史,做出超声诊断或超声提示.结果:慢性酒中毒精神障碍患者组(1)心脏左室内径增大者8例,占3.9%;(2)心肌肥厚14例,占6.9%;(3)心肌内出现异常散在斑点状强回声者35例,占17.2%;而非慢性酒中毒精神障碍患者组仅(1)心肌肥厚2例,占1%;(2)心肌内出现异常散在斑点状强回声者1例,占0.5%.两组经卡方检验P值<0.01,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酒中毒精神障碍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率明显高于非慢性酒中毒精神障碍患者,提示慢性酒中毒精神障碍并发心脏病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 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应用研究

    作者:李小珍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统计胎儿畸形心脏检出率,并对所有产妇进行随访,统计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率,分析产前超声的准确性.结果:120例孕妇经超声检查后,111例(92.50%)胎儿心脏检查呈正常状态,9例(7.50%)胎儿心脏形态及血流均出现异常,其中4例为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三尖瓣闭锁,3例单心房.所有胎儿均获得随访,随访率100.0%.随访发现,产前检测的9例胎儿心脏畸形均经引产或产后证实,另外发现有3例漏诊,1例为心脏简单畸形,2例为动脉导管未闭.超声检查心脏畸形率为7.50%,严重心脏畸形检出率为100.0%,准确率为97.50%.结论:临床诊断胎儿心脏畸形可优先考虑产前超声检查,能够为孕妇提供可靠的帮助,诊断中进行多切面重复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率,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娅;姚钱晶;赵蓉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疑似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为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就其声像学特征和疾病情况展开分析.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100例患者中68例患者为单纯主动脉瓣受累,12例为单纯二尖瓣受累,20例两者同时受累.主动脉瓣钙化患者主动脉瓣增厚、回声增强,且存在瓣叶坚硬、活动受限的情况,多普勒可测出血流速度增快,瓣膜口反流,24例患者存在主动脉关闭不全和狭窄的情况.主动脉瓣环钙化处局限性斑块状反射增强≥主动脉根部回声反射.二尖瓣还钙化患者钙化情况从二尖瓣后叶及其基底部的心室面、瓣环、瓣根向瓣膜发展,瓣膜回声增强且均匀一致,2例患者存在二尖瓣关闭不全和狭窄的情况.主动脉瓣受累患者重度反流情况较二尖瓣受累显著较少,但主动脉瓣受累患者重度狭窄情况较多,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的操作方便、价格低廉,能够准确诊断出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情况,对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在不同妊娠期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马纯华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在不同妊娠期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材料与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来本院产前检查的186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诊断,孕产妇首先进行二维超声检查的结果为对照组,再联合四维超声检查的为研究组.记录胎儿畸形情况,对比两组检查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总体诊断符合率(92.19%)高于对照组(73.44%)(P<0.01);研究组在妊娠早、晚期的确诊率较对照组的确诊率高,疑诊率、漏诊率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妊娠中期的确诊率较对照组的确诊率高,疑诊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能超越传统超声的局限,减少了胎儿畸形的漏诊率和疑诊率,提高了确诊率以及胎儿的出生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超声新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宋喜亮;郑磊;魏海东

    目的:针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应用超声新技术做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观察和研究.方法:择选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50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行以一般性超声技术、超声造影与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新技术检测方法进行检查,并对检测结果做相应的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经不同检测方法进行诊断后结果显示,一般性超声技术检测诊断准确率是68.85%,特异率是70.49%,敏感率是67.21%;一般性超声技术同成像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技术联合检测诊断准确率是91.80%,特异率是88.52%,敏感率是100%,均比一般性超声检测的各项诊断指标数据要高,数据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时应用超声新技术检测手段,能够取得较高的临床诊断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孕妇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分析

    作者:李为莲;蔡艳;吴晓莹

    目的:对羊水过少的孕妇进行超声诊断,并总结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1例孕妇,在产前一周内利用超声检测法对孕妇的羊水指数进行检测,检测标准如下:若羊水指数≤8cm,则说明羊水偏少;若羊水≤5说明羊水过少;若羊水指数> 8cm并且羊水指数<25cm,则说明羊水正常;若羊水指数≥25cm,则说明羊水过多.同时观察羊水过少胎儿的症状,例如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在121例孕妇中,羊水过少的患者为68例,羊水正常者的数量为53例.在121例孕妇中,胎心异常的为30例,羊水Ⅱ-Ⅲ度污染37例,新生儿窒息5例.结论:羊水过少对新生儿的预后产生重大影响.

  •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疾病中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卓华

    二尖瓣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该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复杂,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随着医学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二尖瓣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其诊治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论述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疾病中的应用进展,旨在提高二尖瓣疾病的术前诊断的准确性,为外科手术方式选择提供有价值术前参考.

  • 经腹部联合经阴道彩色超声在子宫瘢痕妊娠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刘亚玲

    目的:总结探讨经腹部及经阴道彩色超声在子宫瘢痕妊娠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21例子宫瘢痕妊娠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及其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1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者中17例为孕囊型,2例为包块型,2例为部分位于宫腔型.经阴道彩超诊断孕囊型瘢痕妊娠的准确率94.12%,高于经腹部彩超诊断准确率58.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846,P<0.05).经阴道彩超诊断包块型瘢痕妊娠和部分位于宫腔型瘢痕妊娠的准确率100.00%,高于经腹部彩超诊断准确率5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治中应用价值高,与经腹部超声相比,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更高,尤其在孕囊型瘢痕妊娠诊治中应用效果更加明显.

  • 胎儿泌尿系统畸形诊断中产前超声检查的价值

    作者:张超群;王彦;徐恒;敖颖

    目的:分析讨论在胎儿泌尿系统畸形中产前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超声检查的11472例孕妇进行回顾分析,回顾其产检时超声检查资料与结果,与产后或引产后确诊的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472例孕妇产后或引产后终确诊泌尿系畸形35例,畸形率0.31%;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9.96%,灵敏度为94.29%,特异度为99.97%.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准确率高,羊水量异常是诊断泌尿系统畸形的重要线索.

  • 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作者:钟泳诗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开展时间:2016年6月一2017年2月,选取500例产前筛查的中晚期孕妇,采用美国GE-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进行二维、四维、二维+四维筛查,比较二维超声、四维超声及其联合筛查胎儿畸形的结果.结果:(1)500例孕妇分娩500例胎儿,经临床证实,胎儿畸形40例,其中四肢病变10例,颜面部畸形8例,皮肤水肿6例,泌尿生殖系统8例,消化系统5例,心脏畸形3例.(2)和二维对比,四维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敏感性(75%)、特异性(90.48%)、准确性(88%)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二维、四维对比,二维+四维联合筛查胎儿畸形的敏感性(97.5%)、特异性(95.24%)、准确性(95.6%)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和单独二维、四维超声筛查对比,二维联合四维超声筛查胎儿畸形可有效地提高准确率,有利于减少畸形胎儿的出生,建议产前筛查采取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进行联合筛查.

  •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技术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陈玲娟

    目的:研究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技术应用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MRI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发现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病变情况,探讨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03个,46个软斑、33个硬斑、24个扁平斑;MRI检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96个,9个Ⅰ型和Ⅱ型、15个Ⅲ型、41个Ⅳ型和Ⅴ型、15个Ⅵ型、16个Ⅶ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检测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均能够提供有效诊断依据,临床可以联合使用两种影像学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 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筛查中三维超声的应用分析

    作者:吴瑞红

    目的:探讨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筛查中三维超声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2015年6-2017年2月选择在我院产科足月分娩的新生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飞利浦Iuii型三维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记录超声检出效果与随访情况.结果:在80例新生儿中,超声检查为发育性髋关节异常6例,检出率为7.5%,其中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髋关节半脱位2例,髋关节脱位1例.超声检查后随访6个月,半脱位和全脱位共3例患儿在骨科治疗,超声检查也恢复正常;髋关节发育不良6例新生儿复查超声均正常.结论:新生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筛查中三维超声的应用能动态观察髋关节的发育情况,有利于早期检出疾病状况,促进新生儿预后的改善.

  • 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子宫内膜观察及其意义研究

    作者:陈陶玲;张小英;李银华;叶志玲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变化的观察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1例疑为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宫内早孕44例、异位妊娠57例,均采取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变化情况,比较宫内早孕组与异位妊娠组的孕龄、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宫内早孕组与异位妊娠组的孕龄、血清β-HC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早孕组子宫内膜厚度为(12.92±2.45)mm,异位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为(7.42土1.57)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部分存在交叉,进一步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厚度等级分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0.18%的异位妊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9mm,而宫内早孕组中只有6.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宫内未见孕囊、尿β-HCG阳性的情况下,通过超声观察子宫内膜厚度情况,若子宫内膜厚度未达到9mm时,要警惕异位妊娠可能,提醒临床医生要密切追踪复查.

  • 探讨超声检查联合基质金属蛋白酶检测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超群

    目的:观察超声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联合检测在甲状腺癌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0例,以术中检测或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其中将12例甲状腺癌者标记为观察组,38例良性结节者标记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同时进行MMPs检测.分析比较2组患者显现的超声表现,并测定其MMP-2和MMP-9水平变化;计算超声检查、超声与MMPs联合检测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超声图像结果显示,2组间包膜有无、内部回声、微钙化及囊性变情况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P<0.01);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结果显示,2组间0~2分、3~4分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MMP-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MP-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超声联合MMPs检测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均显著高于单一采用超声检测(P<0.05或P<0.01).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对甲状腺癌发挥相应的诊断价值,MMPs检测可明确表达甲状腺癌的侵袭过程,同时其过度表达有助于评价患者预后效果,而超声联合MMPs检测准确度高,更能明确病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类型阑尾炎性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探讨

    作者:何伟明;李少君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阑尾炎性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158例阑尾炎性病变患者,收集时间在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对阑尾炎性病变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患者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有39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有90例、穿孔性阑尾炎有27例,2例患者发生误诊情况、诊断符合率为98.73%,其与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阑尾炎性病变进行类型辨别,能辨别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都有很重要的价值,值得再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保纪

    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导管内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经临床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43例,本组患者均采用超声弹性成像和钼靶X线进行临床诊断,观察两种方式诊断情况.结果:本组43例患者中,钼靶X线检查符合例数为33例,符合率为76.74%;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符合例数为40例,符合率为9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对肿块≤1cm诊断符合率(66.67%)较钼靶X线(33.3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导管内癌临床诊断的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微小病灶的诊出率,对患者的预后治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瘢痕妊娠的价值分析

    作者:陈丽敏;张海春;陈钟萍;徐泽民

    目的: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瘢痕妊娠的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2月17日到2016年7月17日期间),均予以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及经腹部彩色超声诊断,并将上述患者经不同诊断方案干预后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3.33%,显著高于经腹部彩色超声诊断,P<0.05.结论:对瘢痕妊娠患者采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较经腹部诊断更为优势,临床中可采取该种方式诊断,以此提高准确率,为临床中制定医疗方案有力依据.

  • 乳腺钼靶与超声联合检查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作者:冷向飞

    目的:评价乳腺钼靶与超声联合检查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6月18日至2016年6月18日期间收治110例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为实验对象,其实施乳腺钼靶和超声检查.结果:乳腺钼靶、超声检查、联合诊断在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漏诊率、误诊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43.16%、46.67%、56.84%、53.33%);(45.26%、53.33%、54.74%、46.67%);(4.21%、6.67%、95.79%、93.33%),同时乳腺钼靶联合超声检查对浸润型导管癌诊断正确率为96.97%,对单纯癌诊断正确率为87.50%,对黏液腺癌诊断正确率为96.00%,对原位癌诊断正确率为96.55%;对病灶组织<1.0cm的患者诊断正确率为95.83%,对病灶组织为1.0~1.5cm的患者诊断正确率为96.00%,对病灶组织为1.5~2.0cm的患者诊断正确率为96.30%,对病灶组织为2.0 ~2.5cm的患者诊断正确率为94.74%.结论:乳腺钼靶联合超声检查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效果显著.

  • 甲状腺功能亢进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价值分析

    作者:张亚丽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比较其临床检查数据、声像图特征等.结果:甲亢组患者甲状腺动脉的高流速、平均流速以及管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上述各项指标呈现差异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甲亢组患者CDFI特征为甲状腺内布满片状血流,且血流的流速相对较快,绝大多数呈现明显的“火海征”,而对照组则呈现稀释及少量的条状血流为主;甲亢组患者的声像图显示甲状腺肿大,且光电粗回声减弱,而对照组的甲状腺显示大小正常,且甲状腺体内不存在回声;甲亢组患者的动脉特征为频带增宽,呈现收缩期后低谷消失,舒张期波幅增高,而对照组频带窄,收缩期后仍有低谷,舒张期波幅低平.结论:甲状腺功能亢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进行诊断,不仅操作方便,避免了患者的活检痛苦,结合超声图像也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分娩后、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周建英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分娩后、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分娩后或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6例,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结果.结果:36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左下肢19例,右下肢15例,双下肢2例;其中急性血栓12例,亚急性血栓14例,慢性血栓1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显示,急性血栓表现为管腔明显增宽,管腔内多呈均匀低回声或无回声,加压后管腔不消失,CDFI显示管腔内无血流信号,挤压远端血管后,管腔内无血流信号;亚急性血栓表现为管腔明显增宽,管腔内回声稍增强,血栓溶解收缩变小,加压后管腔不能被完全压瘪,CDFI显示较细的条状血流信号,挤压远端血管后,管腔内血流信号无明显变化;慢性血栓表现为管腔增宽不明显,管壁增厚,管腔内呈条索状实性回声,CDFI显示血流缺乏自发性、时相性,挤压远端血管后,血流加速不明显.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准确判断血栓部位、范围及血流充盈情况,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好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诊断中应用价值

    作者:张建红

    目的:总结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诊断结果及超声表现特征.结果:60例患者均是单侧发病,其中25例血栓位于比目鱼肌静脉丛,12例血栓位于腓肠肌静脉丛,10例血栓位于胫后静脉,13例血栓位于腓静脉.血栓长度平均(5.1 ±0.5)cm,静脉管径扩张后平均直径(0.82±0.16)cm.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中可见受累的静脉管壁内径增宽、管壁不光滑、腔内有弱回声.完全闭塞的管腔内无血流信号,部分闭塞的管腔内有低速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诊断中应用价值极高,能清楚显示血栓位置及其管腔扩张及血流情况等,值得推广使用.

  • 探讨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心肌梗塞室壁节段运动二维应变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昌颖;方北;徐云峰;李开林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心肌梗塞室壁节段运动二维应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心肌梗塞患者及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心肌梗塞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给予STI技术检查.观察全部受检者的全部节段心肌的圆周应变(CS)、径向应变(RS).结果:60例心肌梗塞患者检查结果表明.患者总共存在278个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心肌梗塞患者二尖瓣水平应变值、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分析结果表明.CS、RS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个指标都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2D-STI运用于心肌梗塞患者检查中.可有效观察室壁节段运动二维应变.观察心肌运动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经阴道超声联合血清β-HCG、孕酮检测在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龙兰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联合血清β-HCG、孕酮检测在异位妊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52例疑似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血清β-HCG、孕酮检测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分别观察通过经阴道超声、血清β-HCG或孕酮检测等三种方法单独检测和三者联合检测来判定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通过隔天检测血清β-HCG增长情况来看,52例患者中44例为异位妊娠,检出率为84.61%.通过孕酮检测发现46例为异位妊娠,检出率为88.46%.经阴道超声检查检出52例中49例为异位妊娠,检出率为94.23%.而经阴道超声联合血清β-HCG、孕酮检测检出52例均为异位妊娠患者,准确率为100%.结论:通过经阴道超声、血清β-HCG检测或孕酮检测等三种方法分别单独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定是否为异位妊娠,但三者联合检测的准确率更高,对早期异位妊娠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经阴道彩超和经腹部彩超诊断异位妊娠的诊断效果比较

    作者:刘海英

    目的:对比分析经阴道彩超和经腹部彩超检查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94例已确认为异位妊娠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彩超诊断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阴道彩超诊断的甲组及经腹部彩超诊断的乙组,将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以评估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经阴道彩超检查对于异位妊娠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93.6%,显著高于采用经腹部彩超检查对于异位妊娠患者诊断的准确率(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彩超的检查方式对于异位妊娠患者附件区包块、胎心、卵黄囊及宫腔内假孕囊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经腹部彩超检查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超检查用于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诊断的辅助检查中,对于患者疾病确诊的准确率高,且其影像学结果的相关阳性率也高于经腹部彩超检查,值得临床推广.

  • PBL在影像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牛磊;王明皓;王永康;崔文;刘园园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影像诊断学中的应用.方法:以考核及问卷调查结果作为评估依据,与传统的教学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BL的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比较,观察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及取得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L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影像专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 导管肝动脉化疗灌注术及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兰秀波

    目的:对比分析经肝动脉化疗灌注(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TAI)及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灌注组和栓塞组,每组各30例.灌注组患者接受经肝动脉介入化疗药物灌注术,栓塞组患者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2年内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栓塞组的治疗近期有效率为60.0%,明显高于灌注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2年的生存率为73.3%,明显高于灌注组的4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推荐临床更多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失去手术适应症的原发性肝癌.

现代医用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