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 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

    作者:陈登明

    目的:评估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6年6月—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研究.对CT和MRI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检出率以及对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并对MRA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诊断时,MRI检查结果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同时,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脑梗死患者进行CT以及MRI诊断,MRI诊断结果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MRA结果显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基底动脉以及两侧椎动脉都以A型病变为主.结论:MRI以及MRA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当中临床价值更高.

  •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性缺血的效果观察

    作者:曹华伟

    目的:研究舒血宁注射液与倍他司汀联合治疗后循环性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7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治疗,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连续治疗2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眩晕症状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69.23%),研究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较为显著,研究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13.71±3.4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31±3.21分),组间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血宁注射液与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 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王企万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治疗,试验组给予长春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药物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少.

  • 氟桂利嗪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作者:师卫中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予对照组银杏达莫治疗,予观察组氟桂利嗪联合银杏达莫,比较两组治疗后后循环血流速度和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后循环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增加,且观察组改善结果更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椎动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

  • 60例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分析

    作者:杨琼

    目的 探讨针灸、艾灸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5年12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该次入选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对照组(n=30).对照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给予临床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在常规西医基础上加用中医艾灸、针灸.记录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 21.0统计学软件后给予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A、LVA、RV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A、LVA、RVA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艾灸可显著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对保障其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 前列地尔和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李武江

    目的 观察分析应用前列地尔和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探讨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入该院接受诊治的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不同治疗方式将纳入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对症处理,再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在联用前列地尔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脑血流变化、不良反应及临床总治疗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包括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及基地动脉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显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除常规对症处理外,应用前列地尔、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且治疗起效时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银杏达莫注射液与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比较

    作者:林霞;陈勇;何山;杨宁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TCD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方法:收治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204例,随机分银杏达莫组104例和银杏叶组100例,两组均合用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水平.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组总有效率89.42%,银杏叶组总有效率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达莫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性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银杏叶注射液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万灵;杨志;许延杰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收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11%,对照组总有效率65.9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皮肤发红及瘙痒症状。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 丁苯酞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评价

    作者:李跃林

    目的 评价和分析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应用丁苯酞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93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的患者,将接受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的患者纳入对比组(n=45),将接受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48),所有患者均接受降糖治疗、降压治疗以及降脂治疗等常规治疗,同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2组患者临床总缓解率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9 2 0,P=0.020 3),用药后47例研究组患者病情得到缓解,1例患者治疗无效,37例对比组患者病情得到缓解.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观察项目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研究组患者BA血流速度高于对比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23 9,P=0.027 3),RVA血流速度高于对比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03 4,P=0.018 3),LVA血流速度高于对比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26 7,P=0.012 9).结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应用丁苯酞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可促进患者病情缓解.

  • 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

    作者:焦富成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盐酸倍他司汀20mg和丹参40ml加液体中静滴,治疗组盐酸倍他司汀20mg和丹红注射液40ml加液体中静滴,疗程均14天.结果:治疗组7天显效率9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7天显效率达85%,总有效率95%,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倍他司汀加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疗效优于对照组.

  • 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书华;刘思思;张慧芳;刘晓玉

    目的:探讨CT、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MRA)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以近两年于本院确诊的5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行CT、MRI和MRA检查,比较三种诊断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CT检出阳性率、阴性率分别为27.8%、72.2%,MRI检出阳性率、阴性率分别为74.1%、25.9%,两种诊断方法的检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A检查结果显示两侧椎动脉异常103条,无异常5条;基底动脉异常51条,无异常3条.结论:磁共振诊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价值较高,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天麻钩藤饮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25例

    作者:宋立辉

    目的 研究天麻钩藤饮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东港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5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采取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试验组2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天麻钩藤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黏稠度.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血液黏稠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使用天麻钩藤饮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

  • 天麻素联合血栓通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8例

    作者:岳亚男;郑晨星;王宝亮

    目的 探究天麻素与血栓通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7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各38例.单一组予以血栓通治疗,联合组于此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联合组临床效果优于单一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予以天麻素与血栓通联合治疗,效果颇为显著,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体血回输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虚血瘀型)患者TCD的影响

    作者:阮明军;郑峰;黄德莲

    目的 观察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体血回输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虚血瘀型)患者TCD的影响,探讨后循环缺血新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甲磺酸培他司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予营养脑细胞、改善循环药物静脉滴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1次/d,治疗15 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TCD的PI值.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D的PI值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级别为1级.结论 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体血回输可明显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TCD的PI值.

  • 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血回输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虚血瘀型)患者血黏度的影响

    作者:阮明军;郑峰;伊万里

    目的 研究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体血回输对后循环缺血(PCI)眩晕(气虚血瘀型)患者血黏度的影响.方法 将收治的120例PCI眩晕(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A组、实验B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予甲磺酸培他司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实验B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三参通络汤治疗;实验A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臭氧自血回输及三参通络汤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情况.结果 实验A组总有效率为92.5%,实验B组为82.5%,对照组仅为67.5%,实验A组疗效优于实验B组和对照组(P<0.05),且实验B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A、B两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而实验A、B两组治疗后HC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实验A、B两组HCT、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值均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1),且实验A组较实验B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血回输治疗PCI眩晕(气虚血瘀型)可获得更好的疗效,HCT及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值降低更明显.

  • 眩晕定颗粒对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家兔模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作者:肖瑶;彭逢春;王净净;刘春华;左亚杰;何群;何英樱;袁斯思

    目的:探讨眩晕定颗粒对家兔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模型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建立实验性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家兔模型,以西比灵为西药对照药,眩晕宁为中药对照药,并与眩晕定方汤剂进行比较,观察眩晕定颗粒干预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峰潜伏期(PL)及峰间潜伏期(IPL)的改变情况.结果:眩晕定颗粒作用于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动物模型后,其波峰潜伏期V波为(5.08±0.18) ms,峰间潜伏期Ⅰ-Ⅴ波为(3.85±0.19) ms,与模型组比较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眩晕定颗粒、眩晕定汤剂、西比灵各组潜伏期V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眩晕定颗粒可改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峰及峰间潜伏期.

  • 楂葛夏陈汤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丽梅

    目的:分析楂葛夏陈汤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1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55),观察组接受楂葛夏陈汤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16例,显效25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96.6%;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65.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平均起效时间为(4.1±1.3)d,对照组为(7.5±1.7)d,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明显短于时照组(t=4.095,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两侧椎动脉VM及基底动脉VM明显上升,观察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其两侧椎动脉PI及基底动脉PI均无明显变化(P>0.05),2组患者服用药物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楂葛夏陈汤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有效改善患者微循环,增加动脉血管顺应性,显著减轻其眩晕症状且无不良反应,疗效及安全性均十分优秀,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血回输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作者:阮明军;郑峰;伊万里

    目的:研究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虚血瘀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A、B、C组和对照组各40例,疗程15 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A组加用三参通络汤每日1次,B组加用臭氧自血回输每日1次,C组加用臭氧自血回输及三参通络汤每日1次,记录治疗前和治疗第15天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和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3实验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B组较A组下降更明显,C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3实验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B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3实验组治疗后生化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其中B组优于A组,C组优于B组.结论: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血回输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虚血瘀型)有更好的疗效.

  •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作者:何菊;张怀亮

    近10余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及相关临床的深入研究,人们对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概念、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防治及预后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故从中医学对眩晕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研究、西医学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发病机制的认识及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现状、西医学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危险因素的认识及预后的判断等4个方面,论述近10年来中西医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研究进展,并对现存问题予以分析.

  • 抗眩Ⅰ号结合头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分析

    作者:檀书庭;谷聪丽;王素霞

    目的 观察抗眩Ⅰ号结合头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2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4例和对照组124例.对照组采取控制血压、降糖、调脂、镇静等基础治疗.甲磺酸倍他司汀口服,每次12 mg,每日3次;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每次0 1 g,每日1次;长春西汀20 mg溶于0.9%氯化钠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联合抗眩Ⅰ号中药口服及头疗.2组均14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经颅多普勒(TCD)检测2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97%、79.02%,治疗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 0.05,),其中右椎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治疗后提高(P<0.05).结论 抗眩Ⅰ号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中此治疗方案值得应用.

170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