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现代医用影像学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Modern Medical Imagelogy 현대의용영상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肿瘤医院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7035
  • 国内刊号: 61-128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医用影像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窦克非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慢性乳腺炎的超声分型

    作者:赵芝弘;王吕浩;翟玉霞;刘国瑞

    目的:探索慢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23例病理证实为慢性乳腺炎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超声表现分为4种类型,评价术前超声诊断的误诊率并对误诊病例进行误诊原因的分析.结果:23例慢性乳腺炎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超声特征,我们将其分为4种超声类型:实性结节型,囊性结节型,囊实性结节型及弥漫型.本组慢性乳腺炎术前超声诊断的误诊率为57%.结论:慢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可分为4种类型,各种类型与其它乳腺病变的鉴别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认识慢性乳腺炎的各种超声表现可以帮助我们降低误诊率,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关键词: 慢性乳腺炎 误诊率
  • 青年和老年后循环缺血CT血管成像比较分析

    作者:许祖梅;陈国章;李梅芳;郭庆清;林志坚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比较分析青年及老年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异常情况.材料与方法:选择246例临床诊断为PCI患者,进行头颈部CTA检查,观察、分析不同年龄阶段PCI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情况.结果:青年组和老年组PCI均以椎基底动脉狭窄和先天变异为主,但二者分别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组狭窄或闭塞占的比例高,而青年组以先天变异多见,青年组和老年组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位置不同,老年组以椎动脉起始部多见,而青年组以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多见.结论:128层螺旋CT可一站式完成头颈部CTA检查,可以为青年和老年PCI患者的病因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信息.

    关键词: 后侧 循环 缺血
  • 急性胰腺炎CT分级与C反应蛋白测定评估炎症严重程度的对比研究

    作者:谢金华;黎庆权;欧远祥;曾文坦

    目的:探讨CT分级与C反应蛋白(CRP)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及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临床诊断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发病3天内即行CT扫描,并于发病第1、3、5、7、14天进行C反应蛋白测定,将所得资料与临床病变过程进行分析、对照.结果:60例急性胰腺炎中轻度(MAP)42例、中重度(MSAP) 11例、重度(SAP)7例.MAP组CT分级主要集中在B、C、D级,占90.47% (38/42),MSAP及SAP组主要集中在D、E级,占83.33% (15/18).MAP组CRP峰值为92.71±23.35 mg/L,MSAP组CRP峰值为142.59±35.61 mg/L,SAP组CRP峰值为158.33±47.13 mg/L,MAP组与MSAP组、SAP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SAP组与S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浓度变化与炎症转归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胰腺炎的CT分级与C反应蛋白测定可以反映炎症严重程度和预后,两者均可以作为评价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参考因素.

  • 粉尘作业橱柜生产工人46例胸部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作者:吴天琼;叶更新;张勇良;彭育立;李虹;唐瑜亮

    目的:对比影像诊断技术DR、高千伏X线诊断橱柜生产工人的胸部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回故性分析46例橱柜生产工人进行DR胸片及高千伏X线胸片检查患者的资料.结果:高千伏X线胸片组:优片26例,优片率达56.52%,诊断为尘肺病23例,检出率达50.00%;DR胸片组:优片45例,优片率达97.83%,诊断为尘肺病25例,检出率达54.35%.结论:DR技术摄片,可以在以传统高千伏X线尘肺病原诊断为基础的前提下传达出更多新颖的影像信息,从而做出更加科学精准的诊断,在尘肺病诊断方面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与诊断(附22例分析)

    作者:严振辉;柳学国;何亚奇;吴任国;唐秉航;李晓群

    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为LCNEC患者的影像与病理资料.22患者均接受胸部CT平扫,其中14例接受增强扫描;15例摄胸部X线平片;1例做胸部MRI;16例做纤维支气管镜;15例做C臂CT活检.结果:22例患者中,其中男20例(20/22,90.91%),女2例(2/22,9.09%),见表1;年龄45-78[平均(62.18±9.10)岁],年龄分布见表2;12例为周围型,9例为中央型,1例为纵膈型;肿块或结节大径为0.9 ~8.8 cm[平均(4.29±2.48)cm],其中7例小于3cm(7/22,31.82%).主要CT征象:肿块或结节边缘光滑20例(10/22,45.45%),肿块内片状坏死4例(4/22,18.18%)、点状钙化1例(1/22,4.55%);分叶征10例(10/22,45.45%),其中呈结节状融合7例(7/22,31.82%),毛刺征3例(3/22,13.64%),空泡征1例,胸膜牵拉征4例(4/22,18.18%),支气管狭窄9例(9/22,40.91%),伴肺内阻塞性病变8例(8/22,36.36%).增强后10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3例呈均匀强化,1例强化不明显.发生各种方式转移18例(18/22,81.82%),其中15例(15/22,68.18%)可见同侧肺门或纵隔、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其他淋巴结转移4例(4/22,18.18%),骨转移6例(6/22,27.27%),肝转移4例(4/22,18.18%),肺内转移及胸膜转移各3例(3/22,各占13.64%),脑转移、肾上腺转移及静脉癌栓各2例(2/22,各占9.09%),双肾转移、胰腺转移、心包转移及肿块累及胸壁各1例(1/22,各占4.55%);误诊4例(4/22,18.18%);胸部平片检查4例未现病灶(4/15,26.67%).结论: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有一定临床影像学特点,诊断须结合病理学,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确诊率较低,C臂CT活检确诊率较高;45岁以上中老年人需常规胸部CT体检.

  • 64排螺旋CT低浓度造影剂扫描技术头颈部CTA应用的效果探究

    作者:黄瑞雪;黄育鑫;曾伟胜;林杰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低电压结合低浓度造影剂扫描技术头颈部CTA应用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间收治的76例行头颈部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64排螺旋CT扫描,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高浓度造影剂组与低浓度造影剂组,每组各38例病例.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分析患者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影像学资料的平均CT值、平均CNR、平均SNR、平均噪声、平均辐射剂量.结果:①高浓度造影剂组的上述两项指标均高于低浓度造影剂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浓度造影剂组的平均CT值明显高于低浓度造影剂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③高浓度造影剂组的辐射剂量明显高于低浓度造影剂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高浓度造影剂组图像质量评分明显低于低浓度造影剂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部CTA中使用64排螺旋CT低电压结合低浓度造影剂扫描技术,有利于获取更加满意的颈部图像,不会增加检测辐射剂量与噪音水平,能够提高检测的安全性,这种检测方式更加易于被患者接受,图像质量较高,便于尽早对患者疾病作出合理判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肾盏憩室的IVP和CT影像学诊断

    作者:洪璧楷;孔令梅;林枫枫;刘国瑞

    目的:探讨肾盏憩室的IVP和CT影像学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肾盏憩室患者的23例IVP及19例CT平扫资料.结果:23例IVP造影显示大小不等囊状充盈区,延迟造影剂浓度明显增高,19例内见结石,改变体位可以移动,14例见细管与肾盏相通.19例CT平扫大部分表现为肾中上部肾盏旁边界清楚,低密度囊性结构,16例见多发小结石堆积,3例未见结石.结论:IVP是肾盏憩室确诊比较可靠的方法.

  • 乳腺癌行乳腺钼靶X射线摄片联合血清CA15-3、CEA及OPN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文尚;陆莹莹;梁志聪;麦远其

    目的:探究乳腺癌行乳腺钼靶X射线摄片联合血清CA15-3、CEA及OPN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45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4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受检者钼靶X射线摄片、血清CA15-3、CEA、OPN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阳性率,血清CA15-3、CEA及OPN指标水平.结果:研究钼靶X射线摄片、血清CA15-3、CEA及OPN单项检测以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清CA15-3、CEA及OPN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乳腺癌行乳腺钼靶X射线摄片联合血清CA15-3、CEA及OPN检测具有积极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16排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及其与MVD、LVD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梁荣真;曾炳恬;刘德祥;冯锦辉;樊锦坤

    目的:探讨16排CT灌注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表达的相关性分析.材料与方法:选择69例均手术病理诊断证实的肺局限性病灶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n=23)和恶性组(n=46),所有患者均行16排CT灌注成像,并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对比两组CT灌注参数血容量(BV)和通透性(PMB)的差异;取10例手术切除的肺癌标本和对应的癌旁组织进行Elivisi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计数MVD和LVD.pearson相关分析CT灌注参数与MVD和LVD计数的相关性.结果:16排CT灌注成像诊断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91.30%,特异度为73.91%,准确度为85.51%;恶性组BV、PMB分别为(8.86±4.79)ml/100ml和(31.78±12.56) ml/100ml/min,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MVD、LVD计数分别为13.48±5.57和10.44±4.21,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BV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MB与MVD和LV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材料与方法:16排CT灌注成像对肺部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高灌注能一定程度反映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循环管腔低成熟、高渗透以及肿瘤血管生成等生物学信息,对肿瘤的转移、侵袭力,乃至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 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价值

    作者:原桂梅;庞永亮;齐钧;王生杰;鲁福文;姚岗;卢嘉翰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进行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36例,然后用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支气管镜(CTVB)、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原始图像处理并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共检出异物36例,其中气管1例,右主支气管2例,右肺下叶支气管13例,右中间支气管9例,左主支气管3例,左肺下叶支气管8例.全部病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后处理图像清晰地显示了异物形状、位置及异物与支气管黏膜的关系等.结论:多排CT作为一种低剂量、无创、无风险、可靠的影像检查手段,可提高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脐动脉血流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超声监测意义

    作者:陈耿芝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流超声监测在妊娠糖尿病孕妇中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产检及待产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96例,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106名正常孕妇为正常对照组,临床常规检查及对脐动脉血流速率在收缩期末和舒张期末的比值(S/D)进行监测,比较两组脐动脉血流值,并随访两组孕妇分娩及围产儿结局.结果:GDM组脐动脉收缩末速率和舒张末速率峰值的比值(S/D)较正常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同时,GDM孕妇(S/D)值异常时,剖宫产和新生儿预后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对GDM孕妇进行脐动脉血流监测,有助于了解胎盘功能、预测围产儿预后,是一种有效的监护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 64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豆永升;秦涛;毕俊英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征象,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水平,探讨肿瘤良恶性的特征,为临床手术预后评估提供参考.结果:本组17例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胃部4例,小肠8例,十二指肠1例,食管1例,肠系膜1例,后腹膜1例,直肠1例.肿块向腔外生长12例,向腔内生长3例,同时向腔内、外生长2例.肿瘤大小为2* 3cm-14* 20cm.良性2例,交界性6例,恶性9例,单发15例,多发2例,等密度9例,中心坏死8例,周围有浸润3例,有转移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征性,且能准确的显示GIST的部位、形态、大小、血供及比邻关系.多层螺旋CT对鉴别肿瘤良恶性有一定的益处,但不具备特征性,对于恶性GIST的判断具有一定特征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胃肠间质瘤的64排螺旋CT征象分析

    作者:万玲;刘于宝;吴卓;马玉娇

    目的:胃肠间质瘤是消化系统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影像学检查在其术前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胃肠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特点,以提高本病影像学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46例的胃肠间质瘤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分析肿瘤大小、形态、轮廓、生长方式、强化程度及坏死情况.并将CT表现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胃部间质瘤27例、小肠14例、直肠3例、腹腔肠系膜2例,4例见远处转移.肿瘤以外生性生长为主,大径≥50 mm者,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可见囊变坏死,明显不均匀强化,多为高度危险性;大径< 50mm者,形态多规则,密度均匀,呈膨胀性生长,中度均匀强化,多为中度及以下危险性.CT多期扫描呈逐渐强化特点,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明显,肿块周边及内部可见条状强化的血管影.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胃肠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对胃肠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华勒变性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作者:申云霞;娄明武;张健博;王秀荣;胡卫东;周晓亮

    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了解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梗塞灶及脑干华勒变性的疗效.材料与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例,分为针刺组、非穴位针刺组及单纯西药组各10例;健康对照10例,行常规轴位T2W1、FLAIR及MRS扫描.随访8周,测量卒中灶及脑干MRS值,观察并分析数值的变化.结果:(1)所有梗塞灶NAA下降,Cho上升;(2)第八周非穴位针刺组与健康组梗塞灶部位NAA/Cr(P =0.027)、NAA/Cho(P =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穴位针刺组脑干NAA/Cho低于健康组(P=0.000);(3)治疗后针刺组与非穴位针刺组BI评分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MRS能从分子水平早期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梗塞灶远端脑组织继发性改变并有望用于评价针刺疗效.

  • 双源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A在烟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剑;张继;田为中;陈锦华;张波;窦小峰;朱维俊

    目的:评价双源CT全脑灌注成像(CT pedusion,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在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CTA成像确诊11例烟雾病患者的CT平扫、CTP及CTA数据.以1 1名CTP正常患者的灌注值作为参考值.将10例烟雾病患者分为无临床症状组和脑卒中组,分析其临床症状、灌注参数值及侧枝循环情况.结果:无临床症状组:前、后交通动脉,双侧眼动脉、颞浅动脉、枕动脉增粗血管明显增多,增粗的血管支数占正常支数的百分比分别为35%、80%、80%、50%、65%.双侧脑组织CBF、CBV接近正常,MTT、TTP正常或稍有延长.脑卒中组:增粗血管较少,前、后交通动脉,双侧眼动脉、颞浅动脉、枕动脉增粗的血管支数占正常支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5%、35%、35%、40%、40%,病变侧CBF、CBV显著降低,TTP、MTT延长.结论:双源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A可用于评价烟雾病患者的脑部血管形态、血容量变化及侧支循环情况,其临床症状与侧枝循环密切相关.

  • 优化乳腺导管造影技术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

    作者:曾莉;刘凡明;宫悦;葛金梅;李先军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造影X线特征,以提高其认识.材料与方法:分析5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造影X线征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54例X线诊断与手术后病理相符,其中2例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癌,2例误诊为导管扩张并慢性导管炎.乳腺X线平片38例无异常表现,20例可见小结节或肿块.乳腺导管造影显示56例导管内见充盈缺损及导管内梗阻,43例导管有不规则扩张,12例导管壁毛糙.结论:乳腺平片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敏感性低,造影是诊断导管内肿瘤的有效方法,但需与导管内乳头状癌、导管囊性增生及导管扩张症等相鉴别.

  • 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MRI诊断价值

    作者:裴敏;王琨;裴昌军

    目的:研究病史明确的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MRI征象,探讨MRI在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有外伤史及肿瘤病史各22例(共60椎)中老年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MRI影像资料,分别对患者病变胸、腰椎的形态及T1 WI、T2WI、FST2WI或STIR、DWI信号进行研究.结果:外伤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变扁或楔形改变26椎,椎体前后缘上下角突出20椎,21椎椎体内可见部分正常骨髓信号,2椎椎管内及椎旁见血肿形成.26椎椎体内见前后方向走形异常信号带,T1 WI低信号带23椎、T2WI表现为高信号或等低信号18椎,T2WIFS或STIR呈明显高信号26椎.椎体前中部前后方向带状或线样水样信号9椎.2个椎体椎弓根见异常信号,但形态未见异常.转移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上下缘凹陷9椎,楔形变18椎,4椎呈局限性凹陷型,椎体变扁3椎.椎体前后缘膨隆23椎,20椎全椎体信号异常,呈T1WI低信号,T2WI表现为等、稍高、高信号等混杂信号,T2WI FS或STIR呈明显高信号.椎管内或椎旁软组织肿块7椎.椎弓根形态及信号异常11椎.结论:MRI在中老年胸腰椎外伤性压缩骨折与转移性压缩骨折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三维坐标导向系统在治疗骨盆环损伤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作者:万恒;杨鑫;张明

    目的:探讨三维坐标导向系统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骨盆环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选取行骨盆环损伤经皮微创使用"三维坐标导向系统"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6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三维坐标导向系统"辅助引导的内固定螺钉植入成功率.结果:16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植入空心螺钉,术后复位优良率达100%.螺钉植入到位需要的平均时间为37分钟.结论:在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骨盆环损伤中,使用三维坐标导向系统使该手术过程得到良好的量化控制而显得简便易行,且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缩短手术的时间,提高植入空心螺钉的准确性,减少并发症.

  • MSCT和MRI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分析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鹏;张新保

    目的:评价MSCT、MRI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0例临床拟诊骨折但是DR检查未发现骨折的患者行MSCT及MR检查.MSCT与MRI对于隐匿性骨折的显示能力比较采用二项分布检验.结果:确诊79例隐匿性骨折患者,MSCT检出65例,MRI检出79例.MSCT诊断隐匿性骨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3.0%、100%、85.5%;MRI分别为100%、100%、100%.MRI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度高于MSCT(Z=2.56,P=0.01).结论:MRI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MSCT.

  • 乳腺分叶状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武玉丽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2008年2月-2014年10月37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X线、超声资料、病理分型结果及临床特点.结果: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37例,共有病灶39个,其中,17个为良性,12个为交界性,10个为恶性.按照多普勒超声血流分级比较,良、恶性之间(X2=9.153,P=0.027),良性与交界性之间(X2=9.657,P=0.022)有统计学意义,交界性、恶性之间(X2 =3.003,P=0.391)无统计学意义;X线表现中,39个病灶,肿块形态在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组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块密度、有无钙化、结构有无扭曲在三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而肿块大小、边界在三组中无差异,但将交界性和恶性合并后与良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分叶状肿瘤术前诊断有一定困难,超声及X线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终确诊需要组织学检查.肿瘤的及时确诊和手术方式选择是决定治疗成功的关键.

  • CT引导下颅内血肿定位穿刺抽吸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罗春海;吴全胜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颅内血肿定位穿刺抽吸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通过CT引导下定位,选取佳穿刺点和确定穿刺方向,穿刺深度,准确置入引流管,置入术后一天、三天、一周分别扫描,观察患者脑出血经CT引导定位穿刺抽吸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107例脑出血病人实施CT引导下颅内血肿定位穿刺抽吸手术后,57例完全恢复正常生活能力,33例大部分恢复,其余小部分恢复后期肢体功能锻炼12例,瘫痪4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99.1%,病死率<1%.结论:CT引导下颅内血肿定位穿刺抽吸术安全简便,定位精确,创伤极小,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和值得推广的治疗颅内血肿的治疗手段.

  • 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王艳萍

    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HB)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30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肝母细胞瘤患者,分析其X线及CT征象,研究CT、MRI对HB的诊断价值.结果:16例行CT检查,14例行MRI检查.本组30均表现为肝脏占位性病灶,CT平扫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增强后病灶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占位T1WI低-等信号,T2WI等-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8例病灶内部伴有钙化、4例病灶伴坏死,增强后钙化及坏死部分无强化.结论:HB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注意与影像学其他表现相似疾病的鉴别,有助于提高临床对本病的检出率.

  • 螺旋CT与MRI诊断乙肝肝硬化性小肝癌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贺卫华;何来昌;刘志礼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与螺旋CT扫描对乙肝肝硬化性小肝癌的诊断效果.材料与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分别行腹部螺旋CT与MRI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WI、T2WI扫描检出率与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平扫检出率明显高于MRI组平扫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增强检出率与MRI组增强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平扫对乙肝肝硬化性小肝癌的诊断能力优于螺旋CT平扫,两种方法同时使用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侧方压缩骨折

    作者:何旭霞;吴庆德;史歌;蒙立艳;许林锋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侧方压缩骨折的单侧入路的选择、骨水泥弥散及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C臂监视引导下对19例骨质疏松性侧方压缩骨折患椎进行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观察凹侧、凸侧入路对骨水泥在术椎骨折线弥散情况的影响,记录术前、术后第1天、1月、3月、6月、1年VAS评分,对比两组评分结果,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骨水泥注入量2.5-4.0ml,平均3.2ml,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早期VA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6月后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骨质疏松性椎体侧方压缩骨折凹侧入路可使骨水泥在骨折线弥散更合理,近期疗效更理想.2.侧方压缩椎体骨水泥过分偏态分布术后再折风险增高.

  • 超声弹性成像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谭慧华;吴静;黄淑卿;赵凯英;邓玉莲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E)在鉴别诊断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从2012年7月1日到2014年6月30日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共60例.对这些患者的85个淋巴结分别进行常规高频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来鉴别淋巴结的良恶性,然后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取得组织学病理结果来作为后的诊断的评价标准.结果:通过常规高频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超声弹性成像准确诊断的患者分别有55、62、77例,其准确性分别为64.7%、72.9%、90.6%.灵敏性分别为53.8%、71.2%、98.1%.特异性分别为81.8%、72.7%、75.8%.对这三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可了解,其差异性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临床上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来诊断颈部淋巴结的良恶性的准确性比较高,因此其应用的价值也比较大.

  •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比较

    作者:张晓红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二维超声产前检查的中晚期产妇2529例,其中检查疑似为胎儿畸形的产妇给予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待胎儿出生后,比较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结果:二维、四维超声联合诊断胎儿畸形的准确率为93.64%,明显高于二维超声诊断77.27%,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280,P<0.05).二维、四维超声联合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准确率为94.55%,明显高于二维超声诊断78.18%,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8.137,P<0.05).结论: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为临床诊断胎儿畸形提供可靠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

  • 超声四腔心平面头侧偏斜法在孕期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价值

    作者:张文

    目的:研究超声四腔心平面头侧偏斜法在孕期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11307例产前超声四腔心平面头侧偏斜法筛查情况,将产后或引产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其筛查的敏感性及价值.结果:超声四腔心平面头侧偏斜法筛查出各类胎儿心脏畸形102例,与产后或引产结果比较无1例误诊,漏诊11例,敏感性为90.27% (102/113).17-26周、27-32周的10946例孕妇均完成了超声四腔心平面头侧偏斜法检查,漏检率分别为9.57%和5.88%,33-36周的361例孕妇仅241例完成了超声四腔心平面头侧偏斜法检查,另120例由于胎儿过大,肋骨声影或羊水影响,左右两流出道切面不能清楚显示,漏检率为50%.超声检查完成率和漏检率均高于其它两组(x2=19.2041,P<0.05).结论:超声四腔心平面头侧偏斜法可较清楚地显示胎儿的心脏结构,是孕期胎儿心脏畸形筛查的重要方法,但检查时间应尽可能在33周前进行.

  • MR在眼眶蜂窝织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英;张明;麻少辉

    目的:探讨MR检查在眼眶蜂窝织炎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眼眶蜂窝织炎,且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26例中,单眼发病24例,双眼发病2例.表现为脓肿的2例,MR表现具有特征性,平扫呈T1WI低信号、压脂T2WI高信号,周边为T1WI等信号脓肿壁,壁较厚、光滑;增强扫描脓肿壁强化,中心不强化.表现为弥漫的24例,MR平扫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压脂T2WI高或稍高信号,增强压脂T1WI有强化.结论:MR在眼眶蜂窝织炎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

  • 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患者手术前后心室复极指标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万建平;杨泽福;蒋子裕;杨伟烙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患者手术前后心室复极指标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患者218例,其中进行再通手术患者144例,未接受再通治疗患者74例.测量两组跨壁复极离散度值,统计两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人数,并比较两组发生与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壁复极离散度值的差异.结果:再通患者与非再通患者进行人院后2天内复极离散度值比较发现,P <0.05.分别分析两组发生与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壁复极离散度值的差异发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ROC曲线分别分析壁复极离散度值对两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发现,非再通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再通组患者曲线下面积为0.87,均具有较高的价值.非再通患者3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死亡,再通患者1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死亡.结论:急诊PCI能有效降低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同时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对预测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的价值.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军泉;刘国文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在诊断肺癌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经手术确诊的肺部肿瘤患者共48例,患者术前均行CT灌注检查和CT常规增强.结果:肺癌的BV、BF、PS均高于良性病变,而肺癌的MTT则低于良性病变.常规CT增强检查和CTP对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65%和90%,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为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 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对结肠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赵阿萍;蔚文祥;梁倩;胡晓莉

    目的:探讨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对结肠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材料与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疑似结肠病变患者的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及结肠CT检查资料,检查结果均通过手术或病理进行证实,对两种诊断方式的符合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及结肠CT病变诊断率为88.57% VS51.67%(x2=23.809,p=0.000),检查阳性率为51.67% VS18.33%(x2=14.6520,p=0.000),漏诊率为11.43% VS 68.57%(x2=23.809,p=0.000),结肠低张气钡造影诊断效果显著优于结肠CT.结论: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可清楚显现结肠病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多层螺旋CT对食管胃连接部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任社民;赵学武

    目的:探讨食管胃连接部癌的CT征象,以提高对其认识及在临床TNM分期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手术、胃镜病理证实的食管胃连接部癌的CT征象、特征.临床资料完整.结果:29例食管胃连接部癌中,胃食管下段壁局限性增厚并向腔内为突出13例,食管胃壁弥漫性增厚14例,食管胃壁增厚伴肝胃韧带间淋巴结增大5例,食管胃壁增厚伴肝内转移3例.结论:食管胃连接部癌是常见肿瘤,CT诊断对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临床的TNM分期有一定意义.

  • 高危人群肺癌筛查—肺部实性及非实性结节的处理

    作者:黄仁增;宁三江;黄湘平;李向平;梁浩文

    目的:探讨高危人群肺癌筛查方法及肺部实性、非实性结节的临床处理.材料与方法: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高危人群肺癌筛查,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观察高危人群肺癌筛查出的肺部有实性结节和非实性结节的患者的HRCT征象,并观察预后状况.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共30例为肺癌患者,采用胸部X线共筛查出肺癌21例,明显少于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28例.共筛查出35例患者存在结节,包括30例肺癌患者,其中22例为非实性结节,13例为实性结节,共26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患者术后2个月内死亡,其余24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低剂量螺旋CT在高危人群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优势更为明显,肺部实性及非实性结节转变为恶性病灶的可能性极大,临床应高度警惕.

  • 人体大关节腱鞘巨细胞瘤的MRI特点及其病理基础

    作者:李明球;方挺松;银玲;谢乐;陈兴明

    目的:探讨人体大关节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临床对其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证实的大关节腱鞘巨细胞瘤的MRI影像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4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中,局限型29例,弥漫型5例(均发生于膝关节),其中发生于膝关节28例;踝关节3例;肘关节2例;髋关节1例.与周围正常骨骼肌信号相比,T1WI: 20例表现为等信号,12例表现为稍低信号,2例表现为稍高或低混杂信号;T2WI: 13例表现为等信号,7例表现为稍低信号,14例表现为稍高或低混杂信号.20例行注射Gd-DTPA增强扫描,4例表现为明显的强化,11例表现为轻中度强化,5例强化不明显.其中病灶T1 WI及T2WI上均可见内部或边缘裂隙状或斑片状低信号区域,常规增强扫描低信号区域不强化对腱鞘巨细胞瘤诊断具有特征性.结论:大关节腱鞘巨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由其病理组织成分决定,MRI为目前术前诊断的首选方法.

  • 不同剂量造影剂在螺旋CT肝脏扫描中的应用

    作者:林运智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的造影剂在螺旋CT肝脏扫描中的差异及临床效果,为今后的检查工作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体检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螺旋CT检查中注射的造影剂剂量为75ml,观察组剂量为100ml,对比分析造影剂剂量对肝脏峰值及肝脏峰值出现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腹主动脉、门静脉、肝实质的肝脏峰值、肝脏峰值出现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螺旋CT肝脏扫描中,造影剂的使用剂量不会影响到肝脏峰值及肝脏峰值出现时间,因此应尽量以小剂量造影剂进行检查,避免过量使用对患者造成伤害.

    关键词: 造影剂螺旋CT 肝脏
  •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段宏伟;张振勇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应用128层螺旋CT对139例临床明确诊断泌尿系结石患者分别行常规剂量及低剂量CT容积扫描后并运用MPR、CPR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多方位观察患者结石及周边结构显示情况.结果:139例患者经128层螺旋CT对比低剂量扫描检出阳性结石的部位、数目、形态、大小及近段尿路梗阻及程度的显示与常规剂量完全一致,并能清晰显示,但对结石周边肾或输尿管软组织结构显示稍差,但不影响临床诊疗.结论:128层螺旋CT对比低剂量扫描检出结石的敏感性及准确性与常规剂量扫描结果一致,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诊疗要求,又大大减少了受检者接受辐射的剂量,是一种完全行之有效并值得推广的检查泌尿系结石的方法.

  • 多层螺旋CT及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青;秦旭惠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与低场磁共振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ERCP确诊、进行MSCT及低场MRCP检查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65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MSCT、MRCP表现.结果:MSCT、MRCP对胆道梗阻病变准确率为83.1%、81.5%,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5.3%.结论:综合分析MSCT、MRCP影像表现,能明显提高胆道梗阻性疾病定性准确率.

  • 气管支架治疗气管支气管良恶性狭窄疗效分析

    作者:牛志科

    目的:探讨气管支架植入治疗气管支气管良恶性狭窄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材料与方法:156例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气管肿瘤致狭窄29例,肺癌致狭窄33例,食管癌及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致狭窄69例,纵隔肿瘤致狭窄12例,其它原因致狭窄13例,行气管支架植入术.结果:156例患者行气管支架植入术,均1次植入成功.患者呼吸困难、喘鸣及窒息症状立即改善,气道通畅.出现胸部异物感及胸痛73 (46.8%)例;肺部感染23(14.7%)例;呼吸、心跳骤停2(1.3%)例;咯血19(12.1%)例;再狭窄15(9.6%)例;支架移位10(6.4%)例;气管软化3(1.9%)例;气管瘘4(2.6%)例;声音嘶哑等喉返神经损伤表现5(3.2%)例.37例于手术后6~60月死亡,现生存的83例均呼吸通畅,未发生痰液等阻塞气管情况.结论:介入治疗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狭窄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超声引导置管灌洗引流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渗液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赵君智;顿国亮;姬永浩;刘建学;张耀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灌洗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渗液及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积液及合并胰腺周围渗液、假性胰腺囊肿及脓肿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灌洗引流术,观察其疗效.结果104例置管成功率为100%,平均每人置管2.2根,平均引流时间10.4d.96例置管能有效引流,6例引流不畅转开腹手术,2例死于MODS.结论选择性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灌洗引流术对于腹腔渗液较多及合并局部并发症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磁共振表现

    作者:余复火;林翠君;黄春榆;易智君;黄柏锋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磁共振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诊断且行MRI检查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资料,分析其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滑膜炎、滑囊炎,6例腱鞘炎,10例骨髓水肿,7例骨质侵蚀.结论:发现了滑膜炎、腱鞘炎、滑囊炎、骨髓水肿、骨质侵蚀是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征象.

  • 磁共振增强联合DWI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富辉;普福顺;罗家滨;孙理;梁远仲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行肝脏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从我院接诊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选取54例,安排两组患者同时接受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照法),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技术(观察法)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对照法诊断率83.33%,观察法诊断率92.31%.结论:磁共振增强扫描可较为清晰的观察到肝脏病变的血供特征,故联合使用磁共振增强扫描与DWI可提高肝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 急性硬膜下与硬膜外血肿特殊CT表现分析

    作者:李建宜;许琰;刘振国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与硬膜外血肿非典型CT表现发生机理与CT表现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7例病例中,男性4例,女性3例,1至55岁,硬膜下血肿4例,硬膜外血肿2例,其中1例为硬膜外血肿合并硬膜下血肿,均于外伤后30分钟至8小时内行CT扫描.结果:7例患者,5例手术证实有脑挫裂伤存在,1例硬膜下血肿和硬膜外血肿混合存在,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CT表现颅骨内板下新月形或梭形混杂密度影,内侧为高密度影,外侧为低或等密度影.结论:硬膜下与硬膜外血肿的特殊CT表现的影像学基础是多种机理共同参与的结果,其表现提示血肿可能是复合型的,而不是单纯型的.

    关键词: 硬膜下 硬膜外 特殊 CT
  • 胸腰椎结核应用内固定治疗效果观察及其影像学对比分析

    作者:谢世隆;李平安;陈风云;严瑾;陈旭鸿

    目的:研究在胸腰椎结核治疗中采用内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及影像变化.材料与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共32例,均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32例患者均未见复发且脊柱功能明显改善,治疗12个月时植骨融合率达到93.75%,成功融合率明显高于未融合例数,差异显著(r=7.416、p=0.028).结论:内固定术用于胸腰椎结核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脊柱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在疗效及经济性上均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PET/CT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王玉分;张工化;孔振;王志辉;刘要先

    目的:探讨PET/CT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与后期随访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4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22例原发肿瘤,18例术后可疑或复发性肿瘤)进行PET/CT显像,同时进行常规妇科影像学检测,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论是原发肿瘤还是术后可疑或复发肿瘤,两种诊断方法对病灶区的诊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在对病灶区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和阴性预测等数据上PET/CT法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妇科恶性肿瘤诊断和后期随访过程中,采用PET/CT进行成像能够更加准确的诊断,对治疗提供帮助较为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采用低剂量螺旋CT尿路造影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对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

    作者:周恩岐;孙云龙

    目的:探讨采用低剂量螺旋CT及CT尿路造影(CTU)、后处理重建技术对输尿管小结石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5例临床表现为剧烈腰腹痛可疑输尿管小结石的患者,行低剂量螺旋CT容积扫描,运用后处理技术取得CTU及二维、三维重建图像.结果:55例均行CTU及重建后处理,清晰显示输尿管全程,同时显示结石大小、形态、位置和输尿管扩张的程度及范围.结论:应用低剂量螺旋CT及重建技术,是目前诊断输尿管小结石好的方法,对指导临床选择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诊断手部类风湿关节炎的对比分析

    作者:宋势波;何小乔;黄俊华;何云飞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MRI对手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2年01月至2014年01月本院风湿免疫科住院部或门诊临床确诊为RA的患者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30 ~67岁,平均(54.3±8.3)岁.所有患者主诉均涉及腕关节和/或MCP关节肿痛,病程0.5~21年,病程平均(7.4土6.8)年.对30例患者行手腕部彩色多普勒超神与MRI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法对手腕部关节滑膜炎、骨质侵蚀、肌腱病变的检出率;以MRI为对比,考察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果.结果:超声与磁共振对手腕部关节滑膜炎、骨质侵蚀、肌腱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60.4%、12.9%、18.6%,64.4%、16.3%、35.5%;与磁共振相比,超声对腕手部关节滑膜炎、骨质侵蚀、肌腱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93.2%、73.2%、57.6%;特异性为93.8%、97.7%、98.3%;阳性预测值为97.3%、85.6%、95.2%;阴性预测值为87.2%、95.3%、81.2%.结论:超声检查对手腕部关节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对手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明确.

  • 多层螺旋CT对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林锋;王建俭;梁海毛;李小菊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急性局灶细菌性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例急性局灶细菌性肾炎患者MSCT检查资料.结果:MSCT平扫显示肾脏病变为多发或单发不规则或楔形的低密度影,以单侧肾脏为主.增强显示病灶轻微强化;延时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形态和边缘更加清晰.结论:AFBN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早期确诊.

  •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DR影像分析

    作者:施付强;汪伟伟;任本友;石艳茹

    目的:通过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的DR影像分析,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从而提高诊断符合率.材料与方法:对20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30个髋关节的DR影像回顾性分析,总结FAI的DR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患者中,凸轮型4例,钳型3例,混合型13例.主要的DR征象有:股骨头颈部枪柄样畸形、骨疝窝征,髋臼加深、内突,8字交叉征,髋臼外上缘增生、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囊变、髋臼游离钙化.结论DR检查目前是骨关节系统疾病的首选检查,影像科医师对FAI充分认识后,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及预后研究

    作者:杜艳;罗新林;曾晓刚;陈建;刘强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及预后.材料与方法:对我院30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及30例冠状动脉血流正常者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并随访1年心脏事件发生率,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慢血流组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80%,比正常血流组明显增多,随访1年发现慢血流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率高,且其较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发展为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应引起临床重视.

  • MR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弥散系数值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谢乐华;陆永文;肖湘生;曹波;黄耀明

    目的:探讨乳腺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以41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及12例正常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行1.5T 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将数据传至Siemes工作站处理,软件自动生成DWI图及对应的ADC图,参照平扫图像上病变的位置,标记圆形感兴趣区,测量病变及对侧正常乳腺的ADC值各3次,取平均值.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b值的升高,乳腺病变ADC值减少.b取值为1000s/mm2时,正常乳腺组织的ADC值为(1.635 ±0.121)×10-3 mm2/s,良性病变组的为(1.485±0.124)×10-3mm2/s,恶性病变组的为(0.961±0.165)×10-3mm2/s,正常乳腺组织、良性实性病灶及恶性病灶病变的ADC值比较,其ADC值各不相同,ADC值变化趋势为恶性病变<良性病变<正常乳腺.将1.21 × 10-3mm2/s作为良、恶性病变界值,其诊断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84.3%,准确性为89.2%.结论:乳腺良恶性病变MRI扩散加权成像在不同b值下ADC值不同,当b值取1000s/mm2时,ADC值用于鉴别乳腺良性、恶性病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268例乳腺癌风险因素初步分析

    作者:郁进;刘凡明;曾莉;宫悦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分布及发病相关性,为制定我区乳腺癌的相关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8例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比分析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格、肥胖程度、月经、哺乳、流产、生育、增生不愈、饮食习惯、家族史等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268例乳腺癌患者,年龄21-87岁,平均年龄41.6岁,35岁~ 55岁乳腺癌的发病率高,高峰在40~ 49岁,未绝经期妇女为乳腺癌高发期,55岁以后发病风险逐渐降低.结论:初潮年龄、第一胎生育年龄、流产次数、哺乳超过6个月、常年乳腺增生不愈无明显差异(p>0.05);文化程度低、体重指数高、心理压抑、精神抑郁、高脂饮食、常年乳腺增生不愈、家族史在乳腺癌患者中分布有差异(p<0.05).提示任何年龄段以及是否哺乳、多次流产都有可能罹患乳腺癌;性格内向、精神抑郁、有乳腺增生病史,体形肥胖,摄入高脂高糖饮食为主要风险因素,可增加发病危险性,有家族史的女性更易得乳腺癌.

  • 结合超声造影行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价值研究

    作者:曾曦;黄剑毅;邱艺琼;窦笑

    目的:结合超声造影检查,引导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探讨对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0例淋巴结肿大患者先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病灶的微灌注情况,再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分析取材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60例患者的淋巴结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良性淋巴结39例,恶性淋巴结21例.在超声造影的引导下,穿刺病理活检的成功率达100%;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结合超声造影行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与单纯穿刺活检相比,可提高取材成功率及诊断准确率,并减少手术活检的风险,是临床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的有效方法.

  • TDI技术评估胎儿心脏功能对胎儿窘迫的诊断意义

    作者:王霞妹;伍亚玲;陈雪玲

    目的:探讨TDI技术评估胎儿心脏功能对胎儿窘迫的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抽取180例单胎孕妇,分为胎儿窘迫组48例,正常对照组132例,测定并比较两组的Tei指数以及分析TDI对胎儿窘迫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胎儿窘迫组胎儿的Tei指数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19,P<0.05).TDI诊断胎儿窘迫的灵敏度为85.42%,特异度为84.09%.从总体上讲,TDI诊断胎儿窘迫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窘迫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为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TDI 胎儿窘迫 诊断
  • 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冷晓明;徐玲;刘斯润;姜胜攀;曾道辉;冯欣;王晓春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82例经病理确诊的肌骨肿瘤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n=35)和恶性组(n=47),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DCE-MRI和DWI检查,分别以ADC临界值和Ⅲ型TIC曲线作为肌骨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判定DCE-MRI和DWI以及联合应用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恶性组和良性组ADC值分别为(1.113±0.146)×10-3mm2/s和(1.697±0.208)×10-3mm2/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1,P=0.000),ROC曲线确定ADC临界值为1.179×10-3mm2/s,诊断肌骨肿块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8.72%,85.71%和81.71%;肌骨肿块恶性病变TIC多为Ⅱ、Ⅲ型曲线,而良性病变多为Ⅰ、Ⅱ型曲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Ⅲ型TIC曲线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TIC类型诊断肌骨肿块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1.49%,85.71%和89.02%;DCE-MRI联合DWI诊断肌骨肿块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23%,94.29%和90.24%.结论:DCE-MRI和DWI在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度.

  • 临床肛周脓肿诊断中高频超声联合腔内超声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方芳;周卫芳;庄文洪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腔内超声对肛周脓肿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高频超声联合腔内超声对109例肛周脓肿或肛瘘患者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中,高频超声联合腔内超声对肛周脓肿诊断的灵敏度100%,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对肛瘘诊断的灵敏度87.5%,特异度96.7%,阳性预测值95.4%.结论:高频超声联合腔内超声能方便、直接、快捷、无痛苦及较为准确地诊断肛周脓肿和肛瘘,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 小脑区表皮样囊肿的磁共振影像表现

    作者:陈俏倩;吴华超;吴耀初;林昌能;全国彪

    目的:分析小脑区表皮样囊肿的磁共振成像(Mm)表现,探讨磁共振(MR)扫描技术在小脑区角表皮样囊肿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脑区角表皮样囊肿的MR扫描技术及MRI表现.结果:12例中1例T1WI呈高信号,其余T1WI呈低信号.所有病例T2WI均呈高信号,稍高于脑脊液.9例FLAIR囊内见不同数量的絮状稍高信号影,其中有2例仅在边缘出现少量絮状等高信号影.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结论:小脑区表皮样囊肿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价值,联合应用DWI和T2FLAIR有利于小脑区皮样囊肿的诊断.

  • 胸部CT对儿童不同病原菌感染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王洪;陆尽富;陶余华

    目的:对比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和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属感染肺炎患儿的胸部CT表现差异,探讨胸部CT对儿童不同病原菌感染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30例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A组)和30例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属感染肺炎患儿(B组),两组患儿均行胸部CT扫描,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胸部CT表现.结果:A组患儿胸部CT征象网状影、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厚、支气管壁增厚出现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气管充气相和肺气肿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胸部CT肺内病变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主要表现为扇形分布的薄片影,B组患儿主要表现为无规律的肺内实变影;A组患儿胸腔积液发生率低于B组,胸腔积液厚度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发现肿大淋巴结影,但A组淋巴结大横径平均值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和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属感染肺炎胸部CT表现不同,胸部CT能够起到很好的鉴别作用.

  • 多层螺旋CT在肝门区胆管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文杰

    目的:临床实践分析肝门区胆管癌疾病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52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确诊为肝门区胆管癌者48例(符合率为92.31%),主要表现在肝门区软组织肿块、肝内胆管扩张等;MSCT术前评估结果与术中探查结果无明显差异性.结论:在多层螺旋CT扫描下可清晰显示肝门区胆管癌病灶的疾病特征,动态增强扫描、重建技术为术前评估提供准确、丰富的影像学资料,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X线平片和CT影像对脊柱爆裂型骨折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作者:李华南;黎喜;李昌成;罗龙飞

    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CT影像在临床上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的应用,并对比分析两者影像学诊断上的特点.材料与方法:选取83例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确诊的脊柱爆裂型骨折的病人,对其CT平扫(加三维重建)和X线平片进行资料和相关影像学的回顾性分析,对比其诊断正确率的差别和其他诊断内容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确诊的脊柱爆裂型骨折病人83例,其中单纯依赖CT诊断出79例,单纯依赖X线诊断出65例,两者对比X2=10.270,P=0.00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横突或棘突骨折、小关节脱位、椎体直径宽、椎管狭窄、椎弓间距加宽等方面对CT和X线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进行t检验,t=-2.421 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诊断脊柱爆裂型骨折CT整体优于X线,尤其在横突或棘突骨折、小关节脱位、椎体直径宽、椎管狭窄、椎弓间距加宽等方面优于X线.但X线方便、快速、经济,且对脊柱爆裂型骨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因此临床上应首选X线,对X线诊断不清的病例应常规行CT平扫,综合X线和CT诊断将明显提高确诊率.

  • MSCT在肺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壁;杨赤

    目的: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的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各种肺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各种肺部病变22例,全部病例均做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进行后处理重建,薄层重建、SSD、MPR能准确显示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中央型肺癌15例,支气管内膜结核5例,支气管腔内错构瘤2例.后处理重建后所有病例均能清楚显示病变与支气管的关系.中央型肺癌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呈向心性或偏心性狭窄,管壁僵硬不规则.而支气管内膜结核及错构瘤引起支气管腔狭窄不明显,支气管壁轮廓较肺癌光整.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观察及评价肺部病变与支气管的关系,有助于肺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的X线与CT分析

    作者:皮海峰;叶阳锋;胡伟;杨海仓;梁敏

    目的:通过X线与CT征象分析探讨腰椎退行性滑脱的病因.材料与方法:对98例109个滑脱部位、滑脱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关节突关节异常是引发退行性脊柱滑脱的主要因素;椎间盘退变,肌肉、韧带松弛等则可能是退行性脊柱滑脱的辅助因素.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退行性滑脱的首选方法,对X线不能确定或临床高度怀疑、以及进一步明确是真性还是假性滑脱则行CT扫描.

    关键词: 腰椎 滑脱 X线与CT
  • 饮食干预对血液透析病人血压控制的效果观察

    作者:顾育红

    目的:通过加强对102例在本院透析中心规律血透的高血压患者饮食控制,使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观察饮食干预对患者血液透析病人血压控制的效果.材料与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透析中心治疗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对三组病人饮食干预前后血压进行对比.结果:经饮食干预后,三组患者血压较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饮食干预使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透析病人血压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 肾上腺结核病例报道

    作者:肖攀云

    随着医疗条件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在意健康状况,进行全面体检,体检中胸片作为一项常规检查,可早起发现无症状"肺部肿瘤"或"肺结核",现将在结核专科医院遇到的1例极为少见的病例报告如后.患者,中年男性,46岁,为龙钢厂锻造工,以"乏力纳差半年加重1周"之主诉于2009-02-04;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下降,乏力,并感进食后胃胀不适,未在意,后进行性加重,近1周来食欲极差,极少进食,进食后胃部不适,乏力明显,遂于龙钢医院就诊,行全面体检时,胸部CT,考虑"肺结核"收住院.

  • 浅议老年良性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与开腹胆囊切除的比较

    作者:钱东红

    目的:比较和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与开腹胆囊切除治疗老年性胆囊疾病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84例老年性胆囊疾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的方法,将本组试验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良性胆囊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顾育红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随机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实验组以阶段变化为理论指导液体摄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其依从性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期间体重增长/干体重低于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时给予阶段变化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避免低血压等事件的发生,值得应用.

  • 使用40%氧及纯氧复苏早产儿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胡碧环

    目的:探讨40%氧及纯氧复苏方案在早产儿窒息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窒息早产儿86例,采用双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100%氧浓度进行纯氧复苏;实验组使用空氧混合仪,开始使用40%氧浓度复苏,90秒后无改善增加氧浓度至100%氧浓度复苏,检测并记录所有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10 min的Apgar评分,以及出生时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新生儿建立自主呼吸的时间、开始啼哭时间、出生后5 min时的心率.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颅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建立自主呼吸的时间和开始啼哭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早产儿5 min时的心率、两组复苏失败发生率、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氧浓度复苏早产儿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复苏方案,适合在我国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纯氧 早产儿 窒息 复苏
  • 两种不同参数机械通气对早产儿血气及疗效的影响

    作者:白青好

    目的:探讨不同参数机械通气对早产儿的血气及疗效的影响,评价机械通气策略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NICU的患肺透明膜病(NRDS)早产儿83例,其中观察组43例采取低参数机械通气,对照组40例采取高参数机械通气.对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住院时间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呼吸机参数PIP、MAP及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慢性肺病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参数机械通气策略应用于早产儿NRDS治疗,能降低慢性肺病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但需要较高的给氧浓度,需注意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 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动态脑电图分析

    作者:林利

    目的:分析探究多发性抽动症(TS)的临床及动态脑电图(EEG)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 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脑电图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双上肢抽动18例(36.00%),眨眼8例(16.00%),躯干扭转9例(18.00%),双下肢抽动17例(34.00%),挤眉7例(14.00%);伴有发声13例(26.00%),其中咳嗽声4例(8.00%),嗤鼻声9例(18.00%);动态脑电图改变情况,本组50例患者中正常脑电图21例(42.00%),异常脑电图29例(58.00%),23例清醒期异常中的大部分患者脑电图均表现为双侧枕区基本节律慢化,多见于中短程,出现高波幅慢波活动,睡眠期6例异常中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各导各区重复出现,棘慢波发放.结论:部分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有脑电图异常改变,且脑电图异常与患儿病情长短及病情严重程序有关,脑电图异常可作为多发性抽动症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的客观依据之一.

  • 早期不典型宫外孕诊断中阴道超声的应用价值

    作者:罗应香;修斌;张贵琼;肖立娅

    目的:观察阴道超声在早期不典型宫外孕诊断中的确诊效果,探讨阴道超声手段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腹部超声检查和43例阴道超声检查的早期不典型宫外孕病例进行对比总结,规定施行腹部阴道检查的患者为对照组,施行阴道超声检查的为试验组,统计分析两组的诊断结果及诊断耗费时间.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确诊率分别为84%和100%,前者确诊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确诊时间分别为56.7±8.5d和41.3±4.8d,前者诊断时间明显长于后者(P<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测确诊率高、确诊时间短,对早期不典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129例心电图分析

    作者:周爱明;陈小卫

    目的:分析并探究AMI(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表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A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和其它临床资料,统计各心率失常的发生率和死亡情况.结果:在130例AMI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所占比例高,共104人,占80.0%,房早2人、房颤2人、房室传导阻滞2人、束支传导阻滞3人,在死亡人数上,共有15例患者死亡,其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中有3例死亡,室颤的患者中,有8例死亡,房室传导阻滞有2例死亡、束支传导阻滞有3例死亡.结论:在AMI并发心率失常的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所占比例高,同时也是AMI发生猝死的首要原因,别的类型的心率失常可在AMI时出现,但是其发生率较低.

  • 阴道B超对妇产科异位妊娠的诊断与腹部B超的比照研究

    作者:梁卫华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异位妊娠中运用阴道B超和腹部B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2 ~2013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共58例,先后给予经腹部B超、阴道B超探查,并对两者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58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经阴道B超检出者56例,检出率是96.6%,要较经腹部B超的74.1%更高,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在假孕囊、胚芽等方面,经阴道B超的检出率更具优越性(P<0.05).结论:为异位妊娠患者提供经阴道B超诊断准确率更理想、可靠,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 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上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瑛;常玉洁

    目的:重点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6例经灰阶超声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同时总结手术方式,病理结果,以此为依据将患者分成非颈动脉体瘤组与颈动脉体瘤组,采取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血流参数及丰富程度.结果:经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且位置均分布在颈总动脉分叉,超声显示为存在低回声,且外动脉夹角大,间距宽,瘤体内的血供十分丰富,且均为动脉,其血流丰富程度要明显高于非颈动脉体瘤组患者,两组比较存在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病理与超声检查基本相符合.结论:二维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体瘤,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对进一步手术治疗有指导价值,同时能够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在临床有重要意义.

  • 高频超声测量瘢痕子宫妊娠晚期下段肌层厚度对再次分娩的意义

    作者:谢泳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瘢痕子宫妊娠晚期下段肌层厚度对再次分娩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有剖宫产史且妊娠37周以上的孕妇100例,以高频超声测量子宫下段瘢痕处肌层厚度,然后分析瘢痕子宫下段肌层厚度与再次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以高频探头测量100例患者的子宫下段瘢痕处肌层厚度,肌层厚度小于3 mm的患者共60例,剖宫产率96.67%,高于肌层厚度大于3 mm的55.00%,两组剖宫产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肌层厚度小于3 mm的患者子宫破裂3例,发生率为3%,高于子宫下段瘢痕处肌层厚度大于3mm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下段瘢痕处肌层厚度小于3 mm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明显高于子宫下段瘢痕处肌层厚度大于3 mm的患者,二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测量瘢痕子宫妊娠晚期下段肌层厚度对再次分娩产式的选择及预测子宫破裂的风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CT诊断

    作者:朱建设;何俊;吴富巨

    目的: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CT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及临床资料22例,全部病例均做CT平扫与增强.结果:22例中病变均位子宫旁,与子宫紧贴,单侧发病7例,双侧发病15例,其中多囊病灶19例,单囊病灶3例,病灶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直径5.2cm;囊肿密度大部分较高,呈混浊状,平均CT值32HU,少数可为水样密度及新鲜出血密度;囊壁厚度0.1cm-0.7cm,平均0.25cm,内壁光滑,外壁模糊不清,与邻近器官及组织粘连,增强扫描囊肿无强化,厚囊壁明显强化.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密切结合临床能提高CT正确诊断率.

  • 高频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武凯;谭雪莲;赵兼妮;纪文晶

    目的:总结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高频超声图像特点,提高乳腺疾病的超声检查准确率.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20例乳腺肿瘤病人,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和实时二维显像技术对乳腺肿瘤进行系统观察和研究,分析超声图像特点,并与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所选的病例中,超声拟诊乳腺良性肿瘤86例,恶性肿瘤32例.术后病理证实,乳腺良性肿瘤80例,恶性肿瘤40例,其中乳腺囊性增生30例,乳腺炎20例,乳腺纤维腺瘤28例,乳腺神经纤维瘤2例,其中侵润性导管癌16例,乳腺原位癌5例,乳腺纤维肉瘤9例,乳腺脂肪肉瘤7例,乳腺淋巴瘤3例,超声漏诊2例.结论:高频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综合超声图像特点和相关的辅助检查,可有效的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 梨状隐窝异物影像表现1例

    作者:吴蒙蒙;臧国礼

    患者男,62岁,自感咽部异物、咽痛而来医就诊,2013年12月26日行检查,CT见甲状舌骨肌及会厌前间隙肿胀,其内可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增强示病灶呈环形强化,喉腔略狭窄;颈部见多发小淋巴结.CT诊断:甲状舌骨肌及会厌前间隙病灶,首先考虑脓肿(图1).临床予以抗炎治疗一周后,病情未见明显好转.

  • 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卵巢超声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许桃英;余玲娜;陈荔艳;丘芬芬

    目的:分析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卵巢超声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124例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女性8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并分析两组受检者卵巢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研究组二维超声检查指标水平及卵巢PI、砌与子宫PI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同时研究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显示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高度差别,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龄期PCOS患者卵巢超声影像图像主要是以卵巢体积、卵巢间质面积比增大,小卵泡数目增多,间质回声增强,卵巢间质血流丰富为表现特征,临床诊断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高症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分析

    作者:戴琴香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高症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抽选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妊高症胎儿宫内窘迫60例,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肾动脉,胎心率,羊水等观察可进行诊断,超声诊断诊断率为97.6%,符合产后诊断结果.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临床妇科常用检查方式,可为产妇分娩方式选择及生产时机提供依据,可有效预防胎儿死亡率,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 超声对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胎儿甲状腺功能的价值

    作者:李爱萍

    目的:目的:探讨超声对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胎儿甲状腺功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诊治的3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临床资料,将其设为研究组;同期选择45例20-40周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超声检测,分析两组超声检测情况.结果:对照胎儿甲状腺横径、前后径与孕周回归性方程依次为Y=0.052x-0.095,R2 =0.756(P <0.05);Y=0.033-0.396,R2 =0.595(P <0.05);研究组有6例可疑阳性病例,其中胎儿甲状腺检测值高于对照组95%可信区间3例,心率过快3例,心率过慢1例,出生后TSH降低3例,T4与临界值升高各1例.结论:超声对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胎儿甲状腺功能具有积极检测、评估价值.

  • 留学生《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作者:张月浪;孙静;李晨霞;强永乾

    目的: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留学生教育的质量成为衡量大学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医学留学生《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改革并积极实施改革探索,为医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为下阶段改革提供思路.

  • 不同介入治疗方法治疗肝癌的毒副反应效果比较观察

    作者:李香强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介入治疗方法治疗肝癌的毒副反应,以便为临床研究和治疗实践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入选本次研究的病例均来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肝癌患者.全部患者共计88例.根据患者临床选择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治疗组患者均先灌注62℃化疗药液400-500ml,灌注速度为20-40ml/min,时间为15-30min.再用62℃化疗药碘油乳剂栓塞.对照组患者均在室温20℃左右的环境下行常规化疗灌注与栓塞.以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后毒副反应发生率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的重度毒副作用反应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的重度毒副作用反应发生率为18.18%;治疗组患者的重度毒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患者,但统计验证数据结果显示数据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x2 =0.6041,p =0.4370).结论:在采用不同介入治疗方法治疗肝癌的实践过程中,温热化疗与常规化疗的临床毒副反应无显著差异.

现代医用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