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现代医用影像学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Modern Medical Imagelogy 현대의용영상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肿瘤医院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7035
  • 国内刊号: 61-128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医用影像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窦克非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转移瘤的诊断

    作者:卢意;冉隆福;俞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肾转移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此种肿瘤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观察证实的肾转移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结果:12例肾转移病例,均伴发其它部位转移,单发6例,多发6例,共发现病灶26个,平扫均显示为稍低密度或等密度,无明显坏死,位于肾皮质8例,全部突出肾皮质引起肾脏外形改变;位于皮髓交界处病灶18个;注射造影剂后,病灶表现为相对低强化,皮质期显影明显病灶8个,髓质期显影明显病灶18个.结论:结合肾转移瘤的临床资料及多期增强CT扫描,有助于该种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特征分析

    作者:覃康朋

    目的: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及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符合率.材料与方法:收集并分析22例经手术证实,经纤支镜活检证实的已确诊病例,各病例资料齐全,均作CT检查,部分作CT增强扫描,按其影像特征进行分类.结果:单发结节型7例,多发结节型5例,实变型10例.单发结节型表现为单一病灶,主要征象有磨玻璃征、含气支气管征、空泡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多发结节型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粟粒状及结节状病灶,其大小不均,分布不均;实变型主要表现为叶、段性片状实变,同时伴有多发结节影.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CT可清晰显示各类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特征,把握其影像特征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 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置换术保留瓣下结构对左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何小燕;黄向阳;杨冬妹

    目的:分析研究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置换术保留瓣下结构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一共有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切除二尖瓣瓣下结构(MVP),观察组病人将二尖瓣瓣下结构(MVP)给予保留,通过超声心动图对两组患者手术之前和以后的左心室功能变化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手术之前,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指标评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手术以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指标评分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室功能的检查具有无创、简便以及经济安全等相关优势,同时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MVP)的二尖瓣置换术更加有利于手术以后左心室功能的恢复.

  • 3.OT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与直肠癌组织分化程度关系的探讨

    作者:朱丽娜;张曦;颜社平;刘艳;黎星;赵志伟;明洁;王慧丽;杨爱梅

    目的:利用3.0T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DCE-MR),探讨直肠癌患者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以及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space fractional volume,Ve)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根据术后病理,56例直肠癌患者分为高、中、低分化组,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Ktrans、Kep、Ve值.结果:高、中、低分化组的Ktrans值分别为0.154±0.009/min、0.210±0.027/min、0.365±0.021/min;Kep值分别为0.469±0.008/min、0.528±0.080/min、0.637±0.006/min;Ve值分别为0.739±0.006、0.841±0.070、0.923±0.105,高、中、低分化组间Ktrans、Kep、V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CE-MR定量参数Ktrans、Kep、Ve值可提供肿瘤微循环信息,并且能够无创性预测直肠癌的恶性程度.

  • 超声造影在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李利波

    目的:对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治疗中超声造影(CEUS)诊断法的应用效果及意义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将患有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45例患者的相关诊断资料以及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性分析,对不同的诊断方法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病人中症状表现为良性的有6个,其余的都表现为恶性.通过超声(US)、CEUS及增强CT三种方式进行检查后,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分别为71.11% (32/45)、88.89% (40/45)及91.11% (41/45),第一种诊断方法所得结果的准确性与后两种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第二种诊断方法所得的结果在准确性上明显高于第一种方法.结论:CEUS在诊断结果上的精准性明显优于第一种方法,与第三种方法相近,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聪;满诚;黄海擎;郝新玲;洪又佳

    目的:观察和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4年10月,6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CT检查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68.75% (44/64),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1.88% (46/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CT诊断符合率为87.50%(56/64),明显高于单独使用超声或CT检查(P均<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对定性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两者联合可明显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法医学鉴定要求下的肋骨CT扫描和重建

    作者:陈松清;吴飞剑;陈国煌

    目的:研究用于法医学鉴定的肋骨CT扫描方法和重建方法.材料与方法:CT扫描前做好患者的屏气,调整合适的扫描参数,用标准算法和高分辨算法分别重建薄层图像,比较患者常规胸部CT扫描和法医学鉴定时肋骨CT扫描的图像优劣.结果:50例患者中,常规CT扫描时发现骨折135处,可疑不确定骨折24例,法医学鉴定要求时肋骨CT扫描发现骨折158处,可疑不确定骨折13处,原CT扫描有10处不确定骨折得到确定,新增可疑不确定骨折4处.结论:严格的屏气训练,精准的扫描参数设定,合适的薄层重建对法医学鉴定肋骨骨折有重要意义,明显优于常规CT扫描.

  •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及疗效中的评估价值

    作者:李晓卿;唐劲松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应用于宫颈癌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将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诊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资料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7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对比两组灌注参数(ME、WIR、WOR、TTP),同时对比中、高、低分化宫颈癌灌注参数以及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灌注参数.结果:研究组ME、WIR、WOR、TTP与对照组比较(P<0.05);研究组17例高分化宫颈癌ME、WIR、WOR、TTP高于中、低分化患者(P<0.05),且中分化患者ME、WIR、WOR显著高于低分化患者(P<0.05).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及治疗效果中具有重要评估价值.

  • 经口服超声造影剂联合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秋兰;翁纽周;曾丽娟

    目的:研究口服超声造影剂联合经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3年至2015年经临床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口服超声造影剂进行检查,观察组给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注射造影剂进行检查.测评这两种方法在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胃癌的诊断准确率,与此同时测评观察组患者经过手术和放化疗后的胃壁在超声下显现的峰值强度(PI)和基础强度(BI)的变化.结果:在单一口服超声造影剂对于胃癌的诊断准确率为72.00%,采用经口服和联合静脉注射造影剂对于胃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0.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前对观察组患者胃肿瘤区胃壁的基础强度BI显示为(27.33-1.98)dB和峰值强度PI显示为(19.41 ±2.53)dB,手术后经过放化疗后胃肿瘤区胃壁的基础强度(BI)显示为(21.94±2.23)dB和峰值强度PI显示为(14.02±2.25)dB.两组数据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服联合经静脉注射造影剂的方法对于胃癌的术前影像诊断和治疗后的效果评估具有重大意义,适合临床推广.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韦永南;赵浙民;劳美新;齐荣秀

    目的:总结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表现,以提高其C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和CT表现,并收集同期卵巢其它囊性病变作对比.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单侧发病131例,双侧46例,共224个囊肿,平均长径6.2±2.0cm;单房囊肿74个,多房囊肿150个,其中姐妹囊9个,外子囊(卫星囊)的91个,内子囊6个,混合型46个;圆形或卵圆形163个,不规则形61个;囊液密度2~68Hu,平均24.3±7.9Hu,11内见高密度出血灶;厚壁11个,薄壁或未显示17个,厚薄不均196个,钙化4个;外缘毛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202个,清楚22个.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大部分能做出明确的CT诊断.

  • 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作者:张付东;相爱华

    CT检查已经成为副鼻窦常规检查,数量正在快速增长,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也随之增加.在美国,患者接受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1-5mSv[1],因辐射可以带来潜在的致畸致癌的危害,因此,低剂量扫描是CT检查中的研究热点问题.辐射致癌的风险儿童要高于成人,因此对儿童的检查方法的选择、辐射剂量的控制应给与重点的研究与关注.现就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综述如下.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吴飞剑;何雪寒;何荔苍;卢智华;吴素莺

    目的: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5年9月间收治的52例疑似主动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且有完整的影像学诊断资料,观察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结果,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文52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后,共检出主动脉瘤患者1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17例,主动脉狭窄患者、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各2例,主动脉硬化性溃疡患者3例,分别占25.0%、32.7%、3.8%、3.8%、5.8%,总检出率为71.2%,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的结果完全一致,诊断灵敏度为100.0%,且不同类型主动脉病变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对主动脉病变的情况进行判断,检查的空间分辨率高,图象清晰,且操作简便、无创,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是早期确诊的有效方法.

  • 医用X射线摄影所致受检者体表剂量估算方法进展

    作者:刘笑霞;邝锦锋;林竹

    目的:探讨医用X射线摄影所致受检者体表剂量估算方法进展.材料与方法:选取120台测量X射线机,60台国产机器,60台进口机器,分别使用者两种机器对100名患者进行照射,对各类放射诊断检查入射体表剂量率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据ESD分布特性来观察,除进口机器外,其它检查平均剂量均低于基本水平值,进口机器的测量值明显低于国产机;从分布类型方面,胸片剂量进口机测量值高于国产机.p <0.05,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用X射线摄影所致受检者体表剂量估算可从患者体表剂量的分布进行调查,X射线摄影所检查结果较为精确和详细,因此X射线摄影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中的应用与探究

    作者:连志标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有冠心病史或疑诊为冠心病患者150例,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对扫描结果的图像质量,对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①各节段的图像显示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根据图像质量,可评价图像质量较高,占成像的节段总数的95.37%;③各节段狭窄均有较好的敏感性,≤50%、51%-70%、>70%的敏感率分别为81.56%、83.0%、84.55%.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是较好的诊断冠脉狭窄的方式.

  • 3T MRI及MRV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

    作者:尹桂秀

    目的:探讨3T MRI和MR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8例脑静脉窦血栓病例,18例全部经MR平扫,其中10例行增强扫描,12例行MRV扫描,其中4例行DSA检查.结果:6例为单个静脉窦受累,4例为乙状窦及横窦同时受累,8例上矢状窦、横窦及乙状窦同时受累,1例合并深静脉血栓.MR平扫2例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4例为T1WI及T2WI均呈不均匀高信号,8例表现为T1WI、T2WI明显高信号,12例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缺损、中断、或不显影.结论:MRI和MRV是诊断CVST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 T2WI-STIR序列对颈椎软骨终板退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勤义;高华;孙亚慧

    目的:探讨T2WI-STIR序列对颈椎软骨终板退变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研究.材料与方法:评价因颈肩痛行颈椎MRI检查的患者881例MRI资料,用两种不同的成像序列组合对颈椎软骨终板退变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并分析颈椎终板退变的发病率、发病年龄、分布节段的相关性.结果:881例患者共计9691个颈椎终板中168(19.1%)例348(3.6%)个终板发生退变.Ⅰ型38个(0.4%),Ⅱ型200个(2.1%),Ⅲ型25个(0.3%),混合型85(0.8%)个,研究组较对照组在颈椎终板退变的阳性检出率提高了0.6%,对Ⅰ型及混合型的阳性检出率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所有颈椎终板退变患者中,41岁以上者占到93.6%,其中51-60年龄段多.颈5、6相对缘终板退变发生数量占52.6%.结论:磁共振T2WI-STIR联合T1WI+ T2WI序列提高了颈椎终板退变的阳性检出率,特别是Ⅰ型和混合型,同时能甄别对照组Ⅱ型终板退变的假阳性,有利于与相似病变的鉴别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关键词: MRI 终板退变 STIR
  • 14例染色体异常胎儿的超声诊断分析

    作者:高素芳;郭子玉;刘美娟;覃罗好;孙江连;高丽华

    目的:探讨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超声诊断特点.材料与方法:分析14例染色体异常胎儿产前超声检查出畸形类别、数目.结果:14例染色体异常胎儿,畸形数目7处3例,畸形数目6处4例,畸形数目5处3例,畸形数目4处1例,畸形数目3处2例,畸形数目1处1例.畸形类别前三位是:心脏畸形13处,神经系统畸形12处,四肢畸形12处.结论:染色体异常与超声检出畸形的数目及类型有相关性.

  • 磁共振肩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的临床应用

    作者:娄晓宇;张振勇;王海波;周山;苗宝娟;王冲;孟静

    目的:探讨MRA检查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肩袖损伤MRA及MRI表现,与肩关节镜手术结果对照.结果:127例肩袖损伤病例,MRI诊断肩袖完全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是79.25%、82.43%和81.10%;诊断部分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是73.33%、67.31%和70.87%;其一致性较好(Kappa =0.7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A诊断Ⅰ型8例(6.30%)、Ⅱ型21例(16.54%)、Ⅳ型32例(25.20%),其敏感度分别为100%、95.24%、96.88%;特异度分别为100%、99.06%、98.95%;准确度分别为100%、98.43%、98.43%;明显高于常规MRI诊断;与关节镜结果对比,其一致性极佳(Kappa=0.9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Ⅲ型、Ⅴ型和Ⅵ型肩袖损伤,MRA均不能显示其损伤部位及程度,无法对其进行诊断.结论:MRA能准确判断Ⅰ型、Ⅱ型和Ⅳ型肩袖撕裂范围及程度,是MRI诊断肩袖损伤的有效补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能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 双源CT对心包内脂肪与冠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相关性分析

    作者:徐振锋;潘志明;潘文;赵欣;刘东旭;黄锦炽;罗立镇;蔡锋

    目的:目的:分析双源CT对心包内脂肪与冠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诊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行体检的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65例志愿者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双源CT检查,对比两组EAT与PAT体积,观察研究组EAT与冠脉钙化积分及冠状狭窄程度关联性.结果:研究组EAT体积(101.33±39.52)cm3与PAT体积(101.57 ±48.95)cm3显著大于对照组(88.52±32.51)cm3、(74.23±31.25) cm3 (P <0.05);另外,EAT与冠脉钙化积分及冠状狭窄程度未显示明显关联性.结论:冠心病患者EAT体积与PAT体积大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相关性,但是与冠脉斑块及狭窄程度之间无直接相关性.

  • 颅内胶质肉瘤的MRI表现

    作者:王朝文;谌力群;朱辉严;符有文

    目的:探讨颅内胶质肉瘤的MRI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胶质肉瘤MRI影像表现.结果:9例位于幕上,1例位于右侧小脑半球,8例单发,2例发现2个病灶,信号均混杂,呈T1WI低T2WI稍高信号为主,内见范围不等的囊变、坏死区,2例见出血,周边均见水肿,9例T2WI见条片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其中7例呈花环状强化,2例见“脑膜尾”征.结论:颅内胶质肉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但后确诊须依赖于组织病理学.

  • CT、MRI成像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作者:王达

    目的:研究CT与MRI成像应用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对比分析.材料与方法:选取150例我院自2014年1月份至2015年6月份收治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患者接受CT诊断,包括平扫与增强扫描,B组患者接受MRI诊断,包括冠状位及矢状位成像,部分进行增强扫描.结果:在A组患者的CT诊断结果中,直肠癌T分期的结果类似于病理性T分期,准确率达到70.0%,N分期的结果类似于病理性N分期,准确率达到72.0%;在B组患者的MRI诊断结果中,直肠癌T分期的结果类似于病理性T分期,准确率达到85.0%,N分期的结果类似于病理性N分期,准确率达到88.0%.CT与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结果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诊断直肠癌术前分期,MRI的准确率高于CT,更具有诊断优势.

  • 动态增强MRI评估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机率

    作者:吴勇;谭志红;张萍妹

    目的:探究在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采用动态增强MRI对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机率予以评估,观察其诊断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49例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师其临床信息资料,探究在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采用动态增强MRI对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机率予以评估,观察其诊断应用价值.结果:通过对49例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的回顾分析发现,在对病人实施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48小时内,对其予以动态增强MRI扫描,获得了其股骨头血流变化情况,及其时间-信号强度峰值,并经过测量及计算后,得到了其TIC等参数的相关值如下:大强化比值为(1.86±0.25),大强化值为(7.75±0.18),峰值为(18.37 ±1.15),大斜率值为(0.17±0.01);将其与对侧健康的股骨头的血流变化情况,及其时间-信号强度峰值情况进行对比,两组股骨头相比较,在以上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对49例病人的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的一月、半年及一年进行病情随访,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几率分别为30.61%、32.65%和32.65%,其中在17例合并骨折病人中,有9例病人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情况,其发生机率高达52.94%.结论:在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采用动态增强MRI对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机率予以评估,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其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及时发现,及指导其后续治疗,同时其还有助于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有效的防控.

  •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曾玉平;陈观尚;王耀光;陈国享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66例腮腺占位性病变(共69个病灶)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于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分析腮腺肿瘤在不同增强时相的强化特征和强化程度,测量病灶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时图像的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4例腮腺占位性病变67个病灶中多形性腺瘤30例共30个病灶,腺淋巴瘤18例共21个病灶,基底细胞瘤8例共8个病灶,肌上皮瘤4例共4个病灶,恶性肿瘤4例,其中粘液表皮样癌1例,腮腺细胞癌1例,涎腺导管癌2例.平扫时所见病灶均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期增强扫描腮腺肿瘤强化特点为:多形性腺瘤的表现是缓慢渐进强化,增强后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静脉期轻、中度强化,较动脉期明显.腺淋巴瘤早期显著强化和快速流出呈“快进快出”的强化特征;基底细胞瘤增强后动、静脉期均有显著强化,两者无明显差别;腮腺肌上皮瘤增强后动、静脉期有轻度强化,两者无明显差别;恶性肿瘤呈延迟显著渐进强化特点.腺淋巴瘤在动脉期的CT值明显高于其他的肿瘤,腮腺各类型肿瘤在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测量的CT值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腮腺不同类型的占位性病变在CT增强扫描中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因此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为腮腺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和鉴别提供较多依据,其应用价值不容否定,值得推广.

  • 1.5TMRI在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振昌;孙付生;郑宏伟

    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特征,通过分析膝关节损伤的1.5T MRI影像表现,为有效诊治运动所致膝关节损伤提供准确诊断依据.材料与方法:本次收集25例膝关节损伤病例,平均年龄30岁.全部病例均用1.5TMRI膝关检查,应用膝关节线圈,斜矢状位TSE T1WI、TSE T2WI、PD-SPIR和冠状位、轴位TSE T2WI扫描.所有影像学特征均与临床及关节镜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半月板损伤:20例内侧半月板后角Ⅲ度损伤,20例外侧半月板前角Ⅲ度损伤,13例外侧半月板后角Ⅲ度损伤;(2)韧带损伤:13条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82.00%.6条前交叉韧带撕裂(部分断裂),与关节镜断完全符合率100%.1条前交叉韧带胫骨端撕脱,与关节镜诊断符合率为100%.17例内侧副韧带Ⅱ度损伤,5例内侧副韧带Ⅲ度断裂损伤;8例外侧副韧带断裂,8例胭肌腱断裂;2例髌韧带断裂,8例髌腱炎.(3)软骨损伤:20例髌骨软骨Ⅲ度损伤,2例髌骨软骨Ⅳ度损伤.(4)骨质改变:8例骨折分别位于髌骨上极、胫骨平台塌陷骨折、胫骨前交叉韧带止点骨折,10例骨挫伤.(5)25例均表现为关节囊内的长T1长T2信号,其中1例患者为关节积血.结论:1.5T MRI能够佳地显示膝关节多发运动损伤、急慢性损伤以及对损伤程度的判定,有助于指导运动过程中膝关节功能保护和损伤康复及治疗.

  • 螺旋CT及核磁共振检查在脊柱损伤康复恢复中的应用及评价

    作者:仰涢霞;向四国;谭爱群

    目的:探讨螺旋CT及核磁共振检查对脊柱损伤康复恢复的评价作用.材料与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确诊为脊柱外伤的患者106例,术后半年对患者均进行了CT及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别在术后康复期进行影像学资料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中脊柱的附件骨折、碎骨片移位、椎体骨折、脊髓损伤、椎管容积改变、脊柱曲度改变、韧带损伤、软组织损伤、椎间盘损伤、神经根损伤的情况.结果:两组脊柱损伤患者在韧带损伤、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软组织损伤康复恢复的检查方面MRI较CT结果敏感性和清晰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在特殊部位的骨折、单纯无变形椎体裂纹骨折方面表现优秀,对显示椎弓骨折线、椎体及骨折片的移位要优于MRI.结论:CT及MRI两种影像学对脊柱外伤康复的恢复评价各有其优势,CT对骨折线的现象较为敏感,能全面观察患者韧带损伤情况,MRI对脊柱空间定位较为准确,对脊髓病变损伤情况显示更为精确,联合两种方法能够更有效的脊柱损伤康复恢复进行评价.

  • 多发性胆管错构瘤CT增强表现及鉴别诊断

    作者:郑耀麒

    目的:探讨多发性胆管错构瘤患者的CT增强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到2015年6月收治10例已经确诊为多发性胆管错构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并对CT增强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增强扫描与病理的诊断的符合率为80%,其中有两例误诊.结论:对多发性胆管错构瘤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诊断的符合率高,CT增强扫描可以更好的观察病灶的形态和强化表现并有利于鉴别诊断.

  • 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邱英良;覃德睦;何建华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于2012年10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部疝患者共36例.采用螺旋CT诊断,观察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诊断正确率为100.0%;依据腹部疝具体位置,有16例为腹股沟区疝,有4例为脐疝,有5例为腹腔内疝,有2例为闭孔疝,有5例为外伤性腹壁疝,有4例为腹壁切口疝;患者腹部疝的内容物均为小肠;CT图像表现为肠梗阻共36例.结论:采用螺旋CT诊断腹部疝,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且操作简便、安全,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意见.

  • 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谭迎杰

    目的:对经胃镜及病理诊断确诊为胃癌的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进行多期增强扫描,以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我院60例胃癌患者术前应用16排螺旋CT进行多期增强扫描检查,进行各期图像重建以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60例胃癌患者中42例以门静脉的强化强度为主,12例动脉期的强化程度略高于门静脉期,6例以平衡期强化程度为明显,平均强化程度均以门静脉期高,与动脉期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期增强扫描后对胃癌分型的总检出率为85.5%;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87.3%,敏感度为86.6%,特异度为87.2%;对胃癌TNM分期的准确率为80.0%.结论:在临床对胃癌术前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可较为准确的判断大体分型,进一步提高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并且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因此应用价值较高.

  • 影像学检查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文尚;梁志聪;林世磅;陈世达;麦远其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诊治的6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75处骨折)作为本研究对象,均行X线(对照Ⅰ组)和CT检查(研究Ⅰ组),对比两组检查结果,并对比分别在X线(对照Ⅱ组,30例)和CT(研究Ⅱ组,32例)引导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Ⅰ组骨折线、附件骨折、椎管狭窄检出率高于对照Ⅰ组(P<0.05);研究Ⅱ组穿刺次数和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Ⅱ组(P<0.05),且术后,VA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检查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疗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 能谱CT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耀;唐雨琪;田俊容;张莓熙;白洪坤

    目的:本文根据能谱CT成像技术的特征,综述了近年来能谱CT技术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HCC)的新研究进展,包括CT能谱成像原理与优势,在HCC病理分化程度中的应用、肝脏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及介入术后疗效评估四个方面,以提高早期HCC的检出率,并为评估HCC治疗效果及预后提供指导.

  • 第二代双源CT三种扫描模式下冠状动脉CTA的显像价值分析

    作者:席志明

    目的:分析西门子第二代128层双源CT三种扫描模式下冠状动脉CTA的显像价值.材料与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1月于本院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80例患者,按照不同扫描模式分为三组,Ⅰ组(30例)采用LS扫描模式,Ⅱ组(28例)采用S扫描模式,Ⅲ组(22例)采用FS扫描模式,对比三组扫描长度、扫描时间、图像质量评分和辐射剂量.结果:三组扫描长度相当(P>0.05),Ⅰ组扫描时间显著长于Ⅱ组、Ⅲ组,Ⅱ组次之,Ⅲ组短(P<0.05);三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辐射剂量即DLP、ED与CTDIvol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Ⅱ组次之,Ⅲ组小(P<0.05).结论:128层双源CT三种扫描模式图像质量均良好,其中FS扫描模式辐射剂量小于LS、S扫描模式,可实现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有效方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

  • 硬膜囊与椎管的面积之比的CT测量指标在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零刚新;阮兵;古文熠

    目的:探讨硬膜囊与椎管的面积之比的CT测量指标在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确诊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80例,进行CT测量,包括L4/L5和L5/S1椎体的矢状径、椎管的面积、硬膜囊的横截面积,对患者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同时对将观察组的患者测量结果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明确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比值之间的关系,并计算出其单侧的90%可信区间,作为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标准;应用该标准对纳入研究的8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CT片的回顾分析,评价测量结果与该标准的符合率.结果:L4-L5和L5/S1椎体的矢状径、椎管的面积、硬膜囊的横截面积与椎管狭窄的诊断符合率为73%、88%、79%和74%、87%、78%;该项指标与JOA评分相关性较强,90%的可信区间为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L4/L5>0.85,L5/S1>0.86;回顾测量结果显示80例患者通过术前的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的CT测量,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符合率达95.6%(76/80).结果: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的CT值与JOA评分较高的相关性,其单侧的90%可信区间可以为腰椎管狭窄症的CT测量提供依据.

  • 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护理分析

    作者:黄奕梅;曹彭钢;黄汉强

    目的:分析PTCD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效果.材料与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90例高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PTCD和支架植入术治疗,且均实施围术期护理,观察患者手术结果、心理状态与临床表现.结果:本研究90例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和支架植入术治疗后均取得手术成功,其中85例(94.44%)患者一次性取得手术成功,另5例(5.56%)患者实施2次手术.结论:PTCD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为解除患者黄疸与提高生存质量重要方法,于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 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糖尿病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

    作者:沈岳音;卢赖;蔡华丽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评价无心衰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右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无心力衰竭症状的糖尿病组(DM)56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DM+ SH) 48例及正常对照组(NM)50例,每例均行DTI检查将取样容积置于心尖四腔心切面三尖瓣环右室侧壁记录收缩期峰速度(Sm),舒张早期峰速度(Em),心房收缩期峰速度(Am).计算Em/Am,比较三组参数以评价糖尿病右室舒张功能.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右室Em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右室Am明显高于对照组;右室Em/Am则明显低于对照组(DM与NM组比较P<0.05;DM+ SH组与NM组比较P<0.01).结论:无心衰症状糖尿病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 多排螺旋CT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郭水莲;朱新进;欧卫谦;梁结玲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90例脂肪肝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资料,按诊断所用方法分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组(50例)行多排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检出恶性病灶25例,误诊2例,良性病灶20例,误诊3例,对照组检出恶性病灶14例,误诊10例,良性病灶7例,误诊9例;且观察组准确性90.0%、灵敏性92.6%、特异性90.9%均比对照组52.5%、58.3%、41.2%高(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具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使用.

  • 磁共振波谱在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阮锦荣;彭永军;梁永圣;李立新;孙莉;梁健峰;陈婵清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颈部淋巴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颈部淋巴结患者的1H-MRS资料,其中包括恶性淋巴结病变26例,良性淋巴结病变7例.常规检查后,用背景抑制技术显示目标淋巴结并编号,对其行磁共振波谱检测,采用后处理软件包进行波谱图处理分析,观察在3.2 ppm处有无胆碱(Cho)峰,并记录病变的Cho峰信噪比(SNR)值.将已编号淋巴结手术切除后,常规包埋、无间隔连续切片.将波谱分析与病理结果的良、恶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6个颈部恶性淋巴结中20个有Cho峰,6个无Cho峰,其平均SNR值为5.1154±5.7442;7个颈部良性淋巴结3个有Cho峰,4个无Cho峰,其平均SNR值为0.9157±1.0842.经统计学处理,良性与恶性淋巴结之间有无Cho峰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817 >0.05);良性与恶性淋巴结之间Cho峰的SNR值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5034,P<0.05).结论:颈部恶性淋巴结Cho峰的SNR值较良性者高,对鉴别颈部良恶性淋巴结有一定价值,而不能以有无Cho峰判断颈部良、恶性淋巴结.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

    作者:蔡振岩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其认识及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呈类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边缘光整,境界清;女性12例,男性3例;位于左肺者10例,右肺者5例,有钙化者4例,3例有空气新月征;CT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11例,7例可见贴边血管征.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有特点,好发中年女性,左下肺,明显强化,可伴有空气新月征或钙化.

  • 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的低剂量CT在结直肠病变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柳黔忠;邵光辉;邓大益;熊伟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低剂量CT对结直肠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6例患者分别进行低剂量CT(n =46)及常规剂量CT成像(n=40).低剂量CT组管电流采用预设噪声指数为10的自动管电流;常规剂量CT扫描管电流为400 mA.对比二组成像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对结直肠病变的检测效果.结果: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稍高于低剂量组,但二组评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CT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明显低于常规剂量CT组(P<0.001).低剂量CT组与常规剂量CT组诊断结直肠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3.8%、85.7%与96.7%、90%,二组对于结直肠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的低剂量CT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获得的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对于结直肠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64排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饶子亮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分析的1108支血管中有512支血管发生肺动脉栓塞,受累率是46.21%,其中10%主肺动脉受累,42.5%左右肺动脉受累,64.1%左右中间段动脉受累,64.44%肺叶动脉受累,43.26%肺段动脉受累;CT肺动脉造影表现直接征象为8.2%中心型充盈缺损、18.36%锐角型充盈缺损、47.27%钝角型充盈缺损、19.53%完全闭塞以及6.64%管腔突然狭窄,间接征象为主动脉与右侧叶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肺少血征、肺梗死以及马赛克等.结论:临床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可以对肺栓塞直接与间接征象予以清晰显示,还能显示肺栓塞发展过程,是临床诊断肺栓塞的可靠技术,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痛的MRI成像价值分析

    作者:蒿景龙;丁会;康鑫崴;孙勇;杜秀琴

    目的:分析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痛的MRI成像价值.材料与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诊治的75例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痛患者资料,设为研究组,将同期本院体检的85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MRI检查,观察对比两组MRI检查结果、血管压迫和接触部位,以及研究组MRI检查血管压迫或接触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MRI检查阳性96.00%高于对照组22.35% (P <0.05);研究组三叉神经根进入区血管压迫和接触发生率65.28%高于对照组52.63% (P <0.05);参照手术结果即证实研究组75例患者均存在神经血管压迫,MRI检查有72例患者存在血管压迫、接触或可疑接触,得知MRI诊断敏感性高达96.00%.结论: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痛的MRI成像可以直观、清晰显示三叉神经核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具有积极临床应用价值.

  • 肾上腺皮质腺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

    作者:齐淑玲;刘福尧;张凯;石磊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腺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腺癌的CT资料.结果:23例中,功能性皮质腺癌14例,无功能皮质腺癌9例.23例肾上腺皮质腺癌,其中15例位于左侧肾上腺,8例位于右侧肾上腺,均为单发,肿瘤形态呈类圆形,略有分叶.肿瘤直径在3.2cm-16.3cm之间,23例中21例肿瘤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坏死区域,5例肿瘤内见钙化.增强检查肿瘤实质成分明显或中度强化,6例肿瘤内可见肿瘤血管影.23例中17例与邻近正常组织界限不清,5例存在远处转移.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获得肾上腺皮质腺癌的强化特征,对肾上腺皮质腺癌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 16排螺旋CT对卵巢浆液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吕铭;张洪标;梁红英;周月娥;曾维余

    目的:通过对卵巢浆液性肿瘤CT表现分析,探讨16排螺旋CT对其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其中良性浆液性肿瘤13例,交界性3例,恶性肿瘤12例,全部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重建动脉期MPR.结果:良性病灶以单房囊为主,囊壁小结节2例,11例出现分隔,6例呈现多房状,囊壁、分隔及小结节出现轻度强化.恶性肿瘤呈囊实性,边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匀,分隔厚薄不均匀,可见大小不等壁结节,早期增强后囊壁及壁结节明显强化,2例伴随腹水.2例囊壁稍厚,未见明确壁结节,病理证实为浆液性囊腺癌.结论:浆液性囊腺瘤多见于单囊且囊壁强化不明显;浆液性囊腺癌以混杂的囊实性为主,具有较明显的早期强化表现;运用16排CT扫描有助于判断卵巢浆液性肿瘤的性质.

  • 腹部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聂志远;詹桂清;彭樾

    目的:研究AA(急性阑尾炎)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45例AA患者作为AA组,选择同期45例CNA(阑尾区域复杂病变)者、45例NCNA(阑尾区域非复杂病变)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均予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以CPR、MPR法实施后处理,对比三组阑尾直径、壁厚度、腔内液体大直径,并观察三组阑尾壁异常强化、壁增厚、粪石的发生情况.结果:AA组阑尾直径、阑尾腔内液体大直径与CNA组、NCN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阑尾壁厚度与CNA组、NCNA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A组阑尾壁异常强化与CNA组、NCN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阑尾壁增厚、粪石与CNA组、NCNA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检诊,不仅定位明确,而且对阑尾及其周围病变可以清晰、直观的显示,具有极高的诊断符合率,应予推广.

  • 128层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研究

    作者:梁建超;杜中立;王玉鸾;李淑明

    目的:探讨128层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及其对斑块性质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60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C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双源CCTA显示冠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统计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结果:①准确性评价:基于节段水平分析,敏感性93.9%,特异性96.5%,阳性预测值89.1%,阴性预测值96.5%,准确率91.9%.C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结果与CCA一致.②斑块性质:共检出斑块236个,其中脂质斑块67个,纤维斑块74个,钙化斑块95个,钙化斑块比例较高.结论:双源CCT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高,对斑块性质判断上有一定的优势,对冠心病的筛查有很好的帮助.

  • 小肾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作者:王艳丽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回顾分析,旨在增强对小肾癌的认识,提高小肾癌的CT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30例小肾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及临床资料,常规对腹部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小肾癌CT平扫呈现多种密度表现,呈低密度16例,等密度8例,高密度6例.CT三期增强扫描表现为:皮质期肿瘤强化高于或等于正常肾皮质23例,低于肾皮质强化7例;实质期强化均明显减退,肾盂期进一步减退.结论:小肾癌具有典型CT表现,容易诊断;部分CT表现不典型时容易误诊,终诊断需要靠病理学检查.

  • 128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骨算法对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苏志钧;王任国

    目的:研究分析128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骨算法检测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6月本院经临床确诊和肺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75例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28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骨算法检测,观察并分析128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骨算法疾病检出率、图像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参照金标准-肺病理活检结果得出,本组患者肺部弥漫性病变检出率高达97.33%,并且图像质量不佳仅为16.00%;另外,2名资深阅片师对图像质量满意度高达94.67%.结论:128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骨算法对肺部弥漫性病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CT与超声对甲状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作者:周顺厚;黄潭玉;邱艺琼

    目的:比较CT与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50例同一时期行CT与超声检查的甲状腺癌影像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例甲状腺癌,共58个癌灶,影像学表现为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回声不均、病灶微钙化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CT与超声无统计学差异(P>0.05).CT显示16个瘤周“半岛状”瘤结节,11个瘤周“残圈”征.结论:超声应作为甲状腺癌的首选和重要检查方法,CT在评价甲状腺癌的原发灶、颈部转移淋巴结方面有一定特征性,两者结合起来,可提高甲状腺癌术前评估和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 甲状腺癌 CT 超声
  • 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应用CT和MRI检查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谭志红;吴勇;张萍妹;李琇兰

    目的: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应用CT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1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86例,分别采用CT与MRI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MRI早期诊断率与总体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7.1%与97.7%,均高于CT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CT组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灵敏度为57.1%,特异度为97.7%;MRI组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灵敏度为91.4%,特异度为98.5%.结论:CT与MRI用于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更高.

  • 外伤性视神经病行螺旋CT及MRI诊断的价值对比

    作者:姚灵生

    目的:对比外伤性视神经病采用螺旋CT与MRI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外伤性视神经病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诊断时所用方法分为螺旋CT组与MRI诊断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具体诊断价值.结果:经MRI检查发现视神经损伤2例移位,12例鞘膜下出血,38例萎缩,46例水肿;经螺旋CT检查发现视神经管的骨折部位存在6例蝶鞍型,20例管前型,26例半管型,38例全管型,两组和病理学结果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采用螺旋CT与MRI诊断价值高,利于疾病检出率提高,且MRI技术能够对视神经具体损伤情况予以准确判断,螺旋CT技术能够清晰将视神经具体骨折部位显现,将螺旋CT与MRI诊断结合,能够为临床制定合理治疗计划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可应用于临床.

  • MRI-SWI与常规扫描诊断颅脑血管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海锋

    目的:研究分析MRI-SWI与常规扫描诊断颅脑血管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血管性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的颅脑血管性病变患者应用常规MRI扫描,观察组中的颅脑血管性病变患者应用MRI-SWI扫描.对比分析两组的扫描结果.结果:50例颅脑血管性病变患者诊断中,对照组中40例显示出血,同时观察组患者可以将对照组不能显示的超急性期出血病灶显示,病灶范围可见,有着清晰的便捷.30例脑血管畸形患者中,对照组中显示12例,观察组全部显示,并对病变便捷和形态异常血管进行清晰显示.8例脑梗死患者中,对照组中可以对梗死灶清晰显示,但是微小出血灶是否显示不能显示,观察组可以对微小出血灶清晰显示.1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中,对照组仅仅显示2例,观察组均全部显示,并将损伤轴索周围的出血灶显示.结论:颅脑血管性病变患者应用MRI-SWI扫描,可以将更多的影像信息显示,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肖刚;宋尚梅;李志民;张战利

    目的:分析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经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诊断为乳腺肿瘤的134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行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检查,对比分析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诊断结果和病理结果.结果:本组134例乳腺癌患者经病理证实128例,其诊断符合率达95.52%;128例经病理证实的患者均属于单侧发病,其中66例为左侧,62例为右;其中中央区及外下象限各8例,64例外上象限,10例为内下象限,38例为内上象限.病理类型其中92例(71.88%)为浸润性导管癌,共分成三类型;4例(3.13%)为腺癌;14例(10.94%)为小叶癌;12例(9.38%)为导管原位癌6例(4.69%)为髓样癌;其中病理结果6例不符患者中乳腺瘤样增生共4例,间变性的叶状囊肉瘤仅1例.结论:微小钙化与肿块属于乳腺癌主要、直接的X线征象,通过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可清晰显示出乳腺组织各结构,其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早期乳腺癌准确性.

  •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对评估针灸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的价值

    作者:邵菲;颜冬华;纪宗萍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对评估针灸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30例经针灸治疗的女性盆腔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通过分析超声影像评估针灸对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价值.结果:3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经针灸治疗后,经三维超声检查评估有一定治疗效果.结论: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对评估针灸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疗效有一定价值.

  • 多种CTA成像方式在头颈动脉偏心性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永强;梁琰;焦海霞;陈华丽;李展展

    目的:探讨多种CTA成像方式在头颈动脉偏心性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临床拟诊脑动脉硬化患者的CTA及DSA影像资料,将狭窄动脉分为向心性狭窄组与偏心性狭窄组,再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分为<50%狭窄组及≥50%狭窄组,应用VR、MIP、MPR多种后处理技术分析狭窄部位分布,评价CTA诊断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TA对头颈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7.4%、阳性预测值为73.1%、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多种CTA后处理方式联合应用并多角度观察可准确观察血管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提高其与DSA的符合率.

  •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外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陈建春;邱永友;王壮波;蔡映红;林秀琼;王伽阳;何思万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外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32例脊柱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予以X线平片与螺旋CT扫描,将所得数据传输到工作站予以VR、SSD、MPR三维重建,并将其结果(研究组)与X线扫描结果(对照组)予以对比分析.结果: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脊柱三柱受累情况以正确分型,并准确显示碎块骨折位置;斜位重建可显示因小关节脱位或骨折导致的神经孔狭窄等情况;研究组诊断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诊断率34.48%,且图像优良率98.48%比对照组75.75%高(P<0.05).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全面、立体、多方位、直观显示出脊柱损伤情况,对临床诊断及制定手术计划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成骨发育不全的影像表现及文献复习(附一家系6例报道)

    作者:李国海;宋建兵;韩莉;蔡浩颖;庄振燕;唐万峰;李林昌

    目的:探讨成骨发育不全的形成机理及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一家族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论:成骨发育不全具有典型X线特征,通过Dr摄影,结合临床体征能够明确诊断.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又称脆骨病或脆骨-蓝巩膜-耳聋综合征.是一组以骨骼脆性增加及胶原代谢紊乱为特征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我院收治两例患儿(姐妹),并对家族进行追访,发现家系有6例此病患者,系母子关系.通过X线选择性摄片,结合文献对成骨发育不全的发病机理及影像学表现进行讨论.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技术在肝癌患者腹部扫描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古文熠;阮兵;朱培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低剂量技术在肝癌患者腹部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02月~ 2015年0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观察组给予多层螺旋CT低剂量技术扫描,对比两组患者扫描结果.结果:观察组放射剂量为(3.32±0.68) mSv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2±2.74)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平扫、静脉期以及动脉期噪声值分别为(4.83 ±0.84)分、(10.67±0.34)、(12.03±1.33)、(12.76±1.46),与对照组的(4.86±0.83)分、(10.53 ±0.55)、(11.46±1.36)、(12.64 ±0.2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腹部扫描中应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技术,通过轴位扫描及自动毫安技术,有利于降低CT扫描的辐射剂量,确保较高的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低管电压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张鹏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100kV)联合低浓度碘对比剂(300mgI/mL)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择2014年1-7月我院拟诊冠心病行CTA检查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管电压120kV及70mL对比剂碘海醇(350mgI/mL),B组采用低管电压100kV及70mL对比剂碘海醇(300 mgI/mL),C组采用低管电压100kV及50mL对比剂碘海醇(300mgI/mL).对CTA图像进行后处理,比较分析3组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3组间SNR值、CNR值、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节段的可诊断率分别为97.40%、96.61%和96.36%,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3,P>0.05);图像节段的优良率分别为93.23%、92.69%和92.47%,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P>0.05);辐射剂量分别为(3.87±0.58)、(2.89±0.54)、(2.33±0.48) mSv,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用量分别为24.5、21.0、15.0g,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管电压(100kV)联合低浓度碘对比剂(300mgI/mL)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是可行的,同时显著的降低了辐射剂量和碘注射量.

  • DWI和增强后FLAIR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谷洪;王建益;郑健辉

    目的:探讨DWI和增强后FLAIR对诊断脑膜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MRI表现.结果:DWI和增强后FLAIR对脑膜瘤的敏感性分别为85.2%和100%,20例良性(Ⅰ级)、5例非典型性(Ⅱ级)和2例间变性脑膜瘤(Ⅲ级),恶性脑膜瘤在肿瘤囊变坏死、边缘不规整、周围水肿、肿瘤强化方式和脑膜尾征等征象发生率上明显高丁良性脑膜瘤.结论:DWI和增强后FLAIR在脑膜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能谱CT血管成像联合灌注成像在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林裕霖;陈湘光;黄送

    目的:探究能谱CT血管成像(CTP)联合灌注成像(CTA)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过程的效果.材料与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早期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CTP、CTA等检查,观察以及记录患者的狭窄、斑块等情况,接着结合分期的衡量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患侧能谱曲线斜率(1.045±0.135)明显低于对侧,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患侧碘水含量(7.095 ±1.712)明显低于对侧,,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两个指标无明显差异.轻度狭窄、中度、重度的例数分别为46例、54例、28例.结论:应用能谱CT进行血管成像(CTP)联合灌注成像(CTA)检查,可清晰观察患者的血管狭窄、血流动力等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不典型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作者:赖海辉;林强;程传虎;曾燕文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3例不典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本组23例患者的CT诊断结果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周围炎7例,阑尾周围脓肿5例,疑诊急性阑尾炎1例;22例CT诊断结果和手术所见一致,符合率为95.6%.结论:在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特异性,能够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 实时三维超声结合高频超声在尿道疾病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张逸仲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结合高频超声在尿道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尿道病变患者男性300例、女性300例,男性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前尿道(海绵体部尿道)、用实时三维分别经会阴部及腹部检查后尿道(前列腺部和膜部的尿道),女性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尿道及外阴、用实时三维分别经会阴部及腹部检查尿道,观察病变的情况,结合三维和高频超声结果,以及病史、临床试验和检验结果,作出定性诊断、定位观察、定量测定,以临床终诊断、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或CT、MRI检查结果为标准作对照分析.结果:尿道全程显示率:男性组为96.34% (289/300),女性组100% (300/300),其中11例男性在尿道耻骨前弯和下弯的位置显示模糊.准确率:男性组(定性98.67%,定位69.33%,定量66%);女性组(定性99%,定位77.33%,定量74%).结论:应用实时三维超声结合高频超声检查尿道,能完整显示女性尿道和大部分男性尿道的全程,对尿道疾病分类(分为先天性、异物性、缺失性、肿块性、狭窄性、炎症性、功能性的尿道疾病),通过超声表现,结合病史及临床试验和检验结果,可以对尿道疾病在定性、定位、定量作出判断,能够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和新思路.

  • 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灶的螺旋CT特征分析

    作者:邓方;刘勇彬;邓明明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灶的CT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母细胞瘤伴转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螺旋CT表现.结果:本组11例患者,病灶原发于腹膜后者5例,其中伴肝转移2例、髂骨转移1例,颅骨转移1例;病灶原发于纵隔内者4例,其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3例、肺部转移1例;原发于椎体旁者2例,其中肋骨转移1例,肝转移1例;转移灶螺旋CT表现为类圆形、环形强化影,骨质破坏、淋巴结肿大伴环形强化、肺内均匀强化结节.结论: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灶的螺旋CT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点,熟悉这些影像学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本病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

  •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研究

    作者:夏广明;郭敬深;陈锦灿;黄嘉敏

    目的:研究分析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对53例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所有小肝癌患者均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检查.结果:通过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共诊断出其中43例伴有肝硬化,检出小肝癌病灶70个;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患者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三期扫描诊断率分别为97.1%(68/70)、82.9% (58/70)、87.1%(61/70).对比手术病理诊断,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与之对比,三期综合检出率增高至100%.临床中,运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其小肝癌的三期扫描表现以及特点为,在动脉期呈现为高密度灶,在门脉期则为低密度灶,延迟期呈低密度,分别占91.4% (64/70)、74.3%(52/70)、87.1%(61/70).结论:在临床小肝癌诊断中,运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还可以清晰反映小肝癌的血供变化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小肝癌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在小肝癌早期诊断、治疗以及病情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MRI与常规超声诊断胎儿常见畸形的随机多中心对比分析

    作者:黄广;许怡韵

    目的:分析并研究MRI与常规超声诊断胎儿常见畸形的随机多中心对比结果.材料与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选取我院产科超声检测诊断为胎儿畸形的孕妇25例,对其进行MRI检查,就随机多中心对比展开研究.结果:25例孕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胎儿畸形;MRI检测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测,灵敏性、准确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诊断胎儿常见畸形具有较高准确性,对于孕晚期孕妇效果佳,MRI与常规超声诊断各具优势,应在临床诊断中结合运用,从而达到提高诊断准确率的目的.

  •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周敬林

    目的:评价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行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效果.材料与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采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炎急性发作1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应用不同胆道造影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常规造影治疗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治疗5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率比对照组低,且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行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优化手术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螺旋CT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价值分析

    作者:陈钦;吴道清;李华灿

    目的:探析螺旋CT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诊断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行X线诊断,研究组行螺旋CT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研究组诊断符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价值显著,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利于临床精确判断穿孔位置及大小,从而掌握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手术治疗方案,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射频及微波消融治疗与单纯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钟胜;谭小明;蔡越飞;王有枝;冼重扬

    目的:探讨射频及微波消融治疗与单纯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诊治的9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分为三组,Ⅰ组(31例)采用射频消融治疗,Ⅱ组(31例)采用微波消融治疗,Ⅲ组(28例)采用单纯化疗治疗,对比三组生活质量(QLQ-C30)评分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Ⅰ组、Ⅱ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均未无显著变化,Ⅲ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Ⅰ组、Ⅱ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Ⅲ组(P<0.05);Ⅰ组、Ⅱ组满意度分别为87.10%、83.87%均显著高于Ⅲ组60.71% (P <0.05).结论:射频及微波消融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单纯化疗轻,且可使患者满意,积极配合治疗.

  •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应用X线与CT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张岸洲;王凌雁;吴若岱;黄泽弟;杜龙庭;方伟

    目的:分析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应用X线与CT诊断价值,为日后临床诊断提高正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36例胸膜孤立性纤维瘤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术前皆予以X线检查、CT平扫与增强扫描,观察并分析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影像学相关表现特点.结果:本组患者病灶于胸片上显示胸腔类圆形孤立性高密度肿块,且边界清楚.CT检查显示为胸膜腔孤立性实性肿块,其病变长径约为2.5-28cm,病灶全部相贴于胸壁广基,其中3例延伸至叶间裂内.CT平扫显示26例密度均匀,10例密度不均匀;13例轻度均匀强化,10例不均匀地图样强化,其内部显示“多发结节状”强化,10例肿瘤内出现血管条影,并表现病灶内迂曲、增粗血管影.镜下观察显示瘤细胞呈编织状、梭形排列,部分表现核分裂象,肿瘤内坏死,部分肿块显示血管丰富.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属于罕见肿瘤,采用MS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病灶形态、大小及周围组织结构关系,且MSCT表现具一定特征性,与患者病史及实验室相关检查有效结合,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 不同时期下肢静脉血栓的超声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邹斌;曾福强;黄泽明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下肢静脉血栓的超声影像与其病理学基础.材料与方法:我院5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行超声影像检查,与术中取出血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得出的血栓形成时间相对比,分析不同时期下肢静脉血栓的超声影像特点.结果:随着血栓形成时间延长,超声特点血管壁逐渐增厚、粗糙,回声减低,挤压后血管腔逐渐软化、变扁,超声弹性图像由灰色到绿色、逐渐变为以红色为主,当慢性期血栓完全阻塞血管腔时部分患者可探及侧支循环.结论:超声影像表现对评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时间有一定价值.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慢性胃炎应用超声鉴别的临床评价

    作者:陈晓

    目的:评分分析超声鉴别诊断慢性胃炎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经过临床诊断的80例慢性胃炎以及FD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对照组),将两组超声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胃排空运动障碍中,功能障碍型患者多,占到90.3%.且肥厚型、增厚型、粗糙型等慢性胃炎患者都存在胃排空运动正常、减弱及障碍等非特异性变化.功能障碍型胃壁基本上和正常的平滑型一致,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肥厚、增厚、粗糙型胃壁中重度炎症在内镜下观察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FD以及慢性胃炎采用超声进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原发性肝癌的彩超诊断

    作者:马凌冰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与转移性肝癌进行鉴别分析,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彩超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30例原发性肝癌及2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对其超声二维灰阶图像和彩色多普勒声像学表现进行总结、鉴别,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全为单发,发生于肝左叶10例,肝右叶20例;转移性肝癌单发5例,多发15例.原发性肝癌AFP增高25例,有肝炎病史20例;转移性肝癌AFP值全正常,均无肝炎病史.结合彩超声像学特点,对两者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结论:彩超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作用,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很大的帮助.

  • 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作者:赵兼妮;武凯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收治的80例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以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病理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42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8例为甲状腺腺瘤,10例为甲状腺癌.超声诊断结果显示,4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超声确诊40例,2例被误诊为甲状腺腺瘤;28例甲状腺腺瘤中,超声确诊25例,2例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误诊为甲状腺癌;10例甲状腺癌中,超声确诊8例,2例误诊为甲状腺腺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对可疑恶性的病例,要及时做细针穿刺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 超声微纯化成像技术对甲状腺不同类型钙化灶的检测能力

    作者:詹波

    目的:观察超声微纯化成像技术对甲状腺不同类型钙化灶的检测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12月于本院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7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微纯化成像技术和常规灰阶超声检查,将超声微纯化成像技术检查情况设为研究组,将常规灰阶超声检查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对甲状腺不同类型钙化灶的检出能力.结果:研究组在86个良性结节中发现15个微小钙化灶,占18.60%(16/86),对照组仅发现3个微小钙化灶,占3.49%(3/8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20个恶性结节中发现17个微小钙化灶,占85.00%(17/20),对照组仅检出5个微小钙化灶,占25.00%(5/2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微纯化成像技术对甲状腺微小钙化灶检测能力较强,特别是对恶性结节内的微小钙化灶检测具有显著应用价值,有利于临床早期拟行合理治疗方案.

  • 颈动脉圆周应变在心血管危险分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洁怡;刘奕君;许杨景

    目的:探究并分析颈动脉圆周应变在心血管危险分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0例,另外选择我院同时体检的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圆周应变的检测和分析,探究其临床价值.结果:CS/PP、CS和IMT结果表明高危组、低危组和中危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颈动脉圆周应变对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可以辅助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而所得数据严密误差小,使其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故值得借鉴和使用.

  • 超声及核磁共振联合应用对胎儿神经系统异常的诊断价值

    作者:伦翠婵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核磁共振应用于胎儿神经系统异常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05月到2013年05月本院收治的92例胎儿神经系统异常孕妇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诊断,观察组实施超声及核磁共振联合诊断,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在单纯后颅窝增宽、后颅窝合并双侧脑室增宽、畸形、脊柱裂、左侧脑室增宽、右侧脑室增宽、后颅窝合并第三脑室增宽、小脑发育异常等检查结果方面,观察组患者诊断13例(28.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0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胎儿神经系统异常临床诊断中应用超声联合核磁共振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超声造影在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冲稳

    目的:探讨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方面,超声造影在众多影像学方法中的突出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来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肝恶性肿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患者在介入治疗后采取同期CT/MRI/DSA检查,列为对照组,另20例患者在介入治疗后采取超声造影检查,然后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经比较可知,观察组的无增强病灶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X2=25.92);超声造影对肝动脉插管栓塞介入疗法的敏感性强于射频消融疗法和经皮乙醇注射疗法(P <0.05,X2 =9.6),符合率也高于其他两种疗法(P<0.05,X2 =4.27).结论:在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方面,超声造影的疗效评价值更为突出,且超声造影更适合在肝动脉插管栓塞介入疗法中使用.

  • 新互联时代医学影像学继续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崔光彬;颜林枫;南海燕

    医学继续教育是每个医务人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新互联时代,继续教育的行为主体与受众更加广泛,信息更为丰富,使继续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革.医学影像学继续教育与一般的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不同,大部分是以静态图像解析病因病理,因此更适应新互联时代图像传输便捷、利于交互式学习的特点.我们要把握这个有利时机,改变观念,适应潮流,将医学影像学继续教育不断更新完善,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成人桥小脑角区髓母细胞瘤MRI常规及功能成像1例

    作者:杨昌贵;旷连勤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5岁.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听力下降3月,而后听力下降逐渐加重,近期左耳听力已完全丧失,左侧面部无明显麻木,病史中无耳鸣,无外耳道流液流脓,无耳痛,无面部疼痛.不伴头昏,无头痛,无吞咽呛咳,无呼吸困难.患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饮食尚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

  • 髂骨血管肉瘤一例

    作者:汪汉林;沈桂权;余晖

    病例资料:患者,男,46岁,左侧臀部疼痛伴左下肢无力1周入院就诊.查体左大腿前屈受限,左髋4字征阳性.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示左侧髂骨翼可见斑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区,大小约65mm×86mm,病变边缘尚清晰,邻近骨质可见硬化(图1).CT平扫病灶中CT值25Hu,增强扫描病灶CT值约40Hu,病变边缘局部骨皮质不连续,邻近骨质可见硬化,其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图2).MRI平扫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中央可见小斑片状稍长T1短T2信号,左侧髂腰肌、臀中肌及臀小肌可见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图3).

现代医用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