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脉CT评估斑块及支架引起的管腔狭窄的价值

    作者:马吉杰;刘思梦;于思凡;刘明

    目的 探讨冠脉CT评估斑块及支架引起的管腔狭窄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118例住院行冠脉CT与冠脉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0支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根据斑块或支架引起病变分为斑块组106支,支架组54支.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判断冠脉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斑块组,冠脉CT诊断的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91.7%,阳性预测值为93.0%,阴性预测值为89.8%,诊断准确率为91.5%,Kappa系数为0.829;支架组,冠脉CT诊断的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83.3%,阳性预测值为89.7%,阴性预测值为80.0%,诊断准确率为85.1%,Kappa系数为0.700.结论 冠脉CT诊断冠状动脉斑块及支架狭窄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高,可作为冠状动脉斑块及支架狭窄检查及随访的方法.

  • 双源冠脉CTA图像测定在心包内脂肪与冠脉斑块及狭窄程度关系研究中的价值

    作者:王莹

    目的:分析双源冠脉CTA图像测定在心包内脂肪与冠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的关系研究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有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冠状动脉斑块类型、狭窄程度和心包内脂肪体积.结果: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之间的心包内脂肪体积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混合斑块钙化斑块的心包内脂肪体积为(135.7±25.6)cm3,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同,其心包内脂肪体积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狭窄程度Ⅳ级患者的心包内脂肪体积为(142.3±26.2)cm3,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低密度斑块患者的心包内脂肪体积明显高于无低密度斑块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包内脂肪体积与患者的斑块性质、血管狭窄程度等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其可以作为评估冠心病的风险的一种独立非创伤性的指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 降脂消斑片辅助西医常规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冠脉斑块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吴娟;程丑夫

    目的 观察降脂消斑片辅助西医常规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冠脉斑块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156例患者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盐酸曲美他嗪片并予对症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降脂消斑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12周.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中医疗效,观察心电图、中医证候积分、总斑块积分(TPS)、节段狭窄积分(SSS)、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评分(CADS)及炎症因子情况.结果 中药组、对照组分别剔除和脱落12、10例.中药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89.39%(59/66)、对照组为72.06%(49/68),中药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为90.09%(60/66)、对照组为67.65%(46/68),中药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ST段下移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T波倒置导联数均减少(P<0.05);治疗后中药组ST段下移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和T波倒置导联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均升高,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P<0.05);中药组治疗后SAQ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TPS、SSS及CADS中阻塞型冠脉病变人群比例下降(P<0.05);治疗后中药组TPS、SSS和CADS中阻塞型冠脉病变人群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尿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TNF-α、TGF-β1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降脂消斑片辅助西医常规治疗可稳定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冠脉硬化斑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 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狭窄的研究

    作者:马明远;李榕生;杨希立;李健民;肖长华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冠状动脉,探讨其不同性质斑块的超声特征及其血管的代偿性重构能力。方法:应用IVUS检测71例患者89处冠状动脉血管段总截面的大径和小径、管腔大径和小径、总截面面积及管腔面积。算出斑块的面积狭窄率和直径狭窄率,然后将所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血管总截面积随斑块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少量斑块组(面积狭窄率<40%)的增加比例大,其斑块面积每增加1mm2,血管总截面积就增加1.99mm2;硬斑块组增加比例低,斑块面积每增加1mm2,血管总截面积才增加0.58mm2;大量斑块组(面积狭窄率≥40%)的斑块面积每增加1mm2,血管总截面积增加1.06mm2;②血管腔面积与斑块面积无相关(硬斑块组除外,它呈弱负相关);③血管总截面积与血管腔面积呈正相关(硬斑块组除外);④直径狭窄率与面积狭窄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①病变血管的代偿性重构能力与斑块的狭窄程度及性质有关,它以轻度病变为高,硬斑块为低,重度病变并未完全消失;②病变血管腔的大小与斑块的性质关系较大,而与斑块的形态关系不大;③可用直径狭窄率代替面积狭窄率判断血管的狭窄程度,使检测更方便快捷。

  • 基于MAP-EM分割的冠脉斑块定量检测

    作者:杨加臣;焦纯;许健;张国鹏;张军英;卢虹冰

    心血管疾病逐步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约有70%的致命性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血管易损斑块破裂引起,因此,对于心血管斑块的早期检测、诊断及危险性评估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易损斑块的准确分割是危险性定量评估的前提.由于局部容积效应的影响,传统的分割算法很难将易损斑块从周围组织中精确分割出来.MAP-EM算法通过建立组织混合模型可以很好地解决此问题,假设各组织服从高斯分布,各组织间相互独立,在大后验概率前提下,用EM算法估计统计模型参数和组织混合比.通过和三位有经验的临床医生的十例病人手工分割结果作比较,本算法可以准确快速地将易损斑块从周围组织中分割出来.

  • 早期检测易损斑块的无创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杜发旺;徐延敏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往往以急性血管事件表现出来.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致血栓附着、形成,进而部分或全部阻塞血管,常可导致一系列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尽管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方面已取得比较好的进展,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仍高居榜首,在美国,平均每10万人中有25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平均每39 s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1],故如何早期预测慢性冠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突然出现的急性血管事件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对大部分患者而言,动脉粥样硬化的急性血管事件首要表现是: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和卒中.更进一步来说,尽管我们以积极的治疗使一部分心血管病患者存活下来,但存活者发生一系列后续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仍较高.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主要与冠脉斑块易损性有关,故如何识别和稳定易损斑块,在斑块破裂之前即进行早识别、早治疗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旨在结合近年来对易损斑块的研究,对易损斑块的早期无创识别进行综述.

  • 血管内超声技术对冠心病介入性诊疗中临床价值的研究

    作者:陈宝霞;刘传木;张明哲;田明坤;乔鲁军;董希昌;蔡尚郎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指导及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作用.方法:对10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152处冠状动脉血管段于支架置入术前、67处血管段于术后及21处于高压球囊扩张后进行IVUS检测.结果:IVUS在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斑块的性质方面敏感性高于CAG检查,诊断冠心病更准确,血管造影低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本组152处血管,经CAG和IVUS检查符合介入治疗干预指征的血管67处,IVUS指导置入支架的大小、长度以及置入的位置,支架置入术后,血管总截面积、管腔面积增加,斑块面积及面积狭窄率降低;高压球囊扩张前后斑块面积差异无显著性,血管总截面积、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VUS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IVUS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IVUS能准确选择支架置入的适应症、帮助选择支架大小,支架置入后可精确评价支架扩张是否充分.血管内超声是目前指导支架置入和评价支架置入效果的佳手段.

  • miR-16和miR-21作为冠脉不稳定斑块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作者:范雪松;谷春;王宪云;王芳;杨晋静;蔡琳;丛祥凤;陈曦

    目的:探讨循环miRNA作为识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生物标志物的价值,为冠脉斑块不稳定性的无创性早期识别提供新的途径。
      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门诊患者,以64排螺旋CT检查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入选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经CT检查一支上的冠脉主干存在典型单纯非钙化斑块(CT值<50 HU),各支冠脉无钙化斑块、混合斑块者入组非钙化斑块组;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经CT检查一支上的冠脉主干存在典型钙化斑块(CT值>50 HU),各冠脉无非钙化、混合斑块者入组钙化斑块组;无临床症状和其它慢性病史,血清学检查肝肾功能正常,经CT检查冠脉光滑、无斑块者入组正常对照组。受试者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5毫升,1 h内分离血清-80℃冻存用于RNA提取。初筛每组入选12例,采用TaqMan法qRT-PCR对斑块不稳定相关的11种miRNA进行检测;通过相对定量分析,对非斑块组较正常组表达差异倍数>1的miRNA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每组50例)进行验证。测定结果取对数转换为正态,用SPSS17.0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脉斑块形态的关系

    作者:胡健;陈润祥;张学民;张子新;齐国先

  • 冠脉斑块超声影像学特征与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的相关研究

    作者:余丹青;周颖龄;李光;罗建方;冯颖青;陈纪言

  •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脉斑块类型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刘晨辉;张泉;杜爱玲;高永帅;李敬田

    目的 冠状动脉病变易损斑块在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展中起着相关作用,颈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的稳定相关性.方法 观察入院患者检查数据并得出诊断,针对易患斑块特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有效干预治疗,从而起到预防、治疗心血冠脉斑块血症的相关性意义.结果 通过多项研究数据证实HHCY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HCY水平的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率的风险增加,结合冠脉斑块与同型半胱氨酸斑块的关系,找出与其颈动脉易损斑块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观察了解血管壁结构对血症斑块的定性诊断存在的相关价值意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价UAP和SAP2斑块的性质和特征,探讨HHCY对冠状动脉易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HHC低钠血症可增加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HCY水平检测有助于IVUS-VH对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认识,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密切相关.

  • 双源CT在冠状动脉斑块及血管重塑评估中价值

    作者:李岳军;闫继锋

    目的 分析双源CT(DSCT)相对血管内超声(IVUS)在检测冠状动脉斑块及血管重塑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期间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住院临床拟诊为冠心病(CHD)的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首先行双源128层CT检查,并在2周内行IVUS检查.以IVUS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DSCT对冠状动脉斑块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价值.结果 对31例患者共75个冠状动脉节段进行DSCT及IVUS检查,其中参与统计分析的有48个节段.DSCT与IVUS在检测病变冠脉节段中所有斑块上无显著差异(P=0.687,>0.05),两者间呈强正相关(r=0.825,P<0.001).DSCT对病变冠脉节段中所有斑块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 (46/48)、85.2% (23/27)、92.0%(46/50)、92.0%(23/25).DSCT与IVUS在检测冠脉斑块性质上无显著差异(P =0.623,>0.05),两者间呈强正相关(r=0.736,P<0.001).DSCT与IVUS在测量冠脉血管横截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率、血管重塑指数和偏心指数上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良好r值分别为0.81、0.80、0.64、0.86、0.80和0.91 (P <0.01).结论 DSCT对冠脉斑块测量、斑块性质判断及血管重塑分析比较准确,可以作为CHD无创筛查的重要手段.

  • 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及处理原则(标记物)

    作者:田建伟;高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有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纤维帽变薄,斑块出现裂缝、糜烂或破裂,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的物质暴露于血流之中,引起血小板黏附、活化、聚集和血栓形成,导致病变血管完全性或非完全性闭塞.ACS与冠脉斑块的大小,病变的严重程度无直接关系,而主要取决于斑块的易损性.过去的10余年中,人们对ACS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学的认识经历了一场革命.根据ACS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心电图变化及临床特点,将其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ACS(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及猝死.

  • 炎症标志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作者:彭杰成;严卫国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共同病理基础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引起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炎症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局部炎症在不稳定型斑块的形成及稳定型斑块向不稳定型斑块转变中起重要作用[1].近年来研究者开展许多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 -1)等在内的炎症因子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示检测反映炎症反应的血液生化标志物对评价冠脉斑块的稳定性及预测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价值,针对炎症因子的靶点治疗可能改善ACS的临床预后.

  • 绝经前后女性血脂水平与冠脉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分析

    作者:侯青;安萍

    目的:分析绝经前后女性血脂水平与冠脉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来北京市普仁医院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绝经前后妇女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非钙化斑块、混合型斑块、钙化型斑块在各自病变节段中所占的比例,血管狭窄程度。同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因素。结果绝经后妇女的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为(2.54±0.48)mmol/L,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的(2.06±0.53)mmol/L,绝经后妇女的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为(1.21±0.34)mmol/L,显著低于绝经前妇女的(1.39±0.45)mmol/L,其中钙化型斑块在绝经后妇女中所占的比例为44.85%,要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的2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狭窄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钙化型斑块所占比例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呈负相关。结论绝经前后女性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及钙化型斑块所占比例与血管的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 他汀类药物降脂外作用

    作者:王保暖;王志新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循证医学的问世,近十余年来,已有大规模的临床实验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有许多非降脂作用,比如:降压、防止心室肥厚,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总病死率,减少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术、中风和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及抗炎、稳定冠脉斑块的作用.这些非降脂作用很可能在冠心病或其他疾病的防治中占重要位置.

  • 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作者:王玉其;李清贤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重要机制是冠脉斑块破裂及随之发生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急性功能不全或完全闭塞,临床可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Q波及非Q波型心肌梗死[1].而感染、炎症与斑块形成及斑块不稳定密切相关,故ACS可能是一种炎症过程.炎症过程的有关检测对ACS的预测、预防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此对炎症与ACS关系的热点研究做一综述.

  • 诊断冠脉疾病的新影像技术

    作者:冯云路

    三十多年来,侵入性冠脉造影一直是冠脉系统的常规检查,也是诊断冠脉疾病的金标准.然而血管造影技术本身的缺陷在于只显示管腔,不能提供足够的冠脉斑块的信息,加之冠脉造影需要技术水平高,费用相对昂贵,因而限制了它在人群中普及.

  •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冠脉病变的效果分析

    作者:热娜·艾山;黄建波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联合心血管药物缬沙坦治疗冠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确诊为冠脉临界病变的患者115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60例)与对照组(55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缬沙坦治疗,疗程为半年.比较冠脉斑块的变化面积.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相比,冠状动脉纤维斑块、脂质斑块、混合斑块均变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钙化斑块,两组中治疗前后均无明显缩小(P>0.05).试验组冠脉斑块中的纤维斑块、钙化斑块于治疗前后缩小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t=1.48,0.05,P>0.05),而试验组的脂质斑块和混合斑块缩小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2.63,8.93,P<0.05).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冠脉病变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128层螺旋CT及斑块分析软件对冠脉斑块成分的分析研究

    作者:郝菲;窦勇;郑晓明;王雅玲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及斑块分析软件对鉴别冠脉斑块成分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均进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冠脉斑块彩色编码分析软件对冠脉斑块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间斑块类型及斑块成分的差异.结果 41例患者共检出斑块69个.SAP组38个斑块,脂质成分占(35.38±15.21)%,纤维成分占(54.02±14.65)%,钙化成分占(10.84±14.59)%.ACS组31个斑块,脂质成分占(31.84±9.72)%,纤维成分占(66.41±9.43)%,钙化成分占(1.72±5.92)%.两组间斑块类型、斑块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28层螺旋CT及斑块分析软件可评价冠脉斑块成分,提示斑块稳定性,具有预测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风险的价值.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