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彩超和X线摄影在乳腺疾病普查中的合理应用分析

    作者:秀兰

    目的::探讨X线平片及乳腺彩超在普查过程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蒙医外科收治患者40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乳腺彩超以及X线平片的检查,按照终检查结果的不同将其分为4组,并需评价每组患者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组两种检查方法结果一致性比较差;2组两种检查方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两种检查方法一致性差,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4组患者检查一致性非常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普查时需要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乳腺彩超和X线。

  • 便携式X射线防护罩在地方病流动X射线摄影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亨祥;张华芳;陈培忠;马爱华;王玉涛

    目的 研制便携式X射线防护罩配合地方病流动X射线摄影,以达到良好的防护效果及工作质量.方法 按照常规摄片方法,将X射线管固定在支架上拍摄前臂及小腿,放射人员距X射线管中心线1和2 m处分次曝光,同时使用加压电离室巡测仪测放射人员头、胸及腹部的剂量当量率;再把X射线管放入防护罩内拍摄相同部位,对应测试其剂量当量率.对X射线胶片进行空曝感光测试.深入病区拍摄55例受检者,检测照片质量及工作效果.结果 常规拍摄前臂片的剂量当量率分别为1043、1191、1297及512、673、798 μSv/h;小腿摄片分别为1356、1489、1675及743、978、1127 μSv/h.防护罩前臂摄片的剂量当量率分别为1.7、2.9、7.9及0.6、1.3、3.1 μSv/h;小腿摄片分别为2.2、3.4、9.1及0.9、1.2、3.9 μSv/h.防护罩摄片的剂量当量率是常规摄片剂量当量率的1/150~1/800,比常规摄片提高优质照片率30%.结论 便携式X射线防护罩小巧、灵便,适合多部位X射线摄片,为地方病及相关疾病流动X射线检查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防护装置.

  • 河南省X射线摄影成年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调查

    作者:贾陈志;程晓军;楚彩芳;赵艳芳;武丽;田崇彬;李永兴;胡传朋;魏坤杰

    目的 调查河南省X射线摄影致成年受检者的入射体表剂量水平,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民体质特征的放射诊断受检者剂量指导水平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开封和信阳3个地市14家医院,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调查普通X射线摄影、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和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不同照射部位1 404名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水平.结果 河南省普通X射线摄影、CR摄影和DR摄影致成年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范围分别为0.20 ~47.71、0.16 ~6.89和0.10 ~ 10.41 mGy.腹部前后位(AP)、骨盆AP、头颅侧位(LAT)、头颅后前位(PA)、胸部LAT、胸部PA、胸椎AP、胸椎LAT、腰椎AP、腰椎LAT摄影入射体表剂量范围分别为0.16 ~ 10.05、0.20~10.36、0.11 ~2.13、0.10 ~2.92、0.39~5.85、0.12 ~ 1.82、0.16~11.67、0.36 ~ 29.37、0.25~14.49和1.18 ~47.71 mGy.普通X射线摄影致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高于CR和DR摄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09、-9.570,P<0.05).普通X射线摄影胸部PA、腰椎LAT入射体表剂量高于全国“九五”期间调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62、2.538,P<0.05).结论 河南省普通X射线摄影和CR摄影所致受检者胸部PA和LAT入射体表剂量超过医疗照射指导水平,普通X射线摄影部分照射部位入射体表剂量较全国“九五”期间调查结果有所提高.

  • 碘对比剂对CT检查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作者:李强;汪玲;俞明明;王希明;姚飞荣;李盛;胡春洪

    目的 评估碘对比剂对CT检查辐射效应的影响.方法 60例怀疑泌尿道系统疾病而准备行CT泌尿道造影(CTU)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法CTU检查(平扫、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第1次仅腹部CT平扫,3 d后补充其他3期增强扫描;试验组使用分次注射法CTU检查(平扫、实质-排泄期),第1次行分次注射增强扫描(实质-排泄期),3 d后补充平扫.两组患者第1次CT扫描前后10 min内各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分离淋巴细胞,使用免疫荧光法计数外周静脉血内淋巴细胞核的γ-H2AX焦点数目.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第1次扫描的辐射剂量和扫描前后外周静脉血内淋巴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目的差异.结果 共50例患者顺利完成CT扫描和免疫荧光法γ-H2AX焦点数测定(对照组24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第1次CT扫描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分别为(4.83±1.88)和(4.55±1.66)m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前后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内淋巴细胞内平均γ-H2AX焦点数分别为对照组(0.06±0.02)和(1.06±0.27)个,试验组(0.06±0.03)和(1.42±0.50)个,差值为(0.97±0.23)和(1.34±0.4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P<0.05),试验组焦点增多量较对照组高38.14%.试验组和对照组扫描前后不受性别影响,但受年龄(≤50岁和>50岁)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8.16,P<0.05).但两组患者的γ-H2AX焦点变化受性别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碘对比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CT辐射引起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建议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降低碘对比剂使用的浓度和总碘量,以降低机体的损伤.

  • X射线摄影所致受检者器官剂量-入射体表剂量转换系数的研究

    作者:刘倩倩;卓维海;胡盼盼;刘海宽

    目的 比较简单程式化数学模型(MIRD)与体素模型在常见X射线摄影下得到的器官剂量-入射体表剂量的转换系数差异.方法 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分别模拟计算体素模型的5种常见摄影下受检者的器官剂量与入射体表剂量,并计算两者的转换系数,与MIRD模型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体素模型得到射野内器官的转换系数分别是,胸部后前位0.149 ~ 0.650,胸部左侧位0.067 ~ 0.382,胸部右侧位0.023~ 0.374,腹部前后位0.035 ~ 0.431,腰椎前后位0.083~0.432.在胸部后前位下,两种模型模拟肺的剂量转换系数结果相差大约54.3%;胸部左侧位照射的肝脏剂量转换系数差异大为54.5%;胸部右侧位照射胃剂量转换系数差异大为63.8%;而腹部前后位,两种模型模拟脾脏的剂量转换系数差异大为65.0%;腰椎前后位发现胃的剂量转换系数相差大约43.7%.结论 利用两种模型模拟得到的器官剂量转换系数偏差可达50%以上,由于MIRD模型的解剖结构过于简化,计算误差较大.利用体素模型得到的转换系数数据更加科学合理.

  • 基于蒙特卡罗数学模型两种脊柱全景X射线成像技术受检者辐射剂量的对比研究

    作者:金瑞;曾勇明;刘先凡

    目的 比较两种脊柱全景X射线成像技术对受检者产生的辐射剂量.方法 使用仿真体模进行实验,摸索出该体模在日本岛津Sonialvision safire17设备Slot scan脊柱全景成像的适宜成像条件,然后在GE Discovery XR650型DR系统上对该体模进行不同曝光条件的DR脊柱全景成像,3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两种成像技术的图像进行评分,选择图像质量评分均值接近的对应成像参数为实验成像参数.将相关成像参数及X射线机信息输入PCXMC 2.0软件,计算受检者脊柱全景成像的器官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结果 Slot scan脊柱全景成像的适宜成像条件为高质量全景成像模式(HQ模式)、SID 150 cm、100 kVp和2 mAs,DR手动曝光模式脊柱全景成像相当图像质量的成像条件为SID 200 cm、100 kVp和3.2 mAs.Slot scan HQ模式、DR手动曝光模式和DR自动曝光模式脊柱全景成像的有效剂量(E)分别为(0.118 7±0.001 4)、(0.084 7±0.000 8)和(0.158 0 ±0.001 5)mSv,DR手动曝光模式的有效剂量明显低于其余2种模式(F=3 007.293,P<0.05);除乳腺以外,DR手动曝光模式的器官剂量均低于Slot scan HQ模式的器官剂量(P<0.05);除甲状腺、食管、肺以外,DR自动曝光模式的器官剂量均高于另外两种成像方式的器官剂量(P<0.05).结论 两种手动全景成像技术的辐射剂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合理选择全景成像技术的曝光参数和模式可实现低剂量全景X射线成像.

  • 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机质量检测技术研究

    作者:祖贺飞;程江波

    X射线摄影机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影像检查设备,其生成的医学影像作为重要的临床诊断依据,对患者和医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一种针对大型医院的X射线摄影机的质量检测技术,此技术基于一种多功能X射线检测仪和多种性能体模,能够方便地检测X线机的重要参数并评价其图像质量,适合临床工程师对X线机进行日常质量控制.

  • 对比常规X射线与X射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用于骶尾骨侧位摄影中的价值

    作者:张洁诚;徐蓉;蔡裕兴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X射线摄影与X射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TS)在骶尾骨侧位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就诊的疑有骶尾骨病变患者214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116例;年龄38~59岁,平均年龄43.2岁。先后进行常规X射线摄影和DTS,比较两种成像技术获得的骶尾骨图像质量。结果 DTS诊断,骶尾骨骨折患者121例,骶尾骨脱位患者27例;常规X射线摄影诊断,骶尾骨骨折患者91例,骶尾骨脱位患者31例,漏诊45例,误诊9例。 DTS的图像优秀率高达93.0%,常规X射线摄影技术中的图像优秀率为50.0%。 DTS图像比常规X射线摄影图像的清晰度高、对比度明显。常规X射线摄影像图像骶尾骨结构显示不清晰,难以确定骨折或脱位,易发生漏诊。结论 DTS可以多方位、多层面地获得清晰度高、对比度明显的骶尾骨图像,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从而避免误诊和漏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 一种小儿足负重水平侧位X射线摄影架的研制

    作者:李印亮;李伟凯;刘红光

    设计一种小儿足负重水平侧位X射线摄影架.该摄影架主要由辅助站台和伸缩套管组成.辅助站台设置有盛放无线平板探测器的凹槽;伸缩套管垂直固定于辅助站台上,上端固定有供小儿抓扶的扶手.使用该摄影架能避免X射线对小儿家属产生的辐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 电子版三角函数眼异物定位诊断报告书的设计与制作

    作者:陈新沛;代秀红;陈霄雅;李赛;马丽;胡焱伟;卢钢

    目的 设计电子版三角函数眼异物定位诊断报告书模板.方法 采用Delphi软件,对印刷版三角函数眼异物定位诊断报告书绘制电子版三角函数眼异物定位诊断报告书模板.通过计算机,在病例报告中生成数字报告书表.采用临床使用验证.功能包括能在影像科医生工作站计算机上书写三角函数眼异物定位诊断报告书,并能在模板上的三角函数眼异物定位坐标图上填画出相应的异物影像.结果 利用此电子版三角函数眼异物定位诊断报告书模板,不仅能在影像工作站上将填写好的诊断报告书通过网络系统打印出来,还能通过影像存储与通信系统(PACS)传输到临床医生办公室工作站上.结论 此电子版三角函数眼异物定位诊断报告书模板的应用,不仅方便了临床医生在网上的阅览,有利于眼异物的及时取出,而且达到了现代化医院需电子版病例和检查结果的要求.

  • 下肢摄片架的研究

    作者:初阳;刘广月

    目的:研究病人下肢外伤行外固定后的摄片难题。方法用1cm×1cm空心不锈钢管制造下肢摄片支架,长40 cm,宽15 cm,高15 cm。试验组:选择45例下肢外伤病人,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44岁。对照组:45例下肢外伤病人,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13~71岁,平均年龄43岁。试验组病人侧卧,健侧下肢放在摄片床上,外固定后的下肢放在下肢摄片架上,并用软布条将下肢固定在摄片架上,X射线球管与胫腓骨和摄片床垂直进行摄片。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摄X射线片。结果用下肢摄片支架共摄45张胫腓骨侧位X射线片,优良级片42张,占93.3%。对照组优良级片41张,占9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摄片架可用于病人下肢外伤行外固定后的摄片。

  • X射线摄影效应测定尺的研发与应用

    作者:黄祖武;张延伟;卿时汉;简润强;韩伟强

    目的 探讨X射线摄影测量出现误差的原因,提高X射线测量的准确性.方法 自行研制X射线摄影效应尺,由底尺、高度尺和活动尺三大部分构成,分别刻以灌注铅胶的刻度,用于实际测量.检测焦片距100 cm、物片距20 cm时显示图像尺寸与实际尺寸的大小.结果 各公司平板显示范围未能达到所标识的43 cm×43 cm,Kodak 7500、GE、佳能、西门子4家公司实际显示范围分别为41.5 cm、40.5 cm、42.5 cm、41.0 cm.而焦片距100 cm、物体厚度20 cm进行曝光时,底尺显示43.0 cm时,实际物体尺寸仅有36.0 cm,7.0 cm的物体盲区未被显示.结论 为避免图像放大引起的失真,摄影时使用X射线摄影效应测定尺即可进行准确测量,减少误差.

  • CR系统与传统屏-胶片系统的比较分析

    作者:赵惠芳;暴美林;程传生

    目的 探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系统与传统屏-胶片系统影像质量与摄片条件对比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CR资料和2005年传统屏-胶片资料各1 000例,其中男性560例,女性440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31岁.对其做影像质量与摄片条件对比分析.结果 影像质量:CR甲级片率90.0%,乙级片率9.9%,废片率0.1%;传统屏-胶片系统甲级片率56.0%,乙级片率38.0%,废片率6.0%;CR系统影像质量明显高于传统屏-胶片系统.摄片条件:CR系统在摄取较薄部位时,条件同传统屏-胶片系统甚至略低,而摄取较厚部位时,条件高于传统屏-胶片系统.结论 CR片质量高、显示清晰,广泛用于临床,摄片条件同传统屏-胶片相比,四肢小关节相同或略低,而胸片、腰椎等摄片条件要高.

  • 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致肠穿孔的X射线表现

    作者:田金生;徐文彪;罗源利

    目的 分析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致肠穿孔的临床和X射线表现,以尽可能减少肠穿孔的发生.方法 选取1645例肠套叠患儿,其中男性950例,女性695例;年龄2个月至7岁,平均年龄3.6岁.经空气灌肠复位后,有6例患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致肠穿孔.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32个月,平均年龄为17.5个月;对其临床症状、X射线表现及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肠穿孔发生的病因.结果 6例均有阵发性哭闹、腹痛、呕吐及血便等临床表现.4例首次整复出现肠穿孔,2例再次灌肠出现肠穿孔,X射线表现气腹.手术治疗回结型4例,回回结型2例,6例回肠末端及结肠局部均见不同程度缺血坏死.结论 提高肠套叠的认识,注意空气灌肠的适应证及操作方法可降低肠穿孔的发生.

  • 电子版眼球异物坐标定位系统软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

    作者:陈新沛;陈霄雅;代秀红;王骏;李赛;马丽;胡焱玮;卢钢

    目的:电子版眼球异物坐标定位系统软件是继电子版三角函数眼异物定位报告书模板的改进和完善。方法电子版眼球异物坐标定位系统软件采用Windows窗体结构设计制作而成,可应用在影像科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影像工作站,在医师输入病人有关异物信息后,能自动生成指定大小的异物阴影,并且可以随意拖动异物阴影,放置在眼球异物坐标定位图上的相应位置处。医生还可以在影像工作站上将书写好的诊断报告书通过打印机成文或通过医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传输到临床医生办公室计算机上。结果用电子版眼球异物坐标定位系统软件得出的诊断报告书,经41例眼球异物定位应用,各项设计均能满足临床的要求。结论电子版眼球异物坐标定位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方便了临床医生在网上的阅览,也有利于眼球异物的及时取出,达到了现代化医院所需电子版病历和检查结果的要求。

  • DR、CT在硅肺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曙明;高丽敏

    肺硅沉着症( silicosis )简称硅肺(旧称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二氧化硅( SiO2)粉尘沉着于肺部引起的一种常见职业病,其病变以硅结节形成和广泛的肺纤维化为特征[1]。长期从事开矿、采石、坑道作业及在石英粉厂、玻璃厂、耐火材料厂、陶瓷厂生产作业的工人易患本病。患者多在接触硅尘10~15年后发病,病程进展缓慢,即使脱离硅尘接触后,肺部病变仍继续发展[2]。本文就我院近年引进胸部X线直接数字影像系统( DR)、螺旋CT在硅肺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讨论如下。

  • 长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

    作者:罗军;张蕾;纪祥;徐翠芳;夏养萱

    目的:分析长骨成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和MR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典型特征,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长骨成软骨细胞瘤(股骨近端1例,股骨远端4例,胫骨近端4例,肱骨近端1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患者平均年龄20.4岁(12~38岁),全部行X线摄片检查,9例行CT检查,4例行MR检查.结果:全部病变发生于骨骺处,其中3例累及干骺端.病变呈偏心性生长,8例呈膨胀性改变.X线上显示6例点状或斑片状钙化,5例骨性分隔,9例周围硬化缘;CT显示9例点状或斑片状钙化,3例骨性分隔,2例层状骨膜反应,3例软组织肿胀.4例MR检查显示病灶在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质高信号,其内见斑点状低信号,其中2例见骨髓水肿,未见软组织肿块.结论:长骨成软骨细胞瘤典型发生于骨骺区,偏心生长,常有内部钙化并伴有周边硬化缘;部分不典型者可累及干骺端,少数出现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CT和MRI可以帮助更好地显示上述典型和不典型表现,综合评价有助于正确诊断.

  • 2014年苏州市X射线摄影受检者剂量水平调查

    作者:许哲

    目的 了解X射线摄影检查中成人受检者的辐射水平,分析影响剂量水平的主要因素,为我国相关诊断项目所推荐的指导水平的更新提供数据.方法 选取苏州市9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使用热释光剂量计,测量220名成年受检者不同部位的入射体表剂量(entrance surface dose,ESD),并记录相应的参数,分析影响ESD因素.结果 不同部位检查,以腰椎(LAT)检查的ESD高,胸部(PA)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56,P<0.05);每项检查均小于我国相应诊断项目所推荐的ESD指导水平.ESD均值与设备类型、医院级别以及主要摄影参数等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苏州市成人受检者X射线摄影的入射体表剂量水平低于我国现行推荐的指导水平.

  • 中央型肺癌诊治中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作者:贾伟君

    目的 探讨中央型肺癌诊疗过程中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病理学与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X线检查,49例患者行MRI检查,46例患者行CT检查.分别比较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关系,判断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正确率.结果 X线检查与CT检查在对中央型肺癌支气管生长、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变窄、肿块边界不清等方面表现相似,但在支气管炎并感染、肺上叶片絮状影、渗出性病灶、增厚的支气管黏膜扩散、支气管受累征象、纵膈等血管和脂肪组织丰富处等特殊部位其显像CT更为清晰,而X线在支气管炎并感染方面表现良好,对于血管的侵袭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狭窄的显像方面MRI表现更为优秀.以病理学判断诊断为金标准,X线诊断的正确率为86.67%、CT诊断的正确率为93.47%、MRI诊断正确率为93.88%,3种影像学检查对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正确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由于方便、快捷的优势可作为中央型肺癌诊断的首选诊断,CT对于细微病灶、肿瘤的范围具有一定优势,MRI对于血管的侵袭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狭窄显像优势明显.3种检查方法可作为中央型肺癌诊断的互补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骨肿瘤影像学与病理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小清;刘贺国

    目的 探讨骨肿瘤诊疗过程中病理学与影像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骨肿瘤120例患者的病理学与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X线检查,其中49例行MRI检查,46例行CT检查.分别比较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关系,判断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正确率.结果 X线检查与CT检查在对相关骨肿瘤周围骨质增生、硬化、破坏、病灶边界等方面表现相似,但在脊柱、骨盆病灶、头颅、软组织阴影、细微病灶等特殊部位其显像CT更为清晰,而X线在骨膜方面表现良好,对于软组织、骨髓水肿的显像方面MRI表现更为优秀.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X线诊断正确率为86.67%,CT诊断正确率为93.47%;MRI诊断正确率为93.88%,3种影像学检查对骨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正确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由于方便、快捷的优势可作为骨肿瘤诊断的首选诊断,CT对于细微病灶、肿瘤的范围具有一定优势,MRI对于软组织、骨髓水肿显像优势明显,3种检查方法可作为骨肿瘤诊断的互补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