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现代医用影像学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

Modern Medical Imagelogy 현대의용영상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肿瘤医院 《现代医用影像学》杂志社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7035
  • 国内刊号: 61-128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1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医用影像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窦克非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小肠克隆氏病中的价值

    作者:卢娴;刘永浩;张同华;陈建新;徐正道;蔡惠芳;胡翼江;陈瑛;顾佳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小肠克隆氏病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28例已知或怀疑小肠克隆氏病患者行常规CT平扫加动态增强检查,原始图像传送至工作站行三维重建后处理.仔细观察肠壁异常、黏膜及黏膜下溃疡、肠周围血管、瘘道、脓肿等.结果:28例病人诊断为小肠克隆氏病,共发现54段小肠病变.在活动性病变中,22例34段病变小肠肠壁增厚和强化,3例病变小肠明显强化而没有肠壁增厚,16例小肠与肠系膜边界模糊不清,肠系膜脂肪密度增厚,8例瘘管或瘘道形成,3例腹盆腔脓肿.在3例慢性感染性病变中,3例肠腔变形/狭窄,2例肠梗阻,1例穿孔,2例瘘管形成,1例合并硬化性胆管炎,1例合并肠淋巴瘤.结论: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小肠克隆氏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超声诊断肺部肿瘤附20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丽敏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肺癌病例的超声检测结果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对记录在档的我中心20例肺癌患者的超声图像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肺部肿瘤经超声检测可见明显实体占位性病变,部分患者伴随支气管气液相,经其他检测手段确证后发现超声检测检出率较高.结论:超声检测在观察肺部实质性病变和肿瘤内部结构方面较其他技术有其优势,与X射片和CT等技术有机结合,可以为肺部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良好支持.

    关键词: 肺部肿瘤 超声诊断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与CT诊断比较

    作者:马海波

    目的:比较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材料与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扫描,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诊断结果.结果:MRI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4.19% (81/86)明显高于CT诊断84.88% (73/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应用MRI和CT的准确率均较高,且MRI于CT,但CT价格相对更低,临床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 IUGR胎儿UA、MCA、DV多普勒测量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应用价值的研究

    作者:罗水浓

    目的:探讨多普勒测量UA、MCA、DV血流参数变化在预测IUGR胎儿不良妊娠结局中的应用及意义.材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IUGR孕妇共48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受试者UA、MCA、DV血流参数,并各自分为血流正常组及血流异常组,比较各组胎龄、出生体质量、Apart评分(≤7分)、剖宫产率及围生期死亡率.结果:与UA、MCA、DV血流正常组相比较,血流异常组胎龄、出生体质量显著降低,Apart评分(≤7分)、剖宫产率及围生期死亡率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监测UA、MCA、DV血流参数变化对预测IUGR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像诊断

    作者:黄明霞;张增俊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像学表现,旨在加深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材料与方法:对56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表现为胃腔增大22例,肠管不规则充气扩张34例,肠间隙增厚模35例,肠壁积气44例,门静脉积气者15例,腹腔积液15例,气腹9例.结论:肠壁积气、肝门静脉积气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特征性X线征象.早期诊断及早采取治疗措施,对挽救患儿生命具有重要价值.

  • 1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冷少益;余景火;黄国权;陈方满;汪健文

    目的:通过对照分析胰腺假乳头状瘤(简称SPTP) CT、MRI表现与病理资料,提高SPTP的影像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的CT、MRI影像资料,10例均接受CT平扫与增强检查,并有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女性7例,男性3例;CT平扫肿瘤均为囊实混合性,平均大直径为6.8cm;增强扫描肿瘤的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9例双期增强CT扫描均低于胰腺实质,1例在静脉期强化程度与胰腺实质基本相当,囊性成分未见强化;3例可见斑片状或蛋壳状钙化,l例肿瘤远侧胰腺体尾部萎缩,10例胰管均无扩张;4例MRI显示肿瘤为混杂信号,1例内见出血灶,增强后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SPTP的病理特征性表现为假乳头状结构形成伴局部区域性坏死.结论:SPTP多见于年轻女性,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不典型胸痛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潘亚菊

    目的:探讨在不典型性胸痛的冠心病病人诊断鉴别中使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不典型性胸痛病人,采用64排螺旋的CT冠状动脉成像,之后使用选择性的冠状动脉造影,即SCA,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基础上评价64排螺旋CT成像的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的CT冠状动脉成像分别具有91%的准确度,80%的特异度和97%的敏感度;64排螺旋的CT冠状动脉成像分别具有59%的轻度狭窄确诊率和90%的中度及以上狭窄确诊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于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64排螺旋的CT冠状动脉成像判断病变的能力较弱.结论:64排螺旋的CT冠状动脉成像基本上可以作为不典型性胸痛的冠心病病人筛查手段.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与鉴别

    作者:高文杰

    目的:对我院1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诊断特征及表现进行回顾.材料与方法:从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经由术中组织切除,通过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中选取15例,分别对其进行CT平扫、增强扫描以及病理组织检测.结果:①肿瘤可分为囊性结构和实性结构两部分,CT平扫实性结构主要表现为等密度或者低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其动脉期呈现为轻度的强化,而门静脉期则表现为较为明显的强化,在增强扫描前后,其囊性部分均表现为低密度;②10例患者的囊性与实性结构对比基本一致,1例患者则表现为以实性结构为主,另4例患者表现为囊性结构为主;③4例患者表现出侵袭性,其肿瘤的包膜非常不完整,11例患者则表现出较为完整的包膜;④大部分的肿瘤均来自胰腺,且表现为椭圆形、圆形,多有较为完整的包膜,在经过增强处理后,可观察到有明显的强化,并且与胰腺有较为清晰的分界.结论:在CT诊断中,可观察到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表现出一定的特征,表明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注意与囊腺癌、胰腺假性囊肿等进行鉴别.

  • 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比剂剂量优化

    作者:梁振华;方挺松;潘邦盛;黄钰坚;肖秀云;冯有丽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行肺动脉造影时对比剂剂量从60ml减少到25ml的可行性研究及其意义.材料与方法:将50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的病人,随机分成25ml和60ml两组进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运用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方法分别对图像进行评价分析处理,对比评价两种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两组病人都顺利完成造影检查,两组病人的图像质量无统计学意义,符合诊断要求.结论:CT肺动脉造影低对比剂用量(25ml),肺动脉显示良好,可满足临床需要.

  • 钼靶、超声与病理对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贺志华;王怀英;周小红

    目的:研究钼靶、超声及病理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早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2009年至2013年在我院经钼靶和B超检查一共发现乳腺肿块78例,住院后行手术治疗并做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手术后病理诊断,浸润导管癌44例,乳腺导管癌14例,浸润小叶癌10例,髓样癌3例,原位癌2例,黏液腺癌2例,其他癌3例.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钼靶、超声均为筛查和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两者联合应用更能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钼靶 超声 乳腺癌 诊断
  • 32例窒息新生儿大脑中动脉频谱的监测及临床追综

    作者:梁淑仪;陈莉琳;王漫漫

    目的:对32例窒息新生儿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参数进行评估,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对32例窒息新生儿和22例正常新生儿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末期速度(Vd)和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并对出院后窒息组新生儿行临床追综,追综长时间60天.结果:试验组患儿24小时内大脑中动脉的Vs、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RI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足月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新生儿大脑中动脉Vs、Vd升高,RI降低,8-10天后复查各数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愈出院新生儿电话随访新生儿一般情况均良好,发育正常.结论:窒息后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 Castleman病的CT诊断

    作者:唐恭贺

    目的:提高对多中心型Castleman病CT征象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分析了3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CT征象,总结其特征.结果:3例均为多中心分布,病理分型为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2例.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均表现轻度强化,延迟期表现为持续强化.结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多病灶性分布,轻度强化及分枝状钙化等征象可提示该病的诊断,确诊需要靠穿刺活检及实验室检查.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CT和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黄豪邦;周国坚

    目的:研究CT与核磁共振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CT和MRI资料,分析病变胰腺的部位、形态及节段性AIP的病变胰腺与正常胰腺交界面特征;另随机选取27例健康自然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胰外病变的影像特点.结果:从整体病变形态上看,观察组患者8例呈梭形或纺锤形,6例呈不规则柱状,2例呈类球形,2例呈腊肠状;全胰性病变患者9例,全部为腊肠状;两组患者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扫描CT值上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CT和核磁共振中均有不同成像特点,上述方法对该病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 胰腺囊/实性病变的影像诊断

    作者:高杰

    目的:探讨胰腺各种囊(/实)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并总结归纳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病理及临床诊断证实的胰腺囊(/实)性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39例中,胰腺真性囊肿5例、假性囊肿9例、胰腺脓肿2例,浆液性囊腺瘤4例,黏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胰腺癌伴囊性变3例.结论:正确认识胰腺囊(/实)性病变典型的影像特征,对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经阴道超声诊断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旺英;张华珍;李丽珍;张健;林燕萍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女性患者膀胱移动度(bladder neck descent BND)超声变化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50例经阴道分娩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在产后42天和3月进行BND监测.采取经会阴超声在盆底正中矢状切面下,分别在平静状态和大Valsaval动作下对膀胱颈与耻骨联合之间距离(BSD)测量,前后两者的差值即BND的值.SUI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的BND的之间进行对比.不同类型(轻,中,重)度SUI患者的BND值进行比较.结果:50例SUI患者产后BND超声图像发生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的BN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月内治疗组不同程度(轻,中,重)的SUI的BND值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经会阴超声检查测量BND为早期诊断SUI提供简单,有效的临床依据.

  • 椎动脉供血不足的MRI诊断

    作者:朱世军;宋弘丽;张伟;安忠

    目的:分析椎动脉供血不足的各种MRI征象,探讨其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临床拟诊椎动脉供血不足而行MRI检查的患者86例,进行MRI检查,对其MRI及CEMRA重建图像进行分析,对椎动脉的MRA评价主要包括其血管形态的观察以及周围组织结构改变.结果:椎动脉可见多段发病或多种病变形态共存的特点,椎动脉形态异常主要为先天发育畸形,包括管腔纤细,双侧椎动脉变细,单侧椎动脉变细以及椎动脉走行变异.血管局部狭窄,包括椎动脉起始段狭窄;颈椎段狭窄,包括椎间盘压迫、钩突关节增生压迫、横突孔增生;椎动脉颅内段扭曲狭窄等.结论:MRI尤其是MRA技术可以简便、直观显示椎动脉以及全面多方位观察它的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临床准确诊断椎动脉供血不足提供直接证据.

    关键词: 椎动脉 供血不足 MRI
  • 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单发实性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延卫

    目的:讨论超声造影对于单发的实性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将8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是甲状腺的单发实性结节,对于入组的患者先做常规的超声检查,然后做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结节的增强特征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如达峰时间(Tp)、峰值强度(Peak)、曲线下面积(AUC)和平均造影剂通过时间(MTT),然后判断实性结节的良恶性.结果:经超声造影后,良性的甲状腺实性结节主要表现为均匀分布的造影剂、结节显著增强、边界清楚且形态规则;但是,甲状腺的恶性结节造影表现则恰恰相反,不均匀分布的造影剂、结节不明显增强、边界不清且形态不规则,有时还有到灌注缺损;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在造影表现上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与常规超声相比,对良性结节超声造影检查在测量大小没有差异,但是对于恶性结节来说有差异(P<0.05).恶性结节的Peak、AUC较良性结节低,Tp较良性结节延迟(P<0.05);而对MTT,在统计学上,两者的差异并没有意义.据甲状腺结节的病理检查结果,超声造影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符合率为90%.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做为一种无创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较高.

  • 磁共振3D成像技术在眼眶部扫描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耀飞;杨全新;吴永彬;俱增武;苟程;张晶晶

    目的:探讨磁共振3D成像技术在眼眶部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我院奥泰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在2013年8月份-12月份期间对30例志愿者的眼眶部分别进行2D成像技术与3D成像技术扫描并进行对比.并比较2D成像技术与3D成像技术扫描前后对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应用3D成像技术与2D成像技术相比较:(1)扫描时间:3D成像技术扫描时间明显缩短;(2)两种技术所做图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比较:3D成像技术图像明显高于2D成像技术图像;(3)两种成像技术MR图像质量情况:3D成像技术图像质量明显好于2D成像技术.结论:磁共振3D成像扫描技术能更清楚的显示眼眶部的解剖结构、提高病变的诊断价值,减小运动伪影.

  •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

    作者:杨创勃;贺太平;贾永军;于勇;张喜荣;段海峰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8例经胸腔镜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肺淋巴管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均行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 CT,HRCT)检查及常规腹部CT检查.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临床及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8例均为女性,年龄22 ~ 49岁(平均年龄37岁),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进行性加重的劳力性呼吸困难,在常规扫描上见两肺散在或广泛均匀分布的小透亮影及囊状影,囊壁较模糊.HRCT上表现为均匀清晰薄壁小囊腔,囊腔直径几毫米至2厘米,壁厚1~2毫米,囊气腔被肺组织环绕,病变大小不一,分布无规律性;腹部CT示1例患者合并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合并腹膜后及盆腔淋巴结肿大.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以细支气管周围血管未成熟的平滑肌样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HRCT具有较特征性的表现,是本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必不可少的影像检查方法.

  • CT对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张健;郭新友

    目的:探讨CT对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64例(75处)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入院后由三组医师分别进行CT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及X线平片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检验的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结果:CT、腹部超声及X线平片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90.6%、81.3%及39.1%,腹部超声及CT检查诊断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但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p<0.05;CT检查、腹部超声及X线平片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88.0%、72.0%及36.0%,腹部超声及CT检查诊断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p <0.05;CT检查、腹部超声及X线平片对实质性脏器官诊断准确率为92.0%,84.0%及38.0%,而对空脏器官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0.0%、68.0%及32.0%,三种检查方式对实质性脏器官诊断的准确率均高于空脏器官,且CT检查及腹部超声检查的准确率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结论:CT及腹部超声均可作为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的有效手段,但相对腹部超声,CT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有效降低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值得作为有明显临床特征的腹部闭合性损伤首选诊断方案.

  • 膀胱癌的MSCT诊断

    作者:谢杰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膀胱癌,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肿瘤大小及数目的显示情况、病灶的强化程度以及判断侵犯范围的准确性.结果:30例膀胱癌CT表现为癌肿位于膀胱壁,结节直径约0.5~ 5.5 cm大小不等突向腔内软组织影,其中8例同时伴膀胱壁局限性增厚.另有1例患者仅表现为局限性膀胱壁不均匀增厚.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膀胱癌具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作为膀胱癌的常规检查项目,检查技术关键在于薄层和增强多期扫描,这对于发现病灶、大体分型、分期和定性诊断均十分重要.

  • MSCT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红;张少华;袁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全部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为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5例病人均行MSCT螺旋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技术(VRT)、大强度投影(MIP)、CT仿真内镜成像(CTVE).结果:异物位于气管内4例,右主支气管14例,右中间段支气管1例,左主支气管6例.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可靠、安全、定位准确、诊断率高的一种方法.

  • 联合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鱼汀;李国华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门诊发现有乳腺肿块的80名女性患者(良性肿瘤40例,恶性肿瘤40例),采用德国西门子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患者首先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平扫T1W1,T2W1,Flash-3D动态增强扫描,分别对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与动态增强表现进行评估,绘制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判断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后行弥散加权成像,计算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b值时乳腺良性、恶性肿瘤ADC值,利用ROC曲线判定诊断阈值,敏感性、特异性;后动态MRI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对肿瘤良恶性进行判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研究联合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MRI信号表达间无明显差异;动态增强扫描中,乳腺恶性肿瘤多为Ⅱ、Ⅲ曲线,乳腺良性肿瘤多为Ⅰ、Ⅱ曲线,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诊断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60%.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b值下(b值分别取400,800s/mm2),当b值400 s/mm2时,灵敏度为82.5%,特异度为80%,b=800s/mm2时,灵敏度为92.65%,特异度为70%.随着特异度的升高,灵敏度下降.二者联合应用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92.5%.结论:临床在诊断乳腺恶性肿瘤方面,动态增强扫描虽然能够较为准确区分,但是特异度较低;弥散加权信号特异度高,但是敏感度相对较差,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将二者结合起来,提高诊断特异度.

  • 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谭迎杰;颜剑豪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周围型肺癌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其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来笔者所在医院诊断、治疗的7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 reconstruction,MPR)对经过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重建图像进行分析,分析其诊断效果及价值.结果:MPR诊断时69例分叶征、68例细短毛刺征、62例血管集束征,均多于薄层扫描(P<0.05);两种诊断方法胸膜凹陷、空泡征差异不显著(P>0.05);SSD诊断时66例分叶征、54例胸膜凹陷,多于薄层扫描(P<0.05);SSD诊断中0例空泡征(占0%),低于薄层扫描(P<0.05);两组诊断方法细短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发病率较高,临床采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磁共振在颅底脊索瘤与侵袭性垂体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雪玲;高峥嵘;荆彦平;何杰

    目的:探讨磁共振T2W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颅底脊索瘤与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颅底脊索瘤及32例侵袭性垂体瘤的MRI信号特点.结果:在T2WI序列上颅底脊索瘤16例呈混杂高信号,2例为明显混杂高信号,10例呈混杂低信号;而侵袭性垂体瘤18例呈均匀等信号,8例呈均匀稍高信号,6例边缘或中心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28例脊索瘤中16例呈蜂窝状延迟强化,9例轻度不均匀强化,2例相对稍均匀强化,1例强化不明显;32例侵袭性垂体瘤23例较均匀中轻度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底脊索瘤与侵袭性垂体瘤在T2WI序列及动态增强中,信号强度、信号均匀度及强化特点有较明显区别,对二者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特别是蜂窝状延迟强化对脊索瘤有一定特异性.

  • 高频超声及结合心脏探头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关系研究

    作者:张淼源;钟敏;钟冬梅;李存仁;李斌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及结合心脏探头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与冠心病(CHD)危险因素关系.材料与方法: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心内科98例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按照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76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其余2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生活习惯、用药及实验室指标检测情.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不良生活习惯及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两组实验室指标即HDL-C、TG比较,未见显著差别(P>0.05),但CHOL、LDL-C及EAT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关系密切,EAT可作为冠心病早期发现的重要预测指标,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影像学诊断探讨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伟军;张宝荣;王德;任转琴;何海林

    目的:研究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该病术前影像诊断的可能性及方法.材料与方法:将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的X线及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相对照,并复习近年来对该病影像学表现有较详细描述的文献,研究该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X线表现常见为分叶状高密度肿块,轮廓清晰,边缘光滑或有毛刺,内密度可不均匀,周围无其他恶性征象.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实性结节或边界清楚以实性成分为主的包块,轮廓可呈分叶状,部分包块内见大量液性暗区,肿瘤血供丰富,对周围组织结构无明显浸润.结论: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X线及超声表现缺乏明确的特异性,形态学表现介于良恶性之间,内部密度或回声不均,结合患者病史较长,有短期内突然增大的病史时,要注意存在该病的可能,要进一步追查.

  • 鳃裂囊肿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王桂平

    目的:总结鳃裂囊肿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此类病例超声诊断正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病例的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21例肿块均为单发,肿块内部回声主要表现为:无回声型3例;无回声内伴密集点状回声型7例;类实性低回声9例;混合回声型2例.肿块来源于第1鳃裂囊肿7例;第2鳃裂囊肿12例;第3、4鳃裂囊肿2例;超声诊断正确12例(57.1%).结论:鳃裂囊肿因病理组织学成分的不同使声像图表现多样,鉴别要结合其在颈部解剖位置和声像图特征.

  • 螺旋CT增强及延时扫描在泌尿系损伤及畸形诊断中作用

    作者:黄德安;陈华;黄龙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及延时扫描在泌尿系损伤及畸形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从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泌尿系损伤及畸形患者中随机选择25例进行研究,均实施螺旋CT增强及延时扫描.观察记录患者的扫描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经CT增强及延时扫描,患者的泌尿系统损伤及畸形均得到良好显示.结论:螺旋CT增强及延时扫描在泌尿系损伤及畸形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 骨龄评价方法TW3-RUS、TW3-C carpal、RUS-CHN对比及可重复性分析

    作者:冯红梅;洪居陆;何耀强;杨冠英;朱彬;高明勇;包相华

    目的:探讨TW3-RUS、TW3-C carpal、RUS-CHN三种骨龄评价方法的差异性及可重复性.材料与方法:应用TW3-RUS、TW3-C carpal、RUS-CHN三种方法,由2名有骨龄评价培训经历的医师,阅读时间年龄为12岁的正常男性儿童的手腕部X线平片,独立盲法进行骨龄评价.结果:2名医师的骨龄评价结果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3种方法对骨龄评价结果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人组内3种方法两两比较,TW3-Ccarpal与TW3-RUS及RUS-CHN骨龄评价结果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TW3-RUS与RUS-CHN骨龄评价结果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名医师应用3种方法对12岁男童骨龄评价结果的可重复性高.对12岁男童骨龄评价,TW3-RUS与RUS-CHN法无明显差别,TW3-C carpal与TW3-RUS及RUS-CHN差别较大,推测TW3-C carpal可能不适合12岁男童骨龄评价.

  • 囊状膨胀型骨转移瘤X线诊断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王雪珍

    目的:总结探讨囊状膨胀型骨转移瘤X线诊断临床特点.材料与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囊状膨胀型骨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临床X线诊断特点.结果:40例患者原发瘤包括9例肺癌、7例鼻咽癌、6例肾癌、4例乳腺癌、3例甲状腺癌、3例食管癌、3例肝癌、1例结肠癌,4例不明转移性癌.X线诊断:40例患者中29为单发,11例为多发.其中18例发生于四肢长管状骨、6例发生于椎体、5例发生于肋骨、4例发生于骨盆、3例发生于肩胛骨、2例发生于锁骨、2例发生于颅骨.17例单纯囊状破坏,15例囊状破坏伴轻度膨胀,8例囊状破坏伴明显膨胀.30例患者病变边缘清晰,10例边缘模糊.14例骨皮质破坏、断裂,10例边缘有硬化,5例病灶内见粗细不一网格状骨梁影和散在斑点状钙化.伴有4例病理性骨折,3例截瘫.40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软组织肿胀,其中7例扪及软组织肿块.结论:囊状膨胀型骨转移瘤多发生在原发瘤1 ~11年间,与原发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发展快慢等有密切关系.

  •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复查中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作者:陈国财;易海玲;孙占友;黄立康;刘星宇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复查中的检查效果.材料与方法:选取130例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病人为研究对象,对130例患者行常规扫描后再行低剂量扫描.比较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CT扫描的效果及使用剂量.结果:两组扫描图像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薄层重建图像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扫描影像学、薄层重建影像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D、DLP和CTDIvol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即观察组扫描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螺旋CT低剂量扫描用于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的复查,可以获得与常规剂量接近的检查效果,并可有效减少CT扫描中的辐射剂量.因此提高了肺结核复查的安全性,节约了检查成本.

  • 乳腺X线图像表现类型与月经史相关性的探讨

    作者:张宝荣;任转琴;王伟军;王德;何海林;李勃

    目的:探讨乳腺X线图像表现类型与月经史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分析经GE Senographe DMR+钼铑双靶乳腺对201例女性双侧乳腺X线图像类型及临床相关资料.结果:共201例研究对象,其中脂肪型乳腺58例,占总研究对象的28.86%;少量实质型乳腺47例,占总研究对象的23.38%;多量实质型乳腺51例,占总研究对象的25.37%;致密型乳腺45例,占总研究对象的22.39%.初潮年龄≤14岁组与>14岁组相比,乳腺X线图像类型存在差异,X2=8.090,P<0.044;绝经状况分为未绝经组、已绝经组,乳腺X线图像类型存在差异,x2=49.787,P<0.000.结论:初潮年龄早、绝经前的女性,乳腺腺体含量多,乳腺密度高.

  •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解剖形态显示的影像评价

    作者:钱家新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冠状动脉解剖形态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利用Philips Brilliance 64螺旋CT,通过工作站专用冠状动脉分析软件对冠状动脉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测量冠状动脉的分支、位置、形态和变异.结果:成功行冠状动脉CTA的患者共358例,其中右侧优势型276例,左侧优势型39例,均衡型37例,共发现变异6例,其中1例两侧冠状动脉共同开口于左冠窦;1例左冠状动脉开口于肺动脉,4例副冠状动脉.358例中共发现76处心肌桥.结论:64排螺旋CT能较好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形态,可以作为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的首选检查,同时对临床及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结肠癌多层螺旋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黄霖;唐汐;郭诗武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结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12月对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影像学资料,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SCT在结肠癌的定位准确率为100%,T分期的总的准确率为85.7%[(11 +34+3)/(13 +36 +7)];N分期的总的准确率为83.9%[(30 +9 +8)/(32+ 13+ 11)];M分期准确率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的诊治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能很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 数字胃肠机与CT检查在食道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魏乐群;贺朝

    目的:探讨数字胃肠机与CT检查在食道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材料与方法:对66例患有食道癌的患者进行数字胃肠机与CT检查.结果:数字胃肠机和CT检查在不同方面表现不同,数字胃肠机在病变长度、粘膜破坏程度以及功能性改变方面,而CT检查在管壁浸润深度、淋巴结以及周围组织器官的远处转移方面.结论:数字胃肠机和CT检查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出特有的优势,有利于食道癌的早期影像学诊断,对临床疾病的确诊、治疗以及预后有着绝对性的指导意义.

  • 甲状腺癌超声诊断技术进展及其相关表现

    作者:孙燕双;蔡丽萍

    甲状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女性多于男性,发病隐匿,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早期病变,使患者的生存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超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传统超声诊断的基础上,新的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如超声弹性成像、三维超声、介入超声及超声造影,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甲状腺肿瘤诊断的准确率.本文对甲状腺癌超声诊断技术进展及其相关表现综述如下.

  • 三维彩超在绕颈脐带胎儿宫内缺氧的诊断中应用价值

    作者:黄锦钿

    目的:总结分析三维彩超检查在绕颈脐带胎儿宫内缺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2013年1月~ 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脐带绕颈胎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缺氧与否分为缺氧组55例和非缺氧组65例,通过三维彩超测量胎儿颈部与游离部脐带螺距,算出增加率,进行无应激试验,追踪产后羊水性状、胎心率变化等情况.结果:缺氧组胎心率异常率53.85%、羊水污染率52.31%以及螺距增加率(0.39±0.07)%均明显高于非缺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氧组大脑动脉指标明显低于非缺氧组,而脐动脉指标明显高于非缺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及时合理利用三维彩超检查螺距增加率及血流情况,有助于分析胎儿宫内缺氧情况,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采用B超检测宫颈大小的临床研究

    作者:覃惠萍

    目的:研究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采用B超检测宫颈大小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0期没有肿块,宫颈大小为2.58cm;Ⅰ期宫颈癌大径线平均值和95%分布区间分别为3.42cm和2.50 ~4.50cm;Ⅱb期和Ⅱa期宫颈癌大径线平均值分别为3.97 cm和4.16 cm,95%分布区间分别为2.30 ~5.70cm和4.00~5.60cm.妇科检查和术后标本测量的宫颈大小分别比B超小0.29~1.27cm和2.06~2.98cm,妇科检查的宫颈大小比术后标本测量大0.61~2.69cm.结论:B超检测宫颈大小>4.0cm多为Ⅱ期,其中宫颈大小>4.5cm多为Ⅱa期.

  • 探讨B超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谢丽芬;李东圃

    目的:对B超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36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并将其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统计符合、误诊以及积液例数,并对积液发生率以及诊断符合率进行计算.结果:研究所涉及的136例患者中,56例为异位妊娠,38例为急性盆腔炎,22例为宫内孕流产,20例为卵巢囊肿蒂扭转.经B超诊断为急腹症的患者为120例,诊断符合率为88.2%,16例患者误诊,误诊率为11.8%.112例患者发生腹、盆腔积液,占患者总数的82.4%.其中,异位妊娠50例,急性盆腔炎26例,宫内孕流产20例,卵巢囊肿蒂扭转16例.结论:在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中,B超检查具有快速、无创、易于操作、误诊率较低等诸多优点,可作为妇科急腹症诊断的首选辅助方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注意将B超检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史等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以便使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得到进一步的保障与提升.

  • 急诊床边超声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吕美粉

    急诊床边超声(Emergency Bedside Ultrasound)它有别于传统的超声检查,急诊床边超声强调的是快速和便捷;而传统超声检查更加注重某个脏器病变的检查和描述;应用急诊床边超声可以随时的评估危急重患者病情、对于危及生命的急诊疾病做出快速的诊断、引导临床侵入性操作及指导相关急诊状况的处置.总之,急诊床边超声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急诊患者的诊治效率,有效降低了侵人性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

  • CT定位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时效性及CT影像表现与临床预后的效果分析

    作者:姚国龙;王凤鹿

    高血压性脑出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并有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微创手术的开展,极大的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明显改善了预后生活质量.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住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病例145例,其中男87例,女58例,年龄39~ 88岁,平均66.5岁.术前CT情况:血肿量(不包括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积血)以西门子16排螺旋CT自带容积评估软件计算:基底节区出血82例,15~20ml 26例,21 ~50m143例,大于50ml13例;颞枕顶叶区出血18~62ml 22例;基底节-外囊区出血,15~55m125例;基底节-丘脑区出血16~ 45ml 10例,小脑出血8~ 19ml 6例.

  • 影像引导经皮穿刺聚桂醇硬化治疗肝肾囊肿的临床观察

    作者:余排卫;邵立明;余国政;邱发凯;李超伟;张文娟;李小龙;徐鲜艳

    目的:观察聚桂醇在肝肾囊肿硬化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与方法:全组肝囊肿患者38例,囊肿45个,肾囊肿患者18例,囊肿21个.在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或引流,囊肿直径<8cm者直接注入所抽液量1/10-1/4比例的聚桂醇注射液,≥8cm者先置管引流囊液,再用无水乙醇冲洗后注入一定量的聚桂醇注射液.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反应,术后1、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所有病例硬化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6.97% (64/66).全组未出现严重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聚桂醇作为硬化剂在肝肾囊肿的硬化治疗中是有效的、安全的.

现代医用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