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杨光之;李静;丁华野

    目的 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对1例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肿瘤由恶性腺上皮和肌上皮两种细胞组成,呈巢团状浸润于增生的纤维间质中;腺上皮胞质红染,位于肿瘤细胞巢中央,排列呈腺管状;肌上皮围绕腺上皮排列于肿瘤细胞巢的周边,胞质透明,核分裂多见,细胞异型明显.免疫组化具有双向性表达特征,两种上皮CK5/6均(+),腺上皮CK8/18和34βE12(+),肌上皮p63和SMA(+).结论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罕见,预后差,与浸润性导管癌、化生性癌、肉瘤等多种肿瘤易混淆;应依据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结果 鉴别.

  •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吕昌新;李良;王新美;丁宇;伊迎春

    乳腺腺上皮和肌上皮同时出现肿瘤性增生并形成界限明显的肿块,即为乳腺腺肌上皮瘤(breast adenomyoepithelioma, AME).AME是非常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肿瘤,在犬乳腺和人唾液腺中较为常见, 且大部分为良性,由Hamperl等[1]于1970年首次报道.恶性腺肌上皮瘤 (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 MAME)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而乳腺MAME非常罕见,其发病率不足原发性乳腺癌的1%[2],病例数极少,2000~2009年世界范围内报道的病例数<20例[3].本文报道了1例乳腺MAME,并复习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

  •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裴炜;张海增;石素胜;钟宇新;王翔;赵平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预后的特点.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5例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的治疗结果、光镜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复习文献.结果:5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从27岁至74岁,中位年龄53岁,均行手术治疗.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MCC)分期为Ⅰ期1例(20%).Ⅱ期4例(80%).术后随访9~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术后死亡1例(术后38个月死亡),其余4例仍生存,生存期9~64个月.术后出现复发转移2例,1例术后19个月出现胸壁及同侧腋下复发.其后全身骨转移;另1例为乳腺肿物扩大切除术后1个月出现切口处复发.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46个月.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组织学特点为存在上皮及肌上皮双向分化,主要为肌上皮细胞成分,同时伴有腺管状分化.免疫组化特征为肌上皮细胞对S-100阳性,Actin、SMA、Vimentin也可阳性,腺上皮细胞对CK、EMA、AE1/AE3阳性,而ER、PR、C-erbB2多为阴性.结论:乳腺肌上皮瘤的上皮、肌上皮成分均可发生恶变,同时恶变者罕见.以组织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检测是确诊本病的关键.治疗应采取扩大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出现局部复发怠者应行根治术,转移以血行转移多于淋巴结转移.出现复发及转移者预后差.

  •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2例报告

    作者:苑著;屈翔;王宇;张忠涛

    乳腺腺上皮和肌上皮同时出现肿瘤性增生形成境界明显的肿块,称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二者分别或同时恶变,则为恶性腺肌上皮瘤。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较罕见,国内外多为个案报道,无相关诊疗指南及成熟的临床经验可供参考和借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收治2例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病人,本文总结其诊治过程中的失败经验和教训。现报告如下。

  •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1例报告

    作者:宋庆鑫;苏东玮;盛湲;王洋;施俊义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7岁,因"右侧乳房外上象限肿块4个月"就诊,查体:右侧乳房外下象限可扪及一实性无痛性肿块,大小2.0 cm×2.0 cm,质稍硬,边界欠清楚,与皮肤无明显粘连,活动度尚可.腋下无淋巴结肿大.

  •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周晓莉;范钦和;鲍永仪;王更芳

    目的 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运用HE染色、镜检及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AME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主要形态特征是由肌上皮围绕腺上皮构成的管腔所形成的双层套管结构.2种上皮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呈巢团状.肿块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具有双相性,腺上皮表达CK8、CK18、EMA等,肌上皮表达SMA、S-100、p63等.肿瘤细胞ER、PR、Her-2阴性,CK5/6和(或)EGFR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具有基底样型乳腺癌的免疫表型.结论 恶性AME十分罕见,应与乳腺肌上皮癌、化生癌、肉瘤等多种肿瘤相鉴别,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是诊断的关键.

  •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姚少波;张晓红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 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 MAM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MAME行HE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主要由内层的腺上皮细胞及外层的肌上皮细胞组成,呈双层套管状结构。免疫表型:肌上皮细胞 CK5/6、p63、SMA、Calponin 均(+),腺上皮细胞CK18(+),两种细胞ER、PR及C-erbB-2均(-)。结论 MAME临床罕见,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是诊断关键,应注意与乳腺恶性肌上皮瘤、乳腺化生性癌、乳腺肉瘤等鉴别。

  •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高仁里;张丹;叶慧英

    目的 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肿瘤由腺上皮及肌上皮两种成分组成,主要为透明肌上皮细胞成分.肿瘤边缘呈浸润性生长,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示肌上皮细胞中P63、CK5/6、SMA、Calponin均呈阳性表达,ER及PR呈阴性,而腺上皮细胞中RE及PR呈阳性表达.结论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罕见,起源于良性腺肌上皮瘤,腺上皮及肌上皮成分均可恶变,但以肌上皮恶变多见,组织学形态结合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是诊断关键,恶性腺肌上皮瘤具较强侵袭性,如出现淋巴结转移及复发则预后不佳.

  •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影像学诊断探讨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伟军;张宝荣;王德;任转琴;何海林

    目的:研究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该病术前影像诊断的可能性及方法.材料与方法:将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的X线及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相对照,并复习近年来对该病影像学表现有较详细描述的文献,研究该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X线表现常见为分叶状高密度肿块,轮廓清晰,边缘光滑或有毛刺,内密度可不均匀,周围无其他恶性征象.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实性结节或边界清楚以实性成分为主的包块,轮廓可呈分叶状,部分包块内见大量液性暗区,肿瘤血供丰富,对周围组织结构无明显浸润.结论: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X线及超声表现缺乏明确的特异性,形态学表现介于良恶性之间,内部密度或回声不均,结合患者病史较长,有短期内突然增大的病史时,要注意存在该病的可能,要进一步追查.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