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生殖医学杂志

生殖医学

生殖医学杂志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 생식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生殖医学
  • 主办单位: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1-4645/R
  • 国内刊号: 罗宏志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SZYXZZ@periodicals.net.cn
  • 曾用名: 生殖医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协和医院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生殖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兔初级卵母细胞生发泡移植方法的研究

    作者:廉莉;李光鹏;廉颖;王敏康;宋祥芬;陈大元

    目的:以家兔为实验动物模型,探索卵母细胞生发泡(GV)互换的可行性。方法:在注射第一针卵泡刺激素(FSH)72 h后,取大耳白兔卵巢内GV期卵母细胞,用显微操作和电融合的方法,对兔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异卵间GV互换,将重构卵培养于TCM-199加10%FCS中,对重构卵进行成熟培养,后对成熟重构卵进行卵胞浆内精子注射(ICSI)和胚胎培养。结果:对987枚GV期卵母细胞进行了异卵间GV互换,成功互换272枚(27.6%),电融合后存活230枚(84.6%),在进行成熟培养后,230枚卵有178枚(77.4%)发育到MII期(排出第一极体),将成熟卵进行ICSI后,有126枚(70.8%)受精。结论:对兔初级卵母细胞进行GV互换是可行的,若将此法应用于提高高龄妇女卵母细胞的质量,将有助于解决她们的不育问题。

  • 低剂量17 β雌二醇在赠卵助孕术中的应用

    作者:朱桂金;李豫峰;靳镭;黄睿;章汉望;罗丽兰

    目的:研究恒定、低剂量微粒化17 β雌二醇(诺坤复)在赠卵助孕术中的应用。方法:1999年1月至2000年7月,应用诺坤复1~2 mg/d和黄体酮为43例接受赠卵的患者准备子宫内膜共51个周期,由40例同期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或配子输卵管内移植术(GIFT)的不孕患者和5名正常妇女提供卵母细胞。结果:供卵和接受赠卵者共移植90个周期,妊娠34例,妊娠率为38%。接受赠卵的51个周期中,临床妊娠20例,供卵者移植39例中,临床妊娠14例,妊娠率分别为39%和36%,两组间无显著差别,妊娠与未妊娠患者之间平均年龄、不孕原因和移植的胚胎数等均无显著差别。结论:在等待赠卵期间,用低剂量(1~2 mg/d)诺坤复可有效地刺激子宫内膜生长,为胚胎移植作准备。

  • 胚胎质量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陈欣洁;孙筱放;黄艳仪;陈元本

    目的:探讨胚胎质量对体外受精(IVF)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998年6月~1999年6月间的162对夫妇,195个周期的平均年龄、卵裂率、卵裂球构成比、胚胎形态、移植胚胎数、内膜厚度、种植率及多胎妊娠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妊娠周期与非妊娠周期的平均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胚胎受精率(74.7%∶63.5%)、卵裂率(74.8%∶68.1%)、全部I级胚胎移植数(60.4%∶43.7%)、至少1个I级胚胎移植数(39.6%∶31.7%)有显著性差异(P<0.05),卵裂球数构成比、移植胚胎数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内膜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正在妊娠/活婴组与流产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不同I级胚胎移植数的多胎妊娠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5)。结论:根据本实验室结果认为,形态学可作为评定胚胎质量的参数,但一旦临床妊娠,根据形态学评定的胚胎质量并不影响妊娠的结局。I级胚胎移植数与多胎妊娠的发生密切相关。

  • 实时精子分离技术(王氏管法)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徐岚;陆仁康;陈玲;张新能

    目的:为临床不育症和优生优育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精子分离技术。方法:采用实时精子分离技术(王氏管法)对20份正常精液和40份感染精液标本进行了优质精子分离纯化和去除精浆的杂质和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的效果;80例少、弱、畸形精子患者使用王氏管法筛选获得优质精子后对其配偶施行宫内人工授精(IUI)获孕效果进行了观察;与上游法和Percoll梯度法的分离效果和授精成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王氏管法在筛选优质精子、去除精浆杂质和微生物以及使用筛选后的精子作配偶IUI成功率均明显优于上游法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结论:实时精子分离技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 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组织中IV型胶原及纤维粘连蛋白的影响

    作者:王玉贤;李翘竹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Ru 486)对早孕蜕膜组织中IV型胶原、纤维粘连蛋白(FN)的影响,进一步认识米非司酮的抗早孕机理。方法:孕<60 d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药物组口服米非司酮总量为150 mg。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测定早孕蜕膜组织IV型胶原(对照组15例,药物组20例)和纤维粘连蛋白(对照组25例,药物组30例)的分布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早孕蜕膜组织中IV型胶原、FN均明显减少(P<0.01,P<0.05)。尤其是 IV型胶原在腺体基膜,FN在蜕膜细胞间质中降低为明显(P<0.01),上皮基膜、血管周围IV型胶原含量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米非司酮明显影响早孕蜕膜组织中这两种细胞外基质(ECM)的含量及分布,可使IV型胶原、FN的含量减少,而起到抗早孕作用。早孕蜕膜组织中这两种ECM成分可能受孕激素及糖皮质激素的调控。

  • 细胞凋亡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滋养细胞的表达

    作者:夏革清;孙永玉

    目的:为了探讨细胞凋亡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对早期自然流产的影响。方法:应用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自然流产(流产组)绒毛组织中滋养细胞的凋亡,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NOS的表达,利用计算机CMIAS系统,滋养细胞凋亡及原位杂交阳性表达指标以光密度(D)及数密度(N/S)表示,免疫组化阳性表达指标以N/S及阳性单位(Pu)表示,检测结果与正常人工流产(对照组)比较。结果:滋养细胞凋亡阳性指标D、N/S流产组(分别为0.48±0.04及0.045±0.002)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35±0.06及0.031±0.003),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1);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同时显示阳性细胞表达指数流产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凋亡与iNOS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滋养细胞凋亡和iNOS的表达在早期自然流产中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的发生和iNOS表达有关。

  •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胚胎形态及临床结果比较

    作者:周颖;叶碧绿;黄学峰;林金菊;郑菊芬;赵军招;周红卫;历小;陈亦红;周玮

    目的:比较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两种助孕技术处理后的胚胎形态和临床结果。方法:90对夫妇进行93个ICSI/IVF治疗周期(ICSI 45周期,IVF 48周期),比较两组周期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数,A、B级胚胎数和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结果:ICSI组周期平均获卵数及正常受精数(分别为11.25,6.60)与IVF组(分别为10.67,6.90)相类似(P>0.05);周期A、B级胚胎数ICSI组3.31,IVF组3.19,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周期临床妊娠率ICSI组42%,IVF组4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周期“抱婴回家”率ICSI组36%,IVF组3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CSI技术治疗严重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症可取得与常规IVF治疗主要由女方不育因素引起的不育症相似的临床效果。

  • 细胞外基质降解酶类与胚泡着床的关系

    作者:谭宗建;李尚为

    胚泡着床是妊娠建立的第一步,须经过胚泡的定位、粘着和穿透三个阶段。近年的研究表明,滋养细胞侵入子宫内膜的方式与恶性细胞相似,一些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降解有关的酶类参与了此过程。 子宫内膜基质由胶原蛋白分子构成网架,主要成分是中性粘多糖和酸性粘多糖,内有大量星形或梭形的基质细胞。在胚胎着床的过程中,子宫内膜首先发生蜕膜化反应,内膜胶原纤维部分降解,排列分散而疏松;内膜间质的组织液增多,呈暂时性水肿。胚泡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一系列蛋白酶类,降解内膜的ECM,使胚胎能够进入子宫内膜,完成着床。

  • 卵透明带避孕疫苗研究进展

    作者:周飞;彭景木便

    哺乳动物卵透明带(zona pellucida, ZP)是由卵母细胞及颗粒细胞分泌并覆盖于卵母细胞及着床前受精卵外的一层基质,人和许多动物包括猪、鼠、兔等在内的ZP都是由3~5种糖蛋白组成,称为ZP1、ZP2、ZP3等。ZP蛋白在精卵结合及精子穿透卵透明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受精过程的成败。ZP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主动免疫动物可诱发产生抗体,其相应抗ZP抗体与ZP结合能干扰卵子和卵泡细胞间信息交流,使卵子失去与同种精子结合的能力。ZP是一个不影响激素水平的特异性的抗生育阻断位点,国内外已对ZP避孕疫苗进行多层次的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无疑将为人类生殖避孕、鼠类等有害动物不孕控制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本文就ZP疫苗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破骨细胞骨吸收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东;薛延

    以绝经后骨量迅速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生殖健康领域中的重要问题。破骨细胞(osteoclast)作为骨吸收的主要细胞,对于骨量的变化具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破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骨吸收的机理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代谢性骨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综述着重论述破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骨吸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机理,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的相关因素,以期进一步推动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研究,加强骨质疏松等骨代谢疾病的治疗。

  • 140对不育夫妇溶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分析

    作者:苏兰;葛争明;焦云萍;马丽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溶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不仅造成广泛的生殖道感染,并导致不育,发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此,对140对不育夫妇作UU、CT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来自我所不育门诊140对夫妇280例不育患者。女方排除先天性不育因素及排卵障碍、内分泌失调;男方排除无精、少精症。其中原发不育74对夫妇148例,婚后夫妇同居,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避孕措施2年不育,年龄21~36岁;继发不育66对132例,末次足月产或流产后未采取避孕措施2年未育,年龄23~38岁。同时选择近2年内有生育史的健康妇女69例及男性51例(其中51对夫妇),年龄21~34岁作为对照组。 2.方法:UU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试剂由首都儿科研究所提供,取空腹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存于-20℃待测,每块测定板均有阴、阳血清对照,1∶8稀释度出现红细胞凝集为阳性。CT检测采用英国Unipath公司单克隆抗体快速免疫法(简称C-C法)检测CT抗原,用棉拭子分别取男、女受检对象的尿道分泌物、宫颈粘液,15 min后观察结果,蓝色线条为阳性。 3.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 二、结果 1.男、女不育组UU、CT阳性率:男、女不育组的UU、CT及UU、CT混合感染率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05),原发不育与继发不育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1,2)。三、讨论 男女生殖道的急、慢性感染及炎症粘连、阻塞是引起不育的主要原因。它可以由多种微生物所引起,常见的有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1]。男女性感染CT、UU后常表现为隐匿性,均可引起生殖道的炎症。女性感染UU、CT始发于下生殖道,后沿粘膜上行累及子宫、输卵管及盆腔等脏器,引起宫颈炎、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导致梗阻性输卵管炎或盆腔炎引起女性不育[2]。女性宫腔内的UU可吸附于精子头部和体部,影响精子的运动功能,影响精子与卵子的接触和受精[3]。男性感染CT、UU可引起前列腺炎,导致前列腺分泌功能障碍,可使精液液化不良。UU、CT对精子吸附作用既干扰精子的发育又使精子流体阻力增大,运动速度降低从而影响了精子的密度和活动率,可致男性不育[4]。本结果显示,不育组UU、CT男女阳性率分别为23.2%、31.8%及24.3%、33.6%,明显高于对照组7.5%、6.7%及8.3%、10%。未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对UU、CT的检测,是本资料的不足之处。项裕财等[5]对1 198例不育患者UU、CT分别作分离培养法和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CT、UU阳性率为25.5%、35.3%,谷翊群等[6]用PCR对不育人群检测UU感染率为21%,Soomg等[7]用DNA探针对不育妇女CT感染率为28.3%。本结果不育组CT、UU阳性率以及混合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05),而CT、UU原发不育和继发不育组感染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CT、UU感染是影响男女不育的因素之一。有报道,CT、UU检出率与性伴侣有关,男性CT感染传给女性,女性CT感染传给男性比例分别为40%、32%,女性感染UU而男性伴侣感染为56.3%[1,8]。本组结果CT、UU经夫妇配对检验,UU、CT感染在夫妇间有相关性(P<0.01),这可能与夫妇性生活易同时感染有关。跟踪治疗(夫妇双方治疗)后复查80对不育夫妇,其中转阴者49对,妊娠28例(占57%),未转阴31例中仅2例妊娠(占6%),转阴者妊娠明显高于未转阴者(P<0.01)。提示CT、UU感染致男女不育的因素不容忽视。对不育夫妇进行CT、UU检测有利于不育原因的分析,防治CT、UU的感染有助于提高育龄夫妇的生殖健康水平,降低不育的发生率。

  • 选择性减胎术在辅助生育多胎妊娠中的应用

    作者:苏迎春;孙莹璞;乔玉环;陈秋菊;刘新贵;陈爱军

    多胎妊娠是促超排卵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等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对三胎及三胎以上的多胎妊娠可考虑在孕早期进行选择性减胎治疗,以改善妊娠结局[1]。我们对10例IVF-ET后的三胎及四胎妊娠者,术前知情同意下,在阴道B超的引导下经阴道进行减胎,效果满意。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5月,在我院接受IVF-ET后获多胎妊娠者共30例,占常规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临床妊娠总数的45%(30/67)。三胎及四胎妊娠12例,其中1例三胎妊娠者拒绝减胎,孕3个月复查自然减为双胎,现已分娩,新生儿无异常;另1例三胎因漏诊于孕33周早产,其余10例施行选择性减胎术。患者年龄平均29.7岁,胚胎移植数平均4.33个。10例中合并子宫小肌瘤2例,瘤体大小为15 mm×13 mm及18 mm×13 mm,分别位于子宫浆膜下和肌层;合并体质瘦弱2例,其中1例伴有中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四胎2例。患者均要求减成双胎,手术分别选择在末次月经后60~68 d进行,术前3 d无腹痛及阴道出血。

  • 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技术服务规范国际研讨会纪要

    作者:黄俊;陈振文

    为了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服务质量,借鉴国外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领域的规范化管理的经验,根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双方签署的《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领域合作的战略框架(1998~2003)》和2000年度计划,由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北京市妇产医院承办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技术服务规范国际研讨会于2000年12月2~5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研究署(WHO/RHR)的官员、国际家庭健康(FHI)、志愿者外科结扎协会(AVSC)、霍普金斯大学的非赢利机构(JHPIEGO)、国际卫生培训项目(INTRAH)以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等国际机构的代表,以及来自老挝、柬埔寨和国内11个省、市、自治区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领导也参加了会议。

  • 艾滋病形势与进展

    作者:张孔来;夏冬艳

    回顾历史,人类的生存与进步总是与不断同疾病斗争相伴而行。20世纪末,人类又遇到了艾滋病(AIDS)的严峻挑战。在短短不到20年间AIDS席卷全球。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的丧失给许多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一项在肯尼亚商业农场的调查发现,AIDS造成的疾病和死亡成为雇员离职的主要原因,并大大超过年老退休的比例(1997年年老退休人员仅占离职人员的2%)。在AIDS发病率高的国家,国民生产总值每年要为此减少1%。AIDS已远远超出医学的范畴,成为影响社会各个方面的一大难题,向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仅就近期AIDS的形势及进展做一概要介绍。 HIV/AIDS的流行情况 截止到1999年底,全球HIV现存的感染者为3 430万人,因AIDS死亡者累计达1 880万人。在非洲一些国家,15~49岁成人中有1/10以上感染HIV,有的高达5个人中至少有一个已感染HIV。美国AIDS发病率有所下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海岸国家,在一些种族的亚人群中,15~49岁的男女感染率超过8%。在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些岛国HIV感染更为严重。在海地约有8%城市地区的成人和4%农村地区成人感染了HIV。前苏联各加盟国因静脉吸毒感染HIV的人数在两年内翻了一倍,其中乌克兰1995年前还没有HIV感染者,1996年已达20 000人左右,其中80%是静脉吸毒者,1999年,在俄联邦莫斯科地区的注射吸毒者中的一场HIV爆发流行,使当年报告的新病例数比前几年新病例数总和的3倍还要多,在亚洲,柬埔寨、缅甸、泰国3国的15~49岁组人群HIV感染率超过1%,其他亚洲国家感染率相对较低。 截至1999年底,我国15~49岁人群中HIV感染率为0.07%。虽然这一感染率较低,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感染者人数的绝对数却相当大,到2000年9月,我国已发现HIV感染者20 711人,741位AIDS患者,其中已死亡397人,这些只是发现的病例,专家预测,实际已感染HIV的人数可能已达到50~60万人。我国AIDS/HIV感染者哨点监测结果显示,新疆乌鲁木齐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率在1995~1997年从0上升为28.8%。广西、广东由1997年1%上升为1998年的12.8%和10.4%。感染率高的为新疆伊宁(82.2%)。监测哨点中其他人群HIV感染率仍维持较低水平,但HIV感染者、性病门诊就诊者的哨点数和感染者数较往年明显上升。药物治疗和疫苗 由美籍华人何大一教授提出的高效抗病毒疗法(HAART)虽然被证实确实有效,但有很多毒副反应,而且价格昂贵难以在发展中国家应用,还有耐药现象,停药后病毒载量反弹。现在有人又提出了两种药物治疗方案:一种被称为间歇疗法,即在高效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和停用药物间断进行。这种方法使人体免疫系统在停药期间受病毒抗原的刺激,从而保持一定的免疫力,防止停药后病毒载量的反弹,既减少了治疗费用又减少了药物的毒副反应。另一种方案是替代疗法,即羟基脲和ddi合用。这种疗法效果虽低于HAART疗法,但仍可在4~6个月内使血中高病毒含量逐渐降至很低水平,CD4细胞回复较慢但仍可持续回升。由于这两种药物价格比较便宜,治疗费用可以降低两倍。美国霍普金斯大学Book Jackson教授提出利用单剂量蛋白抑制剂(Nevivapine)阻断母婴传播。在母亲分娩时和婴儿出生后一次给予Nevivapine,即可达到在妊娠后期到婴儿出生后连续使用AZT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而且Nevivapine费用仅为4.5美元,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许多人都将终征服AIDS的希望寄托于AIDS疫苗,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用于预防AIDS的安全有效的疫苗。去年人们把一种以减毒金丝雀痘病毒为载体,插入3个HIV基因的疫苗投入I期临床试验,以检验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保护期。在此以前,这种疫苗已给800多名志愿者接种,证明无严重并发症。有关这种疫苗的安全性和效果目前尚不得而知。 行为干预 在目前药物难以彻底治愈AIDS,又无理想疫苗的情况下,针对某些高危行为进行干预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预防控制AIDS的手段。 虽然我国HIV大部分是经吸毒传播的,但HIV要扩散开来,性传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的性观念也悄然转变。1993年一项在上海50所大学中进行的调查发现,19%的男生和17%的女生曾发生婚前性行为,1988年的一项研究中,大约有2%的北京市民承认曾有婚外性行为,1994年这一比例上升到8%。1990年一项对全国城市和农村20 000人的调查显示,有6%的人有婚外性行为。开放的性行为方式后面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一旦我国的HIV感染率升高到一定程度,HIV很可能通过性传播以过去数倍的速度播散到一般人群中,因而一些致力于预防和控制AIDS的人士提出了预防AIDS行为改变的ABC原则:A代表absitinence,即禁欲;在做不到A的时候要做到B,B代表be faithful,即忠贞,性行为仅限于固定的性伴侣;在做不到B的时候要做到C,C代表condom,即使用避孕套。这给人们预防AIDS性传播提供了多种选择。 在我国AIDS之所以没有在一般人群中造成广泛流行,与健康教育和推广避孕套的工作密不可分。有研究报道,持续正确使用避孕套预防HIV传播的效果可达90%~95%。泰国通过在妓院中实施“100%避孕套政策”及其他多种干预措施,使AIDS的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据报道,在我国某些高危人群中避孕套使用率很低。在深圳某收教所对嫖客和暗娼做的调查发现,暗娼和嫖客每次都使用避孕套的比例分别为71.0%和47.1%,暗娼不使用避孕套的主要原因是“对方不喜欢”,嫖客不使用的主要原因是“不使用避孕套无害”和“不舒服”。由于在性交易中嫖客和暗娼地位上的不平等。是否使用避孕套常取决于嫖客的意愿,阴道杀微生物剂和女用避孕套是妇女可以自主掌握的方法,如果它们安全有效并且价格合适,必将增强妇女自我保护的能力,阴道杀微生物剂的研究过去多集中在壬苯醇醚(Nonoxynol-9)上,2000年6月,联合国AIDS规划署宣布壬苯醇醚在保护妇女免受HIV感染上无效。近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I期试验发现,另一种阴道杀微生物剂PRO2000安全性良好。目前正准备进行临床II期试验。美国FDA已批准女用避孕套上市,但由于只能一次使用,所以价格难以让发展中国家妇女接受(一只2~3美元)。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多次使用的可能性。 由于直肠粘膜远较阴道上皮脆弱,肛交往往造成直肠粘膜的损伤,从而增加感染HIV的危险,所以同性恋者成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截至1996年底,北京AIDS感染者中48%是男同性性接触者,1998年在已检测过的男性性接触者中,2.5%已感染AIDS。1999年升至17.7%。有研究显示,我国有3%~4%的人是同性恋者或有同性恋性行为,约有3 600~4 800万人。1998年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开始了针对男同性恋的干预项目,以定期发干预材料为主、热线为辅。干预一年后1999年调查显示,阅读干预材料后男性同性恋中24.6%的人减少了同性性伴数,曾与陌生男性性交者有67.9%减少了此种性交,曾肛交者44.8%减少了肛交,在插入性性行为中每次使用避孕套者上升至11.5%(1998年仅为0.5%),由不用避孕套到开始用者为63.7%,使用次数上升者占23.5%。由于同性恋者常不被社会主流所容,简单地采取压制和禁止同性恋可能会使预防HIV感染更加难以开展。在AIDS的预防中针对同性恋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引导他们在性行为中保护自己,采取安全性行为是一种比较可取的方法。 据有关研究显示,性病引起的生殖道溃疡和炎症可使感染HIV的危险增加2~9倍,所以通过控制性病来降低HIV的流行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措施。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在预防HIV方面的做法给我们一些很好的启示。这两个国家采取了一些很相似的做法,但结果却各异。坦桑尼亚是加强有症状的性病综合征的诊断治疗,乌干达是对有症状和没有症状的性病病人进行治疗,两地都在治疗的同时开展宣传教育和推广男用避孕套,都是希望通过控制性病的流行来降低HIV发病率,但坦桑尼亚在干预两年后HIV感染减少了40%,而乌干达却未取得成功。原因在于坦桑尼亚HIV的流行在项目开展时尚处于早期阶段,HIV血清现患率估计为4%,而乌干达已有16%感染了HIV。这就告诉我们在流行前或流行的早期实施对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HIV的流行,而一旦HIV流行到一定程度,短期的性病预防与控制可能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我们HIV的流行率目前还很低,据1999年资料显示为0.07%,及时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可能对扼制HIV的流行大有帮助,在我国已有诸多人士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 献血人群和吸毒人群是HIV高危人群。目前吸毒仍是我国HIV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约有70%的HIV感染是由吸毒引起的。1999年云南省静脉吸毒者平均HIV流行率为27.8%,广西百色地区吸毒人群中为35.7%。广西吸毒人群中共用注射器现象很严重,占76.7%。国外的经验表明,推行针具交换、美莎酮维持治疗、宣传教育及推广避孕套等一系列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吸毒人群中HIV的流行是非常有效的。例如,白俄罗斯在吸毒人群中进行宣传教育、推广避孕套,同时提供清洁的注射器,两年后大约预防了2 000名HIV感染者。而美国一项研究也表明用美沙酮替代疗法可以显著降低HIV感染的危险。这些对我国控制吸毒人群中的HIV流行也有参考价值,但目前在我国推行起来还存在着认识上的问题。近年来,在献血人群中HIV流行十分严重。我国某县有偿献血员中HIV感染率为9.1%,非献血员HIV感染率为0.6%,有偿献血浆者HIV感染率为25.9%,高于无偿献血浆者。虽然我国已制定了献血法,但在利益的驱动下,仍有非法采血(浆)存在。虽然血站实施了HIV抗体检测,但一项研究表明,在我国某县,采取对献血者进行HIV抗体筛查后,经输血传播HIV的残余危险度较高,约2 000~20 000份HIV阴性的血中可能有1份为HIV感染的血。所以仍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残余危险度。 我国制定的预防和控制AIDS中长期规划中提出,将AIDS作为重大疾病进行防治,采取宣传教育、法制管理、监督监测及医疗咨询服务等几方面的综合防治,总体目标是:到2002年阻断HIV经采供血途径传播。扼制HIV在吸毒人群中迅速蔓延的势头,把性病的年发病增长幅度控制在15%以内,到2010年实现性病的年发病率稳中有降,把HIV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人以内。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既需要实施行为干预、倡导安全性行为,也需要医疗、基础研究的突破;既需要政府部门利用法律法规和行政力量进行控制,也离不开非政府组织从其他角度开展工作。相信如果社会各个方面都能投入热情、给予支持,我们一定可以实现有效控制AIDS的目标。

  • 正常月经和异常子宫出血机制的新概念

    作者:

    月经周期末,黄体萎缩致使雌孕激素水平下降而来月经。 月经来潮的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血管活性的变化源于1940年Markee在恒河猴中所观察到月经前内膜血管收缩,继而扩张,导致组织缺血、坏死而出血。有学者认为子宫内膜特有的螺旋动脉是月经出血的基础。近年研究表明血管活性的变化主要受前列腺素、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二是组织破坏。1961年Hisaw等发现,灵长类子宫内膜萎缩,螺旋动脉不复存在时仍有月经来潮,从而对前述观点提出异议。1991年Ludwing等发现在正常周期第28日,子宫内膜腔上皮显示灶性病变并迅速蔓延致内膜功能层大部退变,血管破口及腺体暴露。该论点在90年代开始才引起关注。近年研究认为,子宫内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其组织抑制物间的平衡失调是导致组织破坏的原因。

  • 月经机制的现代概念

    作者:

    月经是妇女具特征性的生理事件。月经初潮是女性成年开始的象征,而绝经则标志生育期的结束。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又重新修复、不留瘢痕为一种特殊有控制性的组织重建,不同于其它组织的修复。 由于初潮年龄逐渐提前,生育次数减少,现代女性一生中平均行经350~400次。1966年,Hallberg等的研究表明,每次月经平均失血量为43 ml,超过80 ml为月经过多,但临床上常难以准确估计经血量。月经使妇女失血,并带来生活上的不便,然而从进化角度看,行经时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有利于清除内膜上的病原体及发育不良的孕卵。

生殖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z1 z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z1 z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z1 z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