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生殖医学杂志

生殖医学

生殖医学杂志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 생식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生殖医学
  • 主办单位: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1-4645/R
  • 国内刊号: 罗宏志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SZYXZZ@periodicals.net.cn
  • 曾用名: 生殖医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北京协和医院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生殖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激光辅助孵化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影响分析

    作者:彭姝明;刘海鹏;陈艺;贺平;杨帆

    目的 探讨激光辅助孵化(LAH)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应用IVF/ICSI-ET治疗的PCOS患者共163例.按年龄不同将患者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又根据移植胚胎是否行LAH将不同年龄的患者分为两个亚组:LAH组(辅助孵化组)和NLAH组(非辅助孵化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结果 患者年龄<35岁时,LAH组(n=29)和NLAH组(n=33)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患者年龄≥35岁时,LAH组(n=55)的胚胎种植率(27.66%)和多胎妊娠率(50.00%)显著高于NLAH组(n=46)(分别为18.58%和16.67%)(P<0.05).结论 LAH可以改善接受IVF-ET治疗的高龄(年龄≥35岁)PCOS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但同时出现的多胎妊娠问题不容忽视,因此临床上LAH在PCOS患者中的应用仍要谨慎处理.

  • 囊胚冷冻保存时间对复苏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王雪;甄璟然;孙正怡;郁琦;邓成艳;周远征;王含必;何方方

    目的 分析冷冻保存时间对复苏后胚胎质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长期胚胎冷冻保存是否对临床结局产生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辅助生殖中心进行复苏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复苏前囊胚的冷冻保存时间将1 808个移植周期分为7组,第1组为≤90 d、第2组为91~180 d、第3组为181~360 d、第4组为361~720 d、第5组为721~1 080 d、第6组为1 081~1 440 d、第7组为≥1 441 d.比较7组的复苏后存活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以及各组间单胎的新生儿出生结局.结果 7组间胚胎存活率、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7组间的单胎新生儿出生结局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胚胎长期冷冻保存对冻融胚胎的质量及发育潜力影响不大,但囊胚长期冷冻保存的远期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不育女性心理压力对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的影响

    作者:蔡艳娜;董悦芝

    目的 探讨不育女性的心理压力对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9月在我院生殖中心门诊就诊的初诊不育女性155例,采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及内膜下容积、血管化指数(Ⅵ)、血流指数(FI)及血管化血流指数(VFI);采用中文版FPI量表对其进行心理压力的测评,分析心理压力大小对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的影响.结果 有无子女生活方式的取舍与子宫内膜下Fl(r=-0.163)、性关注与子宫内膜FI(r=-0.171)、FPI总分与子宫内膜FI(r=-0.163)、FPI总分与子宫内膜下FI(r=-0.178)具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 心理压力与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相关指数存在相关性,心理干预能否改善子宫内膜血流有待进一步研究.

  • PCOS患者促排卵过程中发生卵巢慢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汤文娟;刘雨生;黄玲莉

    目的 分析控制性超促排卵过程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育症患者发生卵巢慢反应的临床指标,以指导其降调节及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的调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生殖中心首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长方案助孕治疗的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卵巢慢反应的57例患者为A组,114例卵巢反应正常的患者为B组.根据降调药物的不同将A组分为长效GnRH-a组(A1组)和短效GnRH-a组(A2组).结果 (1)A组的体重和体重指数(BMI)显著高于B组,A组的起始Gn剂量[(125.73±27.49)U]和起始每公斤体重Gn剂量[(1.99±0.43)U/kg]显著小于B组[分别为(135.41±29.42)U、(2.38±0.54)U/kg](P均<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是PCOS卵巢慢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起始每公斤体重Gn剂量是卵巢慢反应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3)A1组和A2组相比启动日黄体生成素(LH)水平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73),A1组起始每公斤体重Gn剂量[(2.1 9±0.39)U/kg]显著高于A2组[(1.92±0.43)U/kg](P<0.05).结论 体重过大、低起始Gn剂量是PCOS患者发生卵巢慢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长效GnRH a可能较短效GnRH a更容易导致PCOS患者发生卵巢慢反应.

  • 双J管置入术治疗妊娠期急性梗阻性肾盂肾炎疗效分析

    作者:曲仕浩;徐楗荧;肖功亮;桂西青

    目的 探讨双J管置入术治疗妊娠期合并急性梗阻性肾盂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妊娠合并急性梗阻性肾盂肾炎的110例住院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n=52)与保守治疗组(n=58),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100.0%和79.3%,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治疗方式对于轻度肾积水患者的治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于中、重度肾积水患者,置管术治疗的治愈率(100,0%)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的治愈率(50.0%)(P<0.05);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所有患者均顺利诞下婴儿,婴儿无畸形;手术置管患者产后1个月返院均顺利拔除双J管.结论 双J管置入术治疗妊娠期急性梗阻性肾盂肾炎,尤其对于患侧中、重度肾积水者,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操作简单的微创方法,可作为临床上妊娠期急性梗阻性肾盂肾炎保守治疗无效时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血清及卵泡液中25-羟维生素D水平与IVF-ET早期妊娠结局的关系

    作者:马娟;何玉洁;许冰雪;阎梦民;范晶;刘师伟;王媛

    目的 探讨血清及卵泡液中25羟维生素D[25 (OH) D]水平与IVF-ET助孕治疗早期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就诊,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行IVF-ET助孕治疗的患者,共123例,测定血清及卵泡液中25(OH)D水平,根据血清及卵泡液25(OH)D水平分为<25 nmol/L组、25~50 nmol/L组和>50 nmol/L组,比较各组间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有无差异.又按照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和未妊娠组,比较两组间血清及卵泡液25(OH)D水平有无差异.结果 血清25(OH)D水平与卵泡液中25(OH)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11,P<0.001);血清不同25(OH)D水平各组中,>50 nmol/L组的胚胎种植率(53.3%)及临床妊娠率(73.3%)均显著高于<25 nmol/L组(27.5%和28.0%)(P<0.05).卵泡液不同25(OH)D水平各组中,25~50 nmol/L组及>50 nmol/L组的胚胎种植率(分别为42.3%、70.0%)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6.7%、80.0%)均显著高于<25 nmol/L组(胚胎种植率为21.4%、临床种植率为28.6%)(P均<0.05).各组间的早期流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组血清及卵泡液25(OH)D水平[分别为(38.41±13.58) nmol/L、(32.03±13.35) nmol/L]均显著高于未妊娠组[分别为(29.68±12.23) nmol/L、(23.41±11.54)nmol/L](P<0.05).结论 不孕症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IVF-ET患者的妊娠率下降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

  • 宫腔镜诊治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千花;陈奥博;徐玉萍;邢琼;贺小进;曹云霞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治在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的RIF患者105例,根据宫腔是否异常及是否行宫腔搔刮术将患者分为3组:A组,43例,患者宫腔正常,行诊刮术;B组,28例,患者宫腔正常,未行诊刮术;C组,34例,患者宫腔异常,行诊刮术.比较3组患者宫腔镜诊治后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着床率等.结果 RIF患者宫腔镜检查宫腔异常的检出率为32.38%.3组患者宫腔镜诊治后的临床结局均有所改善,105例RIF患者共94个移植周期,有56例患者获得生化妊娠,47例患者获得临床妊娠,6例流产.3组间的生化妊娠率(60.0% vs.52.0% vs.65.5%)、临床妊娠率(50.0% vs.48.0% vs.51.7%)及着床率(29.6% vs.22.6% vs.31.5%)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宫腔镜诊治能够提高RIF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对于宫腔正常的患者,宫腔镜检查的同时行宫腔搔刮术与单纯宫腔镜检查相比并未提高妊娠率.

  • Implanon皮下埋植避孕剂出血模式及副作用临床分析

    作者:姬萌霞;彭萍;刘鹏飞;刘欣燕;郁琦

    目的 观察Implanon皮下埋植避孕剂植入后出现的出血模式改变及副作用.方法 纳入有避孕需求的妇女45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植入皮下埋植避孕剂.以90 d为一个观察期,观察避孕效果、出血模式改变和副作用.随访4个观察期.记录出血模式、痛经、体重、痤疮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在观察期内,无意外妊娠发生.第1个观察期末,患者平均出血天数为28.2 d,平均出血次数为3.2次.频繁出血和/或出血时间延长、出血次数减少、出血次数正常、闭经者分别占40%、35.6%、35.6%和11.1%.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在第4个观察期末,平均出血天数降至17.3 d,平均出血次数为2.3次.频繁出血和/或出血时间延长、出血次数减少、出血次数正常和闭经者分别占11.1%、41.7%、38.9%和13.9%.使用1年后,82.4%的患者痛经完全缓解或程度减轻.使用皮埋剂后患者的平均体重[(60.5±9.8)kg]显著高于放置前[(58.0±9.9)kg](P<0.01),平均增加了(2.5±3.3)kg.其他不良反应较少,1例出现痤疮,2例出现情绪改变,1例出现嗜睡症状.结论 Implanon植入1年避孕有效(有效率100%).其主要的副作用是出血模式的改变,但出血时间延长和/或频繁出血会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逐渐改善.Implanon能有效缓解痛经,但使用后体重有所增加,其他不良反应较少.

  • 促排卵方案、授精次数对排卵障碍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尹敏娜;刘春林;刘俊;梁佩玲;周恒曦;孙玲

    目的 通过分析排卵障碍患者行促排卵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时不同促排卵方案、人工授精次数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提出佳的促排卵IUI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因排卵障碍行促排卵IUI治疗的患者共437个周期,按照不同促排卵方案分为5组:A组152个周期,采用氯米芬(CC)促排卵;B组65个周期,采用来曲唑(LE)促排卵;C组130个周期,采用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D组38个周期,采用LE+HMG促排卵治疗;E组52个周期,采用HMG促排卵治疗.比较各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治疗结局,并分析行单次IUI和双次IUI治疗的患者临床结局.结果 (1)5种不同促排卵方案中,各组患者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LH、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5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以A组低为13.82%,B组为18.46%、C组为23.85%、D组为18.42%、E组为19.23%,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C组分别发生4例、2例多胎妊娠,其余各组无多胎妊娠发生;各组均无OHSS病例发生.(3)优势卵泡为1个的患者临床妊娠率(14.49%)显著低于优势卵泡2个者(24.17%)、3个者(29.2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卵泡2个者组和3个者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优势卵泡2个者组发生了5例多胎妊娠,其余各组无多胎妊娠发生.(4)单次和双次IUI的临床妊娠率(18.84% vs.17.59%)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不同数目优势卵泡组的单、双次IUI临床妊娠率亦无统计学差异(1个者组14.63% vs.14.08%,2个以上者组25.81% vs.24.32%)(P>0.05).结论 排卵障碍患者行不同促排卵方案IUI的临床妊娠率相似,其中LE、LE+HMG方案能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且多胎妊娠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多卵泡发育能提高临床妊娠率,但是增加多胎妊娠风险;同一周期行2次IUI并不能提高临床妊娠率,不应盲目使用.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孙瑞琼;梁超鹏;张同美;王爱敏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71例,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采用Cox单因素回归模型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临床资料,进行多变量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随访入组者共229例,采用Cox单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复发组较未复发组术时年龄小[(30.2±6.1)vs.(34.5±7.2)岁]、大卵巢囊肿直径大[(6.8±2.4)vs.(5.5±2.7)cm]、rAFS评分高[(48.6±26.4)vs.(41.1±23.8)分]、术后受孕率低(12.1% vs.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初潮年龄、体重指数、痛经、不孕、人流次数、疾病患侧、是否伴有粘连、道格拉斯腔封闭、合并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腹部手术史、手术途径、术后药物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时年龄、rAFS评分、手术方式及术后受孕影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其中术时年龄大、半根治性手术及术后受孕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保护性因素,rAFS评分则是其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患者术时年龄、rAFS评分、手术方式及术后受孕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相关.术时年龄大、rAFS评分低、半根治性手术及术后受孕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相对较低.

  • 两种不同的促性腺激素用药方案在超长方案中的应用

    作者:朱光丽;吕玉珍;宋文月

    目的 比较IVF-ET周期中,两种不同的促性腺激素(Gn)用药方案在超长方案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尿卵泡刺激素(u-FSH)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方案在超长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在我中心行超长方案的IVF-ET患者378周期,根据Gn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应用u-FSH+ HMG启动;B组:在早卵泡期应用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启动,晚卵泡期加用HMG.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超促排卵中Gn用量、天数、花费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Gn总量及Gn天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Gn费用显著低于B组[(4 108.31±2 761.41)vs.(6 260.76±2 846.53)元](P<0.05).两组获卵数、优胚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取消周期原因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卵巢慢反应发生率(9.52%)显著低于B组(20.63%)(P<0.05).A组的临床妊娠率(57.63%)、着床率(37.74%)均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44.51%、29.36%) (P<0.05);两组流产率比较(11.76% vs.12.33%)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后,应用u-FSH+HMG行控制性超排卵(COH)可有效减少卵巢慢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妊娠率,同时减少患者的促排卵费用.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单原核(1PN)胚胎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亚楠;殷宝莉;张翠莲;姜李乐;韦多;谢娟珂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常常有单原核(1PN)胚胎出现.这类胚胎终发展为非整倍体的比例偏高,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极差.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1PN胚胎的研究进行总结,认为1PN胚胎的形成可能有多种机制,但尚无明确定论.因1PN胚胎的染色体组成多异常,多数研究不建议移植1PN胚胎;然而,国内外也有不少研究已证实,1PN胚胎中染色体正常者也占有一定比例,尤其是IVF-1PN胚胎,可能是正常受精的胚胎,移植IVF-1PN胚胎可获得健康的子代个体.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那些无可利用胚胎的患者,在充分告知患者知情同意后,选择IVF-1PN胚胎进行移植不失为一个选择.

  • mTOR通路参与卵泡生长发育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婉宁;董晓英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负责调控细胞生长发育,对卵泡的调节起关键作用.mTOR通路上下游的相关基因和蛋白具有不同的作用,各种因素激活相关通路后,对卵泡的发育生长起到反馈或级联放大的作用,终都可能引起卵泡的过度增殖或抑制,从而导致卵巢早衰.在中西医治疗卵巢早衰和调节卵泡发育过程中,其治病机制与mTOR通路关系密切.本文探讨mTOR通路参与卵泡生长发育的作用机制,并从调节信号通路的视角,对未来卵巢早衰的治疗进行展望.

  • 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琴静;覃莲菊;崔毓桂;刘嘉茵

    干细胞(SCs)具有在体外分化为生殖细胞的潜能,为研究生殖细胞(GCs)早期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并将为干细胞移植修复生殖功能提供细胞资源.本文综述了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ESCs/iPSCs)、新生儿附属物来源干细胞(NDSCs)以及成体干细胞(ASCs)向生殖细胞分化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同时总结了各类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时所遇到的障碍及所面临的挑战,为干细胞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SET蛋白对精原细胞株GC-1spg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朱倩;徐文丹;张蓓;许波群;高超;高莉;刘嘉茵;崔毓桂

    目的 探讨SET蛋白对精原细胞株GC-1 spg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使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在37℃、5% CO2条件下培养GC-1 spg细胞,分对照组(转染无关序列腺病毒)和实验组[转染SET干涉腺病毒(AdH1-siRNA/SET)];GC-1 spg接种于96孔板或者6孔板,转染腺病毒48 h、72 h后收集细胞,免疫荧光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SET蛋白在GC-1 spg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SET蛋白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法检测细胞的数目和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SET蛋白表达于GC-1 spg细胞的胞核和胞浆中,且胞浆分布多于胞核;转染SET干涉腺病毒后,干涉组GC-1 spg细胞中的SET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217±0.0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629±0.170) (P<0.05),同时GC-1 spg细胞的数目减少,增殖减慢,且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干涉组(21.663±1.287)%,对照组(8.813±0.671)%](P均<0.01).结论 SET蛋白在精原细胞GC-1 spg胞核和胞浆中均有表达,且胞浆分布多于胞核;GC-1 spg细胞中SET蛋白表达降低,能够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提示SET蛋白可能参与调节精子发生的过程.

  • 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医护人员围绝经期相关情况及认知调查

    作者:高凤霞;张晓颖;陈飞

    目的 了解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医护人员围绝经期相关情况及男女医护人员对围绝经期知识的认知状况.方法 对平谷区医院290名年龄40~60岁的在职医护人员以问卷形式调查女性围绝经期月经状况、围绝经期症状发生及就诊情况、男女医护人员对围绝经期知识的认知情况.结果 (1)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女性医护人员(220人)中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50.45%(111/220),其中轻度78.37%(87/111),中度19.81%(22/111),重度0.90%(1/111).发生率排前5位的症状为:疲乏无力47.73%(105/220)、易激动45.91%(101/220),失眠40.91%(90/220),骨骼肌肉疼34.09%(75/220),眩晕33.18%(73/220).接受过绝经激素治疗者16.89%(25/148).(2)对围绝经期知识的认知情况:290人中了解围绝经期症状者22.41%(65/290),知道绝经激素治疗者80.00%(232/290),推荐激素治疗者64.48% (187/290),不推荐者35.52%(103/290).参加过院内教育的女性比率(58.18%,128/220)显著高于男性比率(34.28%,24/70)(P<0.05).结论 医护人员对围绝经期远期危害认识不足,对激素治疗副作用缺乏客观认识,影响了激素治疗的推荐率及使用率.因此,重视院内医护人员的宣教,提高围绝经期知识的认知率,尤其是对围绝经期远期危害、绝经激素治疗副作用等的正确认识,将对临床实践中围绝经期的正确管理和治疗带来益处.

  • 活跃期应用间苯三酚并配合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齐育英

    目的 探讨产妇活跃期应用间苯三酚配合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 5年5月在我院待产的产妇380例,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90例)与对照组(190例),观察组产妇实施间苯三酚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对照组产妇实施传统分娩(不给予间苯三酚).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进展、分娩结局、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活跃期至胎儿分娩出时间<4 h产妇数量明显升高(63.16% vs.41.05%),活跃期时间也显著缩短[(2.9±0.3)h vs.(4.2±0.4) h],宫颈水肿消退率显著升高(92.11% vs.77.34%)(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增加(85.79% vs.60.53%),剖宫产率显著降低(14.21% vs.37.89%),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22.11% vs.50.53%)(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整体升高,颅内出血发生率降低(0.53%vs.3.68%)(P<0.05).结论 产妇分娩活跃期应用间苯三酚配合自由体位分娩能显著改善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并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HMG和HCG联合应用对排卵功能障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韦霁芸;蒋军松;莫凤明;石德敏

    目的 探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应用对排卵功能障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排卵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给予克罗米芬(CC)联合HCG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HMG和HCG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LH、E2、T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E2水平[(542.70±74.25) p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582.71±81.25) pmol/L],子宫内膜厚度[(8.36±1.85) mm]显著大于对照组[(5.68±1.24)mm](P均<0.05),研究组的排卵率(71.67%)及妊娠率(5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6.67%和26.67%) (P<0.05).结论 HMG和HCG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排卵功能障碍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及妊娠率.

  • IVF-ET后宫内外同时妊娠的急诊陷阱

    作者:邓姗

    警惕IVF-ET后宫内外同时妊娠(HP)的发生,及时诊断和处理异位妊娠,可以不影响宫内妊娠的预后.HP合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情况容易漏诊和误诊,临床上一定要提高警惕.要时刻谨记急诊分诊标准,适时合理地对患者进行诊治.

生殖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z1 z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z1 z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z1 z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