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杀微生物剂在预防HIV病毒传播中的应用

    作者:董笑月

    AIDS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以免疫调节紊乱和HIV所导致的机会性感染为特征.据估计在世界范围内有3400万人处在HIV感染携带状态,并且约有180万人在当年死于HIV/AIDS.据美国一项HIV/AIDS研究显示,全球的AIDS流行增长趋势趋于稳定,并且新发感染人群数量有所减少.虽然AIDS死亡率表现出显著下降,新发感染该病的全球人口水平依然居高不下,世界范围内HIV感染的人口数量实际上仍在增长.

  • 艾滋病形势与进展

    作者:张孔来;夏冬艳

    回顾历史,人类的生存与进步总是与不断同疾病斗争相伴而行。20世纪末,人类又遇到了艾滋病(AIDS)的严峻挑战。在短短不到20年间AIDS席卷全球。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的丧失给许多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一项在肯尼亚商业农场的调查发现,AIDS造成的疾病和死亡成为雇员离职的主要原因,并大大超过年老退休的比例(1997年年老退休人员仅占离职人员的2%)。在AIDS发病率高的国家,国民生产总值每年要为此减少1%。AIDS已远远超出医学的范畴,成为影响社会各个方面的一大难题,向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仅就近期AIDS的形势及进展做一概要介绍。 HIV/AIDS的流行情况 截止到1999年底,全球HIV现存的感染者为3 430万人,因AIDS死亡者累计达1 880万人。在非洲一些国家,15~49岁成人中有1/10以上感染HIV,有的高达5个人中至少有一个已感染HIV。美国AIDS发病率有所下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海岸国家,在一些种族的亚人群中,15~49岁的男女感染率超过8%。在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些岛国HIV感染更为严重。在海地约有8%城市地区的成人和4%农村地区成人感染了HIV。前苏联各加盟国因静脉吸毒感染HIV的人数在两年内翻了一倍,其中乌克兰1995年前还没有HIV感染者,1996年已达20 000人左右,其中80%是静脉吸毒者,1999年,在俄联邦莫斯科地区的注射吸毒者中的一场HIV爆发流行,使当年报告的新病例数比前几年新病例数总和的3倍还要多,在亚洲,柬埔寨、缅甸、泰国3国的15~49岁组人群HIV感染率超过1%,其他亚洲国家感染率相对较低。 截至1999年底,我国15~49岁人群中HIV感染率为0.07%。虽然这一感染率较低,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感染者人数的绝对数却相当大,到2000年9月,我国已发现HIV感染者20 711人,741位AIDS患者,其中已死亡397人,这些只是发现的病例,专家预测,实际已感染HIV的人数可能已达到50~60万人。我国AIDS/HIV感染者哨点监测结果显示,新疆乌鲁木齐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率在1995~1997年从0上升为28.8%。广西、广东由1997年1%上升为1998年的12.8%和10.4%。感染率高的为新疆伊宁(82.2%)。监测哨点中其他人群HIV感染率仍维持较低水平,但HIV感染者、性病门诊就诊者的哨点数和感染者数较往年明显上升。药物治疗和疫苗 由美籍华人何大一教授提出的高效抗病毒疗法(HAART)虽然被证实确实有效,但有很多毒副反应,而且价格昂贵难以在发展中国家应用,还有耐药现象,停药后病毒载量反弹。现在有人又提出了两种药物治疗方案:一种被称为间歇疗法,即在高效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和停用药物间断进行。这种方法使人体免疫系统在停药期间受病毒抗原的刺激,从而保持一定的免疫力,防止停药后病毒载量的反弹,既减少了治疗费用又减少了药物的毒副反应。另一种方案是替代疗法,即羟基脲和ddi合用。这种疗法效果虽低于HAART疗法,但仍可在4~6个月内使血中高病毒含量逐渐降至很低水平,CD4细胞回复较慢但仍可持续回升。由于这两种药物价格比较便宜,治疗费用可以降低两倍。美国霍普金斯大学Book Jackson教授提出利用单剂量蛋白抑制剂(Nevivapine)阻断母婴传播。在母亲分娩时和婴儿出生后一次给予Nevivapine,即可达到在妊娠后期到婴儿出生后连续使用AZT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而且Nevivapine费用仅为4.5美元,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许多人都将终征服AIDS的希望寄托于AIDS疫苗,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用于预防AIDS的安全有效的疫苗。去年人们把一种以减毒金丝雀痘病毒为载体,插入3个HIV基因的疫苗投入I期临床试验,以检验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保护期。在此以前,这种疫苗已给800多名志愿者接种,证明无严重并发症。有关这种疫苗的安全性和效果目前尚不得而知。 行为干预 在目前药物难以彻底治愈AIDS,又无理想疫苗的情况下,针对某些高危行为进行干预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预防控制AIDS的手段。 虽然我国HIV大部分是经吸毒传播的,但HIV要扩散开来,性传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的性观念也悄然转变。1993年一项在上海50所大学中进行的调查发现,19%的男生和17%的女生曾发生婚前性行为,1988年的一项研究中,大约有2%的北京市民承认曾有婚外性行为,1994年这一比例上升到8%。1990年一项对全国城市和农村20 000人的调查显示,有6%的人有婚外性行为。开放的性行为方式后面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一旦我国的HIV感染率升高到一定程度,HIV很可能通过性传播以过去数倍的速度播散到一般人群中,因而一些致力于预防和控制AIDS的人士提出了预防AIDS行为改变的ABC原则:A代表absitinence,即禁欲;在做不到A的时候要做到B,B代表be faithful,即忠贞,性行为仅限于固定的性伴侣;在做不到B的时候要做到C,C代表condom,即使用避孕套。这给人们预防AIDS性传播提供了多种选择。 在我国AIDS之所以没有在一般人群中造成广泛流行,与健康教育和推广避孕套的工作密不可分。有研究报道,持续正确使用避孕套预防HIV传播的效果可达90%~95%。泰国通过在妓院中实施“100%避孕套政策”及其他多种干预措施,使AIDS的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据报道,在我国某些高危人群中避孕套使用率很低。在深圳某收教所对嫖客和暗娼做的调查发现,暗娼和嫖客每次都使用避孕套的比例分别为71.0%和47.1%,暗娼不使用避孕套的主要原因是“对方不喜欢”,嫖客不使用的主要原因是“不使用避孕套无害”和“不舒服”。由于在性交易中嫖客和暗娼地位上的不平等。是否使用避孕套常取决于嫖客的意愿,阴道杀微生物剂和女用避孕套是妇女可以自主掌握的方法,如果它们安全有效并且价格合适,必将增强妇女自我保护的能力,阴道杀微生物剂的研究过去多集中在壬苯醇醚(Nonoxynol-9)上,2000年6月,联合国AIDS规划署宣布壬苯醇醚在保护妇女免受HIV感染上无效。近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I期试验发现,另一种阴道杀微生物剂PRO2000安全性良好。目前正准备进行临床II期试验。美国FDA已批准女用避孕套上市,但由于只能一次使用,所以价格难以让发展中国家妇女接受(一只2~3美元)。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多次使用的可能性。 由于直肠粘膜远较阴道上皮脆弱,肛交往往造成直肠粘膜的损伤,从而增加感染HIV的危险,所以同性恋者成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截至1996年底,北京AIDS感染者中48%是男同性性接触者,1998年在已检测过的男性性接触者中,2.5%已感染AIDS。1999年升至17.7%。有研究显示,我国有3%~4%的人是同性恋者或有同性恋性行为,约有3 600~4 800万人。1998年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开始了针对男同性恋的干预项目,以定期发干预材料为主、热线为辅。干预一年后1999年调查显示,阅读干预材料后男性同性恋中24.6%的人减少了同性性伴数,曾与陌生男性性交者有67.9%减少了此种性交,曾肛交者44.8%减少了肛交,在插入性性行为中每次使用避孕套者上升至11.5%(1998年仅为0.5%),由不用避孕套到开始用者为63.7%,使用次数上升者占23.5%。由于同性恋者常不被社会主流所容,简单地采取压制和禁止同性恋可能会使预防HIV感染更加难以开展。在AIDS的预防中针对同性恋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引导他们在性行为中保护自己,采取安全性行为是一种比较可取的方法。 据有关研究显示,性病引起的生殖道溃疡和炎症可使感染HIV的危险增加2~9倍,所以通过控制性病来降低HIV的流行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措施。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在预防HIV方面的做法给我们一些很好的启示。这两个国家采取了一些很相似的做法,但结果却各异。坦桑尼亚是加强有症状的性病综合征的诊断治疗,乌干达是对有症状和没有症状的性病病人进行治疗,两地都在治疗的同时开展宣传教育和推广男用避孕套,都是希望通过控制性病的流行来降低HIV发病率,但坦桑尼亚在干预两年后HIV感染减少了40%,而乌干达却未取得成功。原因在于坦桑尼亚HIV的流行在项目开展时尚处于早期阶段,HIV血清现患率估计为4%,而乌干达已有16%感染了HIV。这就告诉我们在流行前或流行的早期实施对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HIV的流行,而一旦HIV流行到一定程度,短期的性病预防与控制可能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我们HIV的流行率目前还很低,据1999年资料显示为0.07%,及时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可能对扼制HIV的流行大有帮助,在我国已有诸多人士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 献血人群和吸毒人群是HIV高危人群。目前吸毒仍是我国HIV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约有70%的HIV感染是由吸毒引起的。1999年云南省静脉吸毒者平均HIV流行率为27.8%,广西百色地区吸毒人群中为35.7%。广西吸毒人群中共用注射器现象很严重,占76.7%。国外的经验表明,推行针具交换、美莎酮维持治疗、宣传教育及推广避孕套等一系列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吸毒人群中HIV的流行是非常有效的。例如,白俄罗斯在吸毒人群中进行宣传教育、推广避孕套,同时提供清洁的注射器,两年后大约预防了2 000名HIV感染者。而美国一项研究也表明用美沙酮替代疗法可以显著降低HIV感染的危险。这些对我国控制吸毒人群中的HIV流行也有参考价值,但目前在我国推行起来还存在着认识上的问题。近年来,在献血人群中HIV流行十分严重。我国某县有偿献血员中HIV感染率为9.1%,非献血员HIV感染率为0.6%,有偿献血浆者HIV感染率为25.9%,高于无偿献血浆者。虽然我国已制定了献血法,但在利益的驱动下,仍有非法采血(浆)存在。虽然血站实施了HIV抗体检测,但一项研究表明,在我国某县,采取对献血者进行HIV抗体筛查后,经输血传播HIV的残余危险度较高,约2 000~20 000份HIV阴性的血中可能有1份为HIV感染的血。所以仍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残余危险度。 我国制定的预防和控制AIDS中长期规划中提出,将AIDS作为重大疾病进行防治,采取宣传教育、法制管理、监督监测及医疗咨询服务等几方面的综合防治,总体目标是:到2002年阻断HIV经采供血途径传播。扼制HIV在吸毒人群中迅速蔓延的势头,把性病的年发病增长幅度控制在15%以内,到2010年实现性病的年发病率稳中有降,把HIV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人以内。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既需要实施行为干预、倡导安全性行为,也需要医疗、基础研究的突破;既需要政府部门利用法律法规和行政力量进行控制,也离不开非政府组织从其他角度开展工作。相信如果社会各个方面都能投入热情、给予支持,我们一定可以实现有效控制AIDS的目标。

  • 杀微生物剂阴道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春晓

    长效激素缓控释阴道环给药系统在治疗女性绝经期症状和避孕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目前的研究致力于运用类似的给药系统以实现对杀微生物剂[1~3]的控释.本文综述了阴道环控释技术的发展和目前存在的不同类型的阴道环给药系统,以及杀微生物剂阴道环给药系统的发展状况.

  • 红芸豆植物凝集素长期阴道给药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静静;秦普;姚娅婷;杨姚;张田;王敏康

    目的:观察长期阴道使用红芸豆植物凝集素(RKBL)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RKBL注入小鼠阴道连续给药4个月后断颈处死小鼠,取其阴道及周围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并经苏木精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阴道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小鼠阴道在浓度≤2.5mg/只的RKBL处理后,无炎症病变,阴道粘膜上皮细胞形态完好无破损,皮下组织形态正常.而当给药浓度提高到5mg/只时,阴道黏膜浅层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化.结论:浓度≤2.5mg/只的RKBL长期使用不会引起阴道黏膜上皮细胞及皮下组织的不良反应.

  • 长期注射RKBL凝胶剂对兔阴道及直肠上皮细胞影响的研究

    作者:郑永;王静静;姚娅婷;蹇明国;张田;王敏康

    目的 对比长期使用红芸豆植物凝集素(red kidney bean lectin,RKBL)和壬苯醇醚(nonoxynol, N-9)对雌性兔阴道及雄性兔子直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使用相同浓度的RKBL凝胶剂和N-9,分别于雌兔阴道和雄兔直肠连续给药6个月.然后经耳缘静脉注射空气处死兔子,取出阴道及雄兔的直肠组织进行固定,制作石蜡切片.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处理组阴道和直肠组织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RKBL凝胶剂给药组的雌兔阴道和雄兔直肠黏膜上皮细胞均结构保持完整;而使用N-9凝胶的雌兔阴道和雄兔直肠黏膜上皮细胞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破损.结论 长期使用RKBL对阴道和直肠黏膜上皮细胞无损伤作用.

  • 外用杀微生物剂预防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的可接受性研究进展

    作者:韩琳;乌正赉

    2007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与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HIV感染者中46.39%为女性[1].尽管采取了各种预防HIV/AIDS的措施,如使用安全套、减少性伴等,但HIV/AIDS的流行趋势并未减弱,特别是女性感染者数量逐年增加.

  • 中国南方三个乡镇性服务妇女杀微生物剂可接受性研究

    作者:王瑜;姜晶梅;周月姣;何滨;刘伟;廖苏苏

    目的 分析中国南方3个乡镇性服务妇女对虚拟杀微生物剂的接受性,分析接受性不同的性服务妇女的人口学及性伴关系等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在3个乡镇的性服务场所,采用配额抽样法招募300名性服务妇女.通过接受性量表测量她们对虚拟杀微生物剂的接受性,用聚类方法分析接受性量表.结果 按接受性量表的聚类分析,将性服务妇女分为3组,即对杀微生物剂不接受组、低接受性组和高接受性组.与其他两组相比,高接受性组妇女的平均年龄较大(27.9±8.2)岁,更多的是由出租屋招募来的、有过婚姻经历(分别占41.7%、57.4%).90.0%的该组妇女的性伴类型里有商业性伴,在过去30天里她们与主要性伴和客人的平均安全套使用率低(分别为23.7%、71.3%);她们中更多的人使用过一些阴道产品,更可能经常做阴道灌洗.结论 性服务妇女的性伴类型、男用安全套使用率以及既往阴道产品使用经历,都与"杀微生物剂"这类阴道使用产品的接受性有关.

  • 杀微生物剂与性传播疾病的预防

    作者:贲昆龙

    杀微生物剂(Microbicides)是指性生活前应用于阴道和宫颈或者直肠内,能够杀灭或中和HIV-1等病毒和细菌类病原体的、人工合成的或天然的物质.使用剂型可以是凝胶、乳膏、栓剂或薄膜等.杀微生物剂特别适用于不想或不能使用安全套的人.与安全套不同,它的使用无需性伴侣的主动协同或知晓.

  • 精液源性多肽促HIV感染及相关拮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润宏;霍文哲

    性行为是目前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主要途径,超过80%的新发HIV感染是通过性传播.精液不仅是HIV的载体,而且含有能增强HIV感染的多肽.体外实验证明,精液中的前列腺磷酸酶多肽成分(PAP248-286、PAP85-120)能和精囊蛋白(SEM1、SEM2)的多肽片段形成淀粉样原纤维,显著促进HIV感染.这些精液源性多肽利用其独特的cross-β淀粉样原纤维结构和富含阳离子的表面电荷,在病毒和靶细胞间形成阳离子桥(cationicbridge),促进病毒结合靶细胞,从而增强HIV感染.因此,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发多种以精液源性多肽为靶点的药物,用于预防HIV性传播.这些药物包括阴离子聚合物、绿茶提取物(EGCG)、苯并噻唑苯胺(BTA)等.体外实验证明,这些药物能抵消精液源性多肽介导的促HIV感染的作用.文章描述了有关精液源性多肽促进HIV感染的研究,以及相关拮抗物的研发工作.

  • 杀微生物剂的可接受性与影响因素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芸;蒋岩

    全球范围内艾滋病疫情日益严重.近10年来,女性HIV感染率不断上升,成为艾滋病流行的一个明显趋势.杀微生物剂将成为女性能自主控制的预防HIV感染的新方法.国外在杀微生物剂的可接受性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多成绩.在中国,近年来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比例有所上升,女性感染者比例有较大幅度增加,因此杀微生物剂今后也是中国低避孕套使用率群体中,可以选择的预防HIV感染的一种方法.

  • 新的HIV预防技术——杀微生物剂

    作者:曾刚;汤后林;吕繁;刘康迈

    杀微生物剂作为一项可能的艾滋病病毒(HIV)预防技术,是目前国际上艾滋病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通过应用于阴道和直肠能够预防HIV经性传播,具有使用便利、女性能够自己控制等优点.目前有多个产品处于临床研发阶段,预计2007年将有产品完成临床试验,并将投放市场,为艾滋病防治增添新的有力的预防工具.该文从杀微生物剂的定义、公共卫生意义、当前研究进展和前景展望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我国开展针对杀微生物剂的研究以及制定相关防治政策提供参考.

  • 杀微生物剂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李亮助;徐建青;张晓燕

    近年来,性传播已经成为全球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在HIV疫苗研究暂时受挫的情况下,用于保护生殖道、直肠等局部粘膜部位免于HIV感染的杀微生物剂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进入临床前,对杀微生物剂进行全面可靠的安全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该文对杀微生物剂安全性评价的各个阶段所采用的评价模型,包括细胞模型、组织模型和动物模型进行了介绍,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及新进展进行了阐述.指出从分子水平上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检测指标和方法,是目前完善各种模型的当务之急.

  • 具有避孕作用的杀微生物剂

    作者:王睿睿;葛争鸣;马丽;郑永唐

    杀微生物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阴道或宫颈局部用药以防止性传播疾病的药物制剂.理想的杀微生物剂应安全、高效、廉价和稳定.杀微生物剂不一定都具有杀精子作用,兼有杀精子作用的杀微生物剂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目前研制中的杀微生物剂共有62种,其中大约有22种兼有杀精子和避孕作用,根据作用机制将这些具有避孕作用的杀微生物剂分为5类.杀微生物剂的研发面临着一些困难,但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和广泛市场.

  • 一种理想的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制剂:杀微生物剂

    作者:杨静;陈朝银;贲昆龙

    杀微生物剂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预防性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的一种新制剂,能够阻止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经生殖道和直肠黏膜感染人体.已有23种杀微生物剂进入临床试验研究阶段,预计2007年第一代杀微生物剂将投放市场.本文简要介绍了正在研究中的几类杀微生物剂的作用机制和研发现状.

  • 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杀微生物剂研究进展

    作者:张海雁;姜和;蔡绍皙;谢东

    目的 综述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杀微生物剂的研究进展.方法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评述.结果与结论 随着HIV感染黏膜及细胞机制的逐步阐明,HIV进入/融合抑制剂成为杀微生物剂开发的主流.目前在研的60多种HIV杀微生物剂候选产品中,有16种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对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可接受性的评价和改进将为杀微生物剂终成功开发奠定基础.

  • 马纳维诺凝胶作为候选杀微生物剂的生物学活性和稳定性体外评价

    作者:李良峰;贲银银;李亮助;张晓燕

    为了在体外评价马纳维诺凝胶的生物学活性和稳定性,用TZM-bl和Jurkat-T细胞系检测马纳维诺与0.015%羟乙基纤维素(HEC)复合而成的凝胶制剂的细胞毒性,对其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SVPB16和SVPC12亚型假病毒感染的活性进行评价。同时将马纳维诺溶于1.5% HEC中,终浓度为6 mmol/L ,分别置于4℃、室温、30℃和40℃,保持相对湿度75%,每隔1周检测其抗病毒活性。结果显示,当马纳维诺与HEC复合后,其细胞毒性并没有增加,而抗病毒活性轻微增强。马纳维诺凝胶置于上述4个温度,持续8周,在高于人体温度的40℃仍保持较好的抗病毒活性。综上所述,作为候选杀微生物剂,马纳维诺凝胶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和稳定性。

  • 针对艾滋病毒的局部杀微生物剂研究进展

    作者:邵家胜;卢洪洲;沈银忠;张永信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推广应用使HIV/AIDS的治疗和控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至今在艾滋病毒(HIV)感染的预防上却驻足不前,HIV疫苗研究遇到种种困难.在HIV感染者中,女性约占50%,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性途径传播而患病的.本文综述近几年在针对HIV的局部杀微生物剂方面的研究进展:Ⅱ期临床多中心试验结果显示,0.5% PRO2000能使HIV的感染率下降约30%;感染动物试验显示,含1%替诺福韦酯的阴道凝胶剂在预防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方面效果显著.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也证实,含1%替诺福韦酯阴道凝胶剂可使妇女减少39%的HIV感染风险,对高依从性妇女则可将HIV感染风险降低54%,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增加,未出现对替诺福韦酯的耐药.可以预计,针对HIV的局部杀微生物剂有望成为人类阻遏HIV肆虐的又一道有效防线.

  • 预防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杀微生物剂研究进展

    作者:张冬梅;曾忠铭;兰建萍

    从竞争情报的视角介绍了全球29个用于预防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阴道局部用候选杀微生物剂的名称、作用机制、剂型、有无避孕作用分类、发明专利申请和获得情况、新药开发所处阶段和研发机构.分析了阴道局部用杀微生物剂在技术开发和市场推广方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 预防艾滋病的杀微生物剂发展趋势研究:德尔菲法调查

    作者:张冬梅;刘叔丈;曾忠铭;曾忠禄

    通过德尔菲泫调查,预测预防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杀微牛物剂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杀微生物剂的专利分析结果提交有关专家阅读.经3轮德尔菲法技术预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两种情景:悲观情景和乐观情景.悲观情景是指到目前为止,尚不具有预见具有商业化潜力的杀微生物剂产品的基础,即目前的研究进展不能预见新产品.乐观情景是指在5年之内或5~10年内,将拥有一个有希望的杀微生物剂产品.为及时、准确地作出判断,还需持续监测和跟踪杀微生物剂领域的专利申请、研发经费投入、领先的发明人和新的候选杀微生物剂的临床试验结果.

  • 专利检索分析预防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杀微生物剂开发进展

    作者:张冬梅;刘叔文;曾忠铭;曾忠禄

    以美国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分析预防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杀微生物剂的专利技术研发进展.通过分析参与该领域竞争的国家、主要研发机构、同族专利与近期新出现的专利,结合引文和共同引文分析、内容分析和专利成熟度分析,发现该类药品处于技术开发的早期阶段,有出现具有商业化潜力新产品的迹象.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