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刺梧桐胶应用为缓控释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耿雪;李燕;王红月;阎雪莹

    刺梧桐胶来源于梧桐科植物树干分泌物,是一种天然树胶.刺梧桐胶安全无毒、吸水溶胀、生物相容性好以及可生物降解的性质,使其成为新型缓控释药物载体成为可能.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国外研究者对刺梧桐胶作为药物载体的实验研究,并认为刺梧桐胶作为缓控释药物载体有着广阔前景.

  • 杀微生物剂阴道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春晓

    长效激素缓控释阴道环给药系统在治疗女性绝经期症状和避孕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目前的研究致力于运用类似的给药系统以实现对杀微生物剂[1~3]的控释.本文综述了阴道环控释技术的发展和目前存在的不同类型的阴道环给药系统,以及杀微生物剂阴道环给药系统的发展状况.

  • 缓控释滴丸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勇;关敬之;曲韵智;高建玲

    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的缓控释滴丸剂,由于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平稳、生产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等独特优势而成为近年来引人注目的 药用剂型之一.综述缓控释滴丸剂的释药机理、制备、体内外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

  •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

    作者:张璐;刘建云;刘海霞

    缓释制剂是给药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系指药物在体内缓慢地非恒速释放的制剂.文章简单介绍了中药缓控释制剂的剂型特点、其释药类型、药用辅料、释药机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中药缓控释制剂的未来展望.

  • 微片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作者:许燕;吴双双;何雁;罗晓健;饶小勇;徐春良

    微片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系统,具有分散均匀、剂量灵活、可调节释放和定位给药等优点,还可以延长作用时间,减少服药次数;减少用药后个体性差异;克服普通片剂和胶囊剂存在的吞咽障碍等问题,能很好的被儿科人群广泛接受,已经得到了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微片应用的研究状况,以期为微片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研发思路.

  • 游离膜技术在膜控型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谢思;常新义;贺绍珑;杨美燕

    随着膜控型缓控释制剂研究的深入,游离膜技术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游离膜是一种模拟控释膜处方组成的独立平面膜,通过对其透湿性、溶胀度、渗透性及机械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能辅助制剂研发过程中处方的筛选,并为膜控制剂释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游离膜在膜控型缓控释制剂中的研究进展.

  • 化学药物口服缓控释制剂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杨;黄钦;马玉楠

    <口服缓控释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多处提到了体内外相关性,文中试图通过对体内外相关性(IVIVC)的定义、创建、评价和应用等方面的介绍,对IVIVC可行性的评估以及IVIVC与生物豁免和释放度质量标准的关系的讨论,帮助研发者理解该指导原则的相关内容.

  • 新型缓控释辅料聚(乳酸-乙醇酸)的合成工艺研究

    作者:帅放文;章家伟;王向峰;肖江;张婷;周宏灏

    目的 研究开环聚合合成聚(乳酸-乙醇酸)(PLGA)的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优选常压合成聚(乳酸-乙醇酸)的工艺条件,并进行3批重复性验证.结果 佳工艺条件确定为:催化剂辛酸亚锡和引发剂十二醇的用量分别为0.03%和0.02%,反应温度160℃,搅拌速率300r· min-1,反应10h.通过筛选两种单体的投料比,确定合成聚(乳酸-乙醇酸)5050的乙交酯和丙交酯的比例为45∶55.结论 筛选出的工艺能常压合成聚(乳酸-乙醇酸)5050,产品重均相对分子质量达到52 000,分布系数为1.5 ~1.7,工艺稳定,质量可控.

  • 米非司酮壳型阴道环的制备方法及体外释放度研究

    作者:段雪艳;王彦坤;李春晓;张莹;王介东;宁美英

    目的 研制米非司酮壳型阴道环,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 首先将药物制备成以PVPK-30为载体的固体分散体,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法进行表征.然后以硅橡胶为载体,采用热压硫化法制备米非司酮壳型阴道环,环内层为空白硅橡胶骨架,中间为含药部分,外层为无活性的硅橡胶薄膜.以200 mL(pH 4.0)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考察米非司酮阴壳型道环的体外释放度.结果 米非司酮壳型阴道环释药更为平稳,每日平均释放药物1 mg,持续释放时间至少达21 d,且批间差异小.结论 采用米非司酮固体分散体制备的壳型阴道环具有良好的缓控释特性,制备工艺稳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考察阴道环的体外释放度更方便、快速和准确.

  • 抗生素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浩;许颖;徐希明;余江南

    目的 介绍已上市抗生素缓控释制剂以及正在发展中的抗生素新型缓控释技术,为抗生素合理以及可行的缓控释制剂研发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抗生素缓控释制剂研发进展进行相关综述.结果与结论 抗生素缓控释制剂已上市品种较多,其新型制剂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对于推动制药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 辅料性质对缓控释制剂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

    作者:龚炜;赵磊磊;朱盛山

    目的 考察辅料的性质对缓控释制剂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常用于缓控释制剂的几种辅料及其对缓控释制剂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分别进行了概述.结果 辅料的聚合度、相对分子质量(Mr)、黏度等性质均能影响缓控释制剂中药物的释放.结论 辅料的性质对缓控释制剂体外释药特性有较大影响.

  • 基于缓控释技术的双相释药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杨美燕;范云周;高春生

    目的 综述双相释药系统在临床应用和研究开发上的新进展及发展前景.方法 以近年来的研究文献为基础,对基于不同释药技术的双相释药系统的特点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与结论 和单一释药模式相比,双相释药系统在临床应用上有诸多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 口服液体剂型研究进展

    作者:张锐

    本文综述了临床常用的各种口服液体剂型的特点及优势,指出了口服缓控释液体制剂血药浓度平稳、可以减少服药次数、患者顺从性高等优点,因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 丹参酮-丹酚酸-三七总皂苷均衡缓释给药系统的研究

    作者:张秋燕;李娜;崔翰明

    目的 研制一种能实现丹参-三七多组分同步均衡缓释给药的系统.方法 分别采用骨架溶蚀、固体分散体、脂质体和膜包衣控释技术将总丹酚酸、总丹参酮和三七总皂苷制成具有不同释药特性的微丸,根据其释药速度(速释、迟释和缓释微丸)将不同组分微丸进行组合,计算相似因子(f2),选择释药曲线相似度较高者进行多成分组合,并与普通胶囊对比,实现12h内同步均衡缓慢释放的组合方式.结果 丹酚酸、丹参酮和三七总皂苷的速释丸:迟释丸:缓释丸组合比例分别为1∶3∶2、1∶1∶2、2∶3∶5时,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酚酸B的释放f2为52.00,四种三七皂苷和丹酚酸B的释放相似因子为60.96,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三七总皂苷的释放相似因子为57.13,各有效组分的释药曲线相似性较高,释药速率较普通胶囊明显减缓,可实现不同组分同步均衡缓慢释放的设想.结论 应用多元微丸释药系统将性质差异较大的多类组分分别制成具有不同释药特性的微丸,并按一定方式组合,可实现多组分同步均衡缓慢释放,为多种不同组分提供一种实现缓释的新方法.

  • 盐酸二甲双胍的新剂型研究进展

    作者:李瑸;王宝艺;秦仲铮

    盐酸二甲双胍作为胰岛素增敏剂临床使用已经有60 多年的历史,其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新剂型的不断开发,缓控释制剂及微丸胶囊制剂以其毒副作用小、服药次数少,血药浓度平稳的优点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盐酸二甲双胍新剂型处方筛选和工艺优化的研究进展.

  • 应用于骨科领域的缓控释药物载体材料

    作者:冯鑫

    缓控释药物释放系统(DDS)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以各种骨修复材料为载体的药物缓控释体系是一种新型的给药方式,将DDS植人生物体内骨骼后,载体所承载的药物能够持续、稳定、高效地缓慢释放,达到修复骨缺损和药物治疗的双重目的.在治疗骨髓炎、骨肿瘤、骨结核、骨折、骨不连和人工关节置换等领域,缓控释药物载体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目前在骨科治疗中使用的载体可分为非生物降解型缓控释药物载体和可生物降解型缓控释药物载体.此外,为弥补某些单一材料的缺陷,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复合型材料逐渐成为骨科药物载体材料的研究方向之一.

  • 微球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李元振;成光;李洁

    微球(microsphere)是指药物溶解或者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常见粒径在1~40 μm之间,属于基质型骨架微粒.微球用于药物载体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十分迅速.药物制成微球后,因其对特定器官和组织的靶向性及微粒中药物释放的缓释性,已经成为近年来缓控释剂型研究的热点.微球根据材料可分为生物降解型、非生物降解型;根据临床用途可分为非靶向制剂和靶向制剂[1].

  •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

    作者:尚慧杰;郭留城

    缓释制剂是给药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系指药物在体内缓慢地非恒速释放的制剂.本文简单介绍了中药缓控释制剂的剂型特点、其释药类型、药用辅料、释药机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中药缓控释制剂的未来展望.

  • 中药缓控释微丸包衣材料处方及成型工艺研究进展

    作者:李俊霞;白艳鹤

    中医药学是我国的文明瑰宝之一,其千百年来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极为卓越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为普遍的中药汤药及丸药的劣势凸现出来,二者无论是便携性方面还是快捷性方面都无法与现代的药物相比,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现代科技将中药制成缓控释微丸从而使得其更加方便携带和服用就成为了中医药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近些年来我国对重要缓控释微丸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对其包衣材料处方和成型工艺两个较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技术攻关使得我国重要缓控释微丸的生产技术不断提升.本文将对中药缓控释微丸的包衣材料和处方组成与包衣材料成型工艺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 微海绵给药系统在皮肤局部给药中的应用

    作者:边琼;张福荣;罗华菲;王浩

    微海绵给药系统(MDS)可控制药物在皮肤特定部位的缓慢释放,显著增强药物疗效,减少皮肤局部用药产生的皮肤刺激性和全身不良反应.此外MDS还具有在较宽的pH和温度范围内结构稳定,与辅料相容性好,载药量高,易于产业化等显著优势,在皮肤病局部治疗中潜力巨大.本文介绍微海绵给药体系的释药机制和制备方法,综述其在细菌、真菌、炎症和过敏等多种皮肤疾病局部给药过程中的应用.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