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种同时具有杀伤功能和抗原递呈功能的新型细胞亚群IKDC

    作者:陆家辉;伏娇;贾云云

    近年来在小鼠体内发现了一群能产生IFN-γ并具有杀伤功能的新型细胞群(Interferon-producing killer DC, IKDC),同时表达NK细胞和DC细胞的标志性分子,在功能上,能以TRAIL依赖的方式杀伤靶细胞,并能交叉递呈抗原。目前对IKDC这群细胞的谱系来源还存在争论,但由于其拥有细胞毒作用和抗原递呈这双重功能,所以被视为连接抗肿瘤的天然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桥梁”和免疫监视的重要效应细胞。

  • 卵蛋白对致敏及哮喘小鼠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宇;张健华;张学兰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复制致敏组和哮喘组小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脾脏DC的表达.结果:致敏组DC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哮喘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意义.结论:致敏小鼠脾DC表达明显增加,但哮喘小鼠DC表达不明显.

    关键词: 哮喘 DC细胞
  • DC与CIK共培养对肝癌细胞杀伤活性的研究

    作者:陈宝安;李曼;孙载阳;李翠萍;高冲;孙耘玉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的增殖活性、表型的变化,及其对肝癌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采集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置于37℃,5%CO2培养箱培养2小时,收集非贴壁细胞用于诱导培养CIK细胞,贴壁细胞诱导分化出成熟DC,将成熟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3天,用MTT法检测DC-CIK共培养细胞杀伤SMMC-7721肝癌细胞株的活性.结果显示: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DC-CIK细胞群的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较单纯的CIK细胞更高.结论:DC与CIK共培养细胞是一种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均高于CIK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

  • 小鼠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干扰RNA对树突状细胞表面CD11c、CD80和CD86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田晋生;邓勇志

    目的:探讨小鼠树突状细胞(DC)表面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LILRB2)改变对DC的CD11c、CD80和CD86表型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应用20 ng/ml重组小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GM-CSF)+20 ng/ml IL-4刺激小鼠骨髓细胞生长,隔日进行细胞换液,第5天实验组转染LILRB2受体干扰RNA,空白对照组转染空质粒,对照组单纯换液。培养过程中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于转染72 h后,光镜下观察DC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CD11c、CD80和CD86分子表达。结果光镜下对照组与实验组均可见 DC 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实验组 CD11c (0.662±0.174)(n=12)与空白对照组 CD11c(0.675±0.237)和对照组(0.688±0.076)分子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 DC 细胞表面 CD80(0.626±0.060)较空白对照组 CD80(0.406±0.163)(n=12)和对照组CD80(0.409±0.100)表达均增加(P<0.05)。实验组DC细胞表面CD86(0.730±0.102)较空白对照组CD86(0.497±0.278)和对照组CD86(0.368±0.073)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应用LILRB2受体干扰RNA不影响DC细胞表面CD11c分子表达,而增加细胞表面CD80和CD86分子表达。细胞表面CD80和CD86分子作为免疫反应的重要协同刺激分子在抗原提呈细胞表面表达升高,则激活T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增强。

  •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浆Sema-4A水平与免疫细胞相关性研究

    作者:安坤;周文斌

    目的 检测sema-4A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患者外周血血浆中及免疫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sema-4A在GBS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作者医院收治的GBS患者18例,另选健康体检者18名作对照,并根据hughes评分将GBS患者划分为轻型与重型.收集GBS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外周血血浆及单个核细胞,利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浆中sema-4A表达水平,比较各组血浆sema-4A表达量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sema-4A在DC细胞、B细胞、CD4+T细胞等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比较各类单个核细胞表达sema-4A的差异.分析血浆sema-4A表达水平与表达sema-4A的免疫细胞频率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GBS患者急性期血浆sema-4A的表达水平〔(0.6162±0.1440)ng/mL〕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分别(0.1071±0.0328)ng/mL、(0.0904±0.0249)ng/mL),均P<0.05〕.重型GBS患者急性期血浆sema-4A表达水平高于轻型GBS〔分别为(0.7351±0.1172) ng/mL、(0.5009±0.0825)ng/mL,t=2.467,P=0.035)〕.GBS急性期患者血浆sema-4A表达水平与hughes评分呈正相关(r=0.79,P=0.025).GBS急性期患者表达sema-4A的DC细胞频率〔(3.7260±0.7516)%〕及B细胞频率〔(2.8072±0.5548)%〕高于恢复期〔分别为(1.6912±0.4322)%、(1.6039±0.3091)%;均P<0.05〕及对照组〔分别为(1.7194±0.3624)%、(1.5027±0.3208)%;均P<0.05〕.GBS急性期患者表达sema-4A的DC细胞频率与血浆sema-4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95,P=0.032).结论 GBS急性期Sema-4A表达增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DC细胞频率相关.Sema-4A可能是GBS急性期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评价指标.

  • 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树龙;姜颖;贺福初

    介绍了人体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急性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其发展规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它们在乙肝慢性化机制中的作用.

  • DC-CIK细胞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郑

    目的 观察手术联合DC-CIK细胞回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3年生存率,为原发性肝癌的生物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获取DC和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对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实验组)进行手术联合自体DC-CIK细胞回输,按RECIST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术后随访3年,计算生存率;按1∶1配对原则收集单独行手术治疗病例为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精神状态等均有提高,未见心、肝、肾等毒性反应,总体有效率达到85.5%,与对照组(40.8%)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3年生存率为9.2%,与对照组(3.9%)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DC-CIK细胞回输未引起明显毒副作用,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总体有效率及3年生存率,该联合治疗方法 实际应用价值高.

  • 恶性肿瘤自体DC、DC-CIK治疗的护理干预

    作者:汤晓丹

    现今社会,恶性肿瘤已攀升为人类第一杀手,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手术、放疗与化疗并称肿瘤治疗的三大常规方法.随着肿瘤免疫学科与生物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出一种全新的肿瘤治疗方法--生物治疗(Biotherapg).1985年美国国家癌症中心就把生物治疗列为肿瘤综合治疗的第四种模式,作为手术、放疗、化疗三大常规模式的有益补充.

  • B7.1/GM-CSF修饰的PC3-DC融合疫苗在体外抗肿瘤免疫效应

    作者:郝晓东;李常颖;薄志强;丁浩;张昌文;张志宏

    目的:制作B7.1/GM-CSF修饰的DC融合疫苗,并观察其在体外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制备完整表达GM-CSF的前列腺癌细胞(PC3细胞),从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树实状细胞(DC),应用电融合法融合DC和GM-CSF-PC3,构建B7.1/GPI蛋白并锚定于融合细胞表面;应用免疫荧光观察融合细胞形态及锚定稳定性;流式细胞进行融合细胞表形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IFN-γ分泌情况;MTr及LDH试剂盒测定融合细胞刺激同源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效应.结果:成功制备GM-CSF-PC3细胞及B7.1/GPI蛋白,成功分离DC并表达DC分子标记;B7.1/GM-CSF融合疫苗高表达DC分子标记及前列腺癌标记;T细胞增殖实验证明融合疫苗具有强烈的免疫刺激活性;细胞毒性实验证明了融合细胞具有比对照组更有效的肿瘤杀伤作用.结论:电融合技术可成功诱导DC与GM-CSF-PC3融合,体外实验中特定修饰的融合疫苗可显著的提升抗肿瘤免疫效应.

  •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郝世凯;苏相相;王丹丹;武文杰;陈晓波

    过继免疫治疗方法是目前肿瘤生物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er cels,CIK)是继LAK、TIL、CD3AK细胞之后,具有细胞增殖能力高、肿瘤杀伤能力强等特点的新一代过继免疫抗肿瘤细胞,可有效杀灭患者术后和放化疗后体能残留的微小病灶,具有特异性强、适用性广、副作用轻等优点。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s,DC)是已知的功能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在抗原递呈、识别及T细胞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DC联合CIK进行免疫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具有针对性、全面性、持久性、彻底性、广泛性、安全性等优势,能准确、高效的杀伤肿瘤细胞。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 iHBV慢性感染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杨柳絮;赵中夫

    HBV感染慢性化大致要经历: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HBV感染慢性化是引起慢性肝炎的始发因素和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HCC主要原因,所以对乙型肝炎的治疗特别是抗病毒治疗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3].目前,尽管抗病毒治疗的方法有多种,但因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仍缺乏特异的针对其cccDNA药物,机体和病原体本身的状态也影响其疗效,所以仍存在:①治疗方法和药物种类繁多但疗效不确定,难以对某种疗法和药物进行客观评价;②抗病毒治疗终点指标不一致,具体疗程尚难确定;③耐药株和准种的存在是否为病毒不能彻底清除的原因需要进一步证实;④改善感染者DC细胞功能的体细胞疗法还缺乏严格的循证医学证据等问题,现综述如下.

  • DC-CIK细胞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凤;田复明;窦长武

    随着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细胞免疫治疗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崭新模式,已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DC)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显现出明显效果.本文就CIK细胞和DC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现状加以综述.

    关键词: CIK细胞 DC细胞 肿瘤
  • 自体DC CIK NK αβT γδT细胞治疗乳腺组织细胞肉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铭栋;孟繁明;李红姬;杨丽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自体DC、CIK、NK、αβT、γδT细胞治疗组织细胞肉瘤疗效。方法抽取患者自体外周血60~100 m L,采用血细胞分离机收集其单核细胞,经细胞因子诱导并扩增C I K、N K、αβT、γδT细胞及DC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后,静脉回输CIK、NK、αβT、γδT细胞,皮下注射DC细胞,观察组织细胞肉瘤变化。结果患者左乳肿块缩小>50%,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化疗后组织细胞肉瘤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作者:李镜;付蓉;王化泉;瞿文;梁勇;刘鸿;王国锦;吴玉红;邢莉民;李丽娟;宋嘉;邵宗鸿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诊疗的40例MM患者T细胞亚群、树突状细胞(DC)、效应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Th)及调节性T细胞数量变化,分析MM患者细胞免疫指标与血红蛋白(Hb)、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血清肌酐及血清钙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初诊组CD4+/CD8+、DC1/DC2、CD8+CD25+/CD3+T细胞的比值均降低;Th1/Th2比值显著降低(P<0.05);CD4+CD25+/CD3+T细胞的比值升高(P<0.01).与初诊组相比,化疗后MM患者CD4+/CD8+、DC1/DC2及Th1/Th2比值显著升高(P<0.05).CD8+CD25+/CD3+T的比值升高.与稳定期MM患者相比,进展期患者CD4+/CD8+、DC1/DC2、Th1/Th2及CD8+CD25+/CD3+T均降低,CD4+CD25+/CD3+T升高.CD4+/CD8+、DC1/DC2及Th1/Th2降低的MM患者,同时伴有β2-MG和肌酐升高(P<0.01),血红蛋白降低(P<0.01),白蛋白及血清钙降低.CD4+CD25+/CD3+T及CD4+CD25+CD127low/CD4+T升高的MM患者,伴有β2-MG和血清肌酐上升,血红蛋白和白蛋白降低.结论 MM患者T细胞亚群、DC、辅助性T细胞及效应性T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数量减少和功能下降,调节性T细胞相对数量增多,这些异常和MM病情及预后相关.

  • 西妥昔单抗联合NK-DC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戚宁;黄孙卉;张艳桥

    目的 西妥昔单抗作为一种EGFR的单克隆抗体已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头颈部肿瘤等癌症的治疗中.近的研究证明其对肿瘤免疫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NK和DC细胞的影响,及对NK介导的AD-CC作用.本文总结了西妥昔单抗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NK-DC的抗肿瘤作用的影响,以便未来对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方案.

  • 自体DC-CIK细胞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彭大为;李建旺;元建华;刘英平;于伟玲;孟娟;罗洁

    目的:观察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树突细胞(DC)及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培美曲塞二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老年(65~79岁)晚期ⅢA~Ⅳ期非小细胞肺癌47例,24例联合治疗组患者应用自体外周血进行CIK细胞及DC细胞扩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CIK/DC-CIK表型,然后采取静脉回输方法,进行自体CIK细胞及DC细胞联合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 治疗,静脉滴注,第1天;23例单纯化疗组患者接受培美曲塞二钠单药500 mg/m2 治疗,静脉滴注,第1天.21天为1 个周期,接受2 个周期以上化疗,每2个周期评估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临床获益率(疾病控制率)分别是66.67%和56.52%(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是9.3个月和8.7 个月(P>0.05),1 年生存率分别是27.6%和25.4%(P>0.05).两组主要的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以及乏力,其中联合治疗组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Ⅰ~Ⅱ度:9.05% vs 19.09%,P<0.05,Ⅲ~Ⅳ度:2.52% vs 9.27%,P<0.05);联合治疗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Ⅰ~Ⅱ度:6.29% vs 15.09%,P<0.05;Ⅲ~Ⅳ度:2.76% vs 8.91%,P<0.05).结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均较好,但联合治疗组具有更好的临床获益及更少的不良反应,并且具有更高的生存质量.

  • 中国HIV感染长期不进展者相关免疫指标的研究

    作者:王亚男;刁莹莹;姜拥军;耿文清;刘静;张晻;张子宁;韩晓旭;代娣;尚红

    目的:研究中国HIV感染长期不进展者(Long-term nonprogressors, LTNP)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采集284例未经抗HIV治疗的LTNP、典型进展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及130例HIV抗体阴性健康人的抗凝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对CD8+T淋巴细胞、NK细胞及DC细胞进行测定.结果:LTNP 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1 104.51±511.81)个/μl]高于AIDS病人[(678.40±295.39)个/μl,P<0.05].LTNP NK细胞的绝对值[(377.59±289.23)个/μl]显著高于HIV感染者[(292.49±445.87)个/μl]和AIDS病人[(153.62±110.36)个/μl,P<0.05].LTNP CD123+DCs细胞绝对值[(6.76±3.74)个/μl]高于HIV感染者[(5.30±3.16)个/μl]和AIDS病人[(3.32±2.09)个/μl,P<0.05].LTNP CD11c+DCs细胞绝对值[(21.73±11.92)个/μl]高于HIV感染者[(14.51±9.53)个/μl]和AIDS病人[(7.27±3.74)个/μl,P<0.05].结论:LTNP CD8+T淋巴细胞、NK细胞和DC细胞高于典型进展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是延缓疾病进程的重要因素.

  • 脐血体外同时扩增造血干祖细胞、T细胞及树突状细胞

    作者:魏亚明;周华友;曹琼;兰炯采

    目的:探索体外同时扩增脐血中造血干祖细胞、T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的可能性和佳细胞因子组合方案.方法:采集健康正常足月产新生儿脐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作用下培养14天.培养于0、3、7和14天时收集细胞,用FCM分析扩增前后脐血CD34+、CD3+T及DCs细胞含量.结果:3组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实验组A:SCF+IL-3,6;B:SCF+IL-3,6,4;C:SCF+IL-3,6,4(5×)均能显著扩增脐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各组的CD34+细胞高值出现在第7天,CD34+细胞平均增加倍数10~20倍不等.在扩增初期,各组CD3+T有所下降,7天时CD3+T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4天时扩增高的组别中CD3+T细胞是新鲜脐血的2倍.DCs标志CD1a、CD80、CD83和CD86,在所有组别中培养3天时有所下降,第7天时在含IL-4的组别中有显著上升,且CD1a和CD80表达高于CD83和CD86;14天时则有所回落.IL-4对CD34+和CD3+T细胞扩增有一定促进作用.结论:脐血中T细胞、DC细胞在一定细胞因子组合下,可与CD34+细胞同时在体外被扩增和诱导分化.

  • 抗原负载的DC及CIK对结肠癌细胞SW1116杀伤活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斌;刘玉侠;何春莹;陈佳祺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以及CIK(cytokine induced cells)细胞对结肠癌细胞SW1116的体外杀伤作用,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手段.方法 用IL-4、GM-CSF、TNFα等细胞因子诱导培养DC细胞,并用抗原进行负载;用CD3Ab、IFNγ、IL -2、IL-1α等诱导培养CIK细胞,分别用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对人结肠癌细胞SW1116进行体外杀伤活性实验,比较两者对SW1116的杀伤效果.结果 抗原负载的DC和CIK对SW1116均有较强的杀伤效果,分别达到64.10%和67.70%.结论 抗原负载的DC及CIK对人结肠癌细胞SW1116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DC-CIK细胞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作者:王哲

    原发性肝癌(HCC)是全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我国HCC的比例占全球约55%[1].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手段,但由于发病隐匿,早诊早治困难,大多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手术切除率仅为10% ~30%[2].我院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DC-CIK自体免疫细胞治疗HCC,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