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尼帕病毒进入抑制剂研究进展

    作者:唐克;郭颖

    尼帕病毒(Nipah virus)属副粘病毒科亨尼帕病毒属,是在南亚各国出现的一种人畜共患病高致死率病毒.自1999年以来至少造成387人死亡,属生物安全4级病原(BSL-4),迄今为止尚无针对该病毒的疫苗或药物批准上市.近年来,以尼帕病毒进入宿主细胞为靶点的结合抑制剂和融合抑制剂是抗该病毒研究的重点,本文对此领域进行综述.

  • HIV-1进入细胞机制及进入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钦梅;吴昊

    关于HIV-1进入抑制剂的研究是HIV研究领域近年来的一个新进展,为人类深入了解HIV发病机理,开发新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并终战胜HIV带来了新的曙光.处于临床应用和试验阶段的HIV-1进入抑制剂包括:阻断gp120与CD4连接的抑制剂;作用于gp120-CCR5或gp120-CXCR4的抑制剂;直接作用于gp41介导的膜融合抑制剂.近发现一种细胞表面蛋白即细胞表面蛋白即二硫化异构酶(PDI)在HIV-1进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DI参与病毒进入的3个步骤:1)表面PDI活化;2)PDI与CD4连接;3)CD4-PDI进入gp120二硫键.新型PDI抑制剂主要针对这3个步骤,也是这类药物与以往药物作用位点不同的地方.

  • 埃博拉病毒进入抑制剂筛选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王静;陈淑敏;马铃;张瑞欣;李卓荣;余利岩;岑山

    目的:旨在以埃博拉病毒(EBOV)包膜糖蛋白(GP)为靶点,建立埃博拉病毒进入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应用该模型筛选具有特异性抑制埃博拉病毒进入的活性样品。方法利用细胞水平重组病毒技术,分别用两株不同爆发时间的 Zaire-EBOV的 GP与 HIV核心质粒(pNL4-3.Luc)共表达,制备重组病毒 EBOV-GP-Old/HIV-luc和 EBOV-GP-New/HIV-luc。利用 ELISA和荧光素酶检测技术,优化病毒产量、感染性、感染剂量及荧光活性测定时间等因素,建立药物筛选模型。利用统计学参数及阳性化合物评估该模型的稳定性和灵敏性。应用该模型,对242个样品进行初步筛选,并通过与水泡性口膜炎病毒包膜蛋白包装的重组病毒 VSVG/HIV-luc进行比较,以判断样品的特异性。结果该模型可用于靶向 GP蛋白的埃博拉病毒进入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并获得4种具有特异性抗埃博拉进入活性的样品。结论该模型可用于抗 EBOV进入药物的高通量筛选,应用该模型获得的阳性样品有助于抗 EBOV药物的发现。

  • HIV进入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耐药性发生趋势

    作者:孙坚萍;马丽英;邵一鸣

    艾滋病病毒(HIV)进入抑制剂,是继抑制HIV复制药物,如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之后的新一类抗HIV药物,主要作用在HIV进入细胞环节,是抗HIV新药研究中活跃的领域.HIV进入细胞需经过多个步骤,因此各类进入抑制剂的作用靶点各不相同.由于HIV的高度变异性,如同可产生对抗其他类抗病毒药物一样,HIV亦可产生针对各类进入抑制剂的耐药毒株.鉴于HIV进入抑制剂除T-20和Maraviroc外,多处于临床前研究,缺乏临床阶段的数据.该文将主要对各类HIV进入抑制剂的作用靶点,以及进入抑制剂耐药毒株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介绍.

  • 抗艾滋病毒化学治疗药物的新进展

    作者:张兴权

    迄今共有25种抗HIV-1的化学治疗药物在临床使用,包括8种核苷和核苷酸类及4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10种蛋白酶抑制剂,2种病毒进入抑制剂和1种整合酶抑制剂.此外,还有20多种针对HIV-1不同靶点的新药进入了临床试验研究阶段.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具有明显降低病毒载鼍,显著升高CD4~+数目,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命的效果.通过对于给药时机和药物选择,病毒对药物的耐受,药物引发的代谢并发症,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进行的深入研究,HIV-1/AIDS的化学治疗逐步进入了理性的个性化阶段.

  • 沙粒病毒进入抑制剂体外药效学评价模型的建立

    作者:张晓雨;唐克;郭家梅;陈勍;郭颖

    沙粒病毒是一类有囊膜的RNA病毒.以哺乳动物为宿主的沙粒病毒(mammarenavirus)中,有9种可致人疾病,其中8种可致人出血热.拉沙病毒(Lassa virus,LASV)感染人所致拉沙出血热(Lassa hemorrhagic fever)流行范围广,有引发疾病大流行的可能,因此拉沙病毒被列为第一类病原微生物.目前针对沙粒病毒的疫苗和药物极为有限.本研究应用重组病毒技术,以HIV-1为核心,共构建了以9种沙粒病毒外壳蛋白包裹的重组病毒(arenavirus-GP/HIV-luc),在考察了它们对17株人、猴、鼠及蝙蝠的不同组织来源细胞进入水平的基础上,建立了沙粒病毒进入抑制剂药理活性评价模型,并用工具药验证.本研究建立的重组沙粒病毒进入抑制剂体外药效学评价模型特异性好,安全性高,可在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进行实验,可为抗沙粒病毒药物和疫苗的活性评价提供技术平台,促进针对沙粒病毒出血热的药物及疫苗的研发.

  • 多肽类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进入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夏帅;王茜;刘叔文;陆路;姜世勃

    2012年,中东地区出现一种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类似的新型人冠状病毒,即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MERS-CoV).MERS患者的高死亡率引起了全球关注.MERS-CoV在侵染靶细胞时,其S蛋白的S1亚单位负责与受体DPP4结合,而S2亚单位通过HR1和HR2区域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六螺旋结构从而介导病毒与靶细胞间的膜融合及病毒基因进入靶细胞内进行复制.因此,阻断病毒S蛋白S2亚单位的六螺旋的形成,可有效抑制MERS-CoV感染靶细胞.本文重点介绍了靶向于MERS-CoV S2亚单位的多肽类病毒进入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丝状病毒进入抑制剂的细胞水平评价体系的建立

    作者:陈勍;郭颖

    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家族,可引起人类恶性传染病.本文旨在建立可用于高通量筛选评价丝状病毒进入抑制剂的细胞水平重组病毒模型.基于重组病毒技术,共建立了三株丝状重组病毒模型,分别是扎伊尔型埃博拉重组病毒、苏丹型埃博拉重组病毒和马尔堡重组病毒.该模型以丝状病毒表面唯一负责病毒进入的糖蛋白为病毒表面蛋白,包裹带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HIV内核,组装为丝状重组病毒颗粒.当病毒感染细胞后,病毒感染程度可通过检测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获得.此模型靶点明确,安全性好,当进行丝状病毒进入抑制剂筛选时,可通过与水泡性口膜炎重组病毒联用判断化合物的特异性.应用此模型对文献报道的丝状病毒进入抑制剂进行评价,数据与文献报道相符,模型构建成功.丝状重组病毒进入模型的建立对于抗丝状病毒药物的快速筛选和研发有重要意义.

  • 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杀微生物剂研究进展

    作者:张海雁;姜和;蔡绍皙;谢东

    目的 综述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杀微生物剂的研究进展.方法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评述.结果与结论 随着HIV感染黏膜及细胞机制的逐步阐明,HIV进入/融合抑制剂成为杀微生物剂开发的主流.目前在研的60多种HIV杀微生物剂候选产品中,有16种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对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可接受性的评价和改进将为杀微生物剂终成功开发奠定基础.

  • 病毒趋化因子vMIP封闭人趋化因子受体作用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孙晗笑;王峰

    来源于人疱疹病毒8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viral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s,vMIP)能广谱结合CCR1、CCR3、CCR5和CXCR4等多种趋化因子受体,但不激活受体,可作为这些受体的封闭剂.由于CCR5、CXCR4是HIV在人体内感染靶细胞的主要共受体,vMIP作为CCR5、CXCR4的抑制因子可拮抗HIV感染靶细胞过程,称为HIV进入抑制剂.本课题组在针对vMIP和多种趋化因子受体相关疾病方面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已获2项发明专利证书)的基础上,完成了vMIP中试质控指标的检测、安全性评价等,并建立了稳定的中试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研究了vMIP对HIV感染的阻断作用、拮抗免疫性慢性炎症反应和对机体免疫反应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并通过了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和vMIP抗HIV/艾滋病的临床批件.

  • HBV受体及进入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强;卓其斌;黄玉仙;陈良

    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是HBV感染的受体。HBV受体的发现为抗HBV新药研发提供了新靶标。阐述了HBV感染研究中遇到的瓶颈、NCTP的发现意义及其表达调节,通过近2年来的研究,发现许多药物可以阻断NTCP的受体功能,进而高效阻断HBV感染,认为HBV进入抑制剂已成为抗HBV新药研发的主流,并且有可能成为未来根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策略之一。

  • 临床试验阶段的抗人免疫缺陷病毒化学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张宏梁;肖宏

    综述和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正在进行的抗HIV化学药物临床试验的进展情况,这些药物包括进入抑制剂、逆转录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成熟抑制剂、锌指抑制剂等.

  • 槐花提取化合物K3体外抗HIV-1活性的研究

    作者:张高红;郑永唐

    目的:研究槐花提取化合物K3的体外抗HIV-1活性,并对其抗HIV-1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化合物对各种细胞的毒性.用合胞体形成计数法,p24抗原捕获ELISA法及RT-PCR等多种方法研究化合物体外抗HIV-1活性.结论:槐花提取化合物K3体外有较好的抗HIV-1活性,能够抑制病毒实验株(HIV-1ⅢB,耐药株(HIV-1 74v)和临床分离株(HIV-1KM018)等多种病毒株的复制,且其作用机制是多靶点的,不仅可以抑制病毒的进入,还可以抑制HIV-1逆转录酶活性.

  • VIR576通过与TCR跨膜区结合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

    作者:张瑞涛;李晓娟;李润明;胡义平;姜世勃;刘叔文

    目的 探讨抗HIV多肽VIR576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OVA体外刺激分离的DO11.10小鼠抗原特异性T细胞,CCK-8法检测VIR576对其活化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检测VIR576与TCR跨膜区序列(TCR-TMD)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VIR576能逆转HIV gp41融合多肽(FP)介导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并且其自身也能抑制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活化(P<0.05).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证实,VIR576能与TCR-TMD特异性结合.结论 VIR576对T细胞活化的作用是TCR依赖性的,通过与TCR-TMD结合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VIR576兼具抑制HIV进入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特性,可望作为预防HIV性传播的杀微生物剂进行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