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康教育对控制艾滋病发展的作用

    作者:刘旭

    目的:本文探讨健康教育对控制艾滋病发展的作用;为艾滋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结核菌素试验反应的研究

    作者:郑素华;端木宏瑾;李拯民;冯惠忠;张福杰;崔为国;陈明朝;余为业;朱林;谭爱军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结核菌素试验反应状况及与免疫系统的受损程度的联系.方法采取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同时在病例和对照间做结核菌素试验,并对HIV抗体阳性的病例进行细胞免疫水平的测定,采用的指标有:CD4、CD8计数及CD4/CD8比值等,观察反应情况.结果 5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HIV+)结核菌素PPD阳性反应率(9.8%),远比对照组(28.2%)低得多(P<0.01),反应情况与患者的细胞免疫受损程度尚待研究,但当CD4细胞计数<200(艾滋病患者)时,PPD均无反应(0×0),当CD4细胞计数>300时有部分强阳性反应(>15mm).结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HIV+)结核菌素PPD阳性反应率较常人低得多(P<0.01),其PPD无反应问题尚待解决.

  • 艾可清胶囊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疗效分析

    作者:马伯艳;符林春;陈谐捷;蔡卫平;谭兴华;胡英杰

    目的 初步评价艾可清胶囊缓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相应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生存质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所有患者口服艾可清胶囊,每次6粒,每日3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检测T细胞亚群、血常规、肝肾功能,记录症状体征积分(积分1)、症状舌脉积分(积分2)、体重及Karnofsky评分.结果 治疗3、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CD4+细胞有所增长;CD4+/CD8+治疗6个月与治疗3个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积分1与积分2降低、体重增加、Karnofsky评分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治疗后未见异常.结论 艾可清胶囊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症状体征,提高生存质量,未见对血常规、肝肾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肠道菌群的变化研究进展

    作者:余邹邹;李云;宋银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CD4+T细胞,造成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适应性免疫和固有免疫均发生异常.肠道是人体重要的CD4+T细胞库,因此,肠道也是病毒感染的主要目标,此外,人肠道内居住着数以亿计的微生物,近年来发现这些微生物群在人类健康中起关键作用.HIV感染除了直接改变肠道CD4+T细胞组成,也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本文综述了HIV引起的肠道微生物改变,并探讨这些改变在HIV感染个体中产生的局部及系统效应与相关的系统病理损伤,以及用肠道微生物进行靶向调节HIV感染和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 HIV抗体抑制病毒感染的免疫效应和机制

    作者:粟斌;李岚;牟丹蕾;MOOG Christiane;吴昊;张彤

    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和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已经证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广谱中和抗体(bNAbs)具有保护作用.近期bNAbs 3BNC117和VRC01的临床Ⅰ期试验证实,两种中和抗体均可降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然而,bNAbs目前尚难以通过疫苗诱导产生.在泰国RV144疫苗试验中,疫苗对受试人群的总体保护率为31%,血液样本中未检出bNAbs,表明抗体的其他免疫效应功能在抑制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通过抗体Fcγ受体(FcγR)介导的非中和抑制作用在保护黏膜组织免受HIV感染的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在HIV通过黏膜组织传播的早期,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表达的Fc受体可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已有研究证实它们是HIV通过黏膜组织初感染的靶细胞.因此,在新的疫苗设计策略中,除了诱导bNAbs产生,具有其他免疫效应功能的非中和抑制性抗体也应纳入疫苗接种评价体系中.

  • HIV-1进入细胞机制及进入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钦梅;吴昊

    关于HIV-1进入抑制剂的研究是HIV研究领域近年来的一个新进展,为人类深入了解HIV发病机理,开发新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并终战胜HIV带来了新的曙光.处于临床应用和试验阶段的HIV-1进入抑制剂包括:阻断gp120与CD4连接的抑制剂;作用于gp120-CCR5或gp120-CXCR4的抑制剂;直接作用于gp41介导的膜融合抑制剂.近发现一种细胞表面蛋白即细胞表面蛋白即二硫化异构酶(PDI)在HIV-1进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DI参与病毒进入的3个步骤:1)表面PDI活化;2)PDI与CD4连接;3)CD4-PDI进入gp120二硫键.新型PDI抑制剂主要针对这3个步骤,也是这类药物与以往药物作用位点不同的地方.

  • HIV感染症状长期不进展者NK细胞变化研究

    作者:姜拥军;尚红;刁莹莹;耿文清;代娣;张子宁;张旻;韩晓旭;刘静;王亚男;王树祥;苏艳丽;王琪

    目的探讨HIV长期不进展者NK细胞的变化.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HIV长期不进展者、典型进展者和HIV-抗体阴性正常对照外周血NK细胞、NKT细胞及NK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等进行研究. 结果长期不进展者NKT细胞绝对计数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高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P=0.01, P=0.002);长期不进展者NK细胞绝对计数低于正常对照(P=0.03),高于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P=0.005, P<0.0001);长期不进展者NK细胞与CD4+ 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0.393,P=0.001);NKT细胞与CD8+ 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0.372,P=0.002).长期不进展者NK细胞表达的CCR5受体低于典型进展者和正常对照(P<0.01). 结论 NK细胞的变化与HIV疾病进展相关,值得深入研究.

  • 医护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调查分析

    作者:张兴华;徐凤霞;王沐荣;田蕾;吕东晓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艾滋病认知状况,为防治艾滋病的培训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5个方面、30个问题进行调查. 结果 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综合知晓率64.94%,艾滋病的一般知识正确率均>88.00%;艾滋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消毒隔离、职业防护、法规职责等专业知识欠缺;护理人员对17个问题的应答正确率高于医生(P<0.05). 结论 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的专业知识缺乏,应分专业、分层次进行艾滋病专业知识培训,尽快掌握艾滋病知识.

  • 献血者梅毒和HIV抗体的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林国奎

    目的 杜绝梅毒和AIDS经输血途径传播的发生,控制梅毒和AIDS的传播与蔓延,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对2009~2010年收集的66506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的梅毒抗体、HIV抗体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梅毒抗体初筛阳性496例,阳性率0.7458%;梅毒抗体复检确认494例,阳性率0.7428%.HIV抗体初筛阳性46例,阳性率0.0692%;HIV抗体复检确认30例,阳性率0.0451%.首次与非首次献血者、不同年龄组的梅毒检测结果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梅毒检测结果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 应向首次献血者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与相关知识,倡导低危献血,并鼓励非首次献血,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 不同人群HIV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作者:林国奎

    目的:寻找献血者中的HIV高危人群,控制AIDS的经输血途径传播与蔓延,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我站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66506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的HIV抗体进行血清学检测,并对不同人群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IV抗体初检阳性46例,阳性率为0.06917%;HIV抗体复检确认30例,阳性率为0.04511%.HIV抗体男性阳性率为0.05155%;女性阳性率为0.03007%;均为首次献血者.首次与非首次献血者、不同性别的HI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同人群HIV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着重关注献血高危人群,并鼓励非首次献血人群献血,保障血站供血安全.

  • 以带状疱疹为首发表现的HIV感染1例

    作者:张英博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当人初次感染这种病毒时,可发生水痘,或者不发病而成为隐性感染,此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跟神经节的神经元中[1].当发生感冒、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接受放射或化学药物治疗,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皮肤和神经产生激烈的炎症,出现沿周围神经分布区排列的水疱和神经痛表现.

  • 在押人员HIV、TP抗体及HBsAg血清学检测分析

    作者:郑永惠;高超;吕文凤;尤明亮

    目的 了解西青区看守所在押人员HIV、TP及HBV的感染情况,为本区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看守所在押人员进行HIV、TP抗体及HBsAg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检测看守所新进人员1 439名,检出HIV抗体阳性12名,阳性率为0.83%,检出TP抗体阳性14名,阳性率为0.97%,检出HBsAg阳性83名,阳性率为6.18%.结论 加强对看守所在押人员的检测和监测,消除HIV等传播的潜在危险.

  • 3种HIV ELISA检测试剂灵敏度分析

    作者:李艳;潘彤;孔伟伟;许闫;韩红梅;袁玉华

    目的 通过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窗口期标本,比较目前中国使用的几种HIV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试剂的灵敏度.方法 1例HIV核酸检测阳性、酶联免疫阴性首次献血者标本,于第1、2、3周各抽取血3份.用检测方法A(中国产第4代HIV ELISA检测试剂A)、检测方法B(中国产第3代HIV EHSA检测试剂B)、检测方法C(进口第4代HIV ELISA检测试剂C)分别进行常规抗体检测,并用生物素-亲和素ELISA对该血样本的HIV-1 P24抗原进行了单独检测.结果 用检测方法B检测时,第1、2、3周标本均显示为阴性;用检测方法A检测时,第1、2周标本均显示为阴性,第3周标本显示为阳性;用检测方法C检测时,第1周标本显示为阴性,第2、3周标本均显示为阳性.用生物素-亲和素EHSA检测HIV-1 P24抗原,结果显示第1、2周标本HIV-1 P24抗原均显示为阴性,第3周标本HIV-1 P24抗原显示为阳性.结论 实验所用检测方法A的中国产第4代HIV检测试剂A的灵敏度比检测方法B的中国产第3代HIV检测试剂B灵敏度高,但比实验所用检测方法C的进口第4代HIV检测试剂C灵敏度低.

  • 天津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及人群特征分析

    作者:王全慧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2017年8月31日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筛查及确证情况,并对确证阳性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07271例无偿献血者中,确证阳性155例,阳性率(38.1/10万).男性150例(96.8%)明显高于女性5例(3.2%);主要集中在18~30岁(63.2%);初次献血(80.6%)明显高于再次献血(19.4%);外市未婚明显高于本市已婚;从工人、职员、自由职业者到学生、农民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从学历来看,中职、高中比例高.结论 天津地区HIV感染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以外市未婚青壮年男性为主.

  • 天津地区无偿献血者HIV确证不确定结果分析

    作者:王全慧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并对HIV不确定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本实验室2016年9月1日—2017年8月31日无偿献血者HIV筛查及确证数据.结果 研究期间157130名无偿献血者中291例筛查反应性,其中59例酶联免疫试验(ELISA)双试剂反应性,确证不确定3例;单试剂反应性232例,不确定36例,不确定百分率为13.4%(39/291).结论 HIV抗体不确定结果多与非特异性反应有关,但是不可忽视早期感染的可能,对于不确定献血者,也应多加重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疫情扩散.

  • 996例HIV感染者PPD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谢志满;兰江;卢祥婵;黄绍标;何华伟

    目的 分析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在诊断TB/HIV双重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予996例HIV感染者行PPD试验、CD4 +T细胞及结核筛查,根据CD4 +T细胞水平分为0~100个/μl、100 ~200个/μl、200~ 350个/μl3个水平,根据结核筛查结果再分为TB/HIV组及HIV感染者组,计算及比较同组及组间同CD4+T细胞水平的PPD试验阳性率.结果 996例HIV感染者中共诊断TB/HIV双重感染患者280例,HIV感染者组与TB/HIV双重感染组在0~100个/μl、100~200个/μl、200~350个/μl CD4+T细胞水平PPD试验阳性率分别为9.2%、27.3%、42.5%和2.4%、7.3%、11.6%,同组及同一CD4 +T细胞水平组间PPD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PD试验在TB/HIV双重感染的诊断中当CD4 +T细胞>200个/μl时有一定协助诊断作用,CD+ 4T细胞<100个/μl时作用有限,仍需寻找较好的检测方法.

  • 新生儿 HIV 母婴阻断药物预防的护理

    作者:郭丽琼;王燕;何嘉健

    [目的]总结70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暴露新生儿母婴阻断药物预防的护理。[方法]收集2012年—2013年6月出生的新生儿70例,出生后护理中强调:出生后彻底清理皮肤;及早清除误吸入消化道的羊水,所有的新生儿进行洗胃及留置胃导管,根据洗胃情况判定是否需要停留胃管及再次洗胃;密切观察服药过程中新生儿腹部体征及消化道症状;加强隔离防护,合理人工喂养,做好出院宣教及出院随访。[结果]70例新生儿顺利完成了预防性抗病毒用药;随访18个月后全部新生儿 HIV 抗体阴性。[结论]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减轻 HIV 暴露新生儿母婴阻断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保障预防药物的疗效。

  • H IV感染者抑郁和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

    作者:鲍美娟;董宁;张林;李慧文;卢洪洲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抑郁和社会支持状况,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个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和医疗社会支持量表对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接受治疗的284例 HIV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84例病人抑郁得分均值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宗教信仰、感染方式对 HIV感染者的抑郁得分有影响;HIV 感染者实际得到的社会支持低于希望得到的社会支持,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工作状况、感染方式对 HIV 感染者的社会支持有影响。[结论]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个性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案管理措施,帮助 HIV感染者应对抑郁等心理问题。

  •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HIV融合蛋白基因表达载体

    作者:孟庆繁;逯家辉;高朝辉;杨亦代;蒋静;滕利荣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HIV(ENV-6C)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在E.coli BL21中高效表达.方法经核酸内切酶酶切、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RSETB-HIV(ENV-6C)-GFP,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Western印迹杂交技术(Western blot)分析重组结果,转化到E.coli BL21中,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埃希菌培养物中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RSETB-HIV(ENV-6C)-GFP,并在E.coli BL21中实现高效表达,检则到发绿色荧光的融合蛋白GFP-HIV(ENV-6C).结论融合蛋白具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外壳蛋白的抗原活性,可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抗原,对制备HIV抗体及免疫诊断新技术有一定价值.

  • 河南省某县HIV感染者耐药性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艳;邢辉;王哲;程华;王连恩;廖玲洁;李新平;周海卫;阮玉华;邵一鸣

    目的 了解河南省某县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治疗病人耐药毒株产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河南省某县抗HIV治疗病人进行队列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耐药性结合的方法,用寿命表方法计算累积耐药率,用COX回归方法分析耐药性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河南省某县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时间为182.5,365,547.5,730d,累积耐药率分别为19.0%,35.8%,41.7%,48.2%.家庭人均月收入高、医生经常主动询问服药后情况和已婚是影响耐药产生的保护性因素,而治疗前有临床症状和3 d内漏服治疗药物是耐药产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加大医疗救助、抗病毒治疗督导与管理、加强病人关怀等方面的力度,努力提高病人服药的依从性,以减缓耐药毒株的产生.

105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